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应急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道路应急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道路应急管理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1

关键词:无线异构通信技术;应急通信技术;系统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智慧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公路智慧信息涵盖了道路上和车辆上的各种传感器进行交通流量、行车速度、管制信息、道路状况、桥梁、隧道、停车场、天气等动态信息收集、传输和分析,都要通过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传递。当前,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已经有比较完备的路网信息采集和监控,但在国省道的比较偏远的地区,重点公路设施(桥、隧、边坡等)依然因为网络通信的瓶颈,无法有效的进行监控,同时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时,信息很难及时传出,让救援无法及时施展。但如果中国的国省公路也要像高速公路一样,沿线铺设光钎通信骨干网传输信息,投资无疑是巨大的,为有效对偏远地区的重点公路基础设施进行监控,为民众出行和紧急救援提供必要的网络通信的系统。

1无线异构通信的含义

无线异构通信是多种数据协议、无线窄带、亚带宽、宽带融合的无线网中网专网通信;偏远公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光纤通信成本较高,无法大面积实施投资。针对偏远公路较长、桥梁隧道众多提出经济型无线异构通信技术的研究。

2无线异构通信架构

无线异构通信分为4部分:无线链状宽带数据通信、无线窄带物联数据通信、无线应急通信网络、WiFi通信网。

2.1无线自组链状网

满足公路沿线链路宽带数据的传输代替光纤枝干网络通信的传输,利用5.8G较大宽带频谱资源,在TDD-OFDM调制方式,符合IEEE802.15.3标准,符合802.11a/b/g/n通信协议,为满足最大传输带宽采用北斗时钟同步控制双信道实现数据接力,TDD-OFDM调制方式功耗低满足大面积光伏和风能互补供电方式,可以满足30~100Mbps宽带数据。传播特性及覆盖距离5.8GHz与3.5GHz一样受雨率影响很小,在16mm/h的雨量下,雨衰为0.06dB/km,也就是每10km雨衰为0.6dB,在做无线链路设计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采用OFDM技术的5.8GHz系统,基站与端站之间可以不要求视距。5.8GHz点对多点系统覆盖距离通常可以达到5~10km。覆盖距离主要和系统调制方式有关,如采用QPSK方式时,覆盖距离可达10km,采用16QAM方式时,覆盖距离为5km。采用5.8GHz点对点系统使用抛物面28dBi定向天线,覆盖最远可达到20~80km,带宽满足20~80Mbps,我们假设200km为1个光纤通信节点,以光纤节点为中心分边为2边无线链接接力,20MHz调制带宽,16QAM调制,由于点对点传输,每节点最小总带宽为40Mbps,满足业务传输接入的能力。

2.2窄带通信专网

偏远公路道路上和车辆上的各种传感器进行交通流量、行车速度、管制信息、道路状况、桥梁、隧道、停车场、天气等动态信息收集都要通过窄带通信传输。窄带低速率市场中的低功耗短距无线(ZigBee/WIFI)主要应用在智能家居场景;低功耗广域网(LPWA)技术是最重要的物联网连接细分应用,NB-IoT和Lora/Sigfox分别代表授权频率和免费频率的LPWA应用,但是整个LPWA缺少为企业设计的物联网接入方案。偏远公路由于基础设备薄弱,道路又长,桥梁和隧道众多,考虑节点成本,网络成本,电池寿命,数据传输速率(吞吐率),延迟,移动性,网络覆盖范围以及部署类型等一些问题,我从技术角度上去分析NB-IoT和LoRa两种技术更适合偏远智慧公路的需求。LoRaWAN使用免费的非授权频段,并且是异步通信协议,对于电池供电和低成本是最佳的选择。LoRa和LoRaWAN协议,在处理干扰、网络重叠、可伸缩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性,但却不能提供像蜂窝协议一样的服务质量(QoS)蜂窝网络设计的理念是最优的频段利用率,相应的就牺牲了节点成本和电池寿命。相反,LoRaWAN节点是为了低成本和长电池寿命而生,在频段利用率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关于电池寿命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节点的电流消耗(峰值电流和平均电流)以及协议内容。LoRaWAN是一种异步的基于ALOHA的协议,也就是说节点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需求进行或长或短的睡眠,而蜂窝等同步协议的节点必须定期地联网。例如,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工作时每1.5s必须与网络进行同步。在NB-IoT中,这种同步变少但是仍然在定期进行,这样就额外的消耗了电池的电量。在蜂窝网络中调制是充分利用频段的有效手段,但是从节点的角度这并不是有效的。蜂窝的调制(OFDM或者FDMA)需要一个线性的发射器来产生调制信号,而一个线性的发射器需要的峰值电流比非线性调制多几个数量级,越高的峰值电流会消耗电池更多的电量。但同步的通信协议在较短的下行延迟方面具有优势,同时NB-IoT可以为需要大量数据吞吐量的应用提供快速的数据传输速率。而LoRaWAN的ClassB通过定期地(编程实现)唤醒终端以收取下行消息而缩短了下行通信的延迟。所以对于需要频繁通信、较短的延迟或者较大数据量的应用来说NB-IoT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需要较低的成本、较高的电池寿命和通信并不频繁的场景来说LoRa更好。对于偏远公路、桥梁、隧道、物流车辆等上的传感器并且定时的将监测的信息上传,方便了管理者的监管同时更方便了用户。通常来说这些传感器的通信不需要特别频繁或者保证特别好的服务质量,所以该场景LoRa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2.3无线应急通信

公路局对突发和公共事件的需要,在没有公网信号覆盖的偏远地区,为确保公路应急现场通信和中心指挥实时信息畅通,保证移动执法车或和抢险现场、固定监控点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图像、语音、数据能够及时传回公路应急指挥中心,以便指挥人员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进行准确可靠处置。由于偏远公路线路长,开展灵活机动多重组网异构通信系统技术研究。无线自组网络是一项极有前途的技术,被誉为下一代无线因特网,它除了具备一般的无线网络特征外,还具有多跳、灵活快速自组织、功耗低等特性,在应急突发事件通信组网是有很大的优势。动态无中心自组网现场快速部署通信系统在应急系统主要应用特点为:(1)快速部署:在一定区域实现快速部署,所有终端(节点)全无线“多跳”组网,无需任何有线基础设施(光纤网络),灵活机动。(2)覆盖无盲区:系统支持多终端之间“一跳”直通和“多跳”互通,在覆盖盲区通过补点,确保所有区域都有无线信号覆盖。(3)全IP组网:系统设计理念为“高端无线路由器网络”,所有终端支持IP接口和IP协议,可与现有公路系统通信设备互联互通。无线自组网应急通信业务载体主要是视频和数据为主,指挥车辆无法到达突发现场,单兵可充当了灵活快速进入现场实时掌握视频资料并接力回传现场指挥中心,在距离更远或山体较高的地方可以满足视频拍摄和数据中继的功能,也满足日常巡逻的需要。

