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例6篇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1

1.1从产业结构上分析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主要涉及养殖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多种形式.由于多种产业结构分布不均匀.政府扶持资金不足.使得农业标准化程度低.特别在养殖业方面,养殖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目标。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分散.无法实现产业化经营.

1.2从农业技术方面分析

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就目前来看.在养殖技术方面,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养殖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养殖设施装备发展滞后.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一些专业养殖技术人员缺乏.还有一些个体养殖农户,因缺乏技术水平.整体素质和经营能力.导致其无法推动养殖技术的发展,也与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1.3从市场经营方面来分析

养殖技术水平低.致使养殖业过于分散,大多依靠个体农户,没有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养殖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差.相对于国际市场,养殖产品规模化出口产量少.农户养殖规模小,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低.另外,养殖户对市场经营策略认知能力低,市场信息了解不够.养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收益不稳定,风险性高,而且养殖专业化组织能力相对薄弱,对养殖户管理分散,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竞争力弱.经营方式仍以个体为主,导致养殖产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进而使得农业发展缓慢.这些问题不仅仅只局限于养殖产业,只要在农业范畴内的产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相似的问题.

2提高养殖技术的措施及作用

2.1政策方面

建立完善的养殖技术管理组织结构.对养殖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养殖技术建设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应当地养殖业的技术标准.积极鼓励养殖技术人员自主创新技术水平,引进外资.扩大养殖技术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设备.加强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进一步巩固发展现有的技术水平,熟练掌握新的技术.促进养殖业产业化发展.进而推动农业发展。

2.2养殖技术方面

研发推广适合我国不同种类养殖的养殖技术,并建立完善的配套设备.提高养殖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措施.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各地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幵展养殖技术培训、养殖知识.职业素质培训等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养殖室.棚建设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养殖产品的安全质量监测,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符合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2.3经营方面

拥有好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这也顺应了农业发展的要求。在积极引导养殖业规模化.狙织化发展的同时.要将养殖技术传授给一些养殖技术水平低的农户,摆脱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建立完善产业链.提高养殖专业化水平.建立科学有效的养殖产业信息网络,加强养殖产品销售信息的研究和利用,促进产品销售的畅通和衔接,改善养殖户经营方式.从而解决养殖户销售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

3养殖技术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1)养殖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也推动了市场供需量的发展.同时,养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强化了我国农业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需求.增强了我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

(2)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和发展养殖技术,是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依据。

(3)搞好养殖业生产,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还能促迸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业出口产量.因

此,养殖技术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现代农业良好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4结语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2

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袁发展好畜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袁提高农民收入袁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划中也指出袁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袁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袁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而要想发展农业袁畜牧业是必须要重视的产业袁本文就基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主要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畜牧产业的发展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是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大力发展,实现了畜牧业的新飞跃,也使得农民的收入和养殖效益有了显著增加,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基础性地位日渐彰显,但是,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如何实现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促进畜牧业的新飞跃,是我们今后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基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一直以来,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还占相当的规模,自然经济和小规模性生产仍然处于一种主导性地位,具体到养殖方面,主要体现为散养为主,畜牧养殖仍然处于家庭生产中一种副业。这样的畜牧养殖模式距离我们所提倡的规模化、集体化的现代化养殖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一些散养户来说,他们缺乏专业的产业设备和专门的生产技术,养殖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畜牧养殖的农民他们只是将养殖作为家庭收入的一种有益补充,缺乏现代化养殖的思想意识,并且接受专业养殖的技术也相对比较困难,这就造成了广大农村现代化畜牧养殖的障碍。

(二)养殖饲料资源相对比较短缺我国基层农村的畜牧业养殖,所需要的饲料主要是从农业生产中得来的,我国虽然是一个粮食大国,但我国人口比较多,人均产量相对较低,而用于养殖的饲料就显得有些不足,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饲料的成本,因此,畜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大约占粮食的三分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存在人畜争粮的问题,这也会制约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一些畜产品药物的残留比较高由于现在的畜牧饲料存在着大量的添加剂,甚至一些抗生素、化学药物都用于畜牧饲料中,这一方面降低了动物的死亡率,促进动物的生长,缩短动物饲养的周期,但同时一些畜牧养殖户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规使用添加剂,造成一些畜产品中的药物成分较多,对于人类的健康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畜产品安全可以说是我们所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

