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课程范例6篇

企业管理学课程

企业管理学课程范文1

企业管理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在管理专业和非管理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校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探讨了如何进行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

企业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高,学校的毕业生无法与社会接轨,学校人才教育培养上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课程问题,所以学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管理课程也在面对着同一情况。

1项目化教学法的简介

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方法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轴线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克服了传统上课的沉闷无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激励他们的求知欲。这种授课方式老师不再是主导,角色的转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石。

2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授课中注重理论的比重大

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并且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是其最大的特点。而现在在老师的授课方式中,大部分纯讲理论知识,很少老师把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到自己的教学规划和设计任务中。这种授课方式不符合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和目标,并且毕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只了解理论,没有实践技能,不能胜任社会的工作。

2.2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企业管理的老师大部分采用的授课方式是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改善他们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它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这种案例式教学方法大多都是经典的或者是著名企业的案例,这与毕业之后要从基层做起的学生来说,所设置的环境不太适应。另外,采用在课堂上讲述案例,阐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不如去实体企业所感受的和学到的更深刻,这种做法犹如纸上谈兵。

2.3学生求知欲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

企业理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的大部分学生觉得它特别抽象,就直接放弃了对它的深究;更有的学生认为,毕业之后要去基层工作,这些东西与他们无关。另外,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待于改变。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似乎是亘古不变的授课方式,这种长期的授课方式使课堂缺乏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最后,学生们的学习理念也不是很正确。对于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来说,把老师当成知识的宝库,唯老师是从,老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师讲什么,自己学什么。最终造成了学生到单位之后一问三不知的局面。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求职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和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是企业管理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4落套的考核方式

企业管理这门课程依然采用落后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旨在考查学生们的记忆能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企业管理课程的本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考核方式是与社会要求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点背道而驰。

3企业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管窥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人才是学校的目标,是这个社会的潮流。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结合项目化教学法对企业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

3.1 注重实践

虽然企业管理课程是具有文科的性质,并且它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实践性强也是它的另一大优势。实践性强才能解决学生的众多问题。另外,我们在项目的设置上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进行深度研究,找出本质,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丰富教学授课方式

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必然要涉及到教学授课方式的改革。毕竟,教学授课方式是企业管理

课程的一大部分。我们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和他们的求知欲望,如何培养他们思维能力来作为我们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不仅要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利用教学外资源来进行授课,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其次,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诸如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等,这种方法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激励他们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将模拟教学引入企业管理课程的授课方式之中,在这过程中,完成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进而了解知识和锻炼技能。

3.3转变教师观念

一门成功的课程讲解一大部分在于老师的功劳。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中,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老师要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组织者、监督者协调者。这种转变也将不再是之前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航”。另外,讲授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老师要明白三尺讲台不再是自己施展自己空间的永久舞台。作为老师,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走进企业,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反过来实践作用于理论。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老师才能逐渐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3.4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了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程的改革中,要摒弃原有的考核方式。采取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平时成绩里涉及到的因素有:考勤、上课发言情况、作业的质量、课内实训报告、课程论文。这种方式缩小了卷面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扩大了平时成绩的权重。通过这种计分制,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4总结

教学水平是一项综合指标,涉及到的因素不胜其数的。总的来说,这些因素与教学水平之间呈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通过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法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并且这种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以及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实践性强、综合的素质人才。

所以,在企业管理这门学科中,引入项目化教学法来解决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风雷,段志强.项目教学法在餐饮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农业.2012,20(4):42-43

[2]郑雪莲.项目化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2):27-28

[3]潘晨.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基础课《大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9(7):46-47

企业管理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学教学手段问题创新模式

《企业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企业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的思想和理论来自于对管理实践应用的总结。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一味的强调理论讲授,很难使学生准确掌握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加以现实应用,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企业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单一。目前教学的方法更多的是采用教师口头传授,学生记笔记的被动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思路完全由教师来掌控,教师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单向传授给学生,较少去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方法缺乏自主性。由于高中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学生仍然习惯于被灌输的学习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形式进行。教师更加看重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期末考核的过程中,更加侧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的考察。学生应考的方式是考前短期的突击背诵,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是没有任何理解的记忆和背诵,应考完毕也就忘在了一边,应用能力方面没有得到提高。

3.忽略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目前高校学生教育大多以知识的直接传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少参与到企业的实际操作中。教学过程多数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少,其中缺乏鼓励学生创造和参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学生收到实际操作的训练较少,更多的停留在纸上谈兵,影响学生创造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忽略学生个性的发展。现在的教学过程没有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等不了解,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因此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企业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讲授过程中,除了要阐明相关专业理论外,还有教会学生一些实际的操作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企业相关问题的管理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要新颖。企业管理学教学体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涌现。这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要迅速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新理论,授课内容要尽可能的反映该学科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保持教学内容与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与实际的发展变化同步,教学内容要跟随实际发展的需要。

