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范例6篇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育;吉林地区;教学理念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吉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人员素质、课程设置、课堂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有差距,因此在落实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上还有很多难点需要去克服。针对这一问题,经过教学工作者的不屑努力,吉林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在开展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吉林地区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值得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针对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吉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从当前吉林农村地区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上看,目前的音乐教师的基本学历结构中,本科教育水平的占到不到三分之一,高中和专科学校学历的占70%以上,有的学校音乐教师的缺口比较大,需要采用兼职或者代课的方式进行弥补。另外在停课的现象上,由于考学的因素,一些初三和高三年纪的音乐授课已经停止,即便是正常开课的学校,也会在考试前期停止授课。

(2)在教学设施的配置上,一些音乐教学的设施还远未达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例如在吉林市的某些小学音乐课上,钢琴的配备达到了70%,手风琴、电子琴、风琴的配备占90%,但是多媒体的音乐设备的配置还比较缺乏,甚至一些学校还无法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

在教学场所上,一些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师中,能够达到演出和合唱排练水平的只占到60%,能够进行管乐队、多媒体欣赏的场所还不具备固定地点的条件。

(3)在教学环节上,教学进度目前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师来推进,但是由于教师的数量不足,或者兼职和代课的情况,使得一些本来应该上的课被不断调整,或者由于一些教师的创新力理念的问题,使得课堂显得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一些音乐课的内容多以唱歌为主要授课内容。因此学生除了学习课堂的那点知识外,对于课堂外的音乐活动知之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的音乐素质。二、吉林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中小学的领导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音乐教学被边缘化,甚至由于为了给考试让位而取消。一些学校的行政领导将音乐学科视为与升学率无关的事务,因此在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教学的功能、音乐教育的意义上不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而对于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起了不好的作用。

(2)在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本应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身心教育和发展,尤其是音乐教育,本是全民素养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育部门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停留在是否能保持升学率,是否能够获得好的考试学科的分数上,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音乐教学,却没有被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中小学的办学宗旨方向与全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偏差。

(3)在音乐教师的素质方面,现有的教学专业音乐素养不能达到音乐教育活动的要求。很多教师身兼数职,在音乐教学上不专业,综合音乐教学素质不高,有的教师对乐理知识一窍不通,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解决吉林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1)首先,作为学校管理方,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新理念,摒除依靠文化课成绩来判断学校或者教师业绩的位移标准的做法。

(2)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受过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背景,然后要懂得音乐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能够不断通过创新,研究学科的技能传授与教学实践的单调等问题,利用自己所学专场,将新的理念融入到基层音乐教学工作中去。

(3)通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正确定位,将素质教育,陶冶情操作为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支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沟通,形成浓厚的音乐教学氛围,营造吉林地区良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环境。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范文2

关键词:高职;公共音乐课;音乐教育;传统音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32-03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数量达到了1 276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2011年招生数为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从全日制学生数量统计来看,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329万人,在校生总数达960万。从学校分布的城市类型来看,66.1%的高职院校坐落在地级城市或县级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在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并深入至地市一级地区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也对所在地域及其社区的文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音乐教育历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素质教育、人的修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作为公共课或者说是通识课程,音乐课在普通高校早已开设,并且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帮助大学生提高了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丰富了业余生活,有的大学生还从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公共音乐课的情况怎样呢,高职院校是否开设了公共音乐课,开设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教师讲授什么样的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怎样?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键入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阅读了2008年以来的相关论文近百篇,2005年以来硕士毕业论文4篇。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对近几年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及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因尚未看到这方面的综述性文章,在查阅与统计后,在此,从已有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予以归纳与梳理,并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尚且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愚见。

高职公共音乐

课教学与研究现状

(一)目前研究中的内容

近年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研究文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音乐教育作用研究 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作用毋庸置疑。约有40%的文章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普遍认为音乐教育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有益的影响;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是与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如王周秀的《浅议音乐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能力素质的影响》,陈颖的《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素质教育》,杨秀云的《谈谈高职生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新举措》和孟展的《从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现状透析河南普通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等。

