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贸易范例

国外贸易

国外贸易范文1

【关键词】国际贸易;创新发展;影响分析

一、引言

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等的国际性交换、转移的工作被称作为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创新是对国际贸易的机制性、战略性的全范围的形成的发展性的更新、改革,其包括国际贸易过程中的贸易方式的创新、国际贸易政策条例的理论创新和国际贸易产品和贸易对象的创新。因此,国际贸易创新与中国外经贸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国际贸易创新的内容

(一)国际贸易政策条例的理论创新

国际贸易的创新最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论层次上的创新,建立完整、完善的国际贸易进出口法律法规,处理好国际关系,加强国际协作。在某些发达国家,不断有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发表,这些对国际贸易具有指导意义的创新和实践的理论在某些方面上又对外经贸的发展不断促进,对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不同领域豆油深远的影响。同时国际贸易作为使得其在本国经济中的具有推动作用的的同时,也是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最后,国际贸易还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际手段来调节国际关系。

(二)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去传统的贸易体系及其贸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变化。之前,国际贸易只是体现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现在则不同的是,更多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贸易,以某些大型的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其产业公司内贸易、产业间贸易也大大增加。当国际贸易的方式逐渐由国内扩大到国际之间,公司可以在不同地区的设立相关子公司来贸易,而跳过传统的贸易公司来实现。从而建立起产业链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快速通道

(三)国际贸易产品和贸易对象的创新

随着中国外经贸的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格局和模式也必定要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革。国际贸易创新必须开创新的贸易产品和构建新的贸易网络。而国际贸易产品的创新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的基础是开发者利用早就具备的产品知识,通过实践贸易发现的产品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应的方案的过程。然而在国际贸易产品创新的实践中发现,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而且国际贸易产品创新也存在某些对其存在重要的指导意义的理论依据,可以对国际贸易产品的创新提供重要方向。国际贸易产品能够成为在贸易中的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商品的根本原因是其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中国外经贸发展机遇的与挑战

当代国际贸易的创新正在快速发展,发展速度惊人,而且向所有的国家渗透这种国际贸易的创新,因此,正在不断深入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既迎来了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代国际贸易的创新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例如:第一,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外经贸的发展制度符合相关的要求,但是中国外经贸的发展制度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同时,中国外经贸的发展制度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第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改革的压力。中国是一个缺乏发展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是事实证明,中国外经贸的出口增长发展的脚步屡屡受阻,与进口增长及其不同的是,出口增长压力巨大。尽管如此,当代国际贸易的创新也为中国外经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其中典型的主要有一下几点:其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正在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更优越的国际环境。贸易全球化把世界各地的资源更合理的地利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地方便和充实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再者,国际贸易的创新出现了更多的机会,以中国为首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把握住了这个新的发展途径,在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与合作中,利用自身优势极大的减小了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财富差距,大大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

四、中国外经贸的发展的根本是创新

(一)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发展才是当代社会的趋势,当代国际贸易的创新也是得益于这样的政治环境,因此,中国外经贸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中国外经贸的发展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只有政治环境的稳定,人们才会更多地考虑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和生产,提高发展对外贸易的动力,不断扩大出口,促进中国外经贸的发展机制的创新。

(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创新,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区域经贸合作

在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的同时,我国应全面充分的认识到其对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紧跟国际贸易的发展,高度重视其创新并努力达成共识,及时把握机遇,全面有效地迎接挑战、正视挑战,因此我国必须深入研究有关国际贸易创新的问题,及时了解和把握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和创新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创新,广泛加强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合作。首先,中国要把握亚太地区这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谋求我国在该区域中进出口贸易的各种便利,同时相应地承担责任与义务。其次,因地制宜地组建各种不同范围和层次的区域集,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有关省市和地区与周边国家、地区组建经济贸易组织和集团,加强协调与合作。

(三)推进国际服务贸易和外贸公司的创新

中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的首屈一指的大国,而服务贸易发展却始终停滞不前。我国需要根据国际贸易创新的具体实践,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使服务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促进国际贸易创新,将国际服务贸易创新作为中国外经贸的发展的根本。在我国外贸的实践中,国家应给与充分的重视,创新服务贸易的监管程序和监管制度,使服务贸易成为带动中国外经贸发展的动力。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跨国公司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我们要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力量,政府积极引导我国传统的外贸公司,促进其发展为国际化跨国公司,不断拓展市场,发挥跨国公司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加大中国外经贸的发展的力度。

五、结语

基于国际贸易创新的新形势,中国的外经贸发展要想更快、更高效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进程,就必须一心坚持走创新发展的新贸易道路。而要想走好这条创新发展道路首先要做的就是联合各个国家建立国际方面的投资银行和国际贸易联合协定等公认的政策与制。然后把国际贸易中贸易方式、贸易对象、运作技术等主流方面的创新的发展作为中心,才可以在残酷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始终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礼,牛群立.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路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

[2]杨磊玉.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J].电子商务,2015(31):44-45.

