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的作用范例6篇

文化艺术的作用

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地域文化资源;现代纤维艺术;作用

中图分类号:J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64-01

在造型艺术领域,现代纤维艺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才被引入中国。虽然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但由于它所具有的材质表现、材料使用、造型形态的多元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到创作中,这使得现代纤维艺术成为具有激情活力的一门艺术。历经16年,“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纤维艺术展,它让世界纤维艺术家走向中国,让纤维艺术走向我们的生活。基于现代纤维艺术蓬勃发展的势态,我们必然要考虑地域文化与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之间的一些关系及作用。

一、浅析现代纤维艺术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现代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指的是以天然的动物、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纤维为材料,运用编织、环结、缠绕、缝缀、拼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或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现代纤维艺术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及多元性的艺术作品,它与我们的高品质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纤维艺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为人们展现出视觉上及触觉上的美。

二、现有作品中地域文化资源的使用

最早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纤维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家是朱伟和施惠,他们两人一起合作构建的《寿》,是以龟甲为原型,上面的甲骨文清晰可见。在现代纤维艺术上应用地域文化资源的作品还有一些,这些艺术家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在传统技术上及材料上实现自我突破,使作品具有震撼心灵的张力。(二)创新了传统的美术风格,使作品在审美方面更具有现代意义。(三)将地域文化资源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反映了不同地域及不同文化背景中艺术家对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及理解。通过作品可以使我们看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构建出现代不同的文化理念及形态。[1]

三、地域文化资源对纤维艺术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作为艺术创作资源,地域文化是凝聚了先人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及品质,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热爱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应该一边本着与时俱进的创作态度寻求创新之路,一边思索如何将广博的地域文化合理地应用到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去。现代纤维艺术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在传统编织技艺中,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鼻祖。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因为在刺绣技巧、使用原料、表现题材、造型特点等方面有着各自显著特点,自成一体,流传至今。作为地域文化资源,无论是东北地域的萨满文化,关东文化,还是西北地域的黄河文化、太行文化、抑或是其他地域的中原文化、岭南文化、齐鲁文化及吴越文化;无论是南方的亭台楼阁,还是北方的大漠草原,抑或是少数民族的风俗都可以是纤维艺术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各地域文化资源均具有较高的受众意识,将其合理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不仅能够充分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及美学内涵,还能通过受众特性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地域文化资源的存在,使地域文化资源能够继续传承下去。[2]

四、结束语

从古至今,任何一种能够持续发展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根基,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如何将纤维艺术作品烙印上中国地域特色的印迹,是每一个从事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家都值得思考与践行的问题。受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资源,这也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将其运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新出全新的设计理念,必然有助于地域文化向更广泛的领域传承及发展,必然会赋予现代纤维艺术更加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汪帆.苏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运用的意义[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0):237-237.

[2]刘珊.浅谈现代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当代艺术,2011,(4):61-62.

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 艺术文化 建筑设计 交互融合

人类在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建筑上的奇迹,这些建筑奇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艺术文化和设计品位。例如:古希腊的神庙建筑,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中国民居,近代包豪斯建筑、概念建筑等都可以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同一时代不同的地域,建筑的风格、样式都各不相同。究其根源,影响建筑风格的除了科学技术以外,主要是艺术文化与设计文化起到了根本作用。

艺术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渗透可以说是在建筑的发展、变革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为人类通过把各个时代的艺术文化渗透于建筑中,以期通过建筑将不同时代的文化传承下去,所以建筑就成为反映历史、反映社会、反映艺术文化的有效载体。建筑设计的发展紧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明步伐。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建筑的发展与革新恰恰成为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性标志。

一、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基本含义

1.建筑设计的含义

早期“设计”一词是用于区别绘画与实用美术的。19世纪,“设计”的概念与“图案”相提并论,带有相当的装饰意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把“设计”一词运用于某些课程的名目,例如“金属设计”、“家具设计”、“印刷设计”等,使设计不仅拥有艺术性创意构思和创造性实践行为,而且要把设计的作品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考虑进去。建筑设计同样也由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经济价值三个方面构成,完成从构思到行为再到实际价值的创造性过程。

