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基础范例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范文1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随之广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相关财务核算工作应当能够准确的反应出资金的到位、使用及项目的整体投资情况,文章就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核算建议。

关键词:

企业;基建;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也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开展,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指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相关财务核算工作则肩负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项目成本、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的重任,财务核算工作应当能够准确的反应出资金的到位、使用及项目的整体投资情况,但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整体财务工作在实际业务中还存在若干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的一种专业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建设单位的资金及其运动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核算和监督。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建设过程的各种消耗进行会计核算。

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既是新增固定资产的过程,又是大量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过程,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核算建设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是建设单位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2.对基本建设投资效果进行分析考核。

建设单位会计既要对建设资金的来源、使用情况进行核算,更要对建设项目的总成本、建设成果等各种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考核,以评价其投资效果,借以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3.对基本建设全过程实施会计监督。

建设单位会计人员除了要自觉遵守国家法纪法规,正确的进行会计核算外,还要对各类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二类费用等费用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合理使用基建资金,防止损失浪费,保护国有资产,提高投资效益。总之,基建会计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分析、考核基本建设项目的概算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是加强经济核算,考核投资效益的重要管理活动,建设单位会计信息也是国家加强基本建设宏观管理,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没有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加大了支付风险。

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是以工程建设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因此,重建设轻财务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财务部门往往不参与项目的前期招标、合同订立、计价审核等过程,只是一味的支付工程款、会计核算、出具报表,整个财务部变成了一个“大出纳”的角色,没有起到事前控制及事中管理的作用,财务的管理职能没有发挥到最大,加大了支付风险。

2.核算资料不完善,核算难度加大。

依据制度规定:建筑安装工程款要按照完成多少工程给多少钱的原则拨付,每月由施工企业提出已完成工程月报表连同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经建设单位审核后办理已完工价款的结算。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较长,投资金额较大,涉及的专业较多,一个项目一般划分为若干个标段,通过招标由多家施工单位共同实施,施工单位可达成百上千家,若施工单位未能提供充足的建设项目资料,同时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管理松弛,对其报送的计价资料(如中期支付证书、设备移交单等)审核不严格的话,会造成最终提供给财务的核算资料混乱,阻碍了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提供给财务部门用于核算投资额的计价资料,建设单位应当统一计价资料的格式,使该资料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施工合同的预付款情况、本次计价金额、回扣的预付款金额、工程质保金、本次工程支付金额等;在支付设备采购款项时,还应当附有设备移交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对计价文件的审核往往不严格,格式不统一、数字不准确,最终报送至财务部进行核算时,才发现问题,再倒追至施工单位重新编制,增加了无效工作。

3.对工程整体概况不了解,账目设置混乱。

依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应设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科目来核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但是,针对于建设周期长、内容多、涉及面广、会计核算量大的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仅靠这四大投资科目不能反映出项目建设中各类支出的具体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核算的要求;若同时在建若干个项目,科目余额还很可能反映的是几个在建项目的汇总数,不能准确反映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

4.未考虑工程竣工后需移交运营方等事项,导致重复核算或竣工决算遗漏项目。

目前的基础设施项目多为BOT或BT模式,建设单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负责单位,工程建设完工,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运营方。一般工程竣工前,运营方即开始筹备项目的运营事宜,会发生运营筹备费,运营筹备费属于项目概算范围之内,建设单位财务竣工决算时要将其纳入决算范围。目前的核算方式一般为发生运营筹备费后由运营方进行垫支,之后再列支明细由建设方向运营方支付筹备费用,同时建设方也根据明细表进行具体的核算,造成双方重复核算;同时大中型的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筹备期一般时间较长,金额较大,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若双方衔接管理不严,运营方提供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仅仅以建设方账面资料进行竣工决算,则可能会导致漏项。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核算工作。

建设单位领导应重视财务工作,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关财务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资金支付制度、财务核算制度、报表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等,健全财务的核算流程,保证资金支付、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财务评价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保证财务核算工作与工程建设进度一致,确保财务工作准确无误。

2.重视财务部门的核算及管理作用。

针对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报送的月度报表及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等资料格式不统一、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会计人员不能等资料报送至财务部门之后再进行审核,应当在施工单位相关报表及结算账单等资料编制之前,会同建设管理等部门共同对各施工单位的报表格式、数据填列的逻辑关系等进行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的格式填制相关资料,使结算资料不仅能反映出工程量等情况,又能满足财务核算时所需数据的要求。其次,在电算化办公普及的今天,还可以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方式,要求各施工企业将数据录入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报送月度结算资料,在信息平台中不仅可以统一报表的报送格式,规范数字信息的填列,建设企业还可以实时监控施工企业月度报表等资料编制的正确性,以此来保证报送给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的计价资料正确无误,使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总之,财务部门应当在前期参与到中期结算资料的审核工作中,以此为核算工作扫清障碍。

3.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及辅助项目进行核算。

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的大中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均为单独立项、单独批复,因此对每个项目最好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成立账簿进行核算,避免各在建项目之间的混淆。在建立单独核算账簿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建账前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整个项目的工程概算情况,以工程批复的概算为基础进行建账,因为若概算科目和会计科目相差太大,会给财务竣工决算工作带来困难。《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要求:本制度规定的总账科目,建设单位在不违反概(预)算和财务制度等规定,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增加、减少和合并。对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制度已有规定外,建设单位在不违反财务制度规定和会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因此企业除了按制度规定设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科目外,明细科目的核算最好根据概算批复的类别来设置,保持二者的统一,如在“待摊投资”下增设“环境影响评价费”、“管线切改费”“施工图审查费”等,使每项支出均能一目了然的同时还能与概算科目保持一致,也能够保证项目建设完工后财务竣工决算工作与结算工作的衔接。二是仅仅设置多级别的会计科目核算是不能满足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要求的,还应给有关科目设置明细辅助核算及客商辅助核算等。以地铁建设中的土地征收为例,在一条线路的建设中,会涉及多个地铁站的土地征收工作,要实时掌握每个站的拆迁投资金额,除了在“待摊投资”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土地征收费”外,还应为该二级科目设置以地铁站名为单位的明细辅助核算;又如对“设备投资”的核算,则需要同时进行明细辅助核算和客商辅助核算,首先按合同类别分为“信号系统”、“供变电系统”、“环控系统”等,其次再按供货单位进行客商的辅助核算。如在收到某一信号系统单位审核合格后的月度结算资料时借记“设备投资(信号系统01标)(某单位)”,贷记“应付器材款(信号系统01标)(某单位)”;在支付工程款项时,再冲减“应付器材款(信号系统01标)(某单位)”科目。一个大中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涉及成百上千家的供货单位或施工企业,通过这种核算方式,可以随时查阅各施工企业工程完成情况。