国外贸易范文2

关键词:外贸模拟软件;“递进式”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国非常关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创业的客观需要。

一、目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

国际贸易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其所要求的人才除了熟悉国际贸易政策、法规和相关惯例,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校内开设实验课程

通过开设独立实验课程,运用模拟训练和案例教学等方式和手段,将理论课程的基础内容通过实验项目的设计,启发和引导学生在校内实验环境中进行外贸模拟操作。通过基础实验,外贸业务的所有环节都有所涉及,学生可以基本了解从事外贸所需要掌握的大部分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联的部门或单位。如利用一些成熟的外贸教学系统,模拟进出口贸易中涉及到的不同角色的业务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独立操作国际贸易业务的综合实践能力。

2.校外寻找实习机会

学生的校外实习存在两种方式:①学校层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通过学校和外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学生到该企业进行实习,属于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旨在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通过实习,学生对外贸事务和外贸企业的基本管理模式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并以此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②学生自主找到实习单位,进行外贸业务的学习与实践。比较上述两种实践方式,可知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具体的实习计划存在一定难度:①实习企业难找;②企业担心泄露商业秘密,极少让学生真正地深入学习和实践;③实习周期短,很难具体了解相关业务内容。因此,就当前形势而言,校外实习往往很难达到提升学生外贸实践技能的目标。相比之下,通过实验课程开设使用外贸模拟软件进行实践,虽然也有一定的弊端,如业务模式比较静态,风险管控方面易被忽视,更多体现为资源型的功能等。但自从外贸行业迅猛发展以来,外贸企业业务的实际操作与发展离不开各种外贸企业软件,因此,为了尽量向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靠拢并满足学生对教学实践的需要,高校开始频频与外贸企业及软件公司合作,引入或共同开发更适合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软件,如有些院校专门引入了企业版的外贸ERP实验教学软件。因此,采用外贸模拟教学软件以增加学生的外贸经验成为相关高校必不可少的选择。

二、国际贸易专业引入外贸模拟教学软件的必要性

1.增加学习兴趣,促使专业知识升华

国际贸易专业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学科,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外,高校引进外贸实验教学软件,供学生课后进行实训操作,不仅可以从教学形式上增加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对外贸行业的兴趣,更重要是在课后的具体操作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训模拟中,实现所学即所用,让专业知识得以升华。

2.构建就业桥梁,缩短学生与就业的距离

通过外贸实验教学软件的模拟操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熟识岗位的社会属性以及了解企业的具体操作。如此一来,也提早为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就业提供了实践平台,构建了就业桥梁,让学生对工作岗位职责更易上手,从而缩短学生与就业的距离。

3.提前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外贸企业选才标准

当前我国对外经贸人才需求的现状,不仅局限于量上,更体现在质上。外贸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秀的外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外,最重要的是拥有实践经验。据了解,外贸企业对用人的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一般拥有外贸实习经验或使用过外贸实验教学软件的人在面试中会被用人单位优先考虑。因此,高校引进外贸实验教学软件显得尤为重要。

三、引入外贸模拟软件应用于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

1.现有外贸模拟教学软件的种类和使用情况

(1)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教学型软件

这类软件的典型代表就是南京世格公司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它是2002年推出的一套国际贸易全流程仿真模拟系列软件平台,被众多高校采纳,至今在各高校中仍拥有一定的教学地位,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与之类似的还有思沃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系统、艾诺科国际贸易软件等,前者在实训角色上涉及更多机构,如质检总局、海关、外汇管理局、国税局等,涵盖面较广;后者是上海艾诺科软件有限公司结合8年外贸业务管理软件实战经验所推出的外贸软件,但在实验教学上的使用率不如SimTrade。

(2)以丰富和补充教学为主的资源型软件

主要有南京世格的“SimTrade外贸单证教学平台”“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际贸易单证模拟教学系统”以及思沃的“外贸实务实训系统”“外贸单证实训系统”“国贸案例版实训系统”“国际结算实训系统”等。这类软件主要提供教学资源和练习题库,以供学生课后练习和巩固。前两类软件都属于以静态为主的完全实验环境模拟软件,存在案例和信息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无法做到校企结合等不足。

(3)以动态为主的仿真实训环境模拟软件

这类动态为主的模拟软件主要是外贸ERP教学软件。外贸型ERP系统原本就是针对外贸企业的管理所设计的,已为许多外贸企业普遍采用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引入这类教学软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以静态为主的实训教学软件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市面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南北天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北公司”)研发的实训仿真平台,把外贸企业的实际操作移植到校内实验中进行实训。因为起步晚,目前高校的使用覆盖范围不广,但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构建“递阶式”实验教学体系,引入外贸模拟软件

为了让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各项事务,实现在校生可以接受到外贸企业应有的岗前业务培训,缩短在校生与外贸企业的距离,加快对企业需求的适应;同时又能拓展产、学、研的合作新路径,加强学校与外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实践实训机会,甚至是就业机会,从而切实提高国贸专业的教学质量。笔者建议,实验课程设计按实践实训要求,构建“递阶式”实验教学体系(见图1),引入相应的外贸模拟教学软件。

(1)基础实验课程

在基础实验课程中,可以引入南京世格“SimTarde外贸实习平台”这类的外贸模拟软件,让学生通过扮演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的角色,了解一笔进出口贸易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流程。通过基础实验,外贸业务的所有环节都有所涉及,学生可以了解从事外贸所需要掌握的大部分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联的部门或单位。但正由于涉及面广,系统体现的是一种静态,例如没有市场或汇率波动、商品或价格等信息资料固定不变,再加上一些系统的限制,如不会检测业务时间或对单据内容不会像人工那样严格审单,导致学生认为仿真性不够。并且将来从事外贸工作,学生也不大可能完全负责一笔外贸业务的全部,往往只是从事某个环节的部分工作内容。因此,在基础实验课程部分,我们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项:①让学生初步接触外贸业务,掌握基本流程,学会运用外贸函电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②能够熟练制作单据。外贸单证是外贸业务的基本工作,也是履行合同的重要内容。学生如有需要,教师可以辅助其参加“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考试。

