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范例6篇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学习习惯;观察;动手动脑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每一位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感悟理解科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体验科学的结晶。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着眼点在于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教育学习习惯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发问的学习习惯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观察大自然,并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提出问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主动去观察,积极提出问题,并从中寻找答案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观察过程中,要培养以下观察品质:(1)客观性,如实地记录并反馈自己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2)持久性,具有一丝不苟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3)全面性,即让学生全方位地、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如观察一个大西瓜,可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来观察。(4)选择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往往抓不准观察的重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有选择性地进行观察,如在观察小孔成像时,学生本应该观察小孔成像的原理,但是有些学生却被小孔显示出来的影像所吸引了注意力,只有有选择地、目的明确地进行观察,才能使观察的结果更加准确、全面、有针对性。

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来形成科学素养。而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包办代替,一股脑儿地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孩子,生怕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碰壁;而在学校,有的老师急于求成,煞费苦心地硬将知识通过枯燥的语言、实验演示等方式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照着老师或是书本的实验方法来按部就班,丝毫没有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无所谓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了。长此以往,学生就产生了依赖老师或书本的心理,主动探究的精神也逐渐地消失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组织、协调。

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

在科学教育的学习中,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小学生很喜欢动手,面对琳琅满目的实验器材,学生兴奋的神情溢于言表,往往没有经过思考就急于动手操作,所以在动手操作前,要引导学生先动脑思考,明确实验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成的效果,确定实验的计划和方案,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如在探究《水蒸气》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水蒸气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然后分小组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确定实验方案后,再动手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科学教育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都将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发挥,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小组交流、共同实验等方式来实现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评价、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当学生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或是得到错误的结论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一个总结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总结反思在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组织学生一起来审视反省,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确定新的实验方案,重新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提问、主动探究、相互合作交流等好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势必为学生认识自然、探索奥秘添砖加瓦,也将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召存.科学教育学习习惯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7-01.

[2]霍一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03.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验算教学;实践探究

为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笔者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深入了解,结合教学经验做出一些尝试。如果希望学生学会运用验算方法,养成学生计算之后进行验算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自主判断作业的计算结果正确性的教学目标, 就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运用验算方法的优势,尝到每次作业都能完美完成的成功喜悦,以调动学习动力,达成教学效果。下文将对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一、对于验算教学的问题分析

1.学生不理解验算的必要性,没有验算的习惯

从常规的数学计算来说,学生没有体验过验算的重要作用,都不适应计算后需要验算这个步骤,觉得麻烦而且不习惯。所以,要让学生习惯验算,就要让学生自己先体会到验算对他们平时作业的好处,逐步让学生积极地在平时作业中、学习中进行使用,从而完成我们的教学目的。例如每次考试之后,在对试卷进行分析的时候,让学生注意到自己因计算疏忽所累积的失分的分值,吸取没有验算的教训,从而让学生重视验算。

2.学生不喜欢验算嫌麻烦

很多时候学生不喜欢验算,是觉得验算过于麻烦,让人乏味。教给学生简便的估算验算方法,让学生对验算产生兴趣,给计算带了乐趣,与此同时也对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行了培养,促进养成了验算的习惯。

3.某些学生不会合理进行验算

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合理地运用验算计算,很多时候对完成后的题目再次验算,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解题的思路,并能从中发现给予更正。例如,数学行程问题中:某列火车从A站出发,每小时行驶240千米,10小时后到达B站。这列火车往C站行驶每小时行160千米,B站到C站距离和A站到B站相同,这列火车从A站到C平均速度多少?大部分学生将算式列成(240 + 160)÷ 2 =200(千米),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列算式240 × 10 × 2 ÷ (10 + 240 × 10 ÷ 160)=192(千米)。分析题目的时候,我提议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们分别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验算,来验证解题方法的正确性。通过验算,算出两个车站总距离应该为240 × 10 × 2 = 4800(千米),而第一种解法的答案200千米进行验算,总距离应该是200 × (10 + 15)= 5000(千米),然而第二种解法每小时192千米,才能算出192 × (10 + 15)= 4800(千米),4800千米是正确的总距离。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验算方式。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验算心得,总结出丰富多样的验算技巧。计算结果的验算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其所有的逻辑性,必须经过推理和一定的策略。

二、教导常用的验算方法

验算在数学计算中应用范围相当广,在常规的计算之后进行验算检查,不仅仅能提高答案的正确性,还可以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思维的反应能力和创造性。想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就需要交给学生如何进行验算,这是非常必要的。