二、促进基层农村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方法

(一)大力推广集中化尧规模化养殖由于农村散户养殖的弊端,为了进一步提高畜牧养殖的竞争力,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竞争力,结合畜牧业发展的前景,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规范化的畜牧养殖基地,建设科学的养殖小区或者养殖场,基层政府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畜牧要发展的良好政策,积极扶持规模化养殖和生态养殖式发展,推进规范化的养殖小区建设,为实现畜牧养殖的科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实现畜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农村可以利用地理环境的区域化优势,利用良好的畜种资源,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畜产品牌,实现畜牧养殖的规范化、效益化和科学化。

(二)增强养殖观念袁提高对养殖业的认识水平我们知道科学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散养户占相当比重的基层农村,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农村养殖户要想实现养殖的成功,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必须要重视养殖技术的学习,只有好的养殖技术才是成功养殖的保障。而养殖技术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对于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普及和推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各种培训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当地养殖专业户进行技术传授,提高养殖户的养殖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养殖户的思想观念,转变传统的、陈旧的养殖理念,学习适合时展的新的养殖技术,实现基层养殖的新突破,促使基层畜牧养殖能够向着科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三)实现畜牧发展的标准化生产畜牧养殖主要是产出高质量的畜产品,而畜产品质量的提高与规范化的畜牧养殖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畜牧养殖与农畜产品的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农副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尤其是要推广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建设。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加工、质量的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实现科学严密的安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体的实践表明,只要农副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认可,就一定有良好的市场。

(四)做好科学规范的管理规模化、集中化的畜牧养殖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水平,基层农村作为畜牧养殖的重要场所,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管理的制度体系,这是畜牧业发展的主线。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企业,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建立标准的生产模式,实现疫病防控的有机整体,这是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内容,只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畜牧业的长效发展,促使现代畜牧业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三、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推进,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一定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为壮大基础农村经济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哈斯巴依尔.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J].新疆畜牧业,2012(12).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3

关键词 农村养殖业;特点;对策;甘肃会宁;太平店镇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33-01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dian Town in Huining County

LI Wen-q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Taipingdian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of

Huining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Huining Gansu 730714)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dian Town in Huining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rket,technology,information,and funding were analyzed.Countermeasures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 Town in Huining County.

Key words rural breeding industry;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Huining Gansu;Taipingdian Town

目前,农村畜牧业发展迅速,太平店镇养殖业基本实现了由家庭副产业到主产业,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转变,对当地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太平店镇的养殖模式主要有2种,即占据主体地位的散养模式和规模化养殖。近几年,虽然农村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总结了农村养殖业的特点,提出了农村养殖业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农村养殖业的特点

1.1 行情变化无规律

养殖业行情变化没有规律,一般是受饲料价格、粮食收成、畜禽发生重大疾病等的影响,造成价格波动。此外,农村养殖户以散养为主,大多无固定的销售渠道,生产出的畜禽产品一般都是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外运销售的很少,使得销路无保障。再加上农村养殖的特点致使许多传染病多发,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1.2 技术缺乏,养殖理念落后

太平店镇养殖业技术处于较低水平,缺乏一定的养殖技术知识,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技术人员,对现代化养殖业没有系统的管理措施,存在着防疫保健跟不上、饲料浪费大、滥用乱用药物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不够等问题。养殖理念受小农意识影响重,对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认可度差,难以接受,求稳心态强,市场竞争能力差,大部分养殖户往往满足于“养兔添衣裤,养鸡油盐醋”;浅尝辄止,不愿加大投资[1],也没有防范养殖风险的意识。

1.3 资金缺乏

资金缺乏是限制农村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农村养殖业大多数是中小养殖规模,资金来源相当有限,主要依靠自己的收入或者向亲戚朋友借贷,一旦行情有所下跌,大多数养殖者就会出现资金短缺,有的养殖者甚至出现贱价处理产品及养殖场,亏损巨大,难以东山再起。

1.4 信息闭塞,不敢尝试

市场经济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个比较生疏的课题,养殖业作为一种商品生产,需要超前的意识和信息以及驾驭市场的能力,而现在大多部分养殖户都缺少有效地信息导向,无法准确掌握可靠地养殖信息,对养殖项目持观望态度[2-4]。