(2)创新创业课程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十分重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两会也提到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鉴于静态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对于学生实训的不足,以及考虑到实现大学生“在读创业”的想法,建议针对当前外贸行业的发展以及岗位的需求,引入更契合实际需求的外贸实训软件,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①外贸业务ERP的实训

如南北公司的“国贸实训仿真平台”,该软件平台与一般实训软件模拟流程不同,是一家以企业国贸ERP产品为基础研发的产品,它的软件环境建设是引入企业普遍使用的ERP系统为原型的国际贸易实训平台,通过业务实操与软件应用的结合案例,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模拟真实商贸企业进出口商品采购销售全流程,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就业后的工作紧密结合,强化训练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在采购与销售全部过程的综合职业技能。

②跨境电商平台的实训

在国际贸易交易的准备阶段,产品的宣传推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大多选择电商平台进行产品的上传、推广、宣传。据调研,这一领域的人才需求非常大。在进行电商平台实训方面,高校可以通过与有资质的、具备外贸软件开发经验的软件公司合作研发,如广东金融学院就已与南北公司合作研发了“广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这方面的实践实训,提前培训、储备人才,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③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实训

2013年7月,国务院的促外贸“国六条”中,促进外贸综合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的支持政策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行业的特点在于通过整合各项外贸环节服务,统一投放给中小外贸企业,如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因此,平台的发展将对外贸服务外包业务产生直接影响。考虑到这一趋势,有条件的院校也可以考虑移植企业版的“外贸服务管理ERP”系统。通过系统平台实训,可尽快提高学生的贸易服务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实践教学能力,开创先进的实践、实战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在学生有创业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学校、软件开发公司签订协议形式,开通外网直接用于创业。

四、外贸模拟软件应用于实践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1.外贸模拟软件选购要结合创新实践课程的目标

校方应加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合理设置实践课程,积极鼓励教师创新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重视实训操作。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引入合适的外贸模拟软件,结合校内资源和课程平台,引导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实习实训,并及时对实验效果作出考核评价。

2.实验教师外贸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鉴于外贸行业实践性非常强,各行各业又有着自身特点,高校教师对于外贸行业的认知和掌握,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某种程度上与实际业务有着差距。因此,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增强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个人实操能力,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与企业保持长期联系,做好一定的专业进修工作。此外,还可通过外聘行业专家等形式来解决这方面问题。

3.加强与外贸企业、软件公司的联系与合作

学校可以与企业构建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国贸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在购买企业软件的同时,校方需要在售后服务上达成一致协议,如定期委派工程师到学校授课并与教师加强交流沟通,而教师也定期带领优秀学生到企业参观和交流学习,互相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最新案例。教师回校后可按工程师的步骤,自行增加实训案例,以减少购买案例成本。通过学校和校外企业的联系,使实验软件能够更加适应教学应用。事实上,任何一个实训系统都不应该是纸上谈兵,充足的应用案例经验及丰富的行业解决方案是实训教育系统成功的基础,也是实训教育系统的价值所在。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也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其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外贸模拟软件的应用正成为培养该领域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参考文献:

[1]王维新.新形势下基于企业需求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7):86-88.

[2]孙茜.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J].中国市场,2016(1):184-185.

[3]肖文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39-41.

[4]彭虹.创新创业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4):1-4+9.

[5]李春艳,易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4):114-115.

[6]莫艳清,陈述华.基于软件教学的外贸跟单实务教学实践探析———以SIMOS外贸跟单教学平台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8(5):222.

[7]王燕培.试论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2):53-54.

国外贸易范文3

(一)安徽外贸的规模较小,增速较快

近年来,不论是我国整体还是各省市的对外贸易量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不同地区在对外贸易的整体规模和增速上存在差异。从2008年到2013年,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0.8%、0.71%、0.82%、0.86%、1%、1.1%,而外贸增速方面,2011至2013年,全国外贸增速分别为22.5%、6.2%、7.6%,安徽省分别为29.1%、25.6%、16.2%,可见安徽省的外贸增速基本高于全国同期的增长水平。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的外贸“成绩单”中,安徽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名14位,增幅也排在14位,居于中间位置,外贸规模与排名靠前的省份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与广东、江苏等省相差十几倍。以上数据表明,安徽省地处中部内陆地区,相对沿海发达地区远离国际市场,外贸规模整体较小,但安徽外贸发展的增速较快,在全国外贸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步增长。

(二)安徽外贸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

一般贸易是安徽省的主要的外贸方式,加工贸易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但近几年,安徽省的加工贸易开始加速发展,赶超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2013年度,安徽省的一般贸易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7.8%,而加工贸易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31.3%。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出口增长对安徽出口的全面增长起到了积极拉动作用,但是也造成安徽外贸对扶持性政策的依赖较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

(三)与安徽有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与安徽省有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安徽省2013统计年鉴数据,安徽省已与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但安徽省的进出口市场也过于集中,东盟、韩国、日本、欧盟和美国仍是安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与巴西、秘鲁、南非、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贸易量也不断增长。

