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1

【关键词】会计岗位实训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胜任岗位工作。顺应这一教育理念,会计教学也必须要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尽可能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当然,最理想的是零距离。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会计实践教学上都下了很多功夫,在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上都加大了实践的教学力度,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这还远远不够。我校偿试着在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开设之后,开设一学期的《会计岗位实训》课程,虽说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怎样能发挥出本课程的应有作用,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

1 开设《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紧迫性

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可以概括为会计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但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上还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开始,这就要求在综合实训环节突出岗位操作技能,模拟各个岗位的真实工作,让学生从模拟工作岗位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就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开设《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重要桥梁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都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但由于这些单位会计工作的特点、工作环境的限制及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性、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时间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校外实训大部分只是走过场,应付实习任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通过《会计岗位实训》教学,会将抽象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融入具体的会计实务,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有助于学生透彻、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1.2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客观要求

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既要具备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满足招聘单位“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的用人标准,同时避免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就是以会计工作岗位为依托,熟悉各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与工作规范,并用会计理论与操作技能完成各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扎实职业生涯的基础,使其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胜任会计工作,实现成为一名会计工作者的理想。

1.3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手段

由于《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与真实性,再加上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走下了讲台,学生不再是枯燥地听,而是变成了实训活动的主体,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会计的兴趣,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成为一种乐趣。

2 开设《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困境

近年来,《会计岗位实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会计实务的操作技能,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会计岗位实践锻炼的不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建设发展过程也存在许多问题。

2.1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没有合理的定位

目前许多高校会计类专业都相应开设了《会计岗位实训》或会计实验课程,会计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仍然定位于实验课程,其从属地位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又由于会计岗位实训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课时内容严重不足,教学内容不规范,实训组织形式不灵活,更严重的是缺乏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和高质量的实训教材,这些问题使得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2.2 《会计岗位实训》课时偏少

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现象严重,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我国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训课时比例小也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好岗位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课时少,实训内容不能全面展开,授课方法也大大受到了限制,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实训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2.3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内容不规范

第一,实训资料的核算主体单一,大多都是以制造业为主,没考虑商业、服务业等会计主体的多样化,这与目前行业的多元化、企业规模的不统一以及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的广泛性不相符合。第二,实训内容没有体现综合性,主要以单个核算模块为主,注重对账务处理的步骤和各种原始单据的感性认识,只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没能纳入实训要求。第三,实训岗位不明晰,实训中对企业经营的其他环节如供应、生产、销售等基本业务流程不涉及,即使有涉及,岗位分工不明确,没有培养出学生的会计岗位意识。第四,实训教材质量低,体现在原始凭证不规范,没有印章,或有印章的,盖的位置不正确,或针对一项业务的原始凭证不齐全,数据前后不吻合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五,实训中涉及新准则内容少,新经济环境下的业务不多或没有,缺乏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实践锻炼。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4 《会计岗位实训》的教学组织形式不灵活

大多会计岗位实训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是以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为主,没有真正做到学生实务操作配合的锻炼,没有实现会计核算凭证传递的仿真模拟,忽视了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培养,无法给学生真实工作的空间感受,同时在实训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会计职业适德教育。

2.5 缺乏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目前很多实训教师本人没有会计实务工作的经历,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对实训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是束手无策,难以适应会计实训教学的需要。会计岗位实训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样要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能力。

3 会计岗位实训的出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做好《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本门课程的优势作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课程科学合理的定位,增加课时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应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技术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应作为一门必修课,而不是仅作为一门实验课。应由每周2学时调整为4学时或6学时。同时,改革考核方式,应针对实践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学分。

3.2 优化会计岗位实训内容

首先,拓展会计岗位实训的范围,实训主体应涉及多个行业与领域,由单一的制造业拓展为含有商业、房地产业、物流企业、酒店业等;涉及的企业应有不同规模及核算要求,除一般企业外,还应加入小规模企业的资料,这样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求。其次,提高实训资料的层次,实训资料设计不仅是“凭证—账簿—报表”的简单循环,还应包括会计的审核、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纳税申报与筹划等;也不应是对会计核算资料的感性认识,而是应加入提升学生思考、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最后,加强会计职业适德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从源头做起,填补职业适德教育的空白,为我国会计行业培养出德能兼备的后备人才队伍。