1.5 经营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素质还不高

据统计,在太平店镇从事养殖业的人员中有90%只读到初中,基本上有1/2的人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文化水平较低。只能模仿别人,跟着干,有的出于想象,养殖户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较成熟的技术,由此可见,文化程度低和专业技术欠缺已成为现代养殖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5-7]。

2 对策

2.1 转变养殖理念

养殖者对养殖业要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要发展养殖业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但是应先有合理的养殖模式,再有先进的养殖技术。以集约化养殖为例,首先应确立它的养殖模式,即集约化养殖,再确定以该模式为基础的养殖技术。搞好养殖业一定要脚踏地地用好学好科学技术知识,改变传统方式,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养殖模式确定不同的养殖技术[5]。

2.2 拓宽信息渠道

养殖业的市场行情变化较快,为了能及时跟上市场形势,应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养殖模式,减少养殖风险。此外,畜牧产品的销售不能依靠传统的等、考等形式,而应自己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发展畜产品加工延长销售链,提高养殖效益[6]。

2.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解决资金困难

紧密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建立专业性互助组、合作社或协会,有效解决任意排污、随意处理染病畜禽、滥用药物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该组织的扶持力度,使其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组织;另外政府在信贷、政策优惠及项目实施方面给予一定的帮扶。此外,政府应把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策保险,建立保费补贴制度,让更多的养殖户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减少因各种灾难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7]。

2.4 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一方面是相关畜牧业生产经营单位应经常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养殖先进实用技术的讲座,尽量多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避免过多讲述原理,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是养殖户本身应该有对学习养殖专业知识的欲望,要有信心和决心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主动学习,才能为养殖业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8]。

3 参考文献

[1] 章家华,曾观红,郭家全,等.防范农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8(1):30-31.

[2] 陈奎.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9):76.

[3] 张家峥,郑亚敏,郭玉周.我国农村养殖业的贡献,困境和出路[J].河南畜牧兽医,2006(9):2.

[4] 林家全.中国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和出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8):29-30.

[5] 马永华.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及出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212.

[6] 邹普圣.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和出路——对新余市养殖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6(6):512,507.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4

[关键词]家禽;疫病;防控;物联网;使用意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3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3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家禽疾病的蔓延,家禽养殖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其升级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加快推动传统家禽养殖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从散养方式向集中规模化养殖转变,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畜禽养殖的质量及安全水平。而农业物联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家禽业生产的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农业物联网已成为畜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猪、牛、鸡等畜禽养殖实现了全程监控和实时监测,有效防控了家禽疫病的发生。2009年8月,提出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的战略设想,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契机和动力。此后中央1号文件也多次提出要加大力度推广农业物联网的使用。

但近年来,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遇到了障碍。企业和科研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和推出物联网技术,如温氏集团成立的物联网研究中心,但这些新技术却得不到真正的应用。这个问题涉及养殖户的行为。因为养殖户是物联网技术的直接应用者,他们的使用意愿直接影响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假设养殖户是一个理性经济人,那么养殖户作出经济行为选择时,必然考虑收益和成本问题。

因此,本文在了解家禽养殖疫病防控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养殖户行为、技术接受等理论,评估养殖户的物联网使用意向,找出影响使用意向的因素,从而为相关政策建议提供证据和参考,以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家禽疫病防控领域的应用进程。

1 研究综述

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包括农业动作物生产智能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立、智能农机和农业信息传送等多个方面。学者对物联网在畜禽养殖监控和疫病防控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相关研究。颜波提出,畜禽养殖的规模化让人工操作的弊端逐渐突显,农业物联网的出现为大规模高效管理提供了支撑。周茁 等通过研究,总结出了适用于我国生猪养殖的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该结构包括育种繁育、数字化精细喂养、个体行为视频监测、疾病诊断、猪舍环境监控、粪便自动清理及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应用7个应用模块。王海则基于牛羊养殖过程中的信息可追溯层面,提出通过给牛羊佩戴电子耳标实现一对一的电子建档,当发生疫情或畜产品质量等问题,就可以追溯到源头禽只。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农业物联网在畜禽养殖方面应用的研究已有不少,并且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是从当前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涉及猪、牛、羊和水产品的安全养殖领域,对养鸡的物联网应用探索很少。而且,大多数研究都是集中于研究技术的使用现状和前景,较少关注物联网直接使用者的行为和技术的使用意向,这关系到技术的推广可行性,是技术被充分应用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将基于前人的研究,利用对广东温氏集团实地调研采集的数据,分析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家禽疫病防控方面的应用现状,同时对养殖户的物联网技术使用意向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2 家禽养殖疫病防控与物联网应用

