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例6篇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1

[关键词] 应急医学救援;人员结构分析;优化配置;玉树地震

[中图分类号] R12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32-03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震后,卫生部第一时间启动了卫生部抗震救灾应急响应Ⅰ级机制[1]。同时,青海省迅速组织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前往灾区开展应急医学救援。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对应急医学救援医疗队的结构进行分析,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优化配置提供有力的基线数据,为建设一支技术水平、作风素质、适应能力全面过硬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提供可靠参考,促进灾难应急医学救援的经验交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调查组于2010年12月赴青海,通过简单抽样,以电子表格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参与玉树地震紧急医学救援的来自44个卫生单位的911名医疗队员进行全面问卷调查及部分访谈。在911名医学救援队员中,行政后勤人员占28.2%,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占71.8%。根据卫生力量原本保障区域的不同,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省内力量占46.0%,省外力量占54.0%;在行政后勤人员中,省内力量占38.1%,省外力量占61.9%(表1)。在省内卫生行政后勤力量中,卫生管理专业人员占28.6%,其余均为车辆或救护车驾驶员。在省外卫生行政后勤力量中,卫生管理专业人员所占的比例高于省内力量,为40.9%。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描述分析省内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科专业抽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的结构差异,为应急医学救援的研究,提供基线的实证数据。

表1 研究对象的构成与结构(名)

1.2 研究方法

1.2.1 基本要素筛选 本研究在查阅有关应急医学救援文件和报告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专家咨询、头脑风暴两种方法,筛选出5项关于应急医学救援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素,即学科专业抽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均与相关领导、应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在这5个要素的优选上进行深度的讨论和交流。

1.2.2 资料收集及数据库建立 资料数据主要采用现场调研、电子邮件、信函以及随访的方式,通过自制的封闭式调查问卷收集获得。考虑到基线数据主要反映的是救援队客观情况,而非涉及过多的价值判断,并且在预调查中,笔者发现医学救援队员并不排斥对这类信息进行实名制填写。因此,在整个调查中,所属医疗队以及参与调查的救援队员都是明确的,以确保调查能反映应急医学救援人员结构的真实情况,提高数据的质量。同时,笔者对调查数据中含有缺失值的项目进行及时处理,并通过与被调查医学救援队员积极地沟通,纠正逻辑错误。两人同时使用Microsoft Excel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有关要素的频率、集中趋势、离散趋势以及分布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结构

在总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男性占70.8%,女性占29.2%,男女比例为1∶0.4,其中,省内男女比例为1∶0.57,省外男女比例为1∶0.31。医生和护理人员性别结构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性别趋势。在医疗人员中,男性占86.51%;在护理人员中,女性占98.51%。其他人员基数较小,不做性别结构分析。

2.2 学科专业抽组情况

总体上看,外科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最多,覆盖了普通外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腔镜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等专业,其次为相关护理专业,内科专业占第3位,覆盖呼吸内科、心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省内外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抽组基本上做到“重点加强,普及需要”。

省内在心理卫生、感染科、全科、急救、外科等专业上人数具有相对优势,抽组重点在外科、内科、护理、急救、全科、心理卫生等专业,具体来讲,没有覆盖到腔镜外科、神经内科、肿瘤科、高原病、传染病;省外在高原病、传染病、五官科、药学、妇产科、辅诊、儿科、藏医、麻醉、内科、护理专业上具有相对优势,抽组重点在外科、内科、护理、儿科、妇产科,没有覆盖到神经外科、肝胆外科、肾内科、精神及心理、放射辅诊(图1)。

在省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护比为1∶0.4,辅助诊疗人员占2.1%,药剂人员占1.1%;在省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护比为1∶0.6,辅助诊疗人员占2.1%,药剂人员占1.8%。

2.3 年龄结构

整体上省内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分布基本趋同。省外人员年龄中值为38岁,省内人员年龄中值为41岁,25、50、75、90百分位数相同,分别为32、38、43、48岁。省内医疗人员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6~45岁,占同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56.8%;护理人员年龄则集中在23~32岁,占同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50.4%。省外医疗人员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2~42岁,占同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57.9%;护理人员年龄则集中在21~30岁,占同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55.0%。见图2。

2.4 学历结构

本次调查的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总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6.4%,本科学历者占53.6%。具体地说,省内外医疗人员中,本科学历者占大多数,分别占同类专业技术人员的62.4%和57.9%。而省内外护理人员则以大专学历为主,占同类专业技术人员的71.4%和65.3%。见图3。另外,辅诊人员和药剂人员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分别占57.1%和50.0%。

2.5 职称结构

省内外医疗人员职称结构大致相同,以中级职称为主,分别占同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35.1%和40.2%,副高级职称以上者分别占同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67.0%和68.4%;省内外护理人员则以初级职称为主,分别占同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5.5%和68.3%,中级职称以下者分别占同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7.1%和96.2%。见图4。

3 讨论

3.1 深化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制订和完善救援队内部结构配置标准

在紧急医学救援中,一个完善的救援队内部结构十分重要,良好的内部结构有利于提高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和效果。以单个医疗队,根据人员专业、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等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协调的组织结构,形成一组有生命力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一般来说,根据灾区环境特点,按照“两不两优先”原则配备精兵强将,即年龄不超过45岁、身体不能有慢性疾病,优先抽组参加过卫勤演习和救援任务的人员、优先抽组灾区急需的专科人员[2],从强化行动力和执行力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宜的男女比例、医护比例以及学历和职称结构,以确保有令则行,有行则通,保证医学救援队伍内部的执行效率。组织结构方面,灾难应急救援常设医疗队应由业务院长担任队长,下设由后勤院长、医务处及急诊科、护理部牵头,包含急诊、骨科、手术、麻醉、后勤、供应、ICU、血透、药房、院感、宣传等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体系。如此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缩短信息传递的距离,减少中转环节信息传递错误,避免多头领导带来的信息不统一[3]。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玉树地震抽调的卫生人员中,具有较好的年龄结构,合适的医护比,较为平衡的支撑和学历结构,但是缺少心理方面专业的医师。

