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例6篇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1

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大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慕课的利用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联,这是教师们是否需要建立慕课、学校是否需要推广慕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是在慕课利用与实体课堂相结合的实践基础之上,以学生登录慕课网络平台频次、时间等为研究点,结合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慕课利用学习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并且在培养自学能力的方面,慕课能发挥很大作用。

关键词:

慕课;混合教学模式;学习成绩;关联性

引言

慕课(MOOC)是大规模的开放性课程,是近几年兴起的网络教学模式。慕课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教师要如何建立慕课、利用慕课;学生要如何利用慕课开展学习;师生利用慕课会带来什么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实践,分析探讨利用慕课的效果。

一、《企业风险管理》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慕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将爱课程网络中的《企业风险管理》之慕课与实体教室教学相结合,讲授《企业风险管理》课程的有效形式。教学中应当正确认识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差异,合理安排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内容,优化设计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形式,科学分配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学时。笔者讲授企业风险管理课程已经8年,采用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混合教学模式)一年,授课群体为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企业风险管理》为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践16学时,每周3学时,总16周,学分2.5。笔者于2015年8月在爱课程网站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慕课,与实体教室教学同步,设计学生利用慕课时间周配比1-2学时,慕课网络资源主要以课件、教学视频、单元作业(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为主。要求学生在每章实体课堂上课之前首先观看相关知识点视频和相关课件,其次阅读课外案例,分组讨论,再次完成案例汇报的PPT,将作业PPT转化为PDF格式通过爱课程系统上缴作业,然后实体课堂中汇报、交流案例分析,最后教师点评,对相关知识点提炼、升华、延伸讲解。

二、慕课利用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实践

(一)研究的基本信息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三江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为2013级三个班总119人、2012级三个班总120人。2013级学生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2012级为传统教学模式,2013级、2012级学生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选用教材、任课教师、期末考试题库相一致;2013级、2012级学生大学入学成绩、知识基础、学风基本一致。

2.研究内容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利用《企业风险管理》课程,讨论慕课利用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讨论该课程的主要学习过程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性。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实体课堂上课、与教师沟通、学生讨论、慕课利用、利用外部课程资源、自主活动,其中混合式教学模式除慕课利用之外的其余五点与传统课堂基本相同。在内容上,慕课为利用者提供的课件、视频、测试与作业、公告、课程简介等均为与学习相关的资源,学生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学习资源横向融合、消化、吸收,提高自身的知识,转化为学习成果,通过考试,显化为学习成绩。为方便2013年与2012年学习成绩之间的比较,以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学习成果,研究慕课利用与学习成果的关联性。

3.研究假设

假设1{没有慕课利用}和{慕课利用}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可以用样本的期末卷面成绩来检验。慕课利用之样本的期末卷面成绩高于没有慕课利用样本的成绩。假设2{慕课利用}和{慕课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个可以用在爱课程网络上学习《企业风险管理》课程相关知识点视频、完成相关单元作业,慕课利用频度来检验,利用频次越高,收获越多,慕课得分越高。利用频次以周为单位,尺度分为{每周1次}{每周2-3次}{每周3次以上}。假设3{慕课得分}和{期末卷面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个可以用慕课得分高低两类不同样本数据与期末卷面成绩均分来检验。慕课得分高的样本卷面成绩均分也高。慕课得分以中位数为尺度,尺度分为{慕课得分低于中位数}{慕课得分高于中位数}。4.研究数据

(二)慕课利用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分析

1.{没有慕课利用}和{慕课利用}之间存在差异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习的对比样本120名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均分72.21,低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的研究样本119名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均分77.30,显现为{慕课利用}比{没有慕课利用}效果好,说明{没有慕课利用}和{慕课利用}之间存在差异。

2.{慕课利用}和{慕课得分}之间的关联

研究样本总119人,慕课利用每周1次者40人、慕课利用每周2-3次者66人、慕课利用每周3次以上13人,分别在爱课程网络上慕课得分平均180.42分、238.31分、281.69分,显现为慕课利用次数越多,慕课得分越高,说明{慕课利用}和{慕课得分}之间的存在正相关。

