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调研报告范例6篇

城市调研报告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1

一、我国人口城市化路径已经基本确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也随之进入快速提高阶段,2007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4.9%,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缩小到约5个百分点。[1]××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公布的城市化水平是61%,××市现有常住人口102万人,外来人口已经超过84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本地农民不到5%,当年完成gdp530亿元,人均gdp52000元,农业增加值25亿元,占gdp总量不到5%,经济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95%,按照该市常住人口统计,人口城市化水平实际已经达到90%左右,按照居住人口统计人口城市化水平更是高达95%,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年均增长2%以上,城市化率和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地区。××省××县2007年常住人口38.8万人,居住在县城和各个乡镇集镇的人口合计9万人左右,常住非农业人口6.5万人,外出到县外打工的人数已达7.2万人,年报口径的城市化水平16.7%,按全县总人口和实际居住在县、乡镇城镇的人口计算,实际水平在25%左右,如果剔除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可以提高近4个百分点,达到将近29%。2007年,××完成gdp不到30亿元,农业增加值6.7亿元,占gdp总量的23%,工业增加值7.1亿元,工业化水平23.8%,

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基本一致,近30年来年均增长均不到1%,低于全国年均增长1%的水平。两地的数据表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程度高,进程快,尽管大量外来人口进入,人口总量大幅增加,城市化水平在全国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欠发达地区一方面自身工业化程度相对加快,人口向城镇积聚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发达地区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大量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使欠发达地区人口基数减少,两相综合,人口城市化的速度相应加快。因此,我国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都在迅速提高,与我国工业化进程基本一致。

根据世界人口变化的规律,结合我国研究机构研究的成果,比较两地的发展过程,由此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我国人口城市化基本趋势仍然是发达地区人口输入带动为主,欠发达地区人口输出和加快自身发展推进的基本格局不变。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该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区域,2000年五普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16个大中城市人口总数为8743.13万人,城镇人口5056.8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7.84%,比全国同期高出21.62个百分点。根据××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机构的研究结果,“认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有较大概率在1.1亿—1.2亿,超过1.5亿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也是不合理的”。[2]也就是说长三角地区还可以吸纳外地人口3000到4000万人,相当于欠发达地区150个左右的县的总人口,可以提高全国城市化水平3—4个百分点。珠三角、京津塘、环渤海湾等大型经济区的吸纳能力也很大,加上其他各个省会城市、部分中小城市将是我国城市人口主要吸纳地,对城市化的贡献将超过50%以上。××市政府也做过全市容纳能力的专题研究,认为××市人口规模可以达到230万人左右,在现有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50万人。××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少人多,地处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发展工业的条件十分有限,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20万人左右,全县人口总量控制在20万人以内,将更有利于××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城市化假象”需要高度关注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进程加快,质量提高,既是我国几十年来不断推进工业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但是我国的城市化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不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国家职能部门,也或是一些权威的研究机构,都不能准确概定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市公布的数据是按照城镇建成区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比例确定,××县按照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公布,这在我国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显然都不能准确概定城市化水平,因此造成人口城市化假象。这种与实际情况严重背离的问题,势必造成由此作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掩盖住很多问题,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后患。造成城市化假象有很多原因,其中一条是统计口径不同所致。××县梅家河乡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农业乡,该乡人口总数1.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000人左右,常年外出打工的人数超过6000人,那么该乡的城市化水平到底是11%(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是17%(城镇常住人口和常住总人口之比),还是44%(全部非农人口和全乡总人口之比)?××市的情况又不一样,主要是来自人口基数的困惑,有一个城郊村,本村自有人口总数不过3000人,但外来人口却高达1.5万人,像这样的行政村,在××市非常普遍,特别是城郊几乎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城市化假象还有一个表现,即外来人口的归属问题,很多人一直在寻求一个答案,外来人口是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人口吗?答案非常模糊,有时候是,例如2000年的五普;大多数时候不是,根据更多。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有多少,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的意见认为,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数为1.2亿人,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在2亿人左右。而且1.2亿外出农民工基本上都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里,并且主要集中在××、××、××、××、江苏、福建、××等7个省市,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82%。[3]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庞大的人口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工作在这些城市,他们为这些城市创造着财富,他们为这些城市消费,他们年复一年在这些城市生活,他们自己会问,我们是这个城市的人吗?没有住房,只能蜗居在低矮潮湿而且狭窄的廉租房内,忍受着与亲人长期分离的痛苦,过着单调重复的机械一般的生活,子女不能就近上学,大多数人没有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工伤保障等,月收入水平不足当地城镇人均收入的一半。国务院研究室专题组的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到2004年近12年来,月平均工资仅增加了68元,月工资收入不到1000元。[3]

他们是城里人吗?显然不全是,但他们也不是农民了,他们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他们从骨子里还没有也不准备最终加入这个城市。据荆楚网的消息,2008年初,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政策,实施半年多来,响应者了了,有符合条件的农民甚至明确表示放弃这一权利,不能不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这种现象是好是坏,现在还难以定论,但是城市化这种极不稳定的状态无疑是必须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不奢求外出打工的农民都会成为城市居民,但把以亿计的潜在城市居民拒之门外的价值取向势必会带来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三、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必须高度关注

