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决策分析范例6篇

管理学决策分析

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1

关键词:大学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68-02

大学计算机实践课程,要求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系统、软件硬件、网络计算、系统安全维护、多媒体软件应用等实践操作技术,鉴于目前存在的实践教学管理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实用性。

1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较为笼统,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1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衔接问题

大学计算机教学,理论课程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实践课程没有建立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前者的课程数多于后者,而且教学的地点不一样,学生很难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自然地衔接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譬如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先让学生学习一大堆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1.2 忽视了学生的专业需求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并没有针对学生本身的专业需求,而是“一视同仁”地开展同类教学,譬如艺术类、文秘类、金融类、国贸类等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基本一致,譬如艺术类的学生要求掌握photoshop、flash等多媒体软件,在现实教学当中,将有限的课程放在理工科数据库、算法和软件工程的内容学习上,而艺术类的学生并不要求掌握这些实践知识。

1.3 学生计算机基础不一致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忽略了不同学生计算机基础不一致的问题,在开展课程的时候,某些大学生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对相关的知识和操作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而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统一和进度统一,要求学生适应统一的教学安排,因此个体差异和教学统一模式的矛盾,影响了实践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2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结合以上提到的计算机实践教学问题,要求计算机教学除了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解决以上提到的教学问题,具体的解决策略如下:

2.1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

大学计算机教学要突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模式,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强调在实践教学当中理论应用,而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交叉开展,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检验理论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以便在课堂学习当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效果。而且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要充分互动,在实践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抓住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堂实践课程之后,学生要完成详细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课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颖的观点,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主动求知和创新的精神。

2.2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施教

计算机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后,可以学以致用。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掌握要求和标准各不相同,学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课程当中,要区别性看待不同专业的学生,以便学生走出校门后从事工作所需,譬如师范类的学生,计算机的实践课程应该偏向于教学软件的操作;工科类的学生要偏向于模型类计算机知识;艺术类的学生要偏向于制作类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专业发展和专业未来的考虑,始终是实践教学的难点所在。笔者将其进行了如下总结:首先是非计算机的师范类学生,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包括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而计算软件工程等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减少,其他的计算机实践知识可以选择性学习;其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公式编辑软件、硬件、数据库、专用几何图绘制软件、软件工程、程序设计等;再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文科生,要加强办公自动化的软件学习,以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学习等。总之,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实践课程具有不同的掌握要求,学生要结合专业的发展方向,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可行性较高的教学计划,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3 采用分级教学的模式

计算机实践教学具有级别性的专业化需求,即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基本没有办法直接跨越到更高层的实践学习。这一点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学习兴趣和特长等,进行分班教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分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多个阶段,初级的学习具有先导性作用,基本了解计算机学科及其分支的内容,中级学习是根据教学要求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等,高级学习是数据库、编程语言、专业软件等的学习,通过教学内容分级学习,能够让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其次是分级学生,在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摸底考试,以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和水平的高低等状态,然后让学生自主选课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兴趣、专业等选修不同等级的计算机教学级别,而选择同一级别的学生,接受集中式地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更加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了更多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缩短学生学习的时间。以上的教学当中,需要建立在学校投入更多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而教师同样需要以更多的教学精力和教学实践,方可满足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较为笼统,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目前存在理论课和实践课脱节、忽视学生专业需求、学生计算机基础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影响了实践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因此,计算机实践教学除了要求计算机教学除了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等方法,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景晶.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包装世界,2010,(6):48-49.

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存储方式;数据立方体

中图分类号:TP311.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系统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迅猛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是指数据结构比较复杂、数据规模大的数据集合。其数据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数据管理工具可以承受的处理时间以及数据处理及存储管理能力。在当今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及数据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有效地利用大数据为高校决策分析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必须基于大数据建立相应的决策分析系统。

目前许多高校已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数据,从而形成了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数据集,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成了高校教学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对数据的需求已经从原来的简单事务处理方式转向面向信息分析处理、数据挖掘及决策支持等。因此,针对现有的大数据集合建立决策分析系统,对高校决策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决策分析系统是目前知识发现和数据管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基于神经网络算法、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从而在大数据中获取数据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某种规律,从而帮助决策者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为高校带来良好的决策管理。

1 基于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

高校基于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存储数据主要是从校内外各种数据源中获得最原始数据,并对该部分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数据层,然后将数据层中的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装载进入数据仓库从而形成支撑层,在支撑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而构建决策层。当前高校基于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存储、基于多维数据集存储和虚拟化存储3种数据组织方式。

