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例6篇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1

一、当下国有企业内的养老保险工作现状

回首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内的养老保险工作,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于企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的分担状况,已形成了三方共同承担的状态。而这三方分别代表了:个人跟企业以及政府。而这种状态的形成,也体现了一种新机制的出现。养老保险的费用其负担较为合理,以及对基金的筹集也相对较为稳定。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了企业跟政府的负担,还能使职员的缴费投保意志有所提升。对大数原则采取均衡负担,以及分散风险等方式,对社会统筹互济制度的实现,也更向前迈进了一步。要想使个人用户跟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局面有所形成,则需要落实兼顾公平跟效率优先的模式,这有这样才能被国有企业有所重视。才能够对社会公平原则性,以及劳动人员的工作贡献高度性,有所体现跟重视。根据养老保险多层次化的原则性构建,可以看出基本保障是福利分配转化。把职员所该承担的储蓄保险,跟基本保险以及补充保险等,转变成为个人跟企业以及政府,三方共同承担的局面。政府在对职员担负保险时,只是对有限责任保险给予承担,使其能够使高福利风险有所降低。由于我国人口出现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政府为了能够使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还能在正常的运转下,得到稳定的发展。部分累计制度的实施,既能够使我国的国情得以整顿,还能够使养老保险的作用起到充分的发挥。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政策取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还有一些相对现实性的问题依旧存在其中。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对制度进行改变,或者国有企业的状况面临着破产的状态,以及一些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滑坡的状况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容易降低企业为企业人员参保的人数。由于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比较喜欢使用外来劳动力,或者农村劳动力等。又或者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的职员更换较为频繁,使其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对养老保险真正的意义给予重视。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对待遇,或者体制跟机制等方面给予重视,使其形成工作人员出现大量流失,导致缴费中断的人数也出现上升的状态。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很多国有企业在给予职员承担养老保险交费时,出现诸多的问题跟困难,会使职员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二、解析国有企业内的养老保险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内的养老保险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非是一次所形成的,也是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存在问题没有过多的注意,导致现在演变成这种较为复杂性的问题。对于这种状况的发生,我们要给予重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国有企业出现空账的现象较为突出。筹资模式采用部分累计的方式,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方式。这种模式的采用,对于国有企业的新职员来说,是相对有益处的。4%-8%的缴费范围,为职员个人的缴费比例。养老金的构成则需要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养老金;一部分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但是,养老保险采用转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若是企业老人在没有账户的情况下,会导致资金出现欠缺累积的状态。若是企业中人出现资金账户不足的情况下,在创建账户前所工作的时间,可认为是职员个人缴费时,受到年限的限制,从而导致资金出现欠缺累积的状态。此外,在资金还处于运作的状态时,对于养老保险的支付方式,还是属于现付现收的方式。从而导致我国在存放养老保险时,资金缺口加大的形式仍在加剧。在一些国有企业当中,由于企业的新职员相对较少,对于资金的准备不能及时的给予,从而导致企业在发放养老保险时,一些企业内的老职员不能马上的获得。这种统账结合的发展形势,使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给资金的来源较为严峻的考验。

三、国有企业内养老保险工作解决措施的对策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2

摘 要 伴随着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在农村养老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庭结构的变迁与传统的家庭要老功能弱化。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提出改进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家庭养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尤为凸显,因此发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还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一)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现状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人均寿命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样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疗保健水平迅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和人口寿命得到提高,使中国成为“未富先老”的国家。

2009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为11.6%,中国高龄化显著,且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口仍在逐渐增加,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建国初期在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现在已逐步步入到老年阶段,尤其是在占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人口老化程度更加突出。相对于少儿人口比例逐年减少的现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正快速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将带来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二)农村养老保险具有特殊性

农村的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第一,农民的养老时间短且成本低。农民在退出劳动领域之前一直处于劳动状态,即使丧失部分劳动能力,仍能做一些辅助农活,需要别人照料的时间很短。与城镇职工养老相比其所需的生活费用也较低,则相应的养老成本也很低。

第二,从法律的约束性来讲,政府通过对农民的引导由由农民自愿参加,而非强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则具有强制性,我国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雇主和雇员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费。