3.2 提高医学救援队伍配置的统筹水平,在更大的范围实现专业优化配置

主观上,我们希望建立一支一专多能、体魄强健、自救经验丰富的灾难应急医学救援队员,而在客观上,这样团队的形成是十分困难。一方面,虽然灾难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4],但我国暂未建立灾难应急医学专业;另一方面,医学生培养最终都偏向专业化分工,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卫生服务,以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而这并不利于建立一支优秀的灾难应急队伍。从现实出发,我们应该提高医学救援队伍配置的统筹水平,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专业的优化配置。医疗队伍应以15~30人形成一个可独立行动的专科治疗单位,实现专业化分工,这样有利于提高应急医学救援服务的效率与治疗效果。事实上,在玉树地震的高原病治疗上,我们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实践证明,专业化可独立运作的医疗队确实取得了让人满意的诊疗效果。因此,应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人力资源库,根据各区域不同情况(如环境、地方病等),制订不同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专业配置方案。

3.3 科学选拔、增强训练,全面提高灾难应急救援队员的综合素质

20世纪末“国际减灾十年”提出要将急救医学与预防医学有机融合打造院外急救与灾难应急救援的工作平台[5]。随着近年来灾难频发,对应急救援医疗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建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救援队伍,随时处于待命状态[6]。一个不满足救援条件的卫生人员前往灾区,很可能降低救援效率,并增加救灾的负担。因此,应该全面提高灾难应急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从科学选拔,到全方位训练,按照灾害现场救援搜索、营救、医疗,“三位一体”的需求,进行分层次、针对性训练。首先是通用技能训练,即每名队员都必须进行体能、心理、自救互救训练;其次是基本技能训练,医疗队员不仅要掌握5项战救技术及心肺复苏、检伤分类技术,还要掌握基本的搜索、营救技术;再次是专科技能训练,重点是野战外科、野战内科、卫生防疫、心理疏导等训练[7]。

3.4 规范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救援记录

本次调查笔者发现,应急医学救援队的救援记录不规范。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虽然平均每5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配就有1名卫生行政后勤人员,但是各卫生行政后勤人员的记录各不相同,到达日期、开展救治时间、接诊量、手术量等概念界限不明确,对记录的科学性和数据的科研价值产生极大影响。

综上所述,玉树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人员结构相对合理,但是也要深化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实现专业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姜洁,李幼平,李正懋,等.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绩效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4):377-382.

[2] 钟道柱,余漩,欧阳伟,等.参加青海玉树地震医学救援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军医,2010,53(10):737-739.

[3] 王东.医院应急救援医疗队的建立与实践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12):1152-1154.

[4] 姚卫光,张树华,苏大为,等.灾难医学救援组织的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急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320-2.

[5] 陈锋,林才.经院前急救与灾难的紧急医疗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5):479-480.

[6] 朱飒飒,康宁,周建丽,等.地震紧急医疗救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8,24(11):721-725.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2

改扩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就诊人数的大量增加,医院现有基础设施已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医疗用地十分紧张

医院床均用地面积54m2,仅达到国家标准的50%。医院地处贵阳市中心区,用地已无法向外扩展,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医疗用房严重不足

医院床均建筑面积59m2,仅为国家建设标准的52%。由于医疗用房和设施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就医人数不断增长,病床使用率已高达150%,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

*医院功能分区和流程混乱

由于医院建设缺乏完整规划指导,长期以来采用见缝插针方式进行建设,导致功能分区混乱、医疗流线不合理。

*建筑物陈旧落后,部分建筑已超过使用年限

医院除外科大楼、急诊大楼、门诊楼、行政楼、康复楼、影像楼而外,其余建筑均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特别是内科楼已使用近60年,早已超出使用年限,急需拆除重建。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和功能分区以及流程混乱是困扰医院的最大问题,同时内科楼的拆除重建已迫在眉睫。至于用地紧张的矛盾,由于院址现阶段无法扩张,只能待将来与政府协商解决。为解决上述矛盾,适应医院快速发展,在原址进行改扩建已显得尤为迫切。

工程规划合理,可操作性强

对医院未来发展目标和现阶段矛盾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与院方交流研究,设计中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明确分区、理顺流程、建筑化零为整、保留中心庭院形成花园式医院”的改扩建原则。规划既要着眼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又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分期建设的可实施性。在改扩建之前必须要完成总体规划,使改扩建工程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为彻底解决医院分区混乱这一顽疾,在总体规划中将东区设计为医疗区,而西区则为紧急救援中心和教学、科研、培训区以及家属住宅区,这样不仅使医疗区各部门联系得以加强,同时医疗区与其他功能区也实现了合理分区。

东区:在拆除食堂、单身宿舍、护校、内科楼用地上新建内科住院综合楼,在拆除东区北面原住宅和学院教学楼用地上新建门诊综合楼和医技综合楼,从而使医疗区形成门诊、医技居中,内外科病房楼分别在两翼的合理布局和顺畅流线。

