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例6篇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

【关键词】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追踪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1],但临床上却存在着走过场、流于形式、缺乏系统、针对性的教育等现象。我院内科采用追踪法[2]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进行了管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期间725例内科住院患者,其中2014年1月—6月期间365例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法对健康教育进行管理;2014年7月—12月期间360例住院患者采用追踪法对健康教育进行管理。

1.2方法

1.2.1成立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任小组组长,内科护士长和护理骨干任组员。每月到内科病区了解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护士认识不足、改善不足,进一步完善业务学习制度和健康教育考评标准;深入病区与患者沟通,评估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现场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将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每位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1.2.2转变护士的健康教育观

管理小组到护理单元与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到护士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认识上有偏差,使健康教育仅停留在入院宣教层面上,缺乏深入性,不能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管理小组提出护理部和科室应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学习纳入岗前培训中,并不定期地对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调进行有效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使护士转变观念,改变认识,积极主动、深入地把健康教育做好、做到位。

1.2.3强化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

管理小组深入病区通过与医生、患者、护士访谈,了解到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欠缺是对患者进行有效健康教育的瓶颈,为此进一步完善了护理业务学习制度和考核办法。

1.2.3.1丰富疾病理论知识

每周三请临床医生授课,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转归等相关知识,利用晨会随机提问,定期考核,使护士全面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实施健康教育夯实基础。

1.2.3.2熟悉临床药理知识

定期参加医务科、药剂科的药物知识讲座,组织学习药物说明书,并装订成册,利用查房、治疗时间随机提问,使护士了解每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给药途径及配伍禁忌等。在合理用药同时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提高用药疗效和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

1.2.3.3责任护士对患者要做到“八知道”

①患者的基本情况。②医学诊断、既往史。③病情、饮食、睡眠、排泄。④阳性体征、阳性检查指标。⑤专科护理要点。⑥主要用药及目的。⑦常见并发症预防。⑧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护士长利用晨会、查。房、床旁交接了解责任护士对“八知道”的掌握情况,要求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转归,为患者答疑解惑,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

1.2.4提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技能

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到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存在以下问题:①时机不对,护士宣教时间集中在患者刚入院或操作时,患者身体不适尚未缓解,或操作时有恐惧心理,此时宣教效果往往不理想。②形式单一,以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互动性。③教育内容程式化,缺乏针对性,不能因材施教。针对上述问题,管理小组聘请有经验的护理专家讲解实施健康教育的技巧;让沟通能力强、知识丰富的资深护士进行示范;科室与科室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从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时间,教育形式多样性,教育计划合理性、针对性等方面着手,来提高护士的宣教技能。

1.2.5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考评标准

管理方面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局限在知识传递层面,只强调护士对患者是否实施了健康教育,而忽略了效果的评价,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3]。为此管理小组对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实施了三级管理:护士自查、护士长抽查、护理部下科检查。从形式到效果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质量进行考评管理,达到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3评价方法比较追踪法实施前(2014年1月—6月)、实施后(2014年7月—12月)内科住院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5.83%、遵医行为依从性为92.22%、对医护工作满意度为96.67%,分别高于实施前的52.05%,62.47%和6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追踪法是指医院评价现场调查过程中,评价者通过收集各种来源的数据,聚焦于医院主要区域,用于评价追踪患者的治疗、护理、服务经历的一种方法[2]。追踪法重点强调评价者和科内人员、患者互动性面谈、讨论[4]。内科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小组运用追踪法理论进行追踪检查,坚持每月1次深入科室现场追踪护士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纰漏和制度管理中的不足、分析个人因素,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制定更加完善的改进措施,转变护士健康教育观、强化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技能,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考评标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追踪法实施后,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为满足患者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对帮助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尤为重要。而追踪法作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一种常规检查方法[5],可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追踪,了解该工作执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达到了提高健康教育的目的,提升了护理质量,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0.

[2]WANGY.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M].陈同鋻,王羽,周简译.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2-15.

[3]薛欣.护士健康教育专职化、专业化初探术[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61.

