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的要求范例6篇

文艺作品的要求

文艺作品的要求范文1

[关键词]当代艺术 物理空间 心理空间 社会空间 陶瓷艺术

一、 艺术与空间的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求的审美对象,具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质,艺术作品作为连接客观世界和对象世界的媒介,并非是指简单的物质实体,还包括包括艺术家情感的熔铸、艺术欣赏者的审美感受以及引发欣赏者审美感受的空间环境等要素。纵观艺术品的发展轨迹,从实用艺术逐步演变成装饰艺术,空间要素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定位,成为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艺术作品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物体,而是从根本上追求精神的享受。空间的作用除了表现出艺术作品所处的环境和文化、生态等因素外,还起到限制作用,规定了艺术作品的整体气氛。设计师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空间因素来设计作品。

艺术作品中空间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物理空间延伸到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艺术作品中的“空间”概念包括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三个层次,物理空间是指物质实体所围合的空间,心理空间则是由物理空间布置所引发的的心理上的空间感受。社会空间是对民主精神的呼唤。以“艺术家——艺术作品——空间环境——欣赏者”的有机统一性为原则,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文化内涵。

1、 由艺术作品的物理空间延伸到心理空间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要通过欣赏者的审美再创造,才能发挥它的美学价值。对艺术品空间的营造,是人们审美需求的物化表现。在当代社会,艺术品的创造不仅仅着眼于艺术品本身,而更加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同一件艺术作品摆放在不同的空间,会引发欣赏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由空间的特定属性决定的,空间是具有逻辑性和形态性的,特定的空间能使人感受到特定的知觉意义。对艺术品空间的营造,并非仅仅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需求,也可以实现大众的心理补偿。

当代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产物,是表现城市文明和人类现代生活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目的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目的是通过不断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改变大众对现代文明的认知。在城市,大众的私人空间是狭小的,人们希望公共空间弥补私人空间的不足,争夺更多的私人空间和自我实现的心理补偿,并实现个人与社会精神的对话。

2、 由艺术作品的物理空间延伸到社会空间

艺术空间的营造除了满足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和心理补偿需求,也是对民主观念的呼吁。人是空间创造的主体,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创造的空间都渗透着当时的社会意识、时代特征、文化背景等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因素。当代艺术对社会空间的诉求,不仅仅是为艺术作品提供良好的整体氛围,还是对公众权利的维护。当代艺术是民主化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回顾艺术的发展历程,在当代,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当代艺术已经被打上民主化的烙印,因此,建立一个真正体现民主观念的艺术运作机制,是当代艺术的必然使命。艺术家要通过使用民主化的话语权,体现出平等交流和公共关怀的价值观。艺术家必须努力在个人与公众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艺术品的创造满足大众民主化的政治愿望,维护公众权利。

二、 当代艺术的空间营造——以陶瓷艺术为例

纵观陶瓷艺术的发展史,陶瓷艺术逐渐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转变,陶瓷的装饰性是陶瓷原始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满足了人们的基本实用功能之后,从物质文化提高到精神文化的高度,所产生的陶瓷新功能。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陶瓷艺术的多样性,把陶瓷与现代环境空间结合,是新时代陶瓷艺术多元化表达的新方向。在当代社会,陶瓷艺术逐渐打破单体化的格局,朝着整体、多元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三、总结

当代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多元化决定了艺术的多样化,空间与艺术的结合,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和思考。空间的营造并非只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而是对艺术民主化的呼吁,建立一个真正体现民主观念的艺术运作机制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使命。通过物理空间的营造完成大众心理空间的审美需求和心理补偿,进而实现艺术的民主化,为公众争取社会空间的权利。当代艺术家要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情怀,通过艺术品的民主化精神维护公众权利,建立一个真正体现民主观念的艺术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文艺作品的要求范文2

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往往能够折射出民族的时代特点,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与精神境界。因此,我们说工艺美术是传承民族风俗的载体。工艺美术品充斥了民间的各个角落,宗庙祭祀、大小集会等许多重要的活动场合,每种场合中的工艺美术品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民族在同一场合所使用的工艺美术品也不尽相同,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个活动中的特点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观念、审美的差异。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成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受到所谓艺术原则的束缚,而是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加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具有一定的自然形态,为我们展示出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工艺美术品不仅仅是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工具,更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品。