4.划分运营筹备费核算主体,不重复不漏项。

针对运营筹备期间发生的费用,运营方可以向建设单位报送年度用款计划,经建设方审核合格后,运营方安排全年运营筹备工作,每月,再向建设单位报送实际发生费用的情况,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拨付运营筹备费用,建设单位账目上可只反映运营筹备费总金额,运营方则应成立专门的账簿进行运营筹备费的明细核算,竣工决算时,建设单位账目上可只反映出运营筹备费发生的总金额,同时根据运营方的运营筹备费明细账簿进行决算,即避免日常工作的重复核算又能够避免竣工决算时遗漏项目。

作者:刘静 单位: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基础范文2

【关键词】现金流量;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1引言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传统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似乎已成为当下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能,但随着“大智移云物区”时代的到来,新型的技术不仅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其实质也是对传统的会计信息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与追求目标。会计的职能是基于过去,预测未来,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颇。会计信息应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元素,以利于其作出未来决策,这一点已成为当前会计从业者的共识。从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衍生至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分析与会计评价等职能。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具有反映过去的功能,还要具有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的功能,以满足企业在不同时间点的分析需求,从而更好地对未来进行预测和应对。从过去推测未来,这已经成为当前会计行业必须做到的事情,并且必须做好的工作。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企业希望不断完善现有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会计信息需求。从会计职能到会计信息元素的提供,再到会计要素的分类,传统的会计是基于六要素作出的评价与考核,会计六要素构成了会计的理论框架与支柱。在这一框架的指引下,会计人员做得最多的是细化要素,形成会计科目,而后完成记账、算账、报账、报告与报表的生成。目前,绝大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的是基于静态要素提供的财务状况信息与基于动态要素提供的财务成果信息。但从中阅读得到的信息并不能很好地为我们所用,甚至对于未来的经营活动也不能起到正确的认识作用。究其原因,包括企业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重视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信息的提供在理论和实践上趋于弱化。在传统的会计课程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提供的信息是立论之本、立书根基。而在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中,收付实现制的理念才会得到凸显。这让学习者对会计学科体系产生疑问,即会计是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为何会计人员不能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中加入现金流量信息?随着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越来越多地吸收了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理论,虽然基础概念、会计原则等基础会计理论体系没有相应改变,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已经引入了更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传统的会计考评体制重视以权责发生制(AccrualAccounting)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忽视以收付实现制(CashBasis)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中,指标数值的采用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主,涉及的现金流量信息少之又少。从课程体系设置的比重可知,现行专业教育,无论是中职、高职,还是本科,都把权责发生制下的知识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进行财务判断时,极易发现根据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得出的结论往往与真实数据大相径庭,而如果引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判断,则会使信息决策更加真实有效。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真实的自我造血功能是否健全完善,后续的经营是否需要依赖他人,只有具备充足的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流量,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经营周转,实现良性循环。对于什么是现金流量,这一概念并非会计学中的概念,而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是指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如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自由现金流量(FreeCashFlow)的概念是由美国西北大学拉巴波特、哈佛大学詹森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属于经济学新概念。1986年,股东价值分析的概念被广泛提出和使用。由此,现金流量的概念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众多企业因报表的粉饰而破产,导致了财务报表权威性的削弱。此时,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作为一种企业价值评估的新概念、理论、方法和体系,为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当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后坐力”之后,郎咸平提出了“高现金流”的观点,即只有减少负债、减少投资,保持足够充盈的现金流量,才能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在这一观点被广泛认同的同时,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即传统会计体系的建立规则已然受到了冲击。传统体制下的计算成果是否值得我们信任?我们应该信任什么?我们应该着眼于对过去事件的客观评价还是对未来的预估结果的当期推测?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会计信息?对于财务报表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现有或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企业现实的现金流量的金额,同时,这昭示了企业运行中潜在的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与决策相关的有效信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提出了通用财务报表的目标,即向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提供相关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以期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信息提供方作出相关决策。会计的决策有用性目标不能根据权责发生制体现,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的会计要素在理论上有着先天的缺陷与弊端,呈现的信息易对利益相关者产生误导,以收付实现制为理论基础的现金流量信息能够改变这一现象,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与成熟度。

2会计信息着眼点的流派对比

会计定义中强调的是对过去交易事项和经济业务进行反映,所以传统会计体系也主要建立在事后反映职能上,利用会计语言反映的会计信息,其首要原则应立足于客观性。真实有效地反映已经发生的会计信息资料被视为会计的“生命”。那未来是否也如过去一般有着相同的经济环境、相同的经营情况与相同的市场信息?过去与现在会计所记载的信息究竟是不是一成不变?会计信息是否应忠诚于单一经济模式?以上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经济共同体的出现,世界经济大一统格局已然出现,我们无法预测自己,更何谈预测全球大环境?这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意味着要“听天由命,听之任之”,我们应该寻求这一大环境中的统一性与规律性。西方会计理论结构中的起点理论即会计目标理论。其中,众所周知的两大重要学派分立至今,即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二者在不同时代均产生了积极作用。以Anthony、Spruse等学者为代表的决策有用学派,产生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决策有用学派认为,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且相关的财务信息,需要在项目分析后作出决策。过去、现在、未来这3个时间维度的信息均会影响会计决策。因而在决策有用学派中倡导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模式(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以Ijiri、Parlock等学者为代表的经管责任学派认为,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经营者与资源拥有者之间仅存在受托与委托的关系。会计人员可依靠会计准则进行职业判断,偏向于强化对过去信息的反映。因此,该学派强调过去信息对未来决策的影响,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显然,在进行上述对比分析后,本文倾向于采用决策有用学派的观点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以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真正发挥相应的指导说明作用。

