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毕业论文范例

国外毕业论文

国外毕业论文范文1

有机农业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有机农业研究可追溯到1924年德国鲁道夫•施泰纳(RudolfSteine)r开设的《农业发展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该理论的核心观点为:人类作为宇宙平衡的一部分,为了生存必须与环境协调一致;企业作为个体和有机体;要求饲养反刍动物;使用生物动力制剂;重视宇宙周期。德国的普法伊费尔(H.Pfeiffe)r将上述原理应用于农业,形成了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Agricul-ture)。20世纪30年代,汉斯•米勒(HansMuelle)r和拉什(HansPeterRush)为有机生物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使其在德语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发展。英国的霍华德爵士(SirAlbertHoward)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农业(OrganicFarming)的奠基人。1935年,他出版了《农业圣典》(《AnIntroductiontoOrganicFarm-ing》)一书,奠定了堆肥的科学基础。1940年,美国的罗代尔(J.I.Rodale)受其影响,开始了有机园艺的研究并出版了《有机园艺》(《Agro-ecosystemsandSustainableAgriculture》)一书。20世纪60年代后,日益严重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包括有机农业、有机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等在内的替代和持续农业因此得到了深入研究。

1970年,美国的威廉姆•奥尔布雷克特(WilliamAl-brech)t将生态学基本原理纳入有机农业生产系统,提出了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概念。20世纪90年代,有机农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相关农产品贸易部门正式成立,立法工作逐步展开,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其发展。综上所述,国外有机农业理论较为完善。但迄今为止,有机农业的概念并未统一,生产标准和法律要求也不尽一致,这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国外有机农业发展政策针对的主要是农业现代化早已完成、市场经济体系十分健全的发达国家,涉及的体制问题相对较少,而这对于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却往往非常重要。中国学者的有机农业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1989年,中国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设想,其基本内涵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1992年,农业部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功开发了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机认证机构。此后,关于有机农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广泛展开。刘小清(1999)在《绿色产业———迎着朝阳走来的新兴产业》中指出,绿色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资源利用、自然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曾建民(2003)在《略论绿色产业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强调,绿色产业是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事绿色产品生产经营及提供绿色服务的综合性产业群。中国的《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1995)、《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2001)等多部法律、法规也相继颁布施行。虽然中国有机农业理论发展很快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发达国家对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吸收和借鉴国外理论较多,联系本国国情的内容偏少,大部分理论未将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国内外有机农业

发展实践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的问题。对比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实践,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经验和政策借鉴。德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德国是欧盟中对有机农业要求最高的国家。政府规定从传统型转向生态型农业必须持续2~3年。为鼓励农民,德国实施了转型补贴政策。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补贴数额不等。如多年生农作物(葡萄、樱桃等水果生产)在转型期每公顷可获得950欧元补贴;蔬菜生产可获得480欧元补贴;种植业(如小麦等)和绿地生产可获得210欧元补贴。同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种子法》、《物种保护法》、《肥料使用法》等。2003年4月,又实施了《生态农业法》,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的检验检测标准和违规处罚。德国的有机食品都要被贴上形式为绿白色小六角形的“生态印章”(BIO),目的是禁止转基因食品,禁止在食品中使用抗生素和违禁添加剂。BIO商品比普通农产品至少贵出20%~50%。自2001年引入此标识以来,每天有近20种产品获此印章。德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势头由此可见一斑。美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美国是世界上耕地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农产品市场。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生态农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至2001年,全美有6949个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场。

美国有机食品农场必须经特定部门核准。农业部制定统一标准,当地在空气、水合格的条件下,种植作物3年以上不使用化肥、农药、合成激素和有毒物质,才可以生产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每年检测1次。2002年起,美国农业法案为有机认证费用提供补贴,比例占总费用的75%。美国有机农场现在开始成为生态旅游者的新天地。一些庄园主借瓜果成熟之际,招徕游客前去采摘。一方面让其享受锻炼、知识、娱乐、美食为一体的度假活动,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节省人工成本。这种富有特色的农场项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日本的有机农业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大力倡导有机农业,重点是减少农田盐碱化、资源污染(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品质。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颁布了很多政策、法规并不断完善,如《可持续农业法》、《堆肥品质管理法》等。1992年6月,在《新的食品、农业、农村政策的方向》中政府提出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并把它作为农业政策的新目标。与欧美相比,日本的生态观光农业开发较晚,仅有30多年,但发展很快,成效显著。日本最早的生态农场是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小岩井农场。1962年起,该农场主结合经营项目,开辟了40多hm2观光农园,兴建了花圃、牧场馆、动物广场、农机具展览馆等多种游览设施吸引游客,获得了可观收入。现在,日本有成千上万的观光农园,在不同季节对市民开放[6]。河南新野县的绿色农业发展新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号称“百里平川”,是全国无公害蔬菜和绿色畜产品生产示范县。近年来,新野县以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打造生态绿色品牌、延伸绿色农业生产链等为农业基本战略,通过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p#分页标题#e#

国外毕业论文范文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社会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育人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首要职责,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把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因素,推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更加注重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当今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高分低能的产品,还是像乔布斯那样的创新型人才则直接关系到国运兴衰和个人的一生发展。鉴于此种形势,必须加快对现行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

