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例6篇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1

一、理论基础模块教学策略 

理论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审计理论知识,该模块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做好该模块的教学,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看似晦涩、抽象而繁多的审计学理论知识,是导致学生对审计学丧失兴趣和信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理论基础模块的教学中,应将激发学生对审计学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可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将晦涩难懂的审计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以增进其对审计学的认识,提升其对该门学科的兴趣。例如:在新知识点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贯穿到案例的讲解中,利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将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二)构建理论框架 

审计学的理论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理论链条,构建理论框架,对于增进其对理论逻辑的把握和促进其更好地掌握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学过程中可构建“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审计风险—风险评估—进一步审计程序”等理论链条,并在学完整本教材后将理论链条梳理成理论框架。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对审计学理论形成更为系统、全面的认知。 

二、实务操作模块教学策略 

审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理论知识的理解需要在实践中完成,因此实务操作是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模块,在该模块的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审计学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其各项专业操作技能。 

(一)验证性操作 

验证性操作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来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验证,进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初步业务活动”知识时,可结合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些“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按照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试着填写审计工作底稿,再将真正的审计工作底稿展示给学生,使其进行对照,以验证所学知识。 

(二)综合性操作 

综合性操作教学旨在考验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并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学以致用。具体来说,可以被审计单位的基本财务活动和背景资料为基础,模拟真实审计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例如:在学习完“审计风险”、“风险评估”等知识点后,我们可搜集一些关于审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相关案例,并准备相应的财务资料,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实践,使其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开展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活动,如此一来,在相对真实的审计情境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均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三、综合能力模块教学策略 

综合能力模块可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共同提升学生审计学综合素质。 

(一)校内实训 

在财会专业学生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后,给学生提供特定企业的情景资料和相关文件,使学生尝试为企业做一套账表,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做好的账表资料进行交叉审计。 

(二) 校外实习 

完成专业课学习后,学校应安排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使其真正参与到真实的审计活动中,并在真实的审计环境下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巩固、运用。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内容涉及面十分宽泛,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审计学的精髓,为将来的工作打牢基础,因此学校应务必安排充分的实习时间。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审计学基础;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本文分析了审计学基础课程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突出和保证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讲明白基础理论知识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完善审计学基础考核方式。

一、突出和保证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突出和保证审计学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审计课程教学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教学上既要考虑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又要考虑讲授相关知识与必要的拓展知识。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下,不可能比较全面地讲授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中只能突出和保证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深化,对于较为简单的理论性知识可布置小论文,不用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对讲课内容非常熟悉,吃透教材,组织好教学进度和方法,正确把握深度与广度。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不能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对较高审计理论的掌握上,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能较好地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强化对审计事项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选择合理恰当的审计案例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应将教学的基本点放在培养其较好地掌握审计学基本知识,具备审计实务应用基本技能上。在课堂讲授过程当中,一方面注意适当介绍一些审计发展动向,或跟审计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引导学生关注审计领域现状,培养学生的审计情结;另一方面引入审计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剖案例,分析、判断问题,分析、归纳并总结出审计处理意见。例如,讲解完每章的理论知识后,把班级的学生分好组(每个组可以5到6人),各组讨论同一个案例,每位学生都分析并经小组讨论后在下节课上课之前上交各M的审计意见,由教师选评选出最优的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而且能比较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有效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服务。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学生参与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其次,培养学主动参与案例教学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促使自身发展,是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

三、完善审计学基础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审计学基础的传统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出勤情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成绩(创新、解决问题能力)+期末成绩”的形式。期末考试应是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期末考试题可以出一到两个案例分析题或减少客观题的比例,从而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答题的习惯。

总之,将学到的审计理论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当中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审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案例教学是本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结合案例教学的讲授促使学生将审计学基础的基本原理、原则的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地理解运用,可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芹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论刊,2015(12).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3