3.3 改进会计岗位实训的组织形式,提升教学手段

会计岗位实训应采取分组实训的方式,按照企业管理方式,模拟社会会计职业角色,确定出主管会计、出纳、制单、审核等岗位,每小组有4至5人为宜,自行分工,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使每个学生都分别承担不同岗位的任务与责任。这样,学生既能掌握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又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更深层次体会出各会计岗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人都能成为多面手,为胜任每一会计工作岗位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手工模拟操作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相互补充与印证。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发或购买会计实训软件,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选择工作岗位,如出纳、制单、成本核算等岗位,进行训练。借助这个软件系统,可设定足够多的经济业务,使学生在不确定的、未知的环境下独立工作。通过上述实训的组织与教学手段的提升,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与意志,又可以培养他们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3.4 强化会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岗位实训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因此,各院校应为本校教师创造条件,使教师能接触到会计、审计务、财务分析等实务,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近而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问题,弥补学生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缺乏。教师实践锻炼可采取多种渠道:一是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安排实验教师到相关企事业等单位锻炼或兼职;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实训教学,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实务操作技能的共同提高;三是会计教师应主动寻找实践锻炼的机会,自我提高。如果会计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是分开管理的,建议进行二者的轮转,以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

4 结语

会计岗位实践教学是一项不断深入、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岗位实训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会计岗位实训的教学内容、会计岗位实训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建立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期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纵实.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优化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2期.

[2] 黄少容.会计专业课堂实践性教学之我见.消费导刊,2009,7.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2

一级培训是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大政方针、公司文化、发展战略、员工心态、规章制度、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培训对象为集团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集团全体管理人员。组织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二级培训是各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班组长以上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企业文化教育、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人为各分公司总经理。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三级培训是各车间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技能专业知识、作业指导书等,负责人是各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培训时间是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学习本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各分公司专业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知识的培训,二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三是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

三、各部门(如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办公室)专业知识的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就是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培训交流,教会下属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下属的专业技能,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四、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员工集中招聘八人以上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不得少于三天,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产品介绍、通用规章制度和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到车间后(或班组)进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一个月内在车间实际培训不得少于6小时,使每个员工到岗后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本岗应知、应会,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本岗位工作做到什么标准,明确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在上岗二个月后要有书面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试用期转正的考核评定中。对于平时补充招聘到岗的新员工人力资源部每月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五、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培训计划的有效运行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并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培训结果要跟踪。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档案,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作业上交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和全年的考核之中。考核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二是对员工参训后的评价和考核;要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基础工作,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并使之能科学、扎实而又有效地开展起来,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以适应公司的转型和高速发展,塑造学习型组织,体现公司和个人的价值。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3

为了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做好培训的基础是要有可行完整实用的培训计划,现将今年的培训工作计划如下:

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

一级培训是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大政方针、公司文化、发展战略、员工心态、规章制度、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培训对象为集团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集团全体管理人员。组织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二级培训是各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班组长以上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企业文化教育、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人为各分公司总经理。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三级培训是各车间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技能专业知识、作业指导书等,负责人是各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培训时间是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学习本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各分公司专业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知识的培训,二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三是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

三、各部门(如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办公室)专业知识的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就是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培训交流,教会下属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下属的专业技能,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四、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员工集中招聘八人以上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不得少于三天,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产品介绍、通用规章制度和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到车间后(或班组)进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一个月内在车间实际培训不得少于6小时,使每个员工到岗后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本岗应知、应会,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本岗位工作做到什么标准,明确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在上岗二个月后要有书面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试用期转正的考核评定中。对于平时补充招聘到岗的新员工人力资源部每月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五、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培训计划的有效运行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并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培训结果要跟踪。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档案,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作业上交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和全年的考核之中。考核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二是对员工参训后的评价和考核;要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基础工作,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并使之能科学、扎实而又有效地开展起来,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以适应公司的转型和高速发展,塑造学习型组织,体现公司和个人的价值。