1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

独立学院自1999年开办以来,目前全国已有三百余所,承担了1/3的本科培养任务。独立学院通过利用普通高校优秀教育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在解决教育经费短缺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上起了重要作用。与一二本的高校不同,独立学院培养的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如何使考试评价制度更好发挥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指引方向,成为当前独立学院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笔者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突出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以管理知识为主,实行多学科交叉渗透,专业知识面涵盖了管理、经济、技术、法学等学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学及其他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以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主,掌握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金融单位、各类国有及非国有企业从事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独立学院现行考试考核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再是专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所谓“精英教育”,所以原有的传统考试制度作为衡量国际化和创新型人才的标尺已经不是很精确了。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指向,但其现行考试考核制度仍然存在诸多弊病。具体说来现状如下:

2.1分数考评“独霸天下”

分数是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最客观、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依据。但长期以来独立学院与其他层次的高校一样,认为分数就标尺,认为分数越高能力就越强。考试评价对考评个体的某些心理特征如记忆、推理、判断等有作用,但对整个人身心素质高低的测量,特别是其学习取向、个体价值取向、潜能、创新意识等是不足的。

2.2考试内容不科学

国外高校考试中几乎无死记硬背的题目,考试范围不局限于所学知识,注重关联知识的考查,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外,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知识考查较多。曾有很多我教过的毕业后又去国外读硕士的学生反馈说,国外大学的考试,它不是一场记忆力的考试,而是一场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试。举例说,在一次市场营销课的期中考试中,只有4条情景题。其中一题描述的是一家经营出现严重亏损的汽车零售公司现状,题目中列出该公司经营的各种数字及该公司过往所使用的一些经营手法,最后问的是,假如你现在是这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你将如何令该公司的市场运作恢复正常及让它最终盈利。这样的考试题目,基本上是市场营销课的主要考试题型。这种类型的考题,不但要求学生非常熟悉市场各个环节中的实用概念,透彻理解它们,并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情况中应用它们。换句话说,这样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否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换到解决现实问题中。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们不需要在考试前做大量的参考题,更不需要背考题及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只要老师评估认为该方法在现实中是可行的,学生都可以获得高的分数。这样的考试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这对于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作用。独立学院的任课教师在出题时,往往会对指定的教材有所偏重,因此,学生考前只要记忆指定的教材内容,便可顺利过关。一般客观性试题较多,诸如分析等锻炼发散性思维的题型较少。

2.3考试方式单一

考试方式单一,难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独立学院目前很多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试题、答案都是唯一的,缺乏考试形式的多元化,缺少平时的考核、检测,缺乏教学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反馈,造成教与学脱节。总结性考试考定成绩,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性能力,抑制学生创新能力。而国外高校考试形式比较多样化,如侧重平时的考核,平常经常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进行自我探索,并提交论文报告,使学生有独立思考锻炼机会。还有在课程中分组进行专业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研究水平,在此过程中,也顺便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举多得。

3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议

为使我国独立学院学生能适应市场需求,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抢手的创新型复合型的应用人才,针对目前独立学院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对理论课程考试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

第一,应以素质教育为本改革考核的指导思想。传统的教育一直侧重于智商的培养,情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大学对学生的教养理念已转变为“情商”与“智商”相结合、“通才”和“专才”教育并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的人才观和考试观,彻底改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第二,打破单一考试模式,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笔者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最近出台了《关于取得学校组织的各类部级考试合格证置换相关成绩的管理规定》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其规定: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的本、专科学生,可申请置换《大学计算机基础》或《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考试成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425分)的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可申请置换《大学英语》课程的考试成绩;非英语专业的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全国职场英语(一级)资格证书者,可申请置换《职业英语Ⅰ、Ⅱ、Ⅲ》课程的考试成绩,并认可取得证书之前的各学期英语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也可免修以后各学期的英语课程等。第三,对考试内容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变通,应当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对知识的记忆程度。一是考试题型要创新,且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创新兴趣为主。应当考虑增加主观题型的比例,使得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在考试中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对一些课程采用“开卷考”形式。开卷考一方面可以降低分数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和地位,让其知道平时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p#分页标题#e#

3.2对毕业设计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本科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却存在隐忧,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2.1现有毕业设计考核模式存在的缺陷

以笔者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管学部2012届毕业班为例,其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分七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11月1日-11月11日,(10-11周)毕业论文准备阶段,审定毕业论文题库。学部各系按学院要求拟定2012届级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各系主任负责审定所属各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然后由学部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定作为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备选题库;第二阶段:2011年11月14日-11月25日,(12-13周)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动员阶段,组织学生选题由各系召开2012届本科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大会,对学生进行动员及相关问题的讲解;第三阶段: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14~15周)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布置论文工作安排,指导教师在接到指导任务书后,必须在第14周前与所指导的学生见面,使学生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实习对自己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实习工作;第四阶段:2011年12月10日-2012年1月13日(16~20周)学生收集资料、拟定写作提纲、提交开题报告;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开始毕业实习。在此阶段,学生可开始毕业实习,并按指导教师要求收集论文写作资料,拟定写作提纲,提交开题报告。在2012年1月13日本学期结束前学生必须向指导教师提交电子版开题报告、写作提纲、收集的论文写作资料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表。指导教师应对完成情况进行登记,对未按要求完成的学生不得离校;第五阶段:2012年1月14日-2012年3月30日,各系各专业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完成论文初稿。在此阶段,学生进行分散毕业实习,本科生毕业实习周数不少于8周的同时,应当完成实习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译文、论文初稿。在实习期间,学生与班主任、指导老师要保持密切联系;第六阶段:2012年4月2日-2012年4月20日,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中期检查阶段。各系组织教师对毕业实习进行中期检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毕业实践报告》完成情况,指导教师要求在2011年4月20日前,收齐自己所指导学生的《毕业实践报告》,检查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签字、签章等。指导教师填写《毕业实习中期检查表》。各系组织教师对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学生的《文献综述》、《外文译文》、论文初稿完成情况,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学部将对各专业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工作进行中期检查;第七阶段:2012年4月20日-2012年4月27日,学生返校,完成《文献综述》、《外文译文》定稿,论文修改,毕业实习评定与个人总结阶段。2012年4月20日,本学部各系毕业生结束实习返校。返校后学生要完成对《文献综述》、《外文译文》的修改并定稿。2012年4月27日-2012年5月4日,论文改稿、定稿。2012年4月27日起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按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进行格式修改,并于5月4日前收齐所有论文定稿,2012年5月7日-5月14日,各系组织教师进行评阅论文,5月15日将已评阅论文交专业秘书,并做好答辩准备工作。2012年5月19日(周六)、20日(周日),论文答辩。从以上安排来看,整个过程周密严格,首尾相接,但是从结果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实习周期太短,难于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预期效果。很多高校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通常与实习在一起,尽管我们要求学生撰写论文要以其所实习单位的事例为关注主题,并将知识运用于帮企业实际分析问题且提出解决对策。但多数学生通常是春节过后还游离在人才市场,高不成低不就,迟迟未选择单位或以考研为由不去真正实习,而寄希望于从网络摘抄资料拼凑论文以敷衍了事。然而,即便是春节前就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也因为学业不扎实或观察思考能力不够的缘故,在企业干了三四个月了还是懵懵懂懂不知就里,只满足于做些平常打杂的事情。没有观察和深入分析的能力,即便是简单的企业实际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很多人也是勉为其难,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

