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例6篇

高中生心理辅导方案

高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1

>> 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影响研究 高校辅导员博客对大学生教育作用的探索 高校辅导员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作用与方法探析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中的作用 浅议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 论高校辅导员在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中的作用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2]任汉中.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档案意识[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23-25.

[13]孙秀丽.大学生档案意识和档案知识调查报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4):112-114.

[14]崔媛.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J].科技档案,2012(1):27-30.

[15]练红珍.就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档案实效性管理研究[J].档案建设,2011(8):21-23.

[16]华惠.信息社会的大学生档案意识[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7):30-31,24.

高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18-02 收稿日期:2016-07-14

作者简介:王 馨(1983―),女,湖南永州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含义

“团体”,这个词语的字面解释是为共同的目的、利益或其他方面的需求联合或正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因此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团体心理辅导”就是一群想要进行心理辅导的人组织在一起参与心理辅导。而团体心理辅导这个概念最早的来源是英文。它是指在组成团体的情境下的一种心理咨询的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使个体在人际交互中学会观察、体验、学习,从而实现自我认识,进而探讨自我、接纳自我。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和接纳,改变认知和行为模式,改善与他人的相处方式,调节人际关系,发展良好的适应性。因此我们总结,团体辅导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个体的自我认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塑造健康人格。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分类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分类标准。我国的团体辅导主要的分类依据是辅导的内容和辅导的目标,因此被分为人际交往训练、自我开发训练、自信训练、共情训练等。团体辅导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多为情境游戏、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团体讨论、影视观赏等方法。

二、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

团体心理辅导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许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通过实践研究证实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我国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有效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我国目前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

第一,针对学习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学习问题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根源,我们对这一类型进行心理干预要注意进行区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另一类是针对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了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进行矫正的心理辅导。我国高校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针对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能力、学习习得性等方面来开展。

第二,针对学生生活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这类团体心理的辅导主要使用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手段,将辅导渗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促使学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针对此项团队心理辅导较有代表性的是陈真真针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被试者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开始适应社会,建立新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三,针对学生人格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大学生人格问题的心理辅导主要侧重于意志品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自我调适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辅导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个性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学生人格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的开展较多,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郑凯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了一次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筛选后,选出48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综合评定,发现实验组的被试者人际关系交往能力有显著提高。李献中针对大学生自卑心理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自卑心理。王威贤等人针对大学生自尊问题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最后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有明显的帮助。

第四,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心理辅导。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就业岗位,如何结合自身的特质、兴趣、专业特点来准确就业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因此,许多高校都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自我剖析、职业分析,对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伍婷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三、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

1.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团队

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推行已经有一定的时间,但是水平却参差不齐。随着高校对心理教育问题的日益重视,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已经是高校的一个主流趋势。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团体心理辅导,首先要能设计出专业水平较高的辅导方案,辅导方案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团体心理辅导的最终效果。许多高校会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专业相关的培训和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实操水平。

2.选用适合的团体辅导方案,规范辅导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的重心问题应该是“一般心理问题”,针对的是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而并非针对心理疾病的矫治。在许多现实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心理老师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将所有心理异常的学生都视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这样无形中夸大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前提就是要认识到参加心理辅导学生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案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同时要更加注重团体心理辅导的规范性和设计内容的研究,避免随意缩短团体辅导时间,随意扩大团体辅导规模等问题的产生。

3.使用适合我国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研究工具

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使用较多的研究工具是SAS,SDS,IAS,SCL-90等,这些工具多是从国外引进,主要是针对所设计人群的人格特质。虽然在前人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些研究工具的有效性,但是并无法完全贴合国人的人格特质和中国的文化道德特征。许多研究者正在致力于研究符合我国青少年特质的研究工具,这样更能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效果。

4.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应该注重发展性咨询

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我们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案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有研究者将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对象分为了两类:心理健康者和心理问题者。对于心理健康者我们进行团体辅导,目标是在学生产生心理异常表现的初期及时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提高心理素质,使参与心理辅导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健全在校大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品质,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

高校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其健康的心理品格的形成。不论从现实意义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团体心理辅导都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3