3现金流量信息的核心概念

决策有用性是现代会计存在的基本前提,在会计活动中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向报表使用者传递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传统会计信息,诚然,会计人员如果不能为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自身的责任。在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的今天,信息的双向选择显得重要而迫切。在两权分离的今天,众多投资者获取财务信息的渠道是多样而丰富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潜在投资者,只有基于丰富而全面的财务信息,才能对过去有客观的反映、对现在有真实的计量、对未来有趋势性的分析,进而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引入了现金流量表,这不仅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更与信息使用者需求相匹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提供的信息均是基于权责发生制观点的产物,在随后的经济发展中,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现金流量信息的重要性,纯粹地“沉浸”于对过去信息的客观反映,忽视了现金流这一企业生命源动力的话,势必引起实际资金链的断裂。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的会计要素、会计原则、会计利润在理论上有根本的缺陷,易被人为操纵,以期达到不同的目的,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决策有用性目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以收到现金时确认收入、支出现金时确认费用,减少了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随意性,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可靠有效。

4案例分析

目前,在会计实务中引入现金流量信息,旨在校正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弊端,但与此同时,这也对会计体系的设立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目前的会计实务中,许多会计科目的运用均已加入现金流量的概念,如摊余成本、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等,其中,典型的融合代表为分期付款、分期收款的融资模式。在现行会计科目表中,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这两大科目,充分显示了现金流量概念对传统会计核算基础产生的影响。下文以常见会计实务中现金流量信息的运用为例,阐述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与权责发生制下的业务的融合。

4.1未确认融资费用(UnrecognizedFinanceFees)

2018年1月1日,宏达股份有限公司与飞腾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购货合同。宏达股份有限公司从飞腾股份有限公司购入了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为:宏达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总计90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在2018-2022年这5年内每半年支付900万元,每年的付款日期分别为当年度6月30日和12月31日。假定宏达股份有限公司适用的6个月折现率为10%。①基于权责发生制理论下的旧会计准则:设备入账价值为9000万元。②基于现金流量信息下的新会计准则:设备入账价值为55301400元。购买价款的现值为:9000000×(P/A,10%,10)=55301400元其中,P代表现值;A代表年金。借:在建工程———某设备55301400未确认融资费用34698600贷:长期应付款90000000

4.2未实现融资收益(UnrealizedFinancingIncome)

2022年1月1日,弘毅股份有限公司与江南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购货合同。弘毅股份有限公司向江南股份有限公司购入流水线一条。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为:销售商品采用分期收款方式。该设备价款总计100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在2022-2027年这5年内每半年支付100万元,每年的付款日期分别为当年度6月30日和12月31日。假定弘毅股份有限公司适用的6个月折现率为10%。①基于权责发生制理论下的旧会计准则:设备销售款为10000万元。②基于现金流量信息下的新会计准则:设备销售款为61446000元。销售价款的现值为:10000000×(P/A,10%,10)=61446000元其中,P代表现值;A代表年金。借:长期应收款10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某设备61446000未实现融资收益51446000分期收、付款业务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销售企业提供的免息信贷,此时,交易物品的入账价格必须考虑不同时期现金流量对当期业务的影响。

5结论

在权责发生制下,没有实际收到或付出现金流时,按确认标准也可以计入企业盈余,为会计盈余提供了可操控的空间。尤其是当资产减值概念在会计业务处理中应用之后,为企业调控利润、误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华丽”的借口。当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账面盈余丰厚,而实则现金周转不灵的企业之后,整个市场都意识到了对会计信息的判断,不能仅仅依靠权责发生制提供的盈余指标,更需要引入收付实现制基础下的现金流量概念,现金的充裕才是企业生存能力的如实反映。现金流量信息有效地屏蔽了负面的操纵,结合了现金流量概念的会计核算,一方面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信息能够更加公开透明;另一方面使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更为立体化,使企业在进行业务核算时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这种信息的多元化,充分地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从潜在方面迫使企业管理层建立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受托责任观点,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会计[M].北京:财政科学出版社,202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会计核算基础范文3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变革,对于医院而言,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加剧了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纵观当前实际发展现状,发现国内的医疗费用、卫生材料费用以及物价水平等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医院若想不断的提升经营管理质量,便需要从成本核算入手,提升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但目前,国内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还需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目标。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新制度的建立符合医院对会计科目的要求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关于核算政府拨款的内容,如此更加有助于医院明确会计核算路线。例如,新增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内容,能够有效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使医院针对个别科目进行细致、明确的划分,为实践操作提供便利条件。

(二)新制度取消了药品核算进销差价

在以往的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药品需要通过售价进行结算,但很多药品的差价和售价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差额。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逐步取消药品核算进销差价,并将药品价格核算纳入到库存物质领域中。与此同时,药品在进行内部流动的过程中,也规定其结合成本价格进行核算。在出售药品时,通过医疗收入系统的应用,能够在无形中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相互适应。

(三)新制度使固定资产核算产生变化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与权责机制进行了融合,要求医院每个月都要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按照计提折旧的要求来进行,但不包括图书馆资产核算。此外,对于来源不同的资产,可对其划分相应的折旧区,之后再进行核算出来,例如,在核算财政补贴科目的过程中,便要进行累计折旧,且不能纳入到医疗成本中。

二、医疗会计核算工作现状分析

第一、成本控制是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方式,如此经常会对医院的财务核算能力产生影响。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除基本的时候核算外,还要对核算成本进行预算,如此更加有助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能对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知,以免由于成本核算能力差而对医院的财务工作效率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一些的管理混乱问题。第二、传统财务制度的存在时间较长,由此也对财务核算人员的思维产生了一定限制,从而出现费用分摊的问题。现阶段,由于很多医院在发展中都保留着传统的分摊方式,因此直接产生了很多财务处理问题。以医院设备的保养维修为例,各科室在发展的过程中,设备的使用者虽不是直接负责人,但费用的均摊很有必要,但由于医院缺乏明确的分摊标准和原则,从而很难对各部门的发展状况进行控制。第三、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之下,医院在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一般是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计量,但现实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的固定资产难免会出现磨损。若一直通过上述方式开展计量工作,势必会出现固定资产估值虚增的问题,与医院的实际发展状况不相符。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提升医院会计核算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责任成本制度

