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范例6篇

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控制变量、等效替代、转换、类比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物理学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所以,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实验教学达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其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下面,我就来谈谈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几种科学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例如,在探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学生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形状、体积与物体的运动时的速度大小等因素有关。如果在探究的过程中没有针对的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结果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样的探究问题我们不妨使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时,可选择让大小、形状、体积相同的铜球和铝球从同一的高度和同一的斜面上分别自由运动,通过被撞击后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比较可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此实验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始速度相同。同样,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时,可让同一的铜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运动,看看被撞击后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情况,便可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有关。此实验过程中我们必须对物体的质量进行控制。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得恰当,不仅能顺利地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电流和电阻的实验中,将一个7Ω的电阻替代某支路中2Ω和5Ω串联电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支路中电流不变,说明一个7Ω的电阻与阻值为2Ω和5Ω串联的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等效的,所以可用7Ω的电阻替代2Ω和5Ω串联的电阻。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合力替代各个分力、平面镜成像取相同蜡烛替代物体大小、托里拆利试验用液体压强替代大气压强等,都运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思想。

三、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即转换法。比如,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教学时不妨设计一问:为什么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还要用到似乎与实验无关的煤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小结出该实验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它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设计实验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分子的运动及分子运动的快慢、通过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来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用灯光的亮度来感知电流的大小等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四、类比法

在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老师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且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和电压的作用是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和水压是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我们学习分子的动能时,将它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它与速度进行类比。这样就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科学方法,将会非常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而且能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减少很多无谓的而且是艰辛的探索之路,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益。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他学科有借鉴作用。

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范文2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授课中的意义

实验是初中物理授课过程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进行物理教学的一种必要方法。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既能够增强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积累物理知识,最难得是学生有了一个可以实验的地方,可以利用操作让学生学习知识,看到现象的实质。不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还加深了他们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在整个物理实验中要以学生为主,把学生看做是操作的主体,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任务则不再是单单的主导活动,变为了引领和指示人。教学方法不再是以往课本上的僵硬的形式。在对初中物理授课改革的突出点就是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把曾经单调无趣的授课方式换成了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性和注意力的实验课堂。从而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验操作来掌握知识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对物理概念进行具体的运用。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

1.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过去教学经验和授课模式的影响,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学生仅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合作者,而老师却是课堂上的主干,指导学生被动着进行学习。所以,时间久了之后,学生就不懂得自己去分析问题,操作能力也随之降低,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水平的提高。根据现在学生们的实际发展水平,若是老师把平时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实验操作来获取知识的课程模式,多给学生提供自己实践的条件,让他们从约束到主动参与,这种方法就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的时候,就可以探究浮力的轻重和与之有关的一些条件,老师能够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答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结组分析,让他们找出与浮力相关的问题的假设,老师再带领他们结合自己的假设去亲自动手操作,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团队合作能力与自我分析的能力。

2.做独一无二的实验

目前物理知识的学习在许多的物理教学上只依赖于课本内容,还有一部分实验在课本上都?]有提到。所以,老师应该去填充一些书本上没有包含的实验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丰富了实验的主旨。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物理知识心领神会,增强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丰富他们的物理概念。在实验操作中,可用的器械材料有很多,老师能够利用学校提供的材料,也能自己准备一些能利用的小材料,还能够通过生活中可利用的东西当做实验材料来开展实验。资料表明,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通过单方面的死记硬背,恰恰是由于他们对物理的主动性。在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根基之上再进行学习的方法是极其有效的。但是一些学生成绩不好也不是因为他们智力的不同,而是他们对物理本身就不关注不学习,没有很好的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实质。所以,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要尽量多为学生演示一些难以理解的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3.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物理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现物理中的问题,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操作的能力。老师仅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指导性的提示,其他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器材操作。通过让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能够使他们更加喜欢实验,体会成功的快感。学生在自己操作中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并提问,尤其是提那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更加的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范文3

【关键词】物理 实验教学 现状 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物理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风、习惯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基础作用呢?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当前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部分教师观念陈旧。近年来,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错误认识,还有部分教师过分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实际操作。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部分教师素质偏低。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实验教学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观察实验素质、实验思维素质和实验操作素质。其中实验思维素质和实验操作素质表现在设计和完成实验中,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素质的反映。由于部分物理教师缺乏实验的操作技巧,缺乏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模式僵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然而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和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这个思维障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改进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1.做好课前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实验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激发矛盾,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物理小实验,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讲“摩擦力”时,课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玻璃杯里装了大半杯大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米压紧,使筷子直立,再继续往杯子里加少许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被我所吸引,思维非常活跃。我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分别做这个实验,结果两位学生也分别提起了玻璃杯。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情绪非常高涨,这时我才适时地提出“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摩擦力”,为新课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在生活中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我们身边的一些常用物品如橡皮筋、饮料瓶、吸管、气球、乒乓球、旧灯泡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形成终身记忆。而且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又把知识用于生活的能力。

