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论文范例

道路施工论文

道路施工论文范文1

当前道路排水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环境

自2007年以来,随着迎泽大街、青年路道路改造工程的展开和完工通车,太原市对市区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力度逐年加大,作为道路排水施工的专业施工单位,也迎来促进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施工任务充足,无需担心无活可干;另一方面项目管理难度加大,传统认识上的道路施工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体现为项目管理的范围扩大,不但管自己,还得管别人。一项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往往尚未开工即已限定了完工时间。一条路的建设施工也不仅仅是埋埋雨污水管道、铺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路面就可以的,自来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路灯、交警等部门的管线、设施都要挤进路里来。虽然各家的工程建设资金绝大部分都来源于政府投资,但大多数时候却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来具体运用实施。采用类似于设计、施工阶段平行承发包的模式,各部门各找各的设计、监理、施工队伍,只等待市政施工队伍将施工现场封闭、原有道路掘开就蜂拥而入,各自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施工时机,各自想着自家的利益。于是造成开工后施工现场有各行各业大混战的局面,就那么一点地方,大家各自为战,必然导致损失的产生。

而作为一条路的道路排水工程的建设单位往往只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只对道路排水工程范围内的相关事宜有一定的控制权,名义上对整个道路施工现场拥有管理权,实际上无权管理控制进入施工现场的非市政专业的众多施工单位。只是与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承包队伍和对应的监理公司有合同关系,所以对现场管理、监督的力度就非常弱甚至没有,往往成为损失的承担者。按照道路施工原则,一般情况下污水管道埋设最深,必须最先施工,路基路面必须排在所有地下管线、设施施工结束后。于是道路排水施工队伍最早进入施工现场,负责封闭施工现场,按照规定设置各种公告牌和示意图,其内容只显示与道路排水施工有关的信息。其他随后进场的施工队伍不声不响只管干自己的,哪里管是否会对道路排水施工队伍的项目管理目标造成不良影响;是否会搅乱道路排水施工队伍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安排。2007年迎泽大街、青年路道路改造施工时,由于市政府当时缺乏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有关领导就要求道路排水施工队伍临时充当施工总承包单位的角色,把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承担起来,实际上主要是把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管理工作承担起来。几年来,许多人只记住了道路排水施工队伍应该承担施工总承包单位的职责,却不去管他们当时为了实现领导意图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在施工合同内容没有包含、与其他专业施工单位互不统属、相互没有合同关系、有合同关系的建设单位协调力度严重不足、此种状况又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实现预定的项目管理目标,确保自身利益少损失或不损失,是对道路排水施工项目部项目管理能力的重大考验。

应对当前项目管理工作困难的办法

想要实现自身项目管理目标,保证自身利益不被损害,必须正确认识现场管理混乱对自身的危害是无法回避的,造成损失的结果是必然的;必须舍弃整个现场不全由我,遇事必须先找甲方,过分依靠甲方在施工现场每周例会上协调解决问题的老观念;必须牢固树立我封闭起来的施工现场必须由我,未经我同意,任何人不能妨碍我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我就是整个封闭的施工现场的掌控者的观念。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建成质量高、工期短、安全好、成本低的工程产品。当前形势下道路排水施工项目部想要实现自身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组织结构,明确每个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的职责、权限,确保每个成员对工作的正确理解,形成合适的团队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对施工现场全局要有科学合理的认识和安排。所谓“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身的各项工作都做好了,要求起别人来才会有底气。以“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观念,把整个施工现场的控制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专业施工队伍要进场施工都要处于道路排水施工项目部的管控之下。建立自己出面组织、邀请甲方、监理参加,各专业施工队必须到会的每周施工现场管理例会制度,在重点介绍自身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各方配合的同时,了解各个专业施工的目标任务后,将所有专业的施工进度计划纳入自己的总进度计划中,统筹安排。

防止各专业工程质量相互干扰、互为质量优劣的因果,质量目标受到影响;防止各专业施工队伍不按照道路施工原则肆意施工,现场进入无序施工状态,进度目标受到影响;防止各专业施工队伍各打各的小算盘占了便宜就跑,成本目标受到影响;防止各专业施工队伍在施工现场不按施工安全控制的要求和现场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行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受到影响。道路排水施工是需要大量人力和机械的,最先进场施工还得最后退场的道路排水施工队伍不可避免的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给其他专业留出施工时间,从而出现人员机械窝工的局面,损失就会发生。此时不妨将现场内其他专业需要人力、机械的活计承揽一些,既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施工进度,又可以减少自身损失,还利于对整个施工现场人员、机械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的控制。道路排水施工项目部应以例会形式经常性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伍通报全场的进度情况和对各方的要求、安排,充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使大家有“一损俱损”的思想认识,从而提高各方的工作责任心,进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道路施工论文范文2

第一,道路和桥梁过渡部分处置不当,桥头与道路衔接不齐的情况屡见不鲜。道路桥梁过渡部分总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性沉降而导致桥头跳车。这是由于在对道路桥梁过渡部分的处理中,对引道的路基处理不恰当,没有切实处理好软土路基,以致建设完工后道路和桥梁高度不一致,从而破坏整个路面的平整度。

第二,平整度因路床碾压不充分而不达标。因路床不实,从而使得路面在建筑施工中的稳定性、牢固性得不到保障。路面在经历过雨水和积水的浸泡和软化后,会使得路面的稳定性降低,使得道路的非均匀性下降,从而使得整个路面平整度降低。

第三,道路桥梁的排水管道有问题:(1)管道建造所使用的材料比较差,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经过了较为频繁的碾压,出现了一定的裂缝和混凝土较为松散的情况,并且有些是因为检查井的设计以及建设不太符合规定,质量较差,使得相应的井壁与路面的连接的部位容易产生一定的渗漏;(2)相关的设施设计不尽合理,影响了路面的平整程度,排水管道、雨水井的设计不合理,使得路面并不平整。

第四,混凝土裂缝对路桥建设的影响较大。混凝土出现裂缝是路桥建设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性问题。混凝土裂缝中较大的危害在于:混凝土的裂缝能够直接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削弱,使得对于重量的承载强度降低。在外界的因素影响下,持续的外在作用会使桥梁的裂缝不断扩张、持续增大。裂缝的出现会使得桥梁的正常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更有甚者使得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安全事故。造成此种问题的,并且影响桥梁美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的原材料的使用方面并不设定较为严格的把关标准,进而因施工水平的不到位造成了裂缝的出现。