首先是社会保障问题。城市问题专家李津逵研究员著书说,我国的经济城市化要远远超过社会城市化的水平,由此形成的“弓弦”是非常危险的。他说,单凭市场经济向城镇地域集聚劳动力的经济城市化,并不必然导致一个好的城市化。他的经济城市化是用非农化水平来定义的,而他的社会城市化是按参加五类社保人口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4]他的这个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人口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人口,除了极少数人口包括部分大学以上学历的学生、少数所谓的社会精英等具有户口、住房、社保等城市人口所应有的各种条件以外,绝大多数人口是不具备的。××市是全员社会保障作得比较好也是比较早的地区之一,到2008年6月为止,全市18多万人中,参加各种保险的人口43多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万人,不到总人口的40%,包括城镇职工、失地农民、外来农民工养老等五个方面的险种。××县参加各类保险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更低,不到5%。第二是社会稳定问题。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稳定一直是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大问题,而且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写进国家宪法。对照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爆发的一些社会问题,研究我国近几年发生在城市中的一些社会突发事件,不难看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1964年8月洛杉矶因为警察抓住一个酒后驾车的黑人所导致的一场为期4天的大骚乱[5],2005年11月、2007年11月,发生在法国巴黎同一个地区的大骚乱,其起因、方式、骚乱所产生的背景、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几乎完全相同。近几年,我国一些城市相继发生骚乱,有的是劳资纠纷引起,也有征地矛盾引起,还有很小的治安案件引起,分析原因都是由一些极小的矛盾演变而来。2005年××万州市因为一句莫须有的“干部打人”的喊叫造成数万人冲击政府的骚乱,今年6月发生在贵州瓮安县城的骚乱事件等,和西方的社会骚乱何其相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将不断显现并纷至沓来,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劳资问题、保障问题、医疗问题等等社会问题都可能诱发突发事件,直至导致社会骚乱,严重破坏社会稳定。当你走进农民工低矮的出租屋时,从一双双很不欢迎甚至略带敌意的眼神中绝对会让人能读出点什么,一定会感到稳定问题绝不是危言耸听。第三是公平问题。城市化的结果理应使居民和农民、老市民和新市民、当代人和下代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至少相互之间不受伤害,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不是城市化的目的,也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很多问题源自于不公平,说到底不公平就是一个利益之争。第四是其他一些问题。诸如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

流出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等等。

四、人口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建设问题必须高度关注

大中城市的迅速扩张有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质量提高、保持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这些认识既是我国几十年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发达国家证明已经成功的一条道路。党的十七大已经明确我国城市建设的方针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从政策上解决了国内一直争论不休的大问题,实际上是解决了要不要加快大城市发展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建设水平越来越高,沿海发达地方的城市现代化水平确实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是,也应该看到,把城市建设放到人口城市化背景下考察,不难发现,有一些问题需要高度关注。首先要解决指导思想问题,也即城市为谁而建的问题。看似普通的问题,很多城市并没有解决好,建设所谓的精英城市、推倒盖好不过几年的大楼重建、群众并不支持也不需要的老城区改造等等问题在许多城市普遍存在。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房价畸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老百姓两方面的注意。一方面政府把土地出让作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不断升高的地价直接推动房价抬升,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买房越来越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沟壑。因此政府和房产商需要明确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为谁而建!现在大小城市的房价一般每平米都在5000--6000元,据报道国内最高房价已达12万元。××的房价最高达到近2万元,1000万人口的××市有多少能够承受这样的房价,没有人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东莞市外来人口是本地常住人口的10倍以上,它的房价也只有极少数所谓精英可以承受。××市近几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房地产市场异常红火,房价一路攀升,五年时间,从2000元左右到现在已经高达近2万元,而且可以预言,高房价在××短期不可能有多大降幅,因为××市最近拍卖了一宗土地,每亩地价已近600万元。××县是一个经济还很不发达的地方,不到三年时间,房价也从1200元左右迅速抬升到3000多元,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不管是大城市还是新型的中小城市,房价问题不解决好,城市化无疑是一句口号,高房价直接把一些潜在的城市居民拒之门外了,也间接扼杀了房地产市场的广阔前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的时候,可以说房价问题是解决真正的人口城市化的钥匙,也是政府和公民、开发商和购房人之间解决公平问题的症结所在,靠政府微乎其微的经济适用房是解决不了人口城市化的。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的内涵应该是劳动力持续供应问题,当廉价劳动力的社会正在逐步隐退的时候,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是需要稳定的劳动力来支撑的。