第三,从实施弹性上讲,农村养老保险较具有弹性,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则不太有弹性。由于农村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农民间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我国在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设计划分了从100-500元不等的五个等级,并可根据当地经济状况进行调节缴费标准,农民可根据其自身的收入水平选择一个合适的缴费水平,这样农村养老保险是具有弹性的。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缴费比率、领取资格和支付标准是没有太大弹性的。

第四,在筹资上,农村养老保险中资金来源于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政府作为主要供款方,并为现在的老年人提供一个基础养老金。其中集体补助不仅仅是集体经济,还扩展为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主要供款方是用人单位,实行统一的缴费比率,各地企业投保费率不超过投保工资的20%,个人的投保率为8%。

二、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

(一)家庭结构的变迁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寿命都有所提高,再加上建国初期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现在已步入老年阶段,相对于少儿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老龄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对家庭养老形成直接冲击的是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也必将引起家庭性质、家庭结构的变化。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家庭逐渐小型化,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下降,养老负担加重。

由于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的青年人到异地求学、求职及各类发展机会,子女不得不与老人分开居住,由于距离上的原因使老年人很难在经济和精神上得到及时的照顾,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淡化,造成家庭养老资源严重缺失,家庭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这不仅体现在生活需求上,还体现在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上,都使得传统的家庭社会保障功能难以为继。

(二)文化的多元化给“家庭至上”的观念造成冲击

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年轻人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个人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改变了以往“家庭至上”的观念,对传统的以“老年人为中心”文化模式也造成冲击。加之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发的文化多元化,使得社会的包容性增强,社会对个人的道德约束力减弱,孝敬父母更多地成为一种个人道德文化的自醒。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子女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外部渡过,属于家庭的时间较少,子女与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相应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思想观念变化的冲击。

(三)农民缴费压力大且养老金的发放水平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出现下降趋势,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未由此而缩小。对于纯农户来说,土地作为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较低。

2009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3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规定对于年龄未满六十但缴费年限不到十五年的农民需补交差额,有的需补缴1000多元,这部分钱对于农民来说占其年收入的大部分,因而部分农民感到缴费压力大。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在试点期间,基础养老金大约划定在每年55元,各地可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调整养老金。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等方面衰退,如果老人身体健康则家庭负担较轻。而对于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于医疗资源缺乏,医疗费用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产生有病不能医、不敢医,急需社会养老保障。现在虽实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但其养老金发放水平并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开展应辅之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但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尚未出台专门规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这就削弱了制度实施的强制性。国家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立法,可以使农民的生活得到安全保障。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化的体制,农民并不能像城镇居民那样享受同样的养老待遇。因此,我国在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立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单独立法。保障农村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权利,调整相关的社会关系。逐步减弱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冲突,保证全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树立政府威信,同时还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在农村的法律体系,以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

从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参合情况来看,尚未达到政府预期,影响参合率的因素众多,主要原因有:一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个新事物,农民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对政府的政策缺乏信心;二是农民缺乏风险意识和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识不足;三是政府及社会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不到位。以上原因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因此,我国相关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各级政府机关应针对性的宣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性质和意义,转变农民的养老意识,为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民众氛围。

其次,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应认识到农村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优越性及相关知识。明确指出农民个人在该制度中的权利和义务,并详细说明统筹基金的用途和养老标准等工作,把农村养老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和谐程度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

(三)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从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其已经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人均GDP达到3829美元时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2009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5575元元,农业产值占10.3%,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较大,约为53.41%。从这些指标来看,我国还不具备全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此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覆盖全国的农村养老保险。

因此,我国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各地应根据自身生产力水平量力而行,逐步发展。同时各地区还应加快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转变农民观念,适应当代老龄化趋势下家庭结构变迁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现状,建立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四)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分类设计,因人制宜

要完善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当前我国的农门职业分化现象类似于日本的农民兼业化,我们可以借鉴的做法有,根据农民与土地联系的紧密程度,可将农民分为纯农户、兼业农户、完全不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户口人员三类。针对这三类人员,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时,还应考虑到三者之间可能的身份转换,做好三类制度之间的衔接。

对于纯农户,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于财政补贴和农民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并测算出被保者在老年期间所要享受的保险金总额,然后将其等额分到各个年龄阶段。对于既从事农业劳动,又在企业打工的农户,也同样采取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规定一个缴纳基数,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此外,由于这类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必须具有统一性,以有利于农民在跨地区转移中使养老关系在地区间实现顺利衔接。

对于完全不从事农业劳动农业户口人员的养老保险,可进行户籍变更,将其转化为城市户口,把其纳入相应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

总之,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发展,家庭养老方式正在面临挑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步进行,家庭养老功能处于逐步弱化状态,因此我国应构建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让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农村老年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立行,柳中权.向社会福祉跨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孙娟娟,黄高伟.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模式及其启示.社会工作经验借鉴.2009.1.