西区:现有门诊楼保留并改造为教学科研楼,解决医院教学科研用房不足问题。急诊大楼由于功能设施齐备(含急诊、急救、医技、住院等功能),仍保留作急诊大楼。若未来医院用地得以扩充,可考虑将急诊移至东面医疗区内,进一步优化医疗区规划布局。西区多层住宅拆除后用地上新建高层住宅,解决院区内所有住宅的拆迁安置问题,不仅可为医院留出宝贵的医疗用地,还可实现家属住宅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离,可谓一举两得。

*明确分区,建筑化零为整

新建门诊综合楼、医技综合楼、内科住院综合楼与原有外科大楼、影像楼、康复楼之间均采用架空连廊进行连接,加强门诊、医技、住院之间联系,大大缩短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往返距离,医院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保留中心庭院,形成花园式医院

原内科楼、中心实验室、肿瘤医院拆除后用地上新建地下机械停车库,车库屋面采用覆土绿化方式与医院原有绿化连为一体,形成12000m2中心景观绿化,所有主要医疗用房均围绕中心绿化布置,景观资源得以共享。

根据条件合理安排实施步骤

分期实施步骤根据总体规划并结合医院现状条件和使用需求而产生,整个改扩建工程将分为五个阶段来实施完成。

第一阶段:拆除食堂、单身宿舍、护校、内科楼,新建内科住院综合楼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5000m2,床位数810张,主要功能为病房和医技科室。之所以将修建内科住院综合楼作为医院改扩建工程的第一步来实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因素:首先,现有内科楼早已超出使用年限,急需拆除重建。

其次,现有内科楼占地面积20000m2,拆除后可为医院提供宝贵的建设用地。最后,拟建场地内原有建筑全为危房,现阶段除内科楼因病人无法安置而无法拆除外,其余建筑均可拆除,一期工程的主楼建设场地具备施工条件。

由于现阶段只有主楼具备施工条件,所以设计中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将一期工程又分成了前后两期来进行建设。前期在原食堂、护校拆除后的狭长地带上先修建主楼,后期待主楼建成,内科病房迁入后,再拆除原内科楼修建主楼范围以外的部分,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为减小后期施工对主楼使用上的影响,单体设计中在一层大厅的两个不同方向均设置了出入口,使后期封闭施工时患者和医护人员可从另一方向进出大楼。另外所有设备主机房(包括消防设备用房)均设在主楼范围内,结构设伸缩缝将前后两期断开,确保后期施工时主楼可正常投入使用。

第二阶段:在一期工程南面,原内科楼已拆除的空地上新建内科住院综合楼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建筑面积41000m2,床位数480张,主要功能为儿妇病房、影像检查等医技科室。至此,医院七大基本项目内的医疗用房已达到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要求,医疗用房不足的矛盾得以极大的缓解,但医院仍缺少教学、科研、实习用房,而且医院功能分区和流程混乱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第三阶段:新建高层职工住宅楼。将西区住宅内职工进行过渡安置,拆除该区内的原职工住宅。在拆迁后用地上新建两栋共60000m2的高层职工住宅,解决东、西两区职工住宅共500户的回迁安置问题。

第四阶段:在拆除东区原住宅和学院教学楼用地上新建39000m2门诊综合楼和20000m2医技综合楼,并在新老建筑之间增设架空连廊,医院总规模达到290000m2。这一阶段实施完成后,长期困扰医院的建筑布局分散,医疗流线不畅问题将得以彻底解决。

第五阶段:将西区保留的门诊楼改造为教学科研楼,解决医院教学科研用房不足问题。

                  (责任编辑 许译心)

1~2.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一期工程规划图

3.平面布局图

4.总体规划图

5.分期改建图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3

关键词: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 品牌战略 研究

一、研究背景

创建医院品牌可以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达到与患者相互信任以及友好合作的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功的医院品牌代表着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及良好的医疗信誉。医院品牌是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医院通过医院向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技术和满意的服务,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创建服务品牌是以服务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创造全方位、全过程的贴近患者的服务方式,患者将“服务”作为该医院区别于其它医院的标志。而在医院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清晰的品牌战略正在成为创立强势医院品牌的必要基础和前提。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以下简称新区医院)是洛阳新区唯一一家功能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洛阳市委、市政府按照“再造一个新洛阳”的思路,为完善城市功能,在洛阳新区规划的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新区医院已于2011年12月18日开始正式营业。随着医院就诊人数的逐渐增加,各项配套服务工作也都在有序进行。在当前开展新区医院的品牌战略研究工作,有利于推动新区医院品牌宣传和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新区医院位于洛阳新区学府街和关林路交叉口西500米,总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240亩,设置床位1200张,日门诊量可达1800人。

新区医院以脑科中心、妇儿中心、急救创伤中心、微创外科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五大中心为依托,下设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妇科、产科、儿科、创伤外科、重症监护病区等多个科室。

二、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心能力分析

新区医院是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科研、人才等资源为基础。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于洛阳,有着60余年的建院历史,是集“医教研、预防保”于一体的省直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医院无论在科研与人才、品牌等无形资源,还是设备、环境等硬件资源上,都具有很好的基础,能够为新区医院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300余人,其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2名,博士51名,硕士406名。医院拥有教授、主任医师8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89人,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津贴8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洛阳市拔尖人才6名,市跨世纪人才5人,学科带头人20余人。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着较为深厚的“核心能力”基础,能够为新区医院的品牌经营工作提供应有的支持。

三、新区医院品牌战略总体构想

1.新区医院品牌战略指导思想

品牌经营思想的树立是确保品牌经营战略成功导入与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依据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新区医院,可将新区医院品牌战略的指导思想确立为:“以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为前提,以完善的医疗服务为基础,以良好的医患关系维系为重心,以精准的大众媒体传播为依托,以集成的运营系统管理为手段,以创建特色综合医院品牌为目标”,利用七年左右时间,全力将新区医院打造成在河南省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在全国具有专业特色的知名综合性医院。

