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范例6篇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系统;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现代企业在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促进与帮助下,逐渐开始使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这一时代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并且逐渐实现了原有办公模式的改善、办公效率的提升等,为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鲜活的血液与不竭的动力。并且,随着当代企业对于各项业务及职能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化对接与交流的通畅与稳定变得更加重要,从而让信息系统集成化成为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方向。通过使用集成化信息系统,不但能够实现信息化技术更为全面在各个业务流程及模块中的覆盖范围,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等优质特点,从而实现企业信息流更为高质量和快捷的传递、流通和应用。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几点当前的实践应用入手开展研究,以期为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发展平添助力。

1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采用的案例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当前的XX公司卷烟厂的信息化系统构架开展研究。该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展自动化办公的时间已经较长,适合用于开展实践化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管理研究。当前在该企业当中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有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信息化系统为ERP系统、中层信息化系统为MES系统、下层信息化系统为自动化生产系统,从而在整个企业内拥有了较全面的覆盖,并实现了多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共享。每层信息系统的使用人拥有着明确的划分,针对上层系统主要面向财务管理、经理分析,针对中层系统主要面对信息管理者,针对下层信息主要针对一线生产作业与运营管理人员。该系统通过集成化运作共实现了下属几个关键应用功能:(1)ERP系统从数据层面集合了生产业务领域各项数据及中层分析报告数据,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财务管理,为决策层的日常决策提供了可视化的实践数据及其指标分析。该集成化系统设计作为整个内部信息系统的核心及上层,其主要扮演着流程化与分析者的角色。通过构建ERP系统,充分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对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等工作的数据化、自动化及精确化统计,帮助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得到优化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现有工作效率。(2)MES系统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帮助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营实现了更为精准和高效的管理。其主要被广泛的应用于该企业的现代管理内部流程当中,从而为保障中层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信息系统处于ERP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中间层,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将上层ERP系统的决策信息传递到中层,再由中间层信息系统传递到下层,将可以实现对上下层信息的充分沟通与共享,帮助不同管理层级人均可以了解到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信息。与此同时,也能够让中层管理者更加快捷与高质获取信息。(3)自动化系统主要面向着基层管理人员及生产作业人员,其通常具有着表单录入、表单储存、表单收发等功能,从而为基层一线生产运营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巨大便利,并让这些信息变得更加精确化。通过在自动化系统中设计较为规范的格式性条款和录入规范,一方面极大的减少了一线信息源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让整体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另外,该系统作为下层信息系统,其也能够实现对中层信息的传递与分解,从而让整个企业的运营目标可从成本控制、作业管理等多个角度加以实现。

2对信息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信息系统集成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服务型行业及生产制造型行业当中,从而为解决管理效率与质量不高问题带来了巨大帮助。为不断推行这一系统的集成化发展,作者提出如下两点对策与建议:

2.1完善信息系统集成化设计

信息系统的非集成化设计及应用将会造成企业信息建设成本的浪费。因此,逐渐构建较为完善的能够实现相互连通的信息化系统,将能够在提升现代企业信息化水平基础上,增加对于市场敏锐的观察与管理精确的管控,从而为提升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巨大帮助。

2.2提升信息化团队建设

信息化团队建设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信息化认知,从而使其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增加娴熟,并会极具富有创新。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需要人为加以流程设计、产品设计,通过信息化团队建设,将会为这些模块功能性作用的发挥与建设带来坚实的人才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便于企业减少信息化模块的维护成本,增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不但能够实现多信息系统之间的侨联与沟通,从而打通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的信息流,而且能够提升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质量,以更加全面的多元化监管实现系统内部信息的综合监管,从而帮助信息源得到保护。为此,逐步提升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研究,从企业管理出发调试信息系统的人性化与智能化,将能够对现代信息系统的利用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在经过对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实践应用研究基础上,对信息化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了完善策略。谨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研究为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应用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金城,王顺义,厉彦柏.基于工作流的信息系统集成方法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02).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ERP系统、烟草企业、特殊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8;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074-01

前言

EPR系统是将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统一管理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型管理系统。烟草行业实施ERP要受到许多行业自身特点所约束,首先要针对卷烟企业的生产特征,分析与其适应的行业解决方案,才能设计好关键的业务流程。认识和研究ERP系统并应用于烟草企业,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烟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烟草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ERP系统的内涵