六、要求:各分公司各部门拟定本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年度工作计划于一月十日前报主管领导;培训计划要认真去做,细化到每个月进行几次,培训计划中要明确培训的组织者、责任人,培训时间,培训主题及内容,培训形式,参训人员,培训主讲,培训要有记录,对培训结果要进行评估和跟踪;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严格按培训计划执行;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指导。

通过培训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岗位业务知识,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熟练掌握多种业务技能,改进绩效,进而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达到公司和员工的双赢,从而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相关文章有:辅导员工作计划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4

关键词:会计英语 实践性教学 炎培计划 外企财务

一、会计英语教学现状

会计英语,即西方财务会计,是一门以英文为主要载体教授会计专业知识的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掌握用英文进行会计分录书写、账簿登记、编制财务报表等技能,为日后适应外企财务岗位的实践工作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上海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了会计英语课程,其教学现状是:该课程普遍使用双语教学;会计英语教师业务背景偏重英文,而非外企会计实务经验;会计英语教学无针对高职学生的实训教材和实操训练。而会计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忽视了对学生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必然事倍功半,因此,对会计英语进行实践性教学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英语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探索

外企财务岗位究竟对于一个初入职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有什么样的会计英语技能要求,怎样教学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这种技能呢?笔者经过长期的会计英语教学摸索,探索出以外企财务岗位实践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的实践性教学之路。

1、何为“实践性”――外企财务岗位对会计英语技能的要求

对于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大学生,会计英语课程最初适用的外企财务岗位是出纳及财务助理岗位,该岗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会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英文凭证及帐表的编制能力。据调研,这些岗位的职责是日常现金收付结算业务处理,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提存与保管工作,银行账务与支票办理和会计凭证的汇总与管理工作。对于这样一个外企财务的初级岗位,据与外企财务高管们的交流得知,其对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要求是具备大学英语CET4的英文水平,有较强的英文沟通能力,能看懂常见的英文发票及信用证、报关单等英文单证,可以与外汇管理局、银行等机构沟通,并会填写该机构要求填写的相关英文资料,且会运用会计英文专业术语进行现金、银行存款相关的会计凭证及日记账的编制和登记工作。其中,英文的沟通能力尤其重要,包括口头和书面沟通。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会计英语课程所适用的外企财务岗位群有AR(销售会计)、AP(采购会计)GL(总账会计)等,这些岗位群对于学生的会计英语素养的要求,除了最初的会计基础英语知识之外,主要需要提高的会计英语中的财务会计知识,而这些知识,我们的会计英语教学中也有涉及。一个大专毕业的优秀涉外会计毕业生,如果在校学好了本门课程,且在进入外企之后,在最初的岗位上善于学习和积累,并能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会计英语知识,其胜任这些岗位将只是个时间问题。

针对这些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笔者发现,在传统的会计英语教学中,缺乏对外企英文发票及单证的介绍,而目前的其他高校也单纯偏重理论教学,无实务的模拟训练,且会计英语术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未引起重视。而师资方面,也因缺乏具备外企财务实践经验的人员做会计英语教师,使得理论脱离了实际。这就导致了学校培养的涉外会计毕业生的业务素质不能很快适应外企财务岗位的需要,不能做到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外企财务岗位。而如何弥补这一教学短板,正是笔者这门课程教学的研究方向。

2、“实践性”教学探索

笔者通过与自己在外企世界500强公司担任财务高管的复旦硕士同学的沟通,得到了外企财务最新最实用的经验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会计英语教学之中。针对外企财务岗位对会计英语技能的要求,为了培养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外企财务岗位的会计毕业生,笔者进行了长期的会计英语“实践性”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如下:

(1)课堂教学模块的重构――按外企财务岗位构建教学模块

实践型教学模块设计: (按会计岗位设立,采用中英文对照讲解)

遵循高职教育“以岗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笔者按照实践中外企财务部会计岗位的设立要求,重新构建教学模块,具体如下:

现金出纳及会计核算岗(Cashier、Banking) ――货币资金及转账结算 (10课时)