建筑设计的构思过程是通过大脑创造事物的一种意识行为,以及由这种意识发展延伸的构思和想法。建筑设计的行为过程是使上述构思和想法成为现实,并得以最终形成客观实体的可行性判断和形成过程。建筑设计的实现过程是以最合目的性、实用性和经济价值为目标,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并将完成的事物实现其所应有的综合价值。上述三者的完美结合便构成了建筑设计的基本涵义。

2.艺术文化的含义

艺术是一种情感活动,艺术文化是一种情感文化。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启示,旨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学科。因为只有拥有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人的情感才能得到升华、净化,人格才会完善。因此,艺术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应该是广泛的,而绝不是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内容向学生传授一些艺术知识和技巧。艺术文化正是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而完善个人文化品格的一种学科。

艺术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与质的关系中。刘勰《文心雕龙》说得很透:“虎豹无文,则革郭同羊犬;犀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其义为豹皮优于羊犬皮,是由于前者有纹,而后者单色;犀牛皮很厚实,但加了彩绘才有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建筑,中外古今争论最多的是艺术文化。无论复古、折中、现代、后现代等风格,追求的都是如何使形式之“文”更完美地体现出建筑之“质”,“质待文也”。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建筑中,无论中国的,还是欧洲的,有的有艺术品位,有的就显得装模作样。同样,在号称反传统而实际是继承西方现代式的建筑中,有的挥洒自如颇有风采,有的就显得搔首弄姿,东施效颦,这里的差别就在于艺术文化。

二、艺术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1.早期

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状况,也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有密切的关系,原始时代大多数建筑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的,着重考虑的是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审美的欲望只是次要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前的艺术可以说大都体现在建筑上,而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教堂建筑,它综合了诸类艺术。教堂建筑中所使用的彩绘玻璃、祭坛画、壁画、复制画及神像、雕刻、曼陀罗等,不仅是文化艺术的表现,而且被当作一种符咒、信仰的对象。此时的建筑设计和艺术文化之间始终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建筑设计也就成了艺术文化展示的一种载体。

2.工业革命后时期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创造了繁荣的经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设计标准,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在“新艺术”设计运动中,设计师力图以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形式代替程式化的古典装饰。19世纪以美学方式来影响建筑工业的发展是设计改革的一个理想。来自相近专业的人士,如建筑师、美术家试图用自己的观念来影响和引导产品的美学和消费者的情趣。20世纪初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颂扬机器产品,强调几何构图特征的未来主义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兴起,以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先驱,开始探索新的设计道路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奠定了现代建筑工业的基础。艺术文化的变革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认识和要求。

3.20世纪初期

20世纪初,现代艺术文化对于建筑设计形式的推崇改变了传统美学观念。它通过将建筑工业的形式与其内涵相分离,从而建立了一种与建筑设计相契合的新美学,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铺平了道路。

20世纪初的现代绘画和雕刻艺术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建筑设计又为现代绘画和雕刻艺术提供了实践的场所。这种成功的结合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几何形建筑物、简洁而实用的家具和各种生活用具都是现代艺术文化和现代设计共同创造的。

三、艺术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艺术是―个多文化、多角度的综合表达行为。建筑设计立足于解决人与其生存空间的关系。人类生产和创造活动中,实用与美观相结合,赋予物品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这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开始分离,走向互有区别的两个独立体系。但无论从设计还是从艺术文化发展轨迹来看,设计与艺术文化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作用的。

艺术文化与艺术文化之间,从一开始就有一座相衔互济的桥梁。随着社会的发展,边缘学科的渗透,科学文化程度的普及与提高,它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建筑设计中的审美、直觉和想象等思维特征都孕育着强大的艺术文化感染力。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不但不是互相排斥的,反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及互相启发的。如果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任何建筑工业产品的设计与运用过程,实际上都是按照美的规律去勾画、去造型的。建筑设计创造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艺术文化对建筑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艺术文化对建筑设计的作用和影响不仅是局部的、个别的、具体化的,而且是宏观的、整体的、广博的。

四、结语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技术、设计、艺术、文化的关系,其内在本质是个总体。实际上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是一根不能打断的链条,人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似乎感悟到设计技术与艺术文化的结合,艺术文化是丰富建筑设计的土壤,是建筑设计创造的精神来源。纵观建筑设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建筑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文化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功能主义,而忽略艺术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同时也不能过度地为表现艺术文化而忽略功能性,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必须完美地结合。因此,我们如今要正确看待艺术文化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把民族艺术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努力设计出具有鲜明民族艺术文化特征的伟大建筑。