3.{慕课得分}和{期末卷面成绩}之间的关联

研究样本119人,慕课得分从低到高排序,第60名学生慕课得分236分,期末卷面成绩80分。慕课得分低于中位数的学生59名期末卷面得分75.24分,低于慕课得分高于中位数的学生期末卷面得分79.32分,显现为{慕课得分}高的学生{期末卷面成绩}也高,说明{慕课得分}和{期末卷面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没有慕课利用}和{慕课利用}之间存在差异、{慕课利用}、{慕课得分}、{期末卷面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尽管{期末卷面成绩}代表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期末卷面成绩确实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慕课利用的启示

1.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有了慕课,不是不要实体课堂了,二者是一种有益的互补,可以让实体课堂更加内容充实、形式活泼,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更吸引学生的参与及互动。慕课课程给传统面授课堂带来了多样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有助于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增加了传统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机会,使得原本沉闷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

混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为学习主体意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养成课前自学慕课知识点视频的习惯,通过课内外学习小组的案例讨论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对课堂中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思考,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学习,这种准备性强、针对性强和目的性强的学习模式,强化了教学效果。

3.增加评价途径,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了对学生课堂学习成绩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的40%+期末试卷卷面成绩的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实体课堂出勤、案例作业评价、慕课成绩,慕课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慕课成绩包括网络自学知识点视频、章节测验作业。慕课成绩的计量十分科学,任课教师只要在爱课程网络上设置慕课作业评价标准,系统会自动计算学生的慕课成绩。当然,笔者第一年实践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占比为4:6,随着慕课作用的发挥,慕课成绩可单独列出,在总成绩中占更大的比例。

4.拓展教师知识储备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慕课课程的主要构成是课堂视频,通常课堂视频为教师依据章节知识点确立,单独编制课件,后再进行视频录制,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视频的录制和编辑相关软件的使用要熟练,且能准确掌握视频镜头感。在教学视频的制作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好视频的长度、把握知识点的难度、把握视频的清晰度、艺术性与专业性,搭建好学生网络视频知识点架构,确保碎片化时间自学的可行性,确保知识点视频碎片化与课堂系统讲授系统知识的融合。学生通过课外观看提前录制好的视频或从网络教育资源库中转载的视频,使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有了基本的认识,而实体课堂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实体课堂主要是师生互动答疑、教师讲解,教师要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点疑问,特别是现在学生可以大量借助外部教育资源,令学生的信息量十分巨大,教师要提前查阅大量知识点的信息,以备学生提问。慕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需求。

5.鼓励教师建立慕课,加大优质慕课的推广

慕课的价值在于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学习者的手中,使得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学习优质课程。名校教育资源共享,可以普惠众多的学生,但是名校资源的建立者普遍站在该校的角度,构建该教育资源的体系、知识点等,不一定适应全部的学生。笔者建议,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建立联盟,构建不同的慕课,共享于同类型的学校,同类型的学校的学生才能真正受益。未来慕课的发展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学生体会到它的好处,慕课不会取代传统的课堂,但是会带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慕课带来教学改革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引发更多的教师参与制作、使用、传播、推广,推动整体高等教学模式的改变。

结论

本研究目的是促进慕课发展,推动慕课在师生中的使用,以学生慕课利用为研究点,研究慕课利用的学生与没有慕课利用的学生之学习成果之间存在差异,研究慕课利用、慕课得分、期末卷面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慕课利用与学习成果之间存在正相关。慕课对于推动教育技术现代化、推动教育模式改革、推动教育的资源共享有很大的作用,希望通过本研究推动慕课在广大师生中的应用。

作者:武艳 单位:三江学院

基金项目: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课题(项目编号:2014-R-31945);三江学院2014年本科工程立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14035);三江学院2015年SPOC集成创新课程建设与应用项目(项目编号:J15003)。

参考文献: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假期安排;班级管理;强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19-02

一个星期的忙碌,我们收获了工作的点点愉悦,但也难掩浑身的疲惫。假期来临了,终于可以好好休整一下了――如此简单的期待,肯定已经溢满每个人的心间。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或许有这样一个认识:假期,学生的管理、教育责任已经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但如果我们细想一下,这种想法未免太可笑,学生的假期安排,与班级的管理怎么能脱离?假期过后,学生的管理又要进行强化训练,假期里对孩子的管理过于放松,会对其学习习惯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在开学后,导致孩子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另外,一松一紧的管理标准,也会混淆孩子的认识。所以,做好学生假期的管理,是班级常规管理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学生的假期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短暂的假期能让学生通过复习,夯实基础,通过实践互动,增长才干。假期的任务应该是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结归纳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并对下一阶段的知识进行预习。通过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并接触和了解社会,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年龄、性格不同,有的选择玩,有的搞些小发明,还有的利用假期去街头卖报纸,去农村体验生活,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他们自己喜欢就好。“在孩子还处于他律阶段的时候,班主任必须指导家长充分利用好孩子的假期资源,安排好他的生活、学习。应遵循的一个原则是,要让学生得到在课堂上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知识。这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扩大知识面,而单上文化课补习班只会让孩子反感。”

