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例6篇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1

关键词:统计分析;常用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是管理的重要工具。统计的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就是通过确定统计指标、填报统计报表、进行统计整理,连续、客观、真实、完整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信息,为社会经济管理提供原始资料。为充分发挥统计认识和管理的作用,还必须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基本的数量分析,以探索事物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一、统计分析的原则

1、坚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一是统计数据准确,要如实反映情况;二是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主管臆断;三要敢于讲真话,反映情况及问题要认真核实,有根有据,既要反映成绩,也要揭露问题;既报喜,也报忧。

2、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坚持“两点”论。要在定量分析时,从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表现,以及有量变引起质变的状态。在评价问题时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缺点,区别事物的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主管与客观。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3、坚持发展和全面的观点,把握事情的实质。在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而应联系事物发展的条件,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从中探求其规律性。同时,要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中来分析问题,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探索,力求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4、坚持把数字和情况的结合起来,做到数字和观点统一。统计是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真实反映,观点必须在对数据分析研究后而形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统计分析是以定性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事物的定量分析,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进而到达对规律的认识。

二、统计分析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一项有目的的分析,一方面是统计分析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它是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出现象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统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它要研究现象的问题,必须是社会经济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领导关心的问题。

1、统计分析是统计为各级领导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资料,应该把数字、情况、问题、建议结合起来,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分析。如生产经理要根据检验产品样本的质量情况,决定是否对生产过程作出必要的调整。社会消费品价格指数是高还是低,何时采取调控政策。

2、统计分析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扩大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特别是现在市场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人们需要了解各种信息,同时,又要分析、辨别信息的性质和准确性,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投资经理依据咨询师的观点并考虑当前政策和企业现状,估计各种投资收益率出现的概率。

3、统计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进一步促进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的改革,更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随着竞争的需要,企业要调整统计报表的内容,以适应提高企业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的需要,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人口在不断增加,各级政府要根据变化调整社会管理的政策。再如营销经理在决定是否销售一种新产品时,对样本顾客进行试销,并依据评价效果确定可能的销售水平。

三、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

统计分析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分析、检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等,这些分析方法各有特点,各有用处。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对比分析

事物发展是不平衡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对照比较,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鉴别其好坏、优劣、快慢。才能从中看到成绩、找矛盾、寻差距、查原因。

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是以某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计划完成程度。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调整。一种是累计法,另一种是水平法。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

累计法是将整个时期实际完成的累计数和全期计划任务数相对比,检查完成计划的程度。水平法是将计划期最后一年实际到达的水平与计划规定最后一年的计划水平对比。

分析计划完成情况,除检查本期计划完成程度外,还检查计划执行的进度,它是用计划期中某一段时期实际累计完成数与计划期全期计划数对比。

⑵类比分析

同类事物由于所处的空间条件不同,发展状态也不一样,就是硬件条件一样的企业,因为内部管理不同也有差距。用本单位与外单位的实际完成数进行对比,以便找出差距,采取措施,挖掘潜力。

比较相对指标=(本单位某类指标数值/同类型外单位同类指标数值)×100%

⑶结构分析

事物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而成,不仅要了解其总量,而且要了解其内部组成部分,用以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是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总量的比重。通过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能反映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量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结构相对指标=(各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⑷比例分析

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对于研究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比例关系,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技术人员的比例、培训人员比例等。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内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内另一部分数值)×100%

2、平均分析

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规模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要说明某一类现象的一般水平就要借助平均指标进行平均分析。平均指标是进行平均分析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同质总体中,将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数值差异抽象化,以综合反映总体某一标志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如用员工的平均工资代表全体员工的一般工资水平等。

算术平均数:是将总体的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数计算出来的。如某种农作物的平均亩产量是它的总收获量除以相应的播种面积等。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各个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它是各个变量值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有称倒数平均数。另外还有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