1.1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存储方式

该存储方式主要依托关系数据库存储数据,基于关系的数据存储方式是将分析决策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的表中,同时在元数据的管理下进行数据存储管理,从而完成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功能。该存储方式在构建数据库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数据的抽取:首先,利用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进行操作,用户能够对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选择操作,同时可以建立和定义多维度数据模型;然后,采用特定程序从关系数据库中抽取某一维度数据。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存储方式不是简单的从业务系统中抽取数据,而是对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汇总和整合,从而保证基于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内的需要,是针对高校全局的一致的数据。总之,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式要求将学校内各个业务系统的原始数据整合,从而用来支持特定的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以便管理层对某一阶段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 基于多维度的数据集存储方式

基于多维度的数据存储方式和基于关系的数据库存储方式不同,是采用数据立方体的方式管理与存储数据,同时以多维度显示与组织数据,是一种基于在线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数据组织形式。该数据存储方式主要采用多维数组结构文件进行数据存储,同时具有不同维度索引及数据管理文件与数据一一对应。该数据存储方式采用“多维数据集(CUBE)”,多维数据集将传统的二维关系表组合成多维数据立方体,数据属性对应为维度(Dimension),在数据属性下的值被称作度量(Measure)。也就是说,将数据由传统的二维关系表组合成多维度立方体,在数据立方体上进行切块(Dicing)与切片(Slicing)、旋转(Turning)、上卷(Rolling-up)、下钻(Drilling-down)等一系列操作(如图1)。

图1 数据立方体的上卷、下钻等一系列操作

1.3 基于虚拟化的数据存储方式

虚拟化存储方式主要有两种存储方式,第一种是将企业内外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整合到单一的数据存储平台上,从而形成一个单一的数据存储资源池,这样有利于存储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容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存储容量回收和存储空间最大化利用,进而更好的实现存储设施的重复使用,最终实现提高存储基础设施容量效率,以满足当前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分析系统的需要。第二种存储方式是仅从逻辑上进行整合,也就是说,决策分析系统中没有专门的存储空间,系统中的所有数据一律存储在源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根据决策分析系统的不同维度的需求,业务系为决策分析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形成针对决策分析系统的维度视图,决策分析系统临时从业务系统数据库中提取所需数据,从而完成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该存储方式实现简单、成本底,但最大弱点是对业务系统数据规范性、完备性要求极高。同时,还要求业务系统数据模型应非常接近决策分析系统的多维数据模型。

2 基于大数据高校决策分析系统的层次结构

根据高校管理决策需求的特点,首先将当前各信息系统的信息如学籍信息、学工信息、招生就业信息等当前及历史数据和一些其它辅助数据经数据抽取、清洗、转换、装载进入数据仓库,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决策分析系统应该三层,分别为数据层支撑层和决策层(如图2)。

图2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决策分析系统层次结构

2.1 数据层

分析决策系统的底层是数据层,该层是构建决策系统的数据仓库的基础。数据层包括校内外的各种数据源,内部数据源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种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数据中心的各种备份数据库和存档、以及学校内的各种其它数据资源。外部数据源包括学校之外的各种数据库和数据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内容覆盖面广且时间跨度长的海量数据仓库,位学校决策支持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基础。

2.2 支撑层

支撑层作为决策层访问数据层的桥梁,有效的解决了分析决策需求目标难以量化的特点,该层对不同数据源中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抽取、清洗、转换从而装载到数据仓库,通过数据仓库可以对不同数据源进行统一管理,可以为决策层的各种应用提供了标准接口,从而可以构造面向主体分析的更高粒度的数据集市。同时,支撑层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照特定的层次进行汇总聚合,构成数据分析的多维视图。以便决策层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使用。

2.3 决策层

决策层由通用平台和面向主题平台组成。为了适应决策需求不稳定的特点,通用平台是提供一些简单分析模型和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以便在通常情况下不必建立专门应用分析系统。极大提高了决策支持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针对相对稳定且复杂的决策需求,面向主题平台从数据仓库抽取特定数据,建立面向主题的数据集市,建立面向主题的分析系统。

3 基于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的系统实现

基于大数据高校分析决策系统建设的总体思想是,不考虑数据源中数据的结构化问题,首先由高校管理方面的专家将所积累的管理知识整理,然后把这些知识转化成集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存储的语言,从而形成知识库。其次,依靠知识库和专家知识从各种数据源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抽取、清洗、转换后以新的组合形式储存到数据仓库中。在数据仓库中,经过分类、抽取、清洗、转换后的数据是以一系列元数据的形式存储的。最后,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通用的和面向主题的分析平台,从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最终为不同层次决策者提供支持。因此,该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决策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由数据源、数据收集、分类、清洗、转换、存储和管理、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分析决策等部分组成(如图3)。

图3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决策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

3.1 数据源

数据源是指来学校内部或外部的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来自关系数据库,也可以是非关系数据库的数据,例如学籍信息、学工信息、人事管理信息、图书信息等为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如教学视频、存档的试卷信息等,数据源是学校决策支持系统获取各类教学管理信息的来源,从数据源获取的数据经过分类、清洗转换、及相应的处理后存入数据仓库,作为分析决策系统的基础数据。

