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的联系范例6篇

文化与艺术的联系

文化与艺术的联系范文1

关键词:雕塑、建筑、美感、装饰

现代主义雕塑出现后,雕塑摆脱了装饰作用的束缚,其自身的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雕塑艺术体系完整于对于自身形式语言的探索和表达,更多地融合了艺术观念与情感的内容,而建筑在现代主义出现后注重了对建筑本身意义的探究,在功能与形式的辩驳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体系与理论。雕塑更加趋向艺术语境的传达,装置与观念艺术的出现使雕塑同绘画的界限日趋模糊,当代艺术背后观念的注入使艺术形式划分不再重要,雕塑这个专业名称也逐渐成为古典艺术的划分,很难指代当代艺术中的某种形式了。建筑则从古典式样的探究转向对功能、技术、文化、美学形式、生态、等综合因素融合研究的综合科学,其体系面临着技术分解后的多元局面。

雕塑与建筑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去理解和研究:首先是雕塑与建筑的所存在空间的联系,它是一种共生关系。比如希腊神庙上的浮雕巴洛克宫殿中的拟人造景;第二个层面是雕塑与建筑的形式联系,是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的关联,体现在同一时代或风格形式下的共同表现。第三个层面是雕塑与建筑在精神与文化上的联系,即对社会文化的解读与诠释,在这方面联系中人文形态的意义要超越形式语言的关联。比如解构主义的建筑与波普主义的雕塑,有机主义建筑与大地艺术,参数化主义与数字雕塑等。建筑与雕塑的关系表面看貌似相像,其实完全不同,尤其是在现代主义出现后。今天,很多的建筑研究依托于工程技术,建筑教育被列为工类学科,艺术修养成多为基础技能训练,素描与速写辅助手绘表现。随着计算机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简单的美术技能训练变得十分次要。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感获取演变为脱离美术的图像与理论关注。艺术与建筑之间的理论研究探索能够起到启发与互补的作用,这也是研究雕塑与建筑联系的实际意义。雕塑艺术在试图寻找具有功能、空间、技术类似的艺术形式时,一定会向建筑倚靠,用来满足雕塑对空间、形式、语言的拓展需求。建筑与雕塑都是以空间表达为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空间占有、空间视觉、空间影响、空间心理、空间审美等方面的作用。

雕刻是立体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建筑更是三维空间的代表,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对于空间来讲,一般情况下普遍意义上的小型建筑单体都要比雕塑大出很多,建筑空间主要是指内部空间,外部可称为形态,这相对与雕塑主要指向外部形态空间的特点来说不在同一范畴,建筑与雕塑的空间联系只能在空间划分与感受方面做比较和关联。雕塑的空间就是指雕塑的造型,雕塑是没有内部的功能空间的,雕塑通过造型的变化形成了空间形式。而建筑的空间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它是和建筑的功能紧密相联系的。建筑与雕塑都是通过一定的空间占有来表现其存在性的,这种对空间的占有无论是大还是小都是由人工创造而成的。建筑与雕塑对形状以外的空间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感觉层面上。不同的空间形象产生了不同的空间效果,它直接影响了空间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和审美作用。在文化表达方面,雕塑和建筑作为文化载体,表现了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社会文化、审美价值等文化特征。在满足了物质功能的要求后,建筑与雕塑作为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在文化思想上的追求和理想。艺术创作和人类的劳动一样,都不是靠本能行事的,而表现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人类对美的认知来自于长期的自我意识觉醒中,从进化中总结有利于自身存在的形式到发现探讨自然和意识中的规律,美是从意识的建立当中逐渐确立的,美也由单纯的本能转化为思想的探究。当人们在建造和改变周边的事物时,总是希望满足对审美的精神要求,不管这种意识是本能的还是思考的,都是存在于人所创造的一切物态之中。在雕塑与建筑的形式背后是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在起着主导作用,它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审美价值和地域民族文化。这种形式是在具体的作品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表现的形式特征,哲学思想和文化运动在建筑与雕塑上的直接表现就是它们的风格和形式。一种艺术风格的确立一般总要有两个特点:一,独特性,它有易于分辨识别的形式特征和与众不同的性格,反映着它独有的思想和观念。二,一致性,它的特色贯穿它的整体和局部,直至到每一个细节,很少有芜杂的、迥然不同的异质。不同风格形式的产生不仅是同社会思想和文化精神相呼应,而且风格形式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风格形式之间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影响状态,这种在艺术风格形式上特有的关系,是其背后隐藏着的各种社会思想和文化精神互相交织的反映。