(1)估算法。估算法是上文提到的简便快捷的验算方法。在计算答案没有必要进行详细的数值计算时,为了能提前判断出答案的准确性,在计算前或者计算之后所运用的验算方法就是估算法,能于数量关系进行一定的推断。这种验算方法,比较便捷,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起到培养的作用,因此估算法很有教给学生的必要。

(2)交换法。交换法也是相对容易掌握的验算方法。比如在对加法进行验算的时候,把加法的数值位置进行交换,然后再进行一遍计算,看答案是否相同;乘法运算中,也可以将因数进行位置交换然后相乘,再对答案进行对比,已达到验算的目的。

(3)逆向验算。这种验算方法将答案代入原来的计算式中进行计算。比如在进行乘法验算的时候,用最后得出的积将一个因数进行除法计算,是否能得出正确的因数;在除法运算中,验算就是将商和除数相乘,是否能得出被除数,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

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验算习惯的培养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刻意的训练,这需要教师长久地坚持,要从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计算的时候就进行培养,从最初就开始注重优良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加深对验算必要性的重视,增强他们的验算能力,让他们能对自己的验算技巧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的习惯;英语课作业;价值;策略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在新的英语课程背景下,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此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客观地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会”“愿学”的习惯养成,英语课作业作为巩固英语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读、写、听、讲等技能以及开发智能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以培养学生许多方面的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英语课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哪些习惯

1.语言的习惯。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形成“说”的习惯。通过英语课作业,让学生训练英语,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教材突出的“说”的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做“说”的作业过程中,进行“TALK SHOW”,勇敢表达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爱说、敢说、善于表达的习惯。

2.思维的习惯。学生在做英语课作业的过程中,能养成认真思考和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的习惯。同时,通过学生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如对这个句子“他来自加拿大。”进行翻译,可以翻译为“He is from Canada.”,也可以翻译为“He comes from Canada.”。通过英语作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习惯,能多维度地去思考答案。

3.行为的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不断进行培养,英语课作业是其中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做英语课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了锻炼,如学生做作业时,让他们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如此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勤快、守时的行为习惯。

4.研究的习惯。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探究精神和习惯在新课程中得到彰显,而这种探究的习惯需要逐渐培养。在学生做英语课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一种主动探究的精神,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培养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

5.诚信的习惯。学生做英语课作业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诚信的习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有诚信,特别是在今天经济社会中,一些欺骗行为不断涌现,人们更加渴望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诚信的。诚信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而教育又在诚信的培养过程中担负重要责任。学生诚信的习惯培养有多种渠道和方式,而学生的英语课作业是一条不可忽略的路径。在学生做英语课作业过程中,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去看书上的答案,或是偷看甚至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通过让学生主动地思索,独立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和一种责任意识。

6.生活的习惯。学生在做英语课的作业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主见,面对同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学生坚持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正确想法,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主见。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所具备的合作、分享的习惯。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学生在做英语课作业过程中,与同学探讨、争辩、合作研究,这样一来能充分培养学生生活中的分享与合作的习惯。

7.反思的习惯。学生做英语课作业能培养学生不断进行反思

习惯。面对问题中自己的答案,学生进行不断推敲和验证,这是一种反思的方式。另一种反思的方式就是在英语课教师判定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时候,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学生进行不断反思,发现错误之所在,总结错误的教训和经验,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吾日三省吾身”,学生通过作业不断反思自己、从而养成一种反思的习惯。

二、如何利用英语课作业培养学生的习惯

1.作业设计时、多元设计、形式多样

在设计作业时,英语教师需考虑到作业的多元、多样性,根据作业的不同,英语教师可以设计常规性作业、复习性作业、讨论性作业、订正性作业、小结性作业。根据学生作业的途径不同,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表演作业。根据学生作业的主体不同,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个体作业(学生单独完成的作业)和集体作业(两个学生以上或小组进行集体完成的作业)。根据学生作业的地点、时间不一样,英语教师可以设计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根据学生作业的答案的唯一性不同,英语教师可以设计封闭性作业(答案是唯一的作业)和开放性作业(答案可以是多元的)。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英语教师可以设计A,B,C层次不同的作业。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基础以及兴趣爱好各自不同,英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选择性的作业,如可以设计5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3个。总之,通过英语教师设计不同类型、不同档次、不同方向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的不同习惯,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2.作业布置时,讲究艺术性。在作业布置时,英语教师需力求艺术性。在作业布置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考虑到所选的作业具有典型性、系统性、启发性、精减性,通过作业的训练,巩固学生已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还是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8-11、12),还是形式运算阶段,英语教师不能盲目的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作业,不能给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特别是在今天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学生减负,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分量适度,难易程度恰到好处。这样一来,学生的作业才会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养成学生的习惯。