一、拟定管理制度,让假期安排有条理

教育学家表示,其实中小学生的假期并不是单纯、无意义的休息时间,在学期中间安排假期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学生有张有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调整紧张的心理状态,消化、沉淀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为下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储备精力。所以,班主任除了要在假期里照顾好孩子的实践活动,还应精心安排孩子的学习,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养成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学生假期管理制度,应从制订假期安排表开始,在每一项活动内容后面注明完成实践,并写下自己的自我评价。家长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针对计划表给予检查。假期安排与学生学习的自觉息相关,初中生心理状态仍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尤其需要大人的督促和引导。有些孩子做假期作业常耍些“小聪明”,做习题时根本不计算,就胡乱填上答案。为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必须担负起监督孩子的职责,班主任要建立家长家庭作业检查制度,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必检和抽检,必检是指检查作业的进度,抽检则是挑出一些习题,仔细核对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孩子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也可以适当考虑给予奖励。

二、加强方法指导,让假期安排更科学

现在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对如何发挥学科特点,有效利用周末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是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周末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形式单调、陈旧,谈不上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学生做作业则是机械模仿。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心理受到压抑,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周末作业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成为无效劳动。但是如果教师有效设计作业,学生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和周末的时间,就会达到5加2大于7的效果。

教师要提醒学生,周末的计划安排最重要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一周各科所学的内容最好能在周末进行一次较系统、较全面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掌握知识要点;二是合理安排培优补差,周末是很好的时间,优势学科,可能上新的台阶,差的学科和差的章节可以补漏,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周末还可以安排一点时间对上周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失)进行总结,对下周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下宏观鸟瞰式的预习,做到心底大致有数。

短暂的假期也可以让学生增长才干。在假期安排一定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又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如和父母制定旅游计划,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增加书本以外的知识。还可以开展寻“根”活动,学生或上网、或去图书馆、或翻查资料……了解自己姓氏的由来,了解与自己同姓的、值得自己敬佩的人。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会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断体验。

三、及时评价总结,让假期安排成习惯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集体力量的帮助是无穷的。在假期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相互间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形式交流各自的得失,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班集体的存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地促使他们自我反思,从而获得全面、持续的发展。第一,学习计划要求不宜过高,因为要求过高不仅难以执行,而且容易使他们心里没数和产生自卑感。第二,考虑他们全部生活的平衡。因为有规律而充实的生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第三,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学习计划既要有灵活性,又必须以基本不变为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第四,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情况、学科进度等情况来决定。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3

由于初中生期末复习时间(一般两周左右)紧,复习课程多,且普遍自学能力不强,建议数学期末复习仍以老师主导学生进行复习。

一、做好学生期末复习思想教育

首先,虽然学生在本学期新课学完了,但并不能停下来休息,教育学生制定好期末各课复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完美收关,以好的成绩向家长、老师汇报。其次,期末复习一般在盛夏或严寒时间进行, 教育学生要有顽强的克服困难的信心或决心。

二、教师要高效组织好期末课堂复习

1.教师要拟订好学生的期末复习计划

教师拟订的期末复习计划不一定要有具体方案,但一定要事先认真规划, 可参考教材章节及学生平时单元测试成绩抓住重、难点,上课时便于做到心中有数.可在前一周内按章节完成重点复习,然后在下一周内进行综合练习与模拟测试.