采购核算岗(AP)――采购业务、应付款项 (4课时)

销售核算岗(AR)――销售业务、应收款项 (4课时)

成本核算岗(Costing Accountant )――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存货 (10课时)

总账核算岗(General Ledger Accountant)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报表 (32课时)

税金核算岗 (Taxing Accountant) ――税金和利润 (4课时)

笔者将会计英语的专业知识内容按外企财务岗位需求进行重新构建,即在教授各章节内容时,直接以各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为指导,实现会计英语知识与外企财务岗位的直接对接,完成学习后即能适应岗位需求,从而为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外企财务岗位奠定基础。

(2)课外“炎培计划”兴趣小组的建立――外企会计循环模拟操作实训

高职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对参与式学习较感兴趣,因此,本校开设了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炎培计划”技能训练课程,结合这一课程,笔者也开设了会计英语的技能实训课程――外企会计循环的模拟实务操作。在这门课程中,笔者将从外企高管同学那里搜集来的各种外企财务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英文发票、账单等英文原始凭证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告诉他们,从这些英文原始凭证中如何分析出它们所描述的经济业务,再教授他们,如何根据这些经济业务,运用会计英语的知识,按照外企财务工作的操作标准来编制英文记账凭证,登记英文账簿,编制英文财务报表,完成外企会计循环的实务操作。由于整个课程使用的全是外企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英文表单,且完全模拟外企实际财务流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大量用到的是动手操作和参与式学习,既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又改变了纯英语理论教学的枯燥难懂,让学生克服了学习会计英语的畏难情绪,在类似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了会计英语实训学习,学习效果较好。

具体“炎培”实训大纲如下:

实训单元 实训内容 课 时

第一单元

外企会计循环实训基础知识的学习与交流(4课时) 实训1:“Accounting Elements”英文会计要素

区分与识别

实训2:“Double-entry Accounting”英文复式

记账法运用 2

2

第二单元

外企会计循环记账技能培养 (12课时) 实训3:“Purchase”采购业务英文记账凭证编制

实训4:“Sale”销售业务英文记账凭证编制

实训5:“Expenses”费用业务英文记账凭证编制 4

4

4

第三单元

外企会计循环过账技能培养 (2课时) 实训6:“Posting”英文过账业务操作 2

第四单元

外企会计循环试算平衡技能培养 (2课时) 实训7:“Trial Balance”英文试算平衡业务

操作 2

第五单元

外企会计循环期末调账、结账技能培养

(6课时) 实训8:“Adjusting”英文期末调账业务处理

操作

实训9:“Closing”英文期末结账业务处理

操作 4

2

第六单元

外企财务报表编制技能培养

(4课时) 实训10:“Balance Sheet”英文资产负债表编制

实训11:“Income Statement”英文利润表编制

2

2

合计 30

(3)在教学中融入会计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对外企财务环境的适应能力

外企财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英语沟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学生的会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英文基础较弱且对英文普遍不太感兴趣的高职学生而言,这项能力的培养,困难可想而知。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尝试解决这一难题。在课堂的理论和实训教学中,笔者大量使用习题训练,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习题,并给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或小组中回答问题的机会,但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律使用英文大声回答,有时,还要求学生上黑板将部分内容用英文术语书写出来,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评分、记录,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最初,学生大部分都很害羞,或因英文口语能力较弱而回答效果不理想,笔者则不断的纠正、鼓励他们,在一次次的反复训练中,学生的回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大,发音也越来越标准,信心也在不断的增强。回答问题的学生英文口语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他学生的英文听力也得到了训练,而在审题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会计英语的读写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升。且因为习题大多融合在案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大大的调动了起来,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4)突出检验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方式改革――外企财务全仿真考核

为了真正做到以外企财务工作实践过程为导向,组织会计英语教学,笔者改革了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外企财务部情景模拟考核,具体是:采用在外企财务部实际业务循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形成的案例,让学生分岗位进行案例业务的模拟会计实务操作,再将操作结果交由外企财务部专业人员点评、纠错,结合操作过程,综合考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样的外企财务全仿真考核,既考核了学生对会计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且因其仿真性使得它的考核成绩更有实用价值。

