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新趋势范例6篇

文化旅游新趋势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1

关键词:旅行社;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244-02

一、提出背景

中国旅行社业“小、散、乱、差”的行业状态已经维持了很多年,而且一直未得到改善,行业利润率逐年降低。同时,在国际化、信息化以及游客需求个性化的大背景下,旅行社必须积极做出反应,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旅行社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要求中国旅行社业必须进行变革。

二、旅行社业发展现状

1.水平分工体系,行业利润率逐年降低

中国旅行社分类是由政府主导的水平分工体系,各个旅行社都参与到了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游客接待活动整个过程中,旅游产品雷同,利润率不断降低。这种水平工体系造成旅行社之间业务重叠,限制旅行社的品牌发展。目前,中国旅行社业现状依然是“小、散、乱、差”。整个行业以中小旅行社居多,存在大量“夫妻店”;整个行业高度分散;各旅行社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大打价格战,不注重产品创新。

2.国际化对旅行社业的冲击

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业务虽然对外开放缓慢,但是未来出境旅游业务全面开放是大势所趋。目前出境游一般是当地旅行社组团,再通过与境外地接社合作共同完成接待,相应利润也就分流很多。与国内旅行社相比,国外旅行社实力雄厚,有很多优势:更加熟悉境外景点、文化的包装;在营销、宣传上也具有品牌优势;批发零售体系十分完善,研发能力强;吸引旅游人才。一旦国外旅行社进驻中国,全面开放公民出境旅游业务,国外旅行社自己就可形成组团、接待一条线,将利润独占。

3.信息技术给旅行社业带来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网上预订旅游产品越来越方便。而且,近年来手机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猛,成为人们帮助达成旅游的新工具。

旅行社主要担负着沟通游客和旅游产品供应商的桥梁作用和向消费大众传播旅游信息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在线旅游企业和在线预订系统的完善,传统旅行社业受到严重冲击。调查发现,中国用户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有亲朋好友的推荐、专业旅游网站、搜索引擎、传统媒体、综合门户的旅游频道、社交网站和旅行社。其中,有45.2%的人会选择去专业的旅游网站获取信息,排在第二位;而到旅行社咨询却排到调查问项里面的第七位。人们不但可以通过在线旅游网站获得专业的旅游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站上的互动区域,对旅游信息进行更新、留下意见和建议。在线旅游网站可以及时掌握游客的需求,不断改善服务。此外,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性能的提高,在线获取旅游信息和预订旅游产品的游客会越来越多。

4.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改变。过去,人们通过旅行社购买旅游产品,在旅游中大多充当被动服从的角色。在新时期,随着旅游产品多样化和人们消费需求的提高,现代旅游者不仅要求享受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还要求自己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来,这也就要求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

三、未来的旅行社变革趋势

1.形成更完善的垂直分工体系

中国旅行社未来发展趋势将是,少数大型旅行社形成大的旅行社集团,在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发挥其在产品开发,实地接待等方面的优势;中型旅行社社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大量的小型社作为大型社的零售网络经营点[1],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分工明确的垂直的“批发―零售”体系。不同规模的旅行社应该发挥自己在不同环节的优势,扭转目前因缺乏分工而导致的混乱竞争、整个行业利润低下的现状。为了形成更完善的垂直分工体系,政府部门应该放开对旅行社业的管制,让市场自己调节旅行社行业,而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旅行社行业的分工体系。

2.集团化、专业化趋势

旅行社业集团化是世界旅行社业发展的趋势,旅行社集团可以快速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增强中国旅行社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旅行社都要向着集团化发展。为了发挥成本优势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大型旅游企业可以发展集团化;而为了满足特定细分市场的需求,中小型旅游业则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游客提供特色产品与服务,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3.差异化和品牌化

目前国内旅行社对于同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设计,几乎互相照搬,没有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的设计,缺乏特色。在内地游客越来越成熟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背景下,旅行社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将产品向差异化方向拓展[2]。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旅行社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已经无法生存。有实力的旅行社应该走品牌经营的道路,进行旅游产品创新。中国的旅行社必须大力发展名牌战略,否则将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败[3]。

