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检验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检验知识

四年制专业医学检验论文

一、回顾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简史

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开设时,绝大部分院校均定为五年制,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也有极个别院校设为四年制,毕业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在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规范专业设置时,统一规定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为五年制,毕业学生可授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近年教育部有规定,新设置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制一律为四年制,毕业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在2012年公布的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中,已明确统一规范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归属医学技术类,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重新认识和定位新专业目录及培养目标

新专业为“医学检验技术”,虽然名称没有太大改变,但明确归属新单独设立的医学技术类,统一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使本专业其内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认为,学制、学位及归属类别的改变,主要是强调、突出了该专业的“检验技术”属性,而淡化“临床检验诊断”属性,即业务培养要求由“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应该转变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基础及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及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而有关诊断性报告的签发、检验所获信息的应用、转化及临床检验诊断,应由具临床检验医师资质的专业人员承担。

三、正确处理几点转换和关系

1.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培养目标的转换。

原有目录中医学检验专业,由原归属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可授医学学士或理学学士的五(四)年制专业,明确归入新设立的医学技术类中,意味着本专业的医学检验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定位,淡化了其临床医学内涵。因此,本专业原有培养目标(1998年教育部专业目录),即“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应进行相应调整。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改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及医学检验相关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能在各级医院、医学研究、血站、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生产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构建探究

摘要:在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方向、纵向课程整合、横向课程整合、实验教学体系整合、线上线下整合、考核方式、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探索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体系的构建,为该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新医科

随着精准医疗及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日趋重要。各个高校都在大力促进医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通,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学科为主体,以知识点为中心,保持学科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学科内容相互割裂和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制由5年减为4年,推行学分制后学时也大为减少,在这些多重因素影响下,再按照以往的课程模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1]。

1实施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专业必修课程数量过多,选修课偏少,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专业必修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占用学时过多,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最后,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互脱节,学生难以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2]。这是因为传统的课程模式以学科为基础,由于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学科完整性的需要,导致各门课程的知识越来越多,重复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整合课程是将原来独立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减少多余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发挥整合优势[3]。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中开展课程整合改革的专业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开展较少。根据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模式改革的经验,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是两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整合模式[2]。针对当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主要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建立选课体系,并且配套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教学团队的改革,构建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整合体系,培养适应新医科背景下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

2课程整合体系的建立

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等方式初步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社会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研究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能力的具体需求信息;通过学生座谈会、个人谈话、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需求和建议,经过充分调研,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论证修订,优化组合课程内容,初步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基础学科与检验学科主要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实现从基础医学到检验医学的融合贯通;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主要课程内容进行横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将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全方位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培养方向进行优化,建立分专业方向培养的选课体系;将考核方式进行整合,建立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师资队伍进行整合,组建博学合作的教学团队。具体改革方案见图1。

阅读全文

临床互动实践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互动实践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践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组除同步传统教学外,还需参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反馈、会诊、病例讨论等实践教学。实习结束时,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评估两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教学体验情况。结果两组学生实习后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实习前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习后实践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更优(P<0.05)。问卷调查显示临床互动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及综合能力。结论临床互动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符合教学培养要求。

关键词:临床互动实践;医学检验;实习教学

医学检验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颁布的《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细则》强调,要培养“在具备临床知识和实验室检验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将实验室检验与临床诊疗相结合,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康复工作等提供建议和咨询”的检验医师。传统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多侧重检验技术操作的培训,相对来说诊断意识淡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积沉较少,对临床思维的培养重视不够,为满足医学检验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培养具有临床思维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显得十分重要[1]。本研究探讨临床互动实践在医学检验临床实习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从而为该专业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6~2018年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实习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64名,随机分为实践组32名,对照组32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在校表现、成绩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

【摘要】在高职医学教育中,医学检验技术逐渐跻身热门医学专业行列。由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相重叠的特征,各大高职院校将其作为教育模式转变与人才培养方式探索的主阵地便成为发展必然。本文以形态识别这一基础能力为重点,探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形态识别能力;专业人才培养

医学检验行业中,形态识别是一项基本能力。高职医学院校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也逐渐受到广大进修学员的认可与青睐,逐渐成为热门进修专业之一。因此,对于该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方式的有效性、实践性与创新性,不仅会成为社会评判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会直接影响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1]。

一、当前高职医学检验形态识别能力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医学检验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时间较短,存在诸多教学模式漏洞。高职医学院校同样如此。就形态识别能力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理论多于实践。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一味灌输基础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课程,理论多于实践甚至于全程理论教学,学生无法通过实践过程巩固理论知识[2]。第二,教学创新性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依然贯彻传统教学内容,课堂实验内容单一,创新性严重不足,无法提高学生培养形态识别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探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加强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的培养,是契合国家对于医学检验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重要抓手,也是使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扎实专业功底的重要选择。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于2011年推行教育改革,创新性地建立了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见表1-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评价结果比较)。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检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学检验专业学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教学成果、教学质量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的各项评价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可广泛推行。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传统模式;医学检验;检验技术;理论实践;教学成果