3.2 数据收集、抽取、分类、清洗、转换

该步骤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抽取转换、清洗和监视等工作。目的是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理,同时把有可能影响分析决策的数据转换成系统的数据格式;数据清洗是为了是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减少系统中的数据冗余;同时监视数据源上数据的是否发生变化,发现信息源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定期对数据源数据进行收集进行数据、抽取、分类、清洗、转换,以扩充和更新决策系统中的数据信息。

3.3 数据存储及数据管理

数据存储主要对数据仓库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仓库中存储了海量与高校决策有关的重要数据。支撑层中的知识库存放了大量的决策分析的共性知识、教育法规、学籍管理规定等;模型库存放决策分析的系统运行模型和处理模型,同时整个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采用元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及管理主要负责数据仓库的数据同步、整合工作。

3.4 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

数据挖掘及价值发现主要采取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知识处理等技术和传统统计学算法及计算智能(遗传算法、模糊集等)和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从数据仓库的大数据中挖掘隐藏的规律,也就是说数据仓库中挖掘和发现知识,掌握大数据间存在的某种相互关联、提取面向主题的信息进行分析,为各种管理决策层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3.5 决策分析

决策层主要由面向通用的分析平台和面向主题的分析平台组成, 面向通用的分析平台是针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管理需求存在不稳定的特点,提供一些简单分析模型和常规的数据挖掘方法,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快速决策的参考。针对相对稳定的学校战略决策需求,可以从数据仓库中抽取面向主题数据,从而建立数据集市,开发面向主题的决策平台。对于学校的各个管理层决策,可以利用这些通用分析和面向主题分析平台,从而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学校的战略决策和日常的管理决策。

4 结束语

总之,高校基于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规模大、业务十分复杂的工程,由于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源分散以及涉及的对象众多,因此首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某个的主题着手,比如分别在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实践创新管理等方面建立面向主题的分析平台,同时建立通用的分析平台,从而形成建设决策系统的开端,再全面进行决策系统的建设。高校基于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建设的核心是研制适合高校业务管理的数据挖掘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高校教学和管理为主题的教学综合分析决策系统模型,最终建立可用的分析决策系统,为各类教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范范.大数据前景展望[N].网络世界,2012.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信息管理的新革命[J].网络与信息,2012.

[4]刘欢,张瑾.数据挖掘改善校园网体验[J].中国教育网络,2012.

[5]张春阳.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J].计算机工程,2002(28).

[6]蔡勇.数据挖掘技术在生源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

[7]高正光.基于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体系结构[J].计算机工程,2004(30).

[8]傅国强.基于数据仓库的校园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微机发展,2003(11).

[9]董彩云.数据挖掘及其在高校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3

〔论文摘要及时科学的卫生应急决策是卫生应急管理的核心。通过分析卫生应急管理的内在特征以及理性决策的特点,描述了理性决策在卫生应急管理中的普遥适用性,论证了卫生应急管理决策的动态系统和决策内涵的层级变化以及动态理性决策在卫生应急管理中的适用性,构造了卫生应急动态决策系统,提出了强化决策主体专业化倾向和完善决策支持系统是实现动态理性决策的关健环节,对目前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决策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已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这四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共卫生事件备受关注。一般意义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闭。因为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很可能同时也对当事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同时也可能是公共卫生事件。

“管理就是决策”,应急管理就是应急决策。及时科学的卫生应急决策是卫生应急管理的核心,也是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决策,一些研究者通过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等因素,认为理性决策在卫生应急决策中具有局限性,不应作为核心的决策方法,本文即从理性决策和卫生应急管理的内在倾向性分析出发,来论证理性决策在卫生应急决策中的普遍适用性以及优化。

1理性决策

最早关于理性的论述应该说是隐藏在哲学理念中。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指出,自然真理“隐藏”在事物之中,唯有人的“思想”而不是“感觉”才能获得它。赫拉克利特所指的“思想”其实就是“理性”。

18世纪的哲学家们将“理性”从认识论引申到其他领域,认为凡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就是理性。后来的经济管理学者们认为个体人的决策行为应该是合乎理性的,决策者在决策时可以获得完全的信息支持,个体根据完全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在既定方案集中选择决策方案,获得最优结果。这种完全理性假设是传统管理科学的逻辑起点,但超越现实的完全理性假设显然是绝对和理想化的。于是,有限理性、过程理性、渐进理性、适应性理性等理论紧随而出,其中以赫伯特·西蒙等为代表的有限理性最具影响力。享有“决策之父”之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取决于理性,理性是有限的,理性决策就是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较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比较其他各种“理性”流派,论述各有不同,但普遍认为理性的实质就是基于某种原因的逻辑性分析。