温氏集团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1991年启动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来,温氏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协助生产养殖管理,实现现场的实时监控、环境自动检测、生产设备自动控制等,向着机械化、精细化、智能化迈进,这些技术在奶牛和生猪的养殖上应用广泛,例如:奶牛生理特征监测传感器项圈,实时监测奶牛的生理特征,实现奶牛期预测等异常行为判断,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S着家禽养殖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温氏也加大了家禽智能化养殖的研发力度,如禽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并在养殖场设点应用和推广,将实用性强、效果好的技术设备通过补贴购买的形式推荐给养殖户使用。但调查发现,这些研发出来的物联网技术在家禽养殖领域的应用现状却远远比不上在猪羊养殖领域。

2.1 家禽安全溯源体系形同虚设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多数养殖场只能根据禽只的特征或特殊标记识别家禽,无法对家禽建立档案信息系统,构建家禽安全溯源体系。当家禽出现疾病时,无法及时和准确地追踪到疫病源头禽只,从而导致家禽疫病的扩散和蔓延。

为了进一步建设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实现重大家禽疫病及鸡肉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快速追踪,温氏已逐步向旗下养殖户推广使用电子脚环,但是该项技术只局限于二维码识别。二维码系统里记载的只是温氏产品的相关“广告”信息,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建档、信息可追溯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2.2 禽只个体实时监测无法实现

基于引种选育和日常养殖两个重要环节的实时监测现状,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

在调查的养殖户中,有10.38%的养殖户认为自己的养殖场不能做到逐步淘汰异常禽只,达到净化禽群保证禽群优良的标准;剩余的89.62%则表示自己只能根据经验,通过人为观察禽只的行为变化和健康状况,淘汰异常禽只。

图2显示,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通过观察家禽的行为、精神状态和排泄物来辨别和发现异常禽只,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下,41.51%的养殖户表示管理员定期对家禽进行抽检诊断也能帮助其及时发现异常禽只。

由此可见,养殖户在逐渐实现养殖的规模化,却还远远达不到规范化,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场不能对家禽个体进行实时监控,只能凭经验观察禽只,做不到实时监测和落实到每只禽只,因此不能及时检测发现病禽,为家禽疫病的滋长提供了机会。温氏技术人员反映,实现家禽养殖的个体体征智能监测及疫病预警诊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成本,并且家禽个体特征等原因也会阻碍该技术的应用。

2.3 鸡舍智能测控系统未能普及

温氏集团在改善鸡舍环境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加大了鸡舍智能测控系统的研发力度,并积极向养殖户推广使用,但似乎效果不佳。

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养殖场主要是通过人为改善禽舍环境,如人为通风换气、调节禽舍光照温度等。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其弊端也逐步凸显。禽场人员配备和管理水平跟不上规模的增长,导致禽舍内空气卫生状况较差,氧气含量减少,空气中有毒气体、灰尘含量和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不断增加;加之不能及时监控和改善禽舍环境,从而导致禽群抵抗力下降,严重时将引发疫病。

尽管鸡舍智能测控系统已经在温氏集团开始推广使用,但被调查的养殖户中真正使用的仅有5.66%,表明该项技术未能普及。

2.4 家禽粪便处理设施落后

对家禽排泄物的清洁及处理是家禽饲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日一清洁, 一日一消毒”能在源头上杜绝病菌的传播,而对排泄物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既有效回收利用又能达到环保的目的。

被调查养殖户表示,目前通过人工对家禽排泄物进行清洁。之前温氏集团向养殖户推广的粪便自动清理机器,由于成本过高、效果不明显而被搁置。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来说,其人员配备少,难以做到每日清洁。

养殖户还表示,家禽排泄物堆积到一定量时统一由鸡屎厂或化肥厂收购,不存在直接丢弃、人为掩埋和人为焚烧等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但在排泄物从囤积到出售期间,病原菌不能有效地被杀灭,将长期藏匿于养殖场,提高了疫病爆发的可能性,也是家禽反复发病的原因之一。