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它顺应企业面临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管理需求,在供应链流程中进行信息集成处理,具有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ERP的核心在于:以计算机为工具,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进行管理,合理调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 在近两三年,ERP开始为国人所接受,并把它当作企业成功的捷径。

ERP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将企业内部、外部资源进行共享和系统,使得企业各部门、各业务流程能够更加科学、流程衔接,从而推动和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决策和员工决策提供优秀的管理平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了。ERP系统应用于企业的每一个业务范围,高度集中,所有业务数据高度共享,在同一个系统内运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采用最新的主流计算机技术和体系,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进行优化,一切可以能够通信的场域都可以接入该系统,使得该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统一性、完整性、开放性和先进性。ERP不仅囊括了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力资源、信息等各个方面,同时还打破企业的边界,扩展到企业上游的供应商及下游的分销商、客户、合作人等,使得企业能够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ERP以企业的总体目标为自己的工作标准,是对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成本控制、物流仓储等业务的信息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是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一体化的管理。

二、烟草行业适用ERP的特殊性及优点

烟草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在我国实现烟草专卖制度,实际上烟草公司既具有企业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支付职能,对整个烟草行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这使得烟草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既有计划经济的成分,同时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烟草和企业商品一样,也需要根据市场要求,调控生产,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商品需求,改善物流配送和销售网络,因此也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生产运营进行科学管理和整合,从而提高烟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在烟草行业中适用ERP管理系统,可以为烟草企业带来诸多的优点及好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管理水平,在ERP系统支持下,原本手工形成数据的不及时性、不完整和准确性被改变,实现了部门之间快速的信息传递,解决了原来基层管理人员工作量大、领导意图难以实现的管理问题。

第二,通过建立ERP系统,可以将烟草企业的客户、商、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等联系在一个系统中,不仅可以提高新产品的开发效率,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同时能够使得烟草企业能够快速获得最新的市场需求及相关信息,对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变化作出预测,编制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解决生产和采购之间的矛盾及市场变化和均衡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三,通过ERP管理系统,对具体的生产及业务各个环节实现有效信息的快速链接,可以做到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烟草企业的库存压力、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获得更加稳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ERP系统在烟草企业中的应用

为了迎接国内外的挑战,我国许多烟草企业都已经应用了计算机管理软件。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烟草行业一个举足轻重的发展战略。但由于卷烟制造的特殊性,再加上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做支撑,使得烟草企业和软件商到目前为止仍未能开发出适应烟草特色的ERP商品软件。虽然许多软件开发商尝试了烟草企业ERP软件的开发,甚至许多国外的ERP公司也开始进入烟草行业推广成型的ERP软件,但是,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的软件,针对卷烟生产的计划系统似乎都是还未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四、烟草企业应用ERP系统的具体措施

(1)选择合理的ERP软件供应商

在准备实施ERP管理系统时,首先要对软件服务商进行考察,最好选择有烟草行业客户的,有过成功的软件安装及实施服务经验,这样才能够减少软件实施的风险,提高软件实施的成功率。同时还需要选择具有综合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后续服务能力,以保证软件实施应用后有着强有力的后续支持服务功能。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对ERP管理系统的重视度和应用度。

实施ERP管理系统,其实施项目组要对本烟草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清楚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总目标、短期目标等,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团队,建立于ERP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ERP的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手段提高,烟草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目标。

(3)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培训是实施ERP系统快速有效的途径,参加培训的人员要尽可能覆盖面要广,使得ERP系统在投入使用后能够稳定、长期运行。

(4)具体业务方面

第一,备件库存管理。可以事先对各个部门、设备、机型等统计出某一个实践段内备件所要消耗的数量和金额,以此作为制定备件库存计划的参考,从而有效控制备件的库存管理。

第二,在主要原材料库存方面,由于和供应商实现了信息共享,企业可以提前把握采购数量和期限,从而有效减少原材料的库存压力。同时根据需要,对库存结构进行管理,对配方库、制丝数据、烟丝立库进行全面集成管理,使得生产批次、日生产成本、实时生产数据有效可查,从而为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第三,对烟叶要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对烟叶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降低重复检测费用,同时对采购的应付款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而节约大量的资金占用。

第四,对产品的运输进行专项管理。利用ERP管理系统,对分销网络实施有效运输管理,综合使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以节约较大的运输费用。

结束语

为使烟草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更大的发展,应用ERP管理系统将有利于将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做好统筹管理,促使企业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参考文献

[1] 宋海松,ERP系统在烟草企业的应用探讨[J],软件导刊,2011 (11).