平均分析的特点:一是它将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说明总体某一标志的一般水平;二它是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值,对品质标志不能抽象化;三是平均分析必须在同质总体下进行计算平均。

3、动态分析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不仅要从静态上研究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而且要从动态上研究它们的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就是研究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发展趋势,可以从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为编制计划、制定政策,进行经济管理和经济预测提供依据。

进行动态分析需要掌握和积累足够的数字资料。同时,要注意总体范围、时间长短、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经济内容应统一。大致分两类分析指标,一类发展水平指标,一类发展速度指标。

发展水平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或一定时点上发展的规模或水平。包括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其中:发展水平是指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在不同时期所达到的规模与水平,通过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对比,可以看出该种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增长量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数量,它是报告期水平减去基期水平的差数,增长量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发展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及翻番速度。其中:发展速度是指社会经济现象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的比值,用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发展速度因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增长速度是指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当发展速度大于1时,则增长速度为正值,表示现象的增长速度。当发展速度小于1时,增长速度为负数,表示现象的降低程度。

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发展速度-1

另外,还有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抽样推断分析,还可以通过统计资料,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进而充分发挥统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沂木.统计原理与经济统计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2

一、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的价值

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有着一定的价值,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的财务体系、运营状况、风险评估、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落后,而且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发展环境。而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提升了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

(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如今,各行各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企业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对市场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为企业的决策和生产经营战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因此,统计分析方法和相关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对海量的市场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结果,为企业的重要经济决策奠定了良好基础,进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在实际情况中,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人力资源方面、营销方面、财务管理方面、风险管理方面等。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对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并通过动态分析方法来对企业人力资源变动情况进行预测,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在营销方面,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对消费者的需求喜好进行分析,并找到隐藏的消费群体和热点,企业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来转变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在财务管理方面,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一系列的财务管理以及投资活动,提高财务管理过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风险管理方面,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找到数据中存在的异常点,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三、加强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应用的建议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各个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统计方法的应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一)转变管理思维促进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需要企业适当转变自身的管理思维。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梳理正确的统计分析思维,强化自身的统计分析和数据信息化意识,并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加强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结合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更好的经济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立预警反馈机制企业应当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预警反馈机制,真正发挥统计分析方法的作用。该反馈机制主要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将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形成风险预警,根据分析的数据来及时调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情况。与此同时,由于“预警—反馈—调整”映射的过程是较为复杂的,因此,在该过程中需要建立责任机制来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合理地分配统计任务,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将统计分析方法的价值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加强数据信息的深入挖掘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需要加强数据信息的深入挖掘。统计分析方法反映出来的数据是相对独立的,且反映的内容也更加趋向于表层内容,很多时候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统计分析方法的作用,需要加强数据信息的深入挖掘,收集并整理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并进行理性判断,以保证挖掘到的数据与实际情况更加相符。如:企业要求不同的部门将部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及时录入到系统中,并对数据信息进行核实,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系统中,方便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也方便相关人员进行管理。

(四)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操作,因此,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定期对工作人员的统计经济学知识理论进行培训,促进其对统计经济学知识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提高其对数据的敏感性。第二,由于统计分析方法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为载体,因此,还要重视对相关人员计算机操作综合能力的培训,使其掌握基于大数据的操作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综合队伍。第三,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训,使其在展开统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崇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素养,避免在数据信息上动手脚而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提高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促进经济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统计分析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对经济管理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各项经济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芯珧.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08):22-23.

