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范例6篇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范文1

一、湖北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的经验:

1、 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

安全一直是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道路运输安全需要管控的重点方向是:人、车、企、点、线、网。利用动态监控科技手段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对于消除道路运输各种安全隐患,规范道路运输运营行为具有重大意义。2017年9至10月,湖北省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共补助约6500万元(每台车补助2600元),将24225台“两客一危”车辆监控终端设备升级到4G终端。2018年湖北省政府从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和油补退拨资金中列支,全面启动农村客运车辆4G视频监控设备推进工作,湖北省共有近2万辆农村客运车辆,目前已有7000辆农村客运车辆升级到4G终端,预计2018年底,实现全省农村客运车辆全覆盖。其中远安县总投资600余万元,建成运输车辆智能化监管系统。

2、 引入第三方监测机制,运用和分析大数据

2017年湖北省完成道路运输安全第三方监测建设工作,确定了3家运营主体,形成了“实时监测、有序竞争、规范服务、管控行为”的监测服务体系。第三方监测平台在不改变原道路运输企业动态监控主体责任和管理部门责任基础上,为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再加了一把安全锁,大力提升道路运输企业对运输安全的重视程度,整个模式在“不增加企业成本、不增加行业负担”的基础上运作,有效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平台的上线促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理念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事中风险预防”转变,从“传统形态监管”向“数据精准监管”转变,从“政府单向督导”向“开发社会资源”转变,促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效能再升级

建设道路运输安全第三方监测平台,引入第三方监测机制,结合行业管理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实现精准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出行、互联网+安全监管,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做到企业经营安全增效、管理部门精准监管、多方合作共赢,最终实现道路运输行业安全水平的提升

2018春运期间,湖北省第三方监测平台正式上线行,共对湖北省16万余台“两客一危”及12吨以上重型货车提供监测服务。截止2018年6月30日,湖北省第三方监测平台共监测湖北省“两客一危企业”总数862家,接入车辆数为28668辆,监测平台累计处理了5438110条车辆违章违规行为报警数据,报警数据均以短信和邮件的方式通知提醒到了运输企业,同时,第三方监测服务商严格按照湖北省运管局的要求,按规定的格式、按规定的时间节点,将监测内容以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及监测分析报告等形式向省、市、县三级运管机构报送,为管理部门提供宏观数据分析研判。

3、研发使用主动安全防御系统,强化对不安全驾驶行为监管

通过对交通事故分析,结果的显示,94%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而引起。对不安全驾驶行为的有效预警和管控,才是降低事故率的核心因素。通过人工智能、视觉分析技术,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将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弥补转变为事故发生前对驾驶人员的主动预警防控,这一方向值得积极探索。湖北省第三方监测平台服务商将智能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与4G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增加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驾驶行为分析系统(DSM),研究开发出了道路运输安全主动防御系统,提升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在途安全指数,减少安全隐患。2018年以来,湖北省运管局依托第三方监测平台服务商积极推进车载智能终端应用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湖北省已经安装应用了约2000台(套)智能识别设备,通过几个月的试用,共自动提醒不安全驾驶行为达数百万次,违规驾驶行为大幅度下降,安全形势有所好转,受到使用企业好评。

二、建议:

1、建议我省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全力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项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升级我省所有客运车辆(含农村客运)和危货运输车辆4G视频系统,做到全覆盖;一方面是用于建设我省道路运输安全智能监管平台(主动安全防御系统),通过对驾驶员疲劳驾驶、打电话、打哈欠等不安全驾驶行为的报警和管控,减少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范文2

通过扎实开展“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实现我县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道路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加强,道路运输装备本质安全稳步提升,科技信息支撑作用有效发挥,逐步形成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5%,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运输事故进一步减少,坚决遏制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推动全县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2015年全县“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由__县交通运输局、__县公安局和__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组织实施。为加强对“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2015年全县“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领导组。

各部门在县政府领导下,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共同组织开展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

1.加强普法培训,提高行业遵法守法意识。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安全监管职责。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道路运输企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与考核,持续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开展安全生产承诺活动。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要求,组织道路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承诺活动,制定各层双向安全承诺事项,明确和细化承诺内容,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安全承诺,接受各方监督。结合贯彻落实安全告知制度,在道路客运行业组织驾驶员向乘客进行“面对面”的“五不两确保”安全承诺:不超速,严格按照道路限速要求行驶;不超员,车辆乘员不得超过核定载客人数;不疲劳驾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小时;不接打手机,在驾驶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不关闭动态监控系统,做到车辆运行实时在线;确保乘客系好安全带,全程按要求佩戴使用,确保乘客生命安全,为旅途平安保驾护航。

3.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道路运输企业要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营运驾驶员、营运车辆、道路及环境条件、运输组织、运营监控等方面,开展风险源辨识、评估、监测,落实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联合督办制度,督促道路运输企业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对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要严格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第98、99条予以查处。