2.4智能综合业务软件平台

应急通信现场抢险救灾往往是跨部门,多业务重叠通信模式,对于各跨部门的业务调度就存在协调难度问题,在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通信协议和业务网关融合,符合行业或国家标准。

2.5应急通信业务内容包含:

(1)宽带视频调度业务:支持网络摄像头、单兵、车载云台、布控球等设备的视频回传、视频上墙、录像等业务;(2)GIS地图调度业务:支持多种终端类型(摄像头、单兵、车载、布控球等)的实时定位和跟踪,历史轨迹回放。(3)系统管理业务:支持设备搜索、远程设备网管等业务。(4)物联网业务:支持物联网终端管理、数据上传管理、大数据实时展示等。(5)智能业务流调派:支持任务下发管理、考勤管理、智能工作流调派,有效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6)组织结构:支持系统权限管理、角色管理;支持终端放号等。(7)系统平台扩展功能:支持和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的集成,实现视频综合平台业务的融合。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公路通信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要进行合理的运用,这样能够让公路维护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不断地对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创新,让我国公路建设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让社会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平,吕露.基于决策融合的异构网络选择算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5).

[2]许菁菁,杜煜.认知无线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研究综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2

一、城市交通应急救援问题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交通管理应急救援问题的研究大体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讨传统的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问题。主要是以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针对城市交通走廊应急救援站的分布问题,通过建立连续统一模型,提高应急救援系统性能的有效性。当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应当通过整合资源、细化工作、培训急救人员、建立信息报告网络等方式建立事故救援体系。二是对突发事件下交通应急救援问题的研究。例如,为了减少应急救援信号优先级对社会交通流的干扰,采用幂函数法建立应急救援的多目标信号转换优化模型。不同于传统的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对城市交通应急救援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拟在利用新兴的大数据技术,探寻突发事件下的城市交通应急救援措施,有效缩短应急车辆响应时间,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二、突发事件城市交通应急救援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所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严重性等特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系统的目标是快速疏散、人员救援和事故处理。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造成公路交通运行的中断,需要及时进行抢修保通,以及快速运送物资和抢救伤员。当前城市应急救援主要存在资源调配不均、应急救援不及时、应急资源浪费、应急车辆延误风险增加等问题。

1.应急资源调配不均

有效的资源分配和有关机构之间的顺利合作是成功应对紧急情况的两个基本先决条件。应急资源调度是指将应急物资从应急资源供应者(救援点)分配到各事故现场(应急节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救援的具体物流活动。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城市面临交通流量和交通要道切断的风险,亟需疏理交通,维护交通秩序。但是,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紧急救援系统相对薄弱,部门间缺乏合作,应急信息繁多混杂,一旦城市内多起突发事件同时发生,应急资源调配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2.应急救援响应慢,效率低下

当前,应急救援不及时和效率低下是突发事件当中加剧损害和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我国交通应急救援预案可操作性较差。2018年我国交通运输部了《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规定,但是该预案中的许多内容仅从大体上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规定,救援和应急启动程序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另外,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应急救援不及时的困境。二是交通应急救援任务主体广泛,参与救援服务的可能包括医疗、急救、公安、消防、交通、市政和保险等部门。在紧急情况下,综合路网和交通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应急交通救援系统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实践中,各个部门独自上传数据、救援,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应急信息共享平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通畅,无法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应急节点,加之我国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突发事件城市交通应急救援体系,使得应急救援不及时的问题更加突出。

3.应急处理涉及面广,易造成应急资源浪费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作为首都,涉及众多中央单位、涉外机构和大量的流动人口,机构和人员情况复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急需一个经验丰富的部门带头指挥,但由于各个部门自主独立,加之没有一个统一的应急指挥方法和机构指导应急救援,难免会造成应急救援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传统的定点信息采集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城市面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需求,同样会造成应急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急需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探寻突发事件城市交通应急救援措施,缩短应急车辆响应时间,提高应急救援效率,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应急车辆延误风险增加,安全性能低

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相关研究表明,在发生突发性灾害时,重伤伤员如果能在30分钟内救出,生存率为80%,而在救出时间为60分钟和80分钟时,这一数字分别减少到40%和10%。一旦应急车辆遇到堵塞,将面临延误的风险,从而错过救援的黄金时间。另外,有数据表明,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应急车辆往往会增加延误,甚至会在交叉路口发生碰撞,导致安全性能降低。同样以北京市为例,2018年8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路段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同时占用了两条车道,恰巧当时是早高峰时段,造成了两人死亡的结果。可见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应急车辆的延误,从而造成无法及时救援的后果。

三、城市交通应急救援问题的解决路径

2008年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后,大数据在社会生活、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数据挖掘技术被广泛运用,大数据本身具备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检控和管理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救援系统中救援机构不能及时获取事故现场准确信息的问题,弥补了传统救援实时数据匮乏的缺陷,拓宽了交通应急救援数据获取的渠道,能够有效优化交通应急救援资源配置,实现应急救援信息的共享,创新城市交通应急治理方式。当前,如何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实施应急预案,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受影响的地区,并进行良好的运输规划和调度是考验一个城市应对突发事件治理能力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从以下3个方面综合提升突发事件城市交通应急救援能力。

1.加强城市交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尽管人类无法准确预测或防止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例如地震、洪涝等,但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提前预警则有可能减少损失,降低危害。预先计划的行动和城市的特殊条件都是应急救援所要考虑的因素。突发事件的发生,会造成城市交通量迅速增加,交通阻塞和次生事故等风险,因此,加强城市交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是应急响应的关键所在。首先,应急分类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前提,是科学配置物资和救援人员的基础。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将近十年城市发生突发事件后应急救援的范围和应急救援全过程的数据进行收集,采用数据分析方式,结合不同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其次,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工程救援车等应急车辆是城市重要的救援资源。应急车辆运行管理与控制策略在交通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过程中,要分别制定针对不同应急车辆的管理方案。第三,要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增强系统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应急响应效率,联合多部门加强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