3 养殖户的物联网使用意向分析

立足温氏集团“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研究,运用养殖户行为理论,参考技术接受模型,通过李克特量表评估养殖户的物联网使用意愿。调查数据显示,有大约15.24%的养殖户对在养殖过程中投入使用物联网技术表示完全不同意,34.74%觉得比较不同意,28.78%觉得不确定,还有14.84%认为比较同意,仅有6.4%的养殖户表示完全同意。

由此可知,养殖户对使用物联网的意愿并不高。笔者通过分析量表的度量因素,发现影响养殖户的物联网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感知易用性、养殖规模和使用成本。

3.1 感知易用性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物联网使用意愿

养殖户对使用物联网技术的难易程度的感知直接影响了其物联网使用意愿,感知易用性越大,则使用意愿越强。而掌握一项技术的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或是使用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养殖户温氏旗下的养殖户大多学历水平较低,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一项新的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使用难度和障碍,将会大大降低使用者的接受和使用意愿。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家禽养殖过程中,对于知识水平有限的养殖户而言,这一项技术是否容易操作,难度系数是多少,这都是养殖户会考虑的问题。

3.2 养殖规模越大,养殖户的物联网使用意愿越高

温氏旗下的养殖户养殖规模大小不一,而规模是影响其对新技术的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从养殖场的主观条件出发,大规模养殖场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边际成本较小,有利于养殖户增加收益,而小规模养殖场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问题,其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收益可能小于成本,所以小规模养殖户的使用意愿相对较低。

3.3 使用成本是制约养殖户使用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技术的成本是制约养殖户投入新技术的主要障碍,一项新的技术被采用,很大程度是由这项技术的应用成本和所获得收益的差额决定,即应用该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具有导向作用。由于养殖场的选址有一定的要求,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上,养殖户除了要负担本身技术设备的成本,还承担着网络设施成本、技术使用培训成本等,这些成本都会让收入单一的养殖户不轻易投入使用一新技术。

4 在使用物联网防控家禽养殖疫病方面的建议

对温氏集团的案例分析发现,目前物联网应用于家禽养殖领域的现状并不乐观,家禽养殖疫病防控方面仍存在许多漏洞,养殖户的物联网使用意向不高。为促进物联网在家禽疫病防控环节的推广使用,提出以下建议。

4.1 政府提供技术补贴,落实惠农政策

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加速转变的重中之重。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民往往无力承担技术设备的投入成本,而先进技术设备的匮乏,又会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使其收入减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所以,关注“三农”问题,贯彻落实惠农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向投入使用物联网技术的养殖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从而降低养殖户的物联网使用成本,提高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

4.2 深化“公司+农户”合作模式

物联网技术的推广有助于家禽养殖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成本较高,如果养殖户无法承担这一技术的应用成本,那么再好的技术设备也将被闲置。

因此,笔者建议温氏深化“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利用温氏集团雄厚的财务实力,为养殖户提供融资渠道或者直接提供贷款,使养殖户具备扩大养殖规模、购买物联网设备的资本。此外,也可以采用物联网设备租赁的方式,将折旧周期长的大型物联网设备通过租赁的方式租借给养殖户使用,既降低了养殖户的使用成本,也给温氏集团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继续维持共赢局面。

4.3 鼓励小规模养殖场的合并

温氏旗下的小规模养殖户居多,所有养殖环节都依靠人工操作,使生产效率和利润率较低,从而导致物联网技术无法在小规模的养殖场内投入使用。养殖场的逐步扩大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促进物联网的推广使用。因此,温氏可以鼓励旗下的小规模养殖户进行合并,从而扩大养殖规模,利用规模效应解决应用先进技术成本过高的问题。另外,小规模养殖场之间的合并也有利于温氏对养殖户的管理。

4.4 面向养殖户建立物联网使用培训体系

首先,在物网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技术研发人员应当充分换位思考,从农户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农户使用习惯、和农户认知理解水平相匹配的相关技术,降低使用难度。

其次,面向养殖户建立物联网使用培训体系,对新技术投入使用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培训指导,落实到每一位养殖户,帮助他们克服接受新技术的障碍。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渝,杨保建.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发展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

[2]何莲,凌秋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2(2).