2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通病

2.1道路桥梁接缝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处理这类接缝问题,需要利用切割机在新料摊铺之前将塌陷的路面清理掉,特别要注意确保切线平整和侧壁垂直。清扫完碎料之后,进行沥青层的涂刷,然后进行新材料的作业,按照较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对于接缝部位进行处理,尤其是松铺系数的相关的适应程度。碾压纵向的接缝之间,应该要注意到先旧后新的处理方式,特别要保证接缝处的碾压充分,应该使得平衡度和紧密度都达到需要的要求。

2.2路床碾压问题的解决方案

处理路床的碾压问题,应该做好以下的实际工作:(1)认真执行路床设计规格,平衡路床的标高和横坡,确保建造的路基的平整度能够达到路床的要求的标准;(2)密切关注路床施工中的排水、截水、防水相关工作,防止因为挖填土方时导致的积水现象,从而确保因为不同的施工层伴随施工展开,从而大量排除一定的排水量;(3)针对路床相关的解构的密实性进行性能的检查,严格控制路床的压实的程度,并且在充分了解路床的最佳的含水量后进行充分且有效的碾压。在压实土碾压过程中,需要遵循着由高到低、由较慢到较快、由轻到重的原则,从而有效地确保路床碾压密实程度和平整程度。

2.3排水管道渗水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处理这类问题,需要对应做以下工作:(1)排水管道必须使用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管材,最好附带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证书,此外还需要进行安装前的逐一检查,对管材相关的问题以及修复做到相关性的指标的投入和确定,在确定一些管道没有修复的价值之后,应本着保证工程质量的态度终止使用;(2)认真选择接口填料,遵循相关的配比确定相应的混合成分,需要针对性选择较为合适的施工技术,并且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选择接口缝内部较为干净的,如果接口填料是水泥之类的物质,这时候需要将接口预先进行湿润,如若接口部位属于较为油性的,则需要将干燥之后的部位再进行冷底子油的涂抹,然后规范认真地遵守施工的流程完成作业;(3)确定并且不断检查砌筑的砂浆饱满且无勾缝遗漏,在进行相关的抹面以及养护的时候,如若工程期间有着一定的地下水,需要在砌筑的地方以及勾缝之间进行相应的完成工作;(4)如若管道的表面,需要进行检查井的相互连接,并且在其连接之处涂刷一层较为均匀的水泥原浆,且在座浆之后及时做好内外的抹面工作,严防排水管道发生渗漏。

2.4增加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控工作

道路施工论文范文3

1.1与政策相符合的原则

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虽是一项自我管理的工作,但也必须要遵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其他规定等的原则。国家经济政策是依据我们国家目前现有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而制定的。它具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我们要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要坚决、彻底的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

1.2科学技术管理的原则

道路工程施工的技术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操作方法、各项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队伍的科学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建设活动,尤其是施工队伍方面,更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这些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也不容马虎,所以我们必须严格遵照科学技术管理方法来实施,保证道路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

1.3节约资源的原则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有机的结合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对我们现有的资源做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做到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建设效果,比如做到对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效的重复使用,增加资源使用的次数,不要只使用一次就不再使用,要认识到资源缺乏的现状,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道路施工技术管理要求非常严格,需要一切工作按照规章制度来实行,因此只有严格的把握和遵循相关原则,以一个非常严谨的态度对待道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才能做到对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2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内容

往往我们在道路施工开始之前,就已经开展了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工作必须要在工期开始之前就将相关人员,相关设施设备和每一项技术活动开始进行的大体时间都预先安排妥当。在整个工程进行当中,技术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道路施工中的一切技术活动高效有序的运转。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对人事制度进行分级管理

为了以后道路施工的工作进行更好的管理,就应该注重人事制度的建立,并且在道路施工前就做好人事制度的建立。一般情况下,对人事制度采用分级责任管理制度,为首的通常是技术总工程师,然后再由上到下进行设置人员和职务,主要包括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等职务,做到明确的将级别和权利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级别和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做出一个明确细致的规定,使得道路施工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有专职人员负责,并且每个人都明确的了解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2.2技术管理制度要科学合理

道路施工工作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工作,它是由多种技术活动有机组合而成的。道路施工工作并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完成,它是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并且它还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工作,因为在施工的工作期间内有很多的施工组织、机构和个人参加。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具体的技术管理制度,对道路施工工作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使得道路施工的各项工作能够在合理的制度内进行,保证每进行一项工作都能有一个具体的目的作为支撑,将道路施工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明确表示,严格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在道路施工过程遇见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要想做好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2)建立和实施施工日记制度;(3)建立并完善道路施工交底制度;(4)建立完善的工程检查制度。

2.3认真完成道路施工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技术档案是对施工单位的工作经验的总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过程都会记录到企业的技术档案中去,企业日后的工作都可以参展这些总结的工作经验。它包含所有进场与工程相关的材料和检验报告,现场的技术活动资料,质量评定资料,意外情况记录和处理措施,以及处理后的验收文件和技术管理制度、实行的总结情况记录等。将每一次工程的技术档案有效完整地保留下来,可以不断地提高和升华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2.4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科研系统

道路施工需要大量的工作信息和相关资料,所以一定要注重信息方面的收集,时时关注各种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动态,及相关新闻报道。经常性的组织参与施工者进行学习,大力开展专题讲座、以及讨论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可以为施工的顺利开展打下信息基础。

3结论

道路施工论文范文4

(1)拌制混合料:混合料拌制可采用连续性拌合与间歇式拌合两种方式,因连续性拌合约束条件较多、工艺流程复杂,所以在市政道路、高速公路混合料拌制中通常采用间歇式拌合方式;在混合料拌合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拌合时间,通常而言,在混合料总体呈现均匀颜色,且不存在光面、花白料及油斑问题时,就表明拌合料符合使用标准,可运输开展施工;冷料仓的数量应与配合比相适应,一般不应少于5~6个,且配备消石灰、纤维等外掺剂设备;间歇式拌合机应当配置保温性能良好的成品储料仓,混合料贮存的温降应控制在10℃以内,且避免出现沥青滴漏问题。

(2)混合料运输:在装料结束后应在混合料表面遮盖毡布等,以确保混合料温度保持稳定,同时避免运输环境对混合料产生影响;在混合料运输前,应将防粘剂或隔离剂等均匀涂抹在车体的内表面,以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在车体内,同时方便混合料清理;在运输时应尽量减少颠簸,否则混合料很容易出现离析;运输机械应尽可能选择大吨位运输车,且应恰当配置运输车辆,以确保混合料运输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运料车的侧面应安置专业温度检测孔,检测孔空口与箱底距离应保持在30cm左右,以方便实时检测混合料温度;运输车在装料过程中,应分成前、中、后三次移动装料,以避免沥青混合料离析,且混合料不得溢出车外,装料标高应低于车厢高度。

