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成就范例6篇

文化艺术成就

文化艺术成就范文1

艺术档案是在各类文化艺术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有着极高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

(一)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艺术档案是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反映,它真实记录了文化艺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文化艺术智慧的结晶,凝集了许多艺术家的心血和时代艺术成就。所有文化艺术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文字、声像、实物、图表以及电子数据等多种形式保存下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艺术档案使文化艺术的生命得以延续。反之,如果没有艺术档案,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就有可能被阻断。

(二)艺术档案对传播群众文化艺术有着重要作用。群众文化艺术通过各种形式得以传播和流传的,文化艺术传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化艺术生命延续的长短。在各种文化传媒中,艺术档案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而最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可以说,以艺术档案为媒介面的文化艺术,生命力相对旺盛。如极具影响的电影《梅兰芳》,其巨大影响就与艺术档案中关于京剧档案的传播有着密切联系。

(三)艺术档案对发展艺术事业有重要作用。艺术档案是记录着大量丰富生动文化艺术活动信息的重要载体,它所储存的艺术资料是艺术的宝库。我们开展艺术活动可以从中去寻找材料,开拓思维,启发灵感,进行艺术再创新。艺术档案又是物态化的文化艺术活动历史,许多与文化艺术有关系的活动等,都必须依托艺术档案来佐证。尤其是申报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到艺术档案中寻找珍贵的文化艺术记忆,往往艺术档案中的一张照片、一份手稿、一份记录就是散落在历史尘埃的一颗颗珍珠,通过艺术档案就可以形成一串串闪闪发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链。

加强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是文化艺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记录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历史、保存艺术成品、造福后世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实现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加强艺术档案管理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环节。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艺术档案管理是进行文化艺术传承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具体手段,建立艺术档案,管理好珍贵的艺术档案,是文化系统艺术业务和档案业务的新发展,也是文化系统业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拥有全面、完整的艺术档案,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对文化艺术研究、文化艺术教学、文化艺术交流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艺术档案管理是文化艺术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艺术档案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为文化艺术创新服务,文化艺术事业创新发展要有其精彩的内容做支撑,文化艺术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文化艺术生产,只有拥有适应市场、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艺术作品,我们的艺术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品牌和形象。艺术创作、艺术生产的生命在于艺术作品的推陈出新、发扬光大,而丰富完整的艺术档案和及时有序的艺术档案管理就能让艺术档案发挥超出其形成单位及其专业内涵的重大作用,为文化艺术教学、文化艺术交流、文化艺术活动、文化艺术传承和文化艺术创新服务,从而发展和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三)加强艺术档案管理是保护文化艺术产品、发挥艺术档案最大作用的客观要求。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甚至危及文化艺术产品的保护,影响了艺术档案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如有的文化艺术单位的领导同志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文化档案的重视程度不高,艺术档案收集和归档一定程度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造成一些艺术档案散落在创作者或演出者手中,未能及时完整地归档到档案管理部门;有的单位保管条件较差,艺术档案难以长期保存,造成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设计图稿遗失或受潮、起皱、甚至霉变,破坏了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以致部分艺术档案无法利用;有的艺术档案建立得不完整、不系统,有遗漏、缺失现象,有的单位却把所有文件材料都装入艺术档案,有的没有明确归档范围、保存期限、归档时间和收集文化艺术材料的方法、步骤,致使艺术档案不规范。这些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艺术档案的保护、收信和管理。

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首要的是提高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对艺术档案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强化工作力量,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艺术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艺术档案的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艺术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移交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档案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防止艺术档案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要将艺术档案工作纳入文化艺术单位工作计划,并把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还要给提供档案者出具收藏证书和补偿一定的制作成本费用,通过不定期举办优秀艺术档案展览等,提高文化艺术工作者上交档案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保存、上交艺术档案资料的激励机制。