音乐教育现状研究 约有35%的文章对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定位模糊,得不到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有的重视。如汪靓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与重点》一文,论述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在学生学习、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师资建设、机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王爱峰的《江苏省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认为,音乐课程在教育体系内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及地位边缘化,公共音乐教育是从属地位等。二是教学目标过高,教材选择随意性大,应确立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编选适合职业院校学生使用的音乐教材,相关文章如金云霞的《对农业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王靖怡的《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等。三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四是当前的现状研究侧重理论研究,缺少调查形式的研究等。

“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 从现有文献来看,音乐欣赏课是高职院校的主要音乐教育模式,约有25%的文章论述了音乐欣赏课教学。这些文章一方面,提出了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不足。如刘昂的《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认为音乐欣赏教学现状是模式单一、互动不足,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创新不足、质量不高等;王敏靖的《高等职业学院音乐欣赏课程开发的研究》分析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材、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不足。另一方面,提出音乐欣赏课应该通过教学实践予以改进。如蒋玲玲的《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和王敏靖的前述论文等。

教学方法研究 一些研究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总结了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是比较法。如蔡朝霞在《比较法在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中谈到运用比较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将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作品与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做比较,将中国各地民歌风格做比较。二是研究性学习方法。如王敏靖在《中国民族音乐——民歌欣赏》一课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励学生主动查阅各种资料,深刻分析研究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摇滚音乐的联系与区别,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聆听、体验、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如郑莉的《关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问题与改革》认为,音乐实践本身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对音乐技能的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词、配乐朗诵、设计舞台背景等,切身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汪海在论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回顾了近10年来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政策与文件,分析了国家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分析比较法 陆小燕的《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教材编写的思考》,运用分析比较法,对五本音乐鉴赏教材(类别包括国家教育部重点教材、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推荐教材和21世纪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教材等)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进而对高职音乐欣赏教育和教材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王敏靖的《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欣赏课程开发的研究》一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音乐欣赏课程开发的相关文献资料,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包括职业大学)都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十分注重音乐课程的设计。

调查法 王爱峰、汪海、王敏靖、孟展等都在自己的学位论文中广泛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调查了学生喜欢的音乐情况,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期望以及师资情况,调查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情况、音乐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等,及学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的情况。朱振玉在《广州市高职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状况调查》一文中采用抽样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抽取广州市六所高职院校为样本,对广州市高职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状况做了调查。

个案研究法 孙晶晶、汪海和孟展运用个案研究法,对自己所在院校的音乐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教学实践法 汪海、王敏靖、蔡朝霞等以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为立足点,在课堂上实践音乐教学,探索了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比较法、创设音乐情景法、研究性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

由现状引起的思考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阅读与梳理,笔者了解到,许多高职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取得了凝聚着辛劳与智慧的成果,尤其是个案研究和通过广泛调查的研究,给同行的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启示着后来者的教学与研究。但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看,笔者以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探索的问题。

(一)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仅有6%的文章论及传统音乐的教学。这些文章指出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提出了建议和策略。如陆小燕的《对高职学生加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分析》,朱振玉的《广州市高职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状况调查》,孙晶晶的《论普通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引入本地传统音乐的价值——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蔡朝霞的《比较法在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等。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是有的,只是很少,对传统音乐教学的认识严重不到位。

1995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提出了“以中华音乐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口号。音乐学者、音乐家、音乐教育工作者疾呼至今,但在大学生课堂上却还是较少听到传统音乐的声音。通过这次文献研究,笔者看到所有调查“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的结果,都是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而较少喜欢我国传统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和对传统音乐品种的了解远远少于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关注与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代劳动人民的精神财富,承载、凝聚了劳动人民音乐生活的记忆。中华民族拥有数量众多的民族音乐珍品,可学生却唱不出几首民歌,认不得几件民族乐器,听不进戏曲和曲艺,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地位堪忧,民族音乐的未来堪忧。