[4]王海蓉,邱服斌,张爱琳.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c):551.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2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40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患者有2013例,男1010例,女1003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2.58±8.23)岁;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患者有2015例,男1009例,女1006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3.57±9.13)岁。通过对比,两个阶段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阶段收治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阶段收治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建立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培养健康教育实施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阶段患者护理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比较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74.5%(1500/2013),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1.9%(1852/2015)。后一阶段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要明显优于前一阶段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阶段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73.9%(1487/2013),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90.4%(1822/2015)。后一阶段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前一阶段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健康教育对护理管理的影响

医院护理管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管理方式。健康教育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患者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以医院为教育基地,以护士为教育实施者,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健康教育护理途径。随着患者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在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活动当中,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2健康教育对策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要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具体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史、过敏反应等内容。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所患疾病所属科室的具体护理标准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体系。其次,培养健康教育实施者:要定期对护士举办培训班,挑选优秀的护理人员出去进修,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护理管理综合素质。第三,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饮食、药物、心理指导、机体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地点主要有病房、医院大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发放宣传册、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个性化护理干预指导等。

4结语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3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高校大学生;健康信息行为特征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17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2-0092-04

〔Abstract〕This study took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sample population,using the cross theory mode,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on the health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behavior at each stage.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of health information behavior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individual this paper provided targeted interventions for the changes of individual health behaviors.

〔Key words〕trans-theoretical model;university studen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 information behavior

阶段改变模型即跨理论模型(TTM),是由Prochaska[1]提出,由核心部分的5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还有标志着健康行为改变的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两个概念及变化过程组成。跨理论模型最早应用在戒烟领域,后来在健康行为改变方面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强调个体在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

信息获取行为包括信息来源、获取信息的目的、查询信息的途径、信息查找的过程、信息获取障碍与信息获取的满意度等要素[2]。健康信息获取是个体在信息需求的激励下,为得到满意或比较满意的结果(满足认知或情感上的需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积极主动地信息查找活动[3]。有研究报道,健康信息行为与个体健康密切相关[4]。研究健康信息行为特征及规律,可以提高个体获取健康信息的意识,使其更加关注健康状况和健康知识,这对于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及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决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

国内健康信息获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网站、公共健康信息的获取及信息资源管理和建设上,研究对象多以高校教师、医疗工作者为多,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分阶段动态的研究健康改变中健康信息获取的特征鲜有报导。本研究以高等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6],分析各个行为阶段高校学生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特征,为信息及健康管理者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采用某市两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年级为分层标准,每年级随机调查125份,均为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专业分别为临床专业、护理专业、药学专业、社会工作、英语等。共发放问卷500份,剔除无效和未收回问卷33份,收回有效问卷467份,有效率为94.2%,其中男224人,女243人。

1.2 方 法

1.2.1 调查问卷

包含调查大学生人口社会学特征,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等。

1.2.2 大学生健康行为所处阶段的阶段变化问卷

变化阶段调查问卷是以变化阶段(连续性测量)量表(Stages of Change-Continuous Measure Scale)为基础,进行中文翻译,并进行修改。修改之后的变化阶段调查问卷包含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2个条目,共10个条目。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式量表(Likert-type Scale)法,量表填答方式为5点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以一份问卷维度中打分最高一组条目作为判定处于哪个阶段的标准,若出现分值相同的情况,要求参与者勾选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条目[7]。问卷的信效度为0.909。

1.2.3 健康信息行为调查问卷

根据Wilson等健康信息行为模型[8]及参考以往健康信息行为调查的相关条目,并咨询医学信息学等领域专家进行请教、访谈,在已经明确的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获取、健康信息加工和利用3个主要维度下,编制具体的条目。其中健康信息需求包含3个条目,健康信息获取7个条目,健康评价和利用包含6个条目。每个条目有2~7个选项不等,每个问题中单项选择与多选数量不等。问卷的信效度为0.909。

2 统计学方法

收集到的资料采用双人双机双录入方式,以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的方法输入数据库,并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做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3 结 果

3.1 不同变化阶段的人群分布

不同变化阶段的人群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3.2 不同阶段健康信息获取特征

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信息获取状况如表2所示。

3.2.1 是否有意识地主动查寻健康信息方面

如表2,个体在不同阶段是否有意识地主动查寻健康信息中,各个变化阶段都存在差异(X2=19.603,P=0.012),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2 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方面的差异