(二)明确归档范围。艺术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应当包括: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个人艺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如文字、声像、照片、实物等载体形式)。另外,业务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艺术材料,也属归档范围。而那些为艺术创作、研究、教学和文化艺术活动参考而收集的图书、报刊、音像带、照片、剧本和有关文章材料等,均作为资料保存,不应归档。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形成的属国家所有的各种载体的艺术材料和实物,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三)强化收集与整理。收集整理艺术档案材料时,应遵循文化艺术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化艺术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完整,便于保管和利用。要根据不同内容和载体分别进行归类和立卷。艺术档案应分为大类和属类,大类设业务类、个人业务类、综合类等,具体属类应按照归档范围设置。要按照艺术档案材料的内容、种类立卷,其中戏剧材料按剧目分类立卷,音乐歌舞演出材料按节目分类立卷,文化艺术科研材料按科研专题分类立卷,艺术教育材料按各专业课程分类立卷,社会文化、文化交流材料按业务活动进行立卷。对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唱片、光盘等非纸质载体的艺术档案材料归档时,应将每一单项作为一个保管单位,单独编排档号,并采取按年度结合内容的方法分类整理和编号。其中与文字材料有直接联系的应编写互见号或互见卡。反映和记录本单位的文化艺术活动并对以后艺术创作、艺术研究有重要参考借鉴作用的艺术档案材料,应永久保存。在本单位组织或参与的重大的艺术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一定艺术参考价值的艺术档案材料,应长期保存。

文化艺术成就范文2

关键词:波普艺术;特征;影响

引言

波普艺术是有别于高雅艺术,而是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通过艺术处理后,用于表达特有的内涵。解读波普艺术的内在涵义充满了幽默,一些艺术作品看起来简直是荒谬至极。波普艺术发展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达到了顶峰,在该种艺术的设计形式上更多地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时还更多地考虑到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波普艺术备受欢迎。二十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文化批判热潮的掀起,波普艺术更多地体现出文化批判的内涵,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一、关于“波普艺术”的理解

所谓的“波普艺术”,就是“POP”艺术,即“PopularArt”,属于是有别于高雅艺术的大众化艺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是具有时尚感的艺术。波普艺术与高雅艺术有所不同,如果说高雅艺术充分了文化底蕴,是一种艺术文化思想的表达,那么,波普艺术是一种现实主义体现[1]。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文化意识不断提升,透过波普艺术就可以深层次地理解社会现实,由此而喜欢波普文化,接受波普文化。在目前的各个领域中,波普艺术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以其艺术写实的特点,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使人们在观赏波普艺术的时候,能够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产生共鸣。各种表现现代人心理的主题,包括刺激冒险、狡诈、性感、机智等等,都用夸张的手法,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文化批判色彩融入其中,后现代文化色彩也非常浓重,其中能够体现社会的感性思想尤为突出。这种艺术模式由于符合了现代的社会节奏,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已经超越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

二、波普艺术的社会背景

波普艺术是在英国诞生的,逐渐在美国流行并发展起来。二十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开始在英国和美国的艺术领域流行。关于这一概念,是英国的艺术评论家劳伦斯・艾洛威在《建筑设计》上所发表的论文《艺术与大众媒体》中提出的。1958年,波普艺术开始成为被社会大众所接收的艺术。作为艺术殿堂的法国,不仅塑造了艺术的世界,而且在艺术创作领域上也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也因此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占据着同时地位。但是,法国在艺术创作上,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在走新现实主义路线[2]。一些艺术创作者对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于是,就在新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将波普艺术充分利用起来,即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波普艺术。应用波普艺术表达现实社会的形态,以美术内容进行表达,使得波普艺术的社会现实性体现出来。法国对于艺术的定位,是以传统艺术为主,并没有完全意义地接纳波普艺术,甚至于存在排斥意向,这也是波普艺术虽然没有纳入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原因,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批判形式存在的艺术表达。