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受爱国主义教育,而不了解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不认同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人何以爱国?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音乐课堂应该为广大青年学子开一扇传统音乐文化之门,让学生学习传统音乐,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的情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设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

(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听得多,实践少 音乐欣赏课是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主要音乐课程,但是,在音乐欣赏课上强调了聆听,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正如郑莉所说,聆听不完全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唱可以感受旋律的美、跳可以感受节奏的律动、奏可以体验到亲手抚弄出音乐的乐趣。怎样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作品的实践,从而让学生更“近距离”地学习音乐,是我们今后教学中应该要探索的问题。

课上多,课下少 音乐课每周一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之后,大都不会在课下再去关注,而音乐的学习恰恰是在于平时的积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其实只是一种引导或者说是引领,课堂上接触到的音乐作品不过是音乐海洋中的几朵小小的浪花。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网络、电视、广播等,拓宽自己的音乐知识面,将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课下,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不止步于课堂,是我们教学中要探索的第二个问题。

声音多,文化少 音乐是有声的艺术,但这声音不是孤立产生的,它是一种文化,是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目前的音乐课堂上,我们以聆听为主,间或有唱或奏,这些听得见的声音的背后是什么?我们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委婉、抒情,高亢、明亮,忧郁、哀伤或者震撼,作者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怎样创作出这些作品的?这些问题,只有音乐的“声音”是解决不了的。音乐与生活、情感、语言的关系,音乐与民族、国家的关系,音乐产生的地理环境、传播方法等,都是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的,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对音乐作品有较全面的了解,只有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只有真正认识它的价值,才算得上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笔者以为,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怎样将有声的音乐与无声的背景文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是我们要探索的第三个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不仅是对专业技术的学习掌握,还有音乐教育这一“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这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是对人文传统的继承教育。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中国教育报,2012-10-17(5).

[2]王周秀.浅议音乐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能力素质的影响[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1):80-82.

[3]陈颖.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素质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8-49.

[4]杨秀云.谈谈高职生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新举措[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5-69.

[5]孟展.从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现状透析河南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公共音乐教育[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6]汪靓.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与重点[J].大学教育科学,2009(6):27-31.

[7]王爱峰.江苏省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8]金云霞.对农业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5-69.

[9]王靖怡.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J].管理科学文献,2008(3):168-169.

[10]陆小燕.对高职学生加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分析[J].职业时空,2009(7):58-59.

[11]刘昂.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54-155.

[12]王敏靖.高等职业学院音乐欣赏课程开发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13]蒋玲玲.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10(2上):182-183.

[14]蔡朝霞.比较法在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08(2):73-75.

[15]郑莉.关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问题与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3):25-26.

[16]汪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17]陆小燕.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教材编写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274-275.

[18]朱振玉.广州市高职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状况调查[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9-41.

[19]孙晶晶.论普通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引入本地传统音乐的价值——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7):196-197.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范文3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育 现状 建议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15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音乐教育师资较为缺乏,且教师素质不达标

根据调查了解到目前在大部分小学中音乐教师的数量在所有教师的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很低,有些甚至是一个音乐教师代好几个年级的音乐课程,这就体现出音乐教育师资严重不足。若连基本的音乐教育师资都不能达到的话,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音乐教师的素质以及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也很低,直接造成音乐教学质量下降,无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

(二)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全面、不科学,校方没有足够的重视

由于音乐是艺术类课程,所以在人们的意识中音乐远不如语数外这样的学科重要,所以更多的学校每周安排少之又少的音乐课,甚至经常出现音乐课被主课挤占的情况。并且许多校方对于音乐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对音乐教育真正的投入很少,造成音乐设备短缺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校方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明白“学校把音乐教育开展好,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样的道理。