在当前的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责任成本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同时严格划分权利职责,将责任落实至科室个人,如此更加有助于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如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在此过程中,也更加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成本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此外,医院还可将员工的成本核算与员工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奖金绩效等进行挂钩,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医院要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以此明确资金的来源、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等,之后对其价值进行判断。对于医院在建工程,也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资产管理,实践过程中,可结合新财务会计制度和实际要求对坏账问题进行估计,从而更好的做好坏账处理和定期分析工作。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对资金保管、处置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以此确保会计信息的精准性和完善性。此外,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对于符合规定的投资,也要对其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分析,并出具相应的可行性报告。通过会计记录制度的实施,能够保证账务符合实际情况。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转让等处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章程来进行,强化对投资收益的监督和管理,为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提供保障。

(三)完善成本分析方法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之下,要求医院不断提升核算成本的精准性,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找出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对于成本分析,还提出了趋势、对比等分析方式,因此,医院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成本分析法,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指标体系,及时找出成本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可行的成本控制方式。

(四)提升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

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若想确保管理质量和效果,首先便是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因此在今后发展中,医院一定要提升对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财务人员的成本意识,如此不仅能够为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能为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医院财务人员还需掌握全新的制度算法,提升会计电算化水平,强化人员对成本核算知识的掌握。对于财务人员终生学习理念进行培养,作为医院财务人员,其必须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尝试应用各种全新的工作方法,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强化人员培训。为了有效的更新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很有必要,具体的培训方式包括以下几种:第一、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加有专业机构组织开展的专业交流活动;第二、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对财务人员进行远程培训;第三、需安排出优质财务人员,使其去到专业机构参观和学习,丰富其知识内涵;第四、结合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程度,对其进行分层次培训。

(五)强化信息化成本核算平台建设

新财务会计制度也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之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逐渐变得繁琐和复杂,在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相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大幅度提升信息分析精准性和效率。总之,通过成本核算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为成本数据的精准性提供了保障,且强化了各系统的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联系,使得信息数据共享成为可能,大幅度提高了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医院管理人员的实际要求,确保医院管理时刻处于良好稳定的状态。实践过程中,各医院均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引进合适信息化软件,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现实工作,为财务数据的高效性和精准性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后续的成本分析和控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当前的医院财务改革现状,发现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对于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总之,医院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也要积极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转变该工作思想和观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实现对资金的优化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院的财务体系,实现医院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分析探究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现代企业文化,2017(12).

[2]王振宇,蔡战英,金玲.执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状况的影响———对浙江省15家省级医院部分财务指标的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02).

[3]王锦福,杨中浩,黄玲萍.对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意义的解读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06).

[4]冯丽敏.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7).

[5]王红梅,李诗,李长庭.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企业导报,2012(06).

[6]粟丽芳.浅析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经济运行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

会计核算基础范文4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会计工作

人员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房地产行业准确的会计核算对于规范资金管理、提高房地产项目的质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强化房地产企业的内控管理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结合以往的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新形势下的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工作需要改革,这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需要房地产行业明确会计核算的目标,结合会计核算的短板,提升会计核算的质量,最终发挥会计核算的现实意义,促进房地产企业长远发展。

1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房地产行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的房地产行业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资金投入量比较大,而且经营的风险高,资金回笼慢,项目的开发周期时间长,所以这就要求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经济准入门槛高,完善的会计核算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发展意义。首先,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管理的相关机制,规范财务管理的工作行为,以保证项目资金使用合理到位,避免了资金使用不足的现象,有效地减少了乱用资金的问题。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有利于减轻房地产行业的税负压力。其次,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会计基础的数据报表和财会报表等,房地产行业重视会计核算有利于房地产行业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进而提升房地产行业项目的财务数据核算的质量,为房地产行业的项目建设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提升房地产行业的财务信息质量,确保房地产行业的财务数据准确且真实。最后,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工作有利于满足房地产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在完成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提升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增强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少房地产行业的经营风险,提升房地产行业积极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2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意识淡薄

房地产行业对于会计核算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没有准确的定位,尤其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以及工作流程等缺少正确的认识,为此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整体的工作氛围不浓。房地产企业参与会计核算管理的整体积极性不高,对会计核算的对象确认不清楚,会计核算的成本对象划分不准确,这增加了会计核算整体的工作质量。会计核算的工作目标指导性不强,这会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整体工作效果。在房地产行业中对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宣传力度不够,宣传的方式单一,没有结合房地产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会计核算的宣传方案,导致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意识淡薄。

2.2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科目设定过于复杂

现阶段由于房地产行业对会计核算管理不重视,导致会计核算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相关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内容不完善,会计核算管理的工作流程不规范,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管理过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复杂,这增加了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难度。房地产行业的局限性导致房地产会计核算管理没有结合相关的管理经验,对于会计核算管理自身的统一性和系统性设定不完整,会计账目的管理、会计数据的记录、收支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工作程序不规范,直接影响会计管理整体的质量。对于会计科目设定不合理,实际工作的开展缺少客观性,更多的受到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规划的限制,经验主义工作模式比较严重,削弱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及准确性。

2.3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人员核算水平参差不齐

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尤其是新会计制度实施以后,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强化,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人员行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一些会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欠缺,同时会计核算管理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管理的质量不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跟不上时展的脚步,缺乏相关的管理会计工作经验,而且房地产行业对于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投入少,更多的依赖员工的自觉性。会计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淡薄,这直接影响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质量。