当今,建筑与雕塑在特征上表现出物质功能的需求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少,思想文化和精神意识的表现却成为重要内容。建筑与雕塑成为文化表现载体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精神诉求的寄托。它们一方面表现出人类对精神寄托的物化,另一方面表现出人对美的精神需求。精神信仰的具体化是建筑与雕塑运用它们独特的艺术语言,使人类所信仰的神灵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通过艺术的处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通过拟人化的塑造,满足宗教中神话人物的真实性认识,又可以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结合尺度和比例的运用达到神秘、威严的效果,从而满足对宗教的神话作用。在精神性方面,建筑与雕塑创造出来的崇拜、敬畏、纪念、宏伟等感觉为政治权力所运用。

雕塑与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们的创作是为了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精神生产,它们是物态化审美客体的典型形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不仅是某种技巧的产物,也不仅是有合乎人的感观审美要求的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艺术家特有的审美经验。所谓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指的是艺术家的精神活动与心灵活动的成果,是人的精神性存在的集中体现。建筑与雕塑的艺术创造是艺术家通过艺术传达方式,把自己的精神与心灵对象化或外化为可以直观的感性具体的艺术形象。以上的建筑与雕塑联系,他们是特征联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吴筱荣;论装饰雕塑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卢小飞;刘瑞;;论雕塑与建筑的关联[J];美术观察;2008年10期

3 肖玮;;论建筑形式的雕塑性发展[J];装饰;2006年12期

文化与艺术的联系范文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受益于艺术,从艺术的想象中获取灵感。同样,许多伟大的艺术创造也根源于科学的发展,从科技的发展中得到启发。尤其是人进入现代社会后,艺术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常常成为解决科学问题的最好方法,而科学的变革与创新也常常为艺术的创造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带来了艺术形式的巨大变化。因此,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入手,组织艺术学习模块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各种文化信息,具备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生在艺术课堂要经历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学生所有创造和表现活动必须是在获得丰富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面对创造的成果还有一个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的过程。这就把整个艺术学习过程综合为一体了。且学生所有艺术活动都要密切联系个人成长环境(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在联系中发展艺术能力:学生的艺术学习需要联系具体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中吸取人文和艺术营养;不仅强调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综合,还强调艺术与道德课程、语文课程的联系和综合。

艺术教育强调综合与联系,就是通过发掘不同艺术类型的共通性与共同价值,借助不同艺术门类在审美特征上的关联性,生成与构建学生的艺术通感,培养学生整体的艺术能力与审美意识。以往那种过分强调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倾向,使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与专业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而事实上,学生长大后不一定都从事专业艺术工作,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按照当今国际艺术教育界的共识,艺术不等于艺术的知识技能,或者说,艺术不是艺术知识技能发展到极致后的产物,真正的艺术来自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只有当艺术的知识技能与人文内容发生联系时,知识技能才会发生飞跃性的变化,变成艺术能力。中小学艺术课程中培养的艺术能力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艺术批评能力或评论能力以及通过艺术学习形成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非艺术学科的连通能力以及多种艺术综合发展能力等。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教育已经习惯以音乐、美术为主导的单科教学格局,忽视了我国是一个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民间艺术底蕴丰厚的戏剧与舞蹈大国的事实,使多数学校书法、民间艺术、戏剧与舞蹈方面的知识和修养,不能欣赏和理解这些重要艺术。事实上,书法、民间艺术、戏剧、舞蹈等,本来就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需要调动全部感觉器官的参与;需要视、听、触等感官的协调配合;需要肢体某些部位细致、精确的配合和运动;需要语言、发声的微妙控制;需要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动感智能等多种智能的协同发展。书法、民间艺术、戏剧、舞蹈艺术对学生综合发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再也不能忽视。通过开展艺术教育来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损失,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学校所有的模块教学中溶入艺术教育,力求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水平以及整合贯通、开拓创新和跨越转换的综合审美能力,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能够得到艺术特长的发展和提高,得到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培养,让学校不但成为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摇篮,而且也成为培养艺术家的摇篮,使艺术教育不断实现其真正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 陕西省志丹县市镇小学)