4.信息化趋势

信息技术与旅行社业务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线下业务和线上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前面提到,旅行社的基本角色之一就是信息的传递和搜集,而网络最强大的优势就是对信息的汇集和再分散。作为专业的旅游企业,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在信息收集、处理以及在分散上的优势[4]。国家旅游局、部分地方旅游局和旅游企业已经尝试性地发展智慧旅游或者智慧城市,提供旅游信息。另外,信息化可以使旅行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可以和其他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电信服务结合,为旅行社顾客提供延伸的增值服务[5]。

在信息化和游客需求不断更新的时代,旅行社应该以旅游者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成为“围绕客源整合资源”的服务型企业。

参考文献:

[1] 苟胜东.旅游经济发展与旅行社模式调整[J].中国商贸,2010,(11):142-143.

[2] 张辉,魏翔.对中国旅行社业的经济分析与再定位[J].旅游学刊,2004,(5):71-76.

[3] 董红梅.国际化背景下旅行社业发展趋势[J].中国国情国力,2010,(2):57-59.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2

关键词:旅游趋势;酒店管理;创新路径

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旅游消费能力,旅游已经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一项休闲活动。同时,旅游活动在文化繁荣的今天亦逐渐发生着转变,游客们对酒店管理工作寄予了更高期望,希望获得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这对于旅游酒店行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实施管理创新十分迫切。因此,对旅游趋势下的酒店管理创新进行分析论述,来寻求其合理创新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旅游酒店行业的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旅游趋势的主要表现

第一,旅游群体的需求上差异性日益凸显。旅游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故消费者会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来进行旅游方式的选择。这其中主要分为:工薪阶层、白领阶层、中老年群体、学生群体、农民群体,他们在旅游消费中各具特点,如工薪阶层更加青睐于一日驾车游、农家乐等形式,且在旅游时间较长时,愿意参与旅行社或合适团队。白领阶层是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注重旅游品质,且愿意支付相应费用。

第二,旅游方式的多样性是未来旅游经济重要的发展方向。旅游方式主要集中在家庭旅游、主题旅游、自主旅游,且不同群体于不同时期在选择旅游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旅游趋势下实施酒店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旅游业与酒店业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对于旅游城市或一些景区来讲,游客就是酒店的主要服务对象。当旅游趋势发生改变时,也就象征着酒店的服务对象出现了变化,结合市场供需理论内容来看,在需求方发生改变或出现新的需求时,要求供应方应当做出适时的改变和调整。对于旅游酒店来讲,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旅游经济,故顺应旅游趋势,来就酒店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就成为当前摆在旅游酒店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如自驾游、生态游等新型旅游的出现,就需要实施旅游管理工作上做出调整,对于自驾游消费者,需要对其众多物品提供具体的安全保障服务。对于生态游消费者,则需要在其中途休息时,为其所采果实提供保鲜服务。

三、旅游趋势下酒店管理的创新路径分析

(一)树立“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经营理念

优质服务是酒店获得消费者信赖的关键与核心,这就需要在选择和培训员工上下功夫,并保证员工合理待遇。在实际的酒店管理当中,管理者应当微笑面对员工,保持同员工间的和谐相处,使酒店处在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之中,从而给游客以亲切之感。在服务行业中,员工不满意,顾客就很难满意,相应的,管理者也不会满意。因此,管理者应当深刻到“员工是根本,顾客是上帝”的深刻内涵,在经营决策制定、管理方案实施、奖惩措施落实及教育培训实施当中,应对员工想法及时了解,积极听取和吸纳员工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从而在员工目标的实现框架内,就员工要求尽量地去满足和适应。

