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题研究范例6篇

初中科学课题研究

初中科学课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初中科学 问题教学法 研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积极的探索者,他们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态度是最为重要。他所指的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滞销的事物行为,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但问题教学法的缺点不少,比如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缺乏必要的训练,不能很好地收集到有关资料或尚不具备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而受的挫折多,扫了兴致。往往是极个别学生能把发现活动进行到底,大多数学生在缺乏教师鼓励下半途而废。为了真正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实际中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构建了优化问题教学法。

一、优化问题教学法模式

优化问题教学法是将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的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发现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讨论与交流为手段,以发现为目的的策略,可使用于新授课、实验课。其操作程序如图1所示:

二、基本过程

优化问题教学法基本的过程:(1)简要提出课题的方向,如若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准备进行发现,教师也应在此阶段帮助学生复习和回忆先决概念、原理与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发现问题或激发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把其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问,按照学生的兴趣由浅入深进行排列,写在黑板或幻灯片上,明确发现的目标。(3)教师指导学生逐个击破这些疑问,提出解答这些疑问的各种假设,并帮助学生从课本、动手实验或是教师提供的其它素材中收集各种信息进行验证。然后,组织学生对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在这阶段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思考和讲述的时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并保持十二分的耐心来倾听。(4)总结阶段,由学生概括科学的事实,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与补充。在此阶段,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5)运用阶段,课堂内教师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具有一定的层次、灵活性、一定难度的习题,可以是实例变式的练习、也可以是一系列附加的新实例应用,当学生实际表现应用概念或规则是一旦习得内容的回忆涉及到在新问题中应用的情况时,就会发生学习迁移。课堂外布置一些更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效练习和变式练习,促进知识的类化和迁移。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汽化与液化,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本堂课的重点是:建立汽化、液化的概念,能根据这些概念辨别物质变化的种类。(1)教师确定课题方向。让学生阅读引言,简要叙述观察的方法。(2)引导探索阶段。安排两组动手实验,教师把要填写的内容设计成表格写在小黑板上,明确探究的目标。(3)师生交流。学生根据实验填写表格中的内容,教师引导进一步的分析:假若要把实验分为两组,应怎么分?如果学生尚不能完成分类,可以加问题引导:若第一个实验属于第一种变化,第二个实验属于第二种变化,他们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进行猜测。接着,提出那么其它的按这种方法进行分类怎么分?让学生按照先前的模式把所有的反应分成两组。(4)总结并概括。第一组反应是汽化,特征是什么;第二组反应是液化,特征是什么。(5)在新问题情境中应用思考与讨论教学。

从本案例来看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又能促进知识的掌握。科学教师在使用该模式应注意的事项:(l)要坚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类似的思维训练,可能开始时能跟上的学生不多,教师要不断进行暗示和鼓励,以使其成为一股学风。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有发现,尽可能集中学生的发现成果在全班展示,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能看见或听见。(2)教学时间的安排应尽量充裕,因为让学生自己看课本、收集信息或谈出看法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过多地干预只会影响学生的成长。(3)注意实验分组的形式,如果条件有限,可以让学生自己举手挑选实验项目和周围的同学协作完成实验,再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在表格中,不一定非得全班参与。

总而言之,科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首先,应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模式,注意各种模式的使用范围,学会具体情境具体分析。不管选用何种模式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以疑启学、以思启学、以情启学。其次,注重良好教学环境的创造,设计好师生的活动和教学情境,注重师生、生生间广泛地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和谐、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习习惯,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达到有意义的学习境界。然后,还要注意在媒体的设计和选择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比如说,课件、软件包等。最后,注意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关于这一点,我们科学教师还有待加强,除了课本以外,各种科普读物、网上资料,乃至整个社区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谢吉麟.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的有效衔接\[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6,(11) .

初中科学课题研究范文2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

策略。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__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__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初中科学课题研究范文3

认真学习贯彻区教育局、区进修校教科室的有关文件的指导精神,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坚持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以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科研的统领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重点工作:

本学期在上级有关部门和校领导的领导下,认真积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继续加强新课标学习

这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因此关于新课标的学习将贯穿于本学期。本学期继续配合教务处加强对各集备组工作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对主讲人材料的规范进行加强管理

二、全面启动课题研究

1、对上学期初一年段《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阶段工作进行检查和交流。

2、学校新课题研究工作展开

(1)本学期初对学校新课题进行研讨,力求通过市级立项。

(2)各学科教研组成员在平时教学中,自觉进行教育科学有关理论的研究,把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做到既提升教育理念又提高教科研能力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积极整理和收集教学感悟、教学反思、案例设计,每月至少上交教科室一份本组活动材料(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或一些实践经验或汇报本组课题研究情况等等)。