[3]杨浩,杨帆.人口老龄化下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低效的成因及对策.科技信息.

[4]孙俊如.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的比较和运用.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5]侯文若.社会保险.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3

关键词: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监督机制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具有典型性的共济性,养老保险统筹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金的集中利用,分散养老风险。现阶段,虽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并对其实施统筹管理,是为了能够在国家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继而逐渐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本文展开对全国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研究,能够比较深入的分析当前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的问题、原因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全国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就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现状而言,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养老保险统筹管理仍存在些许问题。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的主要问题体现为,养老保险统筹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能力的不强,导致养老保险统筹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工作懈怠的现象。目前,部分地区经办养老保险的管理部门未真正实行责任制,中央和地方的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矛盾逐渐凸显,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地方养老保险统筹管理部门对保险统筹工作存在监督不足的现象,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部分地区相关政府部门为了利益,甚至存在敢于监督部门执法的现象。

(二)养老保险的宣传能力相对不足

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中的问题,不仅体现为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也体现为养老保险的宣传能力存在相对不足的现象。但是在养老保险统筹管理过程中,能够发现,当前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相对较窄,对于相对偏远地区的人们而言,其不仅不了解养老保险的内涵,同时也不明确养老保险对其日后生活保障的重要作用。主要是相关部门对养老保险的宣传不够到位,未针对偏远地区的人们进行养老保险的讲解。(三)养老保险征收的阻力相对较大通过对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问题的分析,可以明确养老保险征收的阻力相对较大,是影响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水平的重要原因。就目前养老保险统筹现状而言,部分地区的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于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还不是很广,而对于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险实际支出,则成了部分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支出的费用,此种现象极大程度上导致了在征收养老保险时产生相应的阻力,由此影响我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能力的提升[3]。

二、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养老保险统筹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

通过对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的分析,发现当前养老保险统筹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深入分析养老保险统筹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了解到养老保险统筹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是养老保险统筹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养老保险在我国的传入时间较晚,而我国对于养老保险问题也加以重视,导致我国至今为止也没有出台关于养老保险的具体相关政策[1]。同时,现阶段,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比较流行外出打工,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劳动力的流动性较大,而由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员工的养老保险无法跟随员工移动,直接导致了员工对保险的抵触性。

(二)相关部门对养老保险统筹的激励不足

全国养老保险统筹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养老保险统筹的激励不足,也是导致养老保统筹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2]。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的相关部门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对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的积极性,因此导致部门工作人员在养老保险统筹管理制度上,基本上实行的是将缴纳基金全部上缴的方式,但仍有部分地区的部门在工作中并未与其下级划分界限,导致多数部门的养老保险基金缴纳任务无法完成。相关部门在向人们缴纳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统筹管理时,极大程度上忽视了民众的积极性,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缺乏对落后地区养老保险统筹的重视

从某种角度而言,对落后地区养老保险实施有效统筹管理,是实现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的重要前提。而就现阶段我国当前养老保险统筹现状而言,社会保障部门缺乏对落后地区养老保险统筹的重视,对于落后地区为给予相应经济和政策的支持,导致其在养老保险统筹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限制。此外,部分落后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发展能力不足,落后地区养老保险统筹能力不足,相关政府部门未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落后地区民众的资金问题,给予其一定的保险资金援助,导致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

三、提升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水平的措施研究

(一)完善养老保险统筹的相关政策

根据对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问题及原因的分析,能够明确政策的支持是养老保险统筹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日后促进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发展过程中,应完善养老保险统筹的相关政策。一方面,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养老保险的重视,明确养老保险在未来人们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根据当前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针对养老保险制定出与社会相适应的发展政策[4]。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相关部门也要针对外出打工的人们,出台与其工作发展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转移的效率,使外出打工者能够在流动工作转移的的情况下,得到养老保险的保障。