(2)过分看重找工作,论文写作应付了事。据教育部数据披露,2012年毕业生人数高达680万人,比去年增长20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除了频繁奔波于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找工作外,很少有人把毕业论文设计看得有多么重,更何况是就业压力更大的三本独立学院的学生。

(3)写作能力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很多学生即便是早在大一就开了诸如《应用文写作》、《经济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但一旦接触到本科毕业论文这样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就感觉很难。我们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地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还有更甚者将网络摘抄的文档丝毫不加处理地就放在那,连网络痕迹都附带着。

3.2.2毕业论文考核模式的改进对策笔者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管学部的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在一年级开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文献检索》等课,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同时在二、三年级围绕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几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还开设了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但到了第八学期进入到毕业论文环节时,学生的毕业设计结果仍然很不令人满意。

国外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国际贸易;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在国内商务成本上升和国际需求不旺的双重制约下,中国外贸正遭遇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挑战,亟待转型升级。外贸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迫在眉睫。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国贸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独立思考品质,以及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有关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下滑乃至沦为“鸡肋”的论调甚嚣尘上,一些失望之极的教师甚至建议取消毕业论文。本文认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会导致本科生失去培养自身能力的宝贵机会,恐为不妥;我们应该着眼于改进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以使其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预期目标。本文拟阐述国贸本科毕业论文常见的质量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提高论文质量的解决方案。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1.选题不当。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刘国华和张伟东,2014;田洪和陈绍友,2014)。选题直接决定了论文的价值和写作效率。选题的本质是提出有价值的、有趣的研究问题。然而,不少学生因为忽视论文选题的重要性或者是因为缺乏“问题意识”(张煜,2011)而出现盲目确定题目的现象。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选题陈旧。全球经贸环境日新月异,国内政策导向也时有调整,这为国际贸易研究提供了许多鲜活的话题。但是,一些学生对经贸实践的最新变化知之甚少,以至于他们选题时高度依赖教科书,选择了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譬如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我们认为,除非有新的切入点、新的研究方法或者他人未能提供的富有启示意义的经验证据,这类陈旧的课题都不应作为选题对象。这是因为陈旧的话题不仅无法引起教师甚至学生本人的兴趣,而且容易使得写作陷入低水平重复、缺乏研究价值的困境之中。第二,选题过大。有些学生的选题过于宽泛,涵盖面过广。他们误认为选题越大,写作难度就越低,而且论文越有价值,殊不知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例如,有学生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问题研究”为题。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宏观政策、进入模式和风险控制等多项课题,我们是绝对不可能在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中把这个宏大的议题讲清楚的。第三,选题过难。部分学生在选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理论功底和对研究方法掌握程度,一味地去选择吸引眼球但很难写的问题去研究。譬如,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单向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各界都非常关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于是,一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就专门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这个话题虽然有重大意义,但它显然超出了本科生的写作能力。第四,选题偏离专业领域。少数同学出于个人兴趣的考虑去研究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无直接关系的问题,从而脱离了专业培养目标。2.论证不充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的展开就是显示作者的思路有无逻辑性的过程。学生们在论证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一些关键论点缺乏来自文献或数据或案例的有力支撑,表现为:论据与论点无关或相关性不强、堆砌资料、数据陈旧、论据本身不可靠。第二,违反形式逻辑,表现为分类错误、层次不清、结构紊乱等问题。3.不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本科毕业论文虽不要求公开发表,但它作为学术成果必须满足学术规范的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在学术规范方面的常见问题包括:第一,论文写作东拼西凑,大段复制粘贴他人论文(王丽娟,2010),导致重复率过高甚至涉嫌抄袭。第二,引用不规范,突出体现为照搬他人观点而不做必要的说明。