(三)音乐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偏颇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采用的是同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音乐学科的特点,没有结合其特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非艺术性。一般都是重音乐理论、轻音乐教学活动实践、重教师主导讲授、轻学生参与体验。同时也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无法为音乐课堂进行良好的服务的情况,因而产生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这样去授课的话,原本生动有趣的课程,经单一的、非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后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与此同时,也很难发挥出音乐学科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二、针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的改进方法

(一)壮大音乐教育师资队伍、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针对音乐教育师资较为匮乏的情况,单靠一些科研工作者和几个科研课题是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而最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政府和学校方面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向全社会征集更多的具备音乐专业素质的教师,从而壮大音乐教师的队伍。针对音乐教师素质不达标的情况,校方应提高对音乐教师学历的要求,选拔一批具备优良专业素质的人才进行音乐教学。同时教育部门可以采取定期进行对音乐教师培训、考试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教师素质,以督促音乐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可以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关于音乐教学方面的赛事,让音乐教师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小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服务。

(二)深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学校要提起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学校的领导班子还是学校的各科教师,都应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这一问题,主管部门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去宣传音乐课标的基本内涵,整体提高校方、教师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意识。其次,严格按课程表进行科目教学,严禁出现无故缺课、占课的情况出现,对于出现此类情况校方应严肃处理,淡化师生主副科的陈旧观念,让音乐学科得到其应有的地位,让各科教师以及学生都对音乐课程提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学校应重视各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合理地分派教学任务,对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既不可过多,占用师生太多的精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也不可过少,影响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无法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各科教师也应该开展一些交流研讨活动,彼此吸收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而服务。

(三)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跟随时代脚步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解决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的偏颇,需要从三个方面去着手改变。

1.教师应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音乐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切不可只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应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机会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逐步地学会怎样自主欣赏音乐,怎样从音乐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创建一个氛围和谐的音乐课堂的目的。

2.根据音乐课程的艺术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音乐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教师可以适当的在教学时引入情境教学法来增添音乐课堂的艺术色彩,例如,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尽情想象、描述春天的画面,然后在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播放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关于春天生机盎然的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之中,感受到浓郁的春的氛围,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将情境教学法融入音乐课堂不仅提高课堂效率,更能降低教学难度,一举两得。

3.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加深对音乐这一门艺术的理解,不再使认识只停留在感性层面。

三、结语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的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学校和政府方面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壮大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而且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完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建议对优化音乐教育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广枝.邹城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付珊珊.新课标下鹤壁市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D].河南师范大学,2013.

[3]王薇.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范文4

关键词:比较音乐教育研究 研究现状 反思

“比较音乐教育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教育特点,在深入研究其个性的基础上,找出共性,以便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发展。” ①比较音乐教育研究是音乐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赴国外攻读音乐教育学位人员的增多、国际学术交流的频繁、互联网信息检索平台的搭建,使得获取国外音乐教育现状资料的途径与渠道更为多样。近年来,“比较音乐教育学如同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新学科一样,在我国悄然兴起,有了一批专门研究者,硕果累累。” ②然而,研究成果多以国外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育体制、教学法、课程设置等内容为主,学科基本理论研究也缺乏对比较音乐教育学科研究现状、发展过程的反思。③ 还需明确的是,问题会随着学科的发展、价值取向的转变而不断产生。因此,对学科发展的反思与批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反思也往往是一门学科获得带有一定突破性进展时必然出现的一种必要的环节和思维方式,反思的目的是构建,构建的前提是反思。” ④在我国比较音乐教育研究快速发展的今天,引出反思性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既要看到比较音乐教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影响其全面发展的弊端。我国比较音乐教育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现状