(二)加强政府部门对养老保险统筹的激励

在提升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水平过程中,加强政府部门对养老保险统筹的激励,是尤为必要的措施[5]。第一,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前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国情,进一步明确征收各类税务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对义务和责任的了解,有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分配与协作,最终达到共同管理和发展的目标。第二,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保险统筹的规划,对各地区相关部门的养老统筹工作加以指导,充分提高各部门对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的积极性。第三,征服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充分加强对落后地区养老保险的统筹。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相关部门应充分展开对落后地区人们关于养老保险的宣传,使落后地区民众能够充分了解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此外,相关部门也要给予落后地区民众一定的养老保险资金援助,加大对其经济发展的扶持,减轻财政压力,为实现全国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奠定基础。

(三)加大对养老保险的宣传和监督力度

在加强对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加大对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社会保障部门应可以利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民众宣传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使民众明确养老保险对老人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性[6]。此外,社会保障部门也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实现对民众关于养老保险的宣传,宣传单上应详细介绍养老保险的内涵,养老保险的意义,从根本上为提升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提高养老保险统筹监督水品时,一方面,要区分社会保障监督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明确社会保障监督部门对养老保险统筹监督的职责和重要性,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要明确政府的职责,避免责任混乱的现象出现[7]。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监督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养老保险统筹管理加以监督,明确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其在发展中存在作弊现象。

四、结语

就目前我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现状而言,虽然我国能够根据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日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分析,实现对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但是,由于全国养老保险统筹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实现一步到位,是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在发展中,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养老体制和社会责任体制。现阶段,根据对我国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的研究,能够发现我国养老保险统筹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养老保险较低的统筹层次开始,最终实现全国的养老保险统筹。期望通过本文关于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的相关研究,能够为日后促进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立枫,张韬.关于养老保险统筹管理新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02(07):51-52.

[2]张楠.建立全国统筹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3,103(12):129-130.

[3]李连芬,刘德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成本—收益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5,01(05):3-11.

[4]何文炯,杨一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要全国统筹更要制度改革[J].学海,2016,08(02):58-63.

[5]杨俊.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从分散统筹到全国统筹的转变[J].教学与研究,2013,04(12):23-30.

[6]李连芬,刘德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动力源泉与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2013,03(11):34-43.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村养老市场 商业保险

实现农村人口的老有所养是我国广大农民最梦寐以求的愿望,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开展支农惠农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体系,对我们的研究提出了理论和现实上的挑战。

一、目前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现状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保险公司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从市场构成和分布上分析,目前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城市,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村是我国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在城市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尽快开拓农村市场,是保持商业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对商业养老保险也有现实的需求。主要包括:

1.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有极强的需求

目前,我国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会逐步改变人们消费及储蓄结构,提升人们养老的危机意识,为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开展留下广阔空间。

2.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增加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改变了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农民养老观念的变化,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

3.特殊农民群体的人身保险需求

如失地农民或农民工的保障需求。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民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失去土地后的农民对养老保险提出了高质量要求。

既然如此,那么当前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利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研究思路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和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选择等方面。事实上,我国财力有限,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引入商业保险参与对于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2.制约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市场发展的一大问题是供给不足,经营主体匮乏,无法形成竞争

保险产业的供给水平决定于保险产业的规模,决定于保险机构的数量、分布,以及人员数量和营销方式等因素。目前,在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积极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太少,大量公司忙于在大城市设立机构,无暇顾及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由于缺乏竞争因素,服务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投保的有效需求。

3.费率问题也对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业务构成了制约因素

保险费率的计算必须考虑投保人的支付能力。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险新品种。在农村市场上销售的养老保险单大都是直接从城市市场移植过来的。费率偏高,具体条款的设置也主要针对城市客户,难以为广大农民所接受。

4.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养老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经济发达的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异过大,机构布局上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状况的失衡。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三是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目前,保险监管机构设至省级或较大城市,地级以下只有保险业协会,市场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三、完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制定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及相关法律支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当前目标是增加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降低费率,但农村市场利润空间本来就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公司不愿前去。针对这一现状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如可对保险公司适当补贴,或可采取税收减免措施,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诱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鼓励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开展保险业务。

2.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

针对目前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现状,各保险公司应从三个方面转换经营理念,规范和完善保险营销服务。一是加快农村养老保险产品研发。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增强对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强化农村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通过把好营销关口,从而提高保险经营绩效。