二、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角度。学生是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当然主体(田洪和陈绍友,2014)。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科研素养及写作能力欠缺是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欠佳的直接原因。首先,思想上不够重视。在现行体制下,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对学生就业、攻读研究生均无影响(逄玉媚,2009),甚至也不影响学生毕业。鉴于此,很多学生不愿意在本科论文的写作上投入足够的精力,敷衍和拖沓现象屡见不鲜。其次,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他们习惯了“填鸭式”教学,倾向于接受知识的灌输而缺乏探索意识。在选题过程中,有些学生确定的选题毫无新意,有些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提供的议题,还有些学生在几乎不经思考的情况下向教师报送若干选题让教师做“选择题”。最后,科研基本素质不过关。我国高等教育在形式上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柯颖,2008),这导致不少原本不符合相应升学资格的学生被高校录取,客观上降低了生源质量。不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存在欠缺,并且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计量经济学知识,这导致他们在论文写作时往往是有心无力。2.教师角度。由于本科生都是第一次写毕业论文,他们对论文写作流程、技巧及注意事项知之甚少,所以他们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故而教师构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应然主体”(田洪和陈绍友,2014)。但是,指导教师的主体地位常常未能有效发挥,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一,师资匮乏(乔军和孟庆玲,2011)。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目前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已有600所左右。扩招导致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增加了,某些学校的教师每年人均指导学生数多达20—30人。并且,教师还承担着其他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艰巨的科研任务,这使得他们难以抽出精力对本科生进行深入、有很强针对性的指导。其二,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邵维加和黄建荣,2010)。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培养能力的重要意义(王保国,2013),不能在选题到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其三,极少数教师存在能力不足问题。有些教师学历和职称偏低且长期不从事科研工作,因此他们不仅缺乏选题的方向感,而且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储备。在这种情况下,要学生写出高质量论文也就如天方夜谭。3.教学管理角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要保障(王保国,2013),然而大多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对本科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亟待完善。优秀本科论文的作者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而论文写得不好的学生也不会受到诸如延期毕业之类的惩罚。二是针对教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教师所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在指导过程中能否尽职尽责,这些因素都影响不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更不会影响到教师的物质报酬。三是部分院校过于强调过程控制。它们引入了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系统,对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都机械地设置时间节点。这种做法是基于错误的假设前提,即假定论文构思和写作可以像产品生产过程一样精确地控制时间和流程;并且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灵活安排时间的实际需要。因此,它不仅损害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导致论文写作方式的僵化。

三、提高论文质量的对策

1.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本科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考试(刘宝欣,2007),因此我们必须从本科教育全过程来考虑,通过各个阶段课程的有机设计和科研项目的历练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首先,合理设计有关课程,并提高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来增强学生的理论储备,而且要突出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配套软件的重要性。其次,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理论动态和实践动态。再次,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和数据收集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等数据库来查阅理论文献,而且要传授给学生查询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以及各国各地政府统计数据的方法。最后,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造机会。要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创新创业类课题,支持他们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对接,为学生发表优秀成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2.确立科学的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很多学校都采用了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的“三方”评价体系,但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粗略,以至于教师主要靠印象主观地给出分数。为避免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引入更加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论文评价标准。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包含一级指标,还应包含若干二级指标(时伟,2010)。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应具备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教师工作负荷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置关于指导教师的甄选标准。责任心不强、科研能力薄弱的教师不应被选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并且指导教师队伍要进行动态调整。另外,学校和院系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鼓励并支持教师接受理论和方法的培训,资助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学术会议。4.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在激励机制方面,可行的做法包括:给优秀毕业论文的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优先授予他们“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且支持优秀论文的公开发表。在约束机制方面,可考虑的做法包括:(1)质量差的论文在答辩前外审,外审不过关即取消答辩资格;(2)对于在第一轮答辩中评价差的论文,其作者要参加学院的2次答辩;(3)对于取得保研资格的同学,如其毕业论文成绩低于一定标准,则取消其保研资格。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张伟东.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158-160.

[2]逄玉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211-212.

[3]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4]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10-111.

[5]乔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9):46-47.

[6]邵维加,黄建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54-60.

[7]田洪,陈绍友.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及提高论文质量的创新着力点探索[J].宁西社会科学,2014,(6):157-162.

[8]王保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4-129.

[9]王丽娟.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118-122.

国外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论文质量

一、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表现形式

(一)论文造假现象严重

社会上学术腐败问题一直存在,例如最近被媒体曝光的某位明星博士论文造假,被认定为学术不端,取消其博士学位的新闻,相信这只是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学生自己的不重视,导致目前的毕业论文中许多同学抄袭成风,论文内容大多选择复制粘贴,最终的率远远超过30%。

(二)选题不合理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建议学生“小题大作”,通过某一个角度来展开进行论证分析。而在教师把关不严的情况下,学生的论文标题动辄出现“中国”、“全球”、“世界”等字眼,这种“大题目”本科生在10000字内很难能够把握好,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另外以电子商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选题要求80%为设计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选题要求至少有55%以上能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地区行业发展实际和科研实践。在选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起码参阅十篇以上文献。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很少能达到以上写作要求。

(三)资料搜集和运用不当

有些学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搜集的文献资料大多来源于网上,在引用了别人的观点或是语句时并未标注其来源,不知不觉就剽窃了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另外再看学生本人的参考文献,会发现有些学生的参考文献来自百度、知乎、豆瓣等网站的文章,来自中国知网的文献很少,其他国外文献参考网站就更是少之又少,这种不严谨的搜集文献的方式也会影响其文章质量。(四)格式不规范每一所院校都有其自己论文格式标准,甚至每一个学院下面又有自己不同的论文格式标准。但在学生交的最终定稿中可以发现,不少的学生并未按照统一的格式标准进行排版,页边距、字体字号、行间距等都不能做到统一,有的学生甚至连学校名称都能写错。