三、波普艺术的特征

(一)波普艺术的生活化

波普艺术与高雅艺术有所不同,高雅艺术源自于生活实践,是对生活内容的一种艺术升华,波普艺术则是落实到生活中的艺术,可谓是在生活中开拓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将波普艺术融合到生活中,以各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为载体传递出艺术主旨,诸如流行音乐、赛车以各种海报等等,都可以运用波普艺术受到进行设计。将艺术素材取材于社会环境,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而容易解读的艺术作品,通过媒介将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传递出来,使得艺术不再是脱离生活的艺术,而是向生活普及的艺术,从设计思想上以及设计风格上来看,则是向后现代艺术转向。波普艺术的创作以拼贴的手法居多,所应用的原材料多为生活用品,一些作品甚至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并不是平面的作品,比如,《包裹帝国国会大厦》是克里斯托在二十世纪90年代设计的,就是非常大的波普艺术作品。

(二)波普艺术的商业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开始崛起。处于二十世纪80年代,波普艺术伴随着商业潮流而发展,以其独特的术形象成为商业中的艺术代表。《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是一部波普艺术设计的海报,是英国的汉密尔顿在二十世纪50年代所创作的拼贴画[3]。用于拼贴的材料包括各种海报以及当时已经出版过的杂志,其中的内容以及人物都是被公众所熟悉的。经过拼贴之后形成一幅带有波普艺术色彩的画面,发挥着商业作用。这种波普艺术的表达符合了商业特征,而且迎合了公众的视角,是合法的艺术创作形式,而且具有涵延化的艺术性质。

(三)波普艺术的政治化

波普艺术的艺术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其中更多地蕴含了文化批判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并非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可以准确表达的。主要是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在国际艺术市场中波普艺术并没有被重视,使得波普艺术逐渐被推向艺术领域的变化,而以政治形态存在,发挥着政治价值逐。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上出现了带有政治性质的波普艺术,至此,政治波普成为了一个艺术研究领域,其中所含有的政治性的艺术元素尤其受到重视。

四、波普艺术的影响

(一)波普艺术对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波普艺术首先是以政治形象出现的,各种波普艺术作品都是以社会政治题材为主要的素材,使得政治文化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幽默而带有浓重的讽刺意味。随着各国政治社会的发展,波普艺术取得了一定的艺术地位,使得波普艺术创作内涵更为丰富。以早期的苏联波普艺术为例。此时所创作的波普艺术是对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仿真,特别是美国与苏联之间存在着政治冲突,而且这种冲突被延伸到文化领域中,美国开始从文化上对苏联进行渗透。波普艺术正是以这种方式传播到苏联。各种抽象性的表现主义艺术作品大量地在苏联社会环境中呈现出来。包括美国日常物品的宣传广告,美国超市所张贴的各种贴图广告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起到政治思想传播作用。

波普艺术在苏联传播,主要是在苏联艺术解冻期。此时,苏联要大力发展艺术文化,官方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展览,但是所塑造的艺术环境使非常宽松的的,对非官方的艺术作品并不产生排斥感。对于有一些充满文化批判色彩的波普艺术,虽然当时被界定为“异端艺术”,却不加以限制[4]。当时的官方艺术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波普艺术更多地体现为商业色彩,但是政治内涵非常丰富,更为深刻,很多的波普艺术家都会创作这种风格的艺术,特别是美国的波普艺术家,都会采用这种文化传播形式起到政治渗透的作用。

(二)波普艺术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绘画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不止于艺术形态的表达,更多的是在艺术思想的表达。现代艺术创作中,特别具有立体感的现代艺术创作,即便是原材料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经过拼接之后,将这些材料叠放在一起,也会形成整一性的画面,只要是在画面中较为恰当的位置,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令人产生同时性的印象。对于这种方式所形成的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却能够明确所观看的是同一样东西[5]。后现代艺术作品则有所不同,虽然同样是采用了拼接的创作手法,但是,所采用的各种原材料都是独立存在的,不仅保留了物质性,而且还保留了独立性,通过对物质形象的复制,按照某一意图进行拼接,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于安迪・沃霍尔的各种波普艺术作品,詹姆斯是这样评价的,这种拼接的主要目的是存在着其商业价值,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玛丽莲・梦露的形象逐渐离开了她自有的属性,被媒介所占有,发挥着其货币的价值。这就说明玛丽莲・梦露的艺术形象经过波普艺术处理后,已经发挥了商业价值。史密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波普艺术,得出结论:如果对美国的波普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艺术充满了叛逆,并不是对大众文化的认可,而是一种反大众的文化行动[6]。正是由于波普艺术具有这种涵延化的效果,因此被用于文学创作中,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对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拼凑之后,就形成了后现代文学作品。