文化与艺术的联系范文3

一、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

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从表面上看,民间美术似乎与现代艺术设计没有太多关系,但实际上,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所体现的人性化设计以及和谐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在本质上是吻合的。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形式多样,造型方式丰富多彩,给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进一步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2.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把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理念应用到现代艺术的作品中,要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特点。如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和中国结的编制艺术,它们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就有很多体现。民间剪纸艺术被应用于不少品牌包装和平面设计中,体现了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优美之处。如,中国结在中国联通标志中的应用就充分体现了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是时展趋势,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美的感受,促进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充分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成果,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

我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往往具有独特的含义,具有深刻的意蕴。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意义是特定的,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民间,色彩的搭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反映出文化内涵。如红色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大吉大利的祥瑞之兆,能够给人们带来福气和运气。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都是积极的、热烈的、奔放的,这与劳动人民的心态有很大的关联。民间艺术作品的整体感情基调都是积极向上的,那种没有活力的作品十分少见。如,在民间艺术品中最为常见的年画就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民间美术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色彩与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相关的。

2.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所体现的特定的文化内涵与社会背景是有其规律可循的。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现代设计中应该加入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使设计作品更具艺术感与色彩美。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所体现的文化底蕴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中应该大力推广的内容,如果民间艺术色彩能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可以深刻地体现出民间的文化底蕴,并得到人们的认可。除此之外,要想把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还应该把现代艺术设计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出风格独特的作品,使现代艺术设计充满文化内涵与色彩特色。

结语

文化与艺术的联系范文4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教学;教育

作者简介:曾明,硕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一、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上的开始,最早的时间可以考证到6000年以前,那个时候属于新石器时代。一般来讲,民间艺术是指民间的绘画艺术和民间的工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方面,人类的任何行动的产生都来源于生产活动,民间美术也不例外,同时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区域性、群体性、民族性显著特征,表达人们都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不断加深的愿望。民间美术是由广大人民百姓在民间创作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想通过这种形式来美化环境,增添民间活动形式,丰富民间活动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道德信仰,世世代代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新,使民间美术更具有民间的艺术特色。民间美术也是组成各个民族,不同文化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也是现代很多设计灵感的源泉,为现代良好的设计提供了资源。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密切联系

民间美术在现代化教学设计上,表面上看与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实质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随着现代文明越来越发达,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的教学生似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敢于讨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异同,也是现代文明多样化的一种手段,对于这类问题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形式上过于守旧,太土已经过时了,应该放弃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而还有一些人认为现代艺术和民间美术是风牛马不相及;更有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虽然形式上确实宝贵,但是民间艺术的内容很复杂很深厚,资历不够的人不敢触碰民间美术。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就会使一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盲目崇拜民间美术,设计出来的东西会让大多数人觉得自己看不懂,设计理念不符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失去了作品的特色。现代设计上看,设计形式确实给人美的享受,但是从反应成面上看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传统民间美术的概念。从人的情感上来看现代设计形式不如传统的民间美术能够传递出更加生动、透彻的情感,作为传统的中国艺术,民间美术多采用喜庆的色彩和浮夸的造型,像孩子般增添了特有的魅力,也洋溢着人民百姓的真实感情。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性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在自我意识和对待事物内在本质的内容方面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正是因为二者存在不同之处,所以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能够优势互补,也使民间美术作品有了更深的文化底蕴使民间艺术变得更永垂不朽。如果我们能在设计的作品中融入其他的元素,就会使我们的作品更能够打入人心,引起共鸣。民间美术是现代设计的起源,他们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现代艺术设计里的因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可以找到许多民间美术作品的痕迹。在日前的一些现代设计教学中,老师们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奖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更能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结合现代化的形式,将会把民间美术诠释得更加全面。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突出教学特点,促使艺术设计更好发展。民间美术是属于民族文化的大概念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是传统与历史的最好证明。正因为民间美术有这么重要的特征,才会使民间美术不能被现代化设计所替代,应该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所以,作为教育机构,在培养教育人才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让学生能够完全了解设计方式、掌握设计技巧,加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如果将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增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宣传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当地地方性的文化艺术。例如,在地方文化艺术上,有开封的木板年画安阳的泥泥狗这种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民间美术没有好好的被利用,有些民间技艺已经失传,没有专门的政府机关对此进行保护措施。现如今,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从事民间艺术的工作,这种资源的越来越少就会导致许多民间艺术的形式只能学生们在学校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交接民间艺术,不能从实践的考察中发现民间艺术的真谛,而民间艺术恰巧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真谛,作为教育者,应该将系统化的民间艺术教授给学生,不能仅仅从书本方面的知识来满足学生。比如,在讲授民间虎头帽的知识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观看虎头帽制作的视频资料,并且对于虎头帽的色彩和造型方面应该作出一一解释和说明不能一带而过,同时也可以讲述与虎头帽有关的民间传统故事,吸引同学们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内容,讲述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应该将民间艺术与现代化艺术区分开来。在传播民间文化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的魅力,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教育问题上应该加强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为现代教育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的良好结合才会促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社也蓬勃发展下去。