2.新区医院品牌战略定位

作为品牌识别的核心组成部分,医院品牌定位是医院从满足公众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医疗服务的特点,在医疗服务内容趋同和消费者就医意识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合理的医院品牌定位更加体现为能够感染消费者、让其产生心理共鸣的人性化表现。医院品牌定位是医院品牌塑造和维护的灵魂,贯穿在医院品牌发展过程的始终。

(1)品牌形象定位

在对新区医院未来发展的合理展望基础之上,综合分析新区医院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新区医院的品牌形象定位可以确立为“技术精湛、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环境优雅”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2)品牌特质定位

品牌特质是品牌所特有的、能在受众心目中形成独特印象的性质。结合以上所述品牌形象定位,新区医院在品牌经营中应着力彰显“专业、责任、和谐”的品牌特质定位。

3.新区医院品牌战略目标设定

根据新区医院最终发展成为“河南省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在全国具有专业特色的知名综合性医院”的远景目标,笔者将新区医院品牌经营战略目标确立为:通过七年建设,将新区医院塑造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区域领先、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医院。

至2020年,新区医院在品牌建设上,要达到目标如表1所示。

4.品牌成长阶段(2016-2018年)

该阶段是新区医院主动开展品牌传播活动,塑造科室品牌和整体品牌的关键阶段。如何整合多种品牌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地提升新区医院的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并在核心辐射区建立高品牌美誉度是该阶段的核心任务。该阶段的品牌运营效益目标和品牌能力建设目标如下:

(1)品牌成长阶段的品牌运营效益目标

结合新区医院在该阶段可能达到的状态,本人认为,该阶段的品牌建设应着力在“外美”上下功夫,品牌建设的目标分解如表2所示。

(2)品牌成长阶段的品牌运营能力目标

第一,打造多项目协同营销平台,建立高品牌认知度。整合多种品牌传播渠道,以在核心辐射区和延伸辐射区建立高认同度为目标,通过硬性和软性广告投放、公益和事件传播等多种手段,形成科室品牌、新区医院品牌和本部品牌的良性互动,互相带动品牌知名度提升的理想状态。

第二,建立国际先进医疗服务标准体系,塑造高品牌美誉度。除了技术实力、专家优势、设施与就医环境等方面力求差异化之外,在该阶段医院应力求在延伸服务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塑造医院的高品牌美誉度。具体做法上,一方面以患者就医周期为导向,建立360度全方面贴心服务体系,引入国际先进医疗服务标准控制体系;另一方面,以健康医疗为载体,与辐射范围内的各类社区居民建立长期医护关系,创新多种增值服务,努力成为公众的健康管家,以此提升品牌忠诚度。

第三,搭建社群化品牌关系渠道,打造强势品牌形象。该阶段,医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客户基础,并拥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打造强势品牌就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目标。随着时代进步,患者对医院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同时,医院也有着通过创新服务来提升盈利能力的要求。因此,该阶段品牌建设方面的重点之一就是以满足公众的多样化就医、保健需求为导向,实施对目标人群的分级管理。在具体做法上,以不同的健康服务需求为标准,将“高净值”目标人群划分为不同的虚拟社区,实施社群化管理。定期组织该类特定人群开展医疗保健讲座、交流等活动,并提升咨询服务等。

第四,健全集成化品牌运营机制,形成强力品牌支撑。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品牌传播活动,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项目运营流程,特别在品牌建设年度预算管理、品牌传播项目策划质量提升、品牌运营绩效管理方面形成特色和核心能力;在医疗品质管理、医院日常运营管理方面形成对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持,使品牌运营项目相关负责人能够方便调动医院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

5.品牌成熟阶段(2019-2020年)

至2018年末,新区医院经过五年的发展,已在洛阳市确立了明星医院地位,并有一批科室在整个河南地区拥有良好口碑,在省内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医院的品牌进入成熟期。此时,新区医院应尝试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并尝试在全国建立特色和影响力。在该阶段的两年中,医院品牌建设的重点是打造创建全国性品牌的各项能力,并使部分科室成为全国一流专业科室,形成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

(1)品牌成熟阶段的品牌运营效益目标

品牌成熟阶段的品牌运营效益目标分解见表3。

(2)品牌成熟阶段的品牌运营能力目标

第一,注重“两度提升”,奠定全国品牌创建基础。两度即品牌美誉度和品牌忠诚度。进入该阶段时,新区医院的品牌知名度已经在区域达到较高水平,且开始在全国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品牌认知,在品牌建设上面临的更高层次挑战将是如何增强品牌美誉度及各项业务和科室在各自目标人群的品牌忠诚度提升方面。因此,新区医院在该阶段应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医疗服务递送过程管理和加强医疗服务创新,增加品牌美誉度;二是加强与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互动,更加注重品牌忠诚度的提升。

第二,强调“三个塑造”,提升品牌区域外影响力。在品牌趋于成熟的阶段,必然是医院品牌、科室品牌和个人(专家)品牌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品牌成熟阶段,新区医院有必要在对医院品牌和科室品牌进行全国性整合传播的基础上,注重对医护人员(特别是专家)个人形象的塑造,进而形成三种塑造的合力,共同提升品牌在区域外的影响力。

第三,整合“四种渠道”,打造强势品牌塑造能力。全国知名医院品牌的塑造必定是四种传播渠道的有效运用,即公关关系渠道、媒体渠道、第三方认证渠道、医患关系渠道。打通上述四种渠道,不仅对于全国一流医院品牌的传播能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品牌维护(特别是品牌危机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因此,新区医院在该阶段必须加大投入,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对上述四种渠道的集成化动态管理能力。