二、安徽外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数量需求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外贸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但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大,2010年和2011年,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大学生就业报告,该专业被评为就业率较低、薪资较低的专业之一,近两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毕业生较低的就业率并不是因为外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减少。从全国范围来看,根据《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2010年外贸人才的总需求人数约为79.344万人,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这样算来,即使我国近两年外贸人才总需求人数不再增加,所有高校经济类毕业生都去从事外贸工作,到2014年止,也仍然有很大的外贸人才供需缺口。从安徽省来看,安徽外贸市场规模约占全国的1%左右,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按全国的1%算约为8000人左右。2014年安徽省内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有50多所,计划招生3800多人,开设外贸相关专业,如商务英语、国际商务、报关等的院校有70多所,计划招生6000多人。因此,安徽省的外贸人才从毕业生数量上看供需缺口不大。

(二)质量需求

尽管社会对外贸人才仍有很大需求,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不乐观,可见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安徽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就要结合市场,考虑外贸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1.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在工作态度上,企业员工应做到能吃苦、负责任;在职业道德修养上,企业员工应做到爱岗、敬业、忠诚。外贸企业尤其看重员工的这些素质,因为业务员直接接触外商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后,客户往往是认人而不是认企业,因此,业务员的离职会带走客户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报酬、工作环境等因素使得现在的高校毕业生频繁跳槽。安徽省外贸发展基础较弱且薪资相对外贸大省较低,对外省人才缺少吸引力,外贸人才主要来自本地,而本地高校培养出的国际贸易人才也偏好往机会更多的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强化学生建设家乡、忠诚、踏实的人文素养。

2.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国际贸易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但高职院校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侧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安徽外贸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相对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更为复杂、内部分工更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对人才的专业要求更高。外贸业务员开拓国际市场,需要了解相应国家的政策、法律,具有营销产品的能力、与外商客户谈判的能力,最后还要订立合同及履行合同,必要时要应用国际条约、WTO规则来捍卫自身的权益。这些都依赖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同时掌握多项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日渐成为趋势。

3.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从事外贸工作,面向的是外国客户,对人才的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要求较高。安徽省已和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英语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工作语言,也是外贸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我省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并不十分强调英语学习,很多毕业生也对自己的英语没有太多信心。其实在实际业务中通过与外商沟通交流、活学活用,语言能力可快速提高。除了对外交流,外贸从业者还需要和国内的政府部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生产工厂等多方打交道,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以使信息传达及时、准确,提高做事效率。

4.拥有较强的后续发展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未来的最基础岗位对应的是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这些从事外贸单据的制作、报关、货物运输和保险等业务的应用型人才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来培养。随着从业人员自身的努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强弱,有些人员会脱颖而出走向更高层次的外贸业务员、高级商务师,再发展下去可以成为外贸职业经理人、外贸部门经理。安徽外贸市场规模不大,对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增长有限,但缺乏高技能、高素质、高层次的外贸人才,然而这种人才是全国范围内都缺乏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中,负责企业重大战略投资决策的人才缺口达2/3以上,专业管理人员欠缺一半以上。以安徽外贸行业的薪资和发展机会对已成型的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大,那就需要本地培养的毕业生除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职业发展上的可塑性和后续发展能力,能更好的为本地经济服务。

三、当前安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外贸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是,外贸企业需要人才,学校也培养了人才,可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学校培养出的只是外贸专业的毕业生,而不是市场需要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更加符合本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当前安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一线应用型外贸人才,这样的人才定位更适合东部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加工贸易发达,经济外向程度高,外贸业务量大,需要很多完成单据制作和外贸流程的基础岗位人才。安徽发展外贸需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不断增加业务机会,加大力度营销本地产品,需要后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外贸人才。

(二)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外贸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往往不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而是为了不断强调实践课程,甚至为了技能大赛来调整。一味的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表面上确实做到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学生“轻理论、重实践”的目标,但某些必要理论知识的减少不利于学生在职业上的后续发展,而增加的实践课程往往也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真正外贸业务中的实践知识。除了专业知识,对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计算机办公能力的课程设置也不足,很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仍停留在阅读阶段,听、说、写的能力普遍较弱,还有企业提出,希望增加让学生练习打字和使用办公软件的课程。

(三)师资力量不足

从安徽高职院校的实际来看,很多年轻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历。这样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本身并不熟悉实际业务操作,只能采取以灌输书面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很难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而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到校讲课的教学形式并未真正实施起来。(四)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普遍不足。从校内实训室建设来说,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往往只能提供电脑机房满足使用外贸业务操作软件的需要,建设模拟外贸业务流程的实训室较为困难。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来说,真正的校企合作还难以实现。从校方来看,安徽上规模的外贸企业不多,难以找到合作企业,且组织学生外出实习责任大、经费高;从企业方面来看,他们接收学生实习并没有多少收益,还要担心学生的实习对企业正常运作和商业机密保护工作的影响,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

四、改革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明确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要面对和思考的基本命题。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安徽中小民营企业数量众多,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面向中小企业,培养专业上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掌握一定语言能力、沟通技巧和产品营销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除了教授专业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的思想,使其具备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拥有良好的处事心态,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基于外贸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建设课程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进行合作、研讨,充分考虑外贸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重组。根据外贸岗位群的特点,开设相对应的外贸实务课程,培养学生操作业务流程的能力,适应跟单员、单证员等基层岗位的工作要求;开设适当的外贸相关理论课程,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在职业上的后续发展能力,适应外贸业务员、部门负责人等更高层次工作岗的工作要求;开设计算机、英语、思想品德等基础课程,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更好的适应工作。在课程改革中,学校和外贸企业可以深入合作,共同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等工作,将大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

