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购置计划范例6篇

医疗设备购置计划

医疗设备购置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 问题及对策

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中,医疗设备占绝大部分,其具有价值悬殊大、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布局分散、品种繁多、性能不一、使用率相差悬殊等特点。现以医疗设备管理为例,探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存在问题

1.不熟悉本单位业务和临床需求状况就盲目上设备,购后设备不适合本单位医疗活动需要而长期闲置。

2.不依照本单位规模状况购设备,贪大求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购置资金紧张。

3.不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不了解所处辖区人民就医需求情况,设备投入主观臆断,购置后无市场。

4.不做效益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出于私利盲目上设备,购后技术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使其处于闲置或半停滞状态而无经济效益。

5.不以招投标方式采购设备,或者招投标只是走走形式,掩人耳目,达到从中谋取私利的目的。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小的县级和乡镇公立医院比较普遍。这使所购置设备价格虚高,造成设备开始购进就贬值。

(二)日常管理和使用存在问题,设备使用效率低

管理制度不健全,不重视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有的公立医院把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安装好后,意识里就认为已拥有了这种设备,医院的整体水平提高了,而不注重设备的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没有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使设备不能充分使用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的设备还没到使用年限就报废不能用了。

(三)医疗设备报废处置存在问题

1.报废处置程序不严格。有的没到报废期还可正常使用就被强制报废处置了,作为使用部门,由于不懂得报废处置正常程序,而缺乏有效监督。

2.报废处置往往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私下处置,不经过集体讨论决定,造成医院资产流失。

3.设备处置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评估程序。设备虽然已到报废期,但报废处置时没有相关技术人员科学估计其残值,被低价变卖。

4.设备处置过程中违纪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医疗设备品种多、数量大,又没有专门管理部门,且相关部门把关不严,造成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报废处置随意性大,违纪违规现象较严重。

5.随意处置下属机构医疗设备。下属机构医疗设备很少或不在总部资产账上反映,职工对其存在状况不甚了解,这就给一些领导随意处置创造了条件。目前,下属机构资产损失非常严重,几百万元设备只被贱卖了几万元。

下属机构处置必须报经国资委批准,经中介机构评估,向社会公开拍卖的方式完成,保证最大限度地收回国有资产,减少其流失。私下处置下属机构,这反映了一些领导不懂法,私欲和权利过度膨胀,职能部门监管不严,缺乏必要的权力制衡机制,应引起社会关注。

(四)财务部门监管不利

1.注重日常收支业务,疏忽对固定资产购置、日常使用维护和处置业务的监管。

2.由于人员素质原因,在医疗设备监管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购进、处置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

3.对接受捐赠的医疗设备不作为固定资产入账,而使它游离在医院管理之外,容易造成丢失和不能有效使用的现象。

4.由于医院医疗设备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使用分散等特点,其盘点相当麻烦,操作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一些医院不按财务制度规定定期盘点,或者几年盘点一次,有的虽然盘点了,但也只是草草了事,这样就造成医疗设备严重不实。

(五)内审职能发挥不够

由于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内审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内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存在问题,导致内审人员不重视本职工作,内审工作难以开展,其职能难以发挥。不开展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工作,对其缺乏必要的有效监督。

(六)缺少一个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

医疗设备不同于其他行业设备,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要真正懂得医疗设备技术特点和了解市场行情,必须设一个专门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没有一个懂医疗市场和技术的设备管理部门,使得设备在购置、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严把医疗设备采购关,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

1.制定医疗设备采购需求计划。根据医疗规模、资金积累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年初院领导正确测定一年的设备实际需求量。从医院的实际出发采购,避免盲目投资,重复采购。

2.严格实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制度。对没有取得配置许可证的,不允许采购使用,不核发收费许可证。上级主管部门要下基层对申购材料真实性进行严格复核,防止非法采购披上合法外衣,确保授批采购的大型医疗设备有“用武之地”,杜绝社会财富浪费。

3.大型仪器设备实行采购论证制。医疗设备采购前医院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和效益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院委会要与有关医学和工程方面的专家多接触,进行认真研究、讨论,从功能、实用和价格等方面来论证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保购置的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效益性。

4.采购大型仪器设备实行院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在充分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基础上,对是否采购某种大型仪器设备,开院务会研究决定,杜绝个别领导说了算。