虽然当前品牌战略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理论界对于医院品牌建设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作为一个与顾客接触点众多的服务性行业,影响医院品牌塑造过程的因素很多,因此医院品牌管理(特别是品牌定位、运营机制和传播渠道)具有特殊性。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医院品牌经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本文的目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借鉴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新区医院制定品牌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不仅要为医院清晰地指明一条品牌塑造之路,同时还要为医院如何实施该战略规划提供全面的实施要点和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翁向东.品牌创新管理的黄金法则[J].创新科技,2006,5

[2]王苏洲.品牌延伸的理论与战略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5

[3]陈都.医院品牌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4]陆娟.医院品牌发展阶段战略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3

[5]李刚,伍静.品牌战略与医院核心竞争力研究[J].经济师,2007,1

[6]马金岭.我国医院实施品牌战略中的问题及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8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4

关键词: 全科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专科教育 “作为” “应为” “可为”

一、从全科医师现状看全科医学教育的“不作为”

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引入我国,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1996年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相继开始全科医疗与全科医学教育试点工作,部分省市分别成立全科医学分会。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医学院校要面向农村,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并可以采取走向招生、走向培养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2000年卫生部又印发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卫科教发[2000]第34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了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目标,即到2000年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到2005年初步建立起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以适应卫生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以下简称《农村卫生工作决定》)又提出:到2010年,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决定》与《意见》均已实施十年,《农村卫生工作决定》也已近十年,但我国全科医师现状令人堪忧,全科医学教育的“不作为”不容忽视。在2009年8月13日召开的“全国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由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小组提交的常规监测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数达到46.2万人,比2年前足足增加了20万。但令人遗憾的是,46.2万人中真正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从业者仅有6321人,占近1.4%,其中还包括部分地区初级或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中高级技术资格人员。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561号,以下简称《规划通知》)指出: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更为短缺,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我国有近6亿的城镇人口数,按每5000名居民配备1名全科医师的低限标准计算,至少需要12万名全科医师,但目前已通过人事部和卫生部资格考试的全科主治医师仅有9826人,且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②可见我国乡镇、社区医院卫生队伍的现状与《决定》、《意见》、《农村卫生工作决定》的要求相差甚远,中小城市的乡镇和社区医院全科医师十分匮乏(许多乡镇医院甚至没有全科医师),远远不能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的目标还只是“海市蜃楼”。“新农合”制度已经普及,乡镇和社区医院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由于没有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农村居民和在社区医院看病的城镇居民接受的仍然是低级的医疗卫生服务。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得不到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没有起到“健康看门人”的作用,大量的病人仍然流向城市医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仍然没有明显缓解。

二、从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看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作为”

从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七省(市)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基本情况专项调查统计数据来看(详见下表),江西、重庆、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七省(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职称等方面普遍偏低,素质还不能适应基层医卫需求。从第一本科学历占卫技人员的比例看,七省(市)平均为7.00%,而第一中专学历占卫技人员的比例平均为60.10%;从高级职称占卫技人员的比例看,七省(市)平均仅为6.37%,而无职称的卫技人员比例平均高达12.96%;另外从年龄结构看,七省(市)30岁以下卫技人员所占比例平均为34.12%,50岁以上的平均占16.15%。

湖南等七省(市)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基本情况统计表

实际上,我国乡镇、社区医院医生“学历低、职称低、专业水平低”现象较普遍。卫生部200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在我国村级卫生组织中,中专及以下和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高达90%(主要是以前的“赤脚医生”,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统计,这些医生大约有100万),我国56.7%的乡村医生不具备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如在湖南省怀化市有一些管辖几万乡村居民的乡镇卫生院仅有1―2名医生具备外科或内科执业助理医生资格,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出台以后,这些不具备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生看病就是违法,不看病则没有其他医生看病,又是见死不救,这是他们所面临“两难”的实际问题。国家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组织这种执业状况没有明确的态度。近年来出台的农村医生培养方案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因这些人基础太差,两年的学习时间短,并且难以保障参加全部的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令人怀疑的。(2)我国乡镇医院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不足23%,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45.9%的从医人员只有中专学历,本科学历的仅占12%,而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比例不到3.5%。(3)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仅为30%左右,与国外50%―80%的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从以上七省(市)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基本情况专项调查及卫生部200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不高,基层医生难以取得城乡居民的信任。而要根本解决这一历史难题,神圣使命唯有落在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作为”上。原因有五:一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不愿到乡镇、社区医院工作;二是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社区医院“缺医少药”问题;三是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医卫人才;四是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就业观上已经由原来的“苦”去基层转变为“乐”去基层;五是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在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

三、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在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应为”

(一)国家政策要求

2009年2月20日,教育部与卫生部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指出:医学类专业以修业年限五年制为主体,现阶段适量保留三年制,控制长学制医学教育;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提高医学教育办学层次,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并适应中国国情的医学学位体系;高等学校要加强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中建设为本地区服务的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积极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培训补偿机制,在5―10年内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全科医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09年3月1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改革意见》)强调: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在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以下简称《方案通知》)中提出要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之一,其中提出: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三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是2010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561号,以下简称《规划通知》)中提出的一项具体目标,同时并强调:要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本专科医学类专业教育要开设全科医学必修课程,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要建设区域性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培养、培训平台,各高等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带头人培养。

2010年6月2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以下简称《意见通知》)中要求: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免费医学生分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科两种,以5年制本科为主,3年制专科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以下的医疗卫生岗位;培养专业主要是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培养工作主要由举办医学教育的地方高等学校承担;免费医学生按全科发展方向培养,承担培养任务院校要对其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突出临床能力培养。