[3]李容,尹兴旺,蒋祖玲,等.“公司+农户”养禽模式的考察报告――汉川广东温氏家禽业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畜牧兽医,2009(4).

[4]王海.基于农业物联网的安全养殖探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5(1).

[5]吴胜香,陈芳,吴胜峰.规模禽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0(5).

[6]徐海斌,王鸿翔,杨晓琳.现代农业中物联网应用现状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2013(42).

[7]颜波,石平.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4(1).

[8]张建华,赵璞,刘佳佳.物联网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4(10).

[9]E Spiesslmayr.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For Improvement of Traceability of Pigs and Meat[C]//European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2005.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5

关键词:养殖小区;畜牧业发展;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以来,在辽宁省政府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畜牧业逐渐成为产业化经营的一项主导产业,随之而来的是饲养分散和环境污染等缺点,因而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它对于畜牧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畜禽疫病防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要搞好规划

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新建养殖小区应统一规划用地、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饲养品种、统一防疫服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规划要经过专家论证,达到“统一规划、合格布局、规模适度、人畜分处、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标准。小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在丘陵地区建小区时应选择阳坡,坡度不易过大。远离城区、交通便利。距村屯1000m以上,距铁路、城区、河流、工厂及其他畜禽饲养场1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2000m以上。小区水、电供应要有保障。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充足、可靠。

2 推进畜产品无公害生产

畜牧养殖小区的建立是养殖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必然,而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建设是畜牧产业化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标志,也是大农业走向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全面推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使畜禽养殖小区生产逐渐向国际标准靠近,提高小区生产的畜禽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具体要搞好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在养殖小区建设上,注重科技含量和努力打造产品质量品牌。同时在饲养技术、产品销售、市场动态和品种改良上下功夫,做好防疫工作,确保小区“绿色”安全。

3 切实搞好粪污处理

新建小区要把粪污处理纳入重要的规划内容,必须同步建设相应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小区必须进行环境评估,确保该小区建成后不污染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不污染该小区环境。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环境评估合格后,才能正式投产。实现畜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建成投产后的小区应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定期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小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小区必须对空旷地带进行绿化。

4 必须有技术支撑

选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小区内各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和饲养、防疫等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做好畜牧小区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科技含量,由传统的技术向高新技术迈进,以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名牌产品开拓市场,拓宽养殖户的增收渠道。

5 加强组织化程度不同

要通过畜牧小区这样一个载体,加强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把养殖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同,进而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带领农民闯市场,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培植龙头,全面牵动养殖小区的发展。建立畜禽养殖小区服务的各种协会、合作社,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强化行业自律。养殖大户是畜牧业市场经济的开路先锋,是农村畜牧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很大。因此,按照政府扶持、能人牵头、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依托能人建设养殖小区。养殖户在能人的协调下结成统一的联合体组织生产,共同参与市场竞争,为群众提供一个增收致富的平台。

6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出台鼓励政策,同时也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小区建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加大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现代畜牧园区建设的力度,提高档次,充分发挥标准化小区和现代化园区示范作用。进而带动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从而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抓好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是调整农业结构,治理养殖业环境污染,提高动物防疫能力,推广畜牧业新技术,增强动物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措施,同时也是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养殖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利博,奇建成.礼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4).

[2] 黄洪武.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6

关键词 现代渔业;现状;优势;问题;对策;四川成都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76-02

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自愿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近年来,成都市积极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成都市现代渔业建设。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成都市水产品总产量约14.64万t,其中捕捞产量1 400 t,养殖产量14.586万t。养殖面积1.848万hm2,池塘养殖面积占9 300 hm2,水库面积占4 600 hm2,河沟养殖面积占580 hm2,稻田养殖面积占4 000 hm2。渔业经济总产值约为68亿元。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成都市现代渔业发展现状、优势,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发展现状

1.1 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成都市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占全市养殖总产量的80%以上),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双流、新津、蒲江、邛崃、崇州、龙泉驿、金堂、青白江、新都等平原和丘陵地区。养殖品种以鲢鱼、鳙鱼、草鱼、鲫鱼、鲤鱼为主。其他养殖品种为大口鲶、云斑t、斑点叉尾t、鳜鱼、胭脂鱼、青波、罗氏沼虾、青虾、南美白对虾、黄鳝、泥鳅、观赏鱼、鲈鱼、黄辣丁、小龙虾、大闸蟹等。