[2]陈雪琴.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05):37.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3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武汉城市圈;聚类分析;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040-02

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其主要类型

(一)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论就是数学降维方法的运用,其宗旨在通过新变量代替旧变量,同时新变量之间是独立的,同时使用者还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进行分布统计,因此,主成分分析就是一种以多数相关的变量取代少数不相关变量的分析模式。主成分分析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其可以避免设定参数与实际误差的影响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并且在统计的过程中该分析方法选取了较多的变量,提高了变量基数大小的准确性,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变量较少,而且较少的变量之间互相不影响,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得统计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1]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方法是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发展出的分析方法,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矩阵内部的联系程度,即以带有原始指标数据的矩阵为基础,研究该矩阵的内部结构,进而寻找对该结构具有支配作用的独立新的因子,从而定位那些能够影响变量的特殊因子。因子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寻找主因子,而是要知道这些因子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可是主成分分析方法寻找到的主因子的解初始载荷矩阵并不满足简单结构原则, 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很突出,因而容易使因子的意义含糊不清,不便于以因子进行经济解释。为此可对因子进行旋转,以便得到满意效果。[2]

(三)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定义是通过统计变量的分布情况,并在分析过程中将具有同类性质的变量予以归纳总结,从而实现减少系统变量的目的的一种统计学方法。[3]实际上,聚类分析法就是一个寻找一种统计量,即可以客观反映变量之间密切联系程度的统计量,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变量进行分类,目前常用的聚类统计量有距离系数和相似系数两类。但是聚类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系统聚类法、调优法、图论法。

二、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意义

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是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数理统计学的分支,借助计算机对数据超强的处理能力而研发的统计分析软件已经使得统计分析变得更加简单,并且可以处理更大容量的数据,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而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也被应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多元数据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数理统计方法的原理应用,进而对多变量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其可以将复杂的基尼指标变得简单化,更加清晰地反映经济指标的背后含义,这也是多元统计分析的最重要的作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在不有损既有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变化和构造模型,使得复杂数据简单化。

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国民区域经济评价的应用

(一)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是需要从整体上予以评估和考量的,而这种经济评价可以客观反映区域经济发的综合经济实力,展现与区域内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就是区域内的具有的全部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以及经济地位和影响力。[4]

本文所选取的分析对象是武汉市的区域城市圈的经济发展指标,其中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湖北统计年鉴和湖北省统计局于2014年所公布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的基本综合经济实力。所以,我们主要选取了其中的15项经济指标,并标记为X1-X15,同时利用了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分析,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

(二)聚类分析及其结果评价

聚类分析主要是将需要分类的对象按照特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分类,我们主要是对这些数据的特征进行观察,然后确定这些分类的。在聚类之后,同一组内的对象应当具有相似性,而不同组的对象是不相同的。我们根据表3.1的原始数据,我们可以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内的九个城市进行聚类,结果如图1和表2。

(三)结果评价

根据以上的聚类结果的分析,我们基本上把武汉城市圈区域内的九个城市分为三类,通过表图1和表2可以看出,不同类别区域的指标分值的差异,由此也体现了其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差距。

首先,区域内的经济实力最强的当属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因为武汉是该区域内的经济中心,基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交通和基础设施完备,这些指标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武汉作为该区域经济的中心,其领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武汉也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周边经济体的发展。

其次,该区域内的综合经济实力第二类就是黄冈、咸宁和孝感了,该三个城市的相同点都在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性,而且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健康,在利用外资方面成绩显著,在武汉城市圈内整体实力较为强大,因此该类城市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协同武汉共同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

第三类就是表2中的结果,该类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一般,其中的代表性城市有黄石和鄂州,这些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可是相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经济实力还是有所差异性,特别是黄石地区的经济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但是在发展速度上还略显落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小梅.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0).

[2] 王友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3] 黄 燕,吴 平.SAS统计分析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4

【关键词】统计分析 企业经济 运行分析 应用

管理指标是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起点,通过对指标分析,查找其中的异常,并逐步的揭示这些数据后企业中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最后提出改进、落实和完善的对策。统计分析就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解释的过程,是对数据进行定量处理的理论与技术。本次研究对统计分析进行概述,并就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的统计指标、分析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研究,分析在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的应用,详细情况见下:

一、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概况

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联合分析对象,从定量和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也就是在一定选题下,将分析方案设计、资料都集合整理而展开的活动,较为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统计分析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在这个活动中,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是最终的目的,而分析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统计指标