(二)建设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不同旅客对于酒店的要求也存在着差异性,对于每位旅客的要求,来进行针对性的服务是难以操作和难以完成的,但作为“服务至上”的旅游酒店来讲,应在服务内容上力求做到个性化、多样化。在服务内容上,旅游酒店可考虑基于旅游这一活动要素,通过专门策划部门的成立,来将旅客入驻酒店相关的休闲放松、旅游方案制定、信息供给等需求进行统计,由专门策划人员来对旅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相应解决方案的设计,这样,旅游酒店就极易形成自身特色,从而依靠独特的增值服务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三)推进合理科学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科学、合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是酒店各项工作和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对于旅游酒店来讲,虽然应在管理工作中对人性化进行强调和凸显,但其并非是一种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管理形式。恰恰相反,人性化的酒店管理对于规章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有着更高的要求。酒店管理的传统制度,采取“管、压”形式,以对员工的惩戒作为主要手段。而人性化的酒店管理则要求员工及管理者应当将规章制度进行内化,上升为自身准则,让员工明确自身义务的同时,对所享权益也应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意义深有体会,对规章制度自愿遵守,这样,就由被动的管理向主动管理进行转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规章制度酒店管理中的一般行为准则,在实际的订立与落实当中,应多融入一些活化因素,且对酒店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现状,各岗位要求和特点,员工个性化特征和素质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积极征求和了解员工建议,从而在集思广益中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统一,使规整制度更具合理性、科学性。

结语

旅游趋势下,不但强化了旅游酒店的业内竞争,也对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酒店要想保障自身经营业绩,保持自身的市场份额,实施酒店管理创新十分必要,借鉴上述内容,结合自身管理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地加以开展,从而保证酒店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许云龙.浅谈旅游酒店的绿色管理[J].中国商贸,2012.5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3

【关键词】趋势外推 贵州 喀斯特 乡村旅游

一、由趋势外推法到问题的提出

趋势外推法(trend extrapolation)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推断未来的一类方法的总称,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其理论要点体现为:一是决定事物过去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该事物未来的发展,其变化,不会太大;二是事物发展过程一般都是渐进式的变化,而不是跳跃式的变化,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依据这种规律推导,就可以预测出它的未来趋势和状态。因此,趋势外推的含义可以定义为:依据经济事物的历史数据,先描述出散点图,辅之以数学模型,进而预测出未来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数值,是一种探索型的预测法。

由上述可推断,趋势外推理论有两个假设和两个核心环节。“两个假设”:一是预测对象的发展趋势不变;二是预测对象的发展过程是渐变,而不是突变。“两个核心环节”:一是找到合适的趋势拟合曲线方程;二是确定趋势曲线方程中的参数。进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针对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可以通过选择差分法,而采用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中的龚珀兹曲线预测模型;第二,其中龚珀兹曲线预测模型表达式为:其中y:观察值;:估计值或预测值;t:年次;k,a,b:待定参数。WWW.133229.CoM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事物过去发展状况的因素中,选取对当前该事物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因素a,而且是以b的幂指数次方来影响,同时随着时间t的推进a与b的取值是不断变化的;第三,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过程中,参数a,b,c,d…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旅游主体、不同的发展事情可能代表不同的影响因素,比如:旅游者追求最大效用因素;经济利益能否持续化因素;社会文化是否达到生态效益;旅游核心产品或旅游有形产品等产品因素在旅游者当中的吸引程度等等;第四,最终确定的因变量yt+1可由前面几期的数据来拟合求出。

二、趋势外推法与贵州喀斯特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

趋势外推法作为一种最为常用的经济预测方法,是一种利用过去来推测未来状态的方法。由于经济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外推法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经济发展虽有跳跃式,但主要是渐进的。通过对贵州省大量乡村旅游发展过程的总结,人们发现其中的发展过程很多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我们掌握这种经济的过去发展规律,就可以遵循这种规律进行推导,以确定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未来,这就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外推法的基本原理。

同时,外推法所基于的如下两个假设前提是能够吻合乡村旅游发展过程需要的,其一: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决定经济的未来发展,变化是不大的;其二:经济发展过程一般属于渐进变化,而不是跳跃式、无规则的变化。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形式和参与主体结构图的变化,结合趋势外推原理新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便呼之欲出。