1.2 流水养殖

流水养殖是成都市冷水性鱼类和亚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成都市具有冷水资源分布的县(市)主要有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总水流量初步测定为712 m3/s。其中都江堰市507 m3/s、彭州116.2 m3/s、崇州市31.79 m3/s、大邑县56 m3/s,但是截至目前,成都市冷水资源开发量尚不足30 m3/s。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鲑鳟系列(美国道氏虹鳟、三文鳟、金鳟、高白鲑)、鲟鱼系列(史氏鲟、小体鲟、俄罗斯鲟、西北利亚鲟、中华鲟、达氏鲟、匙吻鲟等)、裂腹鱼系列(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细鳞裂腹鱼、隐鳞裂腹鱼等)以及岩原鲤、青波、川陕哲罗鲑、白斑狗鱼等。重点龙头企业有新联水产有限公司、彭州涌泉冷水渔业有限公司、成都日兴特种水产试验中心、彭州和谐渔业有限公司、四川润兆渔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成都市流水冷水鱼养殖面积约12万m2,冷水鱼养殖品种21个,年产量逾3 000 t,产值约2亿元,冷水鱼产业逐渐成为成都市优势特色渔业。

1.3 稻田综合种养

近3年来,在成都市现代渔业奖补政策的引导下,成都市全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稻田综合种养已成为成都市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稻―鱼结合、稻―虾结合、稻―蟹结合、稻―鳖结合、稻―鸭结合等几种主要的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已成为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典范。2016年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4 000 hm2,产量约9 000 t。

2 发展优势

2.1 渔业结构调整进展良好

一是坚持常规品种和名特优品种同步发展。成都市在稳定发展常规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名特优品种,名特优品种养殖已占成都市水产养殖总量的55%以上。二是渔业养殖区域布局初具规模。根据成都市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特点,建立了冷水鱼产业带:以都江堰、彭州、大邑为重点,崇州、邛崃、蒲江为补充,利用邛崃山脉、龙门山脉沿线山区冷水资源重点发展冷水鱼产业;建立了名特优水产品产业带:以新津、双流为重点,蒲江、邛崃、崇州、龙泉驿、金堂、青白江、新都等区域为补充,利用平坝区水域宽广、水量充足、交通便利等特点,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打造沿江、沿河、沿交通干道的名特优新水产品产业带,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规模发展的现代水产业园区;建立了渔业物流配送中心:在龙泉驿、双流、新津等城市相邻区域,发挥交通、物流优势,加大加工、物流、出口工作力度,突破水产品销售瓶颈,以白家水产批发市场(双流)、青石桥海鲜批发市场(锦江)、银犁冷链物流(青白江)为代表的水产物流市场已经形成,使成都市成为四川省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中心;确立了休闲渔业重点发展区域:在温江、郫县、成华等城市近郊区,发展观赏、休闲渔业,在城市区重点发展水产餐饮服务,不断改善和创新水产品烹调技术,加强宣传,引导消费,促进水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三是水产养殖方式不断拓展。实现了从传统的单养、稀养向混养、高密度养殖转变;从静水养殖向流水养殖转变,进一步拓宽了养殖领域,增强了成都市渔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2.2 渔业保障措施得到落实

一是根据需要,颁发了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证。既促进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又有效提高了投资者积极性。二是实施了渔业保险制度。成都市率先建立了扶持水产业的政策性保险。水产养殖保险是成都市自主创新开发的地方补贴性农业保险,集中体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水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的作用。

2.3 渔业资源潜力大

一是成都市气候条件适宜水产业发展。成都市位于川西平原腹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季节性气温冷暖差别较小,有利于鱼类生长。二是丰富的水资源利于渔业l展。成都河湖众多、沟汊密布,岷江、沱江三级以上支流达38条,河道干流总长度达2 661 km,各类天然水域总面积7.93万hm2,宜渔稻田逾6.67万hm2,水体水质情况良好,pH值以中性偏碱为主,硅酸盐含量普遍较高,有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的生长和繁殖,适合鱼类生长。特别是位于邛崃山脉、龙门山脉沿线山区的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等市(县),海拔较高,水温较低,溪沟密布,水量稳定,基本没有污染,具有较好的冷水资源,若能逐步开展规模冷水鱼养殖,可年产优质冷水鱼48万t。三是鱼类资源丰富。成都市海拔跨度较大,河湖众多,造就了丰富的鱼类资源。特别是长江上游特有的高原鲤科和鳅科鱼类。有资料表明,可开发养殖的野生鱼类有46种。四是渔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成都市将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十分明显。