针对统计信息提供的大量统计数据、指标进行筛选是统计分析的首要活动,需要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任务要求以及在信息当中发现的问题而定,在这期间,可以选择能够反应整体或是一部分工作情况的宏观指标,或者是选择主要的工作质量指标,或者是选择变化幅度较大、出现异常情况的指标,或者就是根据企业关注的指标进行。统计指标确定后,需要采用统一规范或通用指标进行,这样可以方便进行纵横向的比较,同时要确定标杆,也就是企业预算指标、过往的平均值,或同行业内先进企业的经营值,且需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标杆要具有可比性,避免统计分析结果做出错误的判断,引发错误的决策。

2. 统计分析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运用而言,可以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前者是长期活动后与实践经验相关的相关方法,较为便捷,但不严谨。后者包括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较为科学,其结果更加严谨。现代统计分析主要运用的就是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详细情况如下:

①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企业统计分析的不同目的进行的分析方法,包含不同的对比方法,如横向对比(评价企业管理的相对水平位置)、纵向对比(评价企业管理发展的程度、速度和趋势)、标杆对比(评价与标杆值的差距),这种统计分析方法结果多较为笼统,可以分析出企业发展的位置、发展程度,与其他企业的差异等。

②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的分支,也是统计分析中较为重要且实用的方法,是通过指数体系分析现象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与比较法相比,这种方法更为详细,运用指数的变化分析不同因素间存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包含了差额分析、连环替代、指标分解和定基替代法。因素分析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对可观测的事物完成分析,包括该事物在发展中的外部特征及联系,完成从里到外的去伪、去粗处理,得出客观本质的概况,同时,这种分析方法还能将复杂进行简化,并保持基本信息量,结果较为严谨。

③综合评价法

企业管理活动往往具有很多的指标,而这些指标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统计分析当中需要将这些因素进行互相联系,串联后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出现的统计分析方法,也是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由于企业每个指标中的每个因素都可能存在问题或改良,所以在分析中需要对企业的所有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

从本质上而言,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对同一事物内部构成的变化出发,分析该事物中的相互关系,完成结论并提出管理建议。在分析当中,通过对事物构成的因素或特点,进而达到认识事物、分析事物规律和变化原因,并最终提出建议。如分析指标中存在维修费用升高,那么在这期间需要考虑分析形成因素中的互相联系因素,包括事物和事物规律中存在的零件费用上涨、或是保养不足等因素,之后需要分析其原因所在,人为造成或客观形成,如维护人员问题、维护开支不足等,最后针对该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统计分析需要进行的不仅仅是数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字,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寻找相互关联因素,分析完成事物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就需要熟悉和掌握研究对象的相应知识。发现问题是统计分析的前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其目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分析的整体过程就是完成统计设计、调查、初步整理统计资料,进而对客观现象的特点取得一定认识,然后完成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内在及发展变化规律,最后得出进一步深化认识,找出事物存在的问题,这也就决定了在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统计分析的重要性。企业经济活动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或是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完成有效管理就必须根据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达到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企业经济运行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企业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能源损耗等,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统计分析当中,对企业及同行业的科技进步程度、能源消耗进行分析,并对企业提出一定的建议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发展进程。如某企业产品销售量与目标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期产品与同行业企业产品单价相比较高,那么在企业中可能存在生产设备落后、科技含量较低,或是生产当中能源损耗较大,形成能源浪费,那么统计分析就需要通过综合比较方法进行联合分析,为企业提出改进生产设备、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引进新型能源或是器械,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经济运行发展的目的。

除此之外,企业发展同样需要统计分析,在这种应用当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预测当中的应用

经济运行中的波动和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企业在经济运行当中需要统计分析进行预测,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年度、季度统计,完成静态、动态分析预测,首先确保企业发展当中的目标管理及考核有效,并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过往数据指标分析,寻找差异,最后根据企业总体规划及行业存在的特殊性使用预测模型完成对企业预测的目的。