(一)研究区域―集中于发达国家

传统意义上,比较音乐教育研究应以单一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的区域。但是,随着比较教育研究的深化,研究的区域(或称比较研究的单位)也在不断扩展,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内部,研究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省、市和特定区域的音乐教育现象,也可以是由若干相似人种、民族和国家组成的大陆,或是一个文化圈如北欧、中东地区。我国的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绝大多数以单一国家作为研究区域,而且集中于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和英国等国家。这种研究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我们尚未走出“借鉴”的趋向,纵观我国音乐教育的几个发展阶段,从20 世纪初学习日本;到“五四时期”效仿欧美;新中国成立初期追随苏联;改革开放以后借鉴的视角又转向了欧美,每一个阶段都没有脱离对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制度、音乐教育思想、经验的学习,如同思维定势一样,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文化的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自然对于音乐教育制度、经验的借鉴也不例外,这种“借鉴”的思维观念引导了现阶段的研究取向。另一个原因就是基于现实的国情,我国的音乐教育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是既定的事实。毋庸置疑,对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实体研究与比较教育研究” ⑤,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许多参考与借鉴的经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定研究现状背后隐藏着内在的价值取向,研究行为受价值取向的影响与支配,“由于实践性目的在于‘借’,因而研究的对象常为发达国家” ⑥。与发展中国家相关的音乐教育研究则较为少见,而“对于西方的学习,基本上是按照‘西方―先进、中国―落后’的思维定势 ,以西方模式为标准。这一做法产生了中国文化主体意识失落的危险。”⑦至今仍未能完全脱离这种“定势”的影响。我们没有理由反对借鉴,但反对外国音乐教育经验、方法不加选择的移植、挪用,不提倡迷失自我的学习心态。此外,我国比较音乐教育研究应该具有全球的大视野,不能仅仅把眼光锁定在西方发达国家,也需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音乐教育发展。

(二)研究方法―偏爱于文献法

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文献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进行研究,部分采用比较法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也是建立在文献法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文献法的优点是足不出户即可以通过网络、图书等资料着手研究。从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成果来看,相当一部分的论文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可是这种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成果都是在没有第一手原文资料情况下,对二次编译的文献、甚至三次、四次文献的重复使用”⑧。 除此之外,通过查阅文献来了解异域他乡的音乐教育问题,缺乏对所研究地区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人文与地理环境、气候风貌的切身感受,以及音乐教育开展、发生现场的直接体验,很难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有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表现为‘闭门造车’式的‘猜度’。多数研究者缺乏对国外教育深入的实地考察,其研究以文献信息为主,易与实际偏离。” ⑨从研究的可行性来看,对研究对象的实地考察、原文文献的翻译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使文献法成为研究者较为常用的方法。当然,在这里并不否认文献法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只是对过分依赖这种方法而产生的问题提出些许质疑。

(三)研究内容―不均衡

我国的比较音乐教育研究近些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内容却相对集中。从搜集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从纵向研究划分来看包括高校音乐教育研究(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院校、专业音乐院校三类),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等;从横向研究划分来看可分为音乐教育体制、音乐教育发展历史、课程设置、音乐教材、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师培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研究等,研究的形式包括音乐教育的实体研究与比较研究。比较音乐教育研究内容的不均衡性表现在,缺少对国外特殊音乐教育的研究(包括成人与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研究、音乐教育工艺论研究、音乐教育管理研究。虽然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已有部分研究者关注,但是数量较少,如宋丽荣的《俄罗斯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及启示》、王大龙编译的《美国幼儿音乐教育》、王扬的《中韩学前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等。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不能忽略研究的整体性,应实现该学科发展的全面性,同时,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部分薄弱之处,也是国内音乐教育研究应该重视的内容,更应该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