2.教学内容要精练。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体系越来越复杂,内容也越来越多。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面面俱到是很难的,作为高校教师而言,要根据教学对象来精选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的途径

1.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法虽然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高校教学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将《企业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点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将相关理论融合在其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教学内容上,以指定教材为主,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新闻点,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就是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呈现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立一个企业管理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和工作,使学生在模拟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根据具体的环境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判断。本人在课堂中引入了SIYB游戏包,学生在游戏中模拟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游戏模块的环节中体会企业管理的具体活动和具体工作,游戏完毕后,各组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的游戏环节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他们认为,单纯的理论学习太过于抽象和枯燥,而这样的游戏环节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并留下深刻印象。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也是《企业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案例,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思考、讨论的方式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该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當然,这样的教学法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案例,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随时帮助学生解决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在学生讨论结束后作出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企业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文本等进行综合处理,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以上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师除了理论的讲授外,也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同时在课程考核方面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在平时成绩中设置学生参与环节的评价标准。除了期末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外,也要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客观的考核,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孙祖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措施,强化《企业管理学》教学效果[J].高教高职研究,2012年第59期. 

[2]陈玉清,模拟现实企业管理——高职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企业管理学课程范文3

关键词:企业管理;课程;建设

一、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总体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介绍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企业管理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为学生熟悉和贴近企业、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面向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主要培养在中小企业独立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高层次职业人才。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遵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宗旨,从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出发,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构建多个教学子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操作,目标明确。教学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其中理论知识是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点,做到边讲边练,边练边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1认识现代企业,了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掌握企业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的类型;掌握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了解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流程;熟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掌握企业经营决策、计划和组织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4.现代企业营销管理: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明确市场营销管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职业技能目标

2.1通过现代企业的学习,会区分什么是企业,会辨别企业类型,会分析和解释企业管理的功能。通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会用管理知识分析、解释企业的管理活动。2.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学习,会分析、解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3.通过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的学习,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4.通过企业营销管理的学习,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三、教学设计与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项目一主要内容是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企业的概念和特征;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建立原则;理解企业管理的含义,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职业技能目标是:能依据企业的情况,设计组织机构形式。项目二主要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类型;制定企业战略。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以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企业战略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制定过程;掌握企业环境的构成要素;熟悉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进行企业环境分析;能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项目三的主要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制定与实施企业经营计划。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的类型、企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项目四主要研究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是:市场营销管理概述;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的历史演变,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四、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

本课程目前使用李渠建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现代企业管理》。本教材内容全面丰富、理论阐释科学、体现了最新科研成果,是比较适用的教材之一。

2.教学建议

为体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特作如下建议:

2.1现代企业管理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追求“专”与“精”,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教师应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被管理者,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全流程,为就业做好准备。3.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模块化任务,并将有关理论与实操技术与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有机融合。

五、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评价方法的建议

建议在教学中采用理论知识、平时单项实训与期末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教学考核采取口试进行,成绩占20%;平时单项实训成绩以及单项实训过程、完成任务及形成的书面材料来评定成绩,占50%;期末综合实训成绩占30%,考核企业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任务完成及形成的书面材料等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渠建.新编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企业管理学课程范文4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介绍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企业管理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为学生熟悉和贴近企业、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面向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主要培养在中小企业独立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高层次职业人才。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遵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宗旨,从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出发,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构建多个教学子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操作,目标明确。教学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其中理论知识是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点,做到边讲边练,边练边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1认识现代企业,了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掌握企业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的类型;掌握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了解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流程;熟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掌握企业经营决策、计划和组织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4.现代企业营销管理: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明确市场营销管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职业技能目标

2.1通过现代企业的学习,会区分什么是企业,会辨别企业类型,会分析和解释企业管理的功能。通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会用管理知识分析、解释企业的管理活动。2.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学习,会分析、解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3.通过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的学习,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4.通过企业营销管理的学习,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三、教学设计与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项目一主要内容是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企业的概念和特征;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建立原则;理解企业管理的含义,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职业技能目标是:能依据企业的情况,设计组织机构形式。项目二主要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类型;制定企业战略。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以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企业战略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制定过程;掌握企业环境的构成要素;熟悉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进行企业环境分析;能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项目三的主要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制定与实施企业经营计划。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的类型、企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项目四主要研究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是:市场营销管理概述;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的历史演变,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四、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

本课程目前使用李渠建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现代企业管理》。本教材内容全面丰富、理论阐释科学、体现了最新科研成果,是比较适用的教材之一。

2.教学建议

为体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特作如下建议:

2.1现代企业管理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追求“专”与“精”,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教师应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被管理者,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全流程,为就业做好准备。3.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模块化任务,并将有关理论与实操技术与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有机融合。