2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

2.1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

(1)摊铺前应确保混合料温度满足摊铺需求,通常不应小于160℃,摊铺时应做好温度检测;施工采用耐高温履带式摊铺机,可采用多辆摊铺机共同施工方式,相邻摊铺机间应控制5~15m的间隔距离;相邻两幅宽度重叠量应控制在50~100mm之间,以确保施工安全;(2)铺筑前期卸装车应至少保证6辆,铺筑过程中也应不少于3辆,且避免装料车同摊铺机发生碰撞,装料车应同摊铺机保持10~30cm的距离;为提高供料的安全性,在铺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螺旋送料器进行供料,且送料器内的混合料应始终保持在螺旋叶片上;(3)各台摊铺机施工时应至少配备1人进行监督检查,实时观察路面的横坡度及厚度等是否符合工程标准,对于误差问题要及时纠正;要综合分析搅拌机生产性能、运输车辆供料性能、贮料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摊铺速度,摊铺时应保证摊铺机连续、匀速推进,尽可能提高摊铺路面的平整度。

2.2接缝处理

(1)横向缝:在道路工程施工前应使用喷东烘烤或涂刷粘层油等方式使沥青混合料处于熔融状态,且应将长度合理的木板纵向安置在横向缝位置处,以此为前提顺着与车道垂直的方向碾压接缝;碾压过程中要实时检测接缝平整度,保证新铺混合料能整体覆盖到路面;对于残余的混合料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影响路面施工质量;(2)纵向缝:处理时可在沥青混合料未完全冷却前,立即对周围的沥青混凝土进行接铺,接铺后及时碾压成型,以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具体处理过程中可控制摊铺机间隔距离,并将熨平板安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若采用冷接缝处理,则应使用切割机将铺层端部质量不达标的混合料切除,切缝应同路面垂直,处理后清扫接缝部位,并采用粘结沥青对接缝进行涂抹。

2.3压实

(1)初压:初压施工主要用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实度,从而为后续施工提供基本条件;初压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温度,通常保持在130~140℃范围以内,以方便开展高温碾压;碾压时使用双轮双振动压路机,初压遍数调整在2遍左右,一遍进行静压,另一边进行振动压实;振动压实过程中应采用低振幅、高频率方式,且压路机速度应控制在3km/h左右;(2)复压:复压施工的作用是使路面形成符合标准的压实度,所以一般采用15~30t的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复压施工过中,应实时检测路面平整度,若检测发现出现起拱问题,则应采用6~8t的钢轮双轮双振压路机实施横向碾压,且复压温度应调整在110℃左右;(3)终压:终压的作用是清理前期碾压中形成的轮迹,以提升路面的平整度;一般来说,终压温度应不低于70℃,可依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合理调整;终压施工通常采用振动压路机或双轮钢筒式压路机,使用静压方式、按照2km/h的推进速度进行均匀碾压2遍左右。

2.4成品保护

在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结束后应开展固定周期的成品保护,待路面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才可开放通车。沥青混凝土碾压完成时应立即进行养护,且保证道路封闭,待沥青面层冷却达到固定强度后再通行;沥青摊铺后应避免车辆或人员在路表面行走,否则面层可能出现永久性变形;在施工中应做好对道路两边护栏、支撑结构等附属工程的保护,确保其清洁完整,避免沥青道路施工影响整体美观性;在初期通车过程中,应防止重型、大型车或超载车进入,且禁止漏油车通过,以减少路面损坏;及时开展预防性养护措施,以确保路面处于良好状态得到有效保护,将沉陷、漏油等病害问题消灭在隐患初期阶段,提高路面基本服务水平。

3结束语

道路施工论文范文5

1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1.1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发生阶段

施工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阶段、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发生在招标与开工准备阶段,重点是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检查进场设备性能和数量是否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审核沥青材料供应商的生产资质,考察沥青生产设备的使用性能、生产能力等。事中控制发生在施工阶段,需要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技术指标监督各个施工环节。事后控制即对路面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验收,并进行抽芯检验,将有关技术文件整理归档。

1.2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因素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耐疲劳性能、平整性、抗滑性,这些指标均是衡量路用性能的常用标准,可以判断出沥青路面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耐用持久性。

2重点质量控制技术

2.1沥青材料变异性的质量控制技术

沥青材料的结构强度受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胶浆的粘结作用,二是集料的骨架作用,沥青技术指标变异性主要受来自四方面因素的影响:(1)原材料,炼制沥青的原油资源及改性剂直接决定了沥青品质。(2)沥青生产工艺,当前所普遍使用的沥青生产工艺有氧化法、半氧化法、蒸馏法,制造方法不同,沥青性质就会有显著差异。(3)运输、存储条件,沥青从生产到施工现场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运输,运输、存储期间沥青保存不佳就会逐渐老化,性质也会发生改变,尤其是改性沥青,在存放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发生离析,其检测指标也会随之改变。(4)试验精度,试验精度和设备精确性等都会造成试验误差,使沥青技术指标人为的产生变异。结合影响沥青技术指标的相关因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沥青质量:(1)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制度,加强每一个采购流程的管理。(2)使用性能优良的稠油资源,固定使用一种原油,避免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品种和产地不同的原油,避免影响沥青炼制产品的性能。(3)改善运输、存储条件,改性沥青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应当放置在有预热设施的储存罐内,并配置相应的搅拌设备,避免改性沥青长时间固定发生离析、分层等质量变化。(4)建立检验制度,虽然关于沥青检验有一系列的严格标准,但是在实际检验中也仅使用软化点、延度、针入度等常用指标,即使这些指标符合检验标准,沥青质量也难以达到全面控制要求,因此,应当开展多指标、多层次的全面检验。

2.2沥青混合料路面离析的质量控制技术

沥青混合料路面离析是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非匀质性变化,具体的离析表现有级配粗细不均匀、路面孔隙率变化等,离析问题会导致沥青含量与设计值之间出现严重偏差,使设计配合比失去质量控制意义。对于出现离析的沥青面层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进行控制:(1)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之前的技术措施,如果沥青混合料局部出现集中粗骨料,可以采用换料技术,确保换料之后的厚度和密度与之前一致,即使已产生局部碾压,也要及时挖除。针对较大的粗骨料集中条带,可采用人工翻拌技术,如已初步碾压,可以施洒细混合料,将这些细料嵌入空隙中。(2)成型后路面的技术措施,针对已成型的路面,应当首先在粗骨料集中的区域进行路面渗水试验,如果试验显示路面渗水系数较大需重新处理,对于局部发生块状离析的路面,可在路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上面撒上一层石屑,碾压结实后清除多余的石屑,确保路面平整。对于离析面积较大的带状区域,需重新检验压实度,如果压实度严重偏离设计值,需用切割机垂直切除标出的范围,并补充新拌合的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3)温度离析的技术措施,如果大面积低温度区域低于120℃,应当对已摊铺的局部进行换料处理,对于小面积低温区域,可以采用增加碾压次数的方式进行特别处理,碾压中需严格控制洒水量,防止沥青混合料受大量洒水而温度急剧下降,影响压实度。