二、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拓展比较音乐教育的研究区域,面向全球

基于现实的国情、研究者的价值取向,我国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地域主要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学习、借鉴、研究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理论、经验为主,而忽视了对发展中国家音乐教育制度、成败经验的总结、分析、比较。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研究那些与我国国情相似,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困难也更为接近的国家,关注他们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措施,也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的问题与机遇” ⑩,如对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研究。除了具有更为开阔的国际视角外,也不能忽略国内特定区域的比较与研究,如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粤港澳台四地音乐教育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该会议的举办促进了三地的交流,但台湾地区音乐教育的研究依然薄弱,学术成果较少,且集中于台湾地区音乐教育的“实体研究”。对台湾地区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扩展大陆地区对台湾音乐教育认知的范围,借鉴其音乐教育研究中的科学、创新之处,促进不同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却又在同宗同源的历史现实下音乐教育研究内容、方法等差异的理解与交流,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实的国情需要更多的是借鉴、模仿,但增进对全球视野内“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教育现状的认知、了解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如同从学习西方音乐为核心到逐渐转向多元文化音乐一样,需要我们转变思想,关注不同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生存环境下的音乐教育,以多方位的“他者”角度来观照自我,只有实现多元体系的音乐教育体制、方式方法的认知、认同与交流,才可以更从容地借鉴学习,实现对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共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比较音乐教育研究体系。

(二)重视实证的、多元的研究方法

部分比较音乐教育的研究者从自身的研究条件、研究能力出发,往往选择文献法,使得一些研究成果仅停留在简单描述与介绍的层次,或是多次重复使用已有的文献资料,对于一些新且有价值的原文资料却较少使用,显露出研究者对已有文献资料的过度依赖。只有保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才可能会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出现。“在比较教育这个本质上涉及外国背景或不同文化环境的领域,实地调查作为一种能有效获取丰富资料内容的研究方法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实地调查研究作为比较音乐教育学重要研究方法,应该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在实地调查中,研究者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对现场进行观察,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及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信息资料,也可以深刻体验所研究国家、区域内的风土人情、社会环境、音乐文化氛围,加深对研究对象文化内涵上的深层次理解。现有的国外音乐教育研究成果,如谢嘉幸的《德国音乐教育概况》、刘沛的《美国音乐教育概况》、林能杰的《20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郭声健的 《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等,无一不是研究者在对所研究国家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之后,才提炼出的研究成果,这种实证的研究方法值得肯定和提倡。当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能够进行实地调查的研究;也并不是所有的比较音乐教育研究都需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现有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或原文文献的编译也是非常必要的,文中所倡导更多的是针对缺乏科学研究态度的现象,提出一种重视实证研究的严谨态度。

此外,比较音乐教育的研究也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如跨学科研究 、定量研究方法等,跨学科研究指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理论对音乐教育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这种方法可以拓展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视角。使用跨学科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多,但却有一定的启示性意义,如朴万里的《人类行为学视野中的中美普通音乐教育比较研究》一文依据人类行为学的基本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中美普通音乐教育差异的原因。

(三)关注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

我国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成果虽然丰富,但却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一些研究内容尚未得到重视,如传统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包括对国外传统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比较,现阶段研究成果的数量较少,除了国外传统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之外,国内不同区域间同一种传统音乐学校传承研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因为同一种传统音乐在城市与乡村的学校传承是具有差异性的,因为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受到所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以及自然条件、历史传统、文化背景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音乐的学校传承与这些影响因素密切相关,使得国内传统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具有可行性。国内对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政府教育政策的倾斜与调整,特殊音乐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现阶段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音乐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国外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实体研究、比较研究的成果数量较为匮乏,需要对国外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教材和课程开发等问题开展研究。此外,比较音乐教育研究较为薄弱的部分还有社会音乐教育研究、音乐教育工艺论研究、音乐教育管理研究等方面,也是可以进行研究的切入点。这些研究方向为后继的研究者提供了较为多样的选题,应成为日后研究的重点。