如表3,在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方面,不同阶段中均以互联网途径所占比例最高(前意识阶段:25.6%,意识阶段:29.5%,准备阶段:25.3%,行动阶段:25.5%,维持阶段:28.8%)经两两比较分析发现,前意识阶段和意识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5,P=0.358)。意识阶段与准备阶段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4,P=0.006),准备阶段与行动阶段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0,P=0.647),行动阶段与维持阶段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262,P=0.609),前意识阶段与维持阶段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148,P=0.023),意识阶段与行动阶段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4,P=0.001)。

3.2.3 利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使用网站选择的差异

如表4,若利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通常使用的网站,各个阶段中均已使用搜索引擎居多。在前意识阶段和意识阶段差异不明显(X2=0.789,P=0.379)。意识阶段和准备阶段有差异(X2=9.819,P=0.002),准备阶段和行动阶段差异不明显(X2=0.789,P=0.379),行动阶段与维持阶段差异不明显(X2=0.262,P=0.609),意识阶段与行动阶段阶段有显著的差异(X2=6.599,P=0.010),意识阶段与维持阶段有显著的差异(X2=6.268,P=0.012),但对健康网站不知晓及不上网者也占有一定比例。

3.2.4 是否会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新浪等)获取健康信息

如表5,在会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新浪等)获取健康信息中前意识阶段会使用者占82.7%,不会的占17.3%,其他阶段都以会使用者居多,各个阶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80,P

3.2.5 查询健康信息时,是否限定于您信任的网站

如表6,在查询健康信息时,各个阶段都以会限定于信任的网站查询健康的比例较多,各个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979,P=0.201)。在前意识阶段和意识阶段差异不明显(X2=4.157,P=0.527)。意识阶段和准备阶段有差异(X2=13.021,P=0.043),准备阶段和行动阶段差异不明显(X2=8.768,P=0.187),行动阶段与维持阶段有差异(X2=12.162,P=0.058),意识阶段与准备阶段阶段有显著的差异(X2=16.428,P=0.012),前意识阶段与行动阶段有显著的差异(X2=14.247,P=0.027),前意识阶段与维持阶段阶段有显著的差异(X2=18.407,P=0.002),意识阶段与行动阶段有显著的差异(X2=15.812,P=0.015),意识阶段与维持阶段有显著的差异(X2=15.090,P=0.010)。

3.2.6 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障碍的差异

如表7,个体在不同阶段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障碍中,各个变化阶段都存在差异(X2=32.879,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7 选择获取健康信息途径考虑的情况

如表8,个体不同阶段中选择获取健康信息途径时考虑的情况中,各个变化阶段都存在差异(X2=19.603,P=0.012),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4.1 大学生主动获取健康信息的意识较弱

大学生主动获取健康信息的意识较弱,经常获取的在各个阶段的比例较低,偶尔获取健康信息的在各个阶段均较高,还有部分学生从不主动查询健康信息,在各个阶段占有比例都很高,表明一部分大学生自己极少主动查询健康信息,对自身健康关注不够。经两两比较分析发现:前意识阶段和意识阶段差异不明显,准备阶段和行动阶段及准备阶段和维持阶段差异不明显,意识阶段与准备阶段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意识阶段与行动阶段差异明显。说明在意识阶段对个体积极进行健康信息获取的意识干预,健康行为的改变可以由意识阶段转变为准备阶段或行动阶段。

4.2 大学生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广泛,以互联网居多

大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所需健康信息,其中互联网渠道选择最多,这也与有关报导的研究结果相符[9]。互联网由于其便捷性,已经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在健康行为的变化阶段中,意识阶段与准备阶段与行动阶段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意识阶段加强互联网的利用,对于健康行为的促进有意义。

4.3 大学生对健康网站知晓率较低

大学生对健康网站知晓率较低,经常应用搜索引擎进行健康信息的搜寻,且会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新浪等)获取健康信息的在各个阶段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健康管理者要加强健康信息的宣传,提高健康信息的知晓率,尤其在意识阶段加大宣传力度,更有助于健康行为的改善。