2.完善应急通信系统,确定最优事项,选择交通最优路径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需要立刻采取应急响应,在此过程中需要多方协调应对,包括执法、救援、紧急医疗服务等,人员疏散、车辆运行管理、救援物资配置和人员安置等共同构成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救援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应急节点是最大限度挽回损失的关键。面对资源调度不均等问题,首先,应当确定优先救援顺序。当不同地区同时发生多起突发事件时,各事故点的抢险救援优先顺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应急救援的效率。应当利用大数据信息交互功能系统分析不同事故现场需要救援的人员数量和救援难度,以人员数量和救援难度作为确定救援优先顺序的标准。其次,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救援的最优路径,综合考虑科学、快速、安全、总费用最小等因素。例如,如果救援过程中出现交通堵塞现象,可利用大数据信息挖掘技术和其他配套措施为应急车辆提供通行许可,通过控制交通系统将应急车辆行驶路线上的所有红灯转为绿灯,而其他行车线仍显示红灯,从而保障应急车辆的救援工作顺利开展。或者可以综合采用封闭车道、车辆分流、控制车距、借道通行等措施,为救援车辆提供便利。第三,信号是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通信系统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系统,其中每个组件都是一个通信设备。现有的交通监测和管理方法在成本、性能、支持和维护方面效率不高,但是应急通信系统在救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有便捷的应急通信系统,救援过程将更加有效。因此,应当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完善应急通信系统,例如可以设定这样一个系统,当用户遇到危险时,可以通过客户端向控制中心发送一个请求命令,同时该系统会自动提供求助者的实时地理位置和相关图像,进而方便救援人员开展相关救援工作。

3.建立应急数据共享平台,完善实时监测和信息机制

持续监测交通信息和及时通报突发事件交通信息被认为是降低突发事件交通损害的最有效措施。首先,相关部门应不断监测和及时通报交通事故信息以做好减少社会损失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例如,在抢险车上安装GPS,将实时位置信息传输到指挥中心和GIS平台,从而实现信息互通、选择最优路径,使抢险车快速到达应急节点。同时利用AIDER系统,使用蜂窝网络和卫星等几个不同的窄带无线电频道,使救援车辆与远程救援中心之间进行多媒体数据(特别是音频、视频和生物医学信息)的信息交换。其次,相关部门应时刻关注数据处理系统,注意交通危机预测时间和空间模式的数据。另外可以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专门设立一个机构,及时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交通路况信息;或专门建立一个应急数据系统,供相关部门共同使用,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应急能力。第三,广泛发动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到应急救援中,迅速采取救援措施,并开通专门的渠道运送物资和救援队伍。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应急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信息采集技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申报系统,要求社会应急力量广泛参与到应急工作中,最大程度挽救生命和减少财政损失。

四、结语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3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市政道路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城市正常秩序,促进城市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城市化发展日益加速的局势下,对市政道路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还必须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安全意外和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不断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1质量计划的编制

1.1.1编制原则

(1)首先项目负责人对计划的编制工作进行主持,由项目的技术、质量和生产负责人根据企业或项目进行分工负责。(2)质量计划应能充分体现出从各工序到分项工程、从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再从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整个过程控制,同时还要体现从投入至完成质量检验整个过程的控制[1]。(3)质量计划编制完成后作为对外的施工质量保证,而对内则作为质量控制工作执行依据。

1.1.2计划内容

(1)确定质量目标,包括企业的质量目标与投标文件对质量的承诺,以及分解目标。(2)明确具体的管理体系与相关组织机构。构建完善的将项目经理作为核心的施工质保体系及其组织机构,以此为依据和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绘制质保体系框架图,明确质量控制基本流程,以图表形式表达;对项目部不同的质量管理职责予以明确,并作合理的分工部署;配置项目部人员,并制定资源的配置计划;编制针对项目部人员开始的培训计划。

1.2质量管理措施

(1)针对不同的关键工序与特殊施工过程,确定专门的质量技术标准及保证措施,编制作业指导书为现场施工与管理提供正确指导。(2)按需配置各专业技术人员。(3)针对不同的分项工程,明确其质量标准,并对成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4)针对不同阶段,确定质量检验要求[2]。(5)对特殊的施工过程应进行连续监控,并针对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确定有效的措施及相关规定。(6)对施工中使用的不同材料及设备,明确相应的质量及管理规定。

1.3质量控制流程

(1)首先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即为班组内自检,自检合格后由质检员进行检查,再由监理单位进行专业检查。(2)明确对项目内外所有验收工程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合理程序。(3)针对不同的分包工程,制定质量控制实施流程。(4)制定对质保计划进行完善或更改的具体程序。(5)制定综合评估与持续改进的实施流程。

1.4质量计划的实施

(1)由项目经理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负总责。由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执行质量控制工作,做好控制过程记录和保存。(2)构建并严格执行质量责任制及其考核与综合评价方法。(3)在实际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应将以下内容作为重点:所有关键工序及特殊的施工过程;潜在的质量缺陷;缺乏历史经验的分项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对外分包的所有分项和分部工程;所有隐蔽工程[3]。

1.5质量检查和验收

(1)当市政道路工程采用沥青混合料路面时,需要对路面宽度、路面压实度、弯沉、路面和井框之间的高差、面层厚度、路面平整度、中心高程及横坡值进行检查和验收。(2)对于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市政道路工程,应注意,快速路和主干路应使用标号为42.5的硅酸盐水泥,而其它以矿渣水泥为宜。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1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产品完全固定,但人员的流动性很强;有很多露天作业,且人工操作量大;施工存在很大的变化,基本没有规则性;危险因素伴随进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2)风险源包括:高空施工物体或人员坠落、物体碰撞与打击、人员触电、机械设备伤害与坍塌。(3)在人员安全控制工作中,应将以下内容作为重点: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或材料不安全状态;施工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上存在的缺陷。严格把好措施关、安全交底关、教育关、培训关、检查关和改进关[4]。

2.2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主要包含以下六种类型: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人员心理型、人员生理型与行为型。(2)危险源来源为:首先是物的障碍,包括机械设备、各类装置与元件因性能降低导致无法完成要求的功能;其次是人员失误,如人的操作与要求严重偏离,无法完成要求的功能;最后是环境因素,如温湿度、噪音、振动、通风与照明,这些是引起以上危险的重要因素。

2.3风险控制

(1)在风险控制前先做好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2)先对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其予以综合评估,再以综合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方案及施组设计,最后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5]。(3)形成的措施及方案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认真交底,被交底和交底人都应签字确认,做好相关记录。(4)在单位工程施工开始前,应由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进行详细的安全和技术交底。(5)在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施工开始前,应由项目部的安全负责人对全体参与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和技术交底。(6)切实做好安全教育与培训,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意识的形成,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必要的法制教育等。

2.4应急救援

(1)对于项目的总承包单位,负责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用于正确应对所有安全事故,避免事故扩大和减少人员上网、财产损失。(2)总分包以总承包制定的应急预案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组织,准备需要用到的设备、人员及器材。(3)对项目的全体参与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围绕应急预案组织进行专门的演练。(4)确定在应急处理中需要用到的设备、器材类型、数量和存储场地,并制定定期检查计划。(5)以应急预案的演练成果为依据,对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与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6)在接到应急通知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有序的救援和抢险。(7)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有效处理,并按照规定进行上报。