有限理性为人们决策提供了一个更契合实际的参考点和新的思维框架,同时也为管理决策指出了一条通途,有限理性与决策的藕合机理始终是管理学研究者乐此不疲探讨的领域。根据对“理性”概念的历史分析,可以认为理性决策是一种有明确的决策目的,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够对决策对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决策方法,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理性决策实现的要素有:明确的目的性,信息的完整性,推理的逻辑性,决策的客观性。同时分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点,理性决策依然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决策的主要决策方式。

2理性决策在公共卫生应急决策中的适用性分析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具有内在特殊属性,适用于理性决策,现分析如下:

(1)决策者身份的特殊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公共决策者、政府,这和私人决策是不同的,应该更加重视强调程序性、合法性、合规性、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决策者在决策的时候,虽然也受到普遍意义上的个性气质、心理特征、偏好习惯的影响,但是理性客观依然是公共决策者的核心要求。

(2)卫生事件特定的目的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牵涉到人们的健康,而健康很多情况下具有不可逆转、不可弥补的价值,这就要求决策要有更高的成功概率。而理性决策在众多的决策方法中,由于其逻辑的推理性具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3)执行决策的约束性。决策的执行力往往取决于决策的可操作性。应急处理中的约束因素,如人力,财力,地理方位,信息管理、技术等都要充分了解和评估,而不是主观臆断。

(4)决策者知识和认识的限制性。当前公共卫生事件的起因可以说纷繁复杂,有毒物质的威胁、传染病的快速传播、水和空气的污染、工业事故、自然灾害、意外或者故意制造的卫生安全事件、环境灾难等,作为安全管理者很难对每一种情况都很熟悉,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对客观危害的分析和评估,经验和直觉往往和现实会有偏差。

(5)决策目标的确定性和统一性。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影响到决策目标系统各要素的权重分配,而公共卫生事件的目的性很确定和统一。人民的健康总是第一位的。这也符合理性决策的一个必备条件。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和新异性。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卫生疾病的发生已经不再是稳定的和容易预见的。人口的激增、工业化的普及、迅速的城市化、恶化的环境、药物的滥用、生物世界平衡的破坏等,特别是微生物世界的平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出现的传染病即以空前地、每年新增一种或者多种的速度被发现。现今有近40种疾病在一代人以前是不为人所知的”。这些都对决策者提出了挑战,决定了决策不能是随意的、主观的,必须进行科学分析、理性推理、参考咨询、统筹择优。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特点符合理性决策的适用条件和需要,理性决策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决策的水平,进而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水平。

3动态理性决策框架设计

决策大师西蒙在指出“决策即是理性”的时候,同时认为理性是有限的,应该在理性决策前加一个限定词。作为卫生应急理性决策,决策过程绝不是静态和一劳永逸的,根据卫生应急事件的特点,动态理性决策方法就是对理性决策的补充和优化。

卫生应急决策作为一种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具有高度的动态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具有明显的动态特性,是阶段性处置结果和突发事件发展趋势的动态博弈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系统动态作用机理有利于提高决策准确性和事件处理效率,发挥应急管理的整体效能

3.1基于决策目标变动性的框架设计

“应急动态决策行为具有比较明显的程序非常规化、目标动态化以及信息稀缺性等特征”。由于时间、资源的限制,卫生应急管理决策者们往往可能需要在决策的程序和步骤方面有所调整,虽然决策的核心方法依然是理性分析、科学决策,但在决策的具体方式就要有所优化和完善,强调动态性和调整性。

在卫生应急管理系统中,目标系统是核心,信息系统是关键,综合智囊系统,管理者作出决策,然后付诸实施,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丰富认识,根据实施过程和结果,把信息反馈到信息系统,管理者根据信息的变化调整决策目标,再次综合智囊系统,进一步作出决策调整,形成一个如图1所示的动态循环系统。

3. 2基于决策内涵层次性的框架设计

“突发事件本身的随机变化与动态性质决定了应急决策的资源调度是一个动态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在卫生应急的实际决策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比过去复杂得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稍有不慎就会失去转危为安、化解危机的良好契机,使管理陷人被动。在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的不同时段和阶段,决策的内涵也是不断变化的。根据决策内涵的变化,决策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卫生应急管理的决策非常注重及时性和即时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突发事件初期,无法尽快确定一个比较明晰的决策目标,决策者总是尽快控制局势,及时救助,防止事态的恶化,决策强调要“快,’;到了“事件处理层”,随着信息的增加和深人了解,进人事件的实质处理阶段,这时的决策要求就强调“优”,决策内涵也相应发生变化。到了应急事件处理的后期的“改进提升阶段”和“追本溯源阶段”,工作要求就要强调“实”和“真”,工作重心也相应调整。如图2所示,应急管理决策在不同层次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决策要求也是不同的,它是一个动态递进的过程。