参考文献:

[1]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荆雷.设计概论[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

[4]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M].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

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3

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曾经解释道:作为一种艺术中的环境设计,它比建筑更宏大,比规划更普遍,比工程更富有色彩。它是一种既喜欢管闲事又包括很多内容的艺术;而且还是一种尽人皆知、闻名遐迩、倍受关注的艺术;它在实践和环境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给予环境在视觉上的秩序能力,并能对装饰人员的领域能力有所提高。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现在也成为了很多普通高职高专学校中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它的具体培养对象都是面向园林与建筑企业的,并且还要具备很多园林养护与管理、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等基本的素质和专业性极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样才能多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对城市园林进行全面的掌握,对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作出相应的服务和贡献。在环境技术设计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涉及到地域文化,例如像北京的四合院、重庆的吊脚楼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竹楼,他们都包含着相应的传统地域文化元素,并通过环境艺术的设计,将其散发出了一种浓郁、高雅的地方特色。所以,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虽然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同时它还是一个含有多个民族的文明古国,这样也就因为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使得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也有了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多方面内容的艺术,地域文化也对其中的形式层面、意象层面以及意义层面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形式层面的影响

所谓形式层面,它是指人们通过对环境的直觉体验,而感受到的具体外显体态、色彩、位置、尺度、形状以及表情等等的各种直观物象。根据形式层面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形式层面,不需要经过理性的认识和思考,就可以对其一目了然了,所以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形式层面的影响是具有极强的直观特性。虽然对于地域文化来说,它所能反应的是环境艺术中的表面属性,但它同时能够对其形成相应的直接刺激和反应,同时也作为深层认知的必经门户和先驱。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形式层面进行影响时,也对环境的气氛、性格、情趣以及观赏动力都进行了强化,并且还产生了明显的感觉反应,让唤醒作用出现在相应的情绪反应中。在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形式层面影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影响让人们产生了很多的心理效应,但这些效应都是短暂的,对于人的记忆和认知等意象产生得都非常迅速,并且消逝的非常快,使得人们只能短期的记忆一种意象。这就使得地域文化不得不继续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更深层一面。

2、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象层面的影响

所谓意象层面,它是指通过对空间里的结构和框架以及典型的环境艺术设计符号的利用,而最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内涵,同时,它也是形式层面中的一种结构要素。它可以通俗的表示成环境的性质、人类视觉上的特性以及各种场所的特征和用途等内容。对于形式层面,它和形式层面不一样,是需要一系列的理性辨别才能产生的各种直觉反应,而且还要涉及更多的理性知识及反应的内容。对于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象层面的影响,它已经涉及到了很多内容和形式方面的问题,这也就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更深更透彻的研究了。意象中的象可以说成形式或是外形;而意就可以说成反映、思绪或是设想。则意象就可以直接说成是人们在环境艺术中,产生在头脑中的外界反映。根据头脑中所产生的反应,使得地域文化拥有了更强势的特征。它能够对人们过去的生活经验在大脑中进行留存,从而形成相应的记忆保存下来,而且还能对人群进行特定或间接的作用。从心里学方面来看,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象层面的影响,是人们经过现实生活的一系列刺激而产生在大脑中的各种图像,并能通过人们的各自兴趣,将其进行保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环境的形态、环境的结构以及涵义这三方面。而与此同时,它也通过典型性、需求性以及易解性等各种方面所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从实践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们的意象都是通过相应的读、记、懂以及深层的认知和相应的兴趣所记存下来的。这也就是说,要想对环境技术设计工作进行特别熟练的掌握,就必须要对日常生活、文化知识,特别是地域文化的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并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明了的框架和创作的欲望,同时还应该具有生命的活力。

3、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义层面的影响

所谓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它是在形象的结构中所隐藏起来的一种文化涵义,同时,它也是一种不具有争权夺利的精神反应。对于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意义层面的影响是非常宏大的。而且只有依靠环境中的创造者,才能对意义层面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换一句话说,就是环境艺术的设计师通过对历史、文化以及生活和其中的特殊人文要素的综合运用,并在创造过程中,能对环境的社会属性进行授予,使其能拥有相应的意义,最后能对现实中的欣赏者或者其他人们带来刺激感和影响。在现实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无论是创造者还是欣赏者,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义层面的影响,都能够对人类的情感沟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使得人类能拥有相对持久记忆的同时,还能让环境设计拥有一种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生活中美化空间的一种艺术设计,并且它对人们的适应和改造能力都进行了提高。同时,地域文化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它能通过各种标志性的建筑或是其它的人文建筑表现出其重要性,而且还能体现当地本土文化的传统美。