沃霍尔所以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波普艺术表现形式,各种独立性的物体不断重复的排列,表明工业社会中所采用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使得大批量的相同物品被生产出来。通过他所创作的作品,就可以对当时的社会进行解读。通过波普艺术作品的传播,大众更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波普艺术就这样成为社会中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波普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已经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抓紧向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延伸,并发挥着其文化传播价值,比如,在传媒也中,在商业领域中,在工业领域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波普艺术的影子。这种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生活元素通过波普艺术的塑造之后被放大了。这就说明波普艺术很容易被接受,在生活中得以普及,而且可以在数中生根发酵了。现代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流行元素越来越多。这些流行元素都与波普艺术密切相关,而且波普艺术也成为流行元素的主要传播载体。波普艺术的创作题材丰富,主要是从大众生活中发掘,是通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恰当地将当时社会的变化反映出来。波普艺术与其他的艺术有所不同,其具有讽刺性以为,而且以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后现代主意的艺术就立足于通俗文化,将社会大众文化与艺术文化相互融合,以通俗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目前我们走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艺术设计包装,各种广告艺术,包括流行音乐、宣传海报等等,都是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波普艺术是商业时代的产物,是将艺术通俗化的产物。在对波普艺术的文化内涵表达中,主要是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充分运用起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得所创作的作品能够切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波普艺术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创作时代相辅相成,其中存在着文化批判性,也是一种社会形态的特殊表达方式,充满了讽刺,不仅对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观念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洪波.当代摄影艺术中影像承载媒介比较研究[J].文艺生活,2013(05):272-272.

[2]杨嵩.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2015,31(01):38-39.

[3]熊珂.\谈艺术设计中美学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03):272-272.

[4]邹倚婧.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之反逻辑性写实艺术符号构成[J].东华大学学报,2012(01):52-53.

[5]郭晓冰.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J].大舞台,2014(02):60-62.

文化艺术成就范文3

论文摘要:学校艺术教育只有正确理解儿童艺术“自由率真”的内涵。通过“文化情境”这个特定艺术教育时空的创设和涵养,以价值弘扬作为儿童人格完善的基础。以诗意追求作为人格完善的彰显,以生态作用作为人格完善的关键,全力塑造儿童的艺术人格,才能使儿童的精神生命得以健康成长。

儿童身体在不断成长的同时.儿童的精神生命也在逐渐生长。大多数学校艺术教育缺乏对儿童精神生命的关注,缺乏对儿童精神生命的深刻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关注儿童精神成长作为提升学校艺术教育水平的重要策略。

一、“自由率真”:艺术教育生命的内涵

儿童有着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观.有着自己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智慧观。有着自己贯穿游戏形式、充满梦想色彩的艺术价值观儿童以一颗纯真的童心.以一种开放、通融的视野.去真实发现世界和真实表现世界。在发现和表现世界的过程中.儿童自由地建构着精神世界。观照儿童精神生命成长的历史,不难发现,“自由率真”是儿童精神世界的深刻内涵。

深刻理解儿童精神生命的深刻内涵.对于改革传统艺术教育观念,推进新一轮艺术课程改革具有先导作用。唯有理解“自由率真”的精神内涵.才能从观念上真正

理解儿童:也只有理解“自由率真”的精神内涵.才能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护导“自由率真”的精神生命.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心灵自由与艺术自由的关系心灵自由是儿童的“本我”,艺术自由是儿童的“超我”。唯有心灵自由.儿童的艺术创作才会真正表现“自我”:也唯有创设艺术教育的宽松环境.不受成人先见的束缚.儿童的心灵才会得到更好的舒展。心灵自由是基础.艺术自由是发展,夯实基础.促进发展.儿童的艺术教育才真正具有活力。

