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要求范例6篇

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要求范文1

关键词: 英语教师 理念更新 新课改要求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2001)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技能、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课改的最主要的参与主体之一,高中英语教师本身的思想理念的更新就成为了此次英语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

一、新的高中英语课程的要求

与以往的高中英语课程相比较,新的高中英语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新课程内容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要求。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现实联系,教学内容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目的,使其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并且选材与现实生活和当今的科技发展密切联系,既反映基础性和可选择性,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课程内容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向他们介绍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向世界传播我国优秀民族文化。

新课程目标有多元化的要求。新课程进一步体现英语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新定位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在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做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

在评价方式上有多维度的要求。高中英语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维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始终围绕新课程目标进行评价,并要求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认识到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成为激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

二、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只有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先进理念的英语教师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具体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本学科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素养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基础性知识。包括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高中英语教师除了能胜任必修课的教学外,还应有能开设新课程标准所列的选修课程的基本技能。

2.其它相关理论知识

为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服务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哲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等。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不仅要善于通过渠道多元化获取信息,还要具备符合英语教学的特殊专业智力结构比如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表达能力、跨文化意识等。同时英语教师还要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及其运用条件的知识,来帮助英语教师认识英语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结构。

3.教学教研能力

英语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英语教育教学能力和英语教育科研能力。英语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指英语教师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特别是英语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在充分了解学生和研究英语教材的基础上确立英语教学目标,规划英语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及评价教学的能力。英语教育专业科研能力是指英语教师对国内外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动态等研究与实践的能力。包括英语教师撰写论文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力等。

三、应对措施

既然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技能、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这么高的要求,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在思想上积极应对,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以此适应高中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民族充满活力的体现。所以英语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肩负着介绍外国文化和帮助学生理解外国文化、科技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民族创新精神,传播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2.终身学习

“只有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发展的动力。而且,目前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变革已成为常态,能否自觉地和有意识地随时抓住发展的机遇,也已成为对现时代专业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叶澜,2001,p.231)因此,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让教师自己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必须成为教师的自觉认识。教师如果不更新知识,培养和拓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难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英语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因此,教师要不断自觉的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要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和书籍等多渠道了解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总之,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有英语语言本身的掌控能力,还要拥有教学的艺术,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善于把握先进英语教学方法和理念

英语教学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作为教学的指导,作为英语教师要善于了解和掌握有关的英语教学的教育理论,善于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学生和学情的教学方法,不盲目崇拜,也不自以为是。例如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选择上,教师应辩证看问题,避免教学中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教学行为,要实事求是的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另外,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并进行分析、反思和探究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是现代英语教师必备的致胜法宝。

总之,英语教师应在思想理念层面上先构建自身的适合英语新课改教学的理论素养,以此为基础推进高中英语新课改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欧用生.“师资培育的典范重建”,选自朱小蔓,笪佐领主编.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课程改革的要求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能力要求

针对以往教学中各学科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教育部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和突破。如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师的观念不正确、教学方法不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都在于: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程度不够,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待新课改,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对教学结构的整体把握不到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二、新课改条件下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

1.教师应该具有整体把握新课改标准的教学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结构体系和针对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学阶段,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新课改标准,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能够亲身参与到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教师只有把握好新课改的标准,并将此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素质和能力,扎实地掌握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新课改已经把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由以前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式教学体系。

2.教师应该具有灵活运用数学教材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材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参考依据,初中的数学课本在新课改下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但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材,而应以它为基础,明确各个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新课改的目标主要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以往死寂的教学形式,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洗礼,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再经过学生之间的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重点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材开发能力,领会新教材的更改意图,熟悉新旧教材的差异,根据课改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做到继承与创新并重。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和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教学创新是回应新课改要求而出现的,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数学教材。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悟能力,并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教师应该能够在新教材的改变意图下,了解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和想要突出的教学重点,根据这些调整及时更换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样才会帮助学生学习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养成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3.教师应该具有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新课改是在不断的探索和积累中循序渐进地进行的,所以对于每个教师来说,他们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不只要完成日常的数学教学任务,还要养成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习惯,及时地纠正教学错误或者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定期地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良好地掌握了教学的内容?是否存在遗留的教学问题?等。通过这种方式,总结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和不足之处,对不足之处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完善,及时梳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而不断地积累自身教学的经验,要取长补短,向先进的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精髓,通过查看资料和看案例等方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4.教师应该具有探究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发展和互动的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探究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具有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技能,能够自主地设计最佳的数学教学方案,能够对数学教学课题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还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教学指导。探究性教学需要师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最佳的教学方式莫过于以教师启发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辅助。但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把握好难易的尺度。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计划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他们能够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好学科的各部分知识,做到整体把握、各个击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加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成果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建坤.初中数学新课表新理念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J].甘肃农业,2006(09).