4.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安全生产诚信体系。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道路运输企业在2015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快建立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实施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诚信“黑名单”制度、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要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对安全生产信誉良好的企业要在运力发展、服务质量招投标、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审批、评比表彰等方面优先考虑,在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补助等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

5.建立以安全为导向的市场退出机制。各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的联合检查,对发现存在违规生产和安全隐患的运输企业和驾驶员要及时处理;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报请当地政府批准后,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第108条予以关闭,道路运输部门要依法吊销其相关证照。

(二)进一步强化长途客运安全监管

6.加强接驳运输管理,降低长途客运安全风险。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对接驳运输试点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管理的长效机制,细化接驳运输组织及安全运营各项要求,完善接驳运输管理制度、运行规则和监管措施,强化安全监管,规范接驳运输行为。鼓励长途客运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合经营、建立接驳运输联盟等方式实施长途客运线路资源和接驳点资源整合,集中实施接驳运输,扩大接驳运输的范围和规模,推进接驳运输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相互监督。交通运输部门要联合公安交警队加强各接驳点设置情况、运转情况和接驳运输台账的监督检查,对没有严格执行接驳运输车辆、驾驶员和接驳点管理制度的,以及未按规定实施接驳的,一经发现一律停运整改;情节严重的,按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吊销其道路运输证。

7.进一步规范长途客运车辆夜间运行。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__〕30号)和《关于加强对7座以上公路客运车辆夜间通行管控工作的通知》(晋公交管〔2011〕81号)要求,汽车客运站和客运经营者20时以后不得发出任何营运客车,22时所有7座以上营运客车暂禁止驶入省内高速公路运营,23时至次日凌晨5时暂禁止任何营运客车驶入公路运营。客

运企业主要负责人特别是法人代表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所属车辆的管理和动态监管,杜绝不按规定时间行车问题的发生。对于公安交警部门抄告或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发现的不执行停车休息规定的长途客运车辆,一律停运整改,待整改符合要求后,再恢复运营,切实保障长途客运运输安全。8.严格包车客运管理。加强对包车客运标志牌的信息化备案审核,认真审查包车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并对包车实际运营情况与备案信息的一致性开展抽检核查。要进一步加强包车客运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增派执法力量,加大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点、学校等旅游包车集中地点的监督、巡查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超范围经营、持有虚假包车客运标志牌、不按包车客运标志牌注明事项运行、搭载包车合同以外乘客等违法违规行为。

9.科学调整道路客运结构。针对高铁、公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高铁、民航快速发展对道路长途客运的影响,各部门要加强对我县道路客运需求及发展形势的调研分析,制定综合运输发展规划,科学调整道路客运结构,促进道路客运市场稳定安全有序发展。

(三)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

10.加强联合整治,严厉打击农村客运违规经营行为。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密切配合,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及超员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将企业和营运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誉考核档案,情节严重的,要对企业进行停业整顿,对营运驾驶员进行培训教育处罚,直至吊销从业资格证。要充分发挥镇(街)、村(社区)作用,切实形成“镇(街)主导,相关部门联动,村(社区)参与”的联合整治机制;要研究建立社会监督和奖励机制,发动村民举报非法从事农村客运等违法行为。

11.严格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强化运营安全保障。对于新增农村客运班线,交通运输部门要与公安部门等部门建立农村客运线路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对拟开通农村客运线路途径公路的技术条件、公路安全设施状况、中途停靠站点、车辆技术条件要求及相互匹配情况进行现场勘查(现场勘察可以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或组织进行),形成联合审核报告,作为农村客运班车开通的依据。

12.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的出行服务。鼓励推行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引导农村客运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制定灵活的运输组织方式,推行农村客运片区化、网络化、集约化经营。根据农村客运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农村客运经营服务方式,通过加开集庙会班车、周末班车、预约客车等措施,解决集庙会、节假日、春运、黄金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农村居民乘车难问题。加大农村客运安全宣传,引导农民群众乘坐具备资质的农村客运车辆。

(四)进一步加强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

13.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源头监管。安监部门要定期将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许可情况向同级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通报;要配合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发货与装载的查验、登记、核准等安全管理制度。

14.做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新颁标准贯彻落实。道路运输管理所要积极做好交通运输部__年新颁标准的培训,指导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运输事故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JT/T911)、《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要求》(JT/T912)、《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要求》(JT/T91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4)等四项标准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15.严格查处危险货物违法托运行为。道路运输管理所要梳理出本辖区高风险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及本次整治工作检查企业(单位)名单,并深入企业(单位)开展检查工作,对企业(单位)1年内与危险货物托运有关的台账等资料进行核查。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未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企业承运的、承运车辆所装载的危险货物与道路运输证所标注的经营范围不符等非法行为,要立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87条对托运人进行处罚,并将处罚情况抄告同级安监部门。对装载危险化学品超过运输车辆的核定载质量等违法情况,应及时向安监部门通报。