2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

2.1工艺美术的原生性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艺美术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特点逐渐被推崇,人们开始使用工艺美术品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制作工艺美术品的典型特点就是对材料不挑剔,大多数都是原生态材料。工匠甚至能够将废弃的物品变成精致的工艺美术品供人们使用和欣赏。各种材质和各种形态的原材料使每件工艺美术品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既质朴又灵活多变。这一艺术代代相传,却代代不同,每一个工艺美术品都取材于生活,并加入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彝族漆器就分为很多种类,除了木胎、角胎以外,还有皮胎、竹胎,形态各异,各有特点。除了胎有所差别之外,漆底的颜色、绘纹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都以比较沉着的色调为主,漆底黑色居多,绘纹通常以黄、红为主,采用镶嵌、彩绘以及雕刻等各种方式进行创作。另外,还有很多工艺美术品使用一些随处可见,也比较廉价的草、麻、藤等材料,制作过程简单、容易,作品并不因此欠缺任何实用性与审美性。显然,这些工艺美术品都是工厂无法模仿,无法批量生产出来的。[2]

2.2工艺美术的再生性解析

几千年来,人们对工艺美术进行继承和发展,工艺美术品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类型不断丰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工艺美术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工艺美术品能够配合每个场景,具有更加明显、精确的主题性。人们认为,工艺美术品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应该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冲击,在工艺美术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就要求人们在原生性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进行再生性创作,在保留传统工艺美术品生态型材料、天然肌理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化元素,使工艺美术品呈现出更加多彩的效果。也就是说,工艺美术的再生性创作并不是要摒弃原生性,而是在强调自然材质以及自然形态的同时,通过更加细节化的手法使工艺艺术品表达出人们更加细腻的情感。在保留工艺美术品实用性的同时,依据创作者的爱好以及人们对作品的主题性要求,加入更多丰富的元素,满足人们对工艺美术品的多功能要求。[3]

3如何使原生性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再生

3.1保护制作工艺美术品的传统家族

我们虽然一直强调要将传统的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下去,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人们都成为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者,不能要求传统工匠永远从事这一职业。因此,要想将工艺美术这种艺术继续发扬下去,就要对一部分制作工艺美术品的传统家族进行保护,使这门艺术不失去传承者,并能够在后人的创新下再生。可以将这类家族的地区设置为人文景点,人们可以参观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过程,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动手制作。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的人认识工艺美术,使这项艺术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并继续发展。

3.2在保持原生性的前提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全球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去世后,各个国家之间不仅进行经济交流,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融合也不断加深。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固然要借鉴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但是绝不能失去自我,对于工艺美术这一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保持原生态的前提下再谈发展的多元化。作品中要保持一定的民族性,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和特征,同时加入新时代的元素,赋予其更强大的生命力,唤起人们对传统民族与文化的记忆。

4总结

文艺作品的要求范文3

1.深入生活摄影艺术要通过深入群众文化生活来促进其开展,这样能使群众业余摄影爱好者提升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悟能力,使其勇于突破传统的摄影技巧,发展新的摄影技术,使其摄影艺术经验得到充实。群众摄影艺术爱好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对艺术创作更有欲望,其摄影艺术作品才能更富有内涵,更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可以组织群众业余摄影爱好者到名胜景区或者自然景观等开展摄影活动,这有利于其了解怎样贴近生活,如何在作品中表现生活。只有多体验生活,充分认知和感知事物,提升摄影文化层次,群众业余爱好者才能创作出有内涵和表现力的摄影作品。 2.科学选材业余摄影爱好者要创作出好的摄影艺术作品,除了要深入生活,一定要学会科学地选取摄影题材。只有选择好摄影主题后,在摄影创作过程中才能很好地寻找适合主题的内容,以求摄影作品主旨明确,富于感染力。