2.有利于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和继承发展

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的教育方面不单单的将学生就业作为目的进行教学,还教会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影响学生们的一生的思维方式。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有许多方面的联系,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我国的民族文化,加大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还要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从民族的角度出发就会找到许多与此相关的教材。目前来看,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面临共同生存的境况。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民间美术的状态,现如今很多民间美术都面临缺失和失传的境遇。其次,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了解民间美术存在的必要性,教育过程中不能离开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适应着现代化的生活,为现代化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只有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传统艺术和现代文明提供广阔的宣传平台。将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教学相结合,既能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传达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内涵,又能为现代化设计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文化与艺术的联系范文5

日前“香港・台北・上海・深圳城市文化交流会议2011深圳年会”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来自四个城市的四十多位代表及城市观察员围绕“公共治理与文化参与”这一主题,介绍、剖析了多个成功案例,就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会上播放的四城市年度视觉报告和DV短片引起激烈争鸣。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沈文忠出席会议并作了《上海文化年度视觉报告》,对由市文联遴选的2011年上海近20个重大文化事件作了全景式的介绍和评析。“香港・台北・上海・深圳城市文化交流会议”创办于1997年,每年举办一次,由四个城市轮流主办,是一个主要由民间和学术文化组织策划、参与的创意互动聚会。作为中国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交流实验室,该会打破传统的学术会议、论坛的常规,尝试一种饱含创意的会议方式,促成了一次次跨城、跨界的对话。

第八届中国上海・日本昭和友好交流联合美术展在沪举办

由上海美协与日本昭和美术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上海・日本昭和友好交流联合美术展日前在上海美协创作中心东外滩艺术空间举办,展览共展出86件作品,日本昭和美术会和上海美协各组织43件作品参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出两地美术家在多元化文化语境下,对艺术的不断追求探索。在沪期间,昭和美术代表团一行21人还前往江苏同里、南京等地写生采风,并为上海美协主席施大畏颁发了日本昭和美术会名誉理事聘书。早在1984年,日本昭和美术会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确立了联展互访的友好伙伴关系,形成长期友好交流展示机制,进一步增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此后的20多年里,两地的美术家频频进行友好互访,多次举办了联合画展。

“海上・活力”首届上海青年摄影艺术大展圆满闭幕

由上海市摄协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海上・活力”首届上海青年摄影艺术大展》近日在上海图书馆圆满闭幕。本届青年大展是上海市摄协倾力打造的又一品牌项目,旨在发掘和培养上海摄影人才。本届青年大展参展对象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青年”定义年龄的14―34岁,并且是在沪居住和工作的、沪籍的在外工作和生活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专业和业余青年摄影人。展出的纪录类和非纪录类41组作品是从投稿者千余幅作品中遴选而出的。展览的优秀作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上海当今青年摄影的水准,体现了上海摄影后续人才的可塑性。为探索新的运作模式和市场机制,本届青年大展在开展过程中相继推出了为扶持青年摄影后续人才的导师模式与探索新的运作机制的策展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另外,市摄协还积极与沪上著名画廊机构战略合作,在运作将青年大展的优秀作品进入艺术品市场。