[2] 巨红丽,ERP在烟机企业车间生产管理中的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0(4).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 项目教学法 项目设计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对从未接触过企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果均有待提升。而“项目教学法”的“干中学,学中干”和“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契合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课程教学的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的掌握与提升均起到积极作用。

一、课程定位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教学重点应从本科院校或计算机专业的系统设计开发等转向更为贴切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需求的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完成由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门店信息系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等四个主项目构成的若干学习任务。理解信息系统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和主要软件,掌握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等重要的信息系统操作方法,通过实验熟悉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高职大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在学习《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时所必备的计算机和企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使得无法从较深层次理解系统操作与设计的内涵;另外,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问题的认识缺少直观性,同时,对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明显缺乏兴趣。

2.课程方面。《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属于交叉性综合课程,需要掌握信息系统的具体操作,又要求利用系统进行相关的管理决策。因此,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学生在连锁企业相关理论方面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有较高水平,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此外,课程内容与企业和社会实际不贴近,学生感觉学习很抽象、空洞和枯燥。结果是学校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不一致,学生学习所得与考试成绩不一致。

3.教学方面。高职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在系统采购、数据升级方面投入不足,使得学生面临无系统操作的尴尬局面;此外,系统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教师在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师资方面明显跟不上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教授信息系统的教师大多非信息系统专业出身,懂技术的不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懂技术,教师力量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遵循项目导向的教学理念,按照连锁企业的实际工作设计教学的过程。知识技能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结构,按照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一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2.在课程实施设计中,以适应“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活动导向的理念,按照“项目教学法”设计和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活动中让学生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注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通过小组同学的交往、交流和相互协作,实现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创新发展相同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连接。

3.在效果评价设计上,以学习目标成为评价标准,过程考核为主要方式。以任务完成情况为评价主因素,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每个项目就是企业中的一项真实工作业务,每个任务就是该项业务的一项具体工作。教学内容不按理论知识体系排列,而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线索排列,并在实践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传授,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企业是如何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通过学生完成情况,也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将提高学生对任务问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作为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教学要求及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连锁企业门店、配送中心、总部等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则,结合《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课程特征和企业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教学项目,以供学生学习与操作。

(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认知

1.教学目标。(1)能采用合理的调研方式,搜集连锁企业信息;(2)能建立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架构;(3)能分析不同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调研。项目步骤:(1)确定调研活动需采用的方法;(2)选择两家连锁企业进行走访,记录它们的规模和使用信息化度;(3)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两家企业信息化的差异及其原因,撰写调研报告。项目二:参观连锁超市信息系统运用。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1名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超市;(2)讲解连锁超市信息系统构成及其相应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超市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二)连锁门店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操作pos系统;(2)能制作会员卡和积分卡;(3)能使用后台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pos机的使用。项目步骤:(1)pos机的初始设置;(2)将班级同学分组,一组模拟顾客,一组模拟销售人员操作pos机;(3)记录pos机使用结果;(4)根据操作过程,讨论pos机使用易出错的部分及其改进措施。项目二:会员卡与积分卡的制作。项目步骤:(1)安装会员卡与积分卡制作软件;(2)使用软件,根据要求制定不同类型与标准的购物卡;(3)讨论制作过程中易出错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项目三:后台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录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后台管理的各项作业;(3)绘制后台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三)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制作商品条形码;(2)能使用条形码识别设备检查条码制作结果;(2)会操作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参观连锁企业配送中心。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企业配送中心;(2)讲解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构成及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该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运行状况。项目二:条形码的制作。项目步骤:(1)根据要求按照相应的条码编制软件并进行安装;(2)根据商品的性质安装条形码规范对条码进行设置;(3)按照要求打印出条码;(4)使用条码扫描系统对条码进行扫描和识别。

(四)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能运用进货信息系统;(2)能运用销售信息系统;(3)能使用进存销系统收集与分析决策所需的数据与信息;(4)能合理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做出相关决策。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进销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进销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作业流程。项目二: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作业流程。项目三: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企业总部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总部决策支持系统作业流程。