第二是城市规模大小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城市资源的承受能力的问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是决定城市规模的关键因素。李津逵研究员在批评西部一个城市规划时说,一个工业化水平不高的地方,作出了城市人口规模成级数成倍增长的设计,显然是一个脱离实际的规划。××县因为三峡工程加快了县域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城市规模不断增加,规划到2020年县城人口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2万人左右,这个规模是符合××实际的,届时,全县因为人口总数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相应也会达到50%以上,与全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略低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市城市规模大小需要在全国、长三角地区、××省、宁波市和本市多个层次上全面把握,科学概定。当代××研究所2005年的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指出,××的城市布局和江苏相比,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布局分散。[6]宁波市把××、余姚作为统筹发展区,力图建成宁波北部中心城市,而且是按照一个大城市的格局进行安排。××市城镇建成区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比例已达28.3%,按照××市十一五规划和已经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550平方公里,[7]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至少在400万人以上,这样一种规模对于水资源人均不到500升、能源奇缺的地方来说无疑会带来不少问题。类似的问题在××东莞市已经有所暴露,据南方日报报道,[8]去年以来东莞全市外资企业关闭外迁909家,今年1—7月,该市500多家企业关门和撤离,众所周之,东莞作为一个县级市,其无限扩张的城市建设模式在全国也不乏其例,现在如果以每年近1000家企业、20万人(推算)的速度递减,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发达地区最大限度的支持,长三角等大型都市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位于都市圈的各类城市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适当的城市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不断提高所辖范围内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第三是环境问题。江苏太湖的蓝藻、××滇池的奇臭无比等给全国人民上了一次又一次非常生动的环境课。××市的发展和全国很多发达地区走过的道路一样,伴生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监测结果表明,2006年全市11个河网监测点位,ⅳ类水点位1个,ⅴ类水点位5个,劣ⅴ类水点位5个,有近半数的地表水丧失水体基本功能;酸雨发生频率高达97.7%,ph值4.17,大大高于酸雨临界值5.60。近几年,××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年财政投入数亿元资金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结合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控制污染源下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减少农业面污染;扎实推进污染减排。[9]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治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没有人会怀疑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生活宽裕的新××的到来。××县的发展起步于三峡工程开工以后,水库淹没线以下的企业小、差、散,搬迁时实行了关停并转,库区外的一批小纸厂、水泥厂相继实行了关闭,一批污染小、效益好的工业企业正在成长,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县城、库区各个乡镇集镇、新建的部分企业的12个污水处理厂先后投入使用,库区环境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的态度表明,发达地区走过的道路也同时提醒欠发达地区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绝不能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切实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前进。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2

城市党建调研报告篇【一】

20xx年以来,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党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工作,为促进园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将我局20xx年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园林局共有党员854人,51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总支11个、党支部40个。近几年来,济南市先后获得全国造林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誉称号。我局也先后获得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机关、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建设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等十几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和100多项市级荣誉。

二、深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根据市委要求,从5月份开始,在全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争做园林先锋活动。全局参加创先争优活动的基层党组织51个,参加创先争优活动的党员854人,组织开展公开承诺的基层党组织51个,组织开展公开党员承诺的党员610人,基层党组织、党员作出承诺291件,基层党组织、党员承诺为群众办实事57件。根据园林实际确定以讲党性、做模范、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以创先争优、争做园林先锋为载体,结合园林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分类提出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园林服务先锋、敬业先锋、管理先锋、重点工程建设先锋等具体活动要求。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强化组织保障,我局及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委员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强化了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强化领导带头,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确定活动主题和载体,制定实施方案,带头参加宣誓承诺活动。强化活动保障,安排必要的活动经费,为开展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保障。

二是基础工作扎实。全面摸清摸清科学发展观活动问题整改情况、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情况、党员基本情况等情况,为活动开展夯实了基础。对照有关文件要求,对近年来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针对查找出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切实增强了创先争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是宣传氛围浓厚。采取会议发动、媒体联动、标语促动、宣讲推动、典型带动等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易知易懂的宣传方式,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每个单位都制作宣传板报和展板,发创先争优活动简报26期,并召开两次推进会,在全局掀起了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

四是认真落实双诺、双述、双评制度。全局各级党组织把实行双诺、双述、双评制度作为推定创先争优、争做园林先锋活动的重要抓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落实到工作中。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履岗能力。加强调度检查,督促党员切实做好认岗、承诺、践诺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

1、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计划。根据上级的部署要求,局党委对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明确全年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20xx年党务重点工作来抓。

2、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党建工作制度。继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部署。各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活动,按部署及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会,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七一前和年底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明确党员管理目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抓好党员发展,在认真摸清各党组织发展党员状况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和要求,制定党员发展计划,建立入党对象培养名册,有计划地发展党员,有效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提高了园林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结合纪念建党89周年,对全局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考评,表彰了对近年来为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园林事业发展做出突出的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4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

3、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为切实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园林基层党组织建设经常性工作中去,在对我局落实长效机制情况进行检查梳理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十二项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全局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各基层党组织每月组织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观看一次廉政影片,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充分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无一例违法违规事件发生。

5、认真做好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局党委对党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将其列入党务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各基层党组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并抽出专人负责党费工作,建立了专门的党费账户、账本。党费收缴采取以总支、支部为单位每季度集中上缴的方式,由组织人事处汇总后,定期定时上缴市委组织部。结存党费的使用,局党委严格按规定审批,严肃党费使用纪律,明确党费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楚。

6、立足实际、团结一致,携手共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局充分发挥园林行业优势,带动尧庄村发展草花养殖业,种植草花三十五万盆,且免费提供一万元的花种,为村民增加收入四十余万元,逐步改变了经济空壳村的落后局面。从提升办公硬件设施和党员学习活动条件入手,投资三万五千元为共建村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为党员学习活动室添置了桌、椅、党员学习书籍和与农业相关的图书三百余套。投资一万元,在村委门口安装了宣传栏,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三农相关的政策提供了平台。以美化、亮化为目标,我局投资十四万元,为尧庄村主要干道全部安装路灯,为村民夜间出行提供方便。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局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创新精神不够,全体党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在精细化管理要求下,党员作为各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力量经常忙于事务性工作,学习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需进一步提高党员学习培训效率,不断探索改进党员活动的形式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查找的问题,找出根源,彻底整改,努力将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到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做好工作上,体现到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行动上。要在培训干部工作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二要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要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核心价值,教育和引导园林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深入实际,了解实情,体察民意。在干部选拔任用时,要把能否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作为首要条件。