2.5安全检查

2.5.1检查内容

(1)确定安全目标是否实现;(2)确定安全生产责任是否完全落实;(3)确定安全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4)确定安全隐患的排查及防护是否到位;(5)确定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及处理是否完成;(6)确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是否严格等。

2.5.2检查方法

(1)先由管理层进行自检和互检,然后对下一层实施抽检。(2)将日常巡检、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整合到一起。经常规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对不安全行为予以纠正。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辅以安全检查表和仪器继检查等方法[6]。(3)安排专职安全员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记录,施工中产生的安全资料需要与进度资料同步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保存至竣工资料中。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如编制完善的质量计划,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并加强现场的危险源识别、分析和控制,做好安全检查,使工程施工始终处在安全可控的状态下。

参考文献

[1]张云华.探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27.

[2]段旭朝.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强化措施[J].山西建筑,2018,44(27):239-241.

[3]欧舟.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8(06):247-248.

[4]秦越.试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措施要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4):191-192.

[5]陈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6(33):180-181.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4

关键词:智慧公路;应急指挥;协同管控

0前言

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要推动交通行业与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纲要》的引领指导与统一部署下,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与交通深度融合,用智能化、信息化来改造传统产业,以“智慧、创先”为主题,积极谋划甘肃省智慧交通建设。为适应国务院及省厅对智慧公路建设的相关要求,要求专业设计人员不断转变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水平,充分理解智慧公路的建设需求,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将前沿技术融入设计方案中,为智慧公路建设提供指导思想和技术支持。本文就甘肃省在智慧公路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设计进行总结。

1研究背景

智慧公路就是借助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公路运输系统的协同管控与创新服务,促进路网科学管理、高效运行和优质服务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公路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是甘肃省高速公路智慧“大脑”的雏形,本平台的设计部署实施,有利于改变当前现有平台缺乏顶层设计、缺少统一规划、平台业务之间交互共享较差、信息孤岛普遍存在和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的现象。旨在提升我省高速公路路网综合管控与服务能力,优化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为智慧公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甘肃省智慧公路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概述

以路网综合感知、突发事件防控和突发事件处置为基础,应急预案进行程序化管理,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预防、预警、指挥、调度、协调、信息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在面对突发状况紧急事件时,依据事先编制好的措施与预案,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程序化自动处理,可迅速调遣人力、物力及相关保障资源,达到平台各业务之间高效互通、共享,保障指挥调度人员与执行人员的快速高效互动,且能够跟踪记录突发事件的全过程,为突发事件结束后提供完整记录资料。以达到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用户体验良好;提升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应急联合指挥处置能力,实现数据、视频资源共享为目标。智慧公路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的设计应用,实现内外信息资源智慧融合、分权共享,将道路监控设备采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等设备的监控管理、视频实时浏览、基于GIS的机电运营管理等功能。路网监控分中心应与相邻路段路网监控分中心及省级监控中心进行信息交换,应能接收基层监控单元及外场监控设备上传的视频、数据信息,并相关控制信息。

3甘肃省智慧公路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架构

智慧公路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以日常监控监测和预防管理为基础,处置突发事件为中心,以突发事件全过程管控为主线,可实现日常值守、信息采集、信息、突发事件处置、应急保障资源、路网实时监测与路况信息实时等管理业务功能需求,借助4G/5G网络与卫星定位等相关技术,通过电子地图定位、音视频传输等功能,实现手机APP和电脑端的同步,并能记录事件处置全过程。在紧急事件中向公众及时准确的展示交通状况,便于公众出行前了解交通状况,实现资源共享。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担负收发所有的业务信息,包含突发事件信息、道路通行状况信息、应急资源保障信息、指挥指令信息等,实现相关指令信息的实时快速,达到信息枢纽作用;建设统一调度指挥和高效反应的操作平台,且平台操作简单易懂;建设以应急调度管理和日常预防管理紧密结合的业务平台,二者相辅相成,日常的预防管理是前提和基础,突发状况下的应急指挥管理为重点。

4甘肃省智慧公路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功能模块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和多种融合通信、系统互联、监控监测、数据分析、应急管理等,加强对数据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对应急保障物资的科学管理,加强应急演练计划性和随机性,提高应急指挥和调度的效率。

4.1数据管理模块

属平台基础功能,包含组织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参数配置、基础数据管理等,记录系统内各类动作,包括系统参数设定、数据修改、报表生成、用户登录等,操作日志等;对分中心所管辖的外场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系统软件分析产生的数据、方案、省监控中心下发的指令、值班员号码及人工输入的事件数据等进行统计、存储、查询和打印。

4.2监控接入模块

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图像接入到本平台中,并实现对视频图像的调度显示处理,显示道路视频监控列表,可对列表监控视频随机选择进行实时浏览,亦可在监控中大屏进行多路、多画面实时监控。

4.3基础数据模块

基础信息管理包括沿线单位管理、沿线设备管理、辅助基础信息管理;沿线单位管理包括:监控中心、收费站、超限站、服务区、停车区、路政大队、交警大队、附近医院、养护工区、救援队、派出所、维修点、加油站等。沿线设备管理包括:气象监测器、车辆检测器、可变信息标志、UPS、摄像机等外场设备。

4.4信息显示模块

手机APP推送与应急事件等信息的,结合信息需求,对全线情报板进行管理。以直观的高速模型简图和情报板列表两种方式进行展示。动态模拟情报板位置示意图,选择相应的情报板进行。可以批量与单独进行,还可以选择模板内容,包括情报板名称、方向、桩号、类型、IP和端口等。可以查询实时的情报板内容。

4.5道路电子地图模块

基于高德地图进行开发,图层可展示路网内实时监控图像、情报板信息、突发事件、施工管理计划、应急资源、路网气象信息、救援机构等基础信息。对管辖区域路网内各路段的各类信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多种操作,如路网内的外场监控设施的浏览查看、路网信息浏览查看、路网气象信息浏览查看、路网内各类数据信息的实时查看浏览等。

4.6异常事件上报模块

异常事件上报子系统主要用于下级单位对应急事件、路况等信息进行上报,其功能点主要是对应急事件进行初步分类处理并上报;对所辖范围内路况信息进行管理,并定时上报;公告管理对上级下发的公告进行查询,删除,置顶等操作。