【关键字】 高校辅导员 心理疏导 培养 应用

1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日益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资料表明, 20世纪80 年代的我国大学生中23.25% 有心理障碍,90 年代上升到25% ,进入新世纪更是达到30% ,呈逐步上升的趋势[1]。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的年龄大都是在20上下,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生理上基本成熟, 心理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 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期, 心理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冲击,市场经济负效应引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滋生泛滥,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蔓延的影响下;同时,高校不断改革的推进,就读高等院校不再有苛刻的年龄限制,入学途径也在不断增多,使得入学学生的背景和就读动机较之以往要复杂;这些都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矛盾冲突,若得不到及时地疏导便形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2]。

3辅导员心理疏导的能力培养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主体之一,承载着为学生服务的职责,当前辅导员具备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对心理问题实行心理疏导具有独到的优势,再加上专业的心理辅导应用技术,重视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对于增强高校心理疏导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疏导能力,可以从如何几个方面来进行[3]。

3.1提高辅导员的政治修养和道德情操

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至关重要。首先辅导员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正确的政治信仰;其次辅导员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最后辅导员要做到品德高尚、诚实守信、作风正派、真诚待人、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备优秀的个人品质和个人魅力。

3.2提高辅导员的知识水平和观察力

辅导员要学习广博的理论知识,系统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这样才能懂得如何疏导学生的心理困境、如何搭建良性的心理疏导管理系统、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索质。

3.3提高辅导员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辅导员的观察力应具有客观性、全而性和敏锐性:客观性是辅导员获得各种信息的基础;全面性保证获得信息的完整性、保证判断的周全性;敏锐性是及时捕捉学生中的各种信息和及时决策的重要条件。辅导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教育和心理学知识。另外,辅导员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的应用

辅导员在具备心理疏导能力的素质后,必须运用合理的手段才能真正辅导学生走出困境。如果只注重强制说服或条例约束,强调单方面灌输,忽略学生的情感需要,疏于对学生情绪上的疏导,那么将在无形中给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更不利的影响。为了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辅导员的心理疏导能力。

4.1以学生为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辅导员要改变高高在上的作风,而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爱护学生,重视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借此来消除他们对单调说教的反感和抵制心态。辅导员个人魅力的培养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4.2利用网络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自尊心强的学生一般都不习惯和辅导员面对面交流自身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但是喜欢借助网络来进行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辅导员要运用网络这个交流的平台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比如:辅导员可以动员大学生群策群力,发挥大学生信息搜索的能力,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或技巧存储于一个心理健康知识库,以供大学生在线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和预防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运用QQ、MSN、Email等网络交流工具和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就学习、生活、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共同学习。另外,辅导员可以请心理咨询师参与到网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得效率,同时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的技能和实践经验[4]。

4.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高校辅导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仅要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如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交友、专业发展、求职就业等共性问题;更重要的是掌握大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如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超出了自己能解决的范畴,辅导员应将该案例及时转介。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还不能对所有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然而这又是新时期的发展趋势,辅导员要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在大学新生入学后,应及时了解每一个大学生,并根据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谈心交流的实际情况以及周边同学的反映,并参考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建立大学生详实、客观的心理健康档案。需要明确的是,心理健康档案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应不断充实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工作和升学后,心理健康档案不应随人事档案,应交由相关单位的心理健康中心,如没有,交由大学生自己保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大学生的隐私不受侵犯,也不会影响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升学等[5]。

高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4

摘要 目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方法采用固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肇庆学院的全体专兼职辅导员进行了6次共16个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结果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了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加强了辅导员对其自我的分析和认识。结论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行之有效,但团体领导者应实行各高校资源共享,团体成员由各高校辅导员组成。

关键词 心理健康;实践探讨;固体心理辅导;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示范和感召的过程。其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相对于专业教师,绝大多数的辅导员在工作任务、责任风险和素质要求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更大。因此,如何使辅导员及时地舒缓压力,释放压力,保持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为辅导员心理减压是我们进行的新尝试。

1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1.1 团体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自身心理成长的需要 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方式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个多项沟通、交流互动及宣泄负性情绪的平台,辅导员们在对为他们设计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探讨中,在交流信息、解决问题和探索个人价值等方面都可以相互提供和分享多元化的资源,同时可以学习和模仿团辅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去洞察自己,扩大自己的内心世界,反观(反省)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和认知,在分享和交流中得到改变和提高,实现自我的心理成长。