3.切实重视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和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境。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也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范文4

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努力达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方法,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笔者以为,初中物理学习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达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重视控制变量法运用,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知识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前一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之为控制变量法。教师在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解题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进行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引导学生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需要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此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办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教师在实验中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以使学生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那么,又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办法就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又如在研究影响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而要改变压力大小,就要观察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如何控制不变?办法就是要始终保持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办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当然,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掌握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的大小。再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电磁铁磁性强变等等的影响因素,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教师要重视此法的运用。

二、重视类比法运用,引导学生在逻辑推理中掌握知识

所谓物理类比法,是指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物理类比法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可以有效地把实验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想的火花,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电压”一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如此,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这种类比的学习方法,理解了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很多,如把声波跟水波类比,把学习电磁感应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和农民用镰刀垂直地去割水稻这样一个动作相类比……等等。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得良好的促进作用。

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方法

物理课程新标准中所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被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特别是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师来说,更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将这种教学理念融入到初中阶段的具体物理实验教学之中去。下文所谈到的一些关于个人的看法和切身的教学经验主要是以观察并分析当前的实验教学为基础,再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结合所得来的。

一、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在我们通常的教学之中,老师作为知识的输送者,需要代替学生家长管束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上的言行。同样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也是这样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只有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只有学生愿意学,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知识才能得意更好的传播,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发挥。那么,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猜想,例如:在学习 “焦耳定律”的时候,教师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影响电热的具体因素有什么?仅仅是猜想也是不够的,还要让在学生猜想的同时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去答疑解惑。这样做,无疑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让学生产生更强的成就感,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情绪高涨,就更加愿意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二、以教师作为引导人来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为辅

新的课标要求老师需要尽力创造让学生可以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条件。这也就是要求老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相关的具有探究性的因素,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的硬件设施都一样,这就使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难度性不一样了,尽管如此,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扭转老师的教学思想,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对每一个能够开展的实验都亲自进行探究性的科研,这样的教学结果应该是相当令人满意的。例如:在研究大气压是否存在这一课题进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空矿泉水瓶这类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再例如: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仅仅是简单的乒乓球和矿泉水瓶就可以完成等。

三、以科学的、明确的以及合理的分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与精神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于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其更趋向于探究性的、合作性的和自主性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老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学生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才能够被很好的提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到学生的分组实验中,这种方法的实效性很强,比如对于课题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具体的实验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首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猜测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得到很好的提高。比如对这个课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给出的不同大案有: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湿度、接触面的材料以及具体的压力等等。如果对这些因素进行一个个实验性的研究,需要的时间就会太过漫长,这样就可以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有重点的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实验性验证。最后要一一归纳总结每个小组的实验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而且还能将相关的课程内容得到升华和提炼。

四、以逐渐生活化、社会化的实验课程内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实验作为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长期的教学中都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新课改的推行使大家对实验教学引起了重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为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提供了保障。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实验学习,因此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组织好实验教学工作意义重大。针对于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方法。

一、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实验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虽然现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据此进行分析。

(一)实验器材难以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

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活动,一方面需要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另一方面需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撑――实验器材,这样学生的实验活动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目前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因素就是实验器材难以满足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需要,有些实验需要通过几个同学的合作完成,有的实验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器材的缺少使本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操作活动难以施行,自然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对实验器材问题引起了重视,但是实验器材不足依然是影响学生实验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没有对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引起重视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实验学习,因此实验对学生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又是陌生的,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基础操作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学生想要将实验活动付诸实践,就必须正确的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而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方面还存在问题,学生在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既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十分容易掌握,同时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实验器材,而部分学生依然不能正确的掌握其操作步骤。

(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索精神不足

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实验室做的实验很多都是验证性实验,然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依然需要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索,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掌握实验内容,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初中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实验的机械化,学生在实验室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进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出最终的结果,而忽视了在实验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教师对学生实际实验操作的要求不够严格

实验是一项要求十分严格的物理活动,一旦一个细小的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一个比较小的疏漏,就难以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物理实验,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而目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要求还不够严格,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不严谨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实验的顺利完成,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面对目前存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作为肩负着重要教学责任的物理教师,要勇敢的面对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应对方法。

(一)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

学生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领会物理知识的含义,也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针对目前实验器材不充足的情况,本人提出以下两种解决方法:①购买实验器材。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学校应该在资金上予以倾斜,购买更多的实验器材,充实物理实验室。②对现有的实验器材进行有效利用。对于现有的实验器材,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使器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

(二)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想要使实验活动顺利的开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器材使用方法的教学,学生在初中阶段要掌握多种基本的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对于每一种实验器材的操作步骤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三)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索精神

虽然初中物理教材上对学生要进行的实验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有清晰的实验步骤,然而实验却是一个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物理学习内容,尤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提出了要求,学生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首先要对实验本身进行探索,探索实验的目的与意义,还要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探索新的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新的发现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索的能力与意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四)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出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