3.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监管机制

首先,引入同业竞争监督机制。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通过适度的同业竞争,达到相互监督、相互规范的目的。其次,健全保险协会网络体系,重视发挥保险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督促各保险机构严格遵守保险同业自律公约,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再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加强对县域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入相互保险公司形式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与股份公司相比,相互保险机构的优势在农村保险市场上体现得更为充分,其所具有的合作性质、自保性质、分红性质和非赢利性质,比其他保险组织形式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和认可。在目前农村保险经营主体匮乏情况下适当增加供给主体是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重要手段。

5.加大商业养老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商业养老保险意识

针对农民保险意识比较薄弱,政府和保险公司应深入广泛地开展好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媒体进行商业养老保险宣传,组织业务员深入农村定期组织召开产品说明会,帮助农民树立风险保障意识,让农民认识并接受商业养老保险。

参考文献:

[1]李琴英.对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的若干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9).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5

从初级养老向投资养老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消费者在退休养老信心与实际养老储备状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在该指数的四个一级指标里,退休养老的信心水平与计划程度分别高达71.6分与74.6分,而养老知识掌握程度和储备状况则只有59.2分与43.4分。

这表明多数受访者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合理的资金规划安排,实现对退休生活的美好憧憬,但现实是这些受访者在养老资产配置技巧和储备状况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业内人士蔡强表示,造成养老信心指数与储备状况出现较大落差的原因相当多,一方面是传统养老观念已经跟不上当前的退休生活消费水准,另一方面是不少受访者高估了国家养老、子女养老与以房养老的作用。而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养老、以房养老,还是子女养老,都是比较初级的养老储备方式,现在国际比较流行的,是全方位投资养老,即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在抵御疾病、意外风险同时通过投资复利收益,为退休养老生活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养老储备的“金字塔架构”

尽管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养老储备存在资金缺口,但如何进行有效弥补,他们似乎仍然找不到完善的解决方案。不少受访者仍将养老金融产品与理财产品的用途有所混淆。事实上,投资养老金融产品,首先不应考虑其收益率,而是它是否能化解养老生活的各类风险。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6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历教育、工作状况以及价值形态方面较之传统的农民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参保意识薄弱,参保率低,退保率高,养老保险待遇有失公平等,其原因有自身、企业和政府等方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程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加大监管力度;创新城乡养老保险接续途径;扩大养老保险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面;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对策与建议

一、文献综述

农民工群体的诞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在特殊国情下形成的特殊群体。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发展速度也较快,乡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完成,并把这种流动群体称为外来劳动者而不是农民工,因此农民工这个名称并未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领域。但是国外学者有关人口流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学者在对农民工的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借鉴。Storesletten(2000)认为政府应鼓励并吸引拥有一定文化水平或技能的外来人口流入本地区,因为他们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危机,可为本地区创造收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Knight等(2004)认为经济因素是诱导农民工群体产生流动的根本性因素,农民工长期转换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务工。White(1998)和PeterShang(2001)则都认为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不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加重了城镇与农村的分割局面。李迎生(2001)认为我国的二元城乡制度不可能一下子打破,因此应建立一种过渡性的政策来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桂世勋(2005)提出应建立从农村到城镇过度性的养老保险衔接制度,用缴费基数来决定养老保险的享受标准。蔡海清(2005)认为应当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平台,每个人有自己固定的个人账户,从而减少养老保险跨区域转接困难的问题。陈颐(2006)则认为应把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之上,把农民工养老划入到城镇养老体系中。方江海(2009)认为地方政府缴费责任的推卸使农民工养老保险不公平的现象更加严重。刘红燕(2012)认为农民工陷入流动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较低。张静(2012)认为新生代农民融入城市可以加快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瓦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公平。综上分析,农民工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大多从经济角度出发且停留在理论方面的分析,因此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当前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自身生活状态与就业特征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80年以后,且达到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年满16周岁的就业条件,以农村户籍身份在城市从事非农行业的人群。除了年龄上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其他许多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显著特点。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初次外出就业年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就业年龄为35.9周岁,这个年龄段多数在农村已经组建家庭。而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就业年龄仅为21.7岁,与传统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就业年龄相差九年多。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提升,主要表现为初中及以下低学历层次的减少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层次的提高,但是仅处于初中教育水平的仍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因此从整体上看受教育水平仍处在较低的状态,从不同行业从事的比例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制造行业,同时在自营以及服务行业也有所分布。从消费支出方面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平均支出金额要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每年寄回老家的钱却没有传统农民工多,他们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自身消费而不是寄回家中。通过分析表2中的年龄数据与技能培训的数据发现,传统农民工接受农业培训的比例较高,退城返乡后依旧可以依靠农业收入养老。新生代农民工为了适应城市就业的需要,大多接受的是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由于缺乏农业技能,已不能实现靠农养老。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度分析