4.7应急指挥处置模块

道路养护与路政人员等可通过手机对突发事件上报现场信息,可借助4G/5G网络将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如图片、视频、文字等实时上报应急平台进行突发事件紧急处理与指挥调度。指挥调度一个是对现场情况的了解;二是现有可用的指挥调度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等。

4.8应急预案管理模块

建立按照事件分类的预案文本管理和预案结构化处理,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恶劣天气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预案的管理。实现相关应急预案的电子化管理,并提供按关键字、编制时间、预案名称、编制单位等的索引查询功能,为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建议和分析提供支撑。

4.9移动手机

APP模块路网监控分中心管理人员与路政人员等可配置安装有路网安全保畅APP移动手机终端。移动手机APP模块主要包括道路信息简图、高速地图、即时消息通信、事件分发、应急查询统计、事件处置调度等主要功能。移动手机终端内安装路网安全保畅APP在接受到推送信息后,按事件类型相关处理人员按照既定的事件处理预案对事件进行处理,对现场情况进行信息补充,每个节点的处理情况均进行记录,并同步存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图片、音频、视频及业务信息。

5结语

路网监控分中心可通过智慧公路安全运营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有效提升突发事件处置的快速相应与指挥调度;有效提升应急事件响应的信息上报、的时效性;有效提升所辖路网内各路段外场设备及设施的使用价值。有效解决当前现有平台缺乏顶层设计、平台业务之间交互共享较差、信息孤岛普遍存在和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的现象。实现提升路网综合管控与服务能力,优化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为我省智慧公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沙,田茂.高速公路智能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6,6(01):84-86.

[2]刘彦达.高速公路应急预案管理仿真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2):187.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5

本文系统分析了镇江市干线公路网信息化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公路网实际运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讨公路网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公路网;信息化管理;思考

镇江市干线公路网密度位居全省第三,交通纵横交错,区位优势明显,面对如此发达的路网,如何提高路网信息化服务,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是当前公路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近几年,镇江市积极研究探索干线公路网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课题,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公路网信息化管理,通过几年的运行积累了丰富经验,下面重点介绍一下镇江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1镇江市公路网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目前镇江市公路网信息化服务主要是通过镇江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路网中心)完成。该路网中心负责全市5条国道、8条省道、1条高速S86、共计里程533公里干线公路路网信息化管理、服务、应急指挥等工作。根据在普通国省干线上设置的79处固定视频监控点,23处交通流量调查点,18辆无线视频监控车,1条数字化公路S238(金港大道),实时掌握道路车流情况和采集交通信息,及时道路路况信息。路网中心作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况信息汇总中心,及时收集、汇总、上报全市公路管理服务信息,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路面情报板、微博、微信、应急指挥系统短信平台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路路网信息、公路行政服务信息,服务社会公众。同时利用视频会议和公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路网监控和应急指挥的联动控制,为领导的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大大提高镇江公路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近年来不断创新公路网服务手段,利用新兴电子媒介建立路网咨询与服务平台,与出行者实时互动交流。与周边邻市签订《路网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协议》,实现区域路网联动,及时提供周边城市路况信息。

2镇江市公路网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公路网信息化服务是公路行业管理领域一项创新性业务,我市2009年组建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将近9年的工作运转来看,虽然在体制机制、相关制度、工作流程、业务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相比其他成熟的公路业务而言,还存在一些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公路实时采集数据相对匮乏。实现公路网智能化管理,需要大量硬件监测监控设备、以及数据处理系统、信息系统等平台支撑。监测监控点布局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密度,才能实现数据的集中处理,更好的发挥智能化管理的效应。镇江市公路交通数据采集目前主要来自于一条数字公路、79处重要节点视频监控、23个交调站、以及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交通流状况采集数据不能覆盖全市干线公路网,不足以支撑对全局路网交通流的分析、建模和处理,同时采集到的部分交通数据与真实数据误差大,不能真实反映道路交通状态等现象,道路、桥梁等结构参数的监测难以满足路网智能管理需求。二是公路数据缺乏智能化分析。目前,镇江公路突发事件,只能通过人工观看沿线固定监控视频和移动车载视频、以及路政、养护巡查人员上报的方式来掌握,尚未实现系统自动分析、自动预判预警、自动诱导等功能。同时对交通流数据缺乏深度分析、处理,未能实现对行业综合运行分析和决策支持。三是出行信息服务覆盖范围有限。目前路网中心通过微博、微信、电台、短信等多种方式提供出行服务,并与周围邻市建立共享平台,提供周边实时路况。但是覆盖范围有限,与车辆、出行人信息交互功能欠缺,路线自动诱导和路网优化信息功能尚不完善,与日益增长的公众出行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四是后期维护经费不足。中心每年正常运转费用包括外场设备的运营费、路网工作人员工资以及监测监控设施的硬件投入、正常维护保养等费用,如果在主管部门没有专项资金预算的情况下,将是一笔很大的负担,直接影响到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镇江公路网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在公路网信息化服务不断探索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及主要目标,现有一些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和路网服务长远发展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一是开展路网运行科学研究。建立路网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国省干线重要公路、桥梁、隧道、服务区、治超站等,通过各类设施运行状态分析,综合评价整个路网状态,为科学决策做支撑。二是推动公路网自动化采集系统建设。增加公路数据采集点布设密度,合理规划布设位置,统筹做好整个辖区内路网的数据采集点布设方案。去年全国公路交通流量监测设施平均布设密度为25-30公里/套,视频监测设施平均布设密度8-10公里/套,气象监测设施平均布设密度80-100公里/套,我市路网监测设施比较起来,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交通采集设施有检测线圈、超声波、微波、红外线、摄像机、基于手机信令的浮动车信息采集系统、基于卫星的浮动车信息采集系统等。品种繁多、功能不一、价格不等,我们要根据国省干线交通数据需求选择最实用、性价比最高的设施,优化布设方案,充分满足路网信息化管理要求。三是充分挖掘交通数据的价值,为公路提供有用的服务信息。实现公路智能预警预判,对领导决策起到辅助支持作用。建议后台在强大的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交通智能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充分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加工,实现交通阻断、路网事件自动预警,处置预案与需要进行的业务自动关联,对交通诱导信息自动生成、智能等。实现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四是推动跨部门路网应急联动机制。公路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公安交管、环保、消防、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支持,需要加强相关部门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联动措施、应急队伍、应急资源的对接,协同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安全畅通。五是建立路网信息员队伍,提升公路出行信息服务质量。目前路网中心通过多种手段路网信息,但是由于获取信息源有限,路网信息服务不能全面、实时提供。这就要求建立庞大的路网信息员队伍,无论公路人还是出行者都要加入其中,发现路况及时上报,提供实时路网信息。六是建立综合路网服务平台。将公路路况信息、客运站点信息、铁路运输信息、航班信息等出行方式整合在互联网平台,通过与电子地图的融合直观显示交通出行状态,方便人们选择最佳出行方式。同时播报周边城市路况信息,全面展示路网出行服务信息。七是主管部门增加路网服务资金预算。路网信息化服务发展的智能、便捷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只有资金保障才会使路网运行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投入路网智能化监控建设、路网运行状态智能分析、对外智能预测预警及实时路况信息,实现全路网信息化管理高效运转。