三、趋势外推对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指导——hb理念

1.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回顾

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同时,贵州乡村旅游目前主要采取了五种体制和模式,如下所述:

(1)以股份制为主的“天龙模式”:平坝县天龙镇以特有的“屯堡文化”资源,提出了“旅游强镇”的发展思路,镇政府负责旅游规划、保护资源、协调关系等软环境建设;成立旅游公司负责基础设施、项目包装等硬件建设,同时与旅行社合作开发市场。对于以天龙村为核心景区的“屯堡文化”资源,按村民房屋庭院所处的位置、观光价值,在村民自愿原则下,折算成资源股纳入统筹管理,按章分红。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开发经营手工艺品、参加“地戏”表演、导游解说等活动,拓宽就业门路,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已有超过80%的村民成为股东并参与乡村旅游业。

(2)以出租反包制为主的“金山模式”:贵阳市小河区金竹镇引进客商落户金山村,成立起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以每亩800元年租金向农户租赁连片低产旱地和荒坡,首期工程已建成近千亩生态农业观光园、3000平方米竹木结构的亭台楼阁,推出集观光、休闲、娱乐、食宿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引来游人如织。目前,金山村已有130多户农民土地出租后,又被公司反包给他们分户经营,农民从中又增加了一笔承包费收入。

(3)以协会合作制为主的“董公寺模式”:遵义市红花岗区董公寺镇,在总结过去开展“农家乐”经营中各自为政、低档次恶性竞争的弊端后,引导各村先后成立起旅游等协会开展自律和新一轮发展工作,同时采取“支部+协会”办法,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帮助解决协会活动场所、启动经费等困难,并组织协会成员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各种乡村旅游节、研讨会、餐饮竞赛等活动,使全镇旅游业升级换代,走上了服务配套的“山庄型”发展新台阶。

(4)以工分制为主的“郎德模式”:该村以“国宝”级的苗寨文物和苗族歌舞表演为特色资源,全民参与旅游业,村里根据每个村民所能担当的角色,制定不同工分标准,制作相应工分牌。游客来到寨门口,男女老幼闻声而出,或参加欢迎仪式、或参加节目表演,活动结束时,分别到发牌人那里现场领取工分牌,作为日后结算分红的根据。这种管理体制在苗寨和谐社区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5)以民办公助制为主的“卡蒲模式”:平塘县卡蒲乡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前景看好,但受到资金和人才制约,启动困难。该县制定出规划后,采取部门对口扶持办法,开展村民培训、水电路建设、房屋庭院包装、改厕改圈改厨建沼气池等工作,对旅游餐饮接待户还配送电冰箱等设备,帮助村民开发民族餐饮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如今,卡蒲村正以崭新面貌迎接四方来客,乡村旅游业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以上模式是目前开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以村寨为载体、农民为主体,它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于不同的喀斯特地区,其开发乡村旅游固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所依托的开发理念肯定不能苟同,应依据本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具体条件为根本做适当调整。

2.hb理念的探索

(1)新的发展观——hb理念。hb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短视盲目的资源利用方式,认识到乡村旅游真正的限制因素不是资金,不是客源,是“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从而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且有度的开发。因此,hb理念的资源配置方式首先要求建立新的旅游发展评估体系,以“可持续”为宗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确立真正能够体现旅游发展“质量”的各项指标,比如人均消费额,游客的逗留天数,大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等。要确实体现旅游发展从“粗放”向“集约”,旅游战略从“硬”向“软”的转变,最终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政策无论制定的多好,取得成效还得依靠贯彻和落实,所以该评估标准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从根本上遏制盲目的项目投资。其次,旅游资源的增量开发固然重要,但是存量的盘活和再利用同样需要重视。开源和节流并举才是有效的资源配置之道。因此在对新项目审批从严的同时,要鼓励对既有资源的保护和深度开发,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2)hb理念指导下的旅游产品开发。盲目地随市场而动是现在很多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通病,须知消费者的需求总是瞬息万变的,供给商不能总是处在被动适应的地位,而是要引导消费,创造消费,真正从长远利益考虑本地或本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产品的开发。而hb理念下的产品要求其在开发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准则,根据当地资源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地设计适合本地情况的旅游产品,同时注重相关资源的配套建设。比如一个以风土人情见长的小城,就不能盲目跟风以商务会展旅游为重。

