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论文范例6篇

老年医学论文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慎防得疑心病

 

张奶奶今年70岁了。可是最近老是无端地说保姆偷拿了东西,为此家中已经换了好几个保姆。儿女们向她解释家里并没有丢东西,但她好像听不进去。在某些事情上,张奶奶总怀疑自己吃了大亏,让别人占尽了便宜。医生告诉张奶奶的家人,老人可能患上了疑心病。这种病的基本特征是,对个人利益具有坚决维护的意识,有些人还比较好斗,或者认为自己格外重要。

老人多疑有原因

第一是生理的原因。年龄大了,视力和听力也渐渐下降了,这时候,老人听的看的不如以前多,也没那么准确,因此容易多疑。

第二是人际交往的原因。退休之后,在社会中的角色也变化了。从前工作中会接触很多人,现在接触少了,如果老年人心态调整得不好,容易觉得自己“没用了”,慢慢开始多疑。

第三是老化的原因。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人性格方面的一些特点会变得明显中国。可能年轻的时候比较多心,到了老年就容易变为多疑。

巧妙转移老人注意力

对老人的多疑,子女解释了几次之后,有时会有点不耐烦:“老人怎么那么犟呢?”对此,子女先应看看老人的多疑有没有根据医学论文,即使老人的疑虑是多余的,若想开导老人,也不要用“硬碰硬”的方法。如果找一些活动让老人转移注意力,效果会更好。

子女和老人起冲突时,不要和他争论,尽量理解老人因为年龄大而产生的一些情绪。有时间的话,多听老人讲一讲自己的烦恼,让他把烦心的事倾诉出来。

如果和老人沟通总是有困难,子女可以把机会“让”给老人的同学、朋友,同龄人的支持和理解,也许能让老人多疑的问题更好地化解。

另外,子女如果有时间,可以制造一些机会,让老人多和别人接触,把注意力从那些“疑点重重”的事情上转移开。生活中有了新内容,新的社会关系,老人自然会少留意过去的事。

极端多疑可能由心病起 多疑除了和年龄有关,还可能是一些心理疾病的信号。对家中老人的多疑,做儿女的应多留意老人有没有其他异常的表现。 最常见的是记性不好和妄想。老人记性明显下降,可能是痴呆症的前兆,而经常有被偷、被害的幻想,可能是精神障碍的表现。这些异常的信号常常和多疑一起出现,在老人说话和做事上都会有一些表现,如果出现得很频繁,应及时向相关的专家咨询。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 PBL;老年医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150-03

目前,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2011年底)已超过1.85亿,占总人口的13.7%,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积极防治老年疾病成为每一名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提高老年医学教学水平,对于医学生了解及掌握老年病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从培养临床医生的角度对医学生进行实用性知识教育,教育方式也由“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向“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式转变[1]。

1 老年医学及老年医学的临床教学现状

1.1 老年医学

1909年,美国Nascher医生首先提出老年病学的概念,1942年美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医学学会,宣告现代老年医学的诞生。自此,老年病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并成为现代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老年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寿命和人类衰老的原因、规律、特征、机制,探讨延缓衰老的对策及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我国于1964年在北京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界全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为我国现代老年医学的研究和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1.2 老年医学教学的重要性

机体的老化及退行性变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之复杂多变的疾病状态就是老年病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3]。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长,由于老年患者疾病种类多、治疗特殊且困难,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同其他人群有很大的区别,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复杂问题,势必耗费巨大的医疗卫生资源,老年疾病防治成为我国现阶段卫生保健事业的焦点之一。因此,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培养合格的老年医学临床医师也成为各个医学院校需要面临的问题。