抓重点,简化理论知识。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老师高度强调案例学习的地位,而忽视了理论的基础地位。虽然说理论知识很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接受能力差,理论课的讲授难度高。但是在审计学的学习中,对基础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实践,我们不能一味的轻理论重实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安排,对审计学繁杂的知识点进行简化。对于只需学生了解的知识点花少量时间简单讲述即可,比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学生只做简单的了解即可。对一些基础的重要的审计理论必须进行详细讲解,比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模型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的形式,以动画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点。同时配合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对于除此以外的知识,可以作为课外阅读让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去学习。因此对于高职类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化繁为简,要求学生掌握核心的理论知识即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典型案例教学。审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巧性。采用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审计理论,增加课堂有趣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操作技巧和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作用。审计学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是对审计学中零散的审计学知识点、专业术语的学习;实践部分是对审计整个流程的实务操作。对于实务部分的教学,老师一定要寻找典型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这个任务在审计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很多老师都表示典型的审计学案例非常少。目前使用的审计案例可以分为巩固理论知识点的案例和审计实务操作案例。在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审计理论的讲授,可以结合相关的典型案例,给枯燥的理论知识加一点背景和鲜活的情节,使审计理论变得生动、易理解;讲授审计实务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分析案例。目前在课堂上使用的审计实务案例可以分为国外审计案例和国内审计案例。常用的国外审计案例发生年代久远,加上由于不符合中国的审计环境,对实务操作指导性不强。国内的审计案例往往缺乏系统性,大多数案例只是停留在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简单介绍和总结上,学生对这些案例只能阅读分析而不能参与到审计的过程中去,这样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因此寻找、编写典型的教学案例是审计学任课老师的重要任务。学校可以通过划拨经费等方式,支持有实践经验的老师编写审计教学案例。建立全国性的审计教学资源网,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审计信息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制度变得更加复杂,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工具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对审计数据进行抽取分析等工作已经基本得到普及。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审计软件和技术工具来帮助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进行审计风险评估、设计审计程序、整理审计证据、对财务数据进行抽样、分析、编制审计报告等部分甚至全部的审计工作任务。我们调查了事务所和公司审计实务中计算机审计软件和技术工具的应用情况。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在老师完成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教学后,接下来就是利用审计信息化教学,也就是审计软件来帮助学生感受审计实务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审计软件会给学生呈现一个公司(即被审计单位)的所有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完成整个审计过程。我们学校会在将近学期末专门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里作为审计实训周,在审计实训周里学生全天在机房学习审计软件。将学习时间集中,会帮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实训过程,系统的掌握审计流程,提高审计实训的效果。

建设网络学习空间。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手机已经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装备。那么我们能不能引导学生课下利用手机学习呢?老师可以在校园网上申请审计学网络学习课程,将上课的课件、案例资料、课后练习、课外学习资料上传。学生可以通过登录校园网在指定位置录入学号密码登录学习。整个过程学生利用手机就可以轻松完成。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需要老师进行适当引导和激励。老师可以将对课件、案例资料、课后练习的学习过程计入平时成绩考核,将对课外学习资料的学习计入加分成绩考核。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支持任课老师参与审计实践。对于高职类院校,虽然审计学属于专业课但是不属于核心课程,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于审计学老师的专业培训很少受到重视。但是经验来自于实践。目前很多高校的审计老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相应的审计实际工作经验。而对于这样的实践类课程,如果老师的知识也是全部来源于书面资料,就不可能将枯燥的知识点生动的呈现给学生,也不可能给予学生精彩的案例讲解。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审计学老师参加审计实践。积极帮助老师寻找实践单位,对于参加实践的老师给予适当的补贴,减少相应的课堂教学工作任务等。另外还要注意老师知识的更新换代,经常安排从事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审计师给老师培训,以适应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

总之,审计学教学效果的提高一方面需要任课老师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需要老师不断地寻找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将整个审计学的教学时间分成三个阶段,分别完成理论、实务和信息化的审计教学。通过理论部分的抓重点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对实务部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审计的流程及审计实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通过信息化教学使学生自主完成对一个公司的审计工作,最后出具审计报告。相信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会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审计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在参加工作时顺利适应审计岗位。

参考文献:

[1]张露.高职审计课程中的内部控制审计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6,(12).