1.2 团体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自身工作的需要 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辅导员通过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在自我心理成长的同时,可以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而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3 团体心理辅导是解决“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需要“师源性”心理伤害主要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辅导员由于高强度的工作负荷、高危性的职业风险和低职业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非常容易蓄积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不及时宣泄出去,就很容易将之发泄到工作中去,发泄到学生身上,也就避免不了“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团体心理辅导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个建设性地宣泄和交流的平台。通过热身游戏活动、纸笔练习和绘画练习,我们有理由假设,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方案

2.1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其总目标是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其一般目标是:通过团体活动,引导辅导员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辅导员们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感,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接纳与欣赏同事、学生,了解多种沟通方式,增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团体活动,体验、了解、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而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2.2 辅导员团体的性质 其性质为封闭性、结构式成长团体。团体成员为我校全体专兼职辅导员以及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室”的部分成员。我们采取的是大团体进行热身活动和结束活动环节,小团体进行主要活动(主题探讨、分享)环节的活动形式。每周活动一次,共6次。每次2.5~3小时。活动场所为安静、有能移动的椅子及多媒体的大活动室。

2.3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 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柏恩的人际沟通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论和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理论,采取集体热身游戏活动:小组纸笔练习、绘画练习、心理剧表演:集体跟随视频做手语操及齐唱歌曲等活动形式。6个单元的内容分别为:第1单元~“第一次亲密接触”,主要目标是使成员相互问相识、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建立小组。第2单元~“我的自我我最知”,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加深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及对自我的探索。第3单元~“生命的价值我探寻”,主要目标是增进团体成员间的深入了解和探索自己的价值观。第4单元~“快乐烦恼伴我行”,主要目标是探索人际沟通的技巧及更深入地对自我进行探索。第5单元~“经历风雨,方见彩虹”,主要目标是挖掘做辅导员工作的优点、探讨应对和解决工作困难的办法及更深层次地探索自我。第6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主要目标是引导成员思考目前困扰自身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求得组员的帮助。

3 对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

3.1 对设计方案的评价 经过实践证明:辅导方案的理念是正确的。在辅导中我们所遵循的一个都不能少原则、重资源取向轻问题取向原则、保密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体现了心理辅导的特点,强化了辅导员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辅导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与辅导的内容及形式相一致。但在辅导目标的针对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改进。从活动内容来看,大多数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是合理的,进行得比较顺利。成员能够通过做游戏领悟到游戏背后的意义,但也有一些游戏做起来秩序比较混乱,且标准不易掌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活动环节需要改进的方面较多。过多地重视了对自我的探索,但对辅导员情绪的管理与调节方面显得薄弱。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探讨,其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强。结束活动环节的设计,应该说是恰到好处的。歌曲的选择比较贴近主题,成员的情绪也比较饱满。

3.2 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从6个单元的活动过程来看,三大主要环节活动内容的进行是有序而顺利的。整个活动过程具有安全、温暖、尊重的团体气氛;团体成员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辅导关系;每个单元的活动都能够体现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多项交流。

3.3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由于我们把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定位为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采取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要求全体辅导员必须参加,没有采取辅导前先进行招募成员的办法,所以,导致了辅导员参加团体辅导的动机不强,其参与热情及开放自我程度远远不如一起活动的大学生们,有一定的防御心理甚至抵触情绪,但是他们在主要活动中却表现出内省深刻、总结体会深,理性探讨多的特点。这可能与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阅历有关。

3.4 对活动效果的评价 经过一个轮次的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我们认为,辅导员们对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得到普

遍的提高,表现在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力方面以及将团体辅导的形式运用到教学中和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员的心理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数辅导员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加强了他们对自我的分析和认识。经过调查,对此次团体心理辅导非常满意的辅导员没有:不满意者有两位;大多数辅导员都认为是比较满意的。本轮次的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应该说只是第一阶段的方案,今后,我们还将设计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4 对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反思

4.1 辅导前说明会必不可少 辅导员团体我们不进行辅导前的招募工作,但可以通过“辅导前说明会”来培养及强化其参加动机,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说明会的内容可讲解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如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特点、功能、目标、意义等以及我们开展此次团辅的目的及目标,使辅导员们首先了解团体心理辅导、认识团体心理辅导,避免辅导员参加团体的抵触情绪。