企业管理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高职 企业管理 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84-02

一、企业基层管理岗位对能力的诉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中小型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它们在为大中型企业配套过程中,逐步完成了经验、资本、设备的积累。为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他们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配套能力或市场份额。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企业运行中的各项工作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今天生产进度跟不上,明天质量有问题,搞得老板焦头烂额,于是乎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就尤为迫切。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尤其需要基层管理岗位――班组长、工段长、车间调度之类的管理人员,这些“兵头将尾”的管理岗位需要具备如下能力:正确理解上级指令、组织生产、分解任务的能力;具备执行制度、敢于监控、拍板决断的能力;具备处理生产接口、岗位接口、流程再造的能力;具备协调、沟通、指导他人工作的能力;具备用人、容人、激励员工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企业管理课程是专业培养中的拓展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高职高专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所要涉及的管理、成本、质量、市场、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学会运用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以及自己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日后能够胜任基层管理岗位奠定基础。

三、高职院校企业管理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学生毕业后,是去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民营中小企业,是从基层做起,还是奔中层以上管理岗位而去,这必须明确。因为国有企业管理规范,工作流程长,执行力强,但效率有待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较实用,但执行力差、随意性较大,缺乏长效的治理机制。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基层的岗位与中层以上岗位的能力诉求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准确定位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二)教材的局限性约束

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大多是从本科院校压缩而来,内容严密,条理规范,对基层管理岗位来说缺乏灵活性,偶有新编的高职教材,虽强调实践操作性,但由于编者个人成长经历的局限,对企业基层的班组建设、任务分解、生产监控、接口管理、流程再造、沟通协调、定置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拍板决断等知识点只作蜻蜓点水式的分析,浅尝辄止,没有很好的深入、剖析、归类。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滞后

受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高职的企业管理课程大多采用比较单一的“讲解―接受―再讲解―再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确定书本上章节的知识目标,然后确定能力目标以及重点、难点,依照先后顺序将概念、理论讲解清楚,适当配合一些案例分析或习题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企业岗位的需求,忽视了职业岗位不同导致的知识侧重点剖析深度不一致的要求,不能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的脱节,教师墨守成规,教学能力止步不前的严重后果。

四、高职企业管理教学设计探讨

“产教融合、突出实战”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企业基层管理岗位能力为实践依据,教学内容的选取力求贴近企业,教学设计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公司培训等方法综合应用,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用、可操作性的教材,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技能;要求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以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地体现“产业元素”、“校企互动、 企业参与”、“契约合作”的特点。

(一)教学设计定位

企业管理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中小企业基层管理的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为突出企业管理的实战效果,我们不妨以企业及企业流程管理为切入点,以班组长能力建设、团队建设为引领,逐步拓展到企业的生产调度、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物料管理、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选取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原则,突出企业岗位与知识的联系,体现企业的人才培养路径――基层员工,班组长(主管),工段长,生产调度,生产管理者(质量管理者、市场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使学生在学习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决断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把企业诉求的能力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项并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理论、能力教学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进行相关知识的采集、渗透、学习,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知识难点加以剖析,学习任务完成后,由不同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不但培养了同学们知识采集、难点化解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同学们不同知识点的操作技能。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高级管理人员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在众多本科院校的MBA教学及清华的EMBA教学中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也适用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在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适时地采用有效合理的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形式。在选取案例时,需要甄别那些具有针对性和问题性并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典型案例。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好站在企业角度,有深度地对案例进行剖析,并提出与企业运行相符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这种案例分析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校中厂”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并针对企业的基层岗位,为学生塑造不同的角色――班组长、工段长、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者、车间安管员等,由不同的同学来扮演其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角色的构思、言语、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并完全按照企业的运行来安排生产、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但能体会到企业基层岗位对管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要求,更能领会到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学习结束,教师组织同学们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以便找出不足,找到差距,更有利于同学们知识及能力的提升。

(四)产教融合、企业深度参与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企业将富余或闲置的设备搬到学校的同时,将企业的运作模式、管理方法带进学校,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以便在组织正常生产的同时,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师、高级技师介入学校的教学工作,实现产教的深度对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可以将一些教学设备、设施安置在企业,建立“厂中校”,使师生在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员工培训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打破了教学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可以使校企形成“合作双赢”的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不但可以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将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契约合作

在教学设计之前,由学校与企业充分沟通,签署契约“订单培养”。这样,企业不但可以通过“双选”选择到自己满意的生源,还可以介入“订单班”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基层岗位需求的知识、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课程及教学设计过程中,企业各岗位的管理人员充分介入,与教师探讨课程实施的内容,课程实施的方法和要点,讨论哪些知识点由学校教师承担教学,哪些知识点由企业管理人员来实施教学。这种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在丰富企业管理教学内容,有目的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的同时,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盎然生机。