2.4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建立相对滞后

由于房地产行业具有自己的经营特点,不仅项目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项目建设的周期时间长,会计核算的环节比较复杂,但是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完善,存在沟通的数据信息滞后的现象,这不利于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应用。这主要是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模块划分不准确,模块功能开发不全面,会计核算与其他日常的业务口关联不到位,导致最终的会计核算数据收集难度大,而且很多时候由于管理不严,会计核算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缺少验证,一旦使用这样的数据,将增加会计核算的不准确性。会计核算系统的安全性降低,无形中会增加会计核算的风险。

3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管控措施

3.1强化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意识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要求,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管理目标需要明确,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会计核算的管理目标,同时目标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科学性,所以应该在现有的管理机制基础上,强化会计核算管理意识。还要对会计核算的对象有明确的认识,充分调动会计核算管理的整体工作积极性,宣传的方式要多样化,明确宣传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以此来为会计核算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会计核算的整体内容要完善,工作要有积极性,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同时引导相关的房地产企业提升会计核算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便提升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会计核算管理质量。

3.2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简化会计核算的科目

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以便提高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核算管理需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结合房地产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行业类型,形成自己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同时还要规范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会计核算管理需要用动态管理的方法,明确工作目标,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注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改善。会计核算的科目设定也要简易化,本着关键会计核算管理科目的基本原则,分清主次的科目,还要注重会计科目设定的客观性,以便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避免出现经验主义的工作模式,注重房地产行业整体会计科目的变化和发展。

3.3提升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员工的专业技能

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依据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房地产行业需要针对会计核算工作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了解会计核算的整体工作流程,还要强化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房地产行业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要重视起来,不断地提升整体工作内容,注重管理会计方向的发展,还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给员工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构建一体化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提升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习经验的交流,以便为房地产行业构建全面发展的会计核算管理人才服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4注重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建设

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与控制需要与时俱进,注重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善会计核算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该与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的整体工作要求相适应,注重信息数据的传递以及共享环节,把现有的房地产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系统进行连接,以便提高信息收集的质量,同时对于会计核算的软件管理要派专人负责,还要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各个部门进行整合,将成本预算和预算执行、销售计划实施及成果评价等相关环节与财务预算及结算、财务支付等流程相结合,形成流畅与完整的业务流程体系,对于提高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论

会计核算基础范文5

关键词: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按照国家土地政策进行政府性宏观调控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重要方法。做好土地储备等相关业务,离不开土地储备机构的密切配合和协作。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依托于《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对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但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土地储备会计核算概述

储备土地成本涉及收储资金、融资、前期开发、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平整、房屋拆迁等多个方面的费用。储备土地成本核算主管机关属于当地财政部门,储备土地的成本核算工作由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实施,主要包括几个主要阶段的内容:一是在日常核算阶段,土地储备机构根据宗地范围、成本核算内容和储备机构项目实际产生的成本,要设置明细账和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二是在土地供应阶段,对完成储备工作的拟供地项目,按照审定成本进行核算;对没有完成收储的拟供地项目,可以根据预估成本进行核算,真实成本和预估成本之间存在的偏差,其差额可以通过财政年度决算批复进行合理的调整。三是在土地决算阶段,土地储备项目完成收储后,土地储备机构要及时将土地储备项目决算报送给财政部门,对宗地支出的明细要一一详细列清。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收储机构再根据项目归集的成本来结转。往常年度地块完成收储交付的,因特殊原因没有审批的,会导致该收储交付地块挂账而不能结转。土地储备项目决算通常由财政部门负责审核,对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成本和入账成本有差额的,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予以调整。

二、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存在问题

1.会计核算范围还不太完整。当前实施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中规定土地储备资金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等所使用的资金”。完整的土地储备流程主要有土地的取得、开发、储备和出让四个关键步骤。实际工作中,土地储备机构的日常经费和土地储备资金分账核算,还存在核算不完整的现象。通常土地的取得、开发、储备环节由土地储备机构核算,不需要对土地出让收入和应收土地出让款进行会计核算,将土地出让金上交国库时由政府预算会计核算。也就是说,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时不能全面完整的反映土地储备的整个过程,只反映了土地储备在进行土地采购、开发和最终交付使用的会计核算,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完善,实用性和效果性降低。另外,在土地储备资金管理过程中,某些方面政府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还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储备的管理质量。2.土地储备机构分账核算法容易造成核算不准确。土地储备成本包括取得宗地成本和取得宗地前花费的成本,比如交通、通讯等必要的成本开支。根据相关规定,土地储备相关项目业务和其他业务要分开分账核算,容易忽略宗地前花费的成本,使得土地储备机构核算成本的账面比实际取得宗地时产生的成本要小。3.土地储备机构财务报表质量不高。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涉及的内容很多,有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表等方面相关内容,报表的内容设计与当前财务部门的业务需求还不太符合。土地储备机构日常经费和土地储备资金是进行分账核算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和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是分头进行编制的。但土地储备机构通常对外报表需要完整的财务报表,还需要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和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合并,造成了操作上的难度,不能真实有效的再现土地储备的实际收支和满足债权人和土地储备机构的用表需求。4.存量土地核算不明确。土地一级开发完成后不见得就会出让,一般会先进行土地收储,然后根据发展规划所需和土地市场需求,再根据政府的土地供应计划,进行科学规范的土地供应。根据《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有关规定,对收储项目交付前的收储成本和交付结转进行了核算,但对交付后的存量土地还没有做出明确核算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核算管理的质量。

三、加强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的有效措施

1.拓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范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建议将当期没有纳入核算范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也编制纳入会计核算,防止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土地的采购、开发和销售出现分离,不能完整真实的反映土地收储项目的资料信息。另外,要统一会计核算的标准,根除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对土地出让收入计量的差异,不仅便于政府部门的土地收储的监督管理和成本核算,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宏观调控土地收储的风险,为管理部门实施土地监管提供准确、完整的一手资料信息。2.完善土地储备报表制度。建议在《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中增加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和日常经费报表具体合并的规范标准,并对收支表设置、土地出让收入项目进一步补充完善,全面真实的反映土地储备实际和收储项目的收支损益状况,政府预算管理的需求和债权人、土地储备机构的报表使用需求同时得到满足。3.明确存量土地核算。对完成土地储备的存量土地,土地出让之前由土地储备机构纳入资产进行核算,建议在《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将存量土地作为固定资产纳入日常经费帐套中核算,待存量土地进行出让时,再进行对冲处理。

四、结语

随着土地出让项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加强土地储备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土地储备机构对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管理方法,更好的实现政府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信息共享,从而不断提升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宪灵.对土地储备中心的会计核算思考[J].当代经济,2015(36).