国家近两年连续出台了《若干意见》、《改革意见》、《方案通知》、《规划通知》、《意见通知》等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充分说明党和国家把医药卫生事业提到“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的高度,凸显了党和国家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对老百姓基本医疗健康的殷切关怀,同时也给我们洞察新医改特别是全科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以上有关政策要求可以看出: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在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应为”关键体现在全科医师的人才培养上。

(二)办学实践支撑

从学生就业面向来看,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培养的医学人才主要面向基层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这与全科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定位是非常吻合的。《湖南日报》2010年5月4日讯:日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毕业生招聘会,200多家用人单位到校选材,提供的岗位达3000多个,基层医疗机构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麻阳、洪江、通道等13个县市提供的1200个乡镇卫生院岗位,一上午就有600多人前往应聘;近年来,怀化医专针对县、乡等一些医疗机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实际,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从大学一年级起,就给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育学生摆正就业心态,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锻炼;学校与省卫生厅签订协议,每年为农村定向培养一批中医药人才,还与怀化周边五省的县级卫生局和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稳定的毕业生供求市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由2006年的509人,提高到现在的800人。在日前举行的邵阳市2010届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来自长沙、广州、深圳、上海等地126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岗位3000多个;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613名大中专应届毕业生,1083人当场签约,实现一次性就业41.5%,至此,该校毕业生签约总人数达到2095人,签约率超过80%。③

从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与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来看,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基本雷同,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基本上是以五年制本科教育为模板进行压缩,很难凸显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培养特色,所培养的学生在思想道德、职业精神、知识技能等方面完全是五年制教育的翻版,唯一明显的区别恐怕只有培养时间。2008年9月16日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规定了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且将其作为该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及教学工作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标准》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虽然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临床医学专科教育标准,但是按照惯例一般都是参照本科教育标准来实施教育的,就如同我国有《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而没有《高等学校专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样。

从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办学经验来看,长年开办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老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完全有优势有能力开办全科医学教育,为基层培养全科医师,而且,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分专科层次的医学院校已经在临床医学专业下开设了全科医学方向,如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吉林省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另外,个别办学历史悠久的专科层次的医学院校由于遵循高等教育和医学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主题的办学思路,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科研水平不断进步,社会声誉明显提升,目前学校在师资队伍、办学基本条件、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基本达到教育部关于设置医学本科院校的要求,这其中,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是典型代表。

四、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在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可为”

要将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在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作为”由“应为”蜕变为“可为”,必须找准“创新理念”、“改革学制”、“整合资源”三个着力点,在遵循现代高等教育及现代医学发展规律前提下,以创新全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全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创新理念

开办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医学高校要站在“对人人健康极端负责”的高度,树立起“全科医学教育”理念,具体表现为将全科医学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基本课程之中,加大全科医学多元投入力度,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相应的理论教学和社区临床实践,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全科医学培训教材,发挥学校在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等方面的职能和优势,提升全科医学教育质量,使全科医师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改革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广义上的学制概念。而从狭义上讲,学制是指修业年限。本文所称学制,是针对狭义的定义即修业年限而言的。学制的长度决定了教育计划、教育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乃至学校规模、师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学制的质量则关系到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而在此基础上,医学教育学制的选择主要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特别是学制改革与发展趋势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版《世界医学院校指南》报道,世界各国医学教育学制3年至8年不等,其中主流学制为6―8年的长学制。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着3、4、5、6、7、8等多种学制。鉴于我国基层医卫人员特别是全科医师的匮乏,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与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以及成熟医专在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中积累的宝贵办学经验等原因,我认为在我国专科层次医学院校开办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学制应该以4年为主,前2年在学校接受基础课学习,后2年在教学医院进行临床课学习。

(三)整合资源

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全社会提供连续、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师,我国已颁布实施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等一系列办法和规范,但是对各医学高校在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意见和办法,这就需要开办全科医学知识教育的高校特别是目前仍为专科层次的学校有机整合组织机构、教学资源等,如成立全科医学系(部),构建学校、社区、医院联动网络,构筑学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的“立交桥”机制等,特别是要整合好校内与校外课程体系,整合好校内与校外师资队伍,整合好校内与校外教学条件。

注释:

①本文的“专科教育”仅指“专科层次教育”.

②省略/group/coverage/5393.

③epaper.省略/hnrb/html/2010-05/05/content_ 203981.htm.

④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14.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5

一、设置农村医士专业

护等卫生污业学校的农村医士专业应属医士系列专业之一,但由于此专业主要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村卫生室培养人才,所以虽同属中专水平教育,但又应与普通中等卫生专业教育内容有所区别。另一方面,由于中等卫生专业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较高,其农村医士专业教育的水平应高于职业卫校和县办卫校,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建议对其教学模式和计划,作适当修改.