16.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强化企业安全管理能力。道路运输管理所要鼓励引导危险品运输企业整合资源,对监管水平差、规模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整合或重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探索中小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联盟合作模式,吸引中小企业参加,提升危货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17.完善异地运输备案制度,强化车辆驻地运输管理。交通运输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依托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强化对异地经营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管理。异地经营三个月以上的,注册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及时督促运输企业到经营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经营地道路运输机构要对申请备案的运输企业按照许可要求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复核。经备案的异地运输企业要按照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求纳入日常安全监管,严禁危化品运输车辆挂靠经营,严查只收费、不监管的企业。公安部门对查处的异地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要严格落实道路交通违法转递制度的规定。

(五)提高车辆标准化水平,坚决打击非法改装

18.发展标准化营运车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引导营运车辆向标准化、专业化、轻量化、清洁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标准化、模块化厢式车等专用运输车辆,重点推进干线公路营运货车车型的标准化,加快更新淘汰老旧车辆。

19.严格营运车辆年审

年检。公安部门要会同质检部门监督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严格营运车辆安全检验,严格执行机动车检验标准。对发现存在不符合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非法改装的,不得出具检验合格报告,公安部门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对连续3个周期未取得检验合格标志的营运车辆,公安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机动车强制标准规定,予以强制报废,并将车辆信息抄告同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收回相应车辆道路运输证。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制度,对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一律不予通过审验,不得从事营运。20.加强对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的监督检查。交通运输、公安、安监部门要按照法定职责,加强对辖区内液体危险货物罐车紧急切断装置安装情况的监督检查。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对驾驶人、押运员开展紧急切断装置使用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公安部门要联合质检部门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严格落实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要求。

(六)进一步加强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

21.健全监管与考核制度。交通运输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标准符合性技术审查工作规范》,建立分级分类考核制度,在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车辆入网率、车辆上线率、车辆在线率、车辆警情处置率、平台故障以及数据质量情况等方面,对“两客一危”企业进行考核,并把企业监控平台运行情况,纳入安全评估、日常安全管理考核和质量信誉考核,作为营运车辆审验依据。

22.提升联网联控系统应用水平。交通运输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组织开展“两客一危”未入网车辆排查整治工作,确保2015年6月底前车辆入网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联网联控数据完整性建设,确保所有“两客一危”车辆经营业户信息、营运车辆信息、从业人员信息、班车线路牌信息等基础数据完整有效。道路运输企业要将动态监控系统与车辆调度、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客运站报班系统、旅游包车监管系统、危险货物电子运单系统及其他监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对车辆运营期间实行不间断的动态监控;要研究分析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数据,总结道路运输车辆安全运行规律,发掘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因素,科学指导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23.强化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交通运输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运输企业对所属的“两客一危”车辆安装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和接入系统平台的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对于设备运行情况不良,无法确保行驶过程中车辆实时信息的有效上传的,不得安排发车任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对所属地的“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和接入情况进行梳理清查,凡应装未装、应接入而未接入的车辆,或者已安装监控系统但不能正常使用的车辆,一律停运整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运输企业对行驶过程中的车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于突发设备故障情况,运输企业及时与车辆安全员取得联系,确保车载设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正常运行。对于故意损毁、屏蔽系统的,一经发现要立即对相关车辆进行停业整顿,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发生两次及以上上述行为的,取消相应营运资质和从业资格。

24.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交通运输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动态监管平台,与公安、安监部门建立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共享机制。公安部门可以依据动态监控数据对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处。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规营运车辆所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切实落实动态监控主体责任,实现动态监控与运输监管的良好融合,建立监管和运营闭环管理机制,提升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应用水平。

(七)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

25.继续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强联合执法,形成联动机制。交通运输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严查无资质车辆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以及驾驶员、押运员不具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资质等行为。公安部门要依法查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不符合安全条件、超载、超速和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行为,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抄报交通运输、安监部门。安监部门要强化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综合监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26.严肃查处包车客运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各部门要以旅游景点、旅游集散中心、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等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巡查力度,严格查处旅游包车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异地经营、持有虚假包车客运标志牌、搭载包车合同以外乘客等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对连续3个月内违反有关规定3次以上的车辆及长期在异地违规运营的省际包车,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一律停止发放包车客运标志牌,停运整改,直至吊销相应车辆道路运输证;对违规行为严重的旅游包车客运企业,要停业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对其包车客运标志牌审核发放。

27.加强宣传,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介,加大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安全乘车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乘坐“带病”、拼装改装、非法营运等违法车辆。要建立并完善群众举报监督机制,广泛发动群众,举报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机制。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阶段(6月份)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做好组织发动工作。6月30日前,要将制定的工作方案分别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全面推进阶段(6-11月份)

各部门要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的实施进度,层层落实,将活动的各项内容和要求传达到每一个企业,确保6月中旬各项工作顺利启动;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协商解决活动开展过程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需要上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要定期开展阶段工作督查,督导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任务。

(三)总结完善阶段(12月份)