三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拓宽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要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不断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要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本职岗位和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把握大局,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奋进,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为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自查得分

我局根据一年来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对照基层党建工作自查表,认真进行了总结自查。自查得分100分。

城市党建调研报告篇【二】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市辖区各级党组织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落实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关键。

一、地位与作用

社区党建是城市街道党建的延伸和拓展。社区党建是一种区域性、综合性、全体性的工程,它的生命力在于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凝聚社区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广大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目标为出发点,共同奉献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社区、繁荣社区。加强社区党建,是新形势下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建设工作组织领导、政治领导、责任领导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活动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各种利益分配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无疑对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内容、活动方式、管理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过去街道党建的工作格局、方式方法、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大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及时调整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理顺关系,夯实基础,激活组织细胞,不断探索社区党建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开创新形势下社区党建新局面。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扩大影响力和渗透力,保持和体现广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好全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现状分析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标准,新城区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队伍状况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大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进程的推进,无行政主管、无明确挂靠关系的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渗透力、影响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大量无行政主管、无明确挂靠关系的各类新经济组织,如果还沿袭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按行业垂直行政关系为主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已明显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2.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转变,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多样化,人员流动的范围和速度加大,企业、事业单位党员流动性的增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工被包下来管到底的所谓单位人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所谓社会人转变。依托单位这条线对人的管理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人们在居住地的活动相对稳定,因此,单位人很大程度变成社会人,社区管理的作用也就更加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深入社区,以凝聚广大群众。

3.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管理重心逐渐下移社区,对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经济组织管理、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下岗职工再就业、物业管理、建设文明城市和文明社区等问题,都要依靠街道和居委会做大量工作。这一切都要求社区党组织通过推进社区党建发挥整合功能,加强协调、指导、服务职能,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指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相互服务,化解社会矛盾,把社区居民群众的各方面利益协调好,形成并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体制。

4.党员分布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进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和各种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不断增加,对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走出一条新形势下依托社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三、思路与措施

社区党建是新形势下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社区全体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手段。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对社区建设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此,要针对目前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建立起网络健全、运行规范、管理有效、共同参与、利益共享、条块联动、齐抓共建的新时期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强化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协调、政治核心、责任领导的职能和作用,从而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

具体思路和措施是:创建一个格局,强化两个意识,做好三个结合,突出四个重点,遵循五条途径。

创建一个新格局。创建意味着创新,新格局意味着用新的方式、方法取代旧的或不适应工作需要和形势发展变化的陈旧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创建新时期社区党建新格局,首先要调整城市街道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把街道党委更改为街道党工委,把居委会党支部更改为居民区党支部,赋予职责,增加职能,扩大工作范围,突出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对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责任领导的地位。建立区委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社区党组织)这种条块结合、行政隶属和责任属地结合的责任领导管理的新体制和新模式。改变过去区委街道党委居委会党支部这种条块分割的行政隶属关系的权力领导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由过去无责任管、无权力管、无办法管变为有责任管、有权力管、有办法管;由过去管不了、管不着、管不到、管不好变为管得了、管得着、管得到、管得好。这就必须进行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创建出新时期城市社区党建新格局,促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的适应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要求。努力创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团结奋斗、齐抓共建、条块联动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强化两个意识。一是强化属地管理意识,淡化隶属管理意识;二是强化责任领导意识,淡化权力领导意识。强化两个意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两种思想观念的转化过程,这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解放问题和观念转变问题。

强化属地管理意识,淡化隶属管理意识。这是在新的形势下,从管理关系、管理范围上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过去在管理关系上习惯于有隶属关系的条条管理,属地意识不强,所以造成面对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的窘境。地方党委也好,街道党委也好,都显得无能为力。看到问题也想去管理,也知道应该管好。但是怎么去管,怎样把它管好,没有好的办法,也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一个思想解放问题和观念转变问题。要树立属地管理意识,只要在我这个区域,在我这个社区,不管单位级别多高,也不管干部职务多大,社区党组织都应列入管理范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建设。

强化责任领导意识,淡化权力领导意识。社区是多种人员成分构成的新的人群集合体,情况繁杂,人员成分多种多样。可以说社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很难寻找出一种隶属关系,从而实行权力领导。如何把社区单位、社区组织、社区人员思想统一起来,把社区方方面面的力量、资源凝聚起来,只有靠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社区党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这就是新形势下赋予社区党组织的一种责任。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的领导是一种责任领导,有责任组织、协调、指导社区方方面面工作,这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做好三个结合。一是社区党建与区域经济、社区服务相结合;二是社区党建与创建文明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三是社区党建与城市建设、市容管理、社会治安相结合。这三个结合突出了城市社区党组织在发展经济、管理城市、稳定社会、服务群众中的职能和作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愿望。抓社区党建,做好三个结合是关键。社区文明是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风貌、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这就要求把抓社区党建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进步,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3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镇化调研报告2017

优化城镇产业布局,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国家新型城镇化

综合试点评估报告(摘要)

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属桂林市辖县,县域面积4021平方公里,辖14镇4乡,284个村居委会。全州县与湖南两市五县区接壤,南距离桂林市125公里,北距湖南永州市79公里,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161.89亿元,增长9.8%;完成财政收入6.48亿元,增长5.4%。2017年末总人口83.6万人,常住人口66.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8.82万人,城镇户籍人口10.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率28.7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2.9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8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28万人。