(3)本学期各学科教研组围绕承担的课题每组上好一节校级公开展示课,学校进行摄像,上传有关教案及反思。(开学初上报校级公开课时间上传到教务处洪祥春主任处)

(4)期末写好本学科课题阶段性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提炼成果,把握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案研究与分析,全面系统地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做好教科研工作材料的整理工作,使材料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灵活性。使课题研究进一步落到实处。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教研组也做好以上各项工作。(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展示课,相关材料上传到“网上邻居-教科室”)

4、做好教科研的校园网络工作,定期、经常性地给主页提供新的教科研动态和教科研信息。

5、围绕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6、继续收集、翻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实践,生活化教育教学及其他教育科研的理论、好文章、好材料,为课题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资料。

7、让全校学生也充分了解初中研究性学习,收集有关初中研究性学习材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三、加强学校教科室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1、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2、建立健全教科室档案。

3、讨论、修改、实施《教科室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及制度》、《教育科研工作奖励细则》。

四、继续进行《教苑集》、《秀中课改信息》的编制工作

1、学期初进行《教苑集5》的编制工作,不断丰富教科室的资源,对一个学年以来的各个学科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等材料进行汇编,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将作为一种制度写入教科室的制度中。

2、进行每月一期的《秀中课改信息》的编制工作,对学校的课改情况进行实时报道,对学校进行宣传。

附: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我校科研工作计划、布置工作;

2、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工作会议:明确科研工作计划;上学期的阶段总结进行检查和交流;讨论制订好本学期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十月份:

1、新课题进行试点;

2、阶段小结。

十一月份:

教苑集及课改信息编制;

请专家下校指导课题开展工作;

十二月份:

课题实验阶段小结;

初中科学课题研究范文4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广东拾xx”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第三部分 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六)研究工作的步骤(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八)现有基础(九)经费估算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

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矗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初中科学课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农村初中 校本研究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40-02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给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展校本研究就成了学校的首选策略。

一 目前校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不断进入大家研究的视野。通过这几年的校本教研,笔者认为发现问题与取得成绩一样重要,因为问题意味着探索和思考,意味着研究正以积极的态度推进新课程;问题也意味着今后工作的目标,它让进一步深化校本教研的工作明晰化了。

1.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在推进农村初中校本研究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校长对开展校本研究的必要性认识模糊,借口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研究能力薄弱、专家匮乏而对此项工作敷衍了事,尽管各项活动开展了,但教师消极应对,仅有活动的形式,没有取得活动的实效。

2.专业研究人员指导支持的力量不足

农村初中教师在实践中最期望得到专业研究人员和教研员的直接指导和帮助。现实中这样的指导和帮助机会很少,由于缺乏指导致使一些教师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1)选题过大。由于一些教师缺乏选题技巧,选择的课题偏大。例如“教学方法的研究”这样的大课题不具有可操作性,无从下手。(2)课题名称表述不明确。任何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要研究的问题。课题名称应该明了,使人一看就能对课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校本研究真教假研,流于形式

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是课堂,因此以听课、评课、案例研究等为抓手,以课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是各学校实施校本研究的重要形式。但从目前农村初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来看,较普遍存在以下情况:(1)交流合作的话题少。教学是实践的艺术,校本教研的话题应该集中在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上。然而实际的教研现状却是:在内容上往往是政策、会议的“传达式”,教师间互动交流很少,教师表现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真教假研。(2)关注课堂教学的情境少。校本教研着眼并解决课堂与教学情境性、复杂性、有限性的问题,才能帮助教师在“过程中”真实成长,所以,教研不能脱离课堂和教学实际。(3)问题解决的研究少。校本教研必须紧密联系学校实际,从教师的课堂起步、教学新问题入手,边教边研。而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现状是真正解决问题的研究寥寥无几。

4.校本研究难以发挥先导作用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很多农村初中的办学理念。深入的研究活动,对广大教师全面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把握教育科研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学校在开展校本研究中存在一些现象,却使教研的先导作用难以发挥。(1)功利思想重。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各级领导普遍较重视。于是,围绕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课题规划,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才搞课题研究,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彩。(2)重成果,轻过程。教育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但是,一些农村初中开展的研究活动,却存在追求形式的多、注重过程的少,忽视实施过程的历练,方案和报告写得详之又详、尽善尽美,而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点水。