4.2 团体成员由各高校辅导员组成 实践证明:对于辅导员团体来讲,采取大组活动,小组讨论的设置为佳。如何能做到既有活动气氛又不对主要活动产生干扰,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难题问题。理想的做法是:实行各高校的联合,来自各高校的辅导员组成一个40人左右的团体,热身活动及结束活动集体进行,主要活动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小组成员的组成力争互不相识,这样,既减弱了辅导员之间因同事关系而产生的防御心理,又保证了辅导员身份的同一性、分享内容的共同性和深入性。

4.3 团体领导者实行各高校资源共享 团体领导者如果是本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对于辅导员来讲,还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防御心理,毕竟与团辅领导者之间还是同事关系。而团辅领导者是与自己不相识的人,就会使团体成员具有安全感,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实行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对于个体心理辅导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高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5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去行政化、促进校园和谐的迫切要求

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国高校业已形成了一整套具体工作方法。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经验式操作,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其专业化程度一直偏低,工作成绩不佳,甚至因一味依靠行政命令的强硬粗暴手段导致校园冲突事件时有发生。而作为实务性较强的社会工作,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可操作化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法、团体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及社会行政法等。社会工作的这些方法与我国高校一直推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很大区别。正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使得我们有必要把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弥补思政工作方法的不足和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并最终促成校园和谐生态的形成。

(二)找回失落的大学使命与精神、创新高效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

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事实上高校正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在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方面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自制力的下降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所以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建设势在必行,我们的高校社会工作势不容缓。

(三)建设高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内在需求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方法更新、领域更新的问题。滞后的思维,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宝贵的时机,失去应有的实效性。因此,辅导员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要适应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思想、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主动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加强社会工作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建设。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工作在学校中的开展,另一面有益于辅导员工作的成效。所以对于辅导员开展社会工作是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忽视实效性,投入与收益极不对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本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近些年来其教学实效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学生们的迟到、早退、逃课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是在出席听课的学生中,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在从事一些与政治理论课毫无相关的事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因循守旧流于说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钩,不能就当代社会问题给出令学生满意的合理解释与说明;高校非理性扩招导致教学硬件建设相对滞后,教室资源不足难以小班开课,无法保障教学效果。上述原因使得我国高校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与党和政府庞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的建设投入相比,相关教育的实际效用其实难副不容乐观。

(二)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严重滞后,数量明显不足

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度推进,政治辅导员队伍已日益难以满足我国高教事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无论是学历层次、高级职称比例、收入状况还是外出进修学习机会都低于或少于专职教师。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辅导员队伍的数量严重不足,与教育部规定的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为1:200的比例还有很大落差。队伍人员不足,任务日趋繁重,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工作时难免力不从心,对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和学业情况的了解自然流于浅表。以黑龙江某省综合性大学为例,全校有28个教学单位,在校本科生约22000人,从事学生管理的专、兼职辅导员97人,平均每名辅导员要负责230名学生,其中的经济类、电子类等招生人数较多的热门专业的辅导员,每人所带学生的人数要超过400人,如果要考虑从业人员每年可能面临的生病、产假、人事调整等因素,可能有些学院的部分辅导员所要负责的学生人数要超过600人,这种情况下,辅导员除了能基本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之外,很难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进修学习,这一问题在高校当中较为普遍。

三、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一)以专业社会工作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

1.培训学生社区辅导员队伍。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区辅导员是以学生社区为主要工作领域的一线工作者,肩负着在社区延伸学生工作的任务。社区辅导员在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学生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领导下开展工作,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以学生党建、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学风建设、指导服务、安全稳定等为主要内容。

2.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队伍。目前,单凭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的工作已无法满足日益高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和完善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十分必要。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包括:一级网络由最贴近学生的辅导员组成,二级网络由院系总支副书记和心理健康辅导员组成,三级网络由心理咨询专家组成。心理健康辅导员处于三级网络中的第二级,相对普通辅导员而言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又比心理咨询专家更贴近学生,能够高效、快速地实施心理救助与介入危机干预。心理健康辅导员必须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原理与沟通技巧,获得一定的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3.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必须接受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计算机应用、毕业生就业与管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的法规研究、人才市场营销及人才需要趋势研究等方面的培训,获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主要负责向学生提供政策法规、就业心理、信息咨询、就业技巧、职业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服务。对一、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从入学开始其生涯规划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辅导人员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和指导,同时还提供课程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的辅导;对高年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提供政策法规、就业技巧、公关礼仪等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在就业初期即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4.培训“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可以选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导员,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生动准确地讲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积极