一、主要成绩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农户进城落户新方式

全州县坚持从实际出发,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和城乡居民自由迁徙限制条件,降低农民入城门槛,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租房落户和就地城镇化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2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

全州县全面推行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精简部门权利事项2205项,精简幅度达40.5%,2000多平方米的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39个窗口单位518个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同时优化审批流程,建立中大项目联审批机制,基本建设审批办结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审批办理提速达88.6%。

3建立试点工作机制,务实推进试点工作

全州县在获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的第一时间即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发改、住建、国土、人社等部门协同参加,并及时编制印发了2017年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试点工作年度任务,并将部门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4优化城镇产业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1、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加快各项功能配套。全州县工业集中区于2007年开始建设,是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11万亩,分为城西福坪、城南和城北新塘坪等3个园区,其中福坪园区以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城南园区以造纸制药、木材加工、冶炼等产业为主,新塘坪园区定位为发展重工业。

2、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2017年注册成立了全州县全顺公交公司,通过吸收司机入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对原有零散经营线路进行了重新规划。

3、着力打造宜居城市。为提升城市面貌,全县实施了桂黄路综合改造工程,城北新区路网建设、小街小巷改造、雨污分流等建设工程,县城面貌得到显著提升;结合城市规划布局调整和企业改制,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使县城宜居环境得到大力提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县城购房置业热情,带动县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5做强做大优势教育品牌,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

把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吸引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州高中新校区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投资近2亿,占地200亩,重点打造和培养广西县级名校。

6创新投融资方式,发挥社会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

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理念,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1+N模式,让多元化投资于不同项目对接,形成高效合理的城镇化建设体现。

二、存在问题

1试点配套政策支撑不够

一是原有财政配套政策主要针对按城镇人口,对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尚未有明确分担机制,户籍流入地财政压力较大。二是户籍流入地对流出地支持力度较小,而流出地往往财政基础薄弱,可用财力少,就地人口城镇化投入不足。三是新的户籍政策实施后,统一改为居民户,无法对城市人口和农业户口进行有效统计,人口常住城镇而户籍在农村的现象比较普遍,财政配套政策无法落实到位。

2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不到位

一是农村户籍上附着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各种涉农补贴等相关政策尚未剥离,特别是国家支持三农工作不断加强,农村户口享有的实惠较城镇户口多,使农村户籍的含金量更高,因而多数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二是城镇户籍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政策待遇是决定农民转户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地推行居住证政策,使得各项公共服务基本呈现均等化,农民只需办理居住证而无须落户即可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待遇,使得农民落户积极性不高。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4

城市规划监察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矛盾多、情况复杂多变、难度大。在执法的过程中,它往往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利益关系复杂,是城市建设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为此,我开展了专题调研。在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中,通过与规划监察执法人员、建设单位和开发企业的深入接触,深层次地了解到当前规划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一、我市城市规划监察工作现状

*****市城市规划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6万,城市规划年审批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城市规划监察职能由市规划局监察科承担。监察科现有人员8人,按四个区域分区管理,人均监察面积合4平方公里。监察任务重、经费不足、群众不理解等原因使得城市规划监察执法困境重重。

(一)执法对象敏感,对抗情绪严重。城市规划监察执法,涉及的是开发商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就算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错误,但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会使用一切手段阻挠执法人员的处理。加之部分违法建设者自身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以及对极少数执法腐败现象的不满和痛恨,造成思想上敏感,对抗情绪严重,甚至产生抗法行为。规划执法人员稍有不慎,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二)执法人员少,工作经费缺口大。正如前面所说,市规划局监察人员少,经费不足,造成规划监察执法管理到位有难度。

(三)矛盾多,利益关系复杂,规划监察执法难度大。城市规划监察执法的过程,每一个案件的处理,涉及的矛盾和利益关系都是非常的复杂,要处理和平衡这些千变万化的矛盾和利益,加大了规划监察执法的难度。

(四)司法保障力度不足,强制执行艰难。城市规划监察执法时,没有现场强制力度,通过教育说服无法制止时,只能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法院需要履行的执法程序多,时间长,使违法者有了可乘之机,往往履行完程序后,违法建设已经建好使用。而且由于房屋自身的特殊性和利益的复杂性,尤其是违章拆除案件,法院执行往往也是不了了之。

(五)各执法部门缺少协调配合,执法局面混乱。城市的管理,仅仅靠规划部门一家的力量是很单薄的,它需要各个部门明确职责,通力协作,才能真正把城市管理好。对违法建设也一样,也需要城管、土地等部门的共同管理。比如在海南,对违法建设哪一类归城管部门管、哪一类归土地部门管、哪一类归规划监察部门管都分得相当清楚,责任分清楚了,就容易避免推诿扯皮的事情。可我市的情况却显得相对混乱,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是违法建设,理所当然是规划部门一家的事情。

二、改善城市规划监察管理工作现状的思路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监察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城市规划监察管理的新理念,我们的规划执法要适应“人性化管理”的新要求。为此,首先要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主动贴近人民群众,认真做好服务工作。要经常性的深入基层,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了解违法建设产生的根源原因,及时对群众做好思想说服工作,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在违法建设产生之前或萌芽阶段及时发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思想说服,避免违法建设的发生和扩大。其次要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力求更科学合理,根据城市的区域功能、交通条件、环境要求,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让城市开发商有利可图,避免以牺牲城市环境,制造违法建设来换取商业利益,努力营造环境创造效益的理念。再者在规划审批时,要更多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使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合理和更人性化,将会有效防止违法建设的产生。