1.3 老年医学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老年医学综合性强,涉及基础、临床及技能等多方面,其内容复杂,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目前,老年病学的临床教学大体上还是遵循学校的课程安排程序,先是基础医学,然后进入临床医学的学习[4]。教学模式多数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进程中教师的问题一般鲜有同学正面回答,没有问答则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则缺少思考,没有思考则难有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则缺乏必要的联系,因此,普遍存在理论的学习与技能实践脱节、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的主动性、难以深入理解讲授的内容等问题。在实践性非常强的医科院校,这种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我国绝大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课程的开设多以考查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而且课时设置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重视程度不够,此外,老年病科实习或轮转时间过短等实际情况则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疾病管理的整个过程,这些因素都束缚了老年医学教学进程的稳定发展。

2 老年医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1 老年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老年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扎实、全面的优秀临床医师,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熟悉老年疾病的特点,掌握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目前,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突出,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优秀的老年医学临床医师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老年疾病种类繁多,老年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及特殊性,对医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及临床素质要求亦越来越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已很难适应现代老年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老年医学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医学生对老年病学的重视及教师的教学水平,老年病教学有必要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教育国际化”。

2.2 老年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方向——PBL

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首次由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n′ows教授在1969年提出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 。PBL教学法与我国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同,目前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2.3 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优势

PBL教学不是强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现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6]。PBL教学模式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等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运用更灵活[7]。PBL教学通过教师课前将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实践技能课程进行整合,在由8~10名同学组成的小组讨论中,提出一系列问题,同学在课后通过阅读参考书、查找文献而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下一次课堂中展开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缓解了学习压力;在讨论问题的同时还能锻炼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此种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对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技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论是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还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因此,PBL教学法是一种更适合当前医学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3 PBL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3.1 PBL教学框架的设计

医学生最终的学习目标是认识疾病的本质,再运用本质性理论解决临床问题。PBL教学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有限次“迭代”的过程[8]。教师在PBL教学进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情景问题、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设计与PBL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教学进程是PBL教学的宏观层面,而问题设计则是PBL教学的微观层面。PBL教学过程首先是设计教学问题,其次选择合适的媒体,采用恰当的方式呈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问题,协作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9]。

3.2 PBL教学步骤的实施

下面提供典型的情景案例:一位78岁的男性患者就诊,诉“自测血压增高1个月”,作为老年病科医师,您的诊疗思维及方案是什么?

在教学进程中,针对上述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就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教师列出共同的问题,确定需要讨论的范畴,例如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高血压有何并发症?老年高血压有什么特点?患者有何基础疾病?血压最高是多少?患者需要进一步作什么检查?治疗方案如何?怎样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上述类似的问题可以提出很多,讨论后教师罗列出新的医学术语,同时将未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再次回到课堂上一起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及研究成果,从而掌握相关内容。最后,教学督查组针对整个教学进程得出结论并评价讨论小组的工作成绩。

3.3 PBL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0],如果没有与PBL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评价手段,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11]。任何评估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考察是否达到课程设计预期的目标,因此,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应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水平,实行考教分离,按照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建立并完善主、客观题库。同时,由教师准备典型案例,学生进行病例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提出诊疗计划,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最后针对病例展开讨论,进行点评。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进行全面测评,其中包含理论知识、临床思维、实践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从各方面为学生评分,制订评分细则,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到合理辅导,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医学相关知识的全面了解及掌握对于医学生而言极为重要。在当前形势下,老年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PBL教学是以学习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12],此种教学模式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适合在老年医学教学中推行,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PBL在教学实践中同样存在自身问题,因此,老年医学PBL教学模式尚有待于在教学进程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郝吉庆.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安徽医药,2011,15(1):129-130.

[2] 成蓓,曾尔亢.老年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

[3] 任延平,黄若文,韩亚利.基于全科医学理念开展老年病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6):661-664.

[4] 徐淼,李维卿,潘霄,等.基于转化医学和全科医学理念开展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12(5):884-886.

[5] 马慧娟,袁芳,武宇明.PBL教学的开展条件和模式探讨[J].才智,2009,9(7):93-94.

[6] 李晓丹,张少林.PBL: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27(1):88-90.