4.4 大学生在信任的网站查询健康知识

大学生会在信任的健康网站查询健康知识,各个阶段没有差异,因此,健康信息的管理者需加强网站的建设,加强健康信息的管理,获得人们的信任。

4.5 学习忙、没时间是健康信息获取的最大障碍

在获取健康信息的障碍问题上,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查寻健康信息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学习忙、没时间,各个阶段均有差异。可见学习忙、任务重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对健康信息、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因此,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健康问题,学校也适当的在学习任务的安排上减少一些,减轻学生的压力。尤其在意识阶段的学生,让他们安排好学习,在学习之余不要忘记健康的重要性。

4.6 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中选择获取健康信息途径时注重健康信息的权威性 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中选择获取健康信息途径时注重健康信息的权威性,在各个阶段所占比例最高,且每个阶段都有差异,尤其经两两比较,前意识阶段和准备阶段有差异;前意识阶段和行动阶段有差异;意识阶段和行动阶段有差异。因此,在前意识或意识阶段,对个体加强权威健康信息的干预,健康行为的改变会加强,进入到行动阶段。

5 结 论

综上所述,通过阶段性、动态地观察大学生的健康行为改变中信息行为的特征,可以比较出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区别,在健康行为改变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在意识阶段加大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权威性的健康信息供给,避免信息获取的障碍,适当地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等,对于健康行为的改善都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健康管理者和健康信息管理者通过以上对大学生阶段性健康信息行为特征的分析,为个体的健康行为有效地干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敏.蚌埠市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21-123.

[2]陈珏静.儿童信息获取行为模型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10):61-65.

[3]马勇占.跨理论模型中自我效能、变化阶段对变化过程和身体活动关系的中介效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1):72-77.

[4]肖静.高校教师健康信息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3).

[5]Fox S,Purcell K.Chronic Disease and the Internet.An initiative of the Pew Research Center;2010.Washington DC: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Available from:http:∥/Reports/2010/Chronic-Disease.aspx.Accessed January 9,2012.

[6]Prochaska J O,DiClemente C C,Norcross J C.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Applications to addictive behavior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2,47(9):1102.

[7]马勇占.跨理论模型中自我效能、变化阶段对变化过程和身体活动关系的中介效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1):72-77.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4

[关键词] 乳腺癌;放射治疗;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4(a)-0105-04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effect evaluation after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

BAI Xinghua1 ZANG Shuang2

1.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2.School of Nursing,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f radiotherapy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74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from October 2011 to October 2012 in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provided with person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assessment by the health management team managers. The control group was provided with conventional health guidance. EORTC QLQ-C30 scale was used to assess and compare the life quality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and 3 months after the discharge.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ORTC QLQ-C30 sca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discharg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EORTC QLQ-C30 scale scores of PF, CF, SF, RF, QL in observation group 3 months after the discharge [(56.08±15.51), (64.86±28.06), (58.63±19.97), (61.53±24.41), (59.13±19.51) points]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2.313, 2.274, 2.546, 2.062, 2.776, P < 0.05); the AP, SL, PA, in observation group [(47.31±21.98), (49.85±27.96), (33.46±19.47) point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2.615, -2.144, -3.127, P < 0.05). The differences of EF, FA, NV, DY, CO, DI, F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1.102, -0.349, 0.228, -0.217, -0.248, 0.139, -0.698, P > 0.05). Conclusion The person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effectively for breast cancer after radiotherapy. It is an effective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 Health management; Evaluation