5.严格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必要情况下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杜绝盲目采购和暗箱操作,保证医疗设备购置的经济性,防止违纪情况的发生,购置过程中力求节约,少花钱多办事。

(二)加强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1.大型设备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维护保养人员,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遇故障时能及时排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2.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要进行专业培训,熟练后才允许上岗操作。以减少人为原因对设备的损坏,提高工作效率。

3.使用科室负责人对科室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负全责,设备维护管理责任明确,防止扯皮现象发生。

4.制定科室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维护制度。按制度将各项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落实到每个人,严格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设备监护不留真空。医疗科室不仅是仪器设备使用部门,更是日常保养、维护和管理的部门。日常维护得好,不仅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而且可节约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5.将设备保养维护情况的监督权赋予设备科。由设备科负责定期考核设备使用和保养维护情况,协助医疗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

6.严格奖惩制度。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制度进行处罚。对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人员和科室进行奖励,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意识,保证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安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率。

7.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医疗设备非正常损毁,进行追究调查,分清责任,该由当事人赔偿的必须赔偿,以提高对设备的爱护意识。

8.制定设备使用考核指标,将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管理作为对使用科室的考核内容。由财务科将科室设备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进行归集,量化成数据,计入科室成本,实行有偿占用。通过分析考核指标来评判科室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优劣,强化医疗设备增值、保值意识。

(三)严把医疗设备报废处置关

1.制定严格的医疗设备报废处置程序。该不该报废处置,须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说明设备使用状况、新旧程度,并列出清单报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接报告后,依据资产账,查看其使用年限和账面余值后反馈到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科室和技术人员进行论证,科学估计报废医疗设备的残值,详细情况形成报告,报主管院长审批后方可处置。

2.大型医疗设备报废处置需经医院领导集体讨论决定,防止处置过程中违纪情况发生,减少医院资产流失。

3.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加以处置,杜绝暗箱操作,避免资产损失。

4.大型医疗设备处置时必须经相关部门评估。必要条件下,聘请中介机构或上级机关科学评估处置设备残值,协商确定合理售价。

5.严格管理下属机构设备的报废处置。下属机构资产应纳入总部资产账,和总部资产一样管理。在购置、使用管理和处置方面应严格按总部规定,定期对其设备进行审计,保障真实完整,减少流失。

(四)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发挥重要监管作用

只要涉及资金活动的业务,都必须经过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作为医院的“管家”,对医疗设备购置、日常管理和报废处置全流程进行监管,要发挥其重要监管职能:

1.审核设备购置是否按需求计划,大型医疗设备有无配置许可证。

2.严格审核报销凭证,确定凭证的真伪,检查手续是否齐全,按规定给付设备款,严禁超限额使用现金。

3.购置、处置时账务处理正确及时,真实反映医院资产。特别是为医疗设备购进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微机设备,必须记入这种设备的固定资产账,正确反映其购置价值。

4.定期盘点医疗设备,达到账实相符,保障其安全完整。

5.对接受捐赠的医疗设备,按正确方法做会计处理,使其都能纳入医院资产管理范围。

(五)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

1.内审人员参与采购需求计划制定,对需求计划进行审计。审计计划确定的设备需求量是否符合医院实际业务需要、有无超标情况,确保计划合理性;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参加设备招投标会议,审计招投标情况。发挥内审职能,监督设备招投标全过程,防止违纪情况发生;审计竞标企业数量、资质和监标人数是否合规;对中标价进行市场询价,确保中标质量。

3.审计设备款给付情况。审计是否超起点以现金支付设备款,有无提前给付设备款情况,设备款给付有无违规操作,给付凭证是否真实,财务处理是否正确。

4.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大型设备有无专业维护保养人员;操作人员有无上岗证;设备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设备交接班制度;对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是否有专人监督。

5.对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审计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创造的业务收入、维修改造等后期成本追加情况,产生经济效益如何;科学计算设备投资回收期,可使用期限内是否能收回投资。

6.对医疗设备报废处置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申请报废的设备是否已到使用年限;报废程序是否合规,各项审批签字是否齐全;大型医疗设备报废处置是否经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残值大的设备是否经相关部门评估,以公开拍卖方式处置。