2.3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质量控制技术

压实度良好的路面,其承载能力也较强,能够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车辙。为了确保沥青路面良好的压实度,就需要选取合理的压实工艺。合理的压实工艺指足够的碾压次数和沥青混合料压实完全,评判压实工艺的方法通常是测试路面孔隙率大小和变异性。压实度良好的路面其孔隙率必定是分布均匀的,孔隙率检测可以借助沥青路面质量指示仪完成。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与路基施工质量、桥梁伸缩缝的处理等均有关。平整度作为衡量公路通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公路质量检验的主要评定标准,关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要求是标准差小于1.2mm,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平整度仪。为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严格遵循摊铺机的操作规范,注意核对摊铺机宽度、速度、料位高度等技术参数是否合理,摊铺机行进过程中速度要均匀,并与熨平板同步振动。(2)重视碾压过程的控制,在复压阶段需要遵循胶轮碾压与钢轮振动相结合的原则,先行钢轮振动碾压,再行胶轮碾压。(3)确定合理的振动压路机振幅和振频,尽量选择双驱动钢轮进行振动碾压,确保碾压技术参数的一致性。(4)精确射击混合料级配,去除大粒径集料颗粒,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变压风险,提高沥青层平整度。

3结语

本文主要从沥青材料、混合料路面离析、压实度及平整度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想真正控制路面病害的发生,就需要从源头上降低病害风险,从最初的原材料选购到最后的施工检验,都需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限于时间有限,本文仅是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如何进行质量控制,除了材料、路面离析、压实度及平整度外,还需要从沥青混合料变异、施工质量费用支付调节方面加强控制力度,从而全面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由于沥青路面施工的实际情况不同,本文所提技术方法的普适性尚需在实际工程中接受进一步检验,文中疏漏之处望请指正。

作者:高松峰 单位:广东长大海外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篇: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1坚持科学的施工方法

本工程路基施工,清表、装车、运输、卸料、刮平、压实等工序多采用大型机械和车辆,检测也采用精密仪器。由于施工单位对组织多种机械、车辆联合作业经验不足,担心开工后机械、车辆配置和施工程序控制不太合理,相互干扰较大,形不成流水作业,使质量监控受过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一起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对各类机械、车辆的配置、作业区段的长度、操作程序等,都作了反复认真的探索。

1.1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法,主要内容是:

1)工程划分为“四个区段”“八个流程”的平行流水作业法。“四个区段”就是把路基填筑划分为测量放样和基底处理、填土、整平、碾压和试验检测四个区段,每段长400~500m(视机械和运输车辆等情况确定)。“八个流程”是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取土装车、运土、分层填筑、推平整理、压实和试验检测。

2)坚持“四个严格”。这四个严格是:一要严格测量放线以控制填筑的方向和高度,要求每填一层土,测量人员都要做出边线标记,并经常检查路基的中线和水平;二要严格控制填料质量,不合格的填料坚决不让上路基;三要严格控制分层厚度,保证压实;四要严格掌控压实标准,控制填料含水量、机械组合和压实遍数。

3)抓好薄弱部位的施工质量。多年的经验证明,公路路基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是路肩以及桥台后面、涵洞两侧,在这些部位不容易压实,从而导致沉陷、开裂和雨季发生水害。

1.2为防止在这些薄弱部位出现质量事故,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台后和涵洞两侧,除了选择质量较好的渗水土作填料外,还要做到每填一层土,都先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实,然后用压路机静压。

2)对于路基边缘部位的压实,采取将压路机沿与线路中线成45°角的斜向走行压实的办法,这样既解决了压路机压不到边的问题,又防止了压路机一头(边)悬空发生事故的危险。

3)抓好左右线结合部的施工质量。在填筑结合部时,我们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挖台阶并确保台阶合乎要求;坚持用同类土进行填筑;坚持按要求分层填土,并适当增加碾压边数,使其密实度高于左线施工时的密实度。从而保证了左右线结合部的填筑质量。

4)及时做好防护工作。新建的路基,对于水流、冰冻、暴晒、风、温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弱,很容易发生变形,甚至出现滑动、坍塌、错落和冲沟。为了减轻大自然对新建路基的影响,我们十分注意路基防护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始终以固结土质和巩固边坡为重点。着重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

(1)及时修整、夯拍边坡。做到路基主体完工一段修整一段,从而保证了边坡坡面顺直,排水顺畅,减少了水害。

(2)及时进行植被防护。以往路基边坡种草、铺草皮、种树大都在移交时进行。我们在本工程中,则把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施工简单、造价经济的防护措施,尽早予以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及时修建排水系统。对于天沟、排水沟和侧沟,凡能先做的,我们都尽早安排施工,从而在雨季对于汇集、拦阻和排除边坡上的地面流水,保持边坡稳定,都起了极有效的作用。

(4)及时做好路堑边坡的防护。凡高而陡且石质破碎或易风化的路堑边坡,大部分都做了坡面防护,或进行局部镶嵌。

2围绕创优目标开展活动

1)进行经常性的质量教育活动。利用上课、专栏、墙报、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宣传重载路基施工常识,消除少数同志重视桥梁、隧道质量,轻视附属工程质量的思想,增强了搞好路基质量的自觉性。

2)开展QC小组活动,以台后、涵洞两侧及左右线结合部的填土压实及路堑开挖为题进行研究攻关,取得较好效果。

3)实行群众性的质量监督活动。除了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建设单位的质量监察人员执行正常的质量监督外,我们还特别注意发挥施工技术人员、工班长、班组长及各类司机的作用,建立了以自我控制为主的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4)组织阶段性的创优竞赛活动、优质段的竞赛评比。

3结语

通过工前主题会精神的宣传和施工中的贯彻实施,本工程通车一年来没有出现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和桥、涵头跳车现象。由此可见,在不增加工程投资的情况下,注重质量意识提升、工序衔接和机械优化配置,就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霍艳明 单位:邢台市公路工程监理所

第三篇: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1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1)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属于市政道路最为普遍的路面病害类型,按照裂缝成因的不同,可以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分为疲劳裂缝和反射裂缝。疲劳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或者是荷载作用下产生应力应变交迭导致的;反射裂缝则主要是由于半刚性基层开裂所造成的。此外,路基承载力不足也容易造成路面开裂的问题。防治裂缝问题,在路面施工阶段关键是确保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良好,路面压实度合格。