2.教师要设计好每堂课堂复习课

在每章节复习课上,可先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讨论本章节教材,记忆相关的重要概念或定义、公式或法则、公理或定理,看看例题或以前做错习题,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然后在余下课堂时间内,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总结、归纳出本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完成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3.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教师事先设计的课内复习题要针对每个知识点。复习课不象新课,最好让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

4.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外练习题

对课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是有一定深度的题目,同时要注意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当他们练习遇到困难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数学复习方法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多动手、多动脑.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但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1.可按“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知能并存”的原则,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基础复习;强化能力;查漏补缺;模拟练习。

2.重视基础知识复习。首先拿一半时间对这些基础知识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最后按老师要求认真做几套期末考试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考场规则。此四个阶段,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四位一体,一气呵成。

3.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重视稳固及格生,特别重点关注潜能生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4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是一所农林类本科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明显存在地区差异。城市在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中部分学生感觉教学内容过浅,而部分学生感觉教学内容过深。

(二)教学内容陈旧

作为刚刚升本的院校,长期的专科教育较之目前的本科教育,在有着资源积淀优势的同时,也有着诸如思维惯性等方面的不利影响。相对于专科学生,本科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优势,而目前的课程内容除增加程序设计外,其他都还停留在以往的专科教育层次上,更新教学内容,已迫在眉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创新

目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过分依赖课件,甚至有“读课件”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当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显得尤为不足。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现行的课程考核是以教师为主的单列课考试,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情况与进度灵活组织。尽管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每年都出台课程考核方案,但由于课程学时限制和教师随意性强等原因,大部分班级的课程考核仍然采用期末考试一考定输赢的考核方法,很难满足课程模块化的特点,达不到课程考核的真正目的。

二、课程教学改革

(一)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满足企业需求

首先,在传统的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的培养特点,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内容,如经管类专业强化PowerPoint演示文稿章节训练,畜牧类专业强化Excel数据处理章节训练等。其次,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实用网络技术章节的教学,将在线学习、网络商品推广、信息检索和网络购物等内容融入教学。再次,还要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将常见的软件管理、计算机故障分析和处理等知识融入教学环节之中。

(二)完善课程资源网站建设,为教学提供资源支持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第一批优质资源课建设项目,教师已经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课件,并完成了课程资源网站的建设工作,将这些资源按照教学模块、难易程度、教学进度先后等标准进一步分类整理,上传到资源课网站,为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同时,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网络教学显得更为重要。网络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比普通教学有着明显优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课下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进一步学习。而感觉教学内容过少和过浅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入学习,从而解决生源差异和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带来的学习两极化问题。

(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学质量

根据教学内容模块化、分散化的特点,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不同教学模块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个教学模块的特点,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合理地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对比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堂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并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结合课程内容参与校园社团活动,将教学环节有效拓展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从而实现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达到利用网络和社团活动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的目的。

网络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网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解决了学时限制和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四)采用过程化课程考核,突出课程过程化管理

以往的课程考核普遍采用统一的期末考试这种方式,一考定输赢,学生在考前压力很大,而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却显得无所事事,过于放松。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平时的不断练习才能够掌握,很多情况下是不能通过短时间的“恶补”补回来的。再考虑到课程知识点模块化、碎片化的特点,课程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期末考试,将课程考核分解为模块过程化考核、期末综合考核和平时成绩三个部分。将课程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考核过程化和综合化,进而达到运用过程化考核时刻提醒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

1.模块过程化考核

模块过程化考核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相互独立、模块化的特点,针对课程教学中的各个教学模块知识点,在该模块教学任务结束时进行的单项考核。模块过程化考核主要包括中文录入速度、Windows文件管理、Word文档排版考核、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网络实用技术等考核模块。过程化考核分别安排在各个教学模块结束的当周进行,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长效性,避免了学生平时学习放松、期末突击的不良现象。模块过程化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点,占课程考核总分数的60%。

2.期末综合考核

期末综合考核是指学期末利用网络考试环境统一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针对多个教学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10%的课程拓展知识(计算机二级考试要求的基础知识,如二叉树、队列等)。期末综合考核除了巩固、提高以往教学内容,进一步强调了网络的熟练运用和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为学生今后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期末综合考核作为模块过程考核的有效补充和综合,占课程考核总分数的30%。

3.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记录学生的日常考勤、课堂讨论和参加社团活动等情况,它是课程教学过程化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技能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系部举办的各种社团活动,尤其是与计算机相关的技能竞赛,或者为活动提供计算机服务。平时成绩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帮助,也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总分数的10%。

三、改革成效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学分制;考试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5日

学分制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一种进步表现,是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而对原有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所进行的改革。学分制的实行是高等院校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体制进行创新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它体现了高校教学“人性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学分制下学生选课有了很大程度的自由,使学生由原来听从于因材施教发展到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采用学分制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较好地发展学生学习个体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学分制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学分制的实行必然带动高等教育中一系列相应的改革,进而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变革,推动高校的进步和发展。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处于关键地位,适应教育发展的考试制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分制的顺利实施。随着学分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考试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要想适应学分制的需要,充分发挥现代考试的功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可避免的要对现行考试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一、现行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由学年制向学分制逐渐转变,然而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评定成绩,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科成绩”。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推行,这种考试方式的弊端日益突显出来,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学目标的需要。主要体现有以下方面:

1、考试功能异化。考试的功能是对教学质量的检测,并且是一种双向检测,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偏重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考试往往作为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学分、奖励、学位,甚至能否毕业的依据。由于存在考试目的的错位,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学方法呆板,多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也只能为考试而学,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不重视知识的深刻理解,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也很难在学习中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体会。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在对考试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地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这种考试只能反映出学生的某方面素质,或者说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正素质和能力。

2、教考不分离。多数课程的考试仍采用教学、考试、评卷由同一教师完成的“教考合一”制,这就导致了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学生也只是掌握所学到的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的整体吸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诱发了部分教师在教学、出卷及评分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质疑,从而削弱了考试的检测功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考试模式、成绩构成单一化。目前,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是以期末考试为主,而检验学生学习过程的其他形式的考试运用较少。一方面考试形式单一化,仅靠一次期末考试,加之考试时间有限,很难使试题做到覆盖所有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只将精力集中在期末考试前的突击上,难以发挥考试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督促作用;另一方面成绩构成单一化,仅平时成绩加期末试卷成绩作为学生学科成绩,未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4、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单一化的考试模式势必导致考试内容的片面性,一份试题往往不能全面覆盖课程的所有知识点。目前,很多课程的教学与考试仍然停留在“一份教案、几套试卷,多年循环使用”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较少,缺乏创新,自然学生也就难通过学习和考试获得学科发展前沿知识。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只埋头书本、眼界狭窄,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以致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学分制“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也就无从谈起。

5、对考试的分析反馈不够。考试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反馈功能的充分发挥,既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也有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重点讲授,进而不断改进的作用。由于多数课程考试安排在期末进行,时间紧迫,阅卷工作量大,教师在阅卷及成绩录入完毕后,只是填写一份试卷分析单。这种分析方式过于单一化、形式化,无法做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试的反馈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总之,传统的考试制度会造成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思考;重笔试,轻操作;重记忆,轻创新;重课堂学习,轻课外实践。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创新,同时也阻碍了高校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影响了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

二、学分制导向下考试改革的设想

1、实行“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相结合的命题模式。“教考合一”是指教师可以负责确定、评判自己所教课程的考试内容或部分考试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指反映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新观点以及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教考分离”是指把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考试分开,由专门的命题和阅卷小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统一命题,根据标准答案统一评卷,这样做既体现了教学和考试内容的统一性、客观性,又减少了教学和考试的随意性。

不论“教考合一”还是“教考分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单一实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负面效应。但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却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操作起来,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对于一些新兴学科或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学科,如经济类、司法类等学科,为了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授、学生创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可以加大“合”的比重,或以“合”为主,这样做教师可以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观点融入到平时教学以及考试中,体现了考试的相对灵活性;对于一些发展缓慢平稳、内容较为固定或一些更注重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学科,如语言学、数学等,则可以加大“分”的比重,或以“分”为主,这样能够体现教学与考试的统一性、客观性。

2、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考试形式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多样化。除传统的笔试外,还可采用开卷、半闭半开卷、口试、撰写论文、调研报告以及实验操作等形式,或者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全过程的评价,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不管是何种考核形式,都应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选择,只有进行有机的结合,相互补充,才能扬长避短。

3、注重成绩构成的多样化,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当前情况下,多数课程的考核仍然是最终“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即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试卷成绩构成,而平时成绩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出勤、作业及平时表现给分,其构成比较单一。要使考试成绩能够真正地反映学生的能力、素质状况,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如能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采用上述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那么课程期末成绩的构成随之而然会多样化。教师应根据不同性质特点的课程,以及同一课程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采取作业、小论文及平时测验等多种多样的考核环节,并将这些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一起按照适当比例计算,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期末成绩,改变以往临考突击的学习态度。