(二)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在企业决策中,包括企业的管理和经济运行方面,统计分析可以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市场需求及供给能力等,涵盖产品市场购买力、产品潜在和市场需求、品牌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最终判断企业的盈利空间,供需关系等,提出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建议。

同期,如上所述,企业的经济运行活动与社会市场存在必然联系,企业的经济收益与居民的消费能力成正比关系,如果统计分析中居民CPI下降,及购买方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目标值,那么统计分析就需要对企业经济运行提出降低产品单价、降低目标利润等建议,同时,在企业成产中降低生产量,避免造成企业产品堆积,形成资金停滞,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最后,企业产品的销售问题对企业具有巨大的影响,而面对这种情况,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如产品滞销,需要查找不同因素间的关联,包括产品价格、交货情况、产品质量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解决决策。

(三)企业过程分析及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

对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决策建议后,其方案的实施中会出现一定的不可知状况,统计分析可以对在此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或是阶段分析,采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的进度情况等,如发现问题,需及时提出针对建议,使用对比分析法,对阶段结果进行分析,提高指标完成率。

三、结论及建议

统计分析是经济运行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出改进企业管理的建议,在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统计分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针对企业的不同特性完成认识、掌握并分析。企业需要统计分析解决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前提之上,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统计分析必须要客观、时效,实事求是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从服务角度出发,为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完成企业发展与统计工作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裴俊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与咨询,2009,5(05):32-34.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5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研究;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11-02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统计学等统计学的不同学科。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对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工具甚至统计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推动统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对于推动统计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

统计理论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它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字样)与整体(母体)之间,以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试验、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

统计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实可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结论可行度的基础,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统计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包括统计过程的真实性,统计工作者只有坚持真实可靠的价值观,才能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努力争创卓越一流的工作业绩。第三,创新进取。就是在进行统计实践工作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技术,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中,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工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并进行择优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通常包括指标权重计算、指标体系优化等工作。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的来源,使权重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工作量;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指标优化的目标。

2.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预测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例如根据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时间点的销售情况,又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重点研究的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即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或劳均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线性回归以及通过对数化处理的拟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又如统计学中开发出的收敛、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方法能够对经济系统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3.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对象进行结合,在分类的基础上,以类别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管理,例如经济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户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聚类分析属于一种没有先验知识的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中进行分类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分类对象的特征指标,然后根据特征指标收集数据,最后通过“距离”测量的方式建立将“距离”最近的对象归为一类。系统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这是各类之间的距离等于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计算新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⒕嗬胱罱的两类合并,这样每一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规程一类为止。系统聚类法的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聚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不仅使聚合的过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确定分多少类以及如何分类。

4.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标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标准制定的问题,例如,在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在相关元器件出厂检验时就需要对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够应用的具体场合做出判断,这就需要进行标准制定。实践中,统计学中的统计抽样和统计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服务于标准的制定工作,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可以在大样本抽样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不具有相关性的统计数据,进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元器件寿命的分布函数予以假设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元器件寿命分布函数,并根据分布函数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与否以及不同应用场合的标准。

5.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问题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实证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为了解决这类对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问题,统计学的中结构方程模型因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统计误差、能够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以及能够有效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势,成为经济管理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分析

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可以从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两个层面理解:

1.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统计学方法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着通过定量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统计学方法本身作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高速发展,Statistics Procedure for Social Science(SPSS)、SAS等统计学软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也极大地规范了经济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够在科学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正确掌握上述软件的操作步骤,甚至无须精通各种统计模型冗余的推导过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2.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例如,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样本数量不足的统计推断问题,如在样本数量低于30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计推断形成关于样本整体特征的描述,这就推动了统计学中小样本参数估计、小样本假设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技术的发展;又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大,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方法用到大数据上,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往往使其难以承受;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统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可见,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相互联系,统计学方法为经济管理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为统计学的提供实践土壤,而且随着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提高,不断为统计技术的发展提出诸多新的需求。因此,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并非相互割裂关系,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协同发展。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范文6