3.作业检查时,家长与学校联合,齐抓共管到教育的选择性、一致性。学生不仅在学校里进行学习,又在家庭里进行学习。家庭内部成员需要与学校一致,去监督学生作业情况,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督促,使其及时完成,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有利于学生作业的及时检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问题。通过家校一致的管理与教育,严格把好作业关,从而实现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培养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并逐渐形成其他的习惯。

4.作业批改时,形式灵活并具艺术性。在进行学生作业批改时,英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教师批改、家长批改、学生自己批改、学生之间交换批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批改。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批改,能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得正确的信息。同时,作业批改时教师需具备艺术性,不能简单地打“√”和“×”,而是需要给予学生以话语评论,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从而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和习惯的养成。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作业等不同的情景,英语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评语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困难、自卑的学生,因采取鼓励为主,如写上“有进步”之类的评语,让学生看到前进的希望,树立学习的信心,而对于学习成绩暂时优异较好的学生,可采用具有挑战性、竞争性的评语如“××同学比你的解法更技巧”“不再认真××同学将超过你了”等,以便激励学生更加拼搏,不断超越自己。可见,英语教师批改作业的艺术性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作业的质量。因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英语教师需要掌握艺术性,以便能激励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5.作业讲解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作业讲解时,英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在指出学生错在何处时,更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出错的原因,而且需要进一步诱导学生寻找其他解题方法或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在讲解此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引申或拓展。同时,英语教师在讲解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错误的原因,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把问题进行归类,还可以让学生找个本子作“容易犯错误的试题集”来专门记录自己易错的试题。所以,英语教师在讲解作业时,更需要一种艺术和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好习惯。

三、结语

在今天新课程背景下,减轻学生负担不应该成为一种时髦的教育口号,而是一种教学与课程实践。在精减学生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华.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J].教育学术月刊,2008,(2)70-7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验)[N],2001.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素质教育教学给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笔者结合小学科学教学谈一下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主动探究习惯的培养

新时期的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学识基础和个性特点,但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要借助于科学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遇到问题时问题,改掉在家问父母、学校问教师的习惯,不再依赖老师、父母,而是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教学中遇到“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等问题时,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师可以游离于学生之外不管不问,而是适时的加以指导,做到助推剂的作用。长此以往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再布置问题或者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

2动手动脑习惯的培养

小学科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上上课时引导学生“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体验问题。在“做”中感悟问题,然后进行动脑学习。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在学习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3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的限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为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让学生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4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 解题习惯

目前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累积,严重地影响了后续学习。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能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从审题开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在审题中体现的。不要单纯地以为看错题、看漏条件只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它也是综合能力不高的表现形式。应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咬文嚼字明确题意

审题就要明确题意,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搞清命题的语法结构。审题时要搞清“包含”“不包含”“除”“除以”“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正”“非正”“负”“非负”“增加”“增加到”等关键词语的意义。弄清常见的叙述方式,如“若……则………”“如果……那么……”“已知……,求证……”“……是……的条件”“……条件是……”等。

(二)灵活多变挖掘隐含条件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虽给出但并不明显,或没有给但隐含在题意中的那些条件,对于前者需要将不明显的条件转化为明显的条件。对于后者,需要根据题意,灵活多变地去挖掘隐含在题意中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养成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挖掘隐含条件化未知为已知的能力。

(二)提出连续性问题,进行判断推理训练

例3:如图,在正方体中ABCD-A1B1C1D1,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证明:面A1FD1面ADE。

此题教师可设计如下推理思维过程:(1)要证面面垂直,先要证什么?(生答:先证线面垂直)(2)怎样去寻找这条垂线?(本题的难点) (生答:D1F面AED)(3)要证线面垂直,又要先证什么?(生答:先证线线垂直:D1FAD(易证),D1FAE)(4)怎样证明D1FAE?(取AB中点H,连接A1H,在正方形A1B1BA中证明D1FAE)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铺垫一定的思维“台阶”,引导学生思考,展现推理过程。让学生在经常的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地实现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培养良好的规范解题习惯