二是个性率真与艺术稚趣的关系儿童只有让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儿童的艺术稚趣才会天然地流露出来。因此,个性率真是形成清新、自然、淳朴的儿童“艺术魂”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全力保护好儿童的艺术稚趣.不要为了所谓“艺术价值”.以成人的高见任意拔高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境界这样做会导致个性率真异化为“成人式的虚伪和矫情”。

二、“文化情境”:艺术教育生命的时空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出的艺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艺术课程价值的“文化功能”、课程目标分目标“艺术与文化”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艺术与文化的密切关联性。基于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和价值引导功能.通过艺术教育的途径.挖掘艺术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师生“经验共享、视界融合、灵魂感知”的过程中。凸显文化的精神价值儿童以凸显的文化精神价值作引导.去自主地建构儿童文化价值观,同时其艺术潜能得以开发.精神生命得以不断涵养和生长。

艺术抽空了文化.艺术就缺失灵魂:文化无艺术的拓展.文化就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文化与艺术血脉相通.因此艺术教育应努力创设多姿多采的文化情境.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

艺术哲学家丹纳认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种“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就是一种“文化情境”.艺术的文化情境就是一种“文化内涵”时空的意境再现。从文化情境的主体层次来看,有成人文化情境、儿童文化情境。从文化情境创设的方式来看.有现实文化情境.包括课堂文化情境、生活文化情境、作品文化情境;有虚拟文化情境.包括基于历史的文化情境历史在儿童视野中是一种虚拟的状态)、基于“网络”的文化情境。

学校艺术教育应多层次、多途径刨设能发挥良好功能的文化情境。儿童的艺术潜质不断地受到文化情境的浸染。儿童文化的底蕴就会不断的加宽、加厚。具有文化情境的艺术教育.就会引领学校的艺术教育走向艺术“文化化”和文化“艺术化”的整合、兼容的发展格局。文化情境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涵育普遍人性。普遍人性是艺术审美的重要标准。文化情境涵养普遍人性.艺术教育才真正具备审美功能,缺失普遍人性的文化情境.艺术教育就会走上纯技巧性的“刚性操作”。(2)涵养人文精神。通过增加文化情境的文化含量,儿童在艺术历史、文化意蕴中感受、体验艺术的愉悦,精神得以振奋、塑造和陶冶。(3)涵盖教育价值。文化情境要具备教育情境意义的相关性.文化情境才真正具有教育价值无教育价值的文化情境只是艺术教育的形式化点缀文化情境的教育价值以交互价值为基础,以共享价值为拓展.以智慧价值为提升,以精神价值为终极。无交互价值的文化情境.难以产生资源共享的空间;无博大的艺术时空,艺术智慧的产生就会走向狭隘化.干瘪的智慧又何谈精神的追求?

三、“人格完善”:艺术教育生命的意蕴

人格是儿童情感独立、自由的世界.是指儿童性格、气质、价值观、尊严.品性、情趣等特征的总和,也是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内化和沉积儿童人格教育逐步使儿童心理素质得到综合优化完善的人格是儿童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注重对儿童的人格培养.应该是当今基础教育所倡导的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而教育的最高追求是个体人格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理应担当起“人格塑造”的重任。

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它对人的精神起着一种感化、净化、升华的作用。“美的教育旨在培养美的人格。美的人格是自由人格的表征.它要表现的是对人性异化的一种否定.对人的自由人格的一种肯定”基于“美的人格”的认识.儿童艺术人格培养应正确处理以下关系:(1)“文化人格”与“实践人格”。儿童在具有人文底蕴的教育情境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人格,有着健康的文化人格的儿童,在艺术实践中,通过感染、熏陶、共鸣、体验等感性经验生成过程,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人格文化人格是实践人格塑造的基础.实践人格走向完善.又会促进文化人格的健康发展。(2)“原生人格”与“审美人格”。儿童艺术教育中的原生人格.是儿童艺术人格中的一种自然状态.是由儿童纯真自然天性中体现出的人格表征,它无须成人的加工塑造。审美人格是儿童在艺术经验的转化中.通过审美价值的引导而发展起来的人格特质。只有尊重原生人格.审美人格才不会扭曲.审美人格的“基座”才会更加厚实。而审美人格又是原生人格的升华和超越。(3)“本我人格”与“资源人格”。本我人格是儿童自我建构的人格.充满个性化色彩。资源人格是一种外化的人格因素。资源人格的内涵包括:教师人格、课程人格、环境人格。教师人格是资源人格的关键.课程人格是资源人格的基点.环境人格是资源人格的保障。儿童艺术的本我人格丰满和充实.需在焕发人性的资源人格中得到陶冶本我人格的精神空间不断装饰和美化.有助于资源人格的自省和优化。