各部门要对2015年“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选出活动开展好的先进地区和先进运输企业,并于12月5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和先进地区、先进运输企业的材料分别报__县交通运输局、__县公安局、__县安监局。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要积极推动活动工作内容融入县政府年度工作部署,并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县政府考核范围,确保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部门配合,完善联动机制

各部门要按照该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和部门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各部门要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执法、综合治理,形成分工明确、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对活动的督导检查

各部门要围绕活动整体安排,突出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活动情况的跟踪督查和考核。要组成联合检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检查或互查。各局将适时通过明查暗访、重点抽查等方式组织专项督查,确保活动任务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四)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

各部门要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中介组织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法规标准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协调企业加强线路、运力资源整合,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良性机制。

(五)发挥科技手段和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加强信息沟通,要充分利用公安交通监控、交通运输路网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大对违法违规的打击力度;要建立完善公安交管与交通运输在车辆、从业人员、违法违章、交通事故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

(六)要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活动宣传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范文3

通过扎实开展“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实现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道路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加强,道路运输装备本质安全稳步提升,科技信息支撑作用有效发挥,逐步形成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坚决遏制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县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认真学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1.加强普法培训,提高行业遵法守法意识。县局将认真组织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安全监管职责。各相关科室单位要督促道路运输企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与考核,持续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开展安全生产承诺活动。县局将会同公安、安全监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要求,组织道路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承诺活动,制定双向安全承诺事项,明确和细化承诺内容,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安全承诺,接受各方监督。

3.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道路运输企业要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省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营运驾驶员、营运车辆、道路及环境条件、运输组织、运营监控等方面,开展风险源辨识、评估、监测,落实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要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责任链条,加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标准规范、责任体系、教育培训,分级分类标准,为全面实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打好基础。县局将会同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联合督办制度,督促道路运输企业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对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要严格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第98、99条予以查处。

4.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安全生产诚信体系。有关科室单位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道路运输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要加快建立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实施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诚信“黑名单”制度、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要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对安全生产信誉良好的企业要在运力发展、服务质量招投标、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审批以及评比表彰等方面优先考虑,在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补助等优惠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

5.建立以安全为导向的市场退出机制。各相关科室单位要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的联合检查,对发现存在违规生产和安全隐患的运输企业和驾驶员要及时处理;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报请当地政府批准后,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第108条予以关闭,要依法吊销其相关证照。

(二)进一步强化长途客运安全监管

6.加强接驳运输管理,降低长途客运安全风险。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在对接驳运输试点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管理的长效机制,细化接驳运输组织及安全运营各项要求,完善接驳运输管理制度、运行规则和监管措施,强化安全监管,规范接驳运输行为。省交通运输厅、公安厅在总结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前提下,研究制定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发展规划,支持接驳运输联盟发展,推进接驳运输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相互监督。县局有关科室单位要积极研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7.进一步规范长途客运车辆夜间运行。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中创造条件积极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的要求。三级以下山区公路

不具备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严禁客运车辆夜间22时至次日凌晨5时通行。各相关科室单位要加强对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接驳运输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长途客运行业规范化运行,切实保障长途客运运输安全。8.加快道路客运结构调整,从源头加强安全保障能力。有关科室单位加强对本辖区道路客运需求及发展形势的调研分析,制定综合运输发展规划,科学调整道路客运结构。

(三)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

9.加强联合整治,严厉打击农村客运违规经营行为。相关科室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密切配合,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及超员等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镇(街)、村(社区)作用,切实形成“镇(街)主导,相关部门联动,村(社区)参与”的联合整治机制;要研究建立社会监督和奖励机制,发动村民举报非法从事农村客运等违法行为。

10.严格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强化运营安全保障。对于新增农村客运班线,要建立农村客运线路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对拟开通农村客运线路途径公路的技术条件、公路安全设施状况、中途停靠站点、车辆技术条件要求及相互匹配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形成联合审核报告,作为农村客运班车开通的依据。现场勘查可以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或组织进行。

11.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的出行服务。鼓励推行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引导农村客运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制定灵活的运输组织方式,推行农村客运片区化、网络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公司化、规模化水平,提升农村客运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引导农民群众乘坐具备资质的农村客运车辆。

(四)进一步加强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

12.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源头监管。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委托未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企业承运的,相关科室单位一经发现,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87条予以处罚。

13.做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新颁标准贯彻落实。要积极做好交通运输部2014年新颁标准的培训,指导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运输事故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JT/T911)、《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要求》(JT/T912)、《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要求》(JT/T91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4)等四项标准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14.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强化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局相关科室单位要鼓励引导危险品运输企业整合资源,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对于组织化水平高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发展,对监管水平差、规模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整合或重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探索中小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联盟合作模式,完善运输联盟运行机制和制度,吸引中小企业参加,提升危货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15.完善异地运输备案制度,强化车辆驻地运输管理。局相关科室单位要依托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强化对异地经营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管理。异地经营三个月以上的,注册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及时督促运输企业到经营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经营地道路运输机构要对申请备案的运输企业按照许可要求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复核。经备案的异地运输企业要按照当地运输管理要求纳入日常安全监管,严禁危化品运输车辆挂靠经营,严查只收费、不监管的企业。