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面临来自全球的挑战,作为中国经济桥头堡的上海,更是吸引了海内外的各种企业,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准备走出国门的内资企业,其对未来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英语知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要求,作为高职会计英语教师的我们,是否应当在教学中以外企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践性教学探索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且笔者认为,这样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杨亚西.会计英语_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财会教育,2011,(2)

[2]郭冰.分阶段双语教学在会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11)

[3]肖飒.高职高专_会计英语_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4]谭燕.高职会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5

【关键词】炼油化工装置 仿真 培训

一、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产生背景

1.新建装置操作工实操培训不易。新建装置操作工实操培训大多采用到国内同类装置实习,由于炼油化工装置的生产特点,实习人员一般不允许在装置现场和控制室动手操作,即使跟班实习三个月,也只能熟悉现场流程而少有机会动手操作。同时,炼油化工装置通常生产平稳,不会经常碰到开停车和事故处理,所以新建装置需要学习的开停车和事故处理技能在同类装置实习中很少有机会真正学到。

2.新进员工的技能培训困难重重。由于新进员工进入装置初期,只能“看”不能“动”,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师带徒师傅往往有劲使不上,学员操作技能学习往往仅限于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短时间难以提高。

3.在岗操作人员技能培训提升缓慢。炼油化工装置不允许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试验性操作,因而技能提高培训通常采取授课形式,然而现场生产流程工序关联强、平衡控制难度大、DCS动态变化复杂,很多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难以用语言表述,员工也难以领会其中的奥妙,技能的提升明显缓慢。

4.装置长周期运行给培训工作带来新课题。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检修周期通常2-3年),日常生产过程中很少出现停车。但这种“长”周期和“少”事故的好现象,对操作工操作技能的提高却不很有利,一旦出现突发事故,由于技能得不到日常操练,经验的淡忘往往危及安全生产。

二、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主要特点

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是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为基础,通过动态数学摸型,设计出与现实化工生产操作过程十分相似的环境,实现传统培训与实践中无法实现的各种培训功能(如图)。相对传统的培训,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培训成本低。仿真系统通常是以软件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运行,其使用的材料、能耗都很低。同时,由于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国内的主要开发商已经开发出自己的仿真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类不同炼油化工装置的仿真系统投资会更小,培训投入的成本很底,一次投入,可反复使用。

2.培训效率高。仿真系统具有记录和追忆功能,使得培训可以在某一个中间过程或局部重复多次进行,有利于解决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可以针对高度危险或制造难度很大的事故进行仿真并用于培训,这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3.培训工种多。仿真软件运行在普通计算机上,一个平台多个装置仿真系统可以同时运行。使不同装置的操作工可以在一个仿真机房参加培训,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员工都能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个体培训与集中培训有机结合。

4.培训管理易。仿真培训软件在计算机及其网络上运行使用,有依据操作规程要求的自动评分与自动记录等功能,使得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更加方便容易。

三、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

1.通过仿真培训常态化,不断完善仿真基地建设

(1)仿真培训常态化。从2001年的新建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培训开始,我们与国内仿真技术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和应用炼油化工装置仿真系统。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使培训实现了常态化。

(2)多渠道投入。通过新建装置项目、教育经费、职工技协等多渠道投入,目前炼化部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基地已有6个仿真机房、90台仿真电脑、12套装置级、11套单元级仿真系统,已成为中石化系统具有一定规模的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基地。

(3)仿真培训得到积极支持。炼化部每年参加仿真培训人数在600人次以上。

2.以新建装置上岗培训为主,不断拓展仿真培训的领域。

(1)新建装置开工前的上岗培训。仿真系统的特性,使其成为新建装置开工前的上岗培训主要载体。炼化部从100万吨/年延迟焦化新装置开车培训起,在70万吨/年乙烯装置、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3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20万吨/年延迟焦化新装置等历次新装置开车培训中,都引进和应用仿真培训系统,为操作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一岗多能培训。仿真系统将整套装置的运行放置在一台计算机上,为技能操作人员的一岗多能培训提供了有效途径。