1.价值弘扬:人格完善的基础

价值具有指向性什么样的价值导引什么样的艺术教育。工具价值导引艺术教育的“职业化”和“功利化”:人文价值导引艺术教育的“人性化”和“审美化”正确选择艺术教育的价值观.有助于艺术教育朝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只有艺术价值的正确定位.人格完善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艺术价值包括以下层面的内容:(1)理念价值。唤起做人的尊严,主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发展。(2)课程价值。《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价值包括:创造美和鉴赏美的价值、情感价值、智能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3)方法价值。包括课程实施、教师感化、环境影响等方面体现的价值。理念价值指向课程价值,课程价值依循方法价值合规律、合目的的开发,才能实施课程价值的全面和全程应用。

深刻理解艺术价值的内涵.会给我们在“艺术价值选择”中提供一种理性指导:(1)关注儿童艺术感受的独特性.凸显艺术教育中的主体价值。(2)关注儿童艺术感受的形象性.凸显艺术教育中的审美价值。(3)关注儿童艺术教育的体验性.凸显艺术教育中的情感价值。(4)关注儿童艺术教育的创造性.凸显艺术教育中的发展价值。

2.诗意追求:人格完善的彰显

日常生活具有诗意.是哲学家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生活,从这一点说,艺术的本身就应该充满诗意:儿童艺术的诗意就是一种情感自由的释放.是儿童艺术世界中个性无拘无束的张扬.是一种艺术精神的真实建构。儿童人格只有在这种诗意的艺术熏陶中.生命才会生动而鲜活。儿童人格生命只有具备这种诗意的艺术气质.人格才会逐步走向优雅和高尚。诗意的艺术教育应该是:(1)教师人格的高雅与课堂教学的高品位高度融合的教育情境:(2)JL童艺术视野自然展示与儿童艺术体验真实把握高度融合的教育情境;(3)教师教学创造性充分发挥与儿童潜能开发性全面展开高度融合的教学情境。

3.生态作用:人格完善的关键

文化艺术成就范文4

关键词:群众文化单位; 艺术档案; 管理

通常所说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由国家机构(各级政府)或社会团体设立的,从事与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专门事业机构,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等。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是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基本形态,而艺术档案则是指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是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文化艺术档案,其最终目的就是为文化艺术工作提供利用。

一、艺术档案的基本概念

艺术档案是指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艺术档案工作是艺术机构履行法定档案和方法,完整地保存和科学地管理艺术档案,实现艺术档案资源有效利用的一项专门业务。

二、艺术档案的特点

群众艺术档案,也称社会文化艺术档案。主要是指各群众文化艺术馆、文化馆(站)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它具有形象化、各类多样化、增补性、文物性这几个特点。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样式,决定了它在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档案材料的多样性。与社会管理相关档案相比,群众文化事业单位艺术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群众性的器乐、声乐、舞蹈、戏剧等的场记图谱,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包括反转片、幻灯片)、画稿等等,举不胜举。离开了文字以外的其他表现形式,艺术档案就不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本来面貌,也就不能真正发挥艺术档案的作用。