(六)建立一个高效、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

要想解决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和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主管院长牵头,临床业务院长主管,由设备科、审计科、财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设备管理部门,真正承担起对医疗设备管理作用。其主要职责:

1.拟定设备需求购置计划。

2.负责组织实施设备招投标。

3.负责设备购置时的市场调研、询价工作。

4.制定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指导科室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全盘安排医疗设备调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5.报废处置决定权,设备残值评估,负责组织实施设备拍卖处置。

三、结束语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医疗资源整合重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要。医院领导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切实保证其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医疗设备购置计划范文2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 规范化管理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03-02

在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医疗设备已成为一项重要指标,其不仅在提升医疗质量上具有保障性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医院的服务水品。所以在管理医疗设备时,要有一套现代化的、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医院的管理以及医疗设备的辅助检查提供可靠的依据。

1 构建一个有效的医疗管理体系

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医疗设备的购置与供应管理模式是一门融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技术要求较强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在管理医疗设备时既要精通设备、精通技术,还要精通经济、精通市场。由于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快,所以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的知识面要广,对工作的责任心要强,同时还要不断的培训学习,以备熟练操作医疗设备。医院的管理者们要清楚认识医疗器械的重要性,为医疗器械科及时招收管理人才,实时培训医院现有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以便达到全面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知识档次、自身素质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特别是要多鼓励他们参加短期新技能、新知识的培训学习,这样才能确保现代医疗设备供、管、修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

2 严格控制医疗设备的选购与安装

2.1 选购医疗设备时要严格遵照医疗设备选购制度执行

医疗设备的选购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社会。选购计划能否为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2)医院。选购计划是否适合医院自身的发展要求。(3)科室。选购计划能否促进科室的长期发展。(4)器械管理。选购计划能否与“证件齐备、物美价廉”相符合。一定要从具有医疗设备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设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购买合格医疗设备,在实际使用时既要认识到其的经济型、可行性,还要符合医疗、科研以及教学的需求,达到满足临床治疗与医院科研的要求的目标。

2.2 安装医疗设备时要严格遵照医疗设备安装制度执行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购买医疗设备时,从签订合同到安装设备,都要严格遵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去执行合同内容,验收医疗设备时,只有供方代表、使用科室负责人、设备科人员、医院审计部门全部在场时才能开箱验货,且一定要查验《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和与其相关的全部中文标识,查验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和合同描述一致,查验仪器设备及其附件是否有破损,查验主机、零部件数量是否与合同清单描述一致,查验仪器生产日期,安装调试后查验仪器性能、各项技术指标能否达标。检查验收合格后将其投入使用,且务必构建一个包括进货资质控制、验收控制、保持控制、应用控制、质量追踪、原始记录等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追踪过程中要认真填写随访记录,坚决退回不合格的仪器,及时向监管部门上报不良事件[1]。设备科以及相关部门人员要做好记录,详细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内容后,还要了解因何所导致的不良事件,对其采取及时的措施,预防发生医疗设备减少的现象。

3 构建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强化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使医疗设备充分发挥其优势,医院构建了医疗设备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有购置、使用、保养、维修、报废、档案等,健全了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使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变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彻底摒弃了过去的杂乱性。

3.1 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在使用医疗设备时,使用人员必须是持证上岗,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照“三定、四严”制度执行,所谓的“三定”指的是:定人管理、定人使用、定期保养;所谓的“四严”是指:严格执行交接手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去培训、严格使用管理[2]。彻底执行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严格遵照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3.2 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制度

购置医疗设备的程序:使用科室提交购置请示,填写设备申请单(如金额超过万元则需要填写认证报告),在器械科汇总数据、上报器械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由医院办公会审批、最后由器械科负责具体的选购。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时应在遵照年度发展计划与总体发展的规划基础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对于重点科研项目及医院特色专科要优先考虑,逐渐突出医院自有的优势,全面推动医院技术水准的提升。器械科应针对医疗设备的选购制定有效的年度购置计划,在选购设备前集合相关人员开展讨论,使用科室要依据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实际需求提交申请,申请中一定要说明申请的理由及用途,申请设备的可靠性及其依据,使用科室现有的技术力量及知识储备状况,设备的安装环境,市场调查情况。从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并规范组织设备招标采购程序。确保医疗设备具有先进的技术、公道的价格、适宜的功能、有效的售后等特点。