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5.培训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队伍。这与传统的专职辅导员比较接近,主要从事党团建设、社团指导、社会实践、考核奖惩、帮困助学、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从具有多年辅导员工作经验或学生事务专业毕业的人员中选拔。

(二)引入可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采纳和运用的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是指以个别帮助的方式,向在生活上遭遇困难或失控失调的个人或家庭(称为案主)提供精神支持或物质帮助等社会福利服务,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我国高校首先在大学生精神健康服务工作中引入了个案工作方法,并有针对性地积累了许多介入大学生精神疾病预防和康复工作的有益经验。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和步骤是:接案、调查研究、分析判断、提供服务直至结案。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则是:尊重案主、互相沟通、个别处理、案主自决等。这些程序和原则基本上都得到了贯彻和运用。

2.团体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团体社会工作是指以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为工作对象,通过群体或组织的活动及团体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为团体成员提供福利服务,通常由福利机构以及社区服务中心来组织服务对象开展文娱、健身等体育活动,形成京剧、歌咏、书法、国画、诗词、养花、舞蹈、太极拳、健身操、气功等活动小组,以互动互助的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服务。在高校,通常是由校团委或院系的分团委,依托校学生会、院系学生会、学生社团、协会等学生组织来负责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高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6

时间管理是人们在使用、安排、调控和管理时间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时间利用率。黄希庭将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体现在时间方面就是个人的价值观、效能感和监控能力。目前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以及模型研究、时间管理倾向和其他心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其中,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显示:采用各个不同的干预方法取得的干预效果是不一样的。本研究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原因、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对高职生的作用,提出了综合的干预技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团体辅导方案,通过严格的干预过程,结合数据结果,来分析团体辅导方案的效果。具体辅导方案如表1所示:

表1团体辅导方案

主题 主要内容

一、初次相逢 1.播放音乐,游戏“自我命名”,“大风吹”,“信任之旅”

2.制定契约,确定目标,团体成员宣誓,签名

二、时间的价值 1.播放音乐,自我印象和他人印象对比活动

2.主体活动:说说时间有多么重要,“价值拍卖”游戏

3.写出自己把时间浪费在哪里了

三、如何掌控时间 1.播放音乐和游戏“猜五官”

2.主题活动:“时间存折”游戏

3.角色扮演游戏:时间是个小偷

四、时间掌控方法 1.播放音乐、热身游戏“青蛙跳水”

2.SMART原则的讲解,使用方法

五、监控你的时间 1.播放音乐和热身游戏“谁是卧底”

2.分享SMART方法的效果

3.学习ABC法则

六、注意力训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找不同”

2主题活动:如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3.专注力训练律动操

七、建立合理情绪,提高自信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排队”

2.主题讨论:你最棒

3.ABC情绪疗法的讲解

八、相互祝福,告别团体 1.开场音乐和游戏“鸡同鸭讲”

2.回顾所学知识

3.互相赞美和祝福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思源学院学生500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招募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作为团体辅导的对象。

2、研究工具

采用黄希庭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调查,该量表总共44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其中时间价值感包括10个项目,时间效能感包括24个项目,时间监控感包括10个项目,计分方法采用五点记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其中反向计分的是9,17,27,30,41。

3、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将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8次团体辅导的干预,一组不做任何干预,对团体辅导干预之后两组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得分进行对照比较。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MD测量结果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ATMD得分前后测差异比较

注:?~P0.01

表2的结果显示,在团体辅导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t=-0.45,P>0.01),在时间效能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56,P>0.01),在时间监控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08,P>0.01),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差异(t=0.145,P>0.01),即两组被试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上是同质的。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以及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提高(t=-3.234,P0.01;t=-3.023,P>0.01),实验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有显著提高(t=-3.023,P>0.01),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1.673,P>0.05;t=-0.478,P>0.05;t=-0.2,P>0.05),对照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提高(t=0.274,P>0.05),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在ATMD总分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3.765,P>0.01)。

2、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出研究结论:

(1)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价值感。

(2)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效能感。

(3)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监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