二、要符合摄影艺术的规律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摄影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群众文化中的摄影艺术发展也应该遵循摄影艺术的规律。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只有在这个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才能在进行创作时充分发挥创造力。摄影艺术的发展规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将摄影作品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摄影构图布局是摄影的基础要求,即对要拍摄的事物的安排要力求科学,运用最合适的摄影表现形式,将摄影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充分呈现出来构图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摄影创作的成败,摄影构图常常被众多客观因素所限制,摄影时可以利用诸多自然原理和条件来对这种客观因素进行合理的改善。比如,可以利用自然的光线、影像等美学原理来对构图过程中的事物的疏密、空间的均衡等做合理的协调,以突破客观局限,实现摄影的科学构图要求,达到摄影者的摄影目标。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一定要了解和掌握摄影的科学构图规律,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力求做到科学构图,为拍摄出好的摄影艺术作品打基础,2.拍摄角度的确立和艺术化处理务必科学合理(1)拍摄角度的科学合理,指的是拍摄者对被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的角度要力求合理而且科学。拍摄角度有仰摄、俯摄、正面等,应选景的远近、主次等不同要求拍摄角度也要恰当运用才行,专业的摄影人员在熟知这个要求和规律的基础上,都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达到灵活和科学合理的要求,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更需要充分的学习和实践。(2)对摄影作品的艺术化处理,指的是拍摄者对摄影作品给予感情的艺术转化过程,想让摄影作品通过这种转化过程呈现出更好艺术表现效果、达到一定的艺术变现境界。这需要一定的摄影手段,比如,通过电脑和多种辅助的建工处理,这个艺术处理过程一定要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将想要呈现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将要达到的艺术境界体现出来。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在摄影实践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这个规律,给创造好的艺术作品而努力。3.对摄影作品的标题设立要力求准确到位标题是作品的画龙点睛之体现,摄影作品也是如此。摄影作品标题的设定和确立要力求准确到位,这对摄影作品艺术内涵和感染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增添摄影作品的艺术层次深度,对摄影作品中心思想和摄影者的感情流露起到一定的补充效果,是摄影自身全方位素养的综合体现。准确到位的摄影作品标题能够让观赏者迅速捕捉到作品的闪光点,能够很好地一道观赏者去感知摄影者的情感,去摄影作品所蕴含的深意美。群众业余摄影爱好者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很好地运用这一规律,将好的标题赋予摄影作品,实现与欣赏者的共鸣。。

三、运用丰富的摄影艺术表现形式

文艺作品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装饰工艺品;创意;表现方法

一、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研究

在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中,民间传统工艺独树一帜,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中所蕴含的创意源于深厚的云南白族艺术文化和白族人民勤劳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实践力和创新力。自古以来,云南白族就像云南的其他各民族一样,在改造大自然的历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创造了品类繁多的工艺品。如:扎染业是云南省大理市周城镇的特色产业,云南白族大理石雕是中国民族雕塑艺术中的奇葩。这些传统装饰工艺品不仅是白族群众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过程中,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凝结了十分厚重的白族精神内涵,是其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体现。

在以前人们基本上不注重工艺品的经济价值,更多的是关注其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自然会受到影响,它的经济价值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大理石工艺品、剑川狮河木雕、鹤庆新华的银器铜器、大理周城扎染等。(图1)(图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云南与国内外的各种商贸活动日趋频繁,作为文化产业的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也逐渐受到世人的喜爱,并形成为独特的经济产业,通过商业的形式走向千家万户。

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要发展成一个成熟、独立的经济产业,还有待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市场,加强管理,注重工艺品自身的品质塑造,使其更加规范、有序。与国外及省外相比,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在生产设备、制作硬件方面的差距相距不大,但在工艺品设计创意方面的差距却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工艺品生产者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不足,对市场不熟悉,对工艺品消费群体的特征、需求及消费心理的认识不足,更重要的是工艺品缺乏好的创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强,对白族文化艺术内涵的挖掘和提炼也远远不够。这些差距直接导致工艺品文化承载不高,极富创意的工艺品奇缺,工艺品品质低下,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培育成熟、完善的工艺品市场。

一直以来,在庞大的工艺品市场中,虽然随处可见造型各异、品种繁多的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作品,但这些工艺品大多缺乏设计创意,在市场竞争中很难脱颖而出,而且,其大多数是采用抄袭现有工艺品模式或通过一些优秀工艺品图案寻找素材,通过部分工艺环节的减省形成劣质的工艺品,最后得不到市场认可,并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如: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手工艺品工艺环节的减省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

当前,要使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富有新颖的创意,就必须从工艺品的造型、用材、色彩、工艺等方面人手,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加强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提炼,勇于创新,创意如同工艺品的“灵魂”,赋予工艺品好的创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使工艺品充满生机和富有内涵,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创意设计的内在要求及表现方法,明确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创意及表现方法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这对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发展与未来至关重要。

二、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表现方法

在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设计与创作中,要以时俱进,更新设计思维方式,除尘纳新,积极与其它艺术门类进行交流学习,拓展视野,要进一步研讨白族传统文化,研究白族优秀艺术作品;要紧密结合消费市场的需求,深入发掘工艺品创意设计的新载体、新方法,力求将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价值多层面、全方位地表达出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创意设计的表现方法。