一、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和作用

统计工作是最常见的工作,统http://计工作是其他分析工作,总结工作的基础,只有正确的进行统计,其他的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统计分析强调的是对完整的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研究,最终以书面形式表达结果的一种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工作研究资料的过程,分析信息的过程,是感性与理性知识的升华阶段,运用阶段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统计分析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在统计专业的基础上,权衡各方的利益,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潜在的问题,分析研究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建议。

完整的统计分析工作,通常都是通过综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统计工作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它可以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和监督职能,提高统计服务质量水平。从而使统计分析在统计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统计分析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单位的统计工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单位统计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单位的统计分析有重要的阶段性作用。通过统计分析,统计部门可以发挥优势,发挥与统计部门相关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可以发现统计工作中的新问题,然后进行改革和创新统计工作,可以锻炼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统计专业队伍力量,在统计工作中创造新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人才一直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综合力量的对比,最终也体现到人才的竞争上面,因此,对于统计工作来说也是一样,要重视对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统计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

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统计分析工作分析经济运行过程,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了解社会和统计任务,这些任务具体包括收集工作,整理工作和分析工作,确定其发展的方向,这样统计分析工作就可以对经济又很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历史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指导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统计分析是科学的“度”的分析工作,度和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转化,不注意量的成分,就会超过一定的度,不注意度,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失衡,因此,在统计分析工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好度和量之间的作用,注重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这样才能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在从事经济性能管理,统计工作等相关的涉及到度量的工作类别中,必须学会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测量和分析,这是是现实地对经济发展的评估的需要。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加快改革和完善统计工作水平。统计分析也是建立在统计工作的新形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统计分析技术

统计分析技术的核心在于是不是有突破,即:研究的内容是新的,方法也是新的。这里的统计分析技术强调的是创新,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新的理念,等等,只有创新才能进行发展,才会有新的突破。

1、要求的新的内容:要定量分析,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脉搏,对统计分析技能进行分析和了解,提高预警,预测能力,了解政策取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增加可以反映统计时间的因素,在统计分析中,时间要素很重要,有时候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2、四句话级别上做文章,抓迹象,看趋势,了解主要矛盾进行定量分析,了解自然现象的统计分析新方法的应用。

3、统计分析的过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垂直指数对比,各种相关的目标,反映客观经济现象是好还是坏,大小,速度等,揭露矛盾,找出差距,然后对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国家,区域经济类型之间的所属单位之间的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相关指标的具体比较分析。与此相反,在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情况,反映其动态的发展和变化。相对指标分析,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

三、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1、写作技巧的能力

要努力提高分析问题的高度,深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可预见性和指导性,理论要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其中的特点是强调准确性强,有针对性,时效性,逻辑性。具有新鲜的创意。为了提高统计分析水平,统计分析工作应接受社会各级人群的建议,这是确保优质的服务质量的关键,只有提高了统计分析水平,才能够更好的为各种人群服务,为国家政策服务。

2、坚实的经济基础理论水平

宏观调控决策的统计分析。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的经济活动应遵循的法律经济基础,按照经济规律,运用经济理论来观察和分析经济和社会现象,寻找科学的对策,这是时间进度和经济分析的客观要求。不明白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就不能完全理解统计指标之间关系的内在含义,就不可能镇长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此,统计分析,要使用特殊的经济和统计方法,对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社会经济现象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3、紧密联系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地区的完整的理解,进行一般统计分析,只有透彻的了解当地的情况,为经济和社会形势服务,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统计分析,进行区域经济统计分析,如果不明白当地的情况,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形成错误的结论,而这样的结论,对于指导实践来说,可能是错误的,实践的方向也可能是错误的,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当前形势下的经济运行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业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