健康管理就是对处于健康状态或者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时的各类人群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分析,对健康状态做出评估、提出健康指导建议和方案并监督执行,对健康状态进行维护和控制[1]。目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保存生命与改善器官功能不再是医学的目标,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更广泛的关注[2]。女性在现代社会、家庭中承担了许多重要角色,一旦罹患乳腺癌,除了要承受由各种治疗方案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外,还要承受来自疾病、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患病后的生存质量严重受到影响[3]。乳腺癌作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不断改进,患者生存率逐渐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也愈来愈引起关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放疗科将健康管理理论引入临床实践,建立科室乳腺癌健康管理团队,针对患者综合治疗过程,为患者制订健康管理处方,并应用于放疗后乳腺癌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放疗科接受乳腺癌放疗的患者74例。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年龄22~65岁,平均(48.01±6.54)岁;Karnofsky评分≥60分;排除年龄>70岁、既往或现在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4]。患者入院后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奇数号)40例和常规组(偶数号)34例,常规组由小组护士负责,观察组患者由健康管理团队固定管理员负责。观察组40例中,年龄(54.14±10.34)岁,Karnofsky评分(76.42±4.94)分;常规组34例中,年龄(53.27±9.71岁),Karnofsky评分≥(71.59±7.05)分。两组年龄、Karnofsky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建立疾病档案,患者疾病档案包含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患者一般资料,Karnofsky评分表。观察组疾病档案还包含患者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均经过统一培训的健康管理员当面交给患者,指导患者即时自评并当场收回,回收率100%。

1.2.2 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填写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再次填写该量表。EORTC QLQ-C30量表是由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系统开发,是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共性测定量表,其中文版适用于中国癌症患者[10]。该量表主要包括5个功能领域、3个症状领域、6个单一条目和1个总体健康状况。计算量表各领域粗分(RS)。5个功能领域:角色领域(RF),躯体领域(PF),情绪领域(EF),认知领域(CF),社会功能领域(SF);3个症状领域:恶心呕吐(NV),疼痛(PA),疲劳(FA);单一条目:食欲丧失(AP),失眠(SL),气促(DY),腹泻(DI)、便秘(CO)、经济困难(FI)。功能领域得分和总体健康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问题越多,生存质量越差。

1.2.3 常规组患者均于放疗后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处方,遵照健康管理处方调整个人生活、康复及临床复查。

1.2.4 观察组健康管理的实施。由健康管理团队每位患者的固定管理者进行,常规每周2次电话随访,视患者需求和具体情况安排复诊及住院治疗。具体管理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处理。

1.2.5 健康管理处方内容。根据健康管理团队医疗专家意见并参考相关护理文献后制订“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处方”[5-8]:①自我监测内容包括学习乳腺癌疾病相关知识、疾病复查时机;②居家休养期间常见问题及自我护理知识,包括肢体活动障碍、癌性疲乏、疼痛、肢体功能锻炼、胸部及腋下放射区域的皮肤护理、留置PICC导管期间的维护、输液港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9-11]、居家用药注意事项、乳腺切除后体形的重塑、消化道症状、住院期间未改善的放化疗副作用等;③膳食计划,调整饮食结构,科学搭配三餐,保证营养均衡,保持饮食规律,多食用预防乳腺癌复发食品如海带,少食类雌激素食物如豆制品等,多食用鹌鹑蛋、牛尾汤等提高免疫力的食物;④行为干预处方包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保持适当运动,选择适宜乳腺癌康复的有氧运动如康复操、太极拳等;⑤依观察组量表评定结果,判定患者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提供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⑥培养适宜的新的生活兴趣、缓解心理压力。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目的是使患者认识到乳腺癌成为慢性病的理念并接受所患疾病进入慢性化康复的过程,促进其进行积极调适,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前生存质量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出院前EORTC QLQ-C30量表中的15个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存质量量表比较

观察组PF、RF、CF、SF和总体健康状况(QL)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A、AP和SL项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项目两组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目前社区专业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合作,以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掌握疾病基本知识及自我防护、了解保健技能,参与自我检测疾病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的特点,得到广大社区专业人员的普遍认可[11]。但是我国传统上是谈癌色变,使女性患者能够做到患病后接受疾病,从而脱离医院的专业指导而进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尚需要患者的认同及医院专业队伍的扶持。放疗科成立的健康管理团队恰好成为医院及社区的桥梁,使患者在接受疾病的治疗及认知中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尤其是放射治疗后患者自身抵抗力、放射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放疗护理专业性强,患者更愿意同医院专家保持更密切的联系,以促进疾病的康复[12-14]。本次研究自制的乳腺癌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患者普遍认同。健康管理者在健康随访中,同患者所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始终保持着联系,进而对他们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指导,从而更新了社区癌症护理知识和专业内涵。在健康管理过程中也及时纠正了患者居家休养期间的许多问题,如: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不正确的肢体活动,可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输液港的非正规护理、口服药物依从性差、放射治疗区域的不正确护理等等。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及时为患者进行了处理,消除了一些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使患者居家休养更加安心。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产生了长期影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积极应对在疾病治疗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是规范治疗后使患者努力达到的目标。目前国内的多项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差、普遍存在情绪及角色障碍等问题[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F、RF、CF、SF和QL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PA、AP和SL项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经过个性化健康管理,患者某些功能领域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而观察组在EF、FA、NV等症状方面的得分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今后的健康管理中应针对这些方面增加相应的干预指导措施。