(3)转岗和新进员工培训。从2003年开始,炼化部在新进和转岗人员入厂教育和转岗初期增加为期二至三周的仿真培训,使新进和转岗人员预先熟悉DCS操作的方式方法,缩短炼油化工操作培训的适应期。

(4)技能鉴定的实际操作考核。仿真已成为炼油化工特有工种实际操作考核的主要手段,使用仿真系统中的操作评分系统为操作工的操作技能水平作出科学、客观的评分。目前,在催化裂化、常减压、乙烯、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加氢精制、制氢等装置的特有工种技能操作考核中已实行仿真考核。

(5)技能竞赛。根据实战要求,充分利用仿真系统的联机功能,组织操作工进行全流程开车、停车和事故处理三个项目的各种竞赛,为仿真系统应用进一步融入生产进行了拓展。

3.优化仿真系统运行状态设置,提高操作人员精细操作意识。

为了提高操作工精细操作意识和加强质量控制要求,在仿真培训中组织装置技术人员对仿真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了优化。

(1)调整组态步骤的操作控制值范围和得分。提高压力、温度等重要参数控制精细度;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步骤的分值。

(2)对控制物料平衡的阀门,开度操作在组态的步骤描述中增加显示“小量多次操作”的警示,对物料控制骤增骤减的“野蛮”操作设置扣分,使操作工养成精细操作的习惯,从而避免实际生产中因物料控制的大幅变化而产生工艺波动和现场设备发生故障的人为因素事故。

(3)通过对仿真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现场生产中的可能事故状态。装置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对仿真系统的模拟运行,检验了70万吨/年乙烯装置加氢反应器的飞温工况,优化了操作规程。

四、仿真培训带来效果

1.仿真培训体现了低成本理念

仿真培训系统可以设计成与现场装置一致的流程、工况,逼真地模拟装置现场的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过程的现象和操作,而又全部在仿真机房进行,既没有危险性,又能反复培训运行,与其它的培训方法相比,既提高了培训效果,又节省了培训费用,缩短了培训时间。

2.仿真培训实现不同工种、不同班次人员的混合培训

目前炼化部共有7大生产联合装置,37套生产装置,各生产装置的工种大多数不一样,个性化很强,并且操作工作息是四班二倒,因此用常规方法集中组织技能培训班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仿真系统的特点可以使不同工种、不同班次的人员在同一间教室培训,颠覆了传统培训模式。

3.仿真培训提高了操作工事故预见性能力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6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实训;模拟训练、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这在高职教育中已基本成为共识。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要搞好实践教学,教师应当:

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并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局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第二。认真备好实训课。首先,针对实训内容上机反复操作,并随时记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然后,安排好每一堂课的上机内容、流程、目标及教学环节等,以便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确切的答复,切实提高实训效率。

第三。会计电算化教师还要深入软件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或是专业进修,以便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

第四,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比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上手,胜任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工作。

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做合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特别地。离职院校的电算化教学要大胆改革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讲练结合,融入“教学做”为一体。在课堂上先由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教学功底深厚的讲师教授必备的实用知识;再师生互动共同答疑解惑;然后立即转入实际操作,由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力求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独立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操作之后要进行回顾、评析、总结。教师的教通过投影设备、广播软件,结合示范性操作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学在听讲解、看示范、动手做中得以实现。具体来说要做到:教师提出实训内容及要求一通过局域网演示一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分组、分角色,教师答疑、指导)一教师检查实训操作结果一教师点评、总结。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打破教与学、学与做之间的界限,将教学做三者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三、加强合计电算化模拟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具体做法为:首先选择实用的会计模拟资料,将学生分组,以每组作为一个财会部门,对组内各个成员按照实际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拟实验室模拟会计电算化运作模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使学生可以模拟实际会计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岗位的紧密结合。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正如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校企合作途径一般通过几个方面:

第一,和软件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取得学历证书,还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二。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及基层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按模块进行案例教学;或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训教材并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模拟训练;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地参与实际岗位工作。这样,学生毕业后能马上上岗,上手快,操作技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