4完善卫生应急动态理性决策系统的途径

虽然动态理性决策是卫生应急决策的必然选择,然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也影响理性决策;而且无处不在的媒体效应使恐慌疑惑情绪的传播比卫生事件本身传播还要快,决策者有时也难以获得客观全面的信息并难免不受舆论情绪的影响。因此,实现科学合理的对应急事件的理性决策,还必须优化整个决策系统。从各个环节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图3是卫生应急管理的动态理性决策系统分析图。如图所示,明确决策目标系统,优化决策主体系统,完善决策支持系统,强化决策保障系统是实现动态理性决策的重要环节,其中,优化决策主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是保证理性决策成功的关键。

4. 1强化决策主体专业化倾向

中国的管理学专家这样来给决策下定义:“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国外关于决策的权威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从两种定义的比较可以看出,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或领导者,同时也是决策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着决策的水平,应急决策的非程序化和时间的紧迫性,未来决策的复杂性决定了应急决策的专业化倾向。

决策者的心理倾向、经验气质、人格魅力、知识智慧总会影响到决策过程,作为卫生应急管理的决策者,要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不仅要通晓卫生知识,还应懂得管理学的理论,学习教育、经济、传播、统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历史、人文、地理、环境、自然科学。只有这样,才能视野开阔、观察敏锐、善于明辨是非。否则,对问题的有关知识一无所知或残缺不全,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做出迅速准确的决策。这些都决定了卫生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倾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科学及时地处理卫生应急事件有待于专业的卫生应急反应机构的设立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设有专门的卫生应急反应机构和负责人,负责以各种形式集中处理疫情信息,突发卫生事件信息的获取、诊断、病例管理、控制、风险评估、舆论沟通、组织分析、评定、检测以及,同时协调已经发生或者潜在的卫生事件的应对事宜。

4. 2完善决策支持系统

理性决策的前提就是信息准备。现在所有流动的要素中,信息应该是最快的,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是提高应急决策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决策者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能够成功实现理性决策的关键环节就是及时、客观地获取信息。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有信息系统和智囊系统。信息系统建设既要强调信息的搜集提供,也应该根据管理科学,设置相应的参数和处理程序,在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智能决策结果。实现通讯指挥调度、医疗救治资源管理、医疗救治情况分析、健康随访分析、公共防治分析、物质保障分析、防治隔离分析、政府文件管理、疫情动态分析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的信息采集、信息统计、信息分析、信息展现等功能。进而在完善数据处理机制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全国疫情、化学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环境相关卫生事件、群体卫生事件预普及反应系统等。此外,理性决策的时间要掌握合理,理性决策并不是充分考虑后的决策,而是及时科学的决策,因此,智囊团的作用也很重要。卫生专业人员,决策者,安全官员要科学沟通,智囊团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的作用,为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4. 3融合辅助决策方法

动态理性决策过程并不排斥其他决策方式方法,其中直觉决策就是动态理性决策的一个可选补充。虽然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迥然不同,直觉思维不是以充分的信息为基础、按规定好的步骤前进为其特征的。但直觉思维也绝不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想象、主观臆断、盲目决策,而相反,直觉是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等在无意识或潜意识的状态下,未经逻辑推论而突然跃出所产生的认识上的飞跃,它不仅是基于现实观察的结果,更是人脑在既往经验和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判断。“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有关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并多少需要以后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重新检验所作的结论”

在充分肯定严密的逻辑推理是获取最优化决策结果的合理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卫生危机中的一些微观决策或者即时决策是纯理性的方法所较难解决的。事实上,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利用超理性和反理性决策方法的次数,远较用纯理性和有限理性决策为多”。这种理性决策的优化模式—“超理性和反理性”的思想基础就是直觉。直觉在理性决策中的补充应用就是决策者基于知识、经验和能力,在综合分析各种资源的前提下,凭借直觉或灵感来对头脑中即存的理性解决方案做出选择的过程,是理性决策水平得以飞跃的重要条件。

5小结

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决策;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均在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力求不被淘汰,尤其是现代社会已步入了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层面对庞大的电子信息与数据,更加需要升级并更新传统的数据管理手段与处理方式,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将大数据更好应用在企业管理决策中,本文将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大数据对企业决策数据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能有效并掌握准确性数据,同时对数据的质量及其内容进行管理,是目前企业管理决策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及信息爆炸,数据及信息的结构、种类以及规律等均十分复杂,传统的数据管理手段以及处理方式现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时数据处理目前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关键需求。对海量数据及信息进行及时且有效获取,以便更深层次对其进行挖掘和探索,有利于获得更多有效的实时讯息。通过将这些数据信息转化为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利益是企业发展的紧迫需求,企业决策管理层借助此能更加深入了解到行业发展走向以及市场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获得有效的数据决策。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是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因素。而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管理的结构多样化合理化、大规模及多类型的优点更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大数据时代下的能更加深度挖掘出数据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企业管理决策层可有效利用大数据,将主观决策与客观的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提供正确有效的决策。如果仅仅依赖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很难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二、大数据对决策参与人员的影响