[2]冯延超.审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业会计,2014,(16).

[3]杨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审计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08).

[4]韦霞.审计教学案例选择与问题设计[J].财会通讯,2014,(03).

[5]汪燕芳.风险导向审计与案例教学思考[J].财会通讯,2011,(12).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4

一、更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审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和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为出发点,一个合格人才的素质能力由知识、技能、经验组成,缺一不可。传统的审计教学目标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忽略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经验培养。在当今IT环境下,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与普及,要求高等教育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将信息化技术技能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并应注重学生实际工作经验能力的培养。按照教育部“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根据审计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交叉学科需要融合的特性,从当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审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将教学目标合理定位为: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创新的实践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宗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一)建立扎实的理论知识 审计信息化是集会计学、审计学、计算机审计软件、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交叉性、综合性、实用型学科。在知识培养上,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审计学、会计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创新的实践技能 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不间断地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操作技能、审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技能、系统开发与二次开发技能。同时,要创新学生思维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是目前高校教育中的一块短板,而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光在校园里“闭门造车”是不行的。高等教育要以卓越文科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培养为手段,通过课程实习、假期实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工作能力,以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大学生的经验要求,使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避免企业的二次培训和学习。

二、重构教学体系

围绕教学目标,按照教育部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发展为背景,以核心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审计项目分析、审计信息系统设计和审计实践应用能力,注重知识理论,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实践经验,构建IT环境下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包括知识教学体系、技能训练体系、经验培养体系。

(一)知识教学体系 传统的审计知识教学是基于手工环境下的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掌握,要求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手段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存在很大的局限。在IT环境下,由于被审计对象采用不同的会计系统软件,信息化程度不同,数据库、数据存储格式也不同,并且审计人员的审计系统软件也有许多种,审计数据的采集、转换,数据分析、疑点查找都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系统的技术手段和技能来进行处理。因此,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内容应在传统的单纯以审计理论教学为主体的内容上,加入相应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为科学系统论、计算机财务管理、Excel在计算机审计中的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数理统计等内容,并根据审计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专业特色,进行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才所需信息系统审计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培养既懂审计又懂信息技术且能把二者更好地融合的21世纪复合型专业审计人才。

一是要整合课程结构,形成特色的应用型审计信息化知识体系。在课程结构设置过程中要遵循由通识到专业、由基础到前沿的原则。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人文基础知识课程和审计专业知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要在原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整合新的教学课程,更新充实新的会计、审计和信息技术前沿知识,注重审计软件的应用和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以适应现代审计技术的需要。整合后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学科基础模块课程、专业知识模块课程和前沿知识模块课程四大板块。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涉及高等教育人文学科的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文化基础、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税法、企业管理等;学科基础模块涉及审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会计学基础、审计学基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审计软件技术基础、应用分析软件、高新技术与信息化发展等;专业知识模块包括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高级审计学、独立审计、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准则、审计法、审计软件应用、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审计信息系统等;前沿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审计、电子商务审计、XBRL和其他前沿知识。通过课程整合,形成系统的审计信息化理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

二是要更新课程内容,突出信息化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审计软件有各种商业化审计软件和审计署开发的AO审计管理系统,审计内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领域拓展。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内容要实现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既要满足当前需求,又要有前瞻性,既要教授当前应用普遍的基于SQL数据库的审计信息化技术方法,又要传授如基于“云计算”、航拍技术、数据挖潜技术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不遗余力地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方法、新思路,做到与时俱进。在教材的选取上要考虑知识的新颖性、创新性,也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实践自编特色教材,也可以引进原版外文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实验内容要突出应用性,减小验证性实验,大力增强来源于业务实际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减少单门课程的实训和设计,增加课程组模块的综合实训或设计,促使学生将点状的知识逐渐形成网状的知识领域或知识模块,培养学生对对象进行系统分析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技能训练体系 实践职业技能是把实际操作技能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的。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程度、专精度和熟练程度等几个方面内容。旨在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熟练运用程度,着力提高审计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是实验。主要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包括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实验和综合实验。学科基础实验包括基础会计实务训练、财务会计实务训练、财务软件应用训练等,在手工环境和会计软件环境下对企业会计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报表编制进行训练,为审计提供审计对象;专业基础实验包括独立审计实务训练、经济效益审计实务训练、内部审计实务训练,对审计业务的实施与开展设计审计流程,选取合理的审计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审计和循环经济业务的实质性审计;专业技能实验包括审计信息化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审计软件的应用训练,电子商务审计训练、网络审计训练等,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和网络环境下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综合实验以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正常生产经营发生的业务为实验资料进行综合审计业务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开展项目审计的能力。