(二)提高规划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城市规划监察管理队伍是一支专业性很强的队伍,在执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类型的违法建设行为,这就要求规划执法人员,不仅要理解和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更要能熟练地应用法律法规处理各类违法建设行为。规划监察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办案的质量。所以,要更好地查处违法建设,必须不断地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1、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城市规划法》及《河南省城市规划实施办法》的深入学习研究,并认真学习钻研与规划执法有关的《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监察人员的执法水平,对所需的法律条文、业务知识不但要掌握,更要会应用。

2、组织相互之间交流学习。通过队伍本身的业务交流学习和走出去交流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及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互相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监察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规划监察队伍。

3、建立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和培训考核,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任免、晋升、奖罚的依据。对一些执法素质较差,思想觉悟低,没有办案能力,“吃、拿、卡、要”不良行为严重,群众投诉多,屡教不改的,要调离监察岗位,强化培训学习,培训考核仍不合格的,要坚决清除出监察执法队伍。

(三)创新规划监察管理体系,营造规划监察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要真正从根源上避免违法建设的出现,单靠规划监察执法队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动员各级政府、社区组织及各单位和市民积极主动配合参与规划监察管理,关键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形式宣传手段加大城市规划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及时向外公布和宣传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情况,积极宣传城市规划监察执法中的好人好事,让市民加深对城市的规划情况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积极主动参与规划监察管理。拓宽规划监察与民众的沟通及违法建设举报的渠道。

(四)创新城市规划监察管理方法

1、继续完善规划监察网络管理制度,加强责任追究。监察网络管理,要加强与横向、纵向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力争求得工商、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监察网络管理制度上,要做到巡查制度、协管制度、举报制度和奖罚制度的完美结合,营造违法建设有如“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对每个片区内出现的违法建设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的,要相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在执法中弄虚作假、搞“人情”关系的执法人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利用规划巡查的上班时间去“办私事”或做一些与工作无关事情的行为,也要严格禁止,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5

根据决胜现代化的指标要求和十大行动方案,我镇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明确职责,整合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市容市貌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力争在现代化体系考核中不失分。现将目前我镇城市管理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一是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考评办法》,促进城市长效管理措施落实,提高我镇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并最终提升全镇城市管理质量。

二是积极推行镇区单元网格化管理。拟在镇区实施单元网格化管理,各相关单位以部门责任为基础,各司其职,共同管理所属网格。目前,前期工作已完成,只待开会落实。

三是落实商户市容环卫责任制。目前镇区《市容环卫责任书》签定率达96%,社区达93%以上。

四是认真落实督查督办制度。目前,督办案件879件,其中事件743例,部件136例,完成870件,完成率为98.98%,结案率为100%,在全市各乡镇中处于中上水平。

(二)加大整治力度,提升市容环境水平

一是开展三小车整治。联合交警中队建立车主底册,严格实行“一次半月,二次二月,三次罚没”办法,结合夜间整治,进一步推进“三小车”整治工作。目前,共查扣三小车262辆。

二是开展黑收废清零工作。由执法队与各社区、村相互配合,开展整治活动。目前,共取缔黑收废40余家,与相关社区、村签定责任书9份。

三是规范镇区停车秩序。目前,散发《有序停车告知书》320余份,劝离车辆150余辆,贴单处罚道板停车306辆。

四是开展联合整治活动。组织大小整治31次,包括:镇区大环境整治、绿色低碳示范镇迎检环境整治、黑收废整治、黑诊所整治、环境整治、大环境整治、镇区超门窗经营整治等。上半年,共拆除违章建筑15处1100平方米、披棚(包括遮阳棚、雨篷)2700平方米、开水炉9只、广告牌210块、灯箱30只,清理木柴、砖块等杂物137卡车,涂刷墙面800平方米、清理水池1个及清淤8农用车。

二、工作目标

以创先争优为强大动力,以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围绕一根主线,三稳三提,深入开展各类环境整治活动,促进环境转型,不断深化城乡一体化管理。一方面 ,按照“大城市,细管理”的要求,明确监管和责任主体,无隙覆盖,完善长效管理。加强宣传动员,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只有责任人,没有局外人”的氛围,力争在1-2个月将我镇的市容市貌水平提上一个台阶。

三、存在问题

我镇的城管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管理工作与文明城、卫生城的要求和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

(一)部分单位城市管理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没有落实本单位城市管理内部机制及构建

城市管理组织网络,对督察督办的消极怠慢,且长效管理水

平低下。

(二)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突破不够。

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市场外摆摊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夜市大排档和临时市场脏乱差、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等仍然存在,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部位卫生死角多,乱停放车辆、城市“牛皮癣”和违章搭建等,严重影响了城市品位。

(三)长效管理的责任和措施未全面落实到位

由于城市管理长效化、常态化举措不足,长效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得不够到位,一些城市管理难点问题“整治时好一段,整治后老样子”,总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这样的怪圈中反复。

(四)职责不清,存在管理盲区

重心下移的要求落实还不够到位,管理的细节还有很多缺失,多头执法、突击式管理、执法不规范、效能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保洁范围上存在盲区,如河岸结合处、沿路水塘、城市道板等。

四、工作措施

城市管理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且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我镇继续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夯实文明城、卫生城创建基础。

