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公馆建筑的作用

城市建设中公馆建筑的作用

[摘要]现今的城市建设进程中对城市风貌及文化的保护已逐渐得到重视。成都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每逢战乱都会涌入大量的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在此躲避。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四川出现了第三次移民高潮,成都因此迎来了历史上民国建筑的一个鼎盛时期,它在成都当代建筑和传统建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公馆建筑是民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民国时期;公馆建筑;城市文脉;个性特征

老建筑作为市民与历史对话的纽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公馆建筑是成都建筑历史中一个特别的组成部分。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少数公馆建筑因有识之士的慧眼而得以保护开发。公馆建筑的作用与利用是现在成都城市建设中亟待研究的问题。

1成都公馆建筑的形成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的宗教势力作为列强的先锋进入了四川地区,并在内地发展渗透一段时间后,开始修建一系列的教堂、医院、学校等带有殖民风格的教会建筑,对成都当地建筑产生了一定影响。1912-1945年间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躲避战乱的上层人士和大量财富涌入成都,极具民国时期风貌特点的各类建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公馆建筑开始大批建造。

1.1经济发展对公馆建筑的影响

由于成都地处内陆,清末民初时期建筑风格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开埠城市更小,但西方列强为了打开内陆市场,于1890年签订《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次年重庆开埠,随之而来的商业活动和科技引进带动了四川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的兴起促使经济繁荣,各类建筑随着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和发展大量新建,成都成为了四川乃至西南的金融中心。大量名流和富商集聚成都,他们的眼界和受教育的程度使得建造的住宅在原本的川西民居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

1.2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腹地,传统的建筑平面布局多为合院式,湿热多雨的天气使建筑单体多采用悬山式屋顶,有条件的还可形成檐廊,通过天井配合门窗通风、采光和散热,建筑材料多用当地盛产的木材、竹、石、砖、瓦等材料。

1.3社会环境对公馆建筑的影响

清末民初时期,西方文化的进入是从沿海到内陆这样一个空间顺序,在交通极不便利的条件下传播势头受到时间拉长、路线漫长的影响已经削弱不少,爱国主义运动也对西方文化的传播有一定影响,工匠的建造水准和材料的难引入也使得这一时期建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形态特征,大部分仍采用以传统合院为单位,仅在大门、门楼、柱子、栏杆、窗户等建筑构件上使用西式建筑符号。

2成都地区公馆建筑的发展

2.1成都公馆建筑发展概况

1931年抗战爆发后,作为大后方的中心城市,随着大量机关、学校、文化团体、医疗机构及科研单位的迁入,成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对建筑的需求增加,人才也大量流入,也包括了大量留学归来的建筑师,他们所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思想使本地的建筑水平得到了提升,上层人士所需的公馆建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2成都公馆建筑风格的变化与发展

清末民初,成都由于地理位置关系未受到西方文化的直接冲击,传统文化思想根基深厚,民国初期的建筑多延续川西风格,西式建筑元素在公馆建筑上仅为点缀。仅少数的领事馆、教会医院、教堂等建筑为明显的西式风格。随着西方列强在内陆的市场被逐渐打开,殖民风格的建筑开始兴起,特别是后来留学归来的人才所带回的西方先进思想、生活方式在上层社会中受到推崇,因此,在民国中期时军政要员所修建的公馆建筑与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这时期建筑形式不再是含蓄的符号式点缀,而是从整体形式到建筑空间布局都开始采用典型的花园洋楼式。民国后期,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等综合影响,西式的建筑风格开始被弱化,新建造的一批民居及公馆建筑多在大门门头、柱头的位置采用拱券、纹样等元素做相对简单的装饰。

2.3成都公馆建筑的功能构成变化

初期的公馆建筑功能相对单一,满足居住的要求即可,或带有家族祭祀功能,重视庭院空间。而随后的新派公馆在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开始增加了社交功能,部分公馆建筑根据主人的身份不同还会带有办公等功能,而且由于建筑形式和技术的发展因素,内庭空间因作用消失而被取缔,同时增加了室外花园。