三、余 论

重视对比较音乐教育研究学科的反思,正如本文一开始强调的,我们既要看到所取得的成绩,也不能忽视对成绩背后隐藏问题的思考,只有适时地对学科进行理性的审视,才能认识研究中不足、薄弱的环节,如我国比较音乐教育研究区域中忽视发展中国家的音乐教育研究,与国外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传统音乐教育研究相关的成果较少;也能够发现其中不规范、不严谨的学术行为,如对文献资料的重复使用,或只停留在国外音乐教育浅显描述、罗列、分析阶段,缺乏深度的理论分析与阐释,以及不够重视实证、多元的研究方法等问题。由此可见,对比较音乐教育学科适时而合理的反思是十分有必要的,应该倡导一种对学科的批判意识。总之,通过比较音乐教育学科的反思既可以明晰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也能够预测该学科的发展动向、研究空间,保证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的良性发展。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本土化的立场。学习与借鉴是比较音乐教育研究不变的主题,对于怎样借鉴才能更有效、更好地与我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的问题,则应试图把国外的音乐教育发展经验、方法与我国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拒绝对理论生搬硬套的“本本主义”,以及脱离具体客观事实、语境的断章取义;树立本土化的研究立场,对国外音乐教育理论、方法做出适切的价值分析;实现理论、经验的本土转化与应用、避免盲目跟从而不深入思考,使我国音乐教育能够真正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科学的理论、方法。

注 释:

① 曹理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6至7页。

② 杨和平著,《改革开放30 年的音乐教育学研究》,《音乐探索》2009年第2期 ,第79页。

③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仅有晚学整理的《比较音乐教育研讨会纪要》,载于《中国音乐》,1998年第2期,该文记录了199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的“比较音乐教育研讨会”的内容,姚思源、谢嘉幸等专家提出了当时比较音乐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危机与问题。

④ 陈时见、袁利平著,《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第19至20页。

⑤ 实体研究即侧重于弄清“外国”这一实体音乐教育状况,回答“他者”是什么,属于实体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侧重于“比较”不同实体的教育,辨析“他我或他―他”的异同和教育关系,属于关系研究。参见生兆欣著,《比较教育,为何研究?―20世纪中国学者的观点》,《比较教育研究》,2009 年第12 期,第33页。

⑥ 同⑤。

⑦ 晚学著,《比较音乐教育研讨会纪要》,《中国音乐》,1998年第2期,第6页。

⑧ 杨和平著,《改革开放30 年的音乐教育学研究(下)》,《音乐探索》,2009年第2期 ,第79至80页。

⑨ 周世厚著,《批判性视角下中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危机与出路》,《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第9页。

⑩ 徐辉、 王正青著,《美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新发展:主题、方法与地域分析》,《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第99页。

〔日〕大V丰,王符著,《基于方法论的日本比较教育实地调查研究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第7页。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范文5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展现思想、实现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教育部在2007年新课标高考大纲中将音乐学科纳入高考科目,并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四省率先实施。

那么,让我们反过来审查一下,初中的音乐教育是否为高中继续学习打好了基础?就目前广西农村初中而言,音乐教育还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为此,笔者对广西柳江县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做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任务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校教育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校的一切育人活动都可以归为教的范畴,学生所接受的影响都可以归为学的范畴。作为一种有着自身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学校环境下的教育活动也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传媒技术高度发展和艺术形式多样化的背景之下,学校环境中的基础音乐教育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

本研究的任务是对柳江县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音乐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音乐教师教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进而探讨与揭示影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各种因素间的关系,为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

1.对初中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调查

在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生由于处于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的特殊阶段,其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那么,在基础音乐教育大力进行改革的今天,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本研究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知识结构与技能状况等方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2.对影响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初中学生学习活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信息传媒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的音乐学习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师的教学艺术与策略;家长对待音乐学习的态度;教学环境与设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对外部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初中生音乐学习的整体面貌和特征。

3.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和状况进行调查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能力状况是关系到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核心因素。所以,必须了解和分析当地初中音乐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教学状况。调查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展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通过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图略),得出统计结果,笔者以为农村初中生歌曲演唱的整体水平并不太高。这就说明即使在农村,电视等传媒对农村初中生学习音乐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个影响甚至超过学生在学校接受到的音乐教育的影响。