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4

关于校园文化的含义,世界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定义为:以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为基本内容,以自身文化积淀为特色,融入高校特有的人文精神,反映时代性的一种群体文化。同时,校园文化又是一种多层次的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贯穿于制度、生活、艺术、行为、体育、社团活动、科技、心理等多方面、多层次之中。有人提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既与社会密切相关,又具有特色的人文环境、校园精神。它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看似内容不同,实质都异曲同工.尽管每所高校都会按照本校实际打造适合本校发展的校园文化,但笔者认为,所谓校园文化,应有以下几点共同的特征:

1.导向性。一所高校具有着哪种校园文化,对所在学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指引着学生的政治方向,把握着学生的思想动态,支撑起学生的精神价值。校园文化建设成就显著的学校,学生都会带有一种其他人所没有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表现为自信、乐观、勇于创造,也可以表现为从容气度、厚积薄发,更可以表现为凝聚感强,善于协作。总之,这种精神将培养学生的品格变得更加高尚,走上社会时能不负大学的使命,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2.创新性。校园文化的主体地点是校园,那么就要求它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满足青年学生这个群体的要求。青年学生的适应能力强,接受新事物特别快,同时更喜欢去冒险、探索未知的世界。如果校园文化不能走在社会的前列,甚至不能紧跟学生的脚步,那势必会失去吸引力,造成校园文化的缺失。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将变得空虚颓废。只有抓住时代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才能随时充满活力。

3.人文性。人文性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包含对人的关注与关怀。现今的校园早已不是“学校老师一言堂”。在这个追求个人发展,张扬独特个性的时代,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都不可忽视,这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如今的校园文化在关爱学生方面投入比例日益增大.如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群体的帮助等影响深入人心,真正让学生得以解决实际困难,加深了学生对学校的信任与依赖。

二、艺术实践对校园文化的作用

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会对校园文化的创新建设起到突出的作用。

1.艺术实践能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层次,经典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美的认识与感受。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专业研究方面,很少有学生会自发地认识研究艺术之美,而校园文化中的艺术实践恰恰可以填补此项空白,将校园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2.艺术实践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多种新形式。在各高校中,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为举办校园艺术节,开展主题团体活动等等。而艺术实践则以多种成果展示的方式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比如我校音乐与舞蹈学院重新排演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作为艺术实践成果,在全校、全市至全省进行了巡回展演,不仅打响了本校的品牌,更为全校师生的艺术欣赏之旅开辟了道路,对民族歌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与喜爱,而且参演的全部演员均为在校学生,在排练与巡演的过程中,专业技能有了飞速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舞台的经验,对专业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追求。还有的高校举办师生画展,个人书法展,经典影片解读与分析等,对大学生扩展知识范围有着深刻的意义。

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工艺美术;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并且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相当多的鲜明特点。在日本的茶道当中,生活与哲学以及相当多的内容是分不开的,而茶道又是完整地体现了这些内容,能够把人们从最为平凡的世界当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学境界,并且对于大多数的日本人而言,茶道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不仅仅是生活当中的一种文化,还是文化中生活的一种体现,能够对人们的精神境界发挥出最为直接的功能。在实际的文化艺术方面,茶道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仅包括了基础的诗词、绘画、建筑、书法,还包括了深层次的工艺美术,这是一种意境上的动态美感,其赋予了茶道相当多的独特韵味,使得茶道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并且茶道在实际的文化艺术形式当中,所形成的表现形式是十分直接的,包含着多种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尤其在工艺美术的彰显上,有着自身独特的风采。在日本的茶道当中,对于茶道的境界美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们要有较高的欣赏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品茶爱好,否则,很难感悟其中的美感,因而日本的茶道又是一种庄严的形式风格。但是不得不说,日本的茶道文化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比如在喝茶时候的环境必然是静美的,而环境是清美的,风景则是幽美的。