而在具体的项目规划时,需要谨慎地控制物质和能源的投入。每一个大型旅游项目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估,仔细的成本效益计算,明确责权才能动工。可以成立一个专业评估机构,由市政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其评估结果对该项目能否上马有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3)hb理念下政府角色的演变。hb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市场经济并不融洽。在现实中,想要依靠市场或企业的力量去实现hb理念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仍然是推进旅游业模式转变的主导力量。新形势下政府角色的扮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贯彻“和谐平衡”的新型发展观,从宏观上控制整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合理节奏与进度;第二,落实更为合理的新的“旅游资源评估体系”的建立;第三,完善旅游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最后是在产品开发上对大型旅游投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严守自己的职责范围,保持对整个旅游的客观立场。惟有如此,才能克服“补偿性反馈”,从而实现整个旅游系统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hb理念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其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模式。它以“和谐harmonious”为灵魂,以“平衡balance”为准绳,以旅游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我们追求的不再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是如何控制“游客规模”,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来增加旅游收入;不再是经济性指标单方面的“突飞猛进”,而是包括生态、社会等各项指标的全面进步。整个旅游系统将在“适当的速度”下螺旋式地前进,从而更加稳定,更加可持续。

趋势外推理论指导下的hb开发理念关系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程道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7.

[3]陈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民族出版社,2007,11.

[4]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2007,(4).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4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和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影响之一。在旅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民”亦即“重民”的民本思想启迪我们要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旅游管理置“人”的管理于重要的位置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二)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

“以和为贵”的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对旅游管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旅游企业管理中,现代旅游企业重“人和”的企业凝聚力恰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也是“以和为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服务管理上从“条规约束”向“无为而治”的转化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说内有圣人之德,外行王者之政。在这里,圣人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以德服人’,。旅游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旅游管理的时候,应注重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以道德榜样来影响他人,尊重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注意树立自己的人格榜样,这样可以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二、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促进作用,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

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在旅游企业管理中,我国的旅游资源因地域不同而不同,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在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老城区,是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旅游文化的重要举措。所以旅游管理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旅游地区的规划。

(二)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

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文化旅游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价值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传统文化意识,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促进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三)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也至关重要。传统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高的旅游形式,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时期的旅游活动不会局限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层次,而是一种多方位多层次的旅游方式,旅游区必须结合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新产品,创造和凸显本地旅游的特色,使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的必然要求。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发展参与式与体验式的我国传统文化旅游形式来实现。旅游作为需要用心灵感悟的精神文化产品,要求旅游管理者为旅游者提供身心参与的进入方式,在旅游中经历心灵震撼。如红色旅游的兴起,就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有其独特的精神价值。

三、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旅游文化呈现出冲突与整合相交织的发展趋势。这种旅游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势必对旅游文化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旅游文化学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化趋势旅游文化学从形式上看是一门理论色彩很浓的基础学科。从其研究目的、特点和作用上看,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旅游文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它必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这一特点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扩大化趋势

一方面,将迅速扩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把触角伸向旅游活动中的广大领域,形成自己的分支,如旅游消费文化学、旅游审美文化学、旅游企业文化学等,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学将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系统,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论方法重新认识旅游经济、旅游心理、旅游管理活动中的现象和行为,发掘出其中深层的东西,促使其向纵深方向发展。

3.科学化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文化研究将逐渐大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们直接应用于旅游文化的调查研究之中,快速简捷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使过去只能做定性分析的问题定量化,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4.学科化趋势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5