1.专业培养目标中专卫校正规化、系统化培养农村医士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为我国农村基层初级卫生保健网培养离土不离乡、能防能治、能中能西、能医能防、能够胜任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2.招收对象、学制与经费来源此专业经入学考试,择优录取由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推荐的种毕业生,学制3年。在校学习经费实行多架道集奔,即学生本人交纳一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教育经费拨一部分,学员所在乡、村的公益金资助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回原村卫生室工作,国家不包分配,不转户口。

3.课程与教材农村医士专业教育应有别于普通医士专业教育,课程设置面相对要宽,专业知识实用性要强,并应实出成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所要求的内容。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l)适当减少普通基础课.略去医学物理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4门课程,其中必要的内容分别结合诊断学基础、药理学、解剖组胚学与微生物、寄生虫学课程讲授。(2)增设农村卫生学课程。各省应组织力量,结合本地农村特点,编写农村卫生学教材,其中应包括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内容。邻)增设初级卫生保健课程。此课程应密切结合我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管理程度设置、教授社区卫生规划、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等方面内容。(4)增设基础护理学课程,教授基础护理技术与技能,注意增加护理心理学、家庭保健等方面知识的传授。(5)临床课程设置基本上与普通医士专业相同,但应密切结合农村基层的实际,注重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加强危急重症的鉴别、处理、基本外科技术、妇女儿童保健、计划生育、防盲等方面知识的传授。

4.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临床实习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应保证在县级以下医院进行。此外,应增加卫生防疫和初级卫生保健课程的实习,由县以上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安排学员去试点乡、村,实地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5.考试与结业每学期考试科目不应少于3门,毕业考试应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农村卫生学和初级卫生保健。成纹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等同于乡村医生证,卫生行政部门承认其中专学历。

二、在.通中等卫生专业中设置初级卫生保健课程

初级卫生保健课程不是公共卫生孚的翻版,也不应是各医学学科的简单综合,它是中等医学教育中-个崭新的科目,应列为医士系列各专业的必修课。

1.任务与教学目的初级卫生保健课程是应我国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参与、组织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2.课程内容初级卫生保健课程应包括下述内容:全球及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及我国农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及指标,社区卫生卫生形势分析及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方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建设与管理,健康教育及卫生宜传;儿童、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居民健康管理及卫生行为指导,计划免疫;计划生育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及乡镇企业卫生监督;社区康复.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6

---赴河北保定市、北京市朝阳区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外地整合和优化区域卫生资源的经验,促进我区卫生事业发展,3月2日至3日由副区长郭景平、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石桂臣带队,区政府办、研究室、卫生局、大港医院、油田医院一行11人,赴河北省保定市、北京市朝阳区学习考察,先后考察了保定市人民医院、保定市第三医院、北京市朝阳医院和垂杨柳医院。虽然考察时间短暂,但是由于考察内容明确,安排周密,考察人员结合我区医疗资源现状去思考和研讨,收获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初步实现集约化经营的保定市医疗集团。保定市医疗集团是以保定市第三医院为主体,2001年1月7日经市体改委批准、由25家医院组成的具有完整框架、组织结构的多元化医疗集团。第三医院占地面积214.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现在集团拥有职工3978人,硕士生导师4人,主任医师42人,副主任医师210人,中级职称86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人,学科带头人92人,其中医务人员2700人,保定名医17人;总资产2.8亿元,开放床位3160张,年门诊量153万人次,年收住院5.5万人次,手术1.6万人次,是保定市卫生系统阵容较大、实力较强、功能较全的多元化医疗集团。

向国际化品牌医院迈进的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地处首都商务中心西区北侧,是一家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2003年实现业务收入近7亿元。医院现设病床1030张,年门急诊量120余万人次,有临床、医技科室49个,职工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00余人。该院以呼吸、心脏、泌尿、高压氧、职业病、器官移植、实验医学、急诊医学等学科特色和呼吸衰竭救治、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心脏病介入治疗、脏器移植、中毒救治、试管婴儿、急诊医学、危重症医学等众多特色医疗项目为重点。“北京市呼吸病研究所”、“北京市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北京市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烟草与健康合作中心”设于该院,同时是“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大肠外科专业学组、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学所在地。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市护士学校临床教学任务,是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百余项国家、部、市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300余项,医学居国家医疗机构先进行列。医院把"博爱诚信"作为立院之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先进精益的科学技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医护团队,为广大患者提供人文优质、可靠诚信的医疗服务并向国际化品牌医院的目标迈进。

二、主要做法

(一)实行集团化经营战略。保定第三医院和朝阳医院从发挥现有人力、技术、设备优势出发,注重提高集团医院的整体水平,优势互补、资源重组,减少重复购置,降低成本,形成了集团框架和以合作形式共同构建的医疗联合体。保定市医疗集团抓住集团核心医院这一关键,不断增强驾驭能力,在特色门诊建设上成为保定市之首,在占领医疗市场方面收到明显成效。按照医疗集团章程,确定了集团的性质、宗旨、范围、规划、机构及权利和义务,然后按照独立法人、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财务核算形式、收费标准、资金所属关系、人事归属不变的原则,在互惠互利、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集团组合。组建后的保定市医疗集团由25家医院组成,目前发展到35家成员单位,其中核心层一个,即保定市第三医院;以管理权关系为纽带的紧密层两个,即保定市急救中心、保定市中医院;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紧密层两个,即保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保定市民族医院;以契约法律关系为纽带的松散层30个。朝阳医院集团于2000年组建,核心医院为朝阳医院,北京朝阳医院集团第二医院、中医医院、八里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里屯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团结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左家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朝阳急救分中心为松散层单位,由于没有产权关系,尽管朝阳医院有很强的技术影响力,但目前集团化运营框架已基本名存实亡。