解题规范,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严格步骤,书写认真,思路清晰。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育中学生在数学解答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这种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而我们经常遇到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重视写答案,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我们做事强调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束,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我们做题就同做工作一样,应该有完美的结局。因此,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写答案,还要使学生学会写答案。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解答题是分步给分的,因此在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碰到比较烦琐的计算,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动手进行规范求解,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四、培养良好的题后反思习惯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完成(阶段性)之后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作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结果等的反思。波利亚指出:“即使是相当好的学生,当他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下论证后,就会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情来做。这样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反思所完成的解答,通过反思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过程,学生以此可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和发展自己的解题能力。

①解题后,应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并发现自己在解题中显露出的知识能力的缺陷,在题旁写出摘要。

②解题后,应注意探求多种解题方法,并对各种解法作比较,讨论它们的优劣之处,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

③解题后,应进一步做力所能及的推广,培养自己大胆猜想、验证的探索能力,激发自己的创造性。

④解题后,应对习题进行归纳、总结、类化,即一是把类似的习题归成一类;二是注意某些题目的应用,便于构成知识系列,同时培养自己的归纳、整理、应用知识的能力。

⑤解题后,应对原题的条件、结论进行再思考,看看条件是否可以变化,相应的解题方法有无变化,也就是一题多变,逆命题是否成立,等等,以培养自己的严谨的思维。

课堂上所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许多问题的解决要通过学生对信息的联想、创造和反思,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实现再学习的目的。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习惯;教学经验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增强的过程、一个习惯培养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小学学习对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影响,同时还要认识到小学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认识好现状、规划好步骤,以便做好这一工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而不懈奋斗。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没有相关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只是在幼儿园时期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知识,而在小学时期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对学习不重视,写作业字迹潦草、随意,只是为了赶时间或者为了与同学比赛先后,同时由于学生的粗心,导致1、7不分,6、9不分,或者漏写小数点、答案写错地方等低级错误。有些学生在计算的时候粗心大意,该进位时不进位,计算完后也不验算,直接填答案,导致错误较多;还有些学生较为懒惰,对于较难的题目就不去思考,直接抄袭他人的作业;有些学生甚至对于教师的指导、纠正还持仇视心理,导致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

数学科目与其他科目不同,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而数字在运算、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认真书写、认真计算,如果书写不认真就会导致运算的错误。比如,有一次我在改作业的时候发现一个学生计算78+101=119,我很不解,拿来他的草稿纸一看,原来他把78写作18,导致了计算的错误,我就开玩笑地说:“如果我先借你78元,再借你101元,只还你119元,你愿意吗?”这个学生当即脸就红了,此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同时,在班上我也很注重对学生细心习惯的培养,刚开始的时候让他们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得出结果后要验算,不要求快,要求质量,在有所进步之后就慢慢加强对速度的要求,这样步步为营,就会很好地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习惯。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往往不止一个,培养学生多角度解题的能力,对他们日后遇到生题、难题时开阔思路有着重要的帮助。

比如,某天我写下一个案例:一辆货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下午行驶了2小时,那么这辆车这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在课堂上,学生普遍提出这两种解法,

解法一:先求出该货车的时速,再算出下午行驶了多少千米,和上午的加起来就是全天的总行程:(150÷3)×2+150=250(千米);

解法二:先求该货车的时速,再乘以行驶的时间就可以了:(150÷3)×(3+2)=250(千米)。

但我为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寻找其他的新解法。过了十分钟左右,有学生提出了新的解法:150×2-150÷3=250(千米),原来他是先求出6个小时的行程再减去1个小时的行程。为此,我在课堂上大大地夸奖了这位同学,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样一来,就会有其他的同学进行深入思考这个题目的不同解法。

四、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习惯

数学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科目,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快速地解出答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案例:在找规律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等式:

5×5=25 15×15=225 25×25=625 ……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及时地算出55×55=?65×65=?

很多学生都会很容易发现结尾都是25,只是前面的数字发生变化。而前面的数字究竟有什么规律,他们可能很难发现。于是,我把这样的题目留作家庭作业,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进而加深其印象。然后将数字单独列出来,让学生去想象1和2、2和6、3和12、4和20有什么规律,这样一来,就会便于学生思考,有学生就会发现:2=(1+1)×1,6=(2+1)×2,,12=(3+1)×3,20=(4+1)×4,x5×x5就是(x+1)×x,后面再带上25,那么55×55就是3025,65×65就是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