3.3 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在器械科成立一个由工程技术人员兼职计量工作的计量管理室,主要负责全院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如登记、造册、备案医院全部计量器具。配合计量检测部门定期强制性检测鉴定与计量器具相关的医疗设备,确保与计量器具相关的医疗设备符合计量指标,确保临床治疗中使用合格医疗设备。器械科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下科室督促检查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情况,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随时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在节假日前要对急救器材(检查监护仪、呼吸机)着重检查,确保其能正常工作[3]。

3.4 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制度

当医疗设备出现性能老化,不能满足临床诊断治疗的需求;设备因使用时间长而出现的破旧,且已有新设备替代;设备维修率高,零配件稀缺、且维修费用高于使用率的50%后就要申请报废。具体程序如下:使用科室提交医疗设备报废请示,器械科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检测,器械委员会审议、医院管理人员审批,最后器械科出具报废手续并收回报废医疗设备。

4 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准与医学文化修养

4.1 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维修机保养技术科技含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务必的精通医疗设备的构造及原理,与其相关的电工学、放射物理学、辐射计量学等学科。虽然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很完善,但是一旦因为设备故障而延误了病患的最佳治疗时间的话,其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工程技术人员要经过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准,以便可以自行处理设备故 障,为病患赢得救治时间,保障医院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工程技术人员还应该学习并熟悉一些临床学科,如肿瘤学、内科学、解剖学、放射诊断学及放射生物学等。深度利用设备的特有技术为临床医师的新项目及新技术保驾护航,使工程技术人员与设备有用武之地,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还要经常与内部人员不断的进行沟通,外部交流以及有针对性地业务进修,这样才可确保医院的设备管理水边不断的有所提高。

4.2 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医学文化修养

在临床治疗中随着医疗设备的地位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员也不再是所谓的配角,而是医疗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一切为病患服务,一切以临床为基点的临床服务思想,时刻抱着积极的态度去使用医疗设备,并把临床与技术相融合,开创更多、更完美的微创及无创的新技术,如影像医学中的“图像”技术[4]。在临床上这不仅使诊断变的更精确了,还使病患的手术率及术中出血率下降。医疗设备技术创新不单为医院及科室在经济上创造了效益, 还有利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主人翁式的工作态度、有利于临床科室扩大各种疾病的适应症范围、有利于科室的科研发展、有利于设备在经济上与社会上充分展现其设计理念。

5 为医疗设备构建健全的档案

为了科学的保养、维护、使用医疗设备,为了提升医疗设备的工作质量,为了使医疗设备充分展现其性能,为了使医院、科室的选型决策更有依据,按照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要求及军卫一号的要求,为医院全部医疗设备成立的档案资料室,经过普查构建了健全的总账及科室分户账,执行计算机管理,且按照设备使用登记、质量考核、登记评定制度执行,帐、卡与实际设备是对号入座。医疗设备在验收合格后就及时录入建档,仔细填写其履历本,万元以上的设备都要给使用科室发放使用管理登记本[5]。每台设备的档案盒内容应有设备购置申请单,购货合同书,设备履历表,设备价格发票复印件,随机原始资料和使用维修说明书,对大型精密仪器要有厂方的安装验收报告。在每台设备的侧面都贴有标示牌,且标明设备的编号与使用科室的保管人。针对万元以上的设备构建专门的维修档案,记录其维修及保养的情况,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设备提供支持,也为设备的跟新与保费提供依据。

6 结语

总而言之,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可以让更多的病人得到可靠的治疗。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按照以发展求和谐、以管理求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行管理,通过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医院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延祥.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探讨和思考[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12(10): 9-10.

[2] 曾珠.论二级中医院医疗设备科的规范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3): 42-44.

[3] 李敏,杨方,郭元星.论医疗设备管理与医院效益[J].医疗卫生装备,2007, 28(5):53-54.