[2]刘高荃.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5).

课程改革的要求范文3

新课程改革 班主任 德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难做。它表面上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之全面发展,而实质是研究人、塑造人的一项艰辛而伟大的工程。班主任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提高班主任的素质能力。同时,也对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一、班主任要学会如何管理班级

班主任在组织、管理班级时,应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去影响和推动班级活动的开展。其教育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班级常规制度。班主任应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级以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一个成员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体。其中重要的是,从建制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班主任应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体成员参与为原则。

2.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班级活动上,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其中主要包括:(1)处理好和前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2)要正确处理好和周围班主任及班际之间的关系;(3)协调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与本班的任课老师,接触最多,如果关系融洽就可以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教育对象,商量教学方面的问题,班主任把大家团结一起,齐心协力就是一个不小的教育力量,促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4)协调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4.班主任应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班级档案分为学生个人档案与班级集体档案两大类,以记载事实为主。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不断积累自己工作的有关材料,如班级计划、工作总结、谈话记录、班主任日记等。

二、班主任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1.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当今社会,在青少年当中出现了道德滑坡、信仰危机的现象,有的缺乏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冷漠。因此,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教会做人比教会做学问更重要”的原则,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学问。让他们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2.尊重教育规律,正视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的重要任务是挖掘学生的潜能,而每个学生的潜能又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各展其长,尤其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心。对这个问题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不能要求学生平均发展;二是要教好每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要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不同长处。

3.更新教育理念,开发学生的潜能。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班主任认为某学生好,那么在他的影响下,这个学生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如果班主任认为某学生根本不行,在这种情绪影响下,这个学生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差。现在大多数学生头脑比较聪明,但他们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在纪律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由散漫。其实,他们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踏实认真,勤奋努力,照样可以在各方面做得很优秀。学生一旦改变了自己的观念,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会取得很大进步。

4.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建立和谐的班级气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的师生关系相处会很融洽。

三、班主任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1.班主任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班主任要认真探讨新的教育方法,不断深厚自己的功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能技巧、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学会分析、钻研和思考,更要学会探讨、总结和研究,针对自己所从事的不同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一套符合新时期教育实际的经验。

2.班主任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要会运用先进的教育设备,学会使用先进的教育仪器,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瞬息万变的教育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四、培养班主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打下基础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首先培养班主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要引导班主任老师多学习心理方面的论著,组织班主任讨论什么才是健康的心理、怎样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品质。与此同时,要为班主任提供岗位、提供锻炼的机会,让班主任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开展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际能力

课程改革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基本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32-01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观、教师教学观等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上,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践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评价上,强调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功能;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等。因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做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既要具备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一般要求,又要具备体育专业的特殊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些体育院校培养体育师资比较偏重于运动技能的培养,甚至只重视专项特长的培养,而忽视了总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弊端显而易见。可以见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受欢迎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动技能。

近几年来,有关职能部门为提高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质量,十分重视对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按照新课标实行先培训后上岗,这对于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的总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在系统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能形成特长。要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体育教师就必须首先掌握相应的运动技术与教学技能,才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二、做教研型的体育教师

过去听课、评课主要重视教师对体育教育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运用是否适宜,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否到位,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课的强度、密度是否合理等环节上。而新课改注重学生能否主动地学习,教学能否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师是否关注学生高尚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是说,要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去谈教学,要争取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再是强调用什么理念来指导教学,而是看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因此,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亦是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首要目标。体育教师要以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积极营造“备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氛围,做一个教研型的体育教师。

1.研备课。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要在集体讨论中促进个体隐性思维的显性化和个体显性知识向集体显性转化,从而使团队知识得以创新。在集体备课中,体育教师要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尽量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强化备课的实效性,淡化形式主义。