(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在各单位明确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同时在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报制度。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全面整合现有执法资源,做好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工作。

二是创新管理办法。根据城市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顺应形势,建立有利于深入推进城市长效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如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和作业标准、环卫和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细则、城市管理的考核激励和统筹协调机制等等,切实推动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

三是积极推行镇区单元网格化管理。拟在镇区实施单元网格化管理,各相关单位以部门责任为基础,各司其职,共同管理所属网格,促进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确型转变,提高案件处置效率和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四是多措并举,提高管理效率。一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建立缴扣物品仓库,对低价物品不予归还,高价物品的签订承诺书后归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环卫工人作业范围广、时间长的特点,实行城市管理方面问题信息上报制度,使每个环卫工人都成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包括城管队员和辅警)

(二)切实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重视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投入,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加快镇区地下排水管网、市政道路贯通工程、农贸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建设,有计划推进旧城区主次干道改造,不断完善园林设施,提高公园、道路绿化管护水平。通过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三)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政治学习,引导城管队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塑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二是加强业务素质建设。大力培养城管人爱岗敬业的精神,强化业务指导和培训,注重规范化操作,提升城管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建立健全业务人员百分考核制度,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城管队伍,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凝聚力建设。开展1—2次拓展训练,促进队员身心健康、挖掘自身潜能、克服心理惰性、砥砺品质毅力、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增进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瓶颈问题

一是着力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流动摊点管理涉及弱势群体利益,关系社会民生,长期以来都是城管部门工作的难点,也倍受广大市民关注。建议采取建设“小贩中心”或设立临时疏导点,实施规范管理,有效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

二是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要进一步重视城中村改造工作,针对城中村乱搭乱建多、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存在隐患,妨碍城市管理、影响城市形象这一状况,把城中村改造列为城市建设重点,制定近期和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环境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一方面,要明确各单位管理职责,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规占道、乱停乱放行为,为市民提供安全、文明、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停车场地建设和管理。

五、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各单位协调联动。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要完成好各自承担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二是扎实推进“十大行动”。根据既定的镇城管委2012年“十大行动”方案,各单位要立足本职,各司其职,特别是牵头单位做好详细的计划,密切跟踪工作进展情况,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积极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结合“十大行动”,利用一个月时间积极开展周巷地区、恒源广场、农贸市场、苏沪高速沿线、浦新河、偷倒垃圾、违章搭建等专项整治,争取2月内大幅度提升市容市貌水平和改善人居环境。

城市调研报告范文6

一、我市城乡低保工作基本情况

(一)低保工作有规可依,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1999年国务院出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后,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市人民政府于2月出台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多年来,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下功夫抓低保规范化建设,在低保的申请、审核和审批上认真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的有关规定办理,总体取得较好成效。城市低保工作比较规范,农村低保工作规范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二)低保标准逐步提高,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低保工作方面,从1997年启动,补助水平从开始时月人均25元逐步提高到目前150元,保障人数从开始时5千多人扩大到目前5万多人,1-10月发放低保金7432.61万元,城市低保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工作方面,从10月份开始实施,当时保障人数约6万人,补助水平为月人均15元左右。按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实行扩面后,到10月份,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22.72万人,占农村人口4.09%,1-10月发放低保金10309.2万元,月人均补助为45.6元。城乡低保的[文秘站:]实施,为改善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市城乡低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

有的领导对低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到位,认为低保和整个社会救助工作是花钱工程,不出政绩,只求最低限度维持而不愿过多投入财政资金,没有像抓财税、稳定、计生工作那样予以重视,城乡低保政策宣传发动力度不够,社会影响面不大。有的地方把低保看作是吃国家“大锅饭”,抱着“不吃白不吃”的心理,对低保申请对象不认真审核把关,明知不符合条件,也出具虚假收入证明。有的人存在不劳而获的想法,采取隐瞒家庭收入、分户居住等手段钻低保政策的空子和管理上的漏洞,想方设法争吃低保。

(二)配套资金缺口大

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桂政办发〔〕85号文件规定,县级财政按20%-30%配套城市低保资金。,全市城市低保年发放低保金为8953万元,按20%比例全市县级需配套近万元,但实际预算配套不足800万元。根据自治区政府桂政发〔〕2号文件规定,市、县财政需按33.3%配套农村低保资金。,全市农村低保年发放低保金为12286万元,全市需配套4054万元,但实际列入预算只有2522万元。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我市除市本级、玉州区、北流市低保资金配套较好外,其余均不能按比例足额配套,造成城乡低保资金缺口,一些应保对象不能及时纳入低保范围,也无法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有一个县,上级下拨该县城市低保资金700多万元已全部发放完,到9月底,全县城市低保资金缺口130多万元;农村低保资金需配套718.2万元,预算安排只有374万元。

(三)工作不够规范

1、存在“人情保”等违规现象。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因人情关系等原因,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实,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将个别不属于低保对象的家庭确定为低保对象。一些村没有组织人员评议低保户资格,而由支书或者主任直接指定,“人情保”、“关系保”、“保人不保户”、“家庭共同成员分户申请”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2、群众监督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在实际操作中,对部分低保对象的纳入,特别是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及张榜公布等环节,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影响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度。

3、存在重入保轻退保现象。贫困户列入低保,脱贫后退出低保比较少。自推行低保政策以来,退出低保的人,除个别死亡的和极少数由于群众举报退出的外,几乎没有其他退出人员。