另外,本次研究的健康管理团队均为经培训合格的在职临床医务人员,在项目实施中增加了一定的工作负担。同时团队人员在与社区、患者联系时需要具备审时度势,根据患者所处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因而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呼吁医院科室能加强同社区的合作,能有充分人力得到培训并参与其中,成为协助患者回归社会、康复的社会力量,期待能有更多专业人员从事本项工作。

综上所述,在慢性疾病治疗与康复中患者逐渐作为管理个人的主体,有许多疾病和治疗的主观感受[16],肿瘤专科科室成立健康管理团队能及时有效发现并协助解决患者居家休养期间的许多问题,积极协助患者重新认识自身疾病和生活,从而显著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有健康管理团队的保驾护航,患者躯体疼痛、失眠症状和不良情绪能得以明显缓解。健康处方使患者食欲提高,提高患者患病后适应能力,促使他们采用积极应对策略,接受疾病、适应疾病,放松紧张情绪,减轻身心症状,减轻癌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16]。个性化健康管理有助于更好发挥肿瘤专科特点,密切医院与患者所在社区的联系,这种由大医院牵头的疾病治疗及康复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患病期间的归属感,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承担了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得到患者及社会的满意评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缪静波,钱珠萍,郑洋,等.延伸护理对肺癌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1):20-22.

[2] 万崇华,陈明清,张灿珍,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53-355.

[3] 张虎军,张楠楠.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方法[J].中医药导报,2010,16(7):85-86.

[4] 张丽.医院随访对社区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7(19):68-69.

[5] 谭爱梅,吴月凤,玉梅,等.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24-826.

[6] 于轶群,卢雪洁,柳琼,等.不同手术方式对早期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52-53.

[7] 马婷婷,顾林,赵岳,等.乳腺癌病人家属癌症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7):2484-2486.

[8] 顾锦红,刘爱芹.人性化护理对早期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9):1745-1746

[9] 柏兴华,苏兰若.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7):565-569.

[10] 游小梅,林红浪,陈先辉,等.健康管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6-18.

[11] 毛惠娜.对出院患者实施跟踪护理服务的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07,7(6):58-59.

[12] 樊雅静,程霞.癌因性忧虑概念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3):659-660.

[13] 付炜,洪立立.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3):1770-1774.

[14] 梁继娟,江滢莉.社会支持与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16):1491-1497.

[15] 施红,王哲蔚,杜莉,等.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31-2633.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5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中心卫生院,浙江金华321022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按社区健康行为干预指导手册进行管理;对照组按浙江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在饮食控制、有效运动、血糖控制、合理用药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血糖控制率,使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饮食控制;有效运动;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056-02

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其长期的康复过程需在社区家庭中进行,依靠医患双方共同努力,遵循早期、连续管理原则,通过有效行为干预,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鉴于此,笔者对3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浙江省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制定《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指导手册》进行管理,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60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6.0±5.6)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严格按照社区健康行为干预指导手册进行管理,对照组按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年版)进行管理[1]。两组患者均按糖尿病诊疗常规选择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均系统接受糖尿病行为干预指导,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饮食平衡、运动疗法、定期血糖监测。