(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考察中我们认为保定医疗集团运作比较成功,他们通过核心医院与各成员医院签订协议,建立了专家人才技术、科研教学和医疗设备共享机制。一是人才技术共享。核心医院按协议组织集团内外专家,每月到两个成员单位进行会诊、查房、手术、带教;在成员医院急需的情况下,核心医院做到随叫随到,及时为成员单位排忧解难。去年以来,核心医院为成员单位巡诊46次,解决疑难病症35例,门诊2500人次,手术166人次,收转诊住院病人286人次;并派技术人员,免费为成员单位维修设备。二科研教学共享。集团核心医院多次组织成员单位进行科研、教学活动,并组织到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听部级专家教授对目前出现的疑难重症治疗报告。集团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增加对医疗纠纷的防范能力。多次承担代培任务,学习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知识,大大提高了科研教学水平。三是医疗设备共享。卫生资源得到充分使用,减少了重复购置,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负担,促进了社会稳定。集团核心医院的X-刀、螺旋CT等大型设备,集团成员单位开单来使用的数百次之多,促进两个效益得到同步提高。通过发挥核心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中小成员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厂矿和乡镇医院,其形象、业务、精神面貌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三)在抢占医疗市场上下功夫。保定市医疗集团强烈的市场意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在地域上的广泛分布,按照市场化和集团化经营目标,强化集团成员的互补性,努力通过集团知名度,提高各成员单位在群众中的声誉,借此扩大服务群体,在努力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朝阳医院抓住品牌建设这一关键,提出“一二三”发展战略,即确定国际化发展方向,在硬件建设和顶尖技术上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采取开放式办院,积极构建一套适应于国际化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抓住两条主线,一切工作紧紧围绕学术学科和强化经营管理来展开,处理好学术学科为实现两个效益服务,增加效益支持和促进学术学科发展的关系,努力在实现双蠃或多嬴上下功夫;抓住三个市场不放松,努力拓展社会保障市场、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和专科专病市场,创造了主营业务收入数亿元的经营业绩。同时医疗服务对内辐射朝阳区各街道办事处、东风乡所属的行政辖区外,对外逐渐面向全市、全国和国外。通过市场辐射,促进了区域内卫生资源的有效组织,并实现了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的有机结合。

三、几点建议

我们此次学习考察收获很大,一方面感受到这些医疗单位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所做的大量探索性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从这些单位坦诚的介绍中看到由于集团化经营在产权、经济利益等方面不清晰或者不完全到位,对集团化经营带来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明确整合区域卫生资源的思路,以引入市场机制、争取多元投入,实行强强联合为手段,加快医疗资源整合步伐,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共享化、医疗水平的现代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化、医疗消费的低廉化目标,确保我区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搞好调研,认真编制区域卫生资源整合规划。抓住国家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有利时机,科学做好区域卫生规划,为优化配置区域卫生资源提供依据。一是摸清底数。调查摸底要涵盖全区所有的卫生资源,既包括重点医院、厂矿医院,也包括各镇街、各村的卫生所、个体行医点。对于厂办医疗机构,要认真核实年度经营收入、人员结构、经费拨付及使用情况,为区委、区政府整合卫生资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二是立足区情实际。遵循国家和我市要求,立足我区石化基地建设的实际,在区域卫生规划中,以技术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努力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卫生需要。三是明确规划目标。在统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特别是“六大经济板块”建设、现代城市发展对卫生资源的需求,控制卫生资源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区国民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组织领导,借鉴上海、广东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尽快拿出一套符合我区实际的卫生资源优化和配置方案。

(二)创造条件,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集团化整合框架。本次外出学习,给我们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这些地方在组建集团时,还没有形成具有产权关系的集团,只是以市场划分或者技术合作、支持下的联合。没有产权关系,必然导致在整体运作上,考虑眼前多、思考长远少,特别是在利益上不能形成相互促进机制,人、财、物过度松散,整体合力难以形成。所以在谋划集团化运作时,要创造条件,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经营性集团,在保证满足政府基本公共卫生要求的同时,为医疗机构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创造条件。在具体操作上,对核心医院可以采取多元投资的方式,增强其经济实力,特别是强化对外投资功能,尽可能多地收购和整合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形成全资或控股单位,掌握调度卫生资源的权利。同时,根据发展需要,按照集团化运作模式,吸纳一定数量具有协作关系的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单位。只有这样,集团治理结构才会合理,整合目标才能实现。

(三)突出特色,在优化新型医疗技术结构上下功夫。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的专科分科越来越细,谁能突出特色,掌握新的专科技术,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我区医院不乏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和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要把握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专科。这就要求一些较大规模的医院,必须构建新型的医疗技术结构,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趋向整体化,在实行多种综合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应注重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各种诊治中心,如在大港医院建立癌症治疗中心、糖尿病治疗中心,在大港油田医院建立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等。只有把特色专科建设好,才能在地区甚至在国内外形成病人流,创出自己的牌子,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重视人才,培养-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队伍。医院的发展取决于高质量的医疗水平,而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关键在人才。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现代医学技术,而且要具备现代科学技术。因此,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注重医护人员的基本功训练与专业训练,一般培养与重点培养,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结合。培养一支具备开拓型、智力型的专业队伍。由于人才队伍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瞄准高新技术利用人才。高度重视横向联合,特别是充分发挥京津地区名医众多的优势,加快与部级医院高新技术接轨步伐,带动本区医疗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档次;拟定部级专家教授会诊带教计划,聘请一定数量的名医来我区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传帮带提高我区医务骨干的技术水平。二是招贤纳士吸引人才。保定市第三医院和北京垂杨柳医院除了为人才搭建一个优越的生活平台外,更注重为这些事业性强、工作热情高的有识之士,创造一个展示才华、施展才干的事业平台。我们可以高薪聘请一些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作为的专家,也可以聘请一些退休的专家充实到业务科室,以发挥余热,传授技术,提高医院整体技术水平。三是眼睛向内培养人才。加快对医院内部业务骨干的培养和锻炼,是医院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利用专家会诊的机会,对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加大培训力度。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把更多的业务尖子送出去进修深造,特别是加大与大专院校挂钩,尽快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