(一)工艺品个性特色的创造

创意是工艺品设计的第一要素,设计创意的好否不仅决定着工艺品的好坏,而且,还可以通过它来张扬工艺品的个性特征。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要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工艺品设计与生产者就必须要改变工艺品原有的创意方式、创意手段及工艺用材。打破“传统”的束缚,挖掘民族文化中的设计创意载体,结合当下新科技、新材料赋予工艺品新的设计内涵,使其充满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注重造型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更新设计理念,使设计创意贯穿于工艺品设计的全过程,使工艺品的设计创意不论是从外观、内部结构、用材、色彩等方面都体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具备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树立工艺品自身独特的视觉形象,给观者有“出其不意”的感觉,让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使消费者对工艺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购买欲,从而达到装饰工艺品的商业宣销目的。

(二)装饰工艺品设计中对人性的表达

如今,社会的发展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宗旨,装饰工艺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须兼顾消费者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追求。工艺品设计是有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因此,工艺品的设计应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为目的,设计创意要力求反映生活,使工艺品蕴含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情趣。在设计构思上要考虑有人文关怀的创意,要让消费者感到有亲切感、认同感。因此,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的设计创意构思应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体现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工艺品设计时,着重采用生活化和情感性的设计创意手法。提炼生活中的亲情、爱情、友情等温馨甜蜜的素材作为工艺品设计的创意题材,如:家喻户晓的金花与阿鹏的经典白族爱情故事等,这些优秀的生活题材完全可以通过工艺品精心的设计与制作生动地表达出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图3)

在工艺品设计中还要特别注重文化、生活元素与时尚的有机结合,要让工艺品能体现生活情趣、反映文化内涵及传递时尚的气息,设计创造时尚,同时也发展着传统的内涵,使消费者在享有工艺品本身的同时感觉到也是在享有一种时尚。在当今社会,时尚正成为引领人们生活的主要潮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从,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云南白族工艺品设计从创意设计到工艺制作上都应赋予时尚的元素,使产品具有较强的时尚感,同时,要从人性的角度和人的审美心理特征入手,结合设计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形式美法则的内在要求深挖生活中的趣味性时尚元素,运用不同的文化和创意手法,汇集一切有利因素,潜心设计出时尚、精美的工艺品,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工艺品设计的内在品质,使它不再是冷冰冰的物质形体,而是承载着人性特征,传递着浓烈文化气息的物质和精神食粮。

(三)工艺品设计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好地推动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市场的发展,在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的设计创意时应拓展更多渠道,采取更多不同的方法。进一步提升白族工艺品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丰富其内涵,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其设计表现手法上要加强多样性表现形式的综合应用。

根据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内容、目的及要求的不同,在设计时,要制定周密的设计计划,要针对不同的设计内容采用相应的表现手法。在工艺品设计创意时,可巧妙运用对比、比喻、幽默、象征等表现手法,这样既可丰富工艺品自身的意韵及内涵,而且还可通过轻松诙谐的情节表现,展现出工艺品的特性与可爱,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增强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力。(图4)

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一些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或典故进行创意的方法来设计工艺产品,这样能大大提高工艺产品的知名度,让工艺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另外,也可以利用创意设计系列性工艺产品的方法,设计更多成套的、相互间存在某种内在关联的系列性工艺产品,用这种连续性的设计创意方法来拓展工艺品的延展性,让消费者面对一组组设计精美、韵意连续、极富内涵的系列性工艺产品时能倍感亲切,同时,还能让他们产生开心的联想,从而促动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文艺作品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旅游工艺品设计;人才;需求;调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由于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的市场战略。面对国内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和旅游附加值产品——旅游工艺品市场,进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专项调查研究,了解市场对于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趋势,从而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培养与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要求结合起来,使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能面向市场需求,探寻旅游工艺品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趋势

光辉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是旅游工艺品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和广大人民审美需求日益提高,社会对工艺美术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包括工艺美术品在内的各种传统文化产业也迅速蓬勃发展起来并呈现持久发展的态势。发展与旅游业的相关旅游工艺品的生产与销售业,一方面可以发挥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用品、纪念品和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可以延长旅游产业链。预计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旅游资源的开发,使旅游工艺品成为旅游业的附加价值产品,成为旅游业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效益潜力巨大。