2.研说课。

具体要求有三:一说教学理念。打破操作论操作的老套路,要从新的教学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思路设计。二说教学过程。关注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说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以及教师内心的真实体会与感受。三说教学后的改进。反思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今后的具体改进设想。

3.研评课。

传统评课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首先,重教师轻学生。评价重在评教师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了课堂中教师的表演,忽略压抑了课堂师生的多向互动。这是导致多年来“学生主体”难以在体育课堂中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其次,重评定轻讨论。传统评课着重点在“评”,而不是“议”,碍于同事情面,教师们往往绕开焦点相互恭维,形成一种不良的教研风气。更有甚者,把个别专家与领导的主观意见当作经典,取代了教师们的广泛争鸣,使教研活动形式化。第三,重结果轻过程。传统评课仅关注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师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成长。包括思想认识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后的感情等。这样的评课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刻板化,划一化。

三、做学生获取成功的引导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帮助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由外部剌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身体的活动和体验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一节好的体育课,就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锻炼项目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不同的学生收到不同的“实惠”,到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能促进学生经过积极的锻炼获得知识和技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与学生要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协作,配合默契,互相勉励,增进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乐趣。

课程改革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 : 新课程改革;物理教师;角色地位;探讨;

新课程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物理教师应当改革妨碍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和体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教师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方法上实现角色转型。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构建

多年来的物理教学,使我们习惯了原来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因为旧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是硬性的,它严格规定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要求,对于没有达到大纲要求和超纲也有十分明确的界限。而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内容的规定则比较广泛,很多情况下对知识的学习没有给出硬性的规定,给我们留下了较多的自主空间,让我们能够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第一是确立整体发展的个性化教育观。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初中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善于实验操作,有的善于小制作、小创造,有的善于资料查阅,有的善于调查研究,有的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善于分析问题,有的善于归纳总结,有的善于思维发散……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努力培养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志趣,从而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第二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不应是站在讲台上的“高高在上”者,而应走到学生中间去,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习小组平等“对话”,不断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上课时的角度地位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也就增加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也就会活起来。教师只有把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课堂,才能适应时展的新要求;也只有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生观,才能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启发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转变能力要求,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高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物理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物理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学生能力创新与提升的活动。为此,物理教师一是要有变革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要学会根据整体性原则处理好教材,将有关内容组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应用,改变孤立地、单一地处理教学内容的现象。二是要有灵活的教育能力。教师不仅要会引导学生对现成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进行证明,还要会进行一系列的问题设计,让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创新教育中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甚至是误区,教师应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维持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状态。真正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帮助学生疏通思想、理清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完成知识的内化。三是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学校教育设备的配备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领域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就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实验场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尤其是人机互动,能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提供充足的技术保证。

三、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

(一)不断改进教法,变“接受式”为“探究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式地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而多数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却很少顾及怎样引导学生回答提问。这种“生从师问”的状况,容易形成学生消极的、被动的学习心理。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应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的改变。一是运用“问题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提出相关的中心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来解决问题。以“奥斯特的发现”教学为例,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研究目标:即通电导体的磁场与哪些因素有关?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设计通电螺线管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进行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通过系列的活动,引发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从而促使他们的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二是运用了“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去思考、去质疑、去总结,充分发挥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作用。如教学“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各组谈谈如何进行测定?所需的器材、公式是?等。课堂互动中,学生纷纷发言,从思路到器材,从公式(P=UI)到方法,有学生提出先算出电流做的功,然后利用时间计算(P=W/t)的办法等。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课程改革的要求范文6

关键词:注册工程师;工科教育;培养方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82-02

一、引言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国家执业资格制度,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实行的一种门槛准入控制。该制度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的技术水平,便于国际上的交流和互认,在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许多年。我国建设部信息中心于1992年印发《建筑师、工程师注册制度研讨会纪要》通知,开始探索注册工程师制度。我国人事部和建设部于2001年公布了《勘察设计行业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对各部门职责做了总体规定,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制定了纲领。

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的及格率,可以部分地反映出该专业的办学水平。现在大学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仍有脱节,毕业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成为合格的注册工程师。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充分满足注册工程师能力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本文以我校勘察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注册岩土工程师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措施