2.4 渔业开发和市场潜力巨大

成都市作为西南最大的旅游和消费城市,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发展空间巨大,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也是成都市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成都市水产品年消费量约50万t,其中本地渔业提供水产品约15万t,自给率约1/3,成都市渔业生产总量已无法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给渔业部门及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成都市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和空间。

3 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面积不断缩小

由于成都市取缔了水库肥水养鱼和网箱养鱼,加之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水产养殖面积逐步减少。水产业在成都市现代都市农业中占比越来越小,比较优势难以发挥。

3.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养殖设施落后。成都市养殖设施与其内陆养殖地位极不相称。据调查,成都市大多数养殖池塘都是20世纪 70―80年代修建,养殖户缺乏必要的维修资金和发展基金。单靠养殖户无力承担渔业公共设施的改造更新,加上养殖配套设施落后,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二是水产苗种繁育设施比较缺乏。特别是大宗淡水鱼类苗种繁育上更加突出,影响了养殖效益和养殖农户的积极性。

3.3 科研、技术推广基础薄弱,政府投入引导作用不强

成都市公益性水产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虽为成都市渔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人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没有公益性试验示范基地,科研仪器设备严重缺乏,全人工繁育、健康养殖模式、病害防治、饲料营养、加工工艺等科研攻关能力还很弱,与成都市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

3.4 政策支持不够,发展资金不足

一是水产发展的投入资金较少。除2005―2007年实施成都水产业3年发展规划总计投入1 667万元以外,其余年份几乎没有。近3年来,虽然市政府通过成都市现代渔业奖补政策每年给予2 000万~3 000万元的渔业补贴,但对于欠账太久和日益发展的成都现代渔业仍显不足。二是渔业生产基础保障没有具体落实。主要体现在水产养殖用水、用电、用地性质等方面。

4 发展对策

4.1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大金融政策配套支持力度

一是建议研究制定成都市水产养殖用地政策。明确水产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鼓励农村土地向水产养殖大户流转。二是制定渔业补贴政策。参照粮油直补、生猪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水产养殖。如农村庭院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三是制定水产业补贴政策。建议将水产养殖用电纳入农电范畴。四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设立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点水产项目。结合农村微水工程、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努力改善渔业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民开发河滩地和山丘区难利用地,大力发展坑、凼、堰、库、池塘等工程蓄水养鱼。加大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对通过评估的项目采取财政贴息、担保、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1-2]。积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整合上市融资,鼓励渔民养殖户按区域或品种成立专合组织,申请小额免息贷款。

4.2 建立市级水产行业体系

参考全国农业体系模式,建议在成都市成立水产产业技术体系,以市级主管部门为龙头、科研单位为载体、技术推广等部门为单位,形成覆盖全市的水产技术网络。利用成都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资源,加强与国家体系交流,丰富本市科研技术厚度,并通过构建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在成都市进行水产技术培训、品种推广、养殖模式改良和鱼病防治等工作。同时,加强成都水产学会的作用,办好协会相关刊物[3-4]。

4.3 培育扶植行业协会,打造无公害养殖基地

积极引导养殖户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通过协会运作,构建“协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现水产养殖“统一技术、统一苗种、统一投饲、统一用药、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相连接的现代渔业经济组织,着力打造优势水产品品牌。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通过改变养殖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5]。

4.4 大力引导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稻田综合种养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新型生态生产方式,是保持稻田资源良性生态循环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应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业,在相应的基础设施改造、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品牌创建、鱼类苗种与稻种补贴、技术培训、示范创建等方面提供支持。

5 参考文献

[1] 钟文武,王文玉,孙i,等.云南省淡水O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90-292.

[2] 孟庆武,李丁军,赵斌.我国现代渔业制度建设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21-25.

[3] 孟庆武.我国渔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0(4):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