二是实训。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主要在实训基地进行。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审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审计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审计信息系统维护能力、审计项目处理应变能力,也包括领会指令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应用计算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

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加强了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有助于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经验培养体系 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块短板。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大大降低了竞争能力。如何保证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实践经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素质能力提升。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兼任学生会工作等增强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开展班会、联欢会、才艺展示等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举办相关讲座、开展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增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参加竞赛、沙盘对抗赛、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锻炼项目运营能力。

二是实践经验培养。通过社会考察、假期三下乡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践,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邀请业绩突出的校友回校作报告、介绍经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需要,汲取校友的成功经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战工作经验。一方面,高校请审计资深技术人员或市场人员来校给学生做报告,面对面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在审计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到审计信息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实习,使学生对实体有一个清晰的观念,提高实战工作能力。

三、提升教学平台

传统的教学平台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教学课堂,主要是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勾重点、学生做笔记的单向式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一般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或许不大,但在审计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内容多元化、软件功能复杂化、审计对象数字化、审计手段灵活化、审计判断主观化,仅通过课堂理论讲授没有信息技术的感官刺激,或单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会使学生走马观花,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现代信息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加强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审计信息化软件技术的应用,全方位地传播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保证教学效果,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建设审计信息化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借助IT技术,依托高校校园网络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建设审计信息化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平善课程教学计划建设、教学大纲建设、教学课件建设、教学习题建设、课外阅读资料建设以及审计练习软件建设和其他辅助学习内容建设。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自主实验和交流互动的立体教学系统。

(二)通过信息化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教学 平台具有全面集成、在线管理的特点。老师随时在能联网的地方就可以备课上传、通过视频讲课、完成教材内容的、布置作业、试卷设置和答疑、公告管理等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随时在能联网的地方进行视频学习、浏览课件、整理课堂笔记、轻松复习、进行在线测试、提问交流等学习活动。网上教学过程的这种交互体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使学生获得教学指导、疑难解答,教师获得教学建议等,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协作学习,教师之间的交互可以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不受地点、空间、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了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需求,实现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学生轻松愉快的协同学习。

四、创新教学方式

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社会实践性决定了社会必然是学校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场所。因此,建立良好的校企“双赢”合作机制,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是建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双课程模式的建立、聘请企业专业人员上课堂、开放性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式,将学校的实践教学与管理纳入到整个社会中。

(一)实施学校与企业双课程模式教学 在教学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过程中,要对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了解当前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和具体要求,邀请来自审计实务工作一线的专业人士参与研讨,确定课程设置的社会和行业可行性,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规格和社会服务面向,科学制定教学课程。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可以安排在校企合作或实训基地的企业中教学,由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共同教授知识和技能。一方面使学生有一个实体感受,更能有效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接轨;另一方面使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聘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课堂 闭门造车终究塑造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聘请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优秀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的优秀专业技能人士为实习指导教师,对业务性、实践操作性强的审计软件应用课程和其他实践课程进行指导。每一学期至少聘请上述人士进行一次课程兼职教学,讲经验、讲技能,以此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训效果。

(三)建设开放性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进行高等教育的根本。要积极合作进行双师型师资培养工作,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学习提高。新进教师必须在企业实践锻炼半年以上,青年教师每学年的实践锻炼应不少于2周。把教师“到企业、下车间”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重要的是要形成教师定期进行实践锻炼的机制。