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即使具备双师素质,也大多是通过一些师资培训和考证获得,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往往与实际业务脱离,很难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并重视这个问题,并设法改进。一方面学校积极寻找合适的外贸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师实习基地,安排教师下企业实习、考察,使教师熟悉实际业务中的工作流程和当前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确保教师的职业工作知识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来为师生授课或举办讲座,传授最新的经验和行业信息,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

(四)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安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大都已配备了安装外贸流程操作软件的机房。但是这种利用实训软件教学的方式仅能起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作用,且实训软件中的企业资料仿真性较弱、数量较少、更新较慢,实践教学的效果一般。要想使校内实践教学取得更好效果,学校应加大投入,建设外贸流程模拟实训室,按照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岗位安排格局,加入银行、海关、商检局、保险公司等涉及到外贸流程的多个角色,让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情境的教学环境中感觉到更有“现场感”。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与外贸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可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企业也可提供一定名额让学生去顶岗实习,真正锻炼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五、结语

国外贸易范文4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加深了各国市场间的互相依赖,国际贸易的发展规模也随之逐渐扩张。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成果,并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但各种风险监控问题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贸易;风险控制;外贸企业

作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风险监控也能够为相关贸易风险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各企业有效抵御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手段,并在外贸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各企业应对当前国际贸易风险监控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进而促进我国各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监控水平的逐步提升。

一、我国外贸企业遭遇贸易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国际贸易业务存在着象征性交货、先货后单,以及单货分离等基本特征,并逐渐由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转移。同时,每笔交易的顺利完成都需要涉及到进、出口商、商检机构、海关及承运人等各方当事人,以及多方、多国交接、文化和法律方面存在的差异等复杂且多变的环境。而且客观存在的风险何时、以何种方式发生,有多大发生概率,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都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从客观因素方面来讲,国际贸易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不受当事人的控制[1]。

(二)主观因素。

1.在人员防范意识上。

作为外贸事务的关键内容,对于风险防范,很多企业还缺乏正确的防范与规避意识,过于追求市场与成交量的开放与增加,而往往忽视了各项交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者总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对于一些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手段也缺乏正确认识,也无法科学、灵活利用这些防范手段,对潜在的风险给予良好的抵御和防范,也未做好心理和措施方面的准备。

2.在风险监控组织制度上。

风险防范组织机构缺位,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外企当前风险防范管理存在的最典型、最普遍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外贸公司实施的运行机制都是以外销员为核心,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业务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好坏。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仅无法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监控和预警,对于已经产生的风险也难以做到科学、及时的控制与处理。面对国际贸易风险也常常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各种风险在外贸企业经营、交易中发生的概率[2]。

3.监控方法上。

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中,都存在经营状况不理想、客商资信不良,或者是无法支付货款等现象;甚至在交易中还存在一些运用假单据、假发票等情况。同时,一些企业对客户信心管理系统的不重视,在交易前没有对其经营现状,以及商业登记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调查,进而频频遭遇外贸风险。

4.风险防范人才的严重缺乏。

风险监控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而要想进一步提升外贸风险监控水平,其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较强的责任心等。而就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监控来讲,严重缺乏展业的风险监控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损害,也制约着外贸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国际贸易监控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计划书,增强外贸企业员工的风险监控意识。

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监控计划书,能够引导每位员工充分明确相关监控目标与要求。其计划书首先要对风险监控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外贸易的重要性进行陈述。同时,还要详细讲解风险监控机构在整个外贸经营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引导其机构领导明确自身职责。而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其风险监控计划都要清楚表达出高层领导对于风险监控和财务处理措施研究的重视,进而在为相关监控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时,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与规避意识[3]。

(二)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风险预警系统。

主要包括:风险信息,而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又涉及到信息收集,以及存储、处理子系统;风险判断。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推断和分析风险、机会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影响与联系,并对其发现趋势进行科学预测;风险识别。该系统又包括风险判别、评价和跟踪监督的等子系统;风险信息输出与报警。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输出相关预警信息,对相关决策提供一定提示,以确保在相关风险出现时,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处理。该系统中存储了多样化的备选对策、方案等信息,一旦出现风险问题,该系统能够及时提供科学的处理对策方案,或是参考[4]。

(三)建设完善的风险监控体制。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环境,各外贸企业也频繁面临着更加多样的风险,因此,外贸企业要想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监控,对风险监控体制的建设就要给予足够重视,并推动相关风险监控工作向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为此,各外贸企业应对垂直于水平管理有机结合的风险监控机制,以及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完善,外贸企业领导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对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引进,从而逐渐建立起一直高素质、高效率,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风险管理队伍。同时还应该注重风险监控制度的制定,并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身风险监控职责,并根据各职员的岗位职责,在相关贸易环节的风险监控工作中实施责任制,进而使各个环节的贸易风险都能够得到科学监控,而各项监控工作的开展也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以此来确保风险监控工作的顺利、严谨进行。

(四)适当增加风险监控人员。

风险经理领导的成员主要包括保险、索赔经理,以及预警防损经理等[5]。主要是因为随着外贸企业的不断发展,面临的风险也越多、越大,需要承担的风险监控与管理任务也在随之不断增加,相应的企业风险监控组织结构也就越来越复杂,因此,为了确保各项监控与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展开,应适当增加一些风险监控工作人员。而在其组织机构中,风险经理不需要对其细节给予过多的处理,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各风险监控人员策划及执行风险监控计划。