(2)路面水损坏。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坏主要有坑槽、麻面、脱皮、松散等几类病害,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是坑槽与松散。导致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水损坏的根本原因就是沥青层内部渗入水分,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形成的泵吸作用下,导致水分长期冲刷,造成病害问题发生。防治水损坏在施工阶段主要是要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同时合理的控制路面空隙率。

(3)车辙病害。

车辙病害也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较为常见的病害问题,造成车辙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在沥青路面出现的竖向永久变形积累所导致的。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车辙按照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型车辙、磨耗型车辙与失稳型车辙。控制沥青路面车辙问题发生,在施工阶段重点是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与密实度来实现。

(4)沉陷。

导致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沉陷的主要是由于路基沉陷所造成的路基面结构的损坏。为了控制沥青路面使用后期出现沉陷问题,在施工阶段应该加强对路基等下承层施工质量的检验,以确保路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2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

(1)粗集料的质量控制。

对于用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原材料,应该确保粗集料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重点确保粗集料的强度和耐磨耗性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同时对粗集料的压碎值、磨耗损失、坚固性、针片状含量、软石含量、<0.075mm颗粒含量、与沥青的粘附性等技术指标进行试验检测,确保满足施工技术要求。

(2)细集料质量控制。

对于细集料的质量控制要求,重点是确保用于市政道路施工的细集料洁净、干燥,棱角性、坚固性、砂当量或亚甲蓝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沥青结合料质量控制。

沥青结合料是沥青混合料中最为关键的组成,沥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质量。用于市政各道路施工的沥青,必须经过全面的质量检测,尤其是对沥青的针入度、粘度、老化性能以及延度等指标进行技术检测,确保选择的沥青类型及标号满足施工技术要求。此外,在沥青的选择上尽可能的通过美国SHRP沥青路用性能规范中的PG分级,即经过DSR、BBR的试验验证。

(4)填料。

用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填料必须确保干燥、洁净,视密度、含水量、粒度范围、亲水系数、塑性指数、加热安定性等技术指标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市政道路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1)目标配比设计。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中,主要是采用传统的马歇尔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确定矿料级配范围,进而根据工程施工经验确定沥青用量,之后成型马歇尔,依据相应的体积以及力学指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进行沥青混和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进行检测,其中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检测试件采用轮碾法成型,分别以轮辙试验以及弯曲梁蠕变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水稳性检测包括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确保满足施工要求。

(2)生产配比设计。

对于生产配比设计,主要是按照目标配比初步确定各种规格集料的工料比例,之后烘干筛分后在热料仓取样筛分给,重新确定热料仓材料比例,并按照目标配比设计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的上下浮动0.3%,采取几组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一般要求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之差应在0.2%以内。之后重新进行路用性能验证,尤其是做冻融劈裂试验检测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确保满足施工要求。

(3)生产配比验证。

确定生产配比以后,应该选取长度不少于200m的路段进行试验段的铺筑,重点是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铺层厚度,压实度、空隙率、松铺系数、摊铺速度,摊铺宽度、振实方式、压路机类型、数量、组合、碾压顺序等一系列的施工参数,指导施工作业的开展。

4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作业

(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及运输。

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尽可能的采用间歇式全自动搅拌设备以提高拌和生产质量。拌和生产阶段重点确保拌和时间以及出料温度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拌和时间应该根据混合料的类型以及搅拌器的充盈率等因素确定,通常湿拌时间在35s以上,干拌时间在5s以上;拌和生产过程中应该定期检验出料质量,确保矿料颗粒均全部裹覆沥青,没有花白料问题。对于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重点确保装料过程中按照前、后、中多次挪车位,平衡装料,避免出现混合料离析问题,同时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2)现场施工准备。

在正式进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作业之前,首先应该全面的检查好基层以及路基施工质量,对于存在着松散或者是沉陷的区域,必须铲除并处理路基后重新填筑。在沥青路面的摊铺施工过程中,应该提前进行性基层表面清扫,并完成透层以及封层施工。

(3)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摊铺碾压施工。

摊铺前调整摊铺机参数,测量熨平板的高程,根据松铺系数确定松铺厚度,一般选用1.15-1.35的松铺系数,之后调整横坡度和平整度,确定熨平板的初始工作迎角,调整振捣梁的高度和刮料护板高度,固定安装自动找平装置和浮动导梁,使摊铺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整个摊铺作业应当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进行,摊铺速度一般为4m/min,应严格避免摊铺过程中随意变换速度或停顿。对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压实,按照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初压一般使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2遍,复压使用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2-3遍,,终压使用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不带振)组合排压四遍,并确保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80℃。

5结语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现场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提高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水平,强化混合料的拌和生产以及现场的摊铺碾压管理,依靠各个环节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整体提升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水平。

作者:魏代银 单位:济南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

第四篇:路基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1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的几个关键环节

1.1测量工程

测量工作是路基工程基础,测量包含:中线、导线、水准点校正和确定。第一,测量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做好放线施工点复测工作,确认测量准确无误。第二,重点控制路线桩。例如: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转点、交点、圆曲线,这些线段终点和起始点都应该确定出来。在固定桩中,选择高效可靠的方式,妥善的保护好,避免有位移问题出现。第三,为了满足施工需求,在复测环境中适当加入加桩地面标高和加设水准基点标高。第四,严格控制放线工作,实践中发现该环节会因为人为原因导致误差出现。为了杜绝该问题出现,每一道放线工序都应该精准,要满足规范需求,保障每个定位都符合几何尺寸需求。尤其是进入路基顶面测量时,更应该把握好质量控制工作,将横纵标高以及水平标高严格控制把关。

1.2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是市政道路新建或改建最关键的环节,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是最关键的部分。土方工艺施工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分层填筑理当在前一层压实之后开展,在该环节实施之前,应该测量含水量,含水量满足施工需求时才开展工作,避免出现返工现象。第二,干密度测量做好标定控制。不同的地区,不同土质类型,土质干密度不一样,因此,不能使用一个恒定标准施工。第三,进入分段施工过程中,纵向交界位置,不适合在同一时间段填筑。如果因为施工原因,某些特殊环境必须要同一时间填筑时,就应该进行分层交叠衔接处理。搭建的长度需要控制在2m范围内,如果没有满足该控制量需求,将会导致市政道路平整程度受到影响。第四,发现地下水影响路基工程稳定性时,理当在路堤环节使用填充特殊材料,例如结合材料或者砂石等。进行了加固处理之后,路基底会建筑起良好稳定层。另外,安排专业人员指挥车辆进行碾压,在特定的位置保障结合料均匀摊放。选择人工结合挖掘机进行布料。布料保障均匀,确保施工符合持续作业需求。