1.修订培养大纲。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代表了工程界对岩土工程师知识结构的总体要求,也为我国高校制定培养大纲提供了重要参考。本课题组根据考试大纲,提炼出注册岩土工程师所需的岗位能力,调整我校勘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所要求的大岩土概念。

为了方便学生毕业后尽快获得行业“准入证”,我们将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中绝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分配到大学课程中去,以求教学内容涵盖注册考试内容。同时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减少课程的总学时,尤其删除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部分。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不仅包括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的内容;还包括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地质等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还包括边坡加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与组织、桩基工程、地基处理等专业课的内容。要掌握这些内容庞杂的、相互联系的知识,需要对现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描绘出能力要求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图。

2.优化课程体系。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包括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要让学生扎实掌握这些知识与能力,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改革与之相配套,注意课程之间的整体联系。在课时分配上注意参照注册资格考试大纲,科学分配课程学时,调整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充分研究课程内容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减小不同课程中内容的重复,构建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使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比如在土力学中适当增加渗流固结、斜坡土压力理论,为今后从事地基处理、边坡加固、基坑支护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基础工程课程中,适当增加桩基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引入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规范的一些内容,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在技术课程中,增加岩土规范与建筑法律法规的内容,这也是注册岩土师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专业课程开课的前后顺序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重点在于介绍勘察技术,同时又是工程地质、土力学等课程知识的综合实践与应用,所以应该把岩土工程勘察安排在土力学之后讲授,因为土的工程性质和土的分类这些内容要依赖工程地质、土力学课程的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对基础类型的建议,也需要有基础工程作为先修课程。

3.改变授课方式。改进教学环节,尝试采用案例教学、互动讨论、观看录像、论文报告、室内试验、野外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例,课堂上的工程案例是为学生进入实际工程所作的准备,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既有机会提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意见。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比较讨论,这为他们将来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注册岩土工程师能力的要求。在岩土工程实践过程中,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培养了较好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沟通等综合能力,毕业时即可以胜任工程师岗位的工作任务。例如根据一栋高层建筑上部荷载和地质勘察报告,如何确定基础方案就是一个综合问题,要采用桩基、筏基、箱基中的哪一种基础类型,除了考虑建筑功能、结构强度问题外,还涉及到各工种互相配合协调、深基坑开挖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如果学生没有培养出综合应用能力,就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

三、课程改革的成效

1.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完善。本课题组采用实地走访、分发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岩土公司企业、本专业校友进行调研,听取他们对专业改革的意见,了解福建省的人才需求趋势,结合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使本专业培养计划能够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本课题组还跟踪本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能力培养的进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还增加注册工程师考试内容,并根据每年注册工程师考试大纲和试题进行调整,使其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加明确,各教学环节之间衔接更加紧密,课程体系突出主干课程的核心作用。

2.教材建设体现了注册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以前的教材编写是以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为依据,对行业的注册考试关注不够。现在我国土建行业已基本建立起完善的注册考试制度,作为行业准入门槛。但现有的大部分教材,还是没有体现出注册考试的影响,这样使学生毕业后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准备注册考试。本课题组以其中的专业基础课《基础工程》为切入口,编写了较有特色的教材,体现了注册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3.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工程实践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地质实习、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测试实习、边坡基坑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岩性辨别、现场试验、岩土设计等方面获得实践训练,以达到人才培养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的性质不同,分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依照课程的安排顺序,遵循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单一到综合、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循序渐进,组成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凸显行业特色。相关的成果获得我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机会有待增加。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岩土工程师的培训任务很大程度上由企业承担,而我国的岩土工程毕业生在职业培训方面还未形成体系,施工企业和设计院大都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和实践经历。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毕业生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迫使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与注册师执业制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尤其要增加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机会。

2.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我国青年工科教师这几年数量大增,普遍缺少工程经验,这样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方面就难免捉襟见肘。在兼职教师方面,我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教学造成工作时间和教学时间冲突,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到大学兼职教学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是很多。

参考文献:

[1]曹霞,金凌志,蓝丽江,付强.注册师制度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

[2]李飞,霍宁.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与高校教学改革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

[3]孙超,常虹.与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28(2).

[4]张云峰,詹界东,李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

[5]周德泉.岩土执业资格制度下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3,(2).

[6]黄真萍.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