二 解决校本研究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增强校长和教师的研究意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

首先,建立健全学校的校本研究网络。农村初中校长要充分认识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构建校长负总责,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等职能部门实施具体管理的农村初中校本研究网络,是学校顺利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的重要保障。其次,切实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力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农村初中认真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立足本校,充分发挥教师的团体智慧,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与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氛围,培育崇尚反思、学习、实践、研究的文化,就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实施新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

2.积极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指导,邀请专家作课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教育专家、教研员、科研员、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支持与指导。从目前情况看,教育专家、城市规模较大的学校教师与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之间进行合作研究的裂痕十分突出,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共同探究,教育专家对规模较小的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支由教育专家(课程理论专家、学科教学专家)、教研员(县级教研员、科研员)、学校专家(名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三级校本研究专家指导队伍,依靠专家引领,推进校本研究。

3.解决校本研究真教假研、流于形式的问题

首先,加强教研组建设,让每位教师拥有明晰的发展目标。在教研组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中,要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明确地提出来。以“品牌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追求目标,各教研组制订与其配套的目标与措施,与每位教师的教学研究相呼应。教研组内形成一种沟通与交流的环境,教师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发展。其次,让教师心情愉快地工作,让教师在研究中实现超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中碰到的真问题,经自己的教学方法、手段、探索、研究、实践解决真问题。这种行动研究的过程,十分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4.让校本研究发挥先导作用

初中科学课题研究范文6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

21世纪迎来了知识经济的一场较大变革,探索性、研究性的变革方式深入生产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教育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以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实践为主要目的,以了解知识、获得知识到灵活运用知识三个阶段为主要流程,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学习的主要形式,探索性的让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和发现,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总结学习经验。

因此,研究性学习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始末,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活动,而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基本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精髓在于让学生自己深入其中的了解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其对于未知问题的好奇心。同时,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加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综合权衡。特别对于初中的生物教学而言,研究性学习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作用

第一,激发了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研究性学习是一项主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索,从而发现学科知识的奥妙。初中的生物教学,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不再是“老师说,学生听”,而是将生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实践乐园,转变师生间不平等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自己喜爱的学习中,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

第二,推动师生共同对生物学科的研究。研究性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践结果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只是从教师的说教式课堂中获取生物常识,在生物试验中,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同进行研究,共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角度,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提升学习效率。

第三,加强生物学知识的生活运用。研究性生物学教程重在学生在实践中得真知,通过实验以及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得出学科知识的规律以及作用。较之传统的生物学教程,研究性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生活化运用,更加凸显其使用价值。

二、初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的研究性学习在实践方式上有其实用性的特点。具体来说,通过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相关的生物启蒙知识,在一定的启蒙知识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得出生物学科知识的规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同时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在课程结构上,研究性生物学习排除了传统生物教学的说教式课程模式,而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生物学科是人类发展和生产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人们进步的直接反应。从人类的基因计划到线粒体基因等学科知识的出现,到现在DNA侦破技术等都是生物学发展的表现形式。当前,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已经对现代科技和人类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必要性。特别是启蒙阶段的初中生物学。

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掌握生物体得结构和功能,以及进化的趋势,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创新及探索生物多样化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并且,能够有效的掌握现代生态失衡的原因以及措施,能够有效的将生物学科利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初中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

研究性学习将生物学科的课堂生动化、灵活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建立起一个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平台,共同进行学科分析,集中注意力,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其发展”的教学宗旨为指导,进行研究性生物教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生物学课堂的研究性学习。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越来越发达,学生的课堂生活也呈现了多样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生物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课堂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充分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幻灯片的视觉、听觉效果,将学生带入一个综合性的学习环境。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能及时的了解当前生物学发展的状况和学科利用范围。

第二,生物学实验的研究性学习。生物学实验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研究过程,利用亲身实验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近年来,国家对于实验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对实验室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实验室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普遍的额提高,为初中学生生物学有效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客观环境。初中生物学,主要出于学科知识的启蒙阶段,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并吸引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因此,在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过程,部分演示生物进化过程。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分工合作的小组秩序,形成有序且效率较高的小组团队。

第三,生物学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生物学科是一门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大量的课外活动进行学科知识探索。而生物学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初中生,自身的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校园内外的生物科技活动,增加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另外,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生物学科的知识巩固。利用假期亲手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并且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规律,并且了解周围环境,对空气、水、阳光、温度等都形成自己的见解。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物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合生物课程及实验过程,加强学生学习的注定性,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但是当前,研究性学习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进步一的研究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惠农区尾闸中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