关键词 专项旅游 旅游产品 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59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旅游行为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产品开发也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各类专项旅游产品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以其独特个性、鲜明特色、深度体验的巨大魅力日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追捧,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1 专项旅游产品的涵义

专项旅游,也称“专题旅游”或“特色旅游”。这种专门层次旅游是具有专题、专项性质的具体旅游活动形式,其特点是旅游者以特定的目的、到特定的旅游地所进行的特定活动。①它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基础上的提高,是对传统常规旅游形式的一种发展和深化,因此是一种更高形式的特色旅游活动产品。②常见的专项旅游产品包括会展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购物旅游产品、美食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等。专项旅游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主题鲜明。专项旅游是围绕旅游者某方面的特殊兴趣与需要,为其提供的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或经历。这一特点使各项活动都围绕着特定主题而设计和开展,使旅游者能感到整个旅游过程内容是充实丰富的,是物有所值的。因此,某种专项旅游产品,如体育健身游、冰川地质游、蜜月旅游等会对热衷于该主题的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内涵丰富。旅游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推动着知识、文明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和教育。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物质载体,专项旅游产品如古都专项旅游、茶文化专项旅游、葡萄酒专项旅游、中医药专项旅游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例如参与古都专项旅游可以使旅游者领略古都文化的厚重,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专项旅游产品比普通的旅游产品更凸显教育功能,使旅游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更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文化的熏陶,受益匪浅。

市场明确。专项旅游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观光旅游的差异化产品。旅游产品差异化对旅游市场的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壁垒、市场绩效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③专项旅游参与者往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追求旅游文化品味、对某项活动非常感兴趣的旅游者,其价值取向通常具有强烈的自主性、个性化、目的性,这决定了专项旅游经营者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细分基础上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开发具有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

2 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专项旅游产品是在知识经济来临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无论基于旅游者、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业的角度来看,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2.1 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消费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旅游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传统的单一化的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个性化体验式旅游成为旅游者出行新趋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者注重的是求新、求奇、求美、求异,在知识经济来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活动的自由参与度,而专项旅游产品充满了个性化和多元化,展示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对于提高旅游者的科学知识,满足旅游者越来越崇尚个性化、高品质、标新立异、内涵独特的心理需求,提升其文化修养、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随着旅游者对旅游附加值的追求越来越高,各类专项旅游将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尤其是高层次旅游者的青睐。

2.2 提升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旅行社行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问题,旅游产品雷同、价格无序竞争导致旅行社产品质量低劣、服务大打折扣,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利益、还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更动摇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旅游企业要想改变目前这种恶性竞争的状况,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根本的出路在于营销创新,即基于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旅行社的自身情况,专门开发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产品,针对那些力所能及的、适合本企业产品特点的目标市场开展营销活动。专项旅游便是在市场细分基础上对常规旅游形式的一种深化发展,当大众旅游不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各样需求的时候,专项旅游产品市场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消费。近年来,各种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在不断涌现,极大拓展了中小旅行社的生存空间、提升了旅行社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旅游产品的换代升级,推动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旅游行业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迫切地需要由处于数量型和速度型的外延式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为质量型和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方式。围绕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产品开发思路要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过渡到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旅游企业业务重心调整要适应从团体旅游到散客旅游过渡的发展趋势。专项旅游通常具有时间长、重游率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强等特征,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于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拓展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延长旅游产业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各异、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展专项旅游的资源条件,因此开发专项旅游产品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 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个性化,注重优质服务,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3.1 开发理念上要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导向观念要求旅游企业以旅游者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来组织生产,旅游者需要什么,旅游企业就生产什么。对于旅游产品开发而言,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市场导向是旅游产品开发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结合目前的流行元素,顺应时代消费趋势,因此在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应当深入客源市场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现状及趋势,结合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情况,进行科学的文脉分析,确立核心吸引力,科学地进行主题形象定位和旅游产品包装,并辅之以立体化的宣传促销,方能打造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专项旅游产品。例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大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3.2 产品开发上要突出个性化