(一)传统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度

传统农民工的外出务工时期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正处于最严格的时期,因此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发展缓慢,城镇发展并不完善,因此降低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且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及专业技术的限制,大多从事建筑业等低技能的职业,且传统农民工自身能力与城市的就业需求差距较大,因此很难在城市立足且得到长期的发展。同时传统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大多已在农村成家生子,受传统养老思想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或者“土地养老”,他们只把进城务工看成是一种增加生活收入的方式,并无长期立足城市的打算,另外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接续困难。因此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城镇养老保险只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使他们产生排斥心理。

(二)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度

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年纪较早,长期脱离农村生活,对农业活动的熟悉度较低,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城市生活影响较深,且未在农村成家,没有家庭方面的牵绊,因此他们把立足城市作为外出务工的动机。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双重边缘化的特点,他们在农村没有土地,“土地养老”对他们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且由于打算在城市长期立足发展,年老风险是他们将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几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不断完善,已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体系,由于个人缴费少、制度稳定以及保障水平高的特点,为广大城镇居民所接受。同时也符合迫切留在城市发展,但收入整体收入水平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养老需要。

四、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仍在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他们今后的养老问题应得到重视,养老保险是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防范未来年老风险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养老保险的参保意识薄弱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现阶段正处于身强力壮的年纪,因此并不关注养老方面的问题。他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职业选择机会多,范围也更加广泛,但就业的流动性大,且工资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年老风险尚远加之自身经济压力的影响,使他们的参保意识愈加薄弱。同时,由于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较低,使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收益丧失信心,从而也影响了他们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二)养老保险参保率低,退保率高

2014年以来,我国致力于养老保险保险制度层面的改革,从制度的层面上解决了养老保险在转移与接续方面存在的问题,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传统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3.9%。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根据2010年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养老保险在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率仅为21.3%。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工资水平低,迫于生活的压力,出现了大量的退保现象。另外,由于现行养老保险转接困难以及缴费年限过高,预期收益较低,使他们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怀疑,从而产生退保心理。

(三)养老保险待遇的公平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仍然处于弱势群体,在用人单位遭遇歧视与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同条件下,企业更倾向于与素质更高发展更稳定的城镇居民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企业常常通过不与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从而把他们排除在养老保险缴纳范围之外,甚至会把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转移到职工工资中,通过加大员工的工作强度来挽回因缴纳养老保险而带来的负担。

(四)养老保险关系衔接性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限制,当前我国实行两套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实行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实行的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升级,为农村居民的养老提供了保障。而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强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接续问题便凸显出来。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接续困难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都较大。虽然农村新农保制度起步较晚,但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因此统一度较高,也有利于执行,但是保障水平较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近几年随着相应政策的推进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由于各省份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当前还无法实现全国范围的统筹。且城镇职工与农村的两种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二者的接续也存在着困难。

2.城镇养老保险跨地区衔接困难

虽然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是大势所趋,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统筹的层次较低,部分省份仅达到省内统筹的层次。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跨省流动率高,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养老保险的接续和转移成本,使养老关系的衔接更加困难。

五、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自身原因

1.养老保险意识较弱

年老问题离新生代农民工尚远,由于视野的短见,他们忽视了自身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养老保险对于防范年老风险的重要性。由于他们对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执行意义等都缺乏了解,因此拒绝参保或者中途退保。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但是他们对自身应有的权利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养老保障的享受权利与缴费义务是相统一的。

2.缴费能力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缴费能力,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仍处在较低层次,部分高收入者只是集中在文化程度和技能较高的个别人群。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专业技能也较差,因此他们大多从事收入较低的制造业,而且由于自身身份的尴尬,他们处处受到排挤和歧视,即便与城镇职工处在相同的岗位,也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加之他们的消费水平较高,住房压力大,其收入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二)企业原因