[7] 王振元.PBL教学法对医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80-81.

[8] 杨雪,孙杰,吴春雨,等.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22-24.

[9] 王树树,陈钧,桑爱民.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18-119.

[10] 王小燕,梁生旺,戴华芳,等.建立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83-84.

[11] 张成宁,季晓庆,夏强,等.打造与国际接轨的PBL医学教育评价系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25,42.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老年保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方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期待长寿和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其健康意识实现了进一步发展更新。中国传统医学中对于老年健康保健的论述较为深入,尽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论述都较为分散,但总结起来都可归结为对于如何摄身的论述。中国传统医学中所涉及的养生之道在中医学发展历史中,对于老年人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以及常见病情况,探讨分析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方法在老年人日常养生保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 保持活动,活筋通脉

中医学中的多运动指的是定时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是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中医学名医华陀曾指出:“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华佗以前人所述“导引”理论为前提,编制了一套“五禽之戏”,并由其弟子吴普进行了广泛的推广。“五禽之戏”作为老年人健身的一大法宝,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广泛认可和推广,而易筋经、太极剑、太极拳、广播体操等其他健身项目,也都较为适合老年人,是具有舒筋活血、延年益寿功能的运动项目。只要老年人能够坚持不懈地长时间规律运动,则不仅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有助于部分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节欲慎色,固存肾元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肾精作为人体活动的基本能量来源,秉受于先天,补充于后天,会对人体的老、壮、长、生的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不可妄动,因此,节欲存精,则能够保先天之本,进而达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中医学名医都普遍认可节欲固精的重要作用,“顺其自然”指的就是注重养身固精者,则必然老而不衰,筋骨劲强,灵敏多智,精神健旺,肾气充盈[1]。

3 注意节食,平衡饮食

饮食调节也是一项重要老年病防治措施,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其消化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多食则难消。所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大都主张清淡饮食,反对过食辛辣、膏粱厚脂,同时,十分强调避免暴饮暴食,注重适当进食,其主要目的都在于保护脾胃功能。中医学医疗主张脾主运化,属生化气血之源,为后天之本,并主肌肉四肢。从老年保健观点来看,老年节食应注重下述几点问题:第一,对饮食量进行适当控制,避免过饥或过饱,因过饥或过饱都会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应得到注意。第二,注重五味调匀,避免偏食。五味主人之五脏,五味调匀有助于人体五脏功能保持协调平衡。尤其是老年人,因其自身脏气衰弱,一旦饮食有所偏颇,则必然会诱发疾病。由此可见,饮食均衡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

4 调节情志,力求“戒怒”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有惊、恐、悲、思、忧、怒、喜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体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外界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是精神活动的正常范畴,只有在受到长期、过强或突然的情志刺激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气血脏腑功能障碍,进而诱发疾病。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其肾精已衰,本已存在肾水无法涵养肝木的病理基础,因而应注意避免七情受到过大刺激,日常生活中注重情志调节,特别要注意戒怒,因为怒为肝所主,如果肝气过旺,肝阳亢旺,则会导致人善怒、性躁,肝气横逆,进而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发生病理改变。由此可见,老年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需保持与世无争、乐观、祥和、欢乐的思想境界,对情志变化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5 总 结

综上所述,多动、慎色、节食、戒怒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老年人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四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主要老年人能够坚持不懈,全面施行,则必然能够达到调匀气血,安和五脏的目的。

参考文献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4

英文名称:Practical Geriatrics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9198

国内刊号:32-1338/R

邮发代号:28-20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5

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医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其完成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的过程[1]。因此,笔者想通过该调查了解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通过对52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学校、实习医院、学生个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实习医院、学校应该为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实习医院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专科实习2-4周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个人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提高与撰写论文有关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孙成均,余倩.加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培养高素质卫生检验人才[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57-758.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衰老脾胃虚衰肾气虚衰气虚血淤蛋白质内分泌免疫功能微循环