医疗设备购置计划范文3

关键词:医疗设备;医院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3)05—0028—03

随着现代科学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医疗设备大量涌现,而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技术、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能开拓医疗诊断思路,丰富诊治手段,扩展医护人员服务功能,而且还直接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效果,是医疗技术上水平、上等级、上档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现状

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列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品目的医疗设备以及尚未列入管理品目、省级区域内首次配置的整套单价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设备,按高低阶梯分型为科学研究型、临床科研型和临床实用型3类。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品目分为甲、乙两类,其中,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对卫生费用增长影响大的为甲类大型医疗设备,由卫生部审批和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的制定(配置总量由卫生部确定)。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使用管理,采取了完善配置规划、规范设备评审、强化使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全省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使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综合考虑现有医疗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等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卫生部核准的规划控制数,制定了《2011-2015年山东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从严控制设备总量,并预留了规划配置空间;明确要求公立医疗机构新增配置须满足当地设备使用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0%的条件,重点保障空白地区、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地区。同时,还建立了大型医疗设备运行情况和应用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对已经办理配置许可证的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追踪,淘汰临床应用不合格的设备;对不具备资质、设备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存在隐患、以合资合作形式运作等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设备,按规定予以处理。

2 问题

2.1 配置布局结构不均衡

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受经济水平和医院发展实际情况的影响,地区之间设备拥有量不均衡。一些医疗机构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热衷于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常规设备配置反而不到位,导致设备配置不均衡,影响了基本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有些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疗设备讲究“适度超前”,但人才培养不到位,造成了设备功能的闲置和浪费。

2.2 全过程监管长效机制不完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使用和管理任务重、难度大,目前,监管政策仍需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个别不按照规定配置或未经审批而私自购置设备的医疗机构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

2.3 信息化管理方式有待提高软件系统提供信息多为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较少。多数管理软件仅立足于替代手工劳动,局限于对设备静态信息的统计工作和一些简单报表处理,而购置前的决策支持和购置后的设备维护动态分析等此类对信息的高层次加工应用相对较少。

3 对策

3.1 严格执行配置规划

规划的制订和执行坚持公开、透明,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医疗费用两个基本目标,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布局、严格准入、有效使用和有序增长的原则,认真执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依据核准的规划控制数,严格控制配置总量,对已审批的大型医疗设备实行政务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结合深化医改有关要求,加强布局调整,采取切实措施满足县级医院装备的合理需要;在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主动协调物价等部门,适当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

医疗设备购置计划范文4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管理;问题;对策近几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需求量也随之而增加。而医院的综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医疗设备的先进水平。当前,医院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要想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则必须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从而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要想发挥医疗设备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做好其采购管理工作。

一、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采购的盲目性及随意性。医疗设备在采购的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并未充分认识到医疗设备的作用、使用过程等,进而导致医疗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较为常见的问题,较多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决策者忽视了市场的变化,同时也不注意设备的饱和度情况,就盲目购买,最终降低了其使用率[1]。另一方面,部分单位的临床科室人员擅自购买医疗设备,在整个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加以指导,使得医疗设备在采购上存在随意性。因此,直接给医疗设备带来了质量问题。

2、设备质量不合格。就当前来,还有部分医院在设备采购上并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设备采购制度来规范采购,所购买的设备不仅没有质量论证,同时也没有登记注册,进而导致可靠性、安全性较低。同时,一些跨国企业的商,将不合格的二手设备引入到医院中,尤其在基层医院中,这种现象较普遍,影响了患者疾病的及时诊治,对患者的健康利益造成损害[2]。追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采购人员在采购医疗设备时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医院缺乏资金支持,加上其他因素的制约,愿意购买二手设备,也为不法的供应商提供了条件。

3、技术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大多数医院中存在所采购的医疗设备长期处于“半休眠”状态,并未充分发挥其使用作用。同时,还有部分医疗设备中零件遭到破坏,而医院内部并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予及时修理,进而导致医疗设备处于休眠中。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采购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并未重视合同条款中的技术保障问题,使得当医疗设备出现问题时,找不到供应商来解决,需要寻求其他技术人员来解决,不仅造成了医院经济损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制约了诊治能力,不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高效率的诊治[3]。

4、购置论证存在缺陷。所谓购置论证主要是指讨论及审核审核科室所采购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然而,在实际的论证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重视医疗设备的计量论证,更多的是注重医疗设备的价格、功能,最终导致所采购的医疗设备存在各种问题,影响后期使用。追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科学的购置论证制度、步骤及方法等,并缺乏专业论证人员,不具备论证能力[4]。