1.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师是在数据的支持下利用数学统计分析、分布式处理等一些数据分析处理手段,整合企业业务和生产管理中涉及的内容,并通过提炼用简单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决策者,有利于企业制定人员的工作。

2.管理决策参与者职能的变化

企业以往的大数据内容基本依靠经验判断、相关人员的自身学识等较为冒险的决策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科学且精准的数据分析处理方式将会逐渐替代传统的决策方式,这一转变使得企业管理决策主体在生产经营中职能发生了改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管理者的经验进行思考,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大数据能使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更加便捷获取决策信息内容,从而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以及决策水平。现代企业很多管理决策内容倾向企业员工。当前电子科技和信息技术在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各行业各领域中所涉及的许多内容发生了融合,使不同行业和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了起来,同时也使企业管理决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社会多元化内容越来越明显,企业管理决策来源也越来与丰富,并且还有继续扩大的倾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决策参与主体及职能有了变化,企业全员参与管理决策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正在逐步普及当中。

三、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组织的影响

1.企业管理决策的文化

通过大数据来制定决策,必须转变传统管理决策的思维模式,当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先要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然后进行决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逐渐转变思维模式,对大数据进行合理运用,进一步提高执行能力。同时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是一个十分漫长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而企业员工对一线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的科学合理应用,推翻企业管理决策层的直觉判断,这使得企业发展中决策文化有了重大改变。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决策的过程中,会使管理文化发生根本性变革。

2.企业管理决策的组织结构

在大数据背景下,全体员工参与到管理决策中来,参与人员有了重大的改变,决策制定权也被重新分配了。企业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中关键的两个问题是:集中组织决策的选择权分配与分散组织决策的选择权分配问题。运用这两种结构有效分析企业的相关问题,并选择合理的方式预测出对企业影响较小的环境,之后组织构建集中分层管理决策结构。而对一些很难或无法预知的环境,采用分散组织决策更为有效。如果是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下,企业选用分散组织管理决策结构比较好。目前,通过it这一合理技术手段,能提高企业分析处理数据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知识转移和分布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管理决出的组织结构。比如说,如果企业知识的分布是集中式,那么应选用集中组织决策;如果知识的分布为分散式,则选用分散组织决策,有效合理的选择企业管理决策的组织结构能加快企业的发展脚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企业对大数据的运用,使得企业的决策变成了客观事实及主观判断相结合的一种决策模式。而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体现在对决策数据的影响、对决策参与人员的影响、对企业管理决策组织的影响。大数据的有效运用,提高了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及效率,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文舟.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j].河北企业,2016(09):24-25.

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5

一、管理会计最新理论

(一)国内管理会计最新理论

管理会计是与财务会计并列的,重点是为组织内部实行经济目标而服务的,同时也为组织外部使用者服务的,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同时使用其他相关资料,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管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借以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绩效评价的管理活动。

(二)国外管理会计最新理论

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组织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类资源并承担相应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统计、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等的过程。从组织实际来看,管理会计本质上是组织内部的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是组织内部的决策支持系统,是以会计理念和科学管理理念为指导,同时结合社会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进行组织内部管理和外部使用者决策分析,以组织经济活动为对象,运用管理、经济、会计、社会和心理等学科的科学方法,重点对财务信息分析使用,实现对组织经济活动的优化决策和控制的管理活动,是现代会计系统的两大分支之一。

二、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管理理论是管理会计的基石

首先管理会计在管理层决策前,需要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在执行中和执行后也需要会计部门提供资料进行评价执行绩效,必要时还需要财务数据来决定预算目标的调整。其次管理会计也要以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为依据,脱离准确、真实和完整的会计核算、实行管理会计决策就是空中楼阁。最后财务信息的创新与应用也需要通过管理会计作用来实现,以扩大信息交换处理能力和兼容能力。虽然在实务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对会计对象处理方法与技术的不同,但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对财务会计所生成、提供的信息进行再核对、再整理、再分析和再决策。

(二)管理理论的科学化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推力

如“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这些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而后与全面预算控制理论,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模型、管理信息相关性研究等形成了管理会计理论。