二、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不够重视

一般本科毕业生到了大四时会外出实习,其他应修学分也大多修满,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大部分院校从选题到论文答辩安排了几乎大半年的时间,但部分学生还是以工作为借口,很少甚至一次都不联系导师,到了快答辩时才仓促赶出一份论文交差。这样没有经过实际调研、充分收集整理材料、大量文献阅读“赶制”出来的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二)指导教师人力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长期存在生师比不达标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按照评估标准应该是9:1,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师资不足,在毕业指导人数分配时有的教师甚至要指导15-20名学生,在教师精力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对每名学生都细致的指导,这也是导致了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建议及对策

(一)开设相关课程,提高重视程度

很多学生到了大四时还并不了解论文写作,针对这种现象,各学院可在大四上半学期开设相关论文写作与答辩课程,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课程讲解中注意引导学生选题。另外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展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对“学术不端”情况的零容忍态度,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二)引进企业师资,缓解教师压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教育部评估要求,大力引进高质量师资,特别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校外导师,这有助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来自企业的校外导师也能给学生提供许多实际经验,达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提高毕业论文的实用性。另外,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能够共同指导学生论文,可以缓解校内导师的指导压力,论文质量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层层严格把关,落实监控过程

学院可将毕业论文工作详细拆分,每一个环节都以周为单位制定出明确的、可量化的小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每一个环节目标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务人员等通力合作,督促学生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共同落实监控的过程,保证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楚珊,林文庞.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66+72.

[2]上官敬芝,郝景亚.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09):1-5.

国外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分析;影响因素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1]写好论文,需要熟练、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要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本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通过学习及论文写作,可以很好地整合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然而,现在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正在逐年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猛增,2017年普通本专科预计毕业生数达到7,804,685人[2],加上高校的“严进宽出”,使学校对论文质量的把控不严,进而导致学生及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态度上的松懈。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网络层出不穷,粗制滥造的拼凑,使毕业论文质量进一步下降。本文以某医学院校2014级本科生毕业生论文为样本,通过对毕业论文分数、指导教师职称、实习医院等级、参考文献的引用等相关数据的分析比较,以期从中发现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的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择某医学院校2014级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共计130篇毕业生论文,对130篇论文按照论文成绩进行抽样,将60分以上的毕业论文分成4组,组距为10,每组抽取1/3,共计38份,逐篇阅读后从选题、措辞、写作格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调查方法

提取本科生毕业论文分数、指导教师职称、实习医院等级、参考文献的引用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三)统计方法

采用数量(构成比)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论文整体质量

2014级毕业生共130人,论文及格率100%,54%的论文分数集中在70~79分,26%的论文分数集中在80~89分,90~100分区间的人数仅占6%,整体论文质量中等偏上。

(二)存在的质量问题

通过对38份论文的通读、总结,发现2014级毕业生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共同问题:(1)选题的范围过大,或者选题较易,无深度,没有研究探讨的价值;(2)论据与论点之前逻辑关系不严谨,论据无法支撑提出的论点,部分结论无充分的数据支持;(3)用词造句过度口语化,语义表达不清,计量单位使用错误,欠缺规范性;(4)论文格式混乱、错别字、标点错误、引用文献的数量与正文中的数量不符等。

(三)实习医院等级、指导教师职称与论文得分情况

(1)44家实习医院,其中3家二甲医院,其他医院等级均为三级及以上(论文平均得分与医院等级关系见图1)。(2)论文指导教师职称分别为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论文平均得分与指导教师职称关系见图2。(3)引用参考文献数量平均12.6篇,省级以上文献平均4.2篇。二者平均数量随着论文分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三、讨论

(一)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讨论

(1)实习医院等级的影响,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毕业论文质量与医院地理位置没有明显关系,与医院的等级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但并不是医院的等级越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就很高。(2)指导教师职称的影响,对本科毕业生论文而言,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高低并不是关键因素。即使初级职称的指导教师依然可以指导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3)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质量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并没有因为参考文献数量、质量的提升而提高。相反,高分区间的论文中引用的文献数量、质量随着分数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作者查阅、研究参考论文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秀学术思想及理论等,才能提高整体文章的质量[3]。(4)毕业生学术态度的影响,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很多问题并不是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足、综合素质不够造成的。比如:错别字、遗漏标、引用文献数量与正文中的数量不符、字体行间距等没有统一标准、文章内容装订顺序错误等,直接反映出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轻视。根据对某校2013届毕业生发出的近4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根本没有学术研究的兴趣[4]。近几年,有些专家对本科阶段是否有必要撰写论文产生了分歧。社会认知环境的变化对学术态度产生了不利影响。(5)学校及医院科教处管理问题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负责的态度与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息息相关。目前,论文指导教师大多由医院医生兼任,学校对指导教师没有直接管理的权限。医院科教处负责督促指导教师工作,由于毕业生是在校学生,和医院没有利害关系,因此科教处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较松懈。学校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完全交给指导教师负责,在无法直接管理监督指导教师工作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引导学生。

(二)提高论文质量的对策

(1)实习医院等级由数据分析可知,毕业论文的质量与实习医院的等级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增长。等级高的医院,有丰富的试验研究材料和病例,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学校应尽量为实习毕业生选择三级及以上的医院。(2)指导教师、学校及医院科教处的管理从前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指导教师的态度对论文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由在职的医生兼职指导教师,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做法。医院为实习生提供了先进的试验仪器及丰富的研究案例,实习生促进指导教师主动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双方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学校和医院应该相互协作,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及督促。(3)从毕业生学术态度来看,毕业生对论文不够重视,写论文的时候,往往准备不充分[5]。要端正毕业生的态度,除了学校及指导教师的引导外,重要的是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从选题、开题,到答辩,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校和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指导。(4)学校创造良好的论文写作环境。学校可以提前开设毕业论文相关的课程或项目研究[6],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认识论文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对论文的写作进行强化训练。学校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大二或者大三就尝试让学生撰写相关课程论文,目的是让学生多阅读学术论文,学习论文中的结构、正确表达方式及格式,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实习医院级别、指导教师的职称及态度、作者的学术态度成正相关关系。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需要学校的努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需要医院的大力配合,需要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还需要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薇.PDCA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中的应用: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2):101-102,105.