旅游竞争力的培育,其实就是个性化魅力的张扬和差异化品牌的塑造。④专项旅游是人们求异求特的精神活动,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个性,个性化的旅游景点或线路往往会成为旅游者的首选目标。唯有充分挖掘与众不同的风采,独特的个性,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主题突出,才能将其特色旅游形象具体而鲜明地映入旅游者的心目中,产生巨大的旅游吸引力。⑤个性即同中求异、避免雷同,异中求特、突出特色,对于专项旅游而言,个性更多地体现为旅游环境的原始性、旅游景区的文化性、旅游线路的新奇性和旅游活动的自主参与性。因此,对于专项旅游产品开发而言,要结合旅游者返璞归真、向往自然的心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多开发一些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多样性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产品;要针对旅游者希望提升旅游品位的文化需求,向旅游者多推介一些具有深厚人文内涵、奇特民俗风情的旅游目的地;要考虑到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以独特的视觉,巧妙构思项目和线路设计,使旅游线路具有新奇感;要根据旅游者的体验需求,面向旅游者开展旅游产品定制服务,突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

3.3 旅游服务上要讲求高标准

旅游属于第三产业,其产品主要表现为旅游服务。服务质量影响着顾客的满意度,体现着旅游企业的形象,决定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项旅游有别于大众旅游市场和标准化行程,只面向旅游市场的特定群体提供特殊产品。相对而言,专项旅游竞争少,而且客源相对稳定。参加专项旅游的游客通常不属于价格敏感型顾客,一般不在乎价格的高低,他们所要考虑的主要是旅行的质量,因此旅游产品经营者应当为专项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面向专项旅游的游客提供的服务既包括标准化服务也包括个性化服务。标准化服务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的标准服务内容,但这些只是旅游服务的基础,专项旅游更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因为个性化服务更能突显专项旅游的服务水准,也更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例如登山探险等专项旅游往往开展在自然环境条件较艰苦、后勤保障条件不太理想的沙漠戈壁、高山峡谷等地区,具有一定风险,旅游经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专项旅游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措施,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6

一、国际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

1、生态旅游的兴起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

生态旅游这一阶段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正式出现了“生态旅游及其产品”的提法;②生态旅游处于由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性旅游时期,是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③生态旅游还没有形成规模,只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④各国对生态旅游还不够了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

2、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叶)

这一时期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特征是:①在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的或非官方组织,目的就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②发达国家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③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④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之间的矛盾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生态旅游研究进展较快;⑤某些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注意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努力为社区谋福利。

3、生态旅游的稳定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今)

生态旅游地的类型趋于多样化,分布地区遍布世界各地,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主要体现在:①生态旅游发展遍及整个世界范围,生态旅游规划更加规范,生态旅游市场针对性越来越强;②政府扶持政策多样化,为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③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如生态伦理学、社会生态学、文化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美学等,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④生态旅游市场和生态旅游产品的细分也日趋合理。

二、国际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展望

1、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1)数量变化趋势。目前,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旅游业及中国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旅游业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而生态旅游业以平均20%的速度增长。笔者利用1990-2005年WTO的国际旅游人数统计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所提供的回归模型对国际旅游人数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由此预测2015年的国际旅游人数。经拟合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国际旅游人数的变化进行预测。

设国际旅游人数(Y)随着年代序列(X)的变化而呈现一种线性的变化关系,则其数学模型为:

Y = b0 + b1 X

原理求出上式中的待定系数b0是常数项;b1是待定系数

经计算得出国际旅游人数随年代时间的变化的回归模型为:

Y = -39550.6 + 20.106X

R Square = 0.967 F = 174.562

由此可预测出未来5-10年旅游人数,2010年将达到822.248万人,2015年将达到922.778万人。

(2)结构变化趋势。生态旅游市场十分脆弱,政局动荡、客源国旅游趋势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可能成为影响生态旅游的因素。