(六)教学评价

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由学生与企业各岗位的管理人员来实施,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其中。企业各岗位的管理人员按照企业运行对岗位知识、岗位技术技能的要求来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赋予分值,教师将学生的得分情况与平时上课的态度、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最后成绩纳入学分管理系统。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记录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得失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不足,推动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五、结束语

“产教融合、突出实战”的教学模式要求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企业在保证正常生产运行情况下融入到高职教育教学中来。作为以教学为主体的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让师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完成它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作为一门实战性较强的课程,它只有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才能让企业参与到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涵和教学资源,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掌握到企业管理的知识精髓和实用的操作技能,才能充分体现“产教融合”带来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卢迎辉.论《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创新[J].职业,2008(5)

[2]蔡景庭.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J].商业经济,2011(6)

企业管理学课程范文6

关键词: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79-02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经营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也正因为如此,企业经营管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管理经营人才的培养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转型――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使得人才市场竞争日愈剧烈,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近年来的高校教学评估中,国家把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衡量大学综合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高校为非经管类专业开设了《企业管理》课程以增加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先修要求与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的知识基础之间的矛盾,《企业管理》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有必要针对该课程内容的关键特征,根据教学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本文将对《企业管理》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对应的教学方法,以期为非经管类专业的《企业管理》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企业管理》特点课程

课程特点分析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该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同时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实施提供了依据。《企业管理》课程的关键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教强。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管理的对象既包括人、物,也包括信息、技术等资源,涉及到企业组织运行的方方面面,其理论学科既与社会科学有关也与自然科学有关,理论体系涉及多门学科和专业,是典型的综合型和交叉型学科。从国内不同版本的教材来看(主要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高等教育推荐教材等),《企业管理》教材的内容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政治学、人口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2.先修要求较高。尽管《企业管理》课程内容涉及的理论深度有限,但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跨领域、跨学科的知识点多,加上《企业管理》课程在非经管类专业中多为选修课,总课时安排在32课时左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可能详细展开每个职能管理的内容,因此《企业管理》课程对课程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准备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企业管理》属于典型的管理类课程,课程学习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原理和基本管理方法、工具,才能较为顺畅地接受和理解课程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课程中包括许多专业性的内容,如财务会计、生产运营、物流管理、现场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课程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主要是商学知识),才有利于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互动与学习。

3.应用性较强。《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安排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操为基础,是通过系统化和专业化梳理组织后形成的知识体系,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前面所述,《企业管理》课程并没有就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做深入阐释,对相关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的分析也是点到为止,不构成该课程的重点内容。该课程更多的是对理论的管理实践意义进行说明,主要介绍在特定理念下的管理原则、手段、工具和方法的应用。

二、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在非经管类专业中开设《企业管理》课程时间还不长,跨学科和跨专业课程安排与设计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知识领域的差异和课程性质的不同,非经管类专业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没有做相应的调整。对于跨学科领域的课程安排,许多《企业管理》的任课教师忽视了非经管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准备不足的问题,采用与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一样的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基础薄弱。如上述,《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这需要在教学过程和控制环节上予以体现。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较少甚至缺乏学生实践环节和模拟操作,由于课程性质和总课时量限制,不少学校的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教学中很少甚至没有安排学生进行沙盘演练、计算机模拟操作和企业实地参观座谈,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二是任课教师本身的阅历和知识结构问题,很多高校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实际管理经验和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生涩的概念、观点和原则。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尽管各高校都比较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但非经管类专业的《企业管理》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问题,课堂中灌输式教学现象依然存在[1]。

4.学生准备不足。由于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不同,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企业管理》课程学习所要求的知识准备。从某种意义上看,《企业管理》课程属于通才型教育科目,学生对商科知识不熟悉会对课程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分析与选择

大而全的《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管理学基础为主的内容,二是企业内各个职能的管理。由于各职能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差异较大,难以将这些内容完全整合到一个具有密切逻辑关联的架构中去。各职能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营、研发管理、财务管理、现场管理、物流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等等,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内容详细展开。根据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可以将上述内容按照其关联性进行适当合并形成三个篇章:一是将管理学为基础的内容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发与创新管理进行整合,形成管理基础与决策篇;二是将生产与运营、现场管理、物流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整合为企业运营与业务管理篇;三是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整合为企业专业管理篇。对每个篇章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别确定主要内容、知识点、能力点、教学方式、实践项目、评价方式和支持性资源(包括教材和文献)。

四、《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实施

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根据教学进程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课前准备。由于《企业管理》课程信息量大、内容多,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确定教学内容后要分析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主线决定课堂内容顺序;根据学生商科知识预备情况,指定相应的文献和材料以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课程知识储备。二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尝试多种教学方式[2]。如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焦点问题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和发散性的思考;另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社会实践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培育和提高相关实践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向前,刘芳.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