会计核算基础范文6

关键词:出版行业;成本核算模式;稿酬;会计核算

在文化体制呈现出创新发展态势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出版社开始探索企业转型发展方向。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针对成本核算管理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案。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将出版行业的成本核算模式和稿酬会计核算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可以为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使出版行业在整体发展过程中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出版行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对出版行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分析,发现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对开展优化成本核算工作造成极大的阻碍,影响了核算工作的整体效果。1.出版行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出版行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基本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实际组织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结果的科学性,不利于成本核算作用的发挥。其一,出版行业市场化水平偏低。虽然出版社发展过程中已经结合时展需求完成了转企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部分出版社在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情况下,出现随意做出出版物生产数量的行为,对成本核算关注度不高,成本核算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1]。其二,成本核算工作者自身成本意识偏低,在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没有从多角度对核算工作进行调整,特别是部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缺乏,所开展的成本核算工作科学性不足,也会影响成本核算工作的优化开展。其三,出版社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落后,导致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失真和信息可靠性不足的问题,进而制约了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所以必须制定相应的成本核算调整方案,全面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果,维护出版业的持续稳定发展。2.对出版行业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改进创新的措施在对出版行业成本核算工作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为了可以改善基本情况,促进成本核算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有效处理,就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对工作内容和措施进行改革创新,以全面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实际效果。首先,对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明确,制定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案。在具体工作中,结合成本核算工作的现实需求,积极对成本核算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对公司下属子公司全套账务的核算工作负责,图书成本控制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点,并且在工作中需要定期根据成书情况开展核算工作,还需要结转库存商品及图书销售成本。如此才能增强工作有效性,为出版行业成本核算内容的优化创造条件,提高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也要制定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积极探索作业成本法和应计生产成本核算的整合应用,形成新的成本核算工作模式,降低生产成本陈旧问题的不良影响,确保出版社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交易流、物流和价值流的一体化建设。其次,积极构建全新的战略成本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综合管理活动成本的有效控制,增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使出版社在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此过程中,应该对出版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指导对核算工作进行优化调整,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实际效果,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支撑[2]。最后,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出版行业实现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水平,还应该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对相关工作者实施教育和培训,并打造信息化成本管理平台,确保在人才和设备的支撑下,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果,维护出版行业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二、出版行业稿酬会计核算现状和应对措施

通过对出版行业发展过程中稿酬会计核算进行研究,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开展稿酬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不良影响[3]。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没有结合市场通货膨胀的问题而对核算进行分析,在开展稿酬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对作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不方便对工作进行确定,支付形式存在不可靠性等等。从版税制度角度进行分析,在稿酬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版税标准偏低,报酬过低的问题明显,这也会影响稿酬会计核算的实际工作效果,不利于出版行业在新时期背景下逐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针对当前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新时期出版行业发展过程中要想结合稿酬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科学调整,就应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增强稿酬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工作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一般情况下,稿酬核算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基本稿酬加印数制度的核算方法:基本稿酬=(稿酬标准×付酬字数)×1%×印数/1000,重复印刷时不再支付基本稿酬,只需要支付印数稿酬就可以了。2)版税核算的方法:稿酬=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一般为8%)。3)一次性付款方法:付酬标准按照合同约定确定,并支付相应的稿酬。在会计人员开展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按照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如果出版社支付稿酬并代扣纳税人应纳个人所得税时,借:生产成本(其他应付款),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在实际缴纳代扣的应纳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或现金。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我国在针对出版行业稿酬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尝试构建全面有效的信息平台,并且在相关专业工作团队的支撑下,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核算工作,争取增强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明确成本的债务信息,并在账务中充分展现出来[4]。如此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稿酬会计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对推动我国出版行业在新时期背景下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争取在出版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大经济社会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出版行业的成本核算和稿酬会计核算工作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结合新时期的实际情况对核算工作进行科学调整,制定相应的核算工作方案,才能够全面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出版行业在新时期背景下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其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加快成本核算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整体进程。

参考文献

[1]王中丽.我国传统出版行业图书成本核算问题浅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6,18(3):50-52.

[2]周萍.数字时代出版行业“免费”商业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3):102-103.

[3]刘美华,王谷香.探讨转型升级时期出版企业网络营销发展模式[J].中国出版,2017,(1):35-38.

会计核算基础范文7

关键词:研发支出 ;成本管控;会计核算

研发科研活动是研发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其存在的价值体现。而科研活动的开展需要庞大的研发支出作为保障,提高研发资金的利用率对研发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需要在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从内控方面加强研发支出成本控制。具体而言,加强研发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体现在:研发企业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研发计划,还需要根据已制定的研发计划,细分到每个项目进行管理。同时,根据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结合完善的内部制度,使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全面提高,并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企业研发活动高效开展。

一、研发支出成本构成要素

研发支出是企业研究和开发项目时所投入的必要、合理支出,具体要素由以下构成:

(一)研发人员人工成本。直接投入研发项目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及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才的劳务费用。

(二)直接投入成本。包含企业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动力费、模具开模费、设备租赁费、产品试制费用、研发设备涉及的售后维修费用等。

(三)折旧、摊销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用于科研活动设备和自有房屋的折旧费用;用于科研活动的软件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科研设施的改装、改建、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四)设计试验等成本。符合条件的设计成本、试验费用(包括勘察技术的现场试验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田间试验费等)、设备调试费。

(五)其他成本。与科研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成本,包括图书资料费、翻译费、咨询费、保险费、差旅费、会议费、通信费等,注意不含业务招待费。综上所述,研发支出核算时注意明确研发费用的构成要素,以及每个归集口径间的区别,以利于更好地归集,从而给企业提供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研发支出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研发立项主观性较强。在实践当中,部分研发企业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立项流程规定,导致研发项目在立项过程中谨慎性不足,有些企业可能仅仅通过管理者主观臆断立项,并未进行专业领域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在研发投入规模上没有明确概念,导致研发投入分散,加上过程管理形同虚设,研发支出成本管控难。