审计信息化人才是时下社会急需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紧迫而系统的工程,人才培养方的高校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完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21世纪审计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世林:《论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和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2]吕新民、张金城:《会计审计学专业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第10期。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5

审计实习报告模板一

一、实习目的

专业实习是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专业实习使自己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我到的实习单位是河南省新野县审计局,实习的主要任务如下:

1.调查新野县审计局目前的审计事务的操作流程。

2.研究现行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进程所起的作用。

3.分析新野审计局信息化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

三、实习内容

1.实习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生产的自动化,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审计信息化将是21世纪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现今的基层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国基层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审计人员;软件条件以及硬件条件如何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联系了河南省新野县省审计局,并在那进行了我的专业实习。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2.实习单位介绍

新野县审计局是隶属于国家审计署的县一级的审计单位,编制大约30人。新野县属于河南省的经济不太发达的农业县,所以审计机构不像大城市那样有很多的审计事务所,审计单位只有审计局一家,并且被审单位也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平时业务工作量并不太多,同一时间基本上只进行一家被审单位的审计。

四,实习体会

引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说过的一句话,十五个字:起步晚,基础弱,资金少,应用难,见效快。

首先是起步晚。国家审计署计算机应用是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到xx年南京计算机审计展示会上才只有18个参展单位,象新野县这种经济欠发达县审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就更小了。第二是基础弱。因为搞信息化,计算机应用要有好的审计工作者,包括审计专业人员和it人员,这方面新野县审计局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工组人员甚至连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也达不到由于起步晚,投入少,网络,计算机设备在起步的时候基础也比较弱。网络环境较差。三是资金少。今年上半年,局里的负责信息工组的人员想购买一套新的审计软件,需要5000块资金,但最终因为没有批准而流产,这正说明了基层单位资金缺乏的程度。四是应用难。审计相对其他部门工作来说,其计算机应用难度比较大。被审计对象都是开放的,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财政部门或者大中型国有企业或小型企业都有各自的制度,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审计的难度比较大。另外被审计对象的系统与审计单位系统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增加了技术上的难度。而且从技术上看,审计单位要在人家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特别是在被审单位本身的信息化称度较低的情况下,应用就更加困难了。第五是见效快。虽然审计信息化起步晚,但是我在实习单位见到仅有的2个审计和网络财务软件的使用还是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效率的提高,受到大大多数员工的肯定,效果显著。总之,新野县审计局的审计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审计实习报告模板二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实习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特别对于我们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它是对我们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培养和检阅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审计学》课程实习,不仅能够熟悉审计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这部分自己补上,根据我们实习的那张流程图做适当描述)等。因此,通过此次课程实习,我们不但了解一些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还进一步巩固了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将书本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经济业务处理相结合,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也正应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们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课的知识。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这次实习应用福斯特公司提供的《审计实务》软件。我们首先了解审计的整个基本流程,主要完成实质性测试中的货币资金审计,应收账款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应付票据审计,实收资本审计,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这几个内容。

三、实习总结

(一)实习让我收获甚多

1、了解审计案例的各种情况,磨刀不误砍材功。

这点让我体会特别深,首先得先了解该案例的被审计单位,基本了解其的基本业务。不会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胡子眉毛一起抓,没有重点的。比如在其他资料的实质性测试审计人员时间安排表可以知道审计程序的执行人员,审计时间,复核人,复核时间等。

2、细节之处别忘了填写

在审计工作的自我学习中,经常以为把所有表和表头都填完了,到用答案检验时总是会看到自己不能得满分,那边缺了一些,这边又缺了一些。到处补缺补漏的,到后面总结一个经验就是一开始做的时候就填表头,不能在细节之处被扣分。

3、填写审定表的注意点

首先明确审计是对报表项目审计,而不是会计科目。那么就会了解对货币资金的审计不是审计发生的每笔业务。

其次审定表不是在第一个审计程序核对报表与总账、明细账金额时就一次性填完。左边的报表期初数根据上年已审会计报表过入,报表期末数根据未审会计报表过入,个明细账未审数根据明细分类账过入,右边的审定数一列是根据审计证据的得出的,举个例子说,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审定数分别根据库存现金盘点表和银行存款余额明细表过入。