(五)连锁企业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

1.教学目标。(1)能分析建立连锁企业电子商务战略;(2)能操作电子商务平台;(3)能使用客户信息系统;(4)能通过客户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2.项目设计。项目一:模拟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项目步骤:(1)按照角色将班级学生分为9个小组;(2)登陆电子商务平台;(3)赋予不同角色相应的权限;(4)进行电子商务的相关操作;(5)讨论电子商务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项目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六)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

1.教学目标。(1)会选择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指标;(2)能进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

2.项目设计。项目一:调研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调查配送绩效的评价标准,并讨论各个指标的内涵。项目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操作步骤:(1)将班级学生5-6人分为一组;(2)给定一家超市信息系统经营情况资料;(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评价该配送企业的绩效;(4)进行班级讨论。

四、教学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因此设计出与项目驱动法想适应的考核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以传统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程考核方式

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的多元考核方式。在考核具体操作方面主要有平时考核、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成绩评定依据,三项成绩的权重分别为20%、50%和30%。

(二)课程考核重点在于项目考核

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态度进行评定,具体包括项目分析成绩和任务完成结果成绩。

(三)课程考核范围

包括本课程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外,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戈,王洪海.基于项目驱动的”管理信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李红霞.项目驱动式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

[3]纪贤标,邵哲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8.1.

[4]寇长华,曾琢.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科学出版社,2012.6.

[5]李晶.面向财经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会计的集合产生了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数据库、网络、通讯等工具,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设备等资源,对业务活动中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所需的信息的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的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在于通过人或计算机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施管理的信息系统,其目标是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会计信息。具体功能如下:

1、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核算功能、成本计划功能、成本预测功能、成本分析功能等。

2、项目管理。包括成本结转功能;多次成本计算功能;项目的间接成本结转功能;按照各责任中心的目标进行控制和考核;项目单据类型和格式的自定义功能;项目管理功能,计算和考核一个专项的收入、成本和其他的信息;简单的项目库存管理;项目预算与控制分析功能。

3、资金管理。包括提供资金预测、资金盈缺分析、资金风险提示以及筹资投资业务的管理服务。

4、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目标管理、预算假设建立、预算体系搭建、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控制、预算分析等。

但是,由于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由于实施和运行会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又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发挥着预警作用。

二、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双刃剑”角色

(一)会计信息系统在实施中的风险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使用技术所带来的风险。例如,使用的技术或开发工具不成熟或未经授权,或所依赖的技术过于复杂,实施者未能恰当理解而造成损失等。

2、业务风险。业务风险是指在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维护和报告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收银员在收款环节可能对收到客户的现金加以侵吞,或在收到现金时可能发生输入错误;对业务流程没能很好地掌握,造成无法进行正确的业务处理,等等。

3、控制操纵数据风险。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为了适应集中存储、加工数据,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采取权限集中管理的办法,但权限集中管理和集中的数据库技术,使得数据极易被控制、操纵,增加了数据纵、破坏的风险。

4、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数据被破坏、丢失所带来的风险。在计算机环境下,硬件和软件有其特定的要求,如适宜的温度、湿度,能防尘、防磁等,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会造成数据丢失或程序受,损特别是在使用网络软件和计算机病毒越来越猖獗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共享和分布,更增加了会计信息受到攻击的可能性,从而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发生。

(二)会计信息系统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预警作用。会计信息系统的财务预警作用能够实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发现财务状况异常的征兆,并迅速报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1、信息收集功能。预警作用的发挥必须以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前提,包括宏观和微观的信息。

2、监测功能。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财务危机的产生是一个初步显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跟踪、记录和计量,核算、考核实际情况与目标、预算、标准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财务危机的踪迹。

3、诊断功能。根据跟踪检测的结果,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做出判断,分析产生的根源所在,从而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三、会计信息系统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风险控制成功案例: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机软件方面,微软公司在世界上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全球大约90%的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采用微软公司的产品作为主要的操作系统。

微软公司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高风险行业,这个行业的技术在不断革新,产品生命周期却空前缩短。微软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寻求构建并实施微软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微软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强调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指市场风险管理,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的管理。在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上,风险管理部门在财务风险领域比在企业风险领域取得的进展更大一些。微软公司运用VAR方法量化财务风险,并通过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法测试VAR方法而得到数据。公司的首席财务主管每周都能得到有关财务风险的报告。