1.3压实

压实环节是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关键阶段,理当掌握正确的压实程序。第一,合理设置碾压段长度。在实际碾压过程中必须要合理确定碾压段长度。碾压段长度应该同摊铺速度协调一致。在对路基压实时,施工中两者保持一致。另外设置好碾压段长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作业人员为充分明确路基会遇见各式各样的因素。充分考虑到施工中会面临的风速、混凝土温度、混合物材料性质以及施工天气影响等等。总而言之,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之后,再科学设置。施工进程中,不能盲目的设定道路长度,更不能盲目赶施工进度。对于顺利开展施工是非常不利的,难以保障施工质量。第二,控制好压实度。压实度环节控制至关重要。控制质量标高对于做好填筑路基有重要作用。有了科学的压实度能够满足道路路基施工需求,开展压实度工作时,重视对塑性指标达标整改。从施工环节中控制好塑性指标,加强对土层有机含量研究,进而确定划分出施工地性质和种类。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碾压时要遵守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程序进行。当路基土层逐渐被碾压后,相邻间的两次轮迹距离为1/3。压实应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cm~20cm,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

2市政道路路基质量控制

2.1前期调研

前期在施工之前,工程管理人员宣传工作理当落实到位,同当地的居民做好沟通,保护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为顺利开展施工奠定基础。施工调研工作的开展也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调查有无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涵洞等,以及这些地下设施的运行是否良好,是否有渗水漏水现象,这直接关系到路基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出现的路基难题,更应该做好前期预案准备。包括施工的组织计划,工期和质量的保证措施。合理预见施工中的难题,正确分析难题,再科学评价工程难度,进而寻找解决方案。这是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当完成了前期准备,后期工作才得以顺利执行。施工进度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合适调整。合理利用当地的施工资源,根据施工情况及时做好调整,使道路路基施工时间和空间保持一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物力、人力得到合理配置,这才能发挥出巨大效益。

2.2管理方面

建立科学的路基施工管理体系,做好管理工作。开展道路路基施工管理时,工程人员要根据当前施工工艺特点,基于实事求是基础上,逐渐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使得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对影响到道路施工因素的要加以改进,加大重视。责任落实明确到位,将路基施工责任分配到每个人身上。施工人员根据自身职责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出自我主观能动性,施工人员有了责任的牵制,在工作中能够根据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逐步加强,定期开展施工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监理人员能在职责范畴内进行监理工作,对在施工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临时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妥善合理解决。在平日施工里,监理人员自身监理水平要提升,不断壮大建设队伍,提升工作效益和质量。例如:路基施工放线是施工之关键,放线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此,要高度重视中心线,以及边线放置。放线误差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混合料的配置误差也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当落实了放线工作,又落实了混合料配比一致性,路基施工才得以顺利开展。

2.3施工机具的选择

施工时,要根据土壤的特点、混合料的类型、虚铺厚度、施工工艺等不同条件合理的选择机具,包括机具的型号规格、机具的数量,还要根据工作面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机具。施工中要统筹安排,可以流水作业方式进行,使场地内施工井然有序,这样机械既不窝工也不闲滞,也能满足施工要求,满足施工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严把材料进场关,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过试验合格方可进场。重点检查材料的出场合格证、生产日期、产品质量证明书、复试报告单,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严禁使用过期的水泥等。进入工地的材料,要妥善保管,防止受雨淋,受潮变质。对于混合材料,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进行试配,铺筑试验段,经取样化验,符合强度等规范要求的指标后,方可正式用于施工。对于混合材料,要对混合料(如:水泥、砂、碎石)的级配严格控制,以便达到密实级配,另外,水泥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水泥强度都要经过试验,以便确定施工方法。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对于砂、碎石材料的强度和压碎值、磨耗度等指标都要进行试验,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5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做好地面的排水工作,防止地面雨水进入路基。然后清除地表杂物,将原地面的垃圾土、腐殖土等不合格的杂物清除干净。如遇有地下构筑物的地段,必须先处理地下设施,将构筑物拆除或者加固,保证构筑物不渗水不漏水。进入工地的土质如果有变化,应对不同土质进行试验,测出其最大干密度,测出不同土质的最佳含水量,以便指导施工,达到路基的压实度。对于路基水稳料基层的铺筑,必须把握好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时间节点,确保及时拌合、及时摊铺、及时碾压成型。

作者:刘翠珍 单位:吕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第五篇:铁路高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1既有线高路基帮宽填筑面临的技术问题

1.1填筑材料的差异

路基帮宽施工所采用的填筑材料,多多少少会与既有路基实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现行的技术标准中无法对填料有针对性地给出明确的技术参数,大多是凭经验进行粗放式的控制。

1.2填筑方法的差异

既有线路基大多运营多年,当年路基填筑的方法落后,施工机械化水平较低(甚至采用人工打夯或石碾碾压),压实度控制标准亦较低;而现今的路基填筑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两者存在这无可争议的差异。

1.3压实度组成的差异

既有线路基的密实度,是当时施工压实、工后沉降和常年列车运营荷载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可视为稳定或基本稳定;而新帮宽的路基部分,除了填筑碾压作用因素,几乎没有收到其他因素作用的影响。

1.4技术标准制定滞后

目前的现行技术标准中,缺少专门的路基帮填施工质量标准的相关章节,尤其是新旧路基结合部没有具体的标准,在具体的路基帮填施工中,只能参照新建《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执行,给施工质量控制造成盲目性。

1.5施工宽度不足

帮宽路基,顶部帮宽宽度范围往往落在旧路基坡脚范围之内,使得新填筑体内分层含有新旧路基的结合部,甚至有的层位出现帮宽宽度不足压路机工作宽度的现象,无法组织正常的机械化施工。

1.6工期的制约

大规模的路基帮宽施工主要由专业施工企业机械化施工,一般工期较短,不可能预留大量的自然工后沉降时间,甚至连堆载预压的时间都严重不足,其后果就是直接影响到新旧路基沉降的不均匀,尤其是新旧路基结合部差异更大,甚至在运营后出现路基延新旧路基结合部发生纵向裂缝、形成渗水通道、帮填部分后期下沉严重问题,甚至导致工程完工不久就出现多种工务病害,必须进行维修。

2施工难点对策分析

①填料差异可就地调查既有路基填料来源,在既有路基内取样作土工试验对比分析,选择同种或接近的合格填料;合理利用挖台阶弃方;严格控制压实指标;②尽早开工填筑,为工后沉降预留充足的时间,当工期不足时,尽早提出变更设计建议,采用铺设土工格栅等不强方法;③施工宽度不足将无法展开正常施工,因此,填筑宽度必须大于碾压机械作业宽度。