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也是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1],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实验实训等实践操作占据主要地位,是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传统教学模式劣势明显,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和现状,为改善这一现状,改革教学模式必不可少。本文选取检验专业学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体验式模式的教学效果,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6月这一学期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9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名。观察组男23名、女22名,年龄23~27岁,平均年龄(25.47±1.12)岁,文化水平:专科15名,本科30名;对照组男24名、女21名,年龄24~27岁,平均年龄(25.34±1.08)岁,文化水平:专科14名,本科31名。对比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开展前征得各相关部门同意,无中途退出研究调查者。

1.2方法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课程中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

【摘要】医学检验是在临床上给予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重要基础,所以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和有效地掌握临床血液学检验和临床基础检验学等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以保障在进行临床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工作质量。

【关键词】医学检验课程;案例教学法方法;运用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有利于促使临床诊疗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参加工作以后普遍缺乏与临床医生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例如在医学检验课程中对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应用。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案例教学法,也就是以典型案例作为进行教学的主要媒介,并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医学案例教学则主要对临床病例进行应用,有利于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进行实践,我们认为,医学检验课程中对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对临床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扩充

医学检验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以及临床应用三个部分。在前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相关的临床知识进行了了解和积累,以此为基础,对案例教学方法进行采用,能够将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加深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明确各方面知识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论述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此次研究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不同阶段的临床检验结果失误率,明确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质量控制措施。结果200例患者共进行350次临床医学检验,检验失误率为15.14%,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发生在检验准备阶段、标本采集阶段和标本处理阶段,其失误率分别为6.28%、5.43%和3.43%。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是多样和复杂的,从不同阶段和不同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是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长效发展。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0引言

临床医学检验是实现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之间关联的重要途径,通过血液学、生物化学、人体寄生学、微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等多项基础学科知识,对人体疾病及相关指标进行检验和判定,进而为临床医学诊疗提供有力的基础。在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患者是否严格做好检验准备工作、样本采集方法是否规范科学、样本处理是否达到相关标准等因素,均会对检验的质量产生影响[1]。从不同阶段和不同角度出发,对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对对医学检验影响因素进行防控,能够对医学检验的质量进行有力的保障和提升。此次研究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不同阶段的临床检验结果失误率,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350次临床医学检验材料进行研究。入组的200例患者中男124例,女76例;年龄为14-76岁,平均(44.64±3.89)岁。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次临床医学检验当中血液检验162次,生化检验94次,尿沉渣检验62次,便分析检验32次。

1.2方法。依照临床医学检验的相关标准对患者实施医学检验,生化血液检验前一周对患者进行禁烟禁酒,并合理控制其对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在抽血检验前12h保持空腹状态,检验前6h避免剧烈有氧运动。检验工作均由专业检验人员按照相关规范步骤进行检验,对患者信息资料以及检验标本进行严格管理。

阅读全文

探讨危急值案例解读在医学检验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危急值案例解读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应用检验危急值案例解读教学法的21名学生为教改组,应用传统讲授模式教学法的19名学生为对照组,通过笔试理论考试、实际检验危急值处理能力和学生接受度调查等形式,分析检验危急值案例解读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学生见习、实习的效果。结果教改组理论考试成绩、危急值处理技能、课程满意度、课程兴趣和临床沟通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危急值案例解读教学模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实验室常见危急值的记忆,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室常见危急值,夯实日后成为检验技师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案例;医学检验;检验危急值;临床实习;教学

临床危急值的概念始于 1972年,是指当一种结果出现,表明患者可 能正处 于 有生 命 危险 的边 缘 状态[1]。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干预抢救患者生命,否则极有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2]。临床上危急值的项目种类繁多,大部分医学检验学生对很多项目都不熟悉,也没有系统的学习。检验危急值的学多来源于教师随机讲授的课堂知识,而系统地、全面地讲解检验危急值的教学并不多见。目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经常应用于临床教学中[3],而在医学检验四年制本科的教学中,CBL 的实际应用并没有普及。为了能使学生提高兴趣并且更好地掌握检验危急值及处理流程,西藏民族大学检验医学教研室(以下简称本教研室)将危急值案例解读应用 于医学检验培 训教学中,具 体 方 法和结论 报 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18级检验本科21名学生作为教改组,采用危急值案例解读教学法;选取17级检验本科19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1.2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