三、结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外贸企业不仅要注重新型产品的开发,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还要针对国际贸易市场及自身发展情况,对怎样科学、有效降低和避免贸易风险进行深刻分析,而且只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准确把握,才能够对风险进行最大限度的规避,并为我国外贸企业赢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作者:孙建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建功,米家龙.国际贸易风险监控问题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3,8:16~18

[2]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胡大江,任玉珑,陈学梅等.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71~73

国外贸易范文5

本文通过对32家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外贸企业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反映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高校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外贸企业各岗位人才需求实际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真正培养出适合外贸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

关键词:

外贸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

1.问题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成了高校炙手可热的王牌专业。然而,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率开始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据笔者对本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结果显示,近五年来初次就业从事与外贸相关职业的学生占比仅为30%左右。另据有关报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成了“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往往只注重参考其他高校相同或类似专业的做法,而对于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忽视,使得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实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人才市场需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外贸企业招工难与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愈演愈烈。为此,了解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以期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适度匹配,是破解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了能够得到外贸企业的配合,因此,本次调查选择的外贸企业都是曾经到笔者所在学校招聘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企业。这些企业代表性强,涵盖面广,既有大型外贸企业,如富士康集团,又有小型外贸公司,如浙江十足商贸易公司。既有自营进出口企业,如福建机电产品龙头企业“福建亚南集团”,又有专营进出口企业,如上海昌军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既有大型国有企业,如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又有小型民营企业,如浙江义乌的诸多小商品外贸企业。

3.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调查问卷发送至外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邮箱,要求相关人员填写好再发回至指定邮箱。共发送调查问卷41份,回收32份,有效问卷32份,回收率为78.05%。部分企业可能是因为邮箱有误,或者管理人员调换等而未作答回复。

4.调查结果分析

(1)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情况

考虑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情况与对外贸易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对外贸易发展形势较好时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就会比较旺盛,该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的比例就会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国际贸易也迎来了寒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但从我国来看,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经济仍然处于稳定增长情形,对外贸易的发展也稳中有升。调查数据显示,在对“贵公司近3年内是否有录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计划”的回答中,有28家企业均表示有计划,占调查总数的87.5%。有2家表示要看今后业务发展的情况决定,有2家则明确表示不再增加录用计划。由此可见,市场上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2)外贸企业岗位设置情况

对于外贸企业岗位的设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具体的岗位设置上略有差异,但其岗位的基本职能大致相同。一般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岗位设置上相对较为细化,这便于岗位的专业化、规范化。规模较小的企业为节约成本、压缩开支,往往岗位的设置不会太细,常常一个岗位要承担多个岗位的职能。通过调查,外贸企业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设置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部分大型工程类企业还设有国际采购员、国际招标员等岗位,但这些岗位不仅仅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3)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的要求

不论是哪个岗位,都要求国际贸易人才要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知识,熟悉国际贸易各流程与环节,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基本的英语水平,这些是进入外贸企业最起码的要求。然而,由于外贸企业各岗位所从事的基本职能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受调查企业均认为,在招聘外贸业务员时,会侧重于考查应聘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以确保能够与国外客户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还要求应聘者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招聘外贸单证员时,会侧重于考查应聘者对外贸单证的阅读与缮制能力,还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等,确保单证制作准确无误。而对于外贸跟单员,则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预测能力和谈判能力,并要掌握有关合同法、票据法等法律知识。对报关员、报检员岗位,则侧重考查应聘者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等,并要求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在招聘货代员时,主要看应聘者是否掌握基本的国际货运专业知识,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整合资源和渠道的能力等。而对于国际商务秘书岗位,则要求应聘者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应变能力、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