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从业人员情况

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在政府关心,资金投入增大的同时,高素质的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大量充实是开发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必需。一流的人才队伍,灵活的创意思维,前瞻的发展眼光是旅游产品开发不断前进的源泉。优秀的设计和制作专业人才能够顺应市场的需求,按照科学性、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体验性、参与性原则整合现有资源,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清除庸俗、低级的成分,以高雅的品质吸引游客,设计和制作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挖掘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随着我国的旅游行业飞速发展,旅游产品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经调查,全国旅游工艺品行业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不多,缺乏设计和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美术品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社会急需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从就业情况来看,到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公司的毕业生都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因此,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产业目前最薄弱的环节是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旅游产业和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制作产业的迅速发展,必将带动对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大,同时也意味着对工艺美术品设计和制作行业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对旅游工业品行业的继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据调查,由于我国旅游行业的飞速迅猛发展,旅游工业品制造商对这方面的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日趋增大。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和制作行业的人员中,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人员只有不足40%,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中设计人员、生产操作人员、销售人员的需求比较大,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的职位需求目前主要集中在设计人员、生产操作工、销售人员、检验工、制作工、包装工、基层管理人员、设备操作工这几个岗位。另外,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的设计人员大都从美学角度设计产品,缺少对旅游工艺品地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技术的学习与了解,缺乏地域文化个性的传达和产品价值、品位的提升。民间艺人的手工制作由于产量低,很难形成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旅游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中,既懂得产品设计,又懂得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旅游工艺品的观赏性、属地性与实用性“三性”未能实现有机统一。

因此,行业急需受过专门的,综合专业教育的,具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旅游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能力及相关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来服务于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行业,满足市场需求。工艺美术品设计和制作人才的培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素养,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预测,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技术人才将供不应求,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杨长春,《对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的探讨——市场导向的专业教学》,《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职教育》,2011.5

3.周莉等,《高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8.6

文艺作品的要求范文6

一、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价值取向

时代精神作为对现代文明内核与精髓的抽象与概括,是一个时代所特有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人文质素,是一种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尊奉的先进思想理念。文艺作为时代的心音、弦歌、徽志和节律,在刻录时代既往、驱引时代当下、辟划时代未来的过程中,必然要律动和高扬时代精神。指出:“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这表明作家艺术家不仅是时代迁变演进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抒写者,更是时代精神的擢拔者、时代风气的彪炳者、时代风尚的垂范者。

当今中国,正处在大踏步赶上现代化潮流并站在世界发展前列的历史时期,正处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伟大时代,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这个恢宏时代的巨大变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既是文艺创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的重要价值体现。而要确保文艺创作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大力倡导和弘扬时代精神,这不仅是文艺创作的内在要求,更是文艺创作的本质特征。

回望我国文学发展史,不难发现,一大批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代代流传,且至今依然辉耀着璀璨的艺术魅力,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些作品均从某一侧面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与时代精神。

每个时代孕育着每个时代的精神,每种时代精神都表征着当代人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我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培植铸塑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时代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时代精神在创作实践中的濡化、淬炼、投射、聚合和涵育。诚如英国作家劳伦斯所说:“艺术家的职责,是揭示在一个生气洋溢的时刻,人与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由于人类总是在种种旧关系的罗网里挣扎,所以艺术总是跑在时代前头。”

近年来,我国作家艺术家倾情服务人民群众,倾心创作精品力作,开启了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崭新气象,发挥了“文艺是时代前进号角”的特殊效能。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文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难以满足人民群日益增长的高层面精神需要和高品位审美需求。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作家艺术家要自觉扬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拱卫和恪守文艺创作的正确价值取向,进一步承负和履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以饱含激情与饱蘸诗意的笔触,精准有力地状绘当今大变革时代背景下的生活主潮与社会景观,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奉献给伟大的时代。

二、反映时代精神是打造经典文艺作品的重要路径

作为社会生活与社会变革的观念浓缩和意识升华的时代精神,是在现实经济基础上整合聚变而成的上层建筑,是对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典型化认知和理性化表达。文艺创作只有高扬时代精神的旗幡,镂刻时代足迹,鸣响时代回音,镌绘时代图谱,才能构织出具有深湛意蕴和新异气派的经典作品。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经典文艺作品蕴藉着人们的情感和梦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在纾困心理、慰藉心灵、淳化心绪和提升心智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经典文艺作品虽然不是历史学文本和社会学专著,但却承载着不同时代的世道人心,浓缩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面影。这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每一部包涵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都无异于“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并由它们构筑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地与信仰圣域。

