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生活化探究

小学生德育生活化探究

青少年时期是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目前小学德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旨在讨论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中的孩子们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由于家长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对孩子的个人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缺乏足够重视,导致现如今一些孩子出现诸如脾气暴躁、应变能力差、缺乏爱心、心理脆弱等问题。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德育方面有所侧重,但是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都存在一些问题,依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躯壳,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对其他方面的要求也很模糊。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数据,一方面感受到青少年的各种不良习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德育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一定抓紧小学生德育教育,从小把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和个人能力提升上去,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们迈向更阳光的未来。

二、我国小学德育生活化出现的问题

1.忽略学生之间的个性差距。德育生活化,最重要的是走进生活,而每个孩子的生活其实都不一样,在这个大前提下就不存在统一标准,以及统一执行的德育教育内容。而目前小学对于孩子个性上的开发力度仍然不够,教育工作者也对孩子们的生活了解不充分,面对留守儿童,学校的德育经常就是“给爸妈洗脚”“跟爸妈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常规内容,根本没有考虑到每个孩子所处的不同家庭环境的区别,导致这些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并不能解决个人心理问题,反而会加重其心理上的负担,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

2.德育生活化不够贴近生活。生活化其实大家都很好理解,但是想要把某件事情“生活化”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小学生对于社会、人生等观念都比较模糊,喜爱新奇事物,天性好动,所以德育生活化并不是要将孩子们的行为标准带到成年人的价值观上去,而是要把德育的内核带到孩子的生活中去,为此一定要保证孩子的正常生活不被过分干扰。往往在某校开始实行德育之后,学生们却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为了应付德育的内容而疲于奔波,不得不说这种行为完全就是一种本末倒置,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德育的好感和印象。

三、德育生活化的具体实施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德育生活化其实就是让学生们在生活中用心感受周围的事物和情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跟他感情最深的就是家里的亲人,所以德育的重点就是孩子的父母和长辈。从生活中来就是要让孩子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不气馁、不妥协,努力利用自身力量去解决问题,培养独立的人格、坚强的个性。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养成遇到困难就寻求家长或教师帮助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到生活中去就是说让孩子在解决困难时,结合生活中的小细节,从生活中找寻灵感,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2.根据孩子的差异来科学地进行德育工作。孩子之间的个性、经历和家庭都不相同,导致孩子的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德育并不能只追求表面,更要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如果孩子出现厌学的现象,首先要探究其厌学的原因,积极地跟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从而确定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积极的交流,引导孩子们喜欢上学习。由于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德育的目标制定也要进行适当更改,有些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就尽量不要提出,使德育更加贴近现实。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个人能力。每个教师是德育生活化具体的执行人,教师的个人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德育质量的好坏,由于这项事业不同于传统的教书育人,不仅要保证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传授能力,同样也对教师的沟通交流和心理辅导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合格的德育一定是一个循环,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反馈教师的互相促进、和谐进步的过程。教师们为了摒弃传统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以学生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从而发现更好的教学方法,保证德育的良好贯彻和落实。

4.加强互动与沟通。德育生活化与以往的传统教育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沟通和互动,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积极地去聆听学生们的问题,才能切实地理解学生们在学习中的难点和压力。在授课中,可以将课本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形成科学的思路,以后日常生活中再遇到这类问题能快速解决。良好的沟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能获得许多必要的信息,可以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与个人能力并没有完全严格的界限,在德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们对于生活的体验,从情感上去感受、接纳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结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实际来给孩子们一个更贴近生活的德育。

作者:李爱梅 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