(五)提高车辆标准化水平,坚决打击非法改装

16.完善营运车辆安全性能标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引导营运车辆向标准化、专业化、轻量化、清洁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标准化、模块化厢式车等专用运输车辆,重点推进干线公路营运货车车型的标准化,加快更新老旧车辆。

17.严格营运车辆年审年检。严格执行机动车检验标准。对发现存在不符合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非法改装的,不得出具检验合格报告。根据公安部门对连续3个周期未取得检验合格标志的营运车辆,予以强制报废的车辆信息,运管机构要收回相应车辆道路运输证。要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制度,对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一律不予通过审验,不得从事营运。

18.加强对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的监督检查。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对辖区内液体危险货物罐车紧急切断装置安装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督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对驾驶人、押运员开展紧急切断装置使用和操作规程的培训。

(六)进一步加强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

19.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各相关科室单位要按照《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标准符合性技术审查工作规范》,建立分级分类考核制度,在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车辆入网率、车辆上线率、车辆在线率、车辆警情处置率、平台故障以及数据质量情况等方面,对“两客一危”企业进行考核,并把企业监控平台运行情况,纳入安全评估、日常安全管理考核和质量信誉考核,作为营运车辆审验依据。

20.夯实基础,提升联网联控系统应用水平。加快推进联网联控数据完整性建设,确保所有“两客一危”车辆经营业户信息、营运车辆信息、从业人员信息、班车线路牌信息等基础数据完整有效。道路运输企业要将动态监控系统与车辆调度、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客运站报班系统、旅游包车监管系统、危险货物电子运单系统及其他监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对车辆运营期间实行不间断的动态监控;要研究分析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数据,总结道路运输车辆安全运行规律,发掘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因素,科学指导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21.沟通协调,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相关科室单位要充分利用好动态监管平台,与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建立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共享机制。各相关科室单位加强对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规营运车辆所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切实落实动态监控主体责任,实现动态监控与运输监管的良好融合,建立监管和运营闭环管理机制,提升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应用水平。

(七)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

22.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各相关科室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强联合执法,形成联动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严查无资质车辆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以及驾驶员、押运员不具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资质等行为。要根据公安部门依法查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不符合安全条件、超载、超速和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行为,要及时处理。

23.加强包车客运违法违规运输行为查处。要以旅游景点、旅游集散中心、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等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巡查力度,严格查处旅游包车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异地经营、持有虚假包车客运标志牌、搭载包车

合同以外乘客等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对连续3个月内违反有关规定3次以上的车辆及长期在异地违规运营的省际包车,各相关科室单位一律停止发放包车客运标志牌,停运整改,直至吊销相应车辆道路运输证;对违规行为严重的旅游包车客运企业,要停业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对其包车客运标志牌审核发放。24.要加强宣传,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加大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安全乘车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乘坐“带病”、拼装改装、非法营运等违法车辆。要建立并完善群众举报监督机制,广泛发动群众,举报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机制。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阶段(5月下旬-6月初)

各相关科室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或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二)全面推进阶段(6月初-11月份)

要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的实施进度,层层落实,将活动的各项内容和要求传达到每一个企业,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启动;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协商解决活动开展过程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总结完善阶段(12月份)

各科室单位对2015年“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于12月10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分别上报县局。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要积极推动活动工作内容融入地方政府年度工作部署,并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 考核范围,强化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部门配合,完善联动机制。要按照该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和部门分工,明确工作职责,要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执法、综合治理,形成分工明确、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对活动的督导检查。要围绕活动整体安排,突出本地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活动情况的跟踪督查和考核。

(四)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要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中介组织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法规标准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协调企业加强线路、运力资源整合,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良性机制。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范文4

关键词:危险品;运输安全;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

危险品的特殊性对危险品的运输、储存和生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若在使用时,处置、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危险品是需要特殊保护的物品。在当前发展环境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运输量在逐年增加。基于物联网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的设计能精确定位危险品的运输位置,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对基于物联网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设计进行了探析。

1物联网技术在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危险品的相关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工作加以规范,以确保危险品的运输途中的安全。危险品运输中的突出问题是:

1.1缺乏有效的监管平台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

缺乏平台支撑则很难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符合预定路线的问题进行监管,不能及时对危险化学品货物出现的状况信息,以进行安全预警。

1.2发生事故时缺乏及时的警报机制

危险品运输过程中途经居住人口密集的区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需及时报警,做好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做好报警预设,然后组织人员撤离,以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处置危险品。