从古到今,人们对衰老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提出了许多的假说和设想。现代医学的衰老学说通常可归纳为两大类:遗传论和环境论。近代诸多衰老学说如生物钟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免疫学说、脑的衰老中心学说等都可以概括在这两大类之中。

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的发展变化无外乎内外两个因素所决定。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互相转化。中医关于衰老的认识,一开始就站在哲学的高度,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和科学的结论。有的甚至是天才的预言和命题。如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夫人生器质既禀于有生之初,则具一定之数,似不可以人力强者。第禀得其全而养能合道,必将更寿;禀失其全而养复违和,能无更大。”徐灵胎也指出:“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焉,元气也,其形成之时,已有定数。”中医文献在肯定“天年”“定分”“定数”之类客观规律的同时,也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如张景岳对《灵枢》“天年有定数”的解释时说:“所谓天定则能胜人,人定则能胜天也。”

中医关于衰老的理论。截至目前,计有五种学说:脾胃虚衰学说,肾气虚衰学说,其他脏腑虚损学说,阴阳失调学说,气滞血瘀学说。近年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衰老理论的研究日趋活跃。笔者纵观中医衰老学说的研究进展与现代医学衰老学说的理论,发现有交织趋同,互相验证的态势。但中医的衰老学说理论有鲜明的特色并具有整体观的优势,同时受时代的限制囿于宏观上的推理和定性分析而缺乏微观方面的探求和定量分析。本文就中医的衰老学说和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从宏观立论到微观分析,从天才的预言到实验室研究进行综合比较对照。

1脾胃虚衰理论和现代医学认识的比较

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供给。脾胃虚弱,功能异常,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就将受到影响。所以《内经》明确指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是衰老的开始。

现代医学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蛋白质虽有人体自身合成,但其材料来源全靠胃肠道的功能,即指胃的“受纳”与脾的“运化”功能。不少国外学者曾指出,蛋白质的变化是变老的原因之一。就目前来看,研究较多的是胶原蛋白的变化。动物实验表明,减少能量和降低体温是减慢胶原蛋白衰老的两个途径。这似乎是吃的少更可延长寿命。如果胃功能亢进,吃得过多,产生的能量过大,可促使蛋白质的变化,从而加速了衰老。当然,如果胃气太弱,吃得过少,也会导致蛋白质的变化而导致衰老。再者,胃气衰弱与否,一定会影响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摄取的维生素。现代研究表明,维生素E可减慢衰老的过程。从蛋白质的缺乏与变性,以及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对寿命所产生的影响,证实祖国医学认为脾胃虚衰会促使衰老是有科学依据的。

2肾气虚衰的理论与现代研究的对照

从《素问·上古天真论》那段经文可以看出,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衰老与否、衰老的速度、寿命的长短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肾气旺盛不易衰老,衰老的速度也缓慢,寿命也就长;反之,肾气衰,衰老就提前发生,变老的速度也快,寿命也就短。为使读者明确,现将该段经文以肾气为调节引于此:“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我国古代许多医家如叶天士等结合临床实践也阐明了肾气在衰老中的作用。叶天士在分析医案时说:男子向老,下元先亏;花甲以外年岁,到底下元衰矣;高年下焦根底已虚。他还明确指出。不单是肾衰竭可促使变老,肾阴虚亦然。如他说:“六旬又六真阴衰”“高年水亏”“高年下焦阴弱”。这是叶氏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的具体发挥。朱丹溪也强调肾阴虚相火妄动,最易导致衰老。如他说“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津液,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张景岳也认为:“阴虚则精虚,精虚则气无所附,气化之机息矣。肾藏精之所,叫做命门,精藏于此,是为阴中之水,气化与此,是为阴中之火。命门居两肾之间而兼具水火,为性命之本。”并指出“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略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云肾藏精之精巧,而实皆真阴之用。”张氏认为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命门为肾之本,为命门之本。景岳虽强调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但更重视元阳。张氏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断定:“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张氏既重视真阴又强调元阳,是从阴阳的辨证关系上讲的。他根据阴阳互根的辨证关系,从而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是引起疾病促成衰老的重要原因。