二、医疗设备采购管理途径

1、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我国政府规定医院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开竞标大会,各大商、厂商均纷纷介绍自己产品的性能、使用、服务及其价格等多项信息,最终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讨论组,由他们共同讨论,决定宣传采购哪一家的医疗设备,并鉴定合同。因此,医院应严格按照以上采购制来规范采购医疗设备,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可有效避免不符合规格的设备进入到医院,该购置行为具有公开化,且价格具有较高的透明度,遏止“回扣”现象,同时降低采购价格,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技术人员直接参与采购。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时,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应派遣专业技术直接参与到采购中,他们对医疗设备的结构、性能、维护、调试等技术相对较熟悉,可与供应商询问技术问题。这些人员相对于采购人员更具有威慑力,尤其在合同签订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保障问题了如指掌,能够有效确保医疗设备后期的维护。

3、加强计量检定。所谓计量检定是指采用可用性的技术手段来加以评估,通过加强计量检定,能够有效抵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到医院使用[5]。另一方面,由于计量检定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对于所购买的仪器有疑问时,则可申请计量冲裁加以检定,从而为拒绝不合格的产品提供相应的法律保证。

4、实行集中采购。通过集中采购可确保采购过程中的合法化、规范化问题,并建立一种公正、公平及其透明的采购机制,最终达到降低医疗器械采购价格的目的。在集中采购后期,还不能够立即签署一定合同,而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在集中采购前,可采用各种的技术手段,如:军内招标信息、查询、网上搜索等,进而了解该医疗器械设备在当地、国内市场中的价格,从而保障医疗设备的质量。此外,还应定期清理已采购的医疗器械,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及时解决问题。

5、做到科学论证。由于设备的采购不仅仅是根据各个科室的计划来进行,而且还应根据组织专家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计划来给予科学论证。在购置论证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即:设备安置空间、使用年限、环境设施要求、保修期限、诚信度等。在采购的过程中应做到“货比三家”,对医疗设备市场给予全面调查分析,最为主要的是对用户的调查,通过用户来了解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使用情况。然后,调查市场价格,做到适中选择。最后,调查医疗设备的保修期、零配件供应情况,从而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疗设备的采购效果直接对后期患者诊治、医院形象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做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工作,让医疗设备真正成为医院的得力助手,更好的为医院及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丹.浅析医疗设备政府采购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0,(27):236.

[2]李伟,李潇潇.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86-88.

[3]齐蓓.医疗设备招标采购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财经界,2014,(14):43-45.

医疗设备购置计划范文5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医疗设备日益的复杂化、精密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功能更加齐全,在医院发展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对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维护也就越显重要。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体制和方法,综合应用行政管理、医学、经济学、外贸、物资管理、统计学、档案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知识,使其科学化、系统化,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管理,就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包括计划管理、技术管理、档案管理和维修管理4个部分。

1医疗设备计划管理

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是设备科是一台设备从论证、购置、应用到维修全过程的轴心,因此,医疗设备计划管理首先是要健全设备科的建设,应用合理的人员配置及精干的人才队伍,实行优化组合,定人定岗。作为技术管理科室,设备科负责制定全院的设备配置计划。医院应成立设备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院长及设备科、后勤科、有关科室领导和专家参加,是医疗设备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设备购置,特别是大型设备购置计划应交设备管理委员会进行论证、评价,它可使设备管理决策由行政决策变为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由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技术管理方式,这样的机制可避免个人决策带来的极大决策风险。   预算是医疗设备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应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以量入为出,兼顾发展的原则,编制年度设备预算,提交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医疗设备的采购必须大力提高透明度,让使用科室参与进来,实行群众监督,从而及时、优质地完成采购任务。

医疗设备的计划管理,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关系到管理质量核心内容,因而是一个关键性步骤。 

2医疗设备技术管理

建立起一整套设备技术管理机制,使医疗设备从到货开始的一系列过程,如分类编号、库房管理、使用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维修管理等能有机地运作起来,使设备在全过程中都处在管理的监控之下,才能真正使医疗设备用好用活。

提高现有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起设备科、各科护士长、各保管小组或个人三级完整的管理网。设备科管理人员负责协调组织,各科护士长或财产保管人员负责本科设备仪器的保管和使用,做到层层负责,包干到人。同时,必须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保养程序、技术培训及维修等制度,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设备的合理使用与设备耐用期限的长短、性能的好坏、工作效率和测试精度的高低密切相关,医用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要配备专职的合格的操作技师;(2)要专机专用;(3)注意电源匹配及稳压;(4)要为仪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延长仪器寿命,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