4结语

公路网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公路部门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这项新兴业务,我们一定要紧跟改革步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公众满意度为目标,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开创公路网信息化管理新局面。

作者:王静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咎鹏.陕西省公路交通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6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是一种以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的道路建设工程。在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政府作为主要的业主方,不但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还对工程质量管理起到了充分的监督作用。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一般具有施工周期长、环境复杂、施工难度高等显著特点,对施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此,如何把握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要点,在要求的施工期限内确保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成为施工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1市政道路施工的主要特点

1.1施工范围大

市政道路工程常在大范围施工场地内进行,道路铺设的里程不仅长,而且涉及的周边道路设施设备建设范围也较大,这也是新时期市政工程建设对市政道路兴建的一大要求[1]。市政道路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不同天气、地质要素下施工进度和质量,道路周边的绿化、交通设施等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1.2周期要求高

由于工程出资方大多为政府,为尽量避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对居民生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政府往往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周期要求较高,需要施工方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道路施工,一旦确定施工周期后,不予更改。

1.3地点变化多

由于道路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市政道路建设往往涉及到不同的施工地点,部分施工区域较远,且施工条件也较为艰苦,这不仅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整体施工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

1.4施工难度大

市政道路工程一般开工较为急切,主要围绕民生便利出行的目的进行施工。但施工周期要求较严格,涉及到的施工技术、人员等因素也较为复杂,整体上增加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难度,需要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新时期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要点

2.1施工人员管理

人员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重要主体,也是影响其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施工人员是否具备合格的素质、技能等,直接关系到整体施工质量能否合格。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应对人员的管理引起足够重视。施工管理人员需要严格依照国家、施工单位对市政施工人员的管理规定,不断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提升其质量管控意识和安全施工意识,提升施工的合规性与安全性。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结合市政道路现场施工情况,针对性开展施工人员职业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与综合素质。

2.2施工进度管理

天气、地质等情况均可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的正常施工。而政府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期限作了硬性的规定,施工管理人员需要确保施工进度、施工周期符合有关要求与规定,科学考虑施工期间天气、气候要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这要求施工管理人员不但要确保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正常作业,还要确保施工人员具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与进度控制意识,确保施工进度正常进行。此外,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考虑影响施工进度的其他技术因素,例如信息化建设等,不断更新与改变管理手段,为确保高效施工进度而提供保障。

2.3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质量。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事关重大。而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每日作业必须按照要求佩戴安全防护工具,在使用脚手架、高处作业等情况下,尤其要注意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提升安全意识,避免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施工期间,现场的临时用电、配电设备也需要做好安全管理,例如高压线路应严格保持一定距离,为道路安装防雷装饰,在起重机械、吊装机械的施工中,应安排符合要求的专业驾驶人员操作[2]。此外,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应急预案响应,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2.4施工成本管理

施工成本关系到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包括市政道路工程的材料成本、人员成本、材料成本等。施工管理人员不但要根据施工合同要求,就整体施工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施工材料、时间等成本要素,适当缩减不必要的开销。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和还需要确保工程每一笔支出符合成本管控要求,包括施工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施工材料的回收利用等,通过这些管理措施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管控。

2.5施工技术管理

伴随现代施工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市政道路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控现场施工技术的操作问题,及时发现技术漏洞,及时调整与完善。针对市政道路施工的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可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加强对人员的技术考核,未通过技术考核的人员不予上岗。另一方面,当前不少市政道路工程涉及到各类新型的施工材料,要合理、科学使用施工材料,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收集、整理材料信息,要求人员严格按照材料的技术施工要求进行使用,从根本上提升施工质量。

3小结

综上,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管理人员应对其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等引起足够重视。不断强化对施工中各要素的管理,确保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智勇.浅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J].江西建材.2019(03):85-86.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7

(一)上海高速公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2年,全市高速公路执法次数总数同比上升26.7%;人均执法次数总量同比上升30.9%。其中,对“三超一疲劳”严重违法行为的执法次数同比上升9.9%,对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行为的执法次数同比上升36.9%,对在应急车道上违法停车及行驶违法行为的执法次数同比上升58.8%,对其他显而易见的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次数同比上升45.2%,使上海市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明显改善。二是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结合公安部交管局相关工作要求,2012年,上海市分别开展了防止“三超一疲劳”、深化拓展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创建、“道路客运安全年”、深化“牵手平安行”等以整顿高速公路通行秩序、维护交通安全为主要目标的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共查处高速公路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万余起,其中,客车超员违法行为3300余起,疲劳驾驶违法行为800余起,涉牌涉证违法行为及其他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9万起,不按规定车道行驶3.6万余起,教育专业驾驶人11.4万余人次,通过传媒宣传2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18万余份。

(二)上海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

1.现有警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根据公安部公交管[1994]103号文件规定,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按每公里1人标准配备。目前,上海市高速公路总计里程超过800公里,而全市各相关交警支队仅设有高速公路大队(正科级)9个,截至2012年12月,全市各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配置的警力数不足0.3人,因此,上海市高速公路交警警力配置比例离公安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以现有警力的运作情况看,各相关高速公路交警大队警力使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捉襟见肘的窘境。以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为例,全大队所管辖4条高速总计里程113.4公里,现有警力按正常翻班运作,每班次警力仅7人,除开展正常接处警和巡逻外,很难有多余警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执法管理。因此,加强路面管控、降低事故数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2.车流量过密,排堵保畅压力大。上海高速公路建设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高速公路建设速度还是无法满足城市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自2008年以来,上海市高速公路车流通行量以平均17%的幅度呈逐年递增趋势,2012年全市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达到230万余辆次,车流平均密度高达每公里2700余辆,G2京沪、G15沈海、G50沪渝、G60沪昆等重点高速公路车流量均已呈现饱和状态,在遇到交通事故、恶劣天气、重大节假日等情况时,高速公路本身缓冲能力更显得脆弱,极易引起交通阻塞。历年来,为应对恶劣天气多发季节、重大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秩序维护和排堵保畅工作,市公安局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2年7月24日,国务院批转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规定春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连休日期间,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道路通行费。该措施实行后,逢重大节假日,进出沪车流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上海市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疏堵保畅任务和预防交通事故工作任务愈加繁重。