[2]毛盛勇,叶植材.[M].中国统计年鉴,2018:739-740.

[3]编辑部.参考文献的作用及要求[J].浙江电力,2017,36(10):58.

[4]蒋惠凤.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01,204.

[5]杨家强,徐应淑.提高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163.

国外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行业;协同;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时间最长,持续时间跨越两个学期;其教学环节最多,要历经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和毕业答辩等若干环节;其培养和考核的内容众多,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要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最综合、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考核和运用,又是对学生掌握的点知识、线知识和体知识的综合考量[1],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是共识[3]。

一、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作为对本科生走向行业岗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具有承前(综合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启后(对接行业需求)、开启职业生涯的作用。构建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来看,教育部自2004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到2010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再到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直至现在推进“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一直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贯穿上述政策链的核心关键之一,是要求高校重视行业需求,加强与行业融合,促进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高校落实国家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都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落实。从行业加大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需求来看,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未来行业将更加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气象行业对气象探测人才的需求为例:按照该行业的相关人才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建立一支近1.5万人的综合气象探测(综合观测)人才队伍。气象探测技术是将大气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同相关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该行业要求其人才队伍必须在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备复合型、应用型特征,而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也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承载。

二、构建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1.学校与行业协同合作的框架不成熟。构建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除了学校自我革新之外,行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关键因素。相较于欧美一些国家从法律制度和政策利益等多个维度,对行业(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做出的规定和引导,国内的行业(企业)并没有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法律义务和社会公义[4]。单纯地从经济利益方面考量,行业同学校协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并不能对其产生较好的直接收益,反而会增加额外负担。同时,在高校未同行业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大批量培养的人才对行业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行业也并未因此获得自身急需人才,因而行业参与协作的动力不足。所以,如何找准切入点,与行业建立协作框架是问题之一[5]。2.高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局限。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一方面,高校引进人才多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许多引进来的教师本身并无行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大多重论文、轻实践,无法引导教师投入精力来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纵然有高校引进了“双师型”教师,久而久之,在上述大背景下,其个人发展重心慢慢也会与行业实践脱节。另一方面,因为高校对引进人才的诉求集中在学历、论文和纵向项目等方面,来自行业一线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与之不相适应,所以制约了行业人才向高校的流动[6]。现有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提高有限,外部行业的新鲜血液难以注入,成为制约高校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显得尤为突出。3.毕业论文研究对象不贴近行业生产实际。从来自某地方普通高校2018年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项调查中,采样分析了452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数据。调查表明:论文中明确研究对象来自行业(社会)实践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21.36%;论文中明确是在行业(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38.46%。这从侧面反映出,作为强化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环节,毕业论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业实际脱节。4.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欠缺高效的信息平台。许多高校和行业合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推进乏力,既有上述的协作框架不成熟、行业缺乏动力等原因,也有操作层面上的缺乏管理平台和沟通渠道等原因。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既需要长时间(跨度两个学期),又需要面对多个主体(学校、行业、导师、学生等),还有多项重要指导和考核环节(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其日常的指导、监督和沟通工作更是繁复。如果缺乏一套运转顺畅的协作机制以及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很多工作开展起来都难以为继。这种管理不畅,也成为制约高校与行业协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问题之一。