最后莫忘了审计结论和复核结论的选择。

4、各个项目的审计工作是有联系的

审计工作是有勾稽关系的,对青岛机电公司的应收账款做调整分录不正是因为其主营业务收入经过审计不能被确认。

固定资产净额应该进行调整不正是因为非正常用的机器多计提的累计折旧应冲减管理费用,不过新准则是要求冲减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5、了解虚假痕迹

若是造假,总会出现纰漏,应收账款是某些上市公司最方便快捷的造假途径,不过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查账时应侧重在原始凭证上面下功夫。比如本例中审计人员发现的该公司对青岛机电公司的应收账款属于虚构业务就是没有相关的原始凭证。

(二)实习让我知道自身的不足与需要提高的地方

1、准备不充分,对案例了解不够深。

没仔细研究该审计软件的工作流程直接就填写,导致细节部分不知如何填写。

直接就把一个报表项目审定表填完,没有根据其他资料的一些询证函等去填写审定数。

本位币余额为0.00的却还在账龄分析的时间下打钩。犯了低级的错误。

因为没去看其他资料的审计标识,不懂n/a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是用在哪个地方,只是稀里糊涂的跟着答案选择。

纠葛在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很久,就是没去看该公司本身的会计制度已规定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只要提0.5%,到期1年以内的提1%等比例。特别是本例中坏账准备情况检查表的填写顺序已经规定是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我当时还在那里想可以有两种答案的啊。真是太忽视细节的后果了。

2、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

记得课本有一知识点就是对应收账款进行实质性测试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贷方余额,有要及时进行重分类调整。

虽然在实习中我也明白这一点,不过我只是单纯的认为在应收账款贷方应该分类到其他应收款,完全忽视了预收账款这科目了。看来知识点的巩固还是得到实践中去磨练才扎实。

还有就是以前上课对那笔调整分录了解不够深刻,现在算是弄明白把预收账款放入应收账款科目中去,会直接减少应收账款金额,调整分录在增加应收账款的金额同时还增加预收账款的金额,当然坏账准备也要相应比例的增加。

3、未分清坏账冲回、坏账冲销、坏账计提、坏账收回

在填写坏账准备情况检查表时发现自己以前并未分清坏账冲回、坏账冲销、坏账计提、坏账收回这四个有关坏账准备的问题。起先的填列真是漏洞百出,接二连三的错误连负号都区分不清。

通过此次的实习,明白坏账准备本年减少的包括坏账冲销(确认发生)坏账冲回(),引起坏账准备增加的有坏账收回(已经确认发生坏账损失,但后面又收回)和坏账计提(使用备抵法比例计提)

审计实习报告模板三

1、实习目的:

主要是弥补审计理论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通过实训,使得学生可以将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战演练中增强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审计过程的了解,熟悉审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运用,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内容:

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为实训资料,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总体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运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主要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别、汇总,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

3、实习总结:

两个星期紧张的审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我们实训的目的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审计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于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

在这次实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对一个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一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综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结果。

我们的实训总共分为7大模块,分为:

1、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4、生产与服务循环的审计;

5、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

6、货币资金的审计;

7、审计报考。

由于我们小组的人数较多,为了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们采用了抽签的方法进行了分组和分配工作,针对前面6个模块,平均2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阶段,第7个阶段就根据各组的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

我和另外一位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即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我们简单而似乎又 繁琐的实训步骤如下:

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2、通过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

3、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程序;

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5、编制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根据实训的步骤,我们填制的表格有:基本情况表、承接业务的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业务约定书、横向趋势分析表、纵向趋势分析表、比率趋势分析表、分析性测试情况汇总表、识别并评价与审计相关的重要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审计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总体工作计划表。以上表格统称为计划阶段审计工作底稿。