艺术档案材料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要收集大型活动及综合性文化活动的文字、曲谱、剧本、音乐等资料外,更重要的还要收集当时的录音、录像。平时还应收集文化人才的个人信息及获奖情况,创作作品的照片,形成一个资源库,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为档案资源合理配置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达到一个资源共享的目的,收集艺术单位的资料,了解一个艺术单位的发展史,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艺术档案材料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艺术档案立卷方式的复合性。艺术档案材料应按内容、种类分别组卷。戏剧材料就近剧目分类组卷,音乐歌舞演出材料应按内容、艺术科研材料应按科研专题分类组卷;艺术教育材料应按各类专业课程分别组卷,社会文化、文化交流材料应按业务活动进行组卷。

三、作好艺术档案工作的必要保证

1.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和监督指导下,文化部负责对全国文化系统艺术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2.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把艺术档案工作列入本部门整体发展规划,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文化艺术成就范文5

 

关键词:原生态 民族艺术 民族文化 生态保护

在全球经济交往日趋深入的今天,全球文化在不断的交往与碰撞中相互融合。在中国的艺术长廊中,有一种艺术形式被称为原生态民族艺术,这为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一、原生态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 

原生态,顾名思义,代表着生命之态、自然之态,是一切生活及艺术的根源。原生态一词最初见于声乐比赛,随后在表演艺术等领域迅速蹿红,成为文化领域的特殊符号。原生态这一概念被引入文化领域之后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存在着。而所谓的原生态民族艺术,多是指一些原始的、原创的、民间的、乡土的艺术形式,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智慧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可以说原生态民族艺术是在特定的原始环境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比较原始的民族艺术,原生态民族艺术的素材多源自于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人类的本能,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原始为基本的奇特的艺术形式。原生态民族艺术所代表的,是民间艺术和民族风俗所组成的一个多元的文化空间,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融合的产物。 

原生态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在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的时候,往往是以一种民间艺术的形式存在。不论何种民间艺术或民族艺术,都有其丰富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艺术,其本身就具有特定的精神功能,是整个民族广泛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原生态民族艺术在未被发掘之初,是只在这个民族内部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表现的是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生活,往往带有原始文化的特征在里面,会有对自然现象的原始崇拜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始的活动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活动,这种不为人知的民族艺术才能被称为原生态的民族艺术。当某种不为人知的民族艺术及民族文化被众人所接受的时候,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来自原始文化的冲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些民族文化为什么被称为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原始的、乡土的甚至是神秘的气息。人们通过原生态的艺术形式,了解这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甚至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起源,这就是原生态民族艺术呈现给世人的来自于非物质文化的整体价值。原生态民族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本身所展示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态度,是这一民族的价值体系、心理认同在艺术文化上的体现。 

二、原生态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的生态保护 

文化艺术成就范文6

一、论陶瓷文化

中国最早而众多的古陶片,在距瓷都景德镇百余公里的万年大源仙人洞出土。出土的陶片中,已出现原始朴拙的绳纹装饰、刻画格装饰、附加堆装饰。这是陶瓷文化史的重大发现,它刷新了古陶瓷文化的发展史。陶片简陋的线条,说明了那个时期的先辈们就已有陶器绘画,开始用图案来装饰陶器,以此来表达某种语言,可以说开创了陶瓷美术的先河。

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与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而久远的联系。尤其是陶瓷装饰艺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陶瓷装饰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种视觉艺术,进而形成了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凝聚了古老民族美化生活的方式,又揭示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又是陶瓷艺术发展的时代标志,是陶瓷文化发展的象征。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在积淀和物化中国文化的同时,产生并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陶瓷文化。伴随着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陶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工匠所倾注的心血和感情,也不仅在于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是在于它是奠定当时艺术的基石,从而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先河,成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瑰宝。

由于陶瓷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景德镇在世界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西欧人把中国称之为“C h i n a”,其实“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原来西欧人是通过景德镇瓷器来认识中国的。当时的陶瓷艺术品也荟萃在景德镇。汉世南北朝时就有冶陶史,陈朝就生产了宫廷用的陶器。唐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并有“假玉器”之称。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景德镇的瓷质优良而获宫廷诏令烧制御瓷,景德镇也因获此殊荣而得名。“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对景德镇陶瓷的美誉并名扬海内外,至今已经走过了17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制瓷业特别发达,无论何种瓷,都具世界首例,成为中国制瓷中心,被誉为“瓷都”,专为皇家烧制瓷器。珍贵的陶瓷艺术、精湛的制瓷技艺和瓷味十足的地方风土民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名城。