3.对路面交通违法行为拦截处罚难度较大。高速公路交通方式单一、通行车速快、通行里程长,民警岗位设置相对稀疏、工作责任区范围较大,导致高速公路执勤民警很难对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同时,高速公路常见违法行为如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变道等均属动态违法,民警在高流量、高速度的环境下拦截处罚此类违法车辆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高速公路上设卡设点,开展专项整治的传统违法行为纠处方式已难以满足严查路面交通违法行为、维护交通通行秩序的工作需求。

二、提高上海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勤务管理手段和模式

随着上海市高速公路路网的形成,高速公路的里程数和车流量呈逐年增加之势,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也持续高发的形势,仅仅依靠增加一定的科技手段运用仍不足以达到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效管理的要求。因此,适度增加高速公路警力投入,优化勤务管理模式,是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效能有效途径之一。

1.及时调整勤务模式,科学配置警力。要根据天气状况、交通流量等勤务条件,确定辖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并根据不同的勤务等级安排不同数量的警力、车辆等,综合采取管理措施,加强路面控制,白天以守为主,夜间以巡为主,确保警力资源合理调配。此外,在充分发挥民警个人特长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执勤岗位,做到不浪费警力,将有限的警力用到实处,提高用警效能。

2.向科技要警力,运用科技手段辅助管理。要改变执勤民警人力执法传统工作模式,利用科技手段使警力应用高效化、多用化。增加高速公路电子警察覆盖面,增设流动测速设备,利用电子警察抓拍系统,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全面查处高速公路超速行驶、违法变道等动态交通违法行为,避免执法纠纷和执勤民警因拦截处罚违法车辆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充分利用车驾查控系统,使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道口检查站拦截查处工作进一步高效化、精确化,解放一部分警力,充实重点路段执勤力量;增配酒精测试仪、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系统等科技设备,提高执勤民警对违法、事故现场的处置能力,实现一警多能,充分提高用警效率。

(二)建立联动排堵保畅机制

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高速公路网建设成熟,车辆跨省、市流动较为频繁,每逢旅游季节、重大节假日,进出上海流量剧增,因此,上海市高速公路通行秩序与江苏、浙江对接高速公路的交通状况息息相关。为适应上海市日益严峻的高速公路排堵保畅工作需求,在区域警务合作的框架下与江苏、浙江建立高速公路区域联动机制势在必行。

1.建立区域警务指挥、信息沟通联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层指挥、快速响应、扁平运作”的原则,与苏、浙交警部门共同建立分级联动指挥机制,形成系统化的区域警务协作体系。一是在省级高速公路道口分级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分别确定通讯方式和专职联络人,专门用于双方在应急联动下的信息通报、协作沟通。二是遇恶劣天气或其它因素将对高速公路交通造成影响时,通过沟通平台,及时将信息通知对方,接到信息的一方要做好预防和应急的准备工作;当高速公路采取限速、封闭等措施时,双方要保持联系,准点通报应急处置情况。三是在紧急情况下,可打破行政层级,在支队与道口之间实施扁平化、点对点指挥。四是双方指挥中心在应急联动过程中遇交接班时,要做好信息的登记交接工作,避免出现工作疏漏和脱节。

2.建立高速公路应急联动机制。双方按照“紧密协作、分级引导”的工作原则,针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安保等情况造成的高速公路拥堵,制定联动排堵预案。一是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将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分为一般、严重、特别拥堵三个级别,并结合日常流量,确定一致的拥堵等级划分标准。二是明确在不同的拥堵等级情况下,排堵工作具体指挥部门,现场秩序维护、匝道分流、道口引导等排堵岗位的地点、数量、警力配置,车辆绕道通行的行驶路线,地面与高速配合模式等具体措施内容。三是双方在各自排堵预案的基础上,寻找排堵薄弱环节,梳理需要互相支援的项目,依托联动指挥机制,制定省际警力、岗位支援措施,实现工作对接,完善高速公路排堵联动预案。

(三)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由于高速公路通行车辆车速快,多以动态违法为主,且交通管理岗位安排相对稀疏,传统的民警人力执法方式显然难以有效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只有充分借助部门资源、科技力量及警种优势,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才能有效提高对高速公路超速行驶、违法停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的处罚率,切实减少路面行车安全隐患。

1.推广网上巡逻。现有高速公路路面视频监控设施大部分由路政管理和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掌控,高速公路属地交警部门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利用高速公路监控设施,提高对高速公路的巡逻频率和巡逻覆盖面,及时发现违法停车、客运车辆路边上下客等行为。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为例,目前,该支队通过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成功构建了24小时网上巡查机制,安排白天2人,晚上1人,在高速大队监控中心启用10个显示屏实行24小时网上视频巡逻,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立交等重点区域保持早晚高峰每15分钟一次、其它时间每30分钟一次的巡查频率。同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通过网上信息传递平台、固定电话呼叫、电台呼叫三种方式及时通知属地高速大队派民警前往处理。

2.强化科技手段。目前,全市9条跨省高速公路已全部完成车驾查控系统的安装工作,使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道口检查站民警增强了对非现场执法违法行为(电子警察拍摄)的发现和查处能力。同时,交警总队协调工商银行在高速公路道口检查站配套安装了ATM自助缴款设备,方便违法驾驶员自行缴纳罚款,解放了部分审理窗口警力,实现了对高速公路车辆超速行驶、违法变道、不按规定车道等常见违法行为从发现、查获、处罚的全程自动化操作。

3.实施空地联动。世博会期间,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交警中队积极配合地面交警加强对全市路面交通的巡逻管控,为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世博会后,上海市公安局警航队交警中队延续空地联动模式,以纠处路面安全隐患、维护交通通行秩序为宗旨,在日常巡逻飞行任务中配合地面交警加强对各条高速公路的巡逻管控,利用警用直升机高空巡航的优势,对违法车辆进行高空喊话、摄像取证,及时发现占用应急车道、在紧急停车带违法停车、客运车辆路边停车上下客、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等违法行为,对部分违法行为进行喊话纠正,或通过机载摄录像固定证据,通知巡逻民警、主线收费站民警进行拦截处罚,同时,通过高空纠违,对过往车辆驾驶员形成心理威慑,督促驾驶人安全驾驶,对高速公路秩序维护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三、提高上海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水平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积极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要通过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进一步开展具有高速公路特色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为过往休息、食宿的驾驶员提供安全行车知识和法律咨询,使广大驾驶员掌握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知识,了解事故危害等;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立醒目和具有特色的宣传标语、标牌,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氛围。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高速公路安全法规和行车常识;通过对高速公路沿线村镇的走访以及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的创建活动,加强对高速公路沿线居民、学生的交通法律教育,使他们熟悉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且自觉遵守。