1.3缺乏应急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获取有关的信息,不能及时做好应急响应信息的,如不确定是何种危险品、危险品的情况、危险程度及处理控制危险品的方法,则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随着新技术的推广,今天物联网技术在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给危险货物管理道路运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所有应急管理提供关键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做好传感器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的位置系统(GPS)的应用,提高思考能力,与物流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位置信息融合,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危险品运输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是要准确了解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行位置,构建信息交互系统,以准确了解运输车辆内部危险品的状况和变化情况,对危险品运输情况加以管理,尽早发现危险品运输中的安全隐患,及时准确控制危险品运输车辆,做好安全管理信息的管理工作,确保危险品的安全运输。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有效监测危险货物物流过程。危险品运输中物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2.1车辆跟踪

监管人员可遥控车辆,通过RFID标签读取危险品信息的运输信息,车辆跟踪贯穿于整个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管理流程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2货物监测

实时监控运输车辆货物的压力和温度,危险品货物对运输环境的要求较高,通过分析收集危险货物车辆的压力、温度等信息,做好危险品货物的监测工作。

2.3运输路线选择

使用互联网事物技术,准确、全面的收集危险品的运输路线交通信息,并根据危险品对道路和环境的要求,制定危险品运输的最佳运输路线,以确保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基于物联网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设计分析

分析影响危险品运输安全的不同因素,做好危险品事故分析工作,有针对性的制订应急预案,提供一套完整的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有效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构建了管理平台,进行应急救援。系统基本框架包括危险品运输安全应急管理中心、车辆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等模块,形成完善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3.1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应急管理信息中心

应急管理信息中心是系统运行的核心部分,主要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信息工作,以构建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满足危险品运输管理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主要通过危险品运输企业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是一种显示系统,可构建紧急值班系统,对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处置,确保监控系统的运行。

3.2车载实时监控系统

车载实时监控系统由GPS定位设备、RFID等技术组成,通过车载实时监控系统能对货物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车载实时监控系统的设备包括摄像机、监控设备等,通过监控形成报警系统,实现车辆运行状态进行跟踪,实施危险品状况监测和安全报警,对时间位置进行跟踪,与GPS、GIS进行报警联动,实时响应、实时传输,确保及时反馈应急管理,车载终端主要由结构如图1所示。

3.3应急预案信息系统

对危险品运输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实施监控,并及时应急预案信息。

3.4系统功能定位

根据道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及大型系统的设计,对危险品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对危险品进行监控,实现预警应急管理。系统功能定位主要是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具体功能进行构建,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统计事故多发地点、对事故的多发原因进行分析,对事故多发危险品等进行分析。

3.5系统工作原理

车载负荷监控系统和危险车载监控设备处于工作状态,长途运输危险品安全应急管理中心可实时观察车辆运行状态,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如事故出现在人口密集区域,在快速组织应急救援队赶到现场的同时,应做好周边区域人口的疏散工作,并远程协调发出应急响应指令,同时通过预警信息的,避免造成其他较为严重的事故。

4结论

基于物联网技术做好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设计工作,以自动获取危险品的运输车辆的位置,以保证在事故发生前做好预警和预案工作。物联网技术做好危险品定位追踪系统设计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范文5

关键词:GPS系统;道路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The Application of GPS Navigation Systems in the Oilfiel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Guo Nan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Transportation Co., Ltd.,Tianjin 300270,China)

Abstract: Oil field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 China,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oil fields, external contracting business more and more. Also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oad operating vehicles, the operating range has gradually expanded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and vehicle reasonable dispatch work, the effective com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s for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echnical support.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the GPS system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GPS systems in the oilfiel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Keywords: GPS system;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GPS技术是一门新生的科学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国民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GPS技术也成为我国道路运输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GPS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定位和远程监控调度的效率与精准度,能够有效保障道路运输行业安全、有序和规范。

一、GPS在汽车导航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三维导航是GPS的首要功能,飞机、船舶、地面车辆以及步行者都可利用GPS导航接收器进行导航。汽车导航系统是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汽车导航系统由GPS导航、自律导航、微处理器、车速传感器、陀螺传感器、CD―ROM驱动器、LCD显示器组成。

GPS导航是由GPS接收机接收GPS卫星信号(三颗以上),求出该点的经纬度坐标、速度、时间等信息。为提高汽车导航定位精度,通常采用差分GPS技术。当汽车行驶到地下隧道、高层楼群、高速公路等遮掩物而与捕获不到GPS卫星信号时,系统可自动导入自律导航系统,此时由车速传感器检测出汽车的行进速度,通过微处理单元的数据处理,从速度和时间中直接算出前进的距离,陀螺传感器直接检测出前进的方向,陀螺仪还能自动存储各种数据,即使在更换轮胎暂时停车时,系统也可以重新设定。

由GPS卫星导航和自律导航所测到的汽车位置坐标数据、前进的方向都与实际行驶的路线轨迹存在一定误差,为修正这两者的误差,与地图上的路线统一,需采用地图匹配技术,加一个地图匹配电路,对汽车行驶的路线与电子地图上道路误差进行实时相关匹配作自动修正,此时地图匹配电路是通过微处理单元的整理程序进行快速处理,得到汽车在电子地图上的正确位置,以指示出正确行驶路线。CD-ROM用于存储道路数据等信息,LCD显示器用于显示导航的相关信息。