(三)多元的理论背景,延展了管理会计的决策应用

例如实践理论化理论,通过治理性、行为人网络、受托责任系统和适应性方面等来探讨管理会计的社会、组织、文化特性。它强调特定行为者对系统影响,是有关理解组织中的人如何具体使用广泛可用的会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如何形成、这种使用可能怎样改变现存会计并产生其他人可用的新会计解决方案。例如心理学理论,它假定行为依赖于个体心理表征,而这些心理表征与个体环境或财富的客观指标存在重要差异。如研究预算时上下级之间匹配、下级成员间的群体动力如何影响雇员的心理和行为以及是对其动机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还有研究预算目标难度对个人绩效的影响和研究上级利用会计信息评估下级绩效如何影响下级压力及其与其他雇员关系等。例如经济学理论,在管理会计中一些具有经济学的技术指标方法正在得以运用并且不断得到发展,如经济学方法模型在管理会计中的使用等。例如权变理论,通过设计与环境、技术、规模、结构、战略以及文化特征相匹配的检验来解释管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例如批判理论,通过分析管理会计的角色变化与其他管理技术和社会经济变化如何关联,连接过去和未来,如战略管理会计等。例如理论,用来解决信息、会计和薪酬系统的特征如何影响激励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存在如何影响信息、会计和薪酬系统的设计和结构。例如社会学理论,分析会计的社会属性和组织属性,如行为会计学等。

三、管理会计的方法

由于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的多样性和管理会计本质特点决定管理会计实践方法和对象具有多样性和财务性,但以上方法都是从不同的维度来分析组织的财务管理进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的实践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成本管理类,成本分类和成本决策,如标准成本管理、责任成本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等。控制类,预算编制、资本预算、业绩衡量和评价、组织控制和国际管制等,如全面预算管理、融资决策、投资决策、流动资金决策和经济价值评估等。其他类,会计信息系统、标杆管理、全面治理管理、零存货、转移定价、价值链分析和战略管理等。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联系

会计是为加强组织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财务信息系统,它具有反映职能,又有控制职能,同时又发展到参与决策职能。这些职能应归结为一种管理活动,因此组织进行会计系统管理也属于管理活动范畴。那么会计系统作为组织管理系统必备系统,随着组织管理发展它已发展成为管理会计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两大分支。并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客体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现在它也不在局限于财务信息,还扩展到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源等。财务会计信息的目标在于提供财务信息来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和外部使用者提供组织的财务资金动态活动和资产状况的静态报告。管理会计则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对组织经济活动及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它是财务信息再核对、再分析和再决策,同时综合非财务信息来参与管理层决策。财务会计的客体以组织的动态的资金信息和静态的资产信息为主;管理会计的客体是在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非财务信息对组织及其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

(二)区别

首先管理会计属于“经济信息决策会计”,它主要是为组织内各管理层提供经济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是为提高组织效益、效率目标服务,其作用是提高经济利润,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而财务会计既要对内又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属于“财务信息公开会计”。其次在功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它既要解析过去,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来提供控制现在和决策未来的决策依据;又要控制现在,通过财务会计信息的反馈及时修正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组织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预算决策预定的目标进行;同时还要筹划未来,通过管理会计决策工具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供管理层决策需要的决策数据,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属于“经济管理型会计”。而财务会计则是记录单位已经发生资金业务,属于“报告型会计”。最后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组织自身服务,强调“条条道路通罗马”,采用的程序与方法多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和可选择性,重点在于趋势判断,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成本”而且要考虑“隐性成本”。而财务会计有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受会计规范的约束,重点在于会计信息规范,核算时只核算“显性成本”。

五、管理会计的决策

管理会计是既懂往后看、能操作财务,又懂往前看、能为决策服务的管理活动。而在组织的管理发展过程中,为实现“经济、效率、效果、环境和公平”目标的实现,组织居于首位的管理决策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加组织经济价值,从而取得竞争优势,进而获得市场份额,最终取得经济利润。管理会计决策就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管理会计发展之初的决策目标是提高利润、降低成本,主要是成本决策,通过财务控制来降低成本,如“标准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例如福特汽车的成本管理决策。接着管理会计决策目标定位于参与决策,为组织管理进行预测、计划、决策、预算管理和控制信息,如引入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存货控制和方差分析等计划决策模型,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价值链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等,例如戴尔的零库存管理就上升到该组织的战略层面。当今时代管理会计决策发展到组织经济价值创造阶段,管理会计决策突破了财务信息范围,越来越多的接受外部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对决策相关性的信息,从战略、经营决策、商业运营等各个层面掌握并有效利用所需的管理信息,如ERP系统使用和平衡计分卡工具的使用。例如平衡计分卡是从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将组织的战略转换成可量化的数字指标和可确定的组织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目标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它是从财务指标来研究组织的获利能力,从内部经营研究组织的综合提升力,从客户子模块研究组织的竞争能力,从学习创新设计研究组织的创新力和后续发展力。