1日本茶道文化当中的工艺美术总谈

工艺美术本身是以工艺为原型的,而且是在工艺当中体现出一定的美术特色,给予人们独特的美感,但是在实际的日本茶道文化当中,却过多的包含了这种艺术特色。日本茶道文化当中的工艺美术,具有相当多的鲜明色彩,首先其体现在风景的幽美上。由于对茶道的美感体现需求,日本民众很多会选择将品茶的地方放置在一个幽美的环境下,以此来衬托茶的味道之美,而它本身也是工艺美术当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其次是清美的居室。在日本,进行品茶的时候,通常都比较静,并且室内的环境也比较优越,给人一种品茶的神圣感觉,不由得一切外物来打扰,担心可能破坏了茶道的整体美感。接着是纯美精致的品茶器具,由于实际的日本茶道具有最为切实的需要,因而在实际的工艺美术彰显当中,必然要选择一些精美的品茶道具,而这些道具的存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茶的整体美感。最后是品茶的寓意,与工艺美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所体现出来的韵味相当多,而且异常的唯美。

2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基础工艺美术彰显

2.1景幽

在日本茶道文化当中的工艺美术表现,首先体现在景色的幽美上。但是在实际的理解当中,人们却将幽美误当成了优美,虽然两者都可以形容环境的美丽,但是,放在这里去形容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却应当是幽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茶道文化所包含的工艺美术是一种工艺的美,而工艺所形成的环境,如果用优美来形容,仅仅来说明环境的一般美丽,但是幽美却可以实实在在的体现工艺的过人之处,将工艺与美术完全地结合,形成了不一样的景色美感。在日本的茶道文化中,人们习惯于处于较为幽美的环境下进行品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传统的日本文化思想中,品茶属于十分庄重的生活艺术,需要用心去对待,因而选择品茶的环境便成为他们的头等大事,并且在很多我们熟知的日本品茶环境当中,都处于十分静然的一个环境,不会有其他人进行打扰,并且在场的所有人都会表露出崇高的敬意。

2.2室清

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彰显,室清应当属于人们最容易理解的内容之一,即保持品茶室的整洁和安静。通常而言,在开展品茶的时候,日本人会选择与来访的客人进行单独的品茶,而将其他的下人支开,以保持居室的清净。并且每一次来到品茶室,都可以发现环境相当的整洁,并且几乎没有人来过的痕迹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每次品茶结束或者品茶前,都会对品茶室进行一定的打扫。而这里的工艺美术主要体现在品茶室的装潢都进行了一定的工艺改善,使它的外观和内在保持同步,进而实现唯美的品茶环境。

3日本茶道文化中的深层次工艺美术

3.1器美

如果经常涉及一些日本的电视节目,可以发现其中进行品茶的时候,所选择的品茶器具都十分的优美,并且对这些器具进行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每一处的品茶器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所有的品茶场景都涉及一定的优美器具,而这本身也属于对茶文化的一种尊重。在日本人的基础修养当中,品茶的器具一定要保持较高的艺术感,并且能够给人一种品茶的优越感,否则会使得整个品茶过程严重的失去意义。在品茶的时候,日本人所选择的器具都是一些十分精美的器具,而这些器具也仅仅被当做饮茶的器具,并没有其他的作用。同时,由于品茶的时候,有了这些美丽的茶具,会给品茶的整个过程赋予一种特殊的色彩,甚至会带来很大一部分和谐。

3.2意深

不得不说,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彰显最多的就是品茶的意味,工艺在于纯良唯美,而品茶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纯的过程,需要经过逐步的淬炼,进而形成最终的艺术。品茶在日本的文化当中,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存在,它对于人们的诸多艺术宣传,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其具有相当唯美的煮茶、泡茶、饮茶过程,而每一个过程当中都有着需要注意的点儿,而这与工艺的形成不谋而合,都由于工序上存在着相当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因而在实际的品茶过程当中需要尤其注意,给予品茶实质的美感。而且品茶品的除了茶以外,更多的是一种意境,一种唯美的意境,需要人在品茶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体会。日本民众在品完茶之后,都会进行沉思,将茶的味道进行深层次的融化以后,才会对茶进行一定的赞美,并且这种赞美往往都是由心而发,能够带领品茶的双方进入较高的品茶意境,而不会单纯地停留在品茶的表面形式当中。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可以总结为景幽、室清、器美、意深,并且其中的每个工艺美术特征都在茶道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彰显,也会在以后的发展当中衍生出更多的音乐美感,使人产生相当多的艺术气息,进而深层次地融汇在品茶的过程中。对于品茶的认知,工艺美术应当与其有着相当多一致的特点,尤其是品茶的过程需要从第一个工序到最后一个工序,期间相隔了比较长的等待时间,而茶道的寓意在于心静和唯美,因而,在品茶的时候,需要认真欣赏周边的环境以及居室内的温馨,进而使得茶道文化能够得到深层次的寓意渲染,同时品茶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与工艺美术的各个审美特征进行一定的融合,实现不一样的品茶意境,并给人以独特的茶道美感。