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许多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一)车辆跟踪

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还可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

(二)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

提供出行路线规划是汽车导航系统的一项重要辅助功能,它包括自动线路规划和人工线路设计。自动线路规划是由驾驶者确定起点和目的地,由计算机软件按要求自动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包括最快的路线、最简单的路线、通过高速公路路段次数最少的路线等的计算。人工线路设计是由驾驶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地设计起点、终点和途经点等,自动建立线路库。线路规划完毕后,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信息查询 ,为用户提供主要物标。如汽车运行中的道路标示等数据库,用户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同时,监测中心可以利用监测控制台对区域内的任意目标所在位置进行查询,车辆信息将以数字形式在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二、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原理

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工作中能够发挥跟踪定位、轨迹回放、GPS报警(报告)、里程统计、短信通知、车辆远程控制、油耗检测、车辆调度等诸多功能。GPS系统主要是为道路运输管理监控系统服务的,其工作原理是GPS系统通过太空的卫星,对地面行驶被监控车辆进行定位,并将车辆的经纬度坐标、速度、时间、状态、监控图像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车载设备,再由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信道,将车辆相关的信息传送到主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的监控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对被监控车辆的定位、跟踪、调度等功能,并将监控目标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以实现道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

三、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的优势

GPS系统能够对车辆,等交通工具进行实时定位是基于其强大的技术功能,GPS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连续性、多功能、操作简便等优势特点。GPS系统采用卫星技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GMS)以及电子地理信息技术(GIS),实现了即时定位动态跟踪。依据GPS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为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的终端提供准确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信息,实现卫星定位、轨迹回放、车载电话、信息、车辆查询、车辆调度、防盗报警等功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降低了道路运输成本,提高了道路输的安全性 。

四、GPS系统在油田道路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一)道路运输管理的内涵

是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代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使其管理职能的活动。而油田运用这一技术,将所有运输车辆都纳入到系统中进行全方位监督与跟踪。其目的使油田的车辆能够很好的完成运输业务。只有道路运输管理是安全的、才能有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不断加快油田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保障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二)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的分析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中频发安全事故,营运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旅游车辆所引发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随着油田业务不断扩大在全国各油田都承包业务,这些业务都是由汽车长途运送一些大型设备,以及特种车辆到外地油田作业施工。这样就对道路运输安全、服务质量的全程进行监管,GPS系统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导航作用。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为移动车辆提供实时导航定位服务,车辆利用车载导航设备接收GPS数据,使车辆在行驶中的位置、方向、距离等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道路信息,以及提供最佳的行车路线,避免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另一方面,车辆还可以通过车载设备将GPS定位信息发送到调度指挥中心,把车辆的具置显示在主监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增强了道路运输管理对车辆的合理调度,GPS系统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监控作用。道路运输管理监控系统中的主要技术就是GPS。GPS系统能够有效的把车载设备、监控中心以及通信系统三个部分组合在一起。道路运输管理监控的流程是车载设备依据GPS定位数据,把车辆实施动态数据通过GSM,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利用GIS对数据进行分析,在电子地图显示车辆信息,监控中心根据数据情况对车辆进行监控。而且道路运输管理监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窗口显示多个辆车运行,能够进行统筹管理。利用GPS系统能有效的杜绝超速、违章、疲劳驾驶等危险情况出现。

(三)GPS系统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信息传输作用

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中,能够提高运输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GPS系统强大的信息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及时、准确、详细的信息资源,以及实时性、大容量数据储存。例如,GPS系统的查询功能,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根据用户需要显示出所需去油田的位置、道路标示数据库,提供行车的路线、时间、里程等信息,而且查询的资料还有文字、语言和图像多样的显示形式。

(四)紧急援助

通过GPS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遇有险情或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紧急援助。监控台的电子地图显示求助信息和报警目标,规划最优援助方案,并以报警声光提醒值班进行指挥中心可以监测区域内车辆运行状况,对被监控车辆进行合理调度。指挥中心也可随时与被跟踪目标通话,实行管理。

(五)车辆管理

油田所属各公司有上千部车辆,有的车辆在运行中有超速的现象,这样给交通运输带来不安全因素。利用GPS系统及时提醒超速车辆将速度降下来,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综上所述GPS系统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为道路监管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GPS系统所具备的全天候、全过程、高精准的优势特点,有效降低了道路运输管理的成本,提高了运输管理工作的质量。大大提高了运输管理工作的效率,油田的运输运用这一技术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这一技术的运用,油田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步入快车道,我们油田运输行业,为快速安全的将所需物资和设备运到施工现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范文6

关键词:超限;动态称重;检测系统;非现场处罚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43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公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公路里程不断增加。根据交通部的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到2015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67.73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2.35万公里,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国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超载超限运输的困扰,超载超限运输已成为制约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公路货运超载超限运输不仅给公路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损坏,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而且严重影响了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路每年因车辆超限超载造成的损失达300多亿元。在超限运输对公路造成的损毁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为了维护一定的好路率,公路养护经费需求急剧增加。“十二五”期g,全国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需求规模年均超过3000亿元。