六、结语

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6

关键词:财务分析体系;气象部门;可视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家越来越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带动气象部门资金量迅速增加,资金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决策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大,亟须提升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然而,气象部门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人员,打破专业茧房,构建直观、易懂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可以让管理层迅速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还能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支撑。财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同于改变常规财务分析数据报表式的呈现方式。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数据对管理者产生的意义体现在事前预测、事中感知、事后反馈三个环节上。事前预测表现在决策活动未开始前,提前对被决策活动运行效果以及产生的最后结果进行预测与模拟,强化管理层对决策活动的预见性与精确性;事中感知能够精确地拟化决策活动的运行状况,全面掌握决策活动的细微之处,有助于强化活动执行计划与政策编制的科学性;事后反馈就是可视化数据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协助决策者动态化地了解决策运行效果,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总之,可视化数据在管理层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事前预测活动的整体情况,精确掌控决策的运行状况,从而有效地结合各类反馈信息,科学整改决策内容与实施方式,不断强化决策的执行效果,提升决策的活力性与有效性。

二、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意义

1.让非财务人员看得懂财务数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从资金保障、科技服务资金、重大建设项目、单位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关注点出发,利用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分析报告转化成直观、明晰、易懂的图表,透过图表让管理层更直观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2.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同时,倒逼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规范财务基础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推进管业财融合新模式。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财经纪律的约束力,提供财务分析支撑,有效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的财务保障能力。3.聚焦资金风险管理,防控财务风险财务分析贯通单位跨时间、跨系统的数据,开展横向、纵向的业务评估分析。建立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引入风险分析模型、预警预测分析模型等多种分析模型提供智能化定制分析,对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和监控,方便管理决策者及时了解单位财务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解救措施,有效提高各单位资金运行和经费使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4.促进财务人员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的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等很多事务性的财务工作被替代,基层财务人员需要向战略性财务转型。通过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基层财务人员从核算、监督到核算、监督、分析的转型。

三、气象部门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

1.重业务,轻财务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为了更好地履行受托公共责任,更加注重特定活动的完成情况,主管财务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专业人员,认为预算执行完成代表着财务工作的完成,读懂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非常困难,更无法利用财务报告获取有利于决策的信息。2.重核算,轻分析气象部门属于科技型、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方面多注重基础的会计核算,忽略财务分析工作。仅仅通过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结合单位的目标及任务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主动性也不够,致使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差,管理者难以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3.重事后,轻事前目前,气象部门实行的是传统单户核算+决算报表财务分析单一模式。全年收支情况、重点费用支出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都是事后通过决算报表得知,缺乏事前和事中对财务数据的把控。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体系,管理层能够通过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展示平台及时了解财务状况,聚焦资金风险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措施

1.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初步确立财务分析指标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打破专业茧房,采用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真正了解非财务专业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提供哪些财务数据足以支撑管理决策。整理数据需求,初步按照预决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资产管理、货币资金及结转结余资金、建设项目管理、经费保障管理六个方面确立财务分析指标。具体如表1.2.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系统的财务基础数据是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主要数据来源,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否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完全取决于财务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以,要加大提高基础财务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财务分析体系的使用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3.配置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在进行数据方面的可视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类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加以配置,严格按照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要求,保障财务分析指标数值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4.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财务分析体系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管理层需要理解的财务分析数据,从原本的数字符号,转变成图形或者图表的形式。在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颜色或者图形,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形的创建,丰富内容的表达。可以让管理层利用二维或三维的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交互,进而可以在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信息价值的掌握,引导管理层充分发现数据规律,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结语

基于管理层视角构建的财务分析体系,从管理层的数据需求出发,构建满足管理层需求的财务分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用图表来展示。人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要比书面信息容易得多,可以确保对关系的理解要比那些混乱的报告或电子表格更快。所以说,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非常清晰的沟通方式,使管理层能够更快地理解和处理他们的信息。管理层在充分、详细地理解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研判、分析气象部门的收支趋势,准确把握气象部门管理战略和管理决策的方向。通过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真正实现降低公共成本、加强管控、提升效率、支持管理决策的目的,使气象部门更好地履行其受托的公共服务责任。

参考文献

1.秦春青.基于战略视角的高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研究.商业会计,2021(01).

2.张超.财务智能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财会月刊,2019(03).

3.魏紫萱.可视化数据分析对决策者的影响.数字经济,2018(05).

4.殷敬淇.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路径探索以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为例.新闻传播,2017(9).

5.刘磊.可视化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探究.通讯世界,2017(6).

6.谭开诚.新会计准则在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应用.时代金融,2013(09).

7.郑宗旭.电商企业新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8).

8.孙晓斌.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9.李明玉.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浅探.中国证券期货,2012(05).

10.林黎,叶燕萍.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财会月刊,2007(15).

11.卢兴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革及中国对策2010年中国会计学会资深会员论坛综述.会计研究,2010(04).

12.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会计研究,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