(二)完善职能部门间信息传递机制

要完善与气象部门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做好日常安全防范工作;与收费站、高速公路监控中心和路政部门建立协调配合工作制度,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有效整合高速公路报警、监控、通讯及情报信息系统;建立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信息反馈和联动网络,遇各类突发情况要加强相互协作;健全值班备勤制度,做好处突准备,并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各警种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指挥调度管理水平。

(三)加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建设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8

一、优化清障救援驻点配置,确保清障作业处置及时

为提高清障作业的及时性,目前高速公路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都设立了一系列日常清障业务考核指标,例如,30分钟到达率、1小时疏通率,10分钟出车率等。为进一步提高上述指标,各单位都设置了清障救援24小时流动驻勤点。笔者认为,还可以通过优化清障驻勤点配置,使清障业务指标再突破。1.前移清障驻勤点高速公路清障作业驻勤点通常都设置在站区、工区内,可根据各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将清障作业人员和设备尽可能前移至高速公路收费站口、服务区等临近高速路口处进行驻勤驻点;也可根据辖段内道路特点和清障量统计分析数据,选择在高速公路边的开阔地段规划设置活动板房形式的“救援驿站”(沪宁高速无锡段已投入使用),配置常用的清障作业车辆和救援人员实时备勤待命,从而提高清障救援车辆的出车速度,节约时间。2.加密清障驻勤点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要对辖段内的清障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自有的清障力量以及外部协作力量进行合理排班和调度,统筹调配。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互通站、收费站或其他地点增设清障作业人员和设备,形成驻勤点,从而相对缩短清障救援里程,使得清障力量能够尽快到达救援现场开展作业。3.联合清障驻勤点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在有条件的清障救援驻勤点,应与交警、路政等“一路三方”以及其他外部协作单位一起进行联合驻勤驻点。这样可做到多个部门同时接警、同时出车、同时到达,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等待相关部门到达的时间,从而提高清障救援现场的处置效率。

二、加强清障救援现场监管,严实清障作业的安全管控

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车速度快,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给清障救援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要加强清障救援作业安全管控。

1.加强清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可以通过各类安全教育培训,围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以黑板报、会议、培训、观看录像等方式,组织清障员工、外协人员学习与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安全法规、安全生产守则、各类应急预案、安全生产知识等。使清障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引导员工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清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2.加强对清障救援现场作业的安全检查考核。一是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可以利用路段指挥调度中心的监控平台对清障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管和后期视频抽查。二是当班清障时,中队长可直接到达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清障相关管理人员利用微信、QQ等平台建立监管群,将现场作业区情况以照片的形式实时上传至监管群,以此通过网络对清障救援现场作业进行督查。四是会同交警、路政等部门组织开展联合稽查,通过不同形式对清障作业现场处置规范、安全操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管控、全过程监管;五是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考核制度,通过对各类清障作业现场安全检查的责任考核,将检查抽查到的情况纳入到个人的月度考核和单位的合同计量考核中,促使其不断改进,进一步将清障救援作业安全管控做严做实。

3.加大清障作业现场安全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可以引进“防撞缓冲车”、“定向喇叭”、“声光电报警器”及“高德智慧锥筒”等安全辅助设备(沪宁高速公路已投入使用),提高清障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一是在清障救援现场使用“高德智慧锥筒”。该设备可将相关信息实时上传到高德地图数据平台,并通过语音导航的方式通知驾驶员,使其提前获知交通状况,重新规划路线以进行避让。该方法解决了驾驶员与管理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将“定向喇叭和声光报警器”等安全设备设置于作业控制区后方,通过语音传导喊话等方式,时刻提醒通过清障救援现场的社会车辆谨慎驾驶、注意避让。三是为清障救援作业购置“防撞缓冲车”,将该设备设置于作业区后方50米左右处,当有车辆冲进作业区时,该设置作为安全防护的最后一道屏障,能保障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通过建立“预警、提醒、防撞”三层防护体系,最大程度提高清障救援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等级,降低清障救援作业现场风险系数,保障清障救援现场作业人员和设备以及被施救驾驶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三、建立清障救援联动机制,提升清障作业的协作合力

在高速公路清障救援过程中,清障部门与高速公路交警、路政、外部协作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因此,要建立健全清障救援“一路多方”的联勤联动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提升各方突发事件处理协作能力。

1.建立健全联勤联动机制。一是定期组织召开“一路多方”联勤联动工作联席会,总结“一路多方”在清障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做法,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指挥网络;二是及时制定“一路多方”相互协作对应的工作流程及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并有计划、有目地开展各类预案演练和实战总结,进一步提升“一路多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协调作战能力。

2.不断提高清障救援现场快速处置能力。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各中队充分利用现场清障人员,对轻微事故现场(无人员伤亡)进行快速处置,将轻微事故现场情况以照片的形式实时上传至与交警、路政等部门联合建立的快速处置微信群、QQ群等,在发放《高速公路轻微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告知单》后即可实施撤离,第一时间疏通道路,迅速恢复畅通,减少次生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加道路通行安全系数。3.摸索多元化的应变处置手段一是要求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根据实际人员情况,推行“1+1”清障工作法。“1+1”是指在发生多车事故特情时,由两名清障员同时驾驶两辆清障车赶赴现场进行配合作业,可达到减少人力投入并提高清障效率的目的。二是要求清障人员充分发挥事故车自有清障功能,对小型客、货车翻车事故实施自主清障。当事故车占据车道时,极易造成事故现场通行受阻,由于外协吊机与清障车出车不同步,先行到达的清障车应利用自有上装起吊功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将事故车翻正并拖离现场,提高事故现场处置时效性,以最快速度打通受阻道路,保障道路畅通。

四、规范清障救援现场服务,提高清障作业的服务质量

不断加强清障救援人员的服务能力,提升清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展示高速公路从业人员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为驾乘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规范各项清障救援服务标准。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可采用清障工作“五标准”工作法,即要求清障养排员工在日常清障作业中做到:清障作业流程标准化、清障业务操作标准化、清障服务形象标准化、清障工作着装标准化、清障文明用语标准化。要求员工不断加强学习,并通过服务标准内容开展标准化检查和考核,对照标准查摆不足,不断提升清障队伍的整体形象。

2.加强清障业务技能的日常训练。各清障大队、养排中心可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清障业务技能的驻训方案,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训的方式,不断提高清障救援人员的业务技能。也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培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如急救知识培训、危化品知识培训、心理疏导培训等。同时将技能培训和竞赛的成绩与评先评优挂钩,激励员工奋勇争先,力争上游,进一步提升清障救援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