柳江县农村初中任何一所学校目前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也没有。为了迎接上级“两基”验收,大部分学校都形同虚设的摆上音乐教室的门牌。每一所初级中学目前能用的或是一台手风琴、或是一架电子琴、或是一台脚踏风琴。教学硬件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资金投入也不多,每学期用于音乐教学的经费都在100元人民币以下。

四、研究结论

农村音乐教育目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有很多不利因素还在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柳江县农村初级中学的音乐教育还是非常落后的,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是不理想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领导,特别是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领导,教育观念陈旧,缺乏对音乐教育功能、意义的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数理化等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上。多数农村中学校长认为音乐课是“副科”,不作为升学考试的科目,所以轻视或是忽视了音乐教育。学生家长对音乐课的学习就更有误区:孩子学好文化课,在中考榜上有名才是希望,学习音乐课就占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牵涉学习文化课的精力。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设备备受冷落与歧视。

2.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结构失调

绝大部分兼职音乐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音乐教育,缺乏音乐教育的基本素质。即使是专职的音乐教师,也多是幼师音乐班毕业,学历层次低,毕业后缺乏继续教育,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范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现代技术学科,教学信息化

一、农村小学音乐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要想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与现代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必须要大力推进农村学校的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我国农村现代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因此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为农村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强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现阶段我国有些农村教师认为在音乐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及一些教学软件教学就是融合了现代技术,这样在理解上与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堂与现代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有偏差,理解不是很全面。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就要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联系实际对此不断地探索思考,并将其有机地结合一起,但是有些音乐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就有些懒惰,没有做到素质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而有些年龄较大的音乐教师在思想上对现代技术的操作存在畏惧心理,懒于研究使用。现代化技术是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开展的重要使用工具,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学生终身学习,也要求我们教师终身学习,因此教师技术必须鞭策提高,如果教师自身不愿意或者抗拒提高,那么农村小学音乐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很难能够顺利地进行,对于那些不是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的音乐教师而言,现代化技术的使用确实难度较高,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刻不容缓的。

二、农村小学音乐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

农村小学学校的音乐教育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农村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音乐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水平。农村小学需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现代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农村小学音乐与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教学环境,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改方面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现代技术学科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新课程改革的音乐课程仿佛一阵春风,沐浴着孩童的身心,让农村校园充满无限生机,新课程改革激励着我们音乐教师们不断地积极进取,创新与展开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农村小学学校的音乐教育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在教学教研过程当中去大胆尝试、探究,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贯彻新思想、新观念。力求做到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农村音乐课堂更加富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农村的一些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师现代化技术水平的培训,创造多条件、多角度、多形式的机会让音乐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一是熟练掌握常见的教学软件以及办公软件的使用。二是提高音乐教师的计算机操作的技能,把计算机技术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重要工具手段之一;三是对五线谱电教板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关于音乐教学的课题研究对推进小学音乐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研究与探索学校应给予鼓励与支持,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探索研究的精神,鼓励着重探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与现代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与现代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

三、结语

以往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就较为单调,有时可能需要为其他文化课程让步,即使上课也是单纯用录音机让学生听或者教师直接讲解音符等,那学生就只能通过听觉上感受歌音乐或者机械地记忆一些东西以应对考试,所能够了解到的仅仅是从收音机发出的声音或者老师直接在黑板上讲解,这样欣赏音乐的形式以及上课形式就较为单一,学生并不能很直观地了解。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为了顺利地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觉直观作用、文字概括作用和视频扩大信息量的作用来设计制作课件,把无形的音乐通过有形的形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音乐作品。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上,现代技术的巧妙使用,既直观又形象,既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现代技术的使用,创造新课堂,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力的翅膀,遨游在音乐世界的海洋里。

参考文献:

[1]杨国,龙杜涓.“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视域下山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7(02).

[2]贾晓静.新课改视野下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宁夏大学,2014(08).

[3]张丽珊,林长春.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重庆市39个区县的调查[J].基础教育,2012(02).

[4]张丽珊,林长春.重庆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5]贾志伟.小学音乐教师的声乐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