三、与行业协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

1.立足行业构建协作框架。高校在构建协作框架时,应优先选择直接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协作共建,而非面向单个企业寻求合作。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具有更加全局和广阔的发展视野、具备更加宏观的掌控和布局行业发展战略的能力,能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精准地嵌入整个产业链中,这既避免与单个企业合作的局限性,也能提升毕业生在更加广阔的行业空间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校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达成框架性合作关系后,受益于其领导力和影响力,高校将更易于在行业内部署人才培养战略、更平滑地在具体项目中与业内企业对接,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地实施。同时,立足行业的协作框架,整合行业力量,更易获得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及有利资源,对推动行业积极参与协作有显著作用。2.共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高校中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不足的问题,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显现尤为突出,成为依托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短板。因此,在毕业论文这一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专门聘请一批来自行业的兼职指导教师,显得尤为重要。相较大部分校内指导教师,行业一线的兼职指导教师具有更直接的行业实践经验、更加敏锐地对行业前沿和发展趋势的观察能力以及更加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关键工程实践能力等,这些经验和能力都是希望通过毕业论文工作重点培养的,恰好也是许多长期在高校教学的指导教师所缺乏的。因此,学校在部署毕业论文工作时应该广泛地推行“双导师制”,即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和一名行业指导教师,二者协作共进,相辅相成。由于行业指导教师的兼职身份而无法全职投身学校教学,故为使双导师制能持续有效运转,应该对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职责做出明确分工: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训练学生了解行业技术前沿、熟悉行业生态、掌握关键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等;校内指导教师则更多关注学生构建理论结合实际的知识体系、掌握工程技术基础、遵循论文撰写规范、按时参加相关的教学和考核环节等。3.构建各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工程实践案例库。要使学生掌握能在行业“落地生根”的工程实践能力,其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应来源于有实际价值的工程对象,并尽量在行业工程实践的大环境下完成论文的研究撰写工作。为此,应建立起基于实际工程的毕业论文研究选题工程案例库,规范和引导论文选题工作,切实体现毕业论文对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建设案例库有多种渠道,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查阅和搜集与专业相关的工程案例资料,构建工程案例库;实际进入工程现场,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构建工程案例库;选取与工程相关的科研项目,构建工程案例库;应用现代化网络功能,构建在线工程案例库;等等[7]。通过构建工程案例库,学生可以更早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接触实际工程,高校和行业也可通过对案例库数据的长期跟踪,进一步归纳、提炼,借以掌握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核心内涵。构建本科毕业论文工程案例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原则[8]。4.与行业协同建立“一平台、两协作、三通道”的高效信息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协作框架、建立行业指导教师库和构建行业工程案例库,理论上可以较好地保障毕业论文工作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然而,毕业论文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主体,教学内容众多,综合性的指导、培养和考核的环节繁杂,所以有效地建立协同机制、高效地推进协同管理,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保障。探索建立“一平台、两协作、三通道”的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一平台”是指一个平台,囊括了与行业协作开展毕业论文指导的全部管理与考核内容。“两协作”是指在一平台基础上,学校与行业协作、校内与校外导师协作,按照平台设置的各项流程和功能,分工协作完成各项培养工作。“三通道”其一是指建立从设置导师库、案例库,到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评审和答辩等的全环节的管理通道;其二是指建立跟踪、监督各环节工作进展以及考核状态等全过程的监控通道;其三是建立学校、行业、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等的全方位沟通通道。通过平台,学校和行业在平台上交流数据、完成管理工作,校内外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上完成论文的教学、考核等。通过建立平台,学校和行业能协同推动有关工作,校内外指导教师能及时沟通指导方案和论文进展,学生能及时接收指导意见。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原本分散到指导教师和学生个人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管理流程和信息的整合,将所有毕业论文的培养工作都纳入统一的平台中,所有的培养环节和指导、考核数据流转都有迹可循,从而改善以往与行业协作的落实主要依靠教师个人而不便于实时跟踪、监督的局限。通过多年的积累,平台的各项数据还有望为高校开展对毕业论文各级各类的评估评审提供宝贵的大数据支撑,对改进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与行业间建立协作共赢、通畅高效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十分重要,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适应行业需求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现状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协作框架、共建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工程案例库、搭建“一平台、两协作、三通道”管理机制等措施,将为高校与行业协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陶旭晨,余承海,陶庭先.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轻工科技,2015,31(01):158-159.

[2]乔永民,李爱芬,韩博平,赵建刚.关于生态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思考[J].生态科学,2010,29(2):579-581.

[3]党亭军.中国近代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15,3(01):89-93.

[4]周宝玲,解媛媛,靳佳萍.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我国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120-121.

[5]白非,万圆.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路径与关键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85-90.

[6]姚旭.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6,(05):80-82.

[7]王巧焕,张卫民,吉植强,罗跃.构建本科毕业论文“工程案例库”的思路研究———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2):160-162.

国外毕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大学生;教学改革

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地位已经确立,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目标[1-2]。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培养该类型人才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并引导更好地践行所学知识。毕业设计是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面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已有成功经验,结合国内院校的改革实践,深入分析和探索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对做好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的实践质量、提升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作能力等具有实际意义[3-8]。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进而培养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9]。本科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利用文献检索和数据整理,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学会利用化学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科学严谨性[10-12]。然而,目前毕业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比较集中,与学生考研和实习时间相冲突、学生认识不足进而不重视、毕业设计的题目仍然局限在过去十年的标准等问题[13-16]。基于此,我们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以下改革思路和方法,为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提高做事效率。每个导师下有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大一阶段,让学生打好基础,学好无机化学和实验等基础课程,同时对学生介绍导师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对各个学科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导师。在每个导师名下同个年级的学生可组成1~2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从大二即开始学习课题的整个流程,即从选题、文献调研、课题展开、数据处理、到论文写作和排版,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起引导作用,课题的推进由学习小组完成。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利用学到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本科阶段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基础。

2研究型课题一人一题,真题真做

目前,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在第六学期就确定了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是继续深造,经过第六和第七学期的努力复习,通过研究生考试,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可正常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选科学研究性课题,毕业论文所做的课题是导师的科研型课题。进入导师制后,导师公布名下所做的项目、所进行的课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课题研究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即学生本人负责研究课题,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文献查阅和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研究型课题的毕业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者和推进者。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去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然后撰写开题报告。通过查阅文献去拟定、检验、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需装置仪器和药品,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每日进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及时修正实验方案,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应主动与指导老师汇报和交流实验进度。在实验进行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应去自行查阅资料和文献,自己动脑去思考和分析,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整个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亦可增强自觉性,提高承担能力和加强责任感,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2)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的辅助者和指导者。指导教师要端正指导思想,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要善于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施实验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直接见面与指导,定期检查学生进度,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关键问题上指导、把关,防止其由于走弯路而造成资金和时间浪费,并在具体细节上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和团队作用。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积极交流,并定期(如每周)召开小组会,每名学生汇报实验进度和心得体会,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小组讨论阶段,指导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力争在毕业论文过程中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