从地区结构看,国际旅游消费仍呈现不平衡状态,欧洲占旅游消费市场一半以上,其次是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其他如非洲、中东和南亚只占少数。生态旅游发展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不平衡的格局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欧洲、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是生态旅游消费市场的主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消费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最终达到平衡。

从产品结构看,邻近城市的乡村和自然的旅游目的地将增加,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希望在短距离、短时间内体验生态旅游带来的乐趣;世界遗产成旅游热点,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自然文化双遗产;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针对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差异性,推出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2、消费特征变化趋势

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不同于一般旅游客源市场,从人文统计和行为特征两个方面对国际生态旅游者进行描述。

(1)人文统计特征。①年龄:不同年龄的生态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有不同的偏好,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比一般生态旅游者(正在或正准备参加生态旅游的人)年龄要大。如:有经验生态旅游者中35-54岁的人占56%,而一般生态旅游者中35-54岁的人只占43%。②性别:男女生态旅游者所占比例趋向于相等,而对于某一特定的旅游活动,男女生态旅游者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③文化程度:生态旅游者受教育程度比一般旅游者要高。对生态旅游感兴趣的人正由高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向较低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转移,即生态旅游正逐渐由专业旅游市场向大众旅游市场普及。④家庭构成:大多数都是双人夫妻家庭,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家庭带小孩比例(24%)低于一般生态旅游者家庭(35%)。

(2)行为特征。从旅游动机来看,生态旅游者多以大自然为取向,到原生自然区域参观体验。从团队构成来看,生态旅游者趋向于单独旅游。从旅游花费来看,生态旅游者比一般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从旅行时间来看,约有40%的一般生态旅游者偏向于两周以上的旅行时间。

针对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未来生态旅游市场消费特征将出现如下变化: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已不是区分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的显著标志,生态旅游将逐渐趋于大众化;②旅游者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希望在短的时间段内获得强烈刺激的生态旅游经历;③将出现更加细化的专项生态旅游市场,如探险生态旅游市场等。

3、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趋势

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应符合一国或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发展也应考虑到规划和开发中来,规划是否成功依赖于社区的合作与支持,未来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趋势主要体现在:①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开发开始关注社区经济和当地居民的永续发展,有效保护地方特色文化,通过增强旅游者环保意识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②规划和开发的焦点集中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社区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最小化方面;③旅游地生态保护技术日益先进,选址、规划、设计、固体垃圾的处理、污水和集水区的保护等方面的环保标准将应用于生态旅游开发,成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依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手段和社区生态文化的传播手段体现多元化格局;④生态旅游研究成为热点,包括旅游环境敏感度和旅游容量的测定,开展区域生态旅游的潜力分析和限制因素的探讨,对生态旅游地进行环境监测和对游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旅游功能区的合理规划,生态旅游区产业的适宜布局,各区管理措施和各项配套的生态治理工程的确定,旅游产品的生态化设计和生态旅游的经济学研究等等。

4、生态旅游经营发展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研究人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展望未来,生态旅游经营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①针对客源市场细分化的特点,将出现大量旅游市场研究机构,其信息渠道广泛,成为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智囊团”;②旅游企业行为生态化,生态旅游标识的认证将受到旅游企业普遍关注,他们将普遍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设施和新技术;③各国注重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院校先后开展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或课程,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向导将越来越多,他们兼导游和环境保护宣传者于一身;④绿色营销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中,利润不再是企业追求的唯一,将环境和生态保护列为企业经营的目标之一,绿色环保意识融入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⑤国家旅游管理机构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整体促销战略和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包括中小型生态旅游公司以及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非政府机构为基础的生态旅游经营活动的宣传;⑥在国家旅游组织和主要旅行和非旅行公司之间经营的合作性日益突出,地区销售组织和行动在国与国之间将增加。

5、生态旅游管理发展趋势

2002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国际生态旅游大会上公布的《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为生态旅游产品提供评估标准,对生态旅游最佳实践进行甄别,并为全球旅游企业、社区提供培训课程、评估与操作手册、市场营销与推广情况等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