针对超限治理问题,不仅要依靠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和治超人员的努力,还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弥补人工治理存在的不足。因此,加大科技治超,强化从源头治超工作力度,推动非现场执法,关联处罚工作机制是以后进行治超的有效方式之一。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保护道路桥梁。车辆超限超载会严重破坏道路桥梁,缩短其使用寿命,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建立运输车辆动态检测系统作为治超的有力手段,可以实时监测超限车辆通行情况,及时通知路政人员进行执法,有效辅助超限治理人员打击非法运输行为,实现对社会公共财产的可靠保护。

(2)智慧治超,提高治超效率。通过建立动态称重检测系统,各级治超机构无需再派遣大量执法人员进行巡逻或在关卡处蹲守,而是由系统自动对通过车辆实行7*24小时的监测。这将有效减轻路政人员前期监视的工作负担,提升路政人员执法效率。同时,前期的系统建设投入,可减少治超工作的日常开销与后期投入,有效优化治超管理结构。

(3)提高治超信息化水平,实现网络联动治超。在全省范围内多点布设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搭建全省范围内的智慧治超网络平台。各地的治超队伍可以通过网络交换超限车辆信息,实现全网联动治超。

(4)为公路网动态监测提供支撑。通过本项目的成功建设,能够为公路网动态检测提供动态的检测交通数据,从而为全国、全省或省级以下公路网运行检测提供支撑,并为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共享预留接口。

(5)为非现场执法提供准备。通过对运输车辆动态检测系统的研究,可以促进动态称重检测系统由点至网式的布设,在市场主流称重产品精度的不断稳定和提升的背景下,可以为将来非现场执法提供有力保证。系统判别出超限车辆后,可通过车牌识别系统抓拍照片,通过存储设备,作为后期执法证据。

3 系统方案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需要包含称重系统、车牌抓拍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信息系统、站端系统等子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完成对每个系统功能的整合

3.1 系统选址原则

(1)在研究布设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时候,需要考虑对关键节点的监测,实现对途径超限车辆的全覆盖监测。

(2)选择的检测点位需要能够满足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的路面要求。结合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对于路面要求状况,要求选择断面满足:纵坡

(3)在供电及通信方面,以有线供电和通信为主,以租用或无线传输为辅,为了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传输,在供电及通信方面,采用有线供电;在设备终端到超限检测站端的通讯采用有线通讯方式,而对于与便携式执法系统之间的交互采用无线方式。

3.2 方案设计

3.2.1 称重系统

动态称重系统由控制器、称重传感器、车型判别设备等组成。控制器连接主线外场设备,完成数据处理,识别超限车辆并报警,将有关数据传输超限检测站的数据库服务器。

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可靠度和解决跨车道问题,可以采用具有冗余性的称重方式,布设多组横断面称重传感器,来提高称重系统检测精度。

3.2.2 车牌抓拍识别系统

为帮助路政超限车辆取证,动态称重检测系统中需要配置车牌识别系统。当车辆通过快速动态称重检测区时,车牌识别摄像机能够准确拍摄通过车辆的牌照特写图片,经过车牌识别软件识别出车辆牌照信息,然后将车辆牌照信息上传至数据中心服务器。

3.2.3 视频监控系统

态称重检测系统监控设备均位于道路现场,可对道路现场情况、路政人员执法过程、车辆逃逸过程实时动态监控监督。将监控视频集成至动态检测检测系统后台监控界面中,以便于办公人员流畅的对超限车辆执法进行监测。

3.2.4 信息系统

当检测出车辆超限时超限车辆的有关信息传达给驾驶人员和执法人员;使司机能在行驶途中有足够的时间看到信息显示板的内容,并进行并线、转弯等操作;使执法人员有足够反应时间对超限车辆进行拦截。另外,可变情报板还可在空闲时间显示气候、路况等信息,并可作为政策法规的宣传工具。

3.2.5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能够实现称重系统、车牌识别系统、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数据接收,并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整合、上传至相关监管部门。

站端系统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包括站端通信、数据上传、业务管理。

3.3 非现场处罚方案

当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的精度验证达到执法要求时,可以建设超限超载车辆非现场处罚系统,通过研究,本文给出非现场处罚方案如图1所示。

4 总结

通过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的建立,可以在避免对公路通行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准确、快速、有效地识别超限嫌疑车辆,实现对超限车辆的准确打击,扼制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的掠夺性使用,减少投入超限运输治理工作的人力、物力,节约成本;减少对公路通行安全、交通拥堵带来的威胁,达到智慧治超的目的;此外,对后续实现非现场执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同时,在不断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建设和使用,建立江苏省智慧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提升治超工作效率,巩固治超工作成果。

参考文献:

[1]梁先登.公路科技治超机制研究[J].交通科技,2015(05):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