(4)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建议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您认为外贸业务员是否应该选修第二外语”的回答中,84.38%的企业给予了肯定回答。并且在后续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希望学校要求该专业学生要选修第二外语,并可以此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在“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有该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商品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的回答中,有90.63%的企业认为“非常有必要”。这些企业建议学校应该对我国出口量较大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等进行训练,使学生了解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产品功能等。对“您认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取得哪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作用较大”这一问题,选择“报关员、报检员、商务英语证书”的达到了93.75%;选择“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国际货代员”的有78.13%;选择“国际商务师、外销员”的有56.25%。只有个别企业认为证书作用不大。因此,这些企业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该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并为学生考证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受调查企业还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5.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外贸企业由于岗位不同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在制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非常有必要参考企业的这些具体要求,创建“课、证、岗”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一是探索构建“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与跟单员、报关与报检员、商际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培养方向与目标,着力建设“厚基础、精业务、重实践、能创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上注重与岗位对接,在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外贸各岗位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具备相关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二是依据外贸岗位能力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与跟单员、报关与报检员、商际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五大岗位能力模块,并配以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基础上,更突出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与锻炼。三是结合本科生素质拓展的要求,把学生获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素质拓展学分结构中必须获取的学分,鼓励学生考取面向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结算师、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到毕业时能够达到人手一证。四是扎实开展岗位实践训练与实习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根据能力模块设定学生角色,让学生模拟该岗位从业人员,完成相关业务。另一方面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该学生到有关外贸企业的相应岗位开展专业实习,让学生对外贸各岗位的职责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国外贸易范文6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碳排放总量也在不断地攀升,对世界经济和全球环境的影响也日趋显著。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向我国施加压力,要求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尽早参与到全球的二氧化碳的减排行动中来,直接承担减排义务。我国也在2009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一、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变化的原因   1.对外贸易的贸易模式不合理   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出口产品也主要集中在“两高一资”产品上,这些出口产品包括矿物燃料、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以及一般的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均属于低端的加工产业链条中环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的产业。耗费了过多的能源和原材料,造成了较高的碳排放。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所谓的“两高一资”产业,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产业的增长,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特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也导致了较高的碳排放。   2.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不合理   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导致了我国对于制造业发展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而相对于农业和服务业而言,制造业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量更大,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更高,也造成了更多的碳排放。而且我国仅有的服务贸易的出口也主要是集中在诸如货物运输和旅游服务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上面,这些行业的碳排放与制造业相差无几。而发达国家特别注重的诸如通信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服务、电影音像服务等,代表贸易发展方向的先进服务业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恰恰是我们最薄弱的,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3.对外贸易的贸易方式不合理   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并且超过了一般贸易,这种特殊的贸易结构,是由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充当的是终端加工制造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这种状况使得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减少碳排放的空间极其有限,也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虽然规模巨大,但是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收益相当有限,对于上下游的相关产业和周边产业的带动力不足,同时还使我国成为主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以及碳排放大国,造成了环境污染,客观上也造成了经济增长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的矛盾。   4.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中,中低端制成品占到了一半以上,行业间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以中低端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也决定了其增加值不足,单位出口产品的利润微薄,只能大批量生产,大批量出口,生产过程中必然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同时由于成本压力巨大,迫使出口企业选择诸如煤炭等价格低廉的能源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消耗能源,这也是生产过程中高碳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5.对外贸易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了碳排放量的大量增加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是由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的能源资源储量状况所决定的。   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对外贸易的贸易模式   纠正我国当前低环境保护基准和低附加价值以及低技术含量这一“三低”的贸易模式,目的是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发展的连续性,开拓出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低资源耗费以及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输出国家的贸易在合适范围内增长;另一方面,也要对于优化输出产品模式、提高工艺水平投入更大的关注度。有必要提升认识,减轻我国的就业压力,提高我国的就业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主要依靠以劳动力为增长点的结构模式。因此,当以发展外向型服务业市场为突破口之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人才资源的创业优势,更进一步增强在对外输出贸易中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比重。   2.优化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   为了优化贸易结构,必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当前我国劳动和资源都属于密集型产业,其中“两高一低”———能耗高、污染高、技术低的产业更是我国的主要输出产品,输出国外的产品市场上,被原料制成品、耗能高的金属制品、传统的低端机械设备、以及矿物质燃料等这些商品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事实上,以上所述商品属于高碳排放量商品,会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清洁。有必要改变我国当前这种低附加值、低环境保护标准、低技术含量“三低”的产品输出产业模式,开拓新型工业化之路。进一步发展中国服务业,在规范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国际竞争力延续性发展的同时,尽最大能力使服务业实现国际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统一搞好建设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建设二者之间的联系,协调其与一系列产业发展,给予发展服务业更高的关注程度。   3.优化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要适应低碳经济的潮流,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必须逐步走向结构多元化和产品高级化,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不但要促进出口贸易稳定,更要把重心集中在改变输出国外产品模式。鼓励能效较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限制资源类、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   4.优化对外贸易的能源消费结构   必须进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逐渐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同时,可以对煤炭和石油等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以最大限度地达到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通过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促进实现能源替代。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国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很丰富,应当进一步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的开发和使用,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而且我国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条件也已经具备,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两种技术都已在运行。可以大力发展核能利用。核电是一种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的高效和耐久能源,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使用,核电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p#分页标题#e#   5.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健全法律体系   从国情出发,我国政府应该综合运用各项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大力支持各个产业部门顺利地和迅速地过渡到低碳经济和低碳贸易的发展轨道上来。建立扶持绿色贸易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平台,研发绿色贸易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具有基础和全局意义的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并且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资金倾斜和技术支持等政策手段鼓励、支持和帮助出口企业向低碳经济和低碳贸易转型。政府还可以通过补偿企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所支出的成本,为企业创造一个有利于转型的国内市场政策环境。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政府也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节能减排合作的制度建设,同时也要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和环保技术,并尽量促进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自主创新相结合,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以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贸易的快速发展。

国外贸易范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研究影响

所谓低碳经济,也就是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以及与低碳相关的生活方式等等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也是对地球现存资源的一种再开发、再中断的一种模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其实各个国家都已经投入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创新模式中。我国的低碳经济背景是针对我国近年来环境出现危机的情况出现的,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国进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让社会经济资源不足的情况和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相适应,达到平衡协调发展,满足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各种要求。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2018年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外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18年的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同比就增长了9.4%,总额达到6.75万亿元,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7.4%,总额3.54万亿元,进口额同比增长11.7%,总额3.21万亿元。进口较出口增速快4.3%,贸易顺差收收窄21.8%,进出口逐步趋于平衡。传统的经济发展背景与低碳经济背景相比可以很好地节约我国的能源,减少排放和能耗,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对商品类型和结构来创新,让国际贸易发展具有更好的实际意义。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外贸易的规模

低碳经济背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变革,特别是对于商品的结构和类型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在短时间内可能产生不了很大的变革,但是长时间就会看到一些发展的动力。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不论是生产格局还是技术格局都做出了很大的变革,特别是出口贸易的系统和企业竞争力都有所上升,这种模式会特别集中资源和劳动力,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一定的优势,尽管这些会对我国对外贸易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比例也会有所下降。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出口贸易的变化