文艺经典作为经过时代涵寓、历史淘漉和社会磨砺所形成的鸿篇嘉构,揭示了时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潜蕴着强大思想力量和丰厚精神釉质,不仅启发着哲人的心智和灵慧,而且陶冶着大众的性情和德操。对经典作品的特质和功能进行了精辟阐释:“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时代精神本身虽然明朗清晰,但其表现形式却如同大海的波涛般气象万千。图解时代精神、肢解时代精神不足取,游离时代、规避时代更是作品创作的歧途甚至绝路。当代中国,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社会生活目迷五色,社会结构日趋多元,特别是市场经济深刻改变和重塑着社会生活、经济形态以及人们的思想状貌和精神风貌,同时也极大地调整和不断修饰着文艺的形态和质态。其结果便是引发文艺创作在思想倾向、创作方法和价值追求上的多向位移与多种选择。这种位移与选择在客观上偏离了当代文艺固有的美学旨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疏离传统韵味、泛化意义中心、解构主流思想、淡漠人文关怀。娱乐化和媚俗化的创作倾向降低了文艺品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艺创作走向迷乱与虚妄。在文艺创作机制中,如果欲望化取代了社会性,娱乐化屏蔽了义理性,利益化淹没了功德性,恣意化支配了规约性,附庸化替代了先导性,低俗化消解了崇高性,那么文艺创作必然丧失本体价值,同时也丢掉了其本应具有的社会意义与审美功能。其最终结果,就像马克思所断言的那样,文艺创作一旦将崇高、正义、公理、奉献等观念、情感和追求“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的时候,就必然会在形态、性质和功能上异化为精神的疣物。

有鉴于此,郑重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作家艺术家只有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用博怀去拥抱时代,用深邃目光去观察时代,用真挚情感去体验时代,才能不断推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传世经典,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三、反映时代精神是作家艺术家德艺修为的重要表征

作为国家软实力和民族文化风貌集中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以人为主体的特定时代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升华物。因此,要使作为铸造灵魂工程的文艺创作始终充盈时代精神,就必须提升创作主体的综合素养,笃化作家艺术家的德艺修为。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努力做到德艺双馨,既要成为否弃不良时代风气的践行者,又要成为践行良好时代风尚的引领者。

一是树立科学的时代观。作家艺术家书写描摹时代必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把握现实生活的基本面和基本走向,分清时展的主脉与支流,厘定社会递嬗的表象与本质,正确处理褒扬礼赞与批判鞭挞的关系,积极创作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为自身留清名的优秀作品,努力释放文艺作品的积极功效和正向能量。

二是把时代精神融入作品。文艺自有文艺的规律,创作自有创作的法度。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先决条件和必备要素,惟有时代精神才能赋予文艺作品以精美形质和优良品格。作家艺术家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统摄文艺创作,不断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彰显时代风貌、切入时代腹地、反映时代本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妙作佳构,以人文纽带牵系人与人的心灵,增强人们的生活信心和生存勇气,提升人们的民族骨气和文化底气。

三是发P现实主义创作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文艺创作作为物化的意识,只能是对现实存在的时代生活的能动反映。要求文艺工作者,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现实主义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文艺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倡导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人民,主张作家艺术家深入现实生活,汲取时代养分,坚持问题导向,表现大众悲欢。

我国文艺创作实践和成就充分表明,现实主义作品以其鲜明主题、丰赡内蕴、开放姿态与高迈品格,呈现出不竭的活力、巨大的张力和持久的魅力。作家艺术家只有以现实主义精神审视生活、观照时代,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让文艺创作“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才能使文艺作品更加富有生活质感与现实温度。

四是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文艺精品的创作须臾离不开时代生活的补给和滋养。不关注、不追踪时展,一味追求“内宇宙”自我膨胀,不仅无助于精品力作的产生,而且可能导致俗品不断、庸品泛滥。作家艺术家只有驻足时代潮头,潜入生活深处,努力获取文艺创作所需要的题材、素材、激情、诗意和灵感,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湛、艺术精美、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才能使这些作品成为艺术长廊里的旌帜和文化天幕上的星斗;只有直面当下时展主流和人民群众的生存现实,以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获得独特的审美发现并藉此增强作品的厚度、深度、力度、精度,才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