2011“纸PAPERCUT”中德当代艺术作品交流展开幕

日前,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汉堡文化部、上海市美协共同主办的2011“纸PAPERCUT”中德当代艺术作品交流展在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东外滩艺术空间开幕。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巡视员迟志刚,汉堡驻上海联络处总代表拉斯安可,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家尧等领导以及德国汉堡和上海参展艺术家们出席了开幕仪式。此次交流展共展出20余位艺术家的80余件作品,形式多样,极富创意。德国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以“纸”为主题,在上海进行纸的艺术交流和碰撞,表达对造纸术发明的敬畏之心,也是通过艺术创作展示对人类这一伟大发明的深层思考。两地的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纸与水、纸与光、纸与火等自然材质的关系,展开对纸的功能性、结构性、表现性以及社会参与性的哲学思考,对纸这一文化载体进行新的艺术剖析。近年来,中国上海与德国汉堡两个友好城市在文化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艺术交流活动,为两地艺术家的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增进了两地艺术家之间的友谊。

文化与艺术的联系范文6

近年来,市文联团结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目标,以促进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目的,以文艺创作、文艺活动和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思想观念、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三新”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市文艺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市正处在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良好开局的关键时期。机关干部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全市发展大局。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开展“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整体素质;对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开展“三新”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增强大局意识,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省、市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教育引导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和建设要求,进一步找准方向、明确目标;教育引导机关干部不断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思维定式,进一步创新理念、提升境界;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推动科学发展,以实际行动确保文联20xx年各项任务落实,奋力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开局。

**市文联是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下属作家、书法、美术、收藏、戏剧、音乐、舞蹈、摄影、楹联、民间艺术和电视艺术十一个协会,共有会员3600多名,其中部级会员150人,省级会员1600多人。同时有9个县区成立了文联和文艺家协会,成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繁荣我市文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力量。

二、基本工作

(一)坚持抓好文艺创作,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文艺作品。

文艺创作是文艺工作的核心,文联始终把文艺创作做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积极支持各艺术门类的文艺工作者力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近年来,全市共出版长篇小说80多部,中短篇230多部,获省以上文学大奖10多人次。创作歌曲280多首,创作戏剧60多部,舞蹈80多个,戏剧、音乐、舞蹈获省以上大奖90人次。书法作品参加省以上展览280多件,获奖50人次,其中,陈天民的书法作品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为我市争得了荣誉。美术作品参加省以上展览200多件,获奖40人次。摄影作品参加省以上展览290多幅,获奖作品90多幅。

(二)坚持抓好重大节庆的文艺活动,有力地配合全市的中心工作。

文艺活动是建设和谐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文艺繁荣的重要手段,我们围绕以活动促繁荣,以活动促发展的宗旨,围绕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展览、演出、采风、笔会等活动,近年来,市文联先后组织举办了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奥运等系列大型书画作品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每年在国庆、春了等节庆日都要配合节日活动举办展览、演出、笔会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繁荣文艺创作,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还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市公交公司、彬县煤矿、空军36师、声威水泥厂、网络公司、华宇公司、**师院、**职业技术学院等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进行采风笔会,把优秀书画作品送到生产和科研教育一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搞好重大节庆活动的同时,每年的春节、5.23、五一、国庆节都要相应地举办一些演出、座谈会、采风等活动。同时还积极参与全省、全国举办的书画、摄影、戏剧、音乐、舞蹈等大赛活动。我们还连续两年举办了新春文艺晚会,省文联主席赵季平、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陈忠实、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胡树群、赵振川、黄道俊、雷珍民、高建群等省上领导、专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我市文艺界代表同台联欢,共迎新春佳节,这在**乃至陕西文艺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在举办节日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近来年,我们先后多次举办扶贫求助,资助贫困大学生书画义卖,组织艺术家无偿献血等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了一定工作。“5.12”大地震发生后,市文联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举行义演义捐活动,首次捐款就达7万多元。