我的专业是审计实务,但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审计是做什么的。怀着一份新鲜和好奇感开始了实训的第一天。虽然之前有参加过会计模拟手工记账的实训,但这次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尤其是那个工作氛围,几乎全靠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刚开始时,面对着一堆的委托单位的资料,我竟然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知如何开始,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有了一点头绪,一个上午4节课,就在分组,分配工作,和一堆疑问中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由于上午已经进行了分工,其他组员是没有理由帮你的,所以下午3节课,几乎都在看资料,眼睛看到生疼,十分枯燥,也很累,但是看到开始有点进步了,虽然只是填了一张基本情况表,但看到成果,感觉很充实!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第二天就比较容易上手了,一整天都是看资料,填表,讨论,研究,有一种工作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的精神就更加突出了,如果是自己一个人的话是很困难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几乎都按照第二天的模式进行。

在第二个星期,6组成员几乎都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完成了,由项目经理把各组的工作底稿收上去,并根据第7个模块的工作流程提示,又一次给大家安排了工作,后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份聚集众人努力成果的审计报告诞生了!

经过这些天的审计实训,是我的审计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但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1、比如自己不够细心和没有耐心,经常会因为资料的枯燥而放松自己去想一些不相干的事,以致遗漏了某些细节,导致后来填表时为了谨慎又要重新看一遍,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2、虽然实训中有老师指导,但是很容易就发现自己的审计学基础知识没有打好,今后还得加强练习。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6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的工程审计课程主要是讲授工程类的基础知识,而信息化审计和工程结合的课程往往在毕业前期开设,而此阶段正好是学生踏入社会,准备着手就业的时期,因此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学习。另外工程审计应该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而现实中往往是理论部分在先,实践部分在后,导致了学生重理论部分,轻实践部分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只有理论和实践部分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目前急需解决的是信息化审计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加速,审计部门也开发了相关的审计转换软件,但是对于高校还缺乏审计软件和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审计的实践课程。未来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必定是依托信息系统审计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所以设计与岗位职业技能对接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靠课件上课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审计课堂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工程审计方向的学生,在工程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不时地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充实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培养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高质量的审计课程师资队伍,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组织工程管理类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除了安排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相关培训外,还要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关键是工程审计要点的视频展示,让学生产生形象生动的印象。另外也要使每位教师可以熟练运用审计教学软件,贯彻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2)组织教师到审计部门挂职锻炼。到审计部门进行实际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审计操作水平,进一步为教学服务。

(3)加强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有效结合。每周聘请校外信息系统审计专家到学校授课,不仅校内教师的知识拓展了,而且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

三、改革信息化教学方法和评定标准

目前工程审计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多数课程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考试方式仍然是以应试方式为主,改变当前普遍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1)开展网上工程类课程视频演示。由于工程知识点众多,课程讲解往往是先讲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看视频的方式巩固记忆。这种授课方式并不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将工程视频放在互联网上或者毕博平台上,让学生先看视频,有了主观认识之后,课堂上通过视频加讲授的方式提问学生,提高学生课后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案例分析。工程审计课程中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和环境审计等内容,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将专业基础知识和案例内容有效融会贯通,从而为下一步审计实践课程打下基础。

(3)采用互动式教学,譬如让学生亲自制作课件,然后上讲台讲课,使学生充分参与,增强学习效果。

(4)改革对学生综合评定的标准。目前多数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定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形式。这样许多学生会产生了一种思维:平时成绩不重要,导致学生在平时课堂的教学中不积极,因此应该将课程成绩的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甚至没有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建立审计实验室促进信息化教学

当前在校学生进入审计相关部门实习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少量的学生通过暑假社会实践的形式进入审计部门实习也只是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基础工作,涉及的面较窄,甚至相关部门为了完成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给予学生的实践内容往往是与审计不大相关的内容。相比之下,最可行的就是建立审计实验室,基于此我院成立了审计重点固定资产投资实验室,采取模拟审计、信息化审计的方式,模拟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将大型工程的实际信息资料输入系统,通过审计实验室的模拟效果,通过一系列操作,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所学的工程基本知识,工程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程序,以便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网络财务审计,真实模拟工程单位的工作环境,把各种工程知识和审计知识知识综合交叉在一起,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满足审计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