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另一去向是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针对这部分学生,其毕业论文可安排于第七和第八学期放在实习和就业单位进行。学生在化工企业实习,顶岗实践,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而加强校企合作正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工作实践相结合,因此这种毕业设计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学校在选择学生实习基地时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具有行业先进性,二是便于对实习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校方以材料教研室为主参与管理和指导,由一名专职教师驻守实习单位具体负责,教研室定期(每周一次)去管理和指导,学院领导不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检查和评估。毕业论文的内容来源于学生在就业单位的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出具实习证明和鉴定。学生的论文形式为实习报告,字数要达到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规定。这种方案需要学校制定包括职责分工、师资结构、课题来源、过程监督控制、实践效果评估、论文答辩等完整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使这种毕业设计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1)根据企业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学院教研室和实习单位协商,说明企业需要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范围和具体内容,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实习单位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比较广泛,题目难度不一,有些可能会超出本科阶段学科范围,学院应首先考量实习单位的课题与学生专业是否对口,学生是否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进行解决,其次确定选派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对选派的学生,学校安排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2)重视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协调,学生发挥主动性。在单位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一名学校教师和一名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偏重于毕业论文的成稿,对毕业论文进度要进行定期沟通和交流,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偏重于生产实践的实施。学校指导教师保证毕业设计的深度、广度达到学校的要求。教师要与实习单位协调、让实习单位技术人员了解本校毕业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情况,以便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校老师要求学生主动去考察、勤动手、多了解、多思考、多总结,积极参与生产工作,当好企业技术人员的助手,真正成为课题的主导者,完成毕业设计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在毕业设计期间,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定期见面,了解学生做设计的内容和进度情况,给予指导。

4严格执行高标准答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国外毕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CDIO;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1引言

毕业设计是每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门综合实践课程[1]。其主要目的是对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将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从而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类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在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强弱[2-3]。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这四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得。该模式是近代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4-5]。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通过将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整个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工科课程。虽然CDIO工程教育模式拥有先进的理念并在国外取得了成功,但是我国的教师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让学生机械地按照CDIO模式去实施,而是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做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1毕业选题不恰当

在学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前,通常由指导教师自行拟出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再根据毕业设计的题目来选择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拟出的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软件设计类的课题,即生产实践类和社会应用类的题目;另一类是理论研究类的课题,即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情况确定与之相关的科学理论研究类的题目。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按照先来先选的规则,即先来的学生优先选择题目,后来的学生则只能从剩下的题目中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是最后可能会剩下一些较难的题目,如理论研究类的课题。学生接触理论研究类的课题较少,因此这类课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擅长也不太愿意选择,但又没有其他的题目可供选择。也就是说,学生只能被动地适应指导教师的要求,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题。

2.2开发过程不规范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选定题目后,往往没有按照软件开发的过程首先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实际的问题调研、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而是直接忽略这些阶段,马上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直接进入软件开发时期。部分学生没有对所要开发的软件进行前期的整体规划,经常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些阶段的工作只做了一半又开始做另一个阶段的工作。甚至有部分学生直接跨越前期的软件设计,直接进行编码实现。这种无序的开发过程进行,使得待开发软件的体系结构混乱、功能代码重复开发,导致最终开发出来的系统目标不明确、需求不合理,没有现实意义。这对于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的能力毫无帮助。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完成编码后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测试。他们在测试正常后就以为毕业设计任务完成,可以等待答辩了。正是由于学生对软件测试过程的不重视,未多次反复地进行软件测试,使得在毕业答辩现场运行系统的时候,出现多个意想不到的错误,甚至系统直接崩溃导致无法运行,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3论文撰写不合理

通常学生都是在完成系统开发后才开始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字数一般要求8000字以上。对于学生来说,完成毕业论文比开发系统更困难。正是由于系统开发存在无序问题,在没有经过软件定义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编码实现,导致学生不知道毕业论文该写什么内容、如何写。因此在毕业论文中大篇幅粘贴开发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来凑字数,导致毕业论文重复率远高于学校的最高标准,从而不能按时参加毕业答辩。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搞不清楚写作的顺序,论文杂乱无章,主次不分,严重影响了答辩小组对毕业设计的评分。

3具体实施方法

针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结合CDIO模式总结出毕业设计各阶段与CDIO模式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同时提出了CDIO模式在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

3.1构思自主

确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应立足于解决学生身边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若学生在自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指导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身边比较熟悉的领域来自拟题目,从而有信心完成毕业设计,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当学生拟定题目后,指导教师只需对毕业设计题目从内容、规模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审核。选题完成后,学生需要根据毕业设计题目来进行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系统是否值得开发、系统要实现什么功能等,通过查阅和收集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领域,因此他们在完成软件定义时期的任务时会更加用心和游刃有余。

3.2设计规范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软件设计和编码阶段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于技术,如体系结构的设计、数据结构的设计和算法的设计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指导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对设计模型的分析和评估,然后根据实际的系统需求在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案中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开发活动。在整个开发过程,需要同时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由于毕业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就是系统实现的全过程,其结构框架实际上就是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先后次序。因此当学生按照软件生命周期进行毕业设计后,他们也会更明白毕业论文的撰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每一章节具体应该写什么内容。这样,整篇论文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论述正确,质量也大为提升。

3.3实现目标

软件开发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错误。在进行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前做好测试计划,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包括合理的数据和不合理的数据。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把每一个测试结果记录下来,若发现错误则要定位错误并改正,若没有发现错误则要确认是否正确地实现了系统既定的目标。通过反复测试,可以提高系统的质量,使得系统在答辩前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同时加深对系统的理解,增强学生顺利通过答辩的信心。

3.4运作正常

毕业答辩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却是检验他们四年来学习成果的重要时刻。在毕业答辩的过程中,答辩小组的教师首先会让学生演示系统,然后再根据演示的系统提出相关的问题,最后学生回答问题。因此,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一旦系统运行错误,参与答辩的学生会非常着急,但又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导致下一环节的问题回答得更加不好。这样,会给答辩小组的教师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答辩分数也会大打折扣。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