漫游陶瓷文化名城,里弄遍布古陶瓷文化遗迹,河床由碎瓷片铺垫,老房屋由窑砖头砌成,山丘由匣砵堆成,地下埋藏着古瓷。这一切都与窑火有关,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是火与土构成的陶瓷文化,如今这里仍然遗存着庞大规模、完整复杂的古瓷业体系,呈现出瓷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风貌。

二、论陶瓷艺术

陶瓷的出现,带动了陶瓷文化、陶瓷艺术的发展。陶瓷是人为制作的物品,它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人的主观意识。客观意识是以形态方式反应山、水、花、鸟、鱼、龙、神,以及人类自身等,也就是以纹饰方式;画鸡像鸡,画猫像猫。而主观意识是借以大自然形态,应用艺术手段,倾诉作者想表达某种情感的一种方式。它涵养了文化品味,表达了人的想象思维,美化了自然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陶瓷艺术它表现的是人类的真情,是以物象制成艺术品转化成优美的形象,使人类在享受美的同时,在感知另一世界,这是人的一种精神文明,是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人们用价值观来衡量某个作品,是衡量某个作品的技术含量以及艺术含量。当人们用不着用价值来衡量某个作品的时候,那这个所谓的作品就是“艺术垃圾”了,当人们无法用价值来衡量某个作品的时候,那这个艺术品就成了无价之宝。得以“无价”而著称,说明了这个作品充满了文化和艺术的含量。也说明了人类所创造的陶瓷文化,其特殊价值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陶瓷艺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扩展人们的情感视野,其受众接纳程度,必须面对多层次对象的情感需求。许多成功的陶瓷绘画艺术品,其风格有的是结合着周围事物而产生的奇想;有的是靠生活体验来升华主题;有的是艺术家对新鲜事物而产生的灵感;也有的是将不同的元素引入环境,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共鸣。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其粉彩人物瓷板画《钟馗照镜》图,“平生貌丑心无愧,何惧狰狞对镜看”。看诗句就能领会主题,看神态就可以找到答案。钟馗睁开的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人间任何卑鄙下流之事也难逃他的火眼金睛,他东张西望的人物造型,正描述着这位严谨、执法如山的判官,丝毫不敢懈怠,唯恐妖魔鬼怪逃离他的视线。《钟馗照镜》图更是以诙谐幽默的情调,再现了钟馗面虽丑陋,但心地善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天地的坦荡的本质的惬意。

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环境熏陶了陶瓷艺术。陶瓷艺术是个形态艺术,它的文化含量是从多方面摄入的,传统的中国古文化是陶瓷艺术的基石,外来文化的摄入,影响了陶瓷艺术,如陶瓷粉彩艺术就是鲜明的例子。粉彩艺术写实层面的技能与西欧绘画艺术的传入息息相关,陶瓷艺术从“形神论”中去理解外部现象和内在精神的关系;从“气韵生动”里去了解表现的最高要求;从“迁想妙得”去认识想象与移情的作用。

陶瓷艺术善于从中国历代的造型艺术中,吸取形象的风格和艺术的趣味。素描艺术的应用,使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表现。从古代青铜器或者盛唐仕女画里去吸收浑厚、凝重与丰满的风格;采用文化游牧的态度,从汉字书法里去吸收俊秀、挺拔与精炼的笔墨风格;从汉代画像石里去吸收奔放、强劲与古朴的风格;由此丰富了陶瓷粉彩艺术。这些不同风格的渗透,由画内到画外,会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陶瓷艺术的语言与表现力。除此之外,陶瓷艺术还借鉴和吸收了版画及民间艺术等等创作方法,使陶瓷艺术语言有了更多表现的技巧。表现性素描核心培养了陶艺家创新精神、创意思维能力,理想的境界融入各画种形式的文化因素、审美精神与情趣,造型概括、真实、有强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