3铁路高路基帮宽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工前准备

在帮填正式施工前,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与普通新建铁路路基工程相比,重点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地质调查,帮宽带地基承载力探测、旧路基边坡土样分析(判定土质、密实度、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②选址进行试填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的填、压施工技术参数(松铺厚度、最佳含水率、碾压变数、快速检测方法等);③在试填工艺试验区进行建立沉降观测系统,收集新填部分的工后沉降数据,绘制工后沉降~时间关系曲线,推演工后最大沉降量。

3.2基底处理

按照《铁路路基施工规范》认真进行清表和基底处理。清除所有地表植被和腐殖土,将清除物置于帮填范围以外,以备新路基边坡绿化之用;以填筑层厚为模数,在旧路基边坡上挖出台阶,其宽度应在确保行车安全的条件下,以不小于机械作业宽度为宜。

3.3帮宽填筑

按照前期工艺试验给出的施工技术参数,认真控制填料的成分、含水率、松铺厚度、碾压变数等指标,按既定分层厚度组织帮填和机械压实施工,分层检测压实度指标;当设计给出铺设土工格栅、土工带等加强措施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规范施工。

3.4预留工后沉降量

参照工艺性试验工后沉降规律和推演出的最大工后沉降量,预留足够的工后沉降厚度,当预留工后沉降时间不足时,应及时采取堆载预压或强化碾压(冲击压路机)等措施,缩短工后沉降时间。

3.5路基表层预防裂缝渗水措施

帮宽施工完工后,在新旧路基结合部,用挖掘机开槽,宽度与碾压设备同宽,深度以2层填筑厚度为宜,将挖松的填料内掺入一定比例的石灰、粉煤灰(或低标号水泥),拌制均匀后重新分层碾压密实,将原有较为薄弱的竖向接合面,改为带有水平折线的新旧接合面,消除直接的竖向渗水通道,提高新旧结合部的防渗效果。

4高路基帮填施工注意事项

①按照边坡坡率设置台阶的高宽比,但高度应符合填筑层厚度的倍数关系,宽度不小于碾压机械宽度,台阶表面应预留20~30cm保护土层,当填筑至台阶高度时再提前清理;②施工前做好临时排水系统,防止雨水或其他水源浸泡基坑,雨季施工时,要及时碾压填料,并留出2~4%的横向排水坡(向外侧),及时排除雨水;③当填筑高度与台阶顶面平齐时,要进行搭接碾压,并保证新添部分与既有部分密实度接近;当设计有土工格栅等土工加筋补强材料时,应在台阶表面满铺并深入新填筑部分内一定范围(与台阶宽度等长或直至边坡表面);④紧靠台阶立面处往往是碾压的薄弱环节,可采用编织袋装土码砌的方法对台阶立面进行保护,即可防止碾压机械扰动台阶立面既有路基的稳定部分,又可保证台阶立面附近的密实度,土工格栅等土工加筋补强材料亦可绕过装土编织袋实施固定。⑤正式铺轨前,按照设计排水横坡,用推土机或平地机将路基顶面整平,清除多余填料,洒水后光碾压路机碾压1~2编;⑥排水系统及边坡防护等附属工程,均对新帮填路基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应在工后沉降结束后及时完成。

5工程实例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宁西二线(郑州局管段)NX2标段,设计时速提高到16km/h,线间距4.0m,管区内含有大量路基帮宽填筑工程,路基最高32m,在新旧路基衔接部设有双向土工格栅加筋材料,边坡采用骨架内植被防护,帮填土方总量61.24万m3。路基主体有效工期24个月。施工方案中,将新旧路基衔接质量作为质量关键控制重点,工前对既有路基取样进行了土工试验分析,掌握了既有路基的技术参数;选择了相近的填料;通过土工试验掌握了填料的技术指标(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等);通过试验段填筑试验和检测确定了各种施工参数(压路机型号、松铺厚度、碾压变数等);编制了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并预留了6个月的有效工后沉降时间。正式开工前,首先将清表土方临时堆存在临时排水系统之外(征地界内),形成挡水堰有效阻止外部地表水侵入(施工结束后用于边坡植被防护基土,节约成本46.2万元),临时排水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几次大暴雨过后都能及时排除积水、迅速恢复正常施工。施工中严格规范施工行为、加强质量监控,各项检测结果表明,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尤其是采取的台阶袋装土保护技术和路基表层新旧结合部防渗技术,可操作性强、效果良好,新旧路基结合部衔接平顺,未发现路基纵向裂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首先开工的K248+249.5~K249+601.58段高填路基,被建设单位评为全线路基样板工程。

6结语

道路施工论文范文6

(1)阶段性。为了更有效的对项目进行管理,通常将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项目选定、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每个项目阶段一般都以一个明确的阶段结果结束,项目不同阶段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一些重要阶段的结束一般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确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这就被称为关键节点管理控制。

(2)创新性。项目的独特性的特点决定了创新性是项目管理的必要特征。不同的项目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因为这些不同的存在,创新性的特殊方法才有贯穿到项目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必要性,这是成功实现项目管理的关键。同时,要提高项目建成后的竞争力,项目管理也必须要有创新性。

(3)复杂性。项目资源环境及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项目的复杂性是由项目的多个部分构成,运行过程中跨越多个组织,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等决定的。在项目工作中,通常没有可以借鉴的以往的经验,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出现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在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内把来自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经历的人员有机的整合,为实现项目目标,较为严格的约束在成本、进度、技术技能等条件下。

(4)独特性。独特性是相对于常规的行政管理而言的,也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管理,由于项目管理任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它也有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系统存在很大不同。而在工具、技能、知识和方法等方法和原理的运用方面,项目管理活动与其它管理活动的也有所不同,充分显示了它的独特性。

二、我国道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足,在实际运用中也不是很完善,而且随着时代信息化的不断的发展,道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薄弱、知识体系不完善

我国关于现代项目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开始。丁士昭、成虎、尹贻林、翟丽等资深的教授学者对项目管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为我国项目管理在建筑、工业、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仍不够完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还需要向共性化进一步发展。

2.项目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目前国内大力倡导实施项目管理,然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都相对较低,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也处在被动接受阶段,没有真正的理解、接受并运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价值管理、风险管理等具体的项目管理内容意识较淡薄。

3.未足够重视“人”的因素

从1987年在全国范围推行项目管理法施工开始,其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进程,但在这个过程中,过分强调对材料、机械设备等“物”的管理及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目标管理,而对项目参与者即“人”的管理缺乏重视,使“三超”现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让项目管理人员很难全盘把握。