(三)坚持抓好文艺作品的研讨和评论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为 了提高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理论素养,促进艺术创作向更高水平发展,近年来,市文联与各协会先后为长篇小说《丑镇》、《热爱命运》、《黑森林 红森林》、《情使》、《命运峡谷》、《老坟》、《爱河》、《往事如歌》、《红瓦楼》,纪实文学《虫苑大师周尧》、《生命燃烧的岁月》、散文集《心雨芳菲》,诗歌集《岩画?猎人与鹰》等文学作品举办了研讨会。市书协、市美协还先后举办了多次书法、绘画理论研讨会和美术作品草图观摩会。这一系列的研讨活动邀请了省市名家及评论家参与。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我市作者的创作水平和专业理论素养,对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批评风气和舆论环境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坚持抓好对外文艺交流活动,不断拓展**文艺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市文联克服困难,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及艺术家走出去,与外界开展了一系列交流学习活动。20xx年4月,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蒙文星率团赴浙江义乌参加国际文化搏览会,考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之后又赴青海参加“三江源”中国国际摄影节,积极了解国内外艺术市场信息,寻求交流与合作的机遇。同时还前往庆阳、杭州、长沙等地进行了交流活动。市文联还与西安市文联、西安市书协联合在西安、**两地成功举办了《西咸书法篆刻作品交流展》促进了两地的书法交流学习与提高。市美协名誉主席李白颖在广东佛山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市画院副院长王习哲在西安,市画院副院长陈建生在广州分别举办了个人作品展,这些展览的举办促进了我市与其它省市的进一步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宣传了**和**文艺,进一步拓展了我市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空间。

(五)坚持抓好文艺队伍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队伍已初步形成。

一是县级文联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县级文联由过去的1个增加到9个。二是文联及各协会的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市文联下属各协会换届工作正在逐步有序地进行。一支有建树,有才能,敢想敢干的领导集体已经逐步形成。三是作者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优秀的青年文艺工作者不断涌现,已形成了3000多人的文艺大军。四是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请名家讲座和理论研讨、作品观摩、深入基层采风、组织参加各项大赛等形式,使作者队伍的艺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又通过参加重大纪念日和节庆日的展览、演出活动,以及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等形式,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增强了繁荣文艺的使命感。五是通过评选德艺双馨会员及奖励重大获奖作者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参与各项文艺活动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

(一)县级文联机构还不够完善,文艺事业发展不够平衡

至今全市尚有4个县区未建立文联机构;20xx年市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文联建设的意见》的报告,已被市委办公室转发,要求各地尽早建立文联组织,此事有望在未来几年得到解决。

(二)文联系统阵地缺失,制约文艺事业整体发展

至今**市内没有一处专门的展出场所,更缺少文艺活动中心,致使许多大型展、演无法开展;关于建设文学艺术大厦的问题,市文联已向市委、市政府领导积极反映,并引起了主要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三)各艺术门类青年拔尖人才偏少,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此种现象,在我市的各艺术门类中普遍存在,在戏剧及文学创作中比较突出,特别是戏剧创作更是存在断代的危险。因此,今后要把文艺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做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要建立人才成长和优秀作品产生的奖励、激励机制,从深入生活、专业培训、精品创作等方面为拔尖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

四 今后工作的思路

按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我们开展“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就要明确新目标:即围绕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工作规划,找准工作定位,细化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结合全年工作任务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夯实责任,立足文联实际,制定个人工作计划,作出公开承诺,明确努力方向。提升新境界:即通过学习教育和讨论引导干部培养现代化思维,掌握现代社会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本领;培养市场化意识,掌握外向型经济建设与管理、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运用市场办法破解难题的能力;培养国际化眼光,学习现代商务礼仪、项目运作和谈判技巧,使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工作方法更加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和需要。争创新业绩:即在服务发展上下功夫,进一步转变文联职能,提升工作效能。在为文艺界服务上出实招,强化宗旨意识,认真解决**文艺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改进作风上求实效,牢固树立重在务实、贵在落实、成在坚持的理念,强化执行能力,勇于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力求争第一、创一流、出精品,为完成文联全年目标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务之急是抓好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新时期文联工作。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文艺事业能否得到繁荣和发展的关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文艺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显现。文艺事业能否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全面协调发展,关系到综合国力能否加强,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文联工作。切实加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干好本职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文联工作环境。要想方设法寻求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改善文联工作环境。力争解决无展览场馆,协会无办公场所,缺少活动经费等系列问题。

(三)精心打造精品力作,通过积极参与全省、全国的各项赛事,提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各个艺术门类都要下大力气搞好精品项目的创作。特别应立足**实际,突出地域特色,体现民族特点,要着眼于一些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的挖掘开发,要把地域文化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四)精心组织策划,扩大对外交流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我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发展繁荣我市文艺事业的重要环节,也是扩大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的重要渠道。我们要积极加强同友好城市、经济发达、文化建设好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探索对外文化交流的新路子,要拓宽思路,选准方向,确定重点,既要走出去向人家学习,也要请进来带动我们,尤其要学习别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先进经验,使我市文化产业开发有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