3成都公馆建筑的生命更新

3.1成都公馆建筑是民国建筑的典型代表

成都的公馆建筑是本地区民国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它的形成因历史原因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完善了我国的建筑理论体系。作为城市的构成部分,公馆建筑展现着成都近代时期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等风貌特征,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3.2成都公馆建筑具有丰富的建筑情感

公馆建筑作为民国时期建筑的组成部分有着与众不同的建筑形象和思想基础,它所处的时代赋予了它不一样的建筑特征,让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建筑类型及历史风貌有更清晰更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当然这并意味着我们要全盘接收复制这一建筑类型,因为时代在前进发展,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塑造和利用这种建筑语言也应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进行更新,在丰富建筑类型的同时,去除不合时展的因素,考虑当代生活、工作的使用需求,使它的功能更适应现代社会的使用特点。

3.3对城市建设中个性特征的保留起着积极作用

现在建设中的城市建筑大多数风格单一,忽视了城市建筑的个性特征,切断了当代建筑和传统建筑间的联系。作为住宅建筑的一种类型,公馆建筑不仅丰富了城市建筑类型,还有深度、有厚度地展示着城市气质,在这个民族传统文化尤为重要的时期,无论是出于对城市文脉延续的考虑还是地域特色的展现,传统建筑语言的提炼和运用是保证城市个性特征的重要手法,对这一时期建筑文化的深入挖掘、提炼将对现代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3.4公馆建筑的更新

在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老建筑,政府拨款修缮或企业投资、私人改建等形式不一。大邑是成都地区公馆建筑留存比较集中的地方,现有26座整体格局相对完好的公馆建筑,其中刘文昭公馆、刘文成公馆、刘文彩公馆、刘文辉公馆合并为刘氏庄园博物馆,刘元琥公馆改建为茶坊,乐自能公馆、高明轩公馆现为客栈,郑子权公馆、刘体仁公馆仍有居民居住,李育滋公馆现为小学,陈月生公馆为会所,刘湘公馆为军队招待所,冷公馆修复中,除此之外的13座均闲置或破损中,比例为50%。另位于市区的宽巷子31号、窄巷子30号现在分别为咖啡厅和书店,张清平宅、李家钰公馆和李注东公馆由党委、政府下属部门管理,巴金故居已拆,熊克武公馆大部分被拆,李?人故居现为纪念馆,尹昌衡公馆一度为杂院式居住,徐子昌旧居为四川当代油画院所在地,另还有谢无量旧居、薛公馆等现在用途不明,其余还有一些零散的公馆建筑位于郊县鲜为人知。如此得出现已知的老公馆建筑大致有以下几种现状:(1)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复存在;(2)剩下残垣断壁等待被发掘保护或消失;(3)整体相对完整却被闲置;(4)被发现有开发价值正在修整打造;(5)在现今仍作为居住建筑存续的;(6)改换职能再次投入日常使用的;(7)异地搬迁修复。其实,公馆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的功能不仅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对于它的更新和利用是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直接经济作用的一种方式,如果在建筑整体相对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加固等技术手段进行改造,使其能适应现今的功能需求,则完全可以作为一段历史的完整重现,从而丰富城市文脉,使历史更贴近民众,也可以将其空间进行更新作为新的建筑在城市空间中再生,比如现在流行的将老建筑改建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旅社、书社等形式,毕竟有生活气息的建筑才是活着的建筑。

4结束语

许多人感到我们熟悉的城市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我们与历史对话的纽带断裂了,对城市的归属感也变得虚无缥缈。老公馆建筑是成都城市文化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对这些老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这座城市的“编年史”将出现严重的缺失。通过新的经营手段和设计手法将老公馆建筑进行功能和空间的更新,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样既延长了它的生命轴,也使得城市的文化生活层次更为丰富,一个城市需要新的建筑,也不能缺少老建筑,对一座古老的城市来讲,建筑历史应具有延续性和可读性,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除了物质性的丰富,它还需要文化来支撑。

参考文献

[1]周勇,赵正超.中英《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签订始末暨重庆开埠再考[J].重庆社会科学,2018(2).

[2]景小彤.川西地区民国时期建筑研究[A].西南交通大学,2017.

[3]武弋,聂康才.浅析成都民国时期公馆建筑特色[J].江苏建筑,2012(1).11-14.

作者:宋翼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