4.对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力度不够

道路施工论文范文7

1.1路基压实技术

目前,在进行路基压实施工的机械设备选择时,施工企业都会选择大吨位的压实机,使用大吨位压实机的优势就在于碾压效果好。影响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碾压机械和施工方法。在施工中应根据填料性质和对其的要求来达到压实密实度,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碾压机械设备。确定碾压机械后,还要选择适宜的松铺厚度。在碾压前使用平地机将材料(土或其他材料)的松铺厚度调整适中,并确保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先对其进行一遍静压,然后在进行振动碾压。在检测压实度时可以采用灌沙法,检测合格后由监理在对其进行验收,确定合格后可进行下一环节施工。

1.2砂垫层的铺设

随着我国路基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特殊路基处理方法也逐渐趋于成熟化。对于地基上部含水量较大、且土质较薄的软土层,应在软土层上铺设砂垫层,使砂垫层在路面层和软土层其中起到了隔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固结软土层,这时砂垫层又作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从而将填土内的水位降低,在填土和地基施工过程中,为机械设备提供了更便利的通行条件。

1.3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

路桥过渡段是道路和桥梁的交接点,同时也是路基施工中难点,在道路投入运行后,路桥过渡段极易出现沉降现象,所以必须要加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控制。在路面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搭板和桥面的厚度和结构层是相同的,避免两者之间产生沉降差。在地基的处理方面,我国的软基处理工艺较为成熟,在施工中应综合考虑到处理工艺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按照要求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有效将桥台和路堤之间的沉降差降低。另外,在台背的排水方面,在施工中应考虑到渗水量、降雨量、台背填料类型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排水方式,保证台后填料水分充分的被疏干。

2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管理办法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管理办法是多个方面的,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本文中只对其中对主要的两个环节进行分析:

2.1合理选择施工设备

随着机械化施工技术的开展,其在道路施工中已经逐渐取代了人工施工的地位。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使路基的施工质量上有所提高,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为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贡献。机械化施工技术的优点数不胜数,但在机械化施工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选择正确的施工机械往往就成为了影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关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存在着片面追求高技术施工设备的情况。坦白讲笔者认为并不是越高端的施工机械设备就越好。有句俗话说的好“刀好不好,得看用在什么地方”,机械设备的选择亦是如此。片面的追求高技术施工设备看上去是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视,实际上很有可能对路基施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选择时,施工企业应当充分的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机械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路基施工质量的同时,避免出现多余成本支出的情况,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条件。

2.2严格遵守施工程序

在任何施工项目当中,施工程序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施工程序作为规范施工企业施工行为的指导性规范,其不仅是对施工企业施工行为的指导,更是对施工企业施工行为的监督。在实际施工环节当中,为了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严格遵守施工程序,并在施工程序的指导下来进行施工,如果施工企业能够完全按照施工程序的标准来进行施工,那么市政道路路基质量必然是十分可靠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区的地质及施工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会与施工程序当中存在偏差。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由于施工程序是死的,所以其无法有效的做出调整,为此施工企业则可以适当的做出施工调整。对于上述这种人为不可控的偏差情况,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来制定出应对方法,应对方案完成后要以报告的形式上交到上级部门等待批复,等到上级部门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3结束语

道路施工论文范文8

1.1路桥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路桥施工的整体框架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在钢筋混凝土施工环节极易出现以下施工问题:一是钢筋材料的强度和配筋率不足,在材料运输和保管环节没有采取及时合理的抗腐蚀措施,直接导致在日后的路桥使用过程中发生钢筋腐蚀和断裂现象,降低路桥的使用寿命;二是混凝土施工环节对进场原料的质量管理存在疏忽,使得原料性能不能达到施工标准。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各项原料配比不当,混凝土运输时间没有进行科学控制,运输方式不当,混凝土拌制时间不足且搅拌不均匀,浇筑方法和技术不当,施工后成品没有及时养护都会引发混凝土质量出现较大问题,是造成路桥表面开裂的主要原因。三是路桥表面沥青或水泥路面的铺设问题。路面铺设通常要经过严格的清理作业,路面的基层铺洒压实,重复铺洒和压实作业,路面养护等施工步骤,在施工中经常出现材料铺洒过厚或过薄的问题,致使路面很快出现缺损或沉降现象,为交通运输带来不便。

1.2缺乏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路桥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和技术的使用。施工单位对于先进施工技术的开发和技术人才的引进难以保证资金投入力度,直接制约了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另外,对于施工人员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不到位也大大降低了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

1.3对施工设计质量把关不严

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由于施工经费不足,往往导致施工设计前的勘探作业受到影响。设计人员水平也大多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的效果。

1.4施工设备性能落后且缺乏定期养护

缺乏对于先进设备的引进,或引进设备后没有掌握操作方法使设备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是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弊病。设备管理不力还体现在对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到位,致使设备破损或无法正常运转,降低了施工效率。

2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1全面开展施工安全性管理

安全管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第二,保证施工过程中建筑物质量合格,避免发生坍塌等危险。

2.2加大对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管理力度

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开始前就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工程安全、高效、保质保量的完成。做好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在工程开始前,要聘请专业的工程预算人员做好工程预算,然后根据预算结果,确定工程进度,编制材料和设备的购进计划。第二,结合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前对人员分配、水电路线安装等做好准备,合理分配工期和劳动力资源。第三,在施工开始前,应多次认真勘查施工现场,重新核对施工图纸,组织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共同讲解、研究并熟悉图纸。第四,制定工程质量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和目标,并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管理、控制、检查和监督。

2.3提高对人员素质和技术的管理水平

人的因素是影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直接因素。施工单位要注意强化对施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第一,在施工单位内部大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开展新技术,注重员工的继续教育工作。第二,加强对参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第三,施工人员之间要做好交接班工作,交班人员要将包括具体数值在内的施工的情况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接班人员应及时进行核对,并做好书面记录。

2.4有效管理施工资金流向,合理控制施工成本

成本管理是施工单位的核心管理内容,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本管理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显性成本和非显性的成本,主要包括工程的实际耗费、委托等资金开支;另一方面是指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帮助企业创造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竞争对手及外部环境的资料,并使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做好道路桥梁施工的成本管理,才能让施工单位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加强对设备仪器定期使用与维护的管理

现代化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机械和设备。如若管理无序,就难免会造成机械和设备的丢失和损坏。做好机械和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做到:第一,加强机械和设备的优化配置。第二,加强机械和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将其使用和维护情况记录在案。第三,加强机械和设备成本管理。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