1.2.1随访管理60例糖尿病患者主要来自于我中心下属两个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周围的乡村,最远患者步行15min能够到达服务站。服务站配备自动测身高、体重仪,血糖检测仪以及健康宣教场所和运动场所,常驻4名具有全科医生岗位合格证书的责任医生和社区护士,多年固定社区卫生服务已使责任医生和护士与其所管辖的村民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已经做到“人人识医生,医生识人人”。启动之初,由上级专家对参与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后分别在两个服务站举行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由专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分发糖尿病防治资料,并与之签定服务合同。对照组每月至少提供一次免费测血糖,一次面访,两次电话随访;观察组按手册进行面访,每周一次,并随时提供血糖免费监测。在随访过程中除了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因血糖过高住院短期中断随访外,其余没有中断和失访。

1.2.2行为干预内容与程序对照组至少1月随访一次,严密监测病情控制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自我管理技能指导,督促规范用药,注意疗效和副作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管理,具体干预措施分三个阶段八次规范复诊或上门随访,按时间对运动、膳食、血糖检测等方面进行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指导。第一阶段目标为进行医患互动,规范运动,调整饮食。干预方法是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建立良好运动习惯,无运动习惯的先让其运动起来,有运动习惯的找出其他相关运动问题,建立适宜运动时间和方式,强调运动连续性,尽量达到有效运动;找出如吸烟、喝酒、高盐、高脂及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问题并逐渐加以解决,学会膳食估量,注意饮食搭配,解决热量与膳食问题。第二阶段目标是实现能量平衡,正常者要体重平稳,超重者要体重下降0.5kg。干预方法是巩固已建立运动规律,适当增加力量性运动,制定合理的膳食处方按其处方执行。第三阶段目标是规范糖尿病综合防治方案,有效运动量(kcal/d)达到体重(kg)3~5倍,超重者体重下降1~3kg。干预方法是继续巩固运动,加强力量锻炼,制订可行的运动计划;规范饮食,加强特殊生活事件如节假日、宴请及感冒发烧等轻微疾病时膳食管理,制订长期可行的膳食计划。

1.3疗效判定观察患者饮食控制、有效运动、血糖控制、合理用药等方面指标,自行设计表格,形成百分率进行两组对比,同时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干预后两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行为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观察组干预前后血糖比较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比较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健康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子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并对健康危险因子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目的是加强预防少生病,其宗旨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因此发展社区健康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①社会发展迫切需要;②从上游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最有效的方法;③有利于适应疾病谱的改变。但现阶段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比较肤浅,内容流于形式而且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系统化、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模式。因此探索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是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举措。我中心此次开展社区健康管理试点,以手册为指导,以慢性病管理为抓手,以行为干预为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糖尿病防治中,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是基础。许多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血糖控制比较理想,但一重返到社区,血糖就容易波动,控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饮食与运动出了问题。因此,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尤其行为干预在糖尿病防治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精细化社区健康管理,患者行为得到明显改观,生活方式得到明显优化,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取得这样的成果主要归功于社区责任医生和护士强化指导。这说明患者个人健康行为的建立需要有环境的支持和约束[2],同时也说明建立支持社区开展生活方式干预以防治糖尿病以及其他慢性病的工作支撑体系的重要性[3]。

本研究主要是实行运动与饮食强化行为干预方式,干预过程往往中需要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的指导,而目前此类工作由临床或公卫医师及护师出生责任医生来承担,无法做到专业和精细[3]。因此,如果要进一步在社区实施生活方式干预以防治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还要加大对责任医生进行营养保健、运动指导等方面专业知识培训。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年版)[S].浙江省卫生厅文件,2013:5.

[2]王萍. 强化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3(3):207-208.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6