参考文献

[1]袁宙飞.日本茶道视野下的日本平面设计之美[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04):52-56.

[2]宋珊.中国古代茶文化及其审美意蕴[D].山东大学,2011.

[3]高红.“自然”与日本茶道美学[J].农业考古,2008,(06):171-173.

[4]佟君.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05):46-52.

文化艺术的作用范文6

项目编号:201407098

摘 要:城乡文化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以艺术文化教育作为参与城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将文化建设与城乡经济建设相联系、实现参与机制的自主性,通过加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城乡艺术文化发展鸿沟、实现城乡文化互动共建共享,有利于推动城乡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维护城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革新,对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以及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高校;艺术教育;艺术文化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十报告的一大亮点。十报告指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一论断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率先形成城乡文化、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艺术文化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高等教育作为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在参与艺术文化在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的构建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开展与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乡村艺术文化项目的开发研究,还要不断推进艺术创新、拓宽高校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领域,积极发挥高校在城乡艺术文化一体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校园文化与地方乡村文化的互动是城乡文化一体化繁荣发展的基本途径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体现着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思想观念的价值趋向,是高校内在气质、艺术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地方乡村文化,是指高校所在驻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形成的民间、乡村文化。当下,在校园文化和地方乡村文化之间,由于地域条件、文化的传播性质和各自的文化需求,使得两者的双向互动状态呈现了各自文化主体的多样性,但是,从总体发展上来看,乡村的艺术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改变城乡文化不够均衡的局面,实现城乡艺术文化的共建共享一体化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从秦皇岛市的校园文化和地方乡村文化调研分析来看,校园文化与地方乡村文化虽然在主导文化和目的上具有一致性,但作为两种文化各具的鲜明特点还有许多资源并未得到双方很好的发掘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所具有的自身特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没有充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视野,例如:昌黎县的皮影、石画、麦秸画;抚宁县的贝壳雕、核雕、鼓吹乐;卢龙县的唢呐、剪纸;青龙县的秧歌、奚族文化等等,在高校的课程建设中都还缺乏系统的发掘、整理和利用。从校园的文化资源看,高校在文化思想、科研课题的建设中所产生与乡村艺术文化相关联的研究成果,难以在社会实践中推广,这其中有成果的不适用原因,还有缺乏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地方艺术、文化、经济发展项目规划中,没有充分利用驻地高校的人才优势,没有体现出专业人才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因此,良性互动的紧迫性、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给当今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高校的艺术教育均衡发展与乡村文化、经济的协调发展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关联,两者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双赢互惠的发展战略模式。高校艺术文化基础设施的开放,为城乡居民提供硬件基础,为乡村艺术文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包括智能型、技能型和体能参与性,为城乡文化建设的走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及创新的思路。高校艺术文化输入到乡村文化中,不仅丰富了城乡的文化层面与精神层面,同时,乡村文化也对高校艺术文化产生了影响力,为艺术专业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促进高校艺术文化的社会化与产业化;加深社会对高校的认知,提高学校知名度,拓宽了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目前,秦皇岛市部分高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开展城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乡村的文化依托高校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城乡艺术文化的良性互动实施提供了有益启示。高校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民间艺人来校参加系列活动,不仅使乡村文化为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内容,把校园文化与乡村文化的有益对接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还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伴随着秦皇岛城乡文化经济的发展,乡村的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艺术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向农村倾斜,秦皇岛高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开展城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得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良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城乡艺术文化的良性互动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发展途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大学校园文化对内构成学校发展的内在凝聚力,对外则担负着推动社会开放与发展的使命,并由此构成学校的社会声誉、品牌,实际上也是一所大学的实力的重要体现,没有校园文化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二、高校在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方面对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