(二)项目预算管理程度不高。目前,部分研发企业不注重项目预算管理。因企业的管理能力不足、结构不健全,忽视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以至于在项目研发过程当中,研发支出核算和成本不能严格管控或缺乏管控依据。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因为研发企业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的偶然性,较难通过项目研发预期和未来经济效益评估精确的项目预算;其次,部分企业缺乏全面预算及项目预算管理的内控制度,在项目预算编制、申请、下发、核销、滚动(变更)、反馈等一系列环节缺乏管理依据和方法;再次,部分研发项目周期太长,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导致企业预算和实际研发支出不匹配,造成预算执行偏差率较高。

(三)研发项目风险评估片面化。因为研发企业多数以技术为导向,缺乏内部管理流程,公司内部很少设立风控部门,整个公司内控缺乏风险评估。开展研发活动时,会跟着热点、市场走。对研发风险的认识不全面,缺乏敏锐识别风险的能力,仅考虑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忽视了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政策法规和其他风险,无法实施风险应对方案。

(四)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缺乏合法性、合规性及准确性。现在,部分企业由于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使其核算过程中的研发支出和期间费用混淆。首先,研发支出为成本科目,期间费用为损益科目,部分企业财务核算研发支出时,不区分费用化、资本化,直接计入损益科目“研发费用”,甚至还从管理费用倒转“研发支出”,将“研发支出”当存货管理调节利润的现象,严重背离会计准则规定。其次,两者的核算维度往往不同。一般企业研发支出核算维度必然会体现项目名称或项目编码,便于从项目维度统计财务数据,而其间费用一般从部门维度核算,和项目无关。再次,两者的核算周期不同。研发支出核算期间可能横跨若干月、若干年,最终在资产负债表“开发支出”列示,而其间费用则按月核算,期末结转损益,在利润表中列示。因此,研发支出和其间费用的混淆必然带来财务数据不合规和不准确。

三、研发支出成本管控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强化立项内部控制程序。完善公司项目管理方面内控制度,建立立项管理、过程管理、结项管理控制程序。研发项目立项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对此进行判断、全方位的调研分析及可行性论证与分析,可编写项目立项报告(含项目概算)、项目计划书,请相关的技术部门评估(必要时请外部专家评审),最终报公司管理层或治理机构审批。项目立项成功后,项目组需按研发计划申请更加详细的项目预算,按照项目计划书或合同节点把控研发进度,通过对项目预算及项目过程的管理,使项目按照立项计划完成研发任务要求。通过以上流程控制,一方面可以避免无价值或研发价值较小、偏离公司战略方向的研发项目立项,避免造成研发支出分散及浪费;另一方面,在研项目通过项目预算的控制,也可达到研发成本有效控制的目的。

(二)提高项目预算管理水平。完善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规定及项目预算管理规定,项目预算作为公司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发企业全年经营指标能否完成的关键。研发项目预算管理需进行项目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从项目编制、审批、下发,到核销、滚动变更、反馈及考核。研发项目预算的编制要全面、详尽,并对不可预见事项做好预留,经财务部审核、管理层审批后下发。财务部日常核销和控制项目预算执行,并根据项目计划或项目组申请对项目预算进行滚动或变更,并定期向研发部门反馈预算执行情况,有预算执行偏差的项目,要及时对偏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通过预算调整或后期执行调整,减小偏差。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项目组考核指标,可作为结项的重要依据,以此提高项目组在研发过程中对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中的管理水平,达到研发支出合理控制的目的。

(三)风险评估重视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一方面,研发企业在整个科研活动中,需让风控部门或风控职能介入其中。风险评估不仅是技术评估和市场评估,而且是以风险为导向,包含管理风险评估、财务风险评估等在内的全面风险评估。另一方面,也要结合重要性原则考虑,根据不同类型的研发项目要有所侧重,如集成类的研发项目,就会偏重技术和市场导向。在研发立项阶段,研发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可行性研究分析,结合政策、环境、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对研发项目风险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确定该项目的研发是否具有自身的优势条件、是否符合现实环境政策支持、是否具有较强的成本效益原则等,这是研发风险评估最重要的步骤。在研发项目开展阶段,应组织评估小组对研发项目技术方案、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在项目完成阶段总结经验教训,评估研发项目的得失,为企业其他及后续的研发项目积累经验。