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多集中于制造行业,这类企业生产环境较差,盈利较少,对利益的认识产生偏差。因此经常通过克扣员工工资,拒绝签订劳动合同从而规避企业责任的方式来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会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缴纳。

(三)政府原因

1地方监察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管理缺乏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地方政府与中央发放的养老金直接接触,不免产生地方政府自行支配养老金的现象。在中央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区域的利益片面追求地区经济的发展,私自挪用养老金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并对企业拖欠员工工资、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等违法行为行为放任不管。

2.制度设计不完善

首先,我国还没有可以用来调整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统一政策,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缴费率也存在着差别。有些地方养老金出现剩余,有些地方则亏空。我国的养老保险被多个单位统筹,缺乏一致性的统一管理,加大了养老保险转接的难度。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大,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职工在转移个人养老账户时,社会统筹资金仍然保留在原地,因此转接难度很大。其次,当前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和缴费年限会加重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负担,加大企业逃避缴费的现象,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缴费热情。

六、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之所以参保意愿不强,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认识到年老、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风险性,因此要加大他们对养老风险的认知程度。当前政府关于养老保险的宣传并不到位,政策的宣传方式应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来确立,因此要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讲解与宣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只有在充分了解制度的前提下才能提高他们对当前政策的信任度与参与养老保险的热情。

(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中仍处于低收入群体,他们大多数从事劳动时间长且薪酬低的工作,其收入状况仍处于较低的工资水平。因此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都很难满足与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缴纳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企业应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劳动时间与强度应严格遵守我国劳动法中相关的规则制度,严禁克扣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坚持平等公正原则,使他们与城市职工享有同样的工资待遇与福利。

(三)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当前还没有专门且具备较高号召力的新生代农民工工会组织,因此中央政府应对企业用工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负监管责任。政府应设立专门监督的机构,定期查看用人单位是否如期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对于推卸缴费责任的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定期彻查地方政府的养老金去向以及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严查政府包庇企业的行为,并加大处罚力度。

(四)创新城乡养老保险接续途径

我国城乡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较大,而新生代农民工频繁的工作流动性又加大了城乡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难度,进而阻碍了养老保险终身保障的功能。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专门储存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信息储存系统,实行全国联网,从而将养老保险的数据通过网络共享到全国,这样就可以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跨地区工作时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也可以及时的转移与接续。当前我国较为发达的省份已经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层次的统筹,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本地区养老金的收支情况填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的差值。

(五)扩大养老保险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面

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按照收入水平以及流动性的强弱进行划分,可将那些收入水平较高且流动性较弱的群体归入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对于那些流动性较大且工资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可以专门为他们设计一种过渡性的制度,把当前的缴费降低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享受到国家的养老保障。

(六)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

新生代农民工整体就业环境较差,工资收入水平低,且工资拖欠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果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过高会使他们的生活负担加重。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领域多为制造行业、社会服务行业等,这些行业竞争激烈,单位盈利规模小,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会使他们不得不通过逃避缴费的行为来降低成本。适当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可以使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加入到养老保险的体系内,另外应适当降低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企业的缴费压力,减少企业逃避缴费责任的现象。

七、结论

第一,农民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外出务工年龄较早,文化素养的欠缺阻碍了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政府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多提供公益性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文化素养,适应城市的发展速度与就业环境。第二,虽然当前养老问题距离新生代农民工较远,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他们今后将面临比传统农民工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然而他们却面临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养老保险问题未得到社会的重视,加之自身缺乏对养老保险的深入了解,使养老保险的参保状态更加严峻。第三,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较弱,大多想要继续留在城市发展,因此农村的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他们的养老需求,然而他们又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体系排除在外,因此国家应尽快设计出适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过渡性的养老保险制度,使他们也可以享受到国家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成果。第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并不是某个单方面原因造成的,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企业、以及国家都应当参与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

作者:谢淑萍 岳月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J].理论视野,2007(6):8-11

[2]桂世勋.中国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探索及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5):12-17

[3]杨燕绥.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和携带[J].中国劳动保障,2005(10)

[4]黄斌欢.双重脱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形成[J].社会学研究,2014

[5]吴晓慧.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研究--基于郑州市的调查[D].甘肃农业大学,2015

[6]李丽群,胡明文,黄大星.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与创业动机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

[7]王丽丽.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8]陈颐.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原则和思路[J].学海,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