从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比率上的变化,尽管在长时间来看企业的出口贸易存在价格的优势,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的出口贸易的成本也在增长,为了鼓励我国进行低碳的发展国家开始征收污染排放税,以此减少企业的碳排放,这必然会让我国高能耗企业碳排放力度减少,还能持续减少我国的碳排放,对保护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促进因素。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外贸易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下需要提升我国对外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在经济中进行低碳重建,为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来说,尽管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但是这些都为我国企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低碳生产的产品会提高商品自身的成本,企业空间的利润也随之降低了,这对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为了进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锐动技术进步和社会环境的保护,努力建设低碳社会,更新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空间,面对短时间可能会产生的国际贸易问题企业要及时更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展望

(一)接受政府的参考意见

我国的政府部门需要对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进行全面建设,我国政府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发展相应的对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针对对外贸易中的低碳经济发展制订相应的对策,从多方面争取我国的贸易主权。有关部门需要规避贸易壁垒,并且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需要减少贸易摩擦,明确低碳经济的节能目标,特别是对待国际贸易法,更需要根据低碳环境的标准进行出发,秉持着科学发展观,进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增加需要政府出面调和,减少摩擦的过程中对本国企业的利益进行保护,在保证我国低碳环境的同时还需要开展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企业提出相关意见

企业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需要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模式。首先企业要改变经济发展的主体,研发全新的低碳产品,面对国际的贸易壁垒需要研发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利用我国的优势既廉价的劳动力、政府的补贴来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另一方面面对低碳经济不断建设的局面需要对我国国际贸易进行开发,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引进资金技术,还要考察各国的经济环境,以此减少我国贸易产品所引发的壁垒。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一切的商品都被贴上了环保的标签,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变自身开发产品的形式,为对外贸易市场创造更加良好的竞争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个局面需要我们及时的发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问题,并且勇敢地迎接挑战,不断改进自身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广低碳经济的类型,引领消费者全新的低碳消费观念,为我国未来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类型,同时在发展中也要不断向一些先进国家学习,将他们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和内容“引进来”,同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加以吸收和改善,从而促进我国的文化和商品可以更好地“走出去”,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能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慧芳.低碳经济影响下的国际贸易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6(29).

[2]陈俊达.低碳背景下广东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探索[D].广东工业大学,2016.

国外贸易范文8

1.以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引导外商的增加

世界直接注资工业的分布具有由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趋势,其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靠吸收外国直接注资促使本国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壮大。在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不断以直接方式进行直接注资。政府应引导外商对中国技术密集型工业加大注资力度。加大跨国公司在我国优势行业上的注资,实施准确的工业导向。从环境保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中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增长和中国小康社会建设为出发点,国内的优势行业对吸引跨国企业资本进入具有很大的优势。

2.引导利用外资更多地流向薄弱的第三产业

商业和交通运输,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对中国来说是外商对中国第三产业的直接注资的主要汇聚地。而利用外资少的,所占的比重也很低的则是金融保险业、社会福利业、体育产业、医疗卫生产业、科研以及教育文化艺术等。随着中国履行WTO承诺和对外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部分对外开放的程度势必会进一步加大。所以,应通过《利用外资企业辅导目录》,鼓励再注资等办法的调整,进一步引导外商增加对这些产业的注资。

3.进一步完善引进外资的环境

政府应加快调整职能转型,尽快从“管理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者”身份,为外资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进一步营造吸引外资的优良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关经济法规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外商注资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简化外商注资批阅手续,改革税费缴纳;强化法治环境,加强社会治安和环境治理力度,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力度改善外商注资者生活条件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外商解决好后顾之虑。从工业范畴看,应当适时放开商品销售市场和新兴产业的资本市场。加大服务业开放步伐,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积极引入跨国公司参与地方经济建设,逐渐放开交通、电信、外贸、商业等带有垄断色彩的区域,稳步开放金融行业等。

二、利用外资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

1.利用外资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所涉及的范围

几乎涵盖所有行业,如交通,通讯,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和商业,餐饮和其他方面的跨国公司的注资。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步开放保险业、电信业、专业服务、银行四个新的投资范畴。面对这个新的发展机遇,很多跨国企业摩拳擦掌,开始为抢占我国市场做准备。一些外国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十家股份制银行有密切联系。在资本市场上,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上,我国并购的现实案例中,跨国企业并购占不小比例,并购活动的首要力量,主要是一些资金来源广泛的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将起到正面效应。

2.利用外资技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在制造业上,跨国企业实施纵向笔直的全球化分工协作,实施一整套完善的制造质量体系,降低了其在华子公司与中国工业的前后关联度,不利于中国工业的均衡发展。跨国企业为了保护其全球领先地位,对自身技术实行严密的保密工作。掌握先进技术的跨国企业容易被中国企业长期依赖,使得创新与创造无法在中国企业身上出现,本土企业就无法超越跨国企业。外商注资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十分明显的技术革新,即使跨国企业对中国所投入的技能只能算中等水平,所投入的更多的是成套制造设备、流水线等,所涉及的行业短期内产品制造水平得到很大进步,表现出很高的短期效益。但是,因为缺少研发创新和关键技术,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对产业水平的提升、产业的发展创新并无益处

3.利用外资出现方向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