除了合理使用外,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要在设备管理系统中建立并严格执行三级保养制度,特别是大型的高精尖设备,通常需与厂商签订维修协议,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建立保养检查记录卡,详细记录每次保养的项目如保养周期、保养者姓名及检查人员的检查结果等。

3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仪器设备的全部历史记录。每份档案都汇集了某一台设备从选型,到采购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淘汰或报废为止的各种有关信息资料,客观、完整、连续地反映了医疗仪器设备的产权运动、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全过程。它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的技术依据,也是处理经济纠纷和技术纠纷的法律依据。作为仪器设备的信息之源,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加强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十分必需做好以下两点:

3.1认真做好设备档案的收集工作:首先要保存好原始设备资料,如开箱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本、合同书、使用说明书、维修说明书、技术图纸、产品合格证、保修单、配件表及其它有关资料;其次要及时手机设备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如安装报告、使用情况、故障记录、维修和保养记录等。

3.2建立健全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要把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医院总体管理制度当中,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制,使其与工作人员经济利益挂钩。强化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意识,使全院职工都来关心,支持这项工作。

4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与质量控制

维修管理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的运行和质量控制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是医院能正常工作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设备的长期使用会导致各零部件逐渐老化,其性能将逐渐降低,故障频繁出现甚至功能丧失。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这些情况将造成医疗工作停顿,影响平均住院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而医用仪器设备的维修就成为设备管理的中心环节。

在医用仪器设备的维修工程中,要注意预防为主,保修并重,做好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工作和有计划的检修工作。维修人员要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要及时向维修人员反馈仪器状态信息。

(1)设备的检查:检测和校验设备的运转情况、工作状况、工作精度,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是设备维修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设备保养工作,对设备要进行:①日常检查,即结合日常保养由操作人员每天进行的例行检查②定期检查,由维修人员结合二级保养进行③年终检查,目的是掌握技术状况,摸清存在的问题,作为编制明年修理计划和做好修理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

(2)设备的修理:根据修理的方式可有被动维修与主动维修。被动维修一般是设备发生故障之后,临床科室或医技科室与医学工程科联系并处理。而主动维修是工程技术人员主动下到临床科或医技科室,巡回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听取操作人员反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提倡预防性维修,减少被动维修,这样可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节省开支。

(3)设备维修中要注意的问题。在设备维修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维修室必须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维修程序展开工作;2)维修技术人员应积极参与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及操作使用、维修等技术培训;3)维修技术人员要加强与医疗设备采购人员的协调配合工作;4)充分利用医疗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为维修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医疗设备购置计划范文6

关键词:医疗设备 管理模式 器械科职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领域,现化的医疗装备极大地提高了诊断与治疗的水平。新医疗仪器和器械的使用,在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1]。医疗器械的管理科室虽不直接参与对病人病情的诊断与治疗, 但是由于其与医院医疗装备的采购、使用、维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器械科的管理理念、思路与精神关系到一个医院的服务水准。

一、新形势下器械科工作职能分析

新技术与新器械快速融合,使医疗设备的功能飞快进步,种类和数量剧增,器械科不再是单纯的医疗器械管理科室,而且也发展成为集设备购置、管理、维修和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器械科对于医疗仪器的科学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一所医院要做好设备的管理,必须从仪器的购置、管理、维修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购置。通常来讲,医院每年都会根据医院整体及各学科发展的方向,在各科室提出的具体设备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年度的采购计划。由于医院经费有限,我们认为,对设备购置计划不能搞平均,必须有一定的倾斜。比如要即保证年计划中有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订购一台或几台能够体现尖端医疗技术,能够提升医院水平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包括这些设备的配套设施;同时,还要有一定资金用于购买常用的医疗设备,以满足大众医疗的需求。无论是高水平设备的购置,还是常用医疗器械的购置,其计划都不是临时提出来的,而是根据医院发展规划要求及当年医院的具体来确定的。那么在计划的确定过程中,器械科就要为决策层提供足够的参考信息,如医疗水平的发展趋势、医疗设备的更替速度及现有设备的满足程度等。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对全院的设备了如指掌,还应该能跟得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掌握新技术在医疗器械方面应用的趋势;科内人员有分工地,每个人对几件主要大型设备的功能及目前国内外设备发展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意见和建议,为医院的相关决策提高理论和数据依据。