关键词:授权理论;健康教育;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疏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达到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目的,但术后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研究表明[2],罹患疾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有创性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与生理的应激反应,影响术后恢复效果。采用常规的说教式健康教育,患者被动参与疾病的管理,从而降低其积极性[3],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并不乐观。而授权教育是一种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和独立制订决策的健康教育模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授权教育在提高慢性疾病等自我管理中的作用[4],但鲜有关于在患者出院准备度中的研究。出院准备度不足,常常会影响患者的院外治疗及恢复,因此,本研究将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依据授权理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探索其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准备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取得效果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入住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Ⅰ~Ⅱ级,行PCI术;(2)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3)患者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认知、心理(精神)障碍;(2)患者合并有肝肾功能等重大器质性疾病;(3)患者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4)中途退出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8.5±6.5)岁,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及高中19例,专科6例,大学本科及以上8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7.9±5.9)岁,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及高中20例,专科5例,大学本科及以上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心内科心肌梗死PCI术常规健康教育方案:责任护士对其所负责的患者及照顾者进行住院须知告知(如陪护管理制度、口服药物管理制度等)及安全教育(如病房安全检查制度)。每日晨会或床头交接班时,由责任护士针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反馈信息进行相应调整,并及时与患者沟通落实健康教育的效果,出院时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授权理论教育,主要包括3个流程。(1)成立授权理论小组。授权理论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为组长,组员为4名责任护士,组员共同学习授权教育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方法,并掌握其实施步骤。另外,责任护士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沟通基础。(2)评估患者。由授权小组组员根据患者的资料(如检验检查单、检查报告单、护理记录单)对入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将一段时间内存在相同问题的患者分在同一组,共4组,每组7~10例。(3)授权教育实施。授权教育的实施主要从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订计划、评价结果4个步骤[5]进行:①表达情感: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者主要作为一个倾听者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意打断患者,也不要对患者出现的不满情绪做过多评判。如“你目前如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你所期望的疾病治疗效果如何?”“你希望医护人员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②设立目标: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设立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如出院前能熟练掌握PCI术后的护理方法)和短期具体的目标(如术后第一天能知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目标必须切实可行。在授权教育过程中,护患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患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③制订计划:协助患者根据设定的目标制订个体化的疾病管理计划,帮助患者培养内在驱动力并控制自己的行为。④评价结果:研究者协助患者根据之前制订的目标评价目标是否达成,如果目标已经达成则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目标没有达成,研究者和患者一起分析目标没有达成的原因,找到问题的关键,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实施计划或者调整目标,进入下一轮的授权教育。最后,通过随访协助研究对象评估计划的实施情况及目标的完成情况。1.3评估方法。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出院准备度、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估。1.3.1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水平、居住方式、医疗支付方式等信息。1.3.2出院准备度。本研究采用的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forHospitalDischargeScale,RHDS)是由Lin等[6]翻译修订的中文版RHDS,包含12个条目,3个维度:个人状态(3个条目)、适应能力(5个条目)和预期性支持(4个条目)。采用0~10分评分,各维度内条目得分总和为量表总分数(0~1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内容效度指数为0.88,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0~1.00。1.3.3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7]对患者进行测评,包括健康知识水平(14个条目)、自我概念(9个条目)、自我责任感(8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4个维度43个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好。量表经检验具有良好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75。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双人核对数据,用Excel录入,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个人状态、适应能力、预期性支持得分及出院准备度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个人状态、适应能力、预期性支持得分及出院准备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得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得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讨论

3.1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心血管疾病作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近几年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据2015年数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到2.9亿,心肌梗死患者约250万例[8],占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的首位[8]。心肌梗死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防治已迫在眉睫,如何有效减少病死率是当前医学界和护理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人们的健康水平比其他的驱动力,如经济增长、国民教育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快及更有效。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关键在行为改变。White等[9]研究也发现,对于常规的健康教育,一些患者很快就会忘记40%~80%的健康教育信息;同时,记住几乎一半的不准确信息。原因在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而不管是否掌握和理解信息,都不能及时评价和反馈[10]。因此,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熊姝[11]将授权教育应用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因为授权教育是以患者为主体,打破了传统护患关系中患者被动服从的地位,让患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进而提高个体行为改变的自信心[12]。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方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但是国内对于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实施授权理论健康教育的研究还比较缺乏。3.2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出院准备度本研究将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2.25±5.58)分,高于对照组的(82.31±1.92)分,且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患者接受授权教育密切相关。因为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责任护士主要扮演协助者,患者为主体,护士尊重患者的能力与责任,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情感,自我感知在治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患者及时宣泄情绪,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授权教育的过程中,护士会根据患者的表述及时给予指导性建议,有效协助患者设立具体的目标并制订相应的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监督患者,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有效提示临床护理工作者可进行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并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能更好地为出院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