赵献可更强调命门的作用,把命门位于心君之上,称之为性命之门,而为人身之真主。他认为命门之所以称为性命之本,即因其中有火的存在。这火即为全身生命机能之所系,火强则生机可由此而壮,火衰则生机可由之而弱,火灭则生机竟由之而死。赵氏也强调水火的辨证关系。如他在《水火论》中说:“以无形之火沃无形之水,当而可久者也,是谓真水真火,升降既宜,而成既济矣。医家不悟先天太极之真体,不穷无形水火之妙用,而不能用六味,八味之神剂者,其于医理,尚欠大半”。可见赵氏所谓命门之火实质上就是肾阳即元阳。景岳所谓命门水实质上就是肾阴即元阴。从张赵二氏之论可以看出肾是全身各脏器的调节中心。

上海第一医学院沈自尹等自1960年以来,就对肾的本质进行了探索。他发现肾阳虚患者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低于正常值。ACTH二日静脉滴注试验呈延迟反应,以后,不少单位的实验研究也都说明肾阳虚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异常。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是机体的调节中心。与上述中医所说的命门极为相似。所以肾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关系密切。老年人的肾上腺对ACTH反应性降低,肾上腺重量减少,尿中17酮皮质类固醇排泄量比青壮年低,说明衰老与内分泌系统以及与中医的肾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中医的肾与内分泌有关,肾衰可表现为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内分泌功能失调与衰老有关,所以衰老与中医的“肾衰”有关。

“肾”不仅与内分泌有关,现在还证实肾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临床发现肾虚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而用补肾法可以使之改善或恢复。肾藏元气,元气是正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气就相当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肾气虚元气就衰,元气衰正气也就弱。可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临床上采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多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肾为五脏之本,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故扶正固本多是从补肾着手。因此肾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肾还与遗传有关。中医强调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强者,肾气必强,先天禀赋弱者,肾气多不足。所以中医治疗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多从肾入手。此外,先天禀赋强者多寿,弱者多夭。王充在《论衡·气寿篇》中指出:“强寿弱夭,谓禀气沃薄也。夫禀气沃则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多病,寿短”。

中医理论认为人在有生之初就有一定寿命之数,大概就是现代所谓的与遗传有关的生物钟吧。当然,寿命的长短虽有定分,但也并非绝对不可改变的。张景岳的“天定则能胜人,人定则能胜天”是很精妙的观点。

综上所述,中医学的肾气衰与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降低,遗传因素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而现代研究表明以上3种情况都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证实中医关于肾衰是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的认识是正确的有科学依据的。

3气虚血瘀学说与现代实验室研究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气血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认为生命与气血关系密切。《内经》早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未并,五脏安定”“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等论述,说明气血充盈,平衡调和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因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资,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古人云“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人体生长,发育,壮盛以至衰老的过程即为气血由强转弱由盛转衰的过程。尽管其表现形式很多,却都离不开气血的变化。人们受七情、六淫、外伤跌扑以及各种疾病与环境的影响,首先出现气血失调,流通受阻,淤血内停。由于淤血的产生和存在,造成气血平衡破坏,使脏腑得不到正常的濡养,多种病理变化随之产生,随之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气的生化作用减弱,脏腑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加重气血失衡,气虚血瘀,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衰老和死亡。

上海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提出了人类衰老的主要原因在于气虚血瘀,气血平衡失调的新观点。颜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老年人都有明显的瘀血现象,如皮肤色素沉着、粗糙、老年斑、巩膜浑浊等等。常见的老年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老年痴呆、前列腺肥大、颈椎病和肿瘤等都是淤血深化的体现,也是导致死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