4、加强对试卷的分析反馈。考试不是课程教学的终结,我们往往能通过考试发现许多平时教学中无法发现的问题。考后工作除了阅卷和登分等任务外,更为重要的是对试卷的分析、总结,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反馈和整改提高等后续工作。考后分析不仅是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各项分析,同时要对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和情况做进一步研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通过试卷分析,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是在考试后再上一节课,讲一下该课程的考试情况,并对教与学做全面总结,然后再与学生面对面地相互交流,让他们提出对该门课的授课与考核的意见或建议;或者利用网上课堂,学生可从平时课堂教学、期末试卷等方面对本门课程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反馈给教师。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发挥教与学的互相促进作用,使考核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最后将考试分析形成书面报告与试卷一起归档,上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使考试工作更科学、更规范。

三、考试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方式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试题的水平也反映了教师的水平。为了保证考试改革的顺利实施,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师德师风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考试改革要与教学改革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同时要求教师在本专业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设计出新颖的、综合性强的题型,并具备对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的能力。

第二,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学习,习惯于死记硬背,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考试改革的推行要从教学改革开始,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自身素质提高外,还要将大量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走创新学习之路上。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和探究能力,不断发现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三,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从出题到阅卷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生做出的新颖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判断分析,引导鼓励学生走创新之路;同时,主观题型考核结果的评价本身也有很大的主观性,这就需要教师保持高尚的师德师风,在评分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公正。

总之,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考试制度要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考试改革是一项综合而系统的工程,它的开展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支持,需要相关方面的改革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培养创造条件,才能使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许鹏奎,蔡中宏.论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3.6.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学业多元化考核;实施方案;过程管理;参与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0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03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GPA导向的学业成就观”。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不足,学习的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思想日益强烈,追求更高分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考试题被迫出得越来越简单。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损大学教育的内在价值和质量。为了破除大学专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本文以《微观经济学》教学为例,探索专业课教学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期望在此门课程方面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二、《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的目的

调整学生学业考核方式,是教学的应有之义。《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先导知识,在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管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方式。《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的核心是重视过程考核,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强化学习过程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防止基础理论的碎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感;让学生可以实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形成实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深度和广度。

三、《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的实施方案

根据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经验,学业多元化考核的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方式:学习笔记成绩、章(节)知识点随机测试、案例讨论和期末考试成绩,学生期末成绩根据教学要求,在前三个方式中取最大值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与第4部分的70%组合构成期末总成绩。

(一)学习笔记评定

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且学会记笔记的有效方法。在课堂上对《微观经济学》中讲授的主要概念、假设和理论等内容要进行重点记录。课后要尽可能将这些概念、假设和理论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和引申。其次,要养成对笔记进行再整理的习惯,并能够根据简化的笔记准确回忆出所讲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习笔记由老师课前或课后随机抽查为主。

(二)章(节)随机测试

章(节)随机测的目的旨在鼓励学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消化所学内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每章讲解结束后进行测试,方式一是让学生总结本章知识点,方式二是对知识点进行编码,随机抽题考试。每次10分。共90分。另外预留10分作为态度调节分。

(三)案例讨论

本课程根据知识点编写案例库,在案例库中筛选5个案例进行分析,每个案例20分,根据所学经济学原理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分析结果。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对理论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期末考试成绩

《微观经济学》期末统一考试不仅涉及具体知识点的考查,还包括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逻辑结构等考核,从记忆、理解、运用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整个多元化考核的方案中,前三种方式主要注重知识学习过程的考查,第四种方式是对知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考查。学业多元化考核方案不仅要体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更要体现考核目的的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实现多样化的目标,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和课后的知识收获。

四、《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方案实施意义

通过三个学期的课堂实践,在《微观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目标越来越清楚,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本门课程不仅根据期末考试来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而且通过笔记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对课堂表现来进行考核,加强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过程管理,通过过程控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章(节)随机测试一方面是考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通过随机考试的方式替代课堂点名,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教学实践表明除了用严格的制度规定学生必须出勤上课以外,课堂随机测试是保证学生出勤的有效方法。将课堂随机测试情况与所得期末成绩直接挂钩,每次课后直接公布参与测试的人数与名单,以充分体现出参加上课对于高等教育的严肃性。

以案例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参与度。课堂陈述分析结果的方式构成案例讨论的重要环节,这样必然引起学生重视听课堂的发言。对于《微观经济学》课上案例讨论发言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就意味着案例讨论方式考核奖没有较好的成绩。这样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给予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思诗.大数据时代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 问题检视与改进策略[J].教育导刊,2016(3):82-85.

[2] 谢思诗,李颖. 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教育导刊,2015(9):79-84.

[3] 魏周超.探讨高校学生学业的评价功能及体系[J].学周刊,2016(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