(四)低保准入把关难度大

目前我市民政部门采用“家庭人均收入”的办法来确定低保对象,由于目前城市居民就业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申报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如果他们通过隐报、瞒报等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入,审核部门无法鉴定;农村低保对象的收入,由于粮食等实物收入难以货币化、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不稳定、隐性收入难于统计等因素,核定难度很大,导致低保对象的界定不够准确。而很多专项救助,比如医疗救助、廉租房救助、法律援助、教育救助和有线电视费减免等,只有低保对象才有资格享受,因此有的人为了得到某项救助而想方设法进入低保行列,从而增加了低保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五)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紧缺

一是基层民政干部少、工作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县级层面。目前县(市、区)民政局低保办的工作人员为1-3人,而办结审批手续的法定时限只有5日,很难做到对申请材料逐一严格审阅把关。在乡镇(街道)层面。低保审批程序的大部分工作都落在乡镇(街道)和村(

社区),但只配1至2名民政助理员,且大多数是兼职,管理的城乡低保对象少则二千多人,多则上万人。由于各镇民政力量十分薄弱,入户调查、群众评议等关键环节工作不到位,仅仅依靠村“两委”干部的报告来确定城乡居民低保对象,存在底子不清、掌握对象不准、救助不公、兑现不及时等问题,造成有的群众反复上访,甚至越级上访。在村(居)委会层面。低保协管员缺少专门业务培训,理解和执行低保政策的水平有限,低保对象的界定随意性较大。如有些村干部没有把低保存折及时发放到低保户手中,给低保工作的规范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二是专项工作经费缺乏。城乡低保工作受理申请、入户调查、组织评议、张榜公布、审核审批、表册打印、资金发放等工作都需要工作经费。有的县(市、区)县级财政没有安排低保工作经费。到乡镇一级更没有安排任何低保工作经费。社区、村委低保协管员每季度要入户调查核实,上报相关情况,但没有报酬,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调查的准确性。

三、做好我市城乡低保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领导到位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惠及困难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领导要重视抓、认真抓,切实落实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低保工作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督促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物价、审计、工会、乡镇、社区等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立足自身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做好城乡低保有关工作,形成“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及时、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宣传培训力度,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采取张贴标语、橱窗展示、媒体报道等多种宣传形式,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深入持久地开展低保政策宣传。既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使城乡低保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审批程序家喻户晓,切实提高全民对低保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人人参与监督,为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社区、村委会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各级党委要将低保业务培训列入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城乡低保工作人员特别是村级低保协管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城乡低保工作队伍。

(三)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确保低保资金到位

一要确保低保配套资金到位。市、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应承担的负担比例优先安排低保配套资金,做好城乡低保资金年度预算安排,确保我市城乡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不低于自治区确定的全区平均补助标准,确保低保金能及时、足额发放。市财政、民政部门要建立城乡低保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要确保低保工作经费落实。按低保对象每人每年县10元、乡镇5元、村委会3元的要求,落实专门的低保工作经费,并配备必要的工作工具,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三要拓宽渠道,要积极发挥非政府、非盈利机构的作用,利用社会福利社团和慈善团体,广泛发动各类社会捐赠,建立救助基金作为低保制度的有益补充,建立稳定、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四要定期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联合对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查,防止和杜绝贪污、挤占、挪用低保资金等违纪问题发生。

(四)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确保工作机制到位。

1.统一低保准入“门槛”,完善低保对象评定机制。要进一步探讨、制订可行的、便于实际操作的核实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的标准。建议组织民政、财政、农业、统计、物价、审计、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开展城乡居民生产项目、经济收入等方面调查,量化、细化核定项目和内容,制定出台城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定标准,统一全市家庭收入核定标准,统一低保准入门槛。凡是达到标准的,列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2.严格程序,完善申报审批发放机制。建立完善细化的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审制度、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制度、公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政策规定的申请、入户调查、群众评议、公示、审核等程序不能简化、走过场。尤其要加强评议、公示制度,统一会议登记格式及记录,村委会召开低保评议小组会议,乡镇包村干部必须参加。乡镇每季度要对三分之一的村的低保对象进行抽查,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取消。建立“直达”发放模式,完善低保资金发放机制。财政、民政、金融等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将城乡低保资金准时足额输入低保对象的家庭帐户,全面实行低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

3.充分发动群众,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将城乡低保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等政策规定全部上墙,聘请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为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员,拓宽监督渠道。民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特别是在评议阶段,要动员各阶层的群众代表参加,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增加透明度,准确界定低保对象。要建立城乡低保举报受理制,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举报必查。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及时

派员入户调查,限期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投诉人。4.开展专项检查和经常检查,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建议组织监察、财政、民政部门组成专项检查工作组,对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分户保”等不规范现象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对不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坚决予以清退。民政部门要坚持做好定期审核工作,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真实全面地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收入、生活状况,及时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清退。严格执行分类施保的规定,对特困户、比较困难户、一般困难户分档发给低保金,防止“一刀切”。

5.统筹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脱困机制。各级政府要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力量,低保救助与其他专项救助有机结合,构建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数据库,实现救助信息化,解决多头救助、重复救助问题。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在低保对象的扶持上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实现再就业的低保对象,政府应全力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要广开就业渠道,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通过重新上岗,劳动自救,社区组织劳务输出、家政服务等,使低保对象摆脱贫困,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