其次是管理,包括器械的验收入库、出库管理、器械储存与养护和器械信息查询等,具体到每一台设备。器械的入库必须严格遵照票据、实物、信息三者相符,有任何出入都不能完全入库。执行出库任务时,器械库工作人员要确认实物及相关信息,并产生出库单和核对单。出库单注有器械名称、规格、批号、效期、单位、数量、剩余库存等信息。器械科应建有全院仪器设备的信息系统,并能随时查询包括器械的基本属性、出入库信息、供应商信息、使用情况等在内的基本情况,为器械管理者提供器械调控依据。对于储存在器械库内的物品,要做好养护工作,库存的器材不得外借,即使遇到抢救病人等特殊情况时,也要经管理人员同意,办理临时手续方可借用,且用后及时归还。

第三是维修方面。很多医院在维修方面是薄弱环节。有故障的设备不能及时维修,即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也会造成医院财产不必要的损失[3]。但是医疗包括很多专业,一个医院要想自己能维修全部仪器也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大型进口设备的维修技术要求高,零配件大多数需要进口。因而,对一些大型设备,在购买时就要与厂家或经销商约定好售后服务的相关事宜,保障维修人员在最短时间间隔内对设备进行处理。对于本单位具备维修能力的设备,器械科应该组织队伍,分工到人,了解机器的原理和性能,随时对设备进行养护和维修。

二、新形势下设备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项目论证时应注意的问题。项目论证是购置设备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着项目实施的最终效果。因此设备引进论证时必须牢牢掌握以下原则:第一, 要以医疗质量安全为首要配置原则。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是重中之重,因此在立项时,必须把注重考察设备的质量。拟购医疗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必须具备国家要求达标的合格证。第二,从全局出发,合理规划设备的配制。设备购置计划首先应该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本院的学科发展的侧重点,设备配制要分清主次,做到全面安排,突出重点;在考虑本院经济实力的前提下,向有发展潜力、起带头作用的学科倾斜。对于其他学科,也要资源配置合理的资源,做到人、财、物和技术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2.从全过程管理角度实施设备管理。对设备的管理,从论证、购置、使用、维护维修到报废是一个全过程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设备的管理效能。因此设备管理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从各个方位上制定有效措施,包括设备验收制度、操作人员使用制度、设备借调制度以及报废制度等;建立严格的使用程序,对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等建立档案制度,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专人负责,集体决策,得到最优化的结果。另外,器械科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作为医院整体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融入医院整体功能系统化、专业化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为新时期医院体制改革提供更好的硬件平台。

3.加强医院器械科管理的相关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各种诊疗方法不断出现,医院的器械科也就担负着更加重要的工作,已经由后勤科室逐渐转变为一个技术型科室。医院器械科的主要工作是以医疗设备为中心,积极地与临床、科研密切配合,做到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及时维护。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器械科的相关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不断加强医疗器械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科技进步的新趋势,了解诊疗领域的新动向;积极的学习新知识以及新技术,逐步提高专业技能。科室人员通过学习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积极拓宽管理工作范围,掌握先进管理技能,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与目标。

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在科室中岗位明确好之后针对各个岗位建立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做到以制度管理科室而不是以人管理科室。有了制度之后,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的制度下进行日常的工作,也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在管理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按照制定严格执行。完善的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为使设备在医院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以制度做保障,做到:新进的设备的出入库时无差错;使用中的设备信息齐全,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强化设备的维修管理。

总之,要提高医院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医院领导及其参与管理的相关人员,必须对新形势下器械科的职责有重新认识,并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下,在人员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整个医院的设备管理水平才能有新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昆峰,王忠明,宋万筠. 医疗设备信息的科学化管理初探[J]. 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0):60-62

[2]仲辉. 浅议医院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医疗器械科工作职能的转变[J]. 医疗卫生装备,2011,26(1):126

[3]蒋秉梁,王晓堂. 医院器械维修工作的管理[J]. 中国医学工程,2012,20(8):17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