(四)完善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建议。1.重视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及合规性。在进行研发费用核算过程中,至少要增加项目名称(编号)核算维度,必要时需要增加研发部门、合同编号等核算维度,尽量将研发费用核算精细化。忽视研发费用的特点,只按普通期间费用管理,很容易使管理脱离实际,造成企业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浪费。2.让会计语言落实到会计实务中。在部分企业核算研发支出时,“费用化”及“资本化”缺乏核算依据或无法准确划分,导致研发支出核算不准确。因此,如何界定项目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至关重要。首先,部分项目从始至终就是预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项都只会停留在研究阶段,不会转入开发阶段,该类型的项目在立项环节就可以区分,可要求项目组在立项时完善项目类型,作为财务核算的重要依据。其次,在公司内部建立项目管理平台,实时追踪项目阶段,一旦进入开发阶段,研发部门提交项目阶段报告,以该报告作为财务核算的重要依据。另外,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准则描述也较为抽象,在实务中可以将准则语言变更为可以落地的自创无形资产确认报告,将五个条件分解到报告中,提供相应证据证明条件的达成,最终通过公司治理机构审批,完成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确认。3.重视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研发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计核算的不准确性时有发生。造成会计核算不精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财务人员业务能力问题、会计科目的设置问题、核算维度使用问题、项目立项问题、间接费用分摊依据问题等。以会计科目设置问题为例,研发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在核算科目设置上没有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细致的颗粒度,这必然会影响核算工作的质量。企业在产品以及服务研发当中会将各项费用设定成研发支出,操作当中有些企业将研发费用设置成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这样会降低管理费用科目准确性和真实性,会对企业的整体核算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由于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得不科学,加之研发费用核算在税务、财务以及高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的要求不同,因此不能采用相同的核算方式,一旦没有从这些层面加强重视就必然会影响其会计核算质量。基于以上分析,企业需注重会计核算精细化程度。在研发企业研发项目会计核算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研发支出核算的精细颗粒度。企业建立完善研发支出会计核算体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设定研发支出的总账科目。还要注重所设置二级科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也能有效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研发企业还需针对不同类型项目设定研发支出的三级科目,保障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发展,增加项目核算维度、部门核算维度或合同核算维度(如有必要),准确归集核算不同部门、不同项目的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引导企业准确核算,同时便于税务机关后续针对汇算清缴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工作的管理与核查。根据税法要求对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项目设置“研发支出”辅助账和“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样式,有两点好处:其一,企业在研发项目立项时参照样式设置研发支出辅助账,年末按样式填报“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水平,进而达到研发支出成本控制的目的;其二,财务人员可快速抓取研发支出明细账,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审计及申报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和完善研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内控的重要意义,提高企业整体预算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风险评估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研发支出成本控制,提高研发效能的目的。只有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研发企业才会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另外,在当今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时代,研发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更是关系到整个研发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因研发支出占企业总体成本的比例较大,故在会计核算中正确的核算研发支出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的研发企业运营情况来看,在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这一方面问题依旧很多,唯有深层次地探索和研究其核心内容,才可以保证科学的核算工作顺利开展。本文中提到的内部控制程序、项目预算管理方式、研发支出核算实务指南,相信会对部分研发企业研发支出成本控制和研发项目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内部控制探究[J].中国市场,2019(08):100-101.

[2]曹靓.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02):182+184.

[3]王草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及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7(33):79-80.

[4]卢俊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项目核算与管理[J].财会学习,2019(09):116+118.

[5]赵杰.浅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9(01):147-148.

会计核算基础范文8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当今社会,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全面做好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精准把握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问题,综合运用精细化与集约化方法,全面提升其会计核算工作总体质量。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一、会计核算概述

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是推进国民教育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与改进,推进实现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地位不言而喻,对于提升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自身活力与动力,防范化解管理风险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与推广,会计核算标准规范、要素体系化以及会计核算效果评价系统化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新时期教育系统事业单位高质高效地推进会计核算提供了导向性遵循,在风险防范化解、提高内部控制成效、降低运行经济成本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同时,广大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同样在细化会计核算实施规则,灵活运用各类会计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构建形成了以会计实施全过程为主要载体,以精细化会计核算方法为主要工具的管理体系,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实现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尽管如此,受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及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管理组织架构等要素阻碍,当前其会计核算实施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成本核算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配合相对不足,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二、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难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成本核算规则制度体系缺失

在当前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相应的规则制度体系处于根本性地位,对于成本核算具体流程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导向作用。现状表明,部分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未能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背景与要求,引进集约化会计核算理念,具备现代化特征的规则制度体系缺失,以往成本核算体系约束性不足,无法为规范成本核算流程,提升成本核算成效提供可靠依据与保障。由于成本核算规则制度体系缺失,无法确保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各项资源要素之间的有序高效衔接。

(二)成本核算手段单一,信息化程度较低

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整体工作职责较多,所承担的内外部职能相对丰富,需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导向下形成财务成本核算数据报告。从当前实践来看,多数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未能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财务成本核算手段单一,信息化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程度不一而足,财务数据信息的传递效率缓慢,无法对成本核算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统筹分类与汇总整理,降低了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成本信息的精确性与系统性,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实施要求不相吻合。

(三)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在当前国民教育事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的宏观背景下,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所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术能力形成了严峻挑战与考验。现状表明,部分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漠视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成本核算带来的重要变革作用,对待成本核算的态度消极保守,成本核算精细化的实施路径与策略存在显著盲目性与随意性,会计科目用错、预算会计分录缺失、财务核算失真等现象频繁出现,会计核算报告的可信性与客观性大大降低。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实施策略探讨

(一)完善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根据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会计模式等客观条件,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本实施要求,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及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其他规定等约束范围内,构建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以制度化的方式将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任务、预期效果等固定下来,严格界定各项会计核算环节的前置条件。宏观审视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精准把握精细化核算理念的核心应用方法与步骤。对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内部各预算部门进行充分授权,明确会计核算总体工作目标,建立统一完善的“资金池”,并视情进行动态化调整。

(二)加强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丰富会计核算手段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同样要做出相应改变,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转换为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提升会计核算效能的重要推动力。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核算软件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会计核算信息交流和共享链条,根据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特点,消除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中的安全漏洞与隐患。通过信息化技术的稳定运行,实现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线上资金审批、教学经费管理、项目报账等,实现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动态化共享,解决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信息不对称、信息不流畅等问题。强化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化模式的安全管控,防止成本核算数据信息泄露或篡改。

(三)全面提高会计核算人员专业能力

定期组织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政府会计制度形势下会计核算所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构建丰富而系统的会计核算专业理论知识架构,将现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本实施要求与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教学特色等密切结合起来。突出强化会计核算人员的具体实操技能,优化岗位分配,高效处理会计核算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规避不必要的会计核算技术性偏差与谬误。将提升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职业道德操守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提高对会计核算潜在风险威胁的辨识能力、处理能力、反馈能力,迎合连续性、高强度、快节奏的会计核算工作需求。

(四)推动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对等平衡

一方面,要推动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主体平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可在一定范围内体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彼此关系,明确会计学中的主要假设因素。另一方面,要推动实现会计基础平衡,理顺收付实现制的潜在效能,对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相关的资源流量进行监测与控制,掌握预算资金流量的客观状态,促进预算会计中收付实现制与财务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彼此交互。此外,还应推动实现会计科目平衡,将资金付款、会计核算等作为重点项目,设置完成会计核算系统的内置智能引擎,界定预算收支与收入账款之间的异同,保证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有效衔接。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