微软公司成功之道在于能够正确地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相结合,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财务分析的工具,通过情景分析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使会计信息系统真正发挥财务预警的作用。

四、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风险管理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者对风险进行控制、识别、分析评价和解决的一系列活动。

1、编制风险管理计划。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包括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等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工作开展之前,应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它由专门的小组或人员负责制定,既包括风险管理的政策、标准、时间、进度等内容,也包括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和应对预案。风险管理计划是开展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活动的依据,对各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起指导作用,其编制目的是使可能出现的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消失或减少。因此,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制应当全面、合理、有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及时做出调整、修改,使之更加完整、合理、切实可行。

2、风险的识别、分析和监控。风险管理的识别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按照风险的分类,从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找出该系统所具有的风险。

风险的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将会给会计信息系统造成的损失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确定各种风险的重要性,使实施人员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主要风险上,从而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可结合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风险的监控是指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对风险的发生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跟踪已识别的风险,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管理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并对突发风险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

3、风险的应对。风险的应对是指当风险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按照事先编制的风险控制计划,采取相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风险降到最低的活动。通常采取的应对策略有消除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第一种策略表现出人们对待风险的积极态度,后两种策略表现出人们对待风险的消极态度。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9.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范文5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摘 要】公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质量、进度、成本,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施工企业却忽视或无法对项目成本进行严格管控,实际工作中采用事后算帐,造成企业利润水平较低,导致企业和现代社会发展出现矛盾。为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侧重点也由事后反映、事中控制转向事前预测,直至目前的全方位、多环节相结合的战略化成本管控过程。为全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本文将我公司正在应用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作一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公路施工;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阐述

公司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综合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借助网络化管理平台,对信息管理各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集成、资源共享。该系统以工程量清单为基准进行核算,项目开工前期根据工程量清单和施工设计图进行工程量复核,结合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并通过系统设置的固定模块将工程量清单和分部分项清单分别制作EXCEL电子表格,导入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风险管理模块,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偏。该系统以简便实用、及时准确为目的,结合项目施工过程管理业务流程,通过合约管理、电子结算及设材管理子系统、财务核算子系统、工程管理子系统中相关数据的对接,实时形成项目实际成本。通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量比和价比,提高项目成本的可控性和前期预警性。

1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原则和功能

1.1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原则

1.1.1 资源共享原则

依托公司开发的成本管理CC系统、设材管理DM系统、财务核算NC系统、工程管理EM系统、人力资源HR等系统资源在综合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共享。

1.1.2 流程化原则

目标成本、实际成本必须按流程填报、审核、审批、归档。

1.1.3 以工程量清单为平台的原则

成本核算、成本监控必须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展开。工程量清单必须能自由编辑,并具有导入、导出功能。

1.2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1.2.1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工程量清单的导入和导出,工程量复核,分部分项工程与工程量清单的挂接,材料复核及分解,设备总体计划的编制及摊销,目标成本的核算和调整,风险预警管理等。

1.2.2 自动生成报表的功能

在系统中填报原始数据后,能自动生成成本核算及成本过程控制所需的各类报表。报表能准确、及时反映整个项目的成本状况。

1.2.3 电子收方单、结算单、材料收发料单具备填报、审核、审批及与财务核算NC系统对接的功能

操作人员按系统流程和权限办理收方、结算工作,直到形成最终的报表。经审批通过的电子收方单按流程进行电子结算,电子结算单通过最终审批后,直接与财务NC系统对接,进行帐务处理。审批通过的电子单据打印后各负责人书面签字确认后最终做为入帐凭证。

1.2.4 打印和导出功能

在系统中操作生成的全部报表、基础资料表格都可以直接打印和导出。

2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分为集团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

集团公司级:由集团预算合约部负责执行。具体负责对项目部和分公司提交的各项申请进行决策审批,给出处理意见,对项目成本进行管控。

分公司级:由集团下属各分公司负责执行。具体由公司预算合约科负责审核及控制所属项目的目标成本、经济合同及其他相关业务等。

项目经理部级:由项目经理部负责执行。具体由项目合约部编制、汇总上报该项目的目标成本,上传各类经济合同及进行电子结算等。

3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成本管理系统包含目标预算子系统和成本控制子系统。

3.1 目标预算子系统

目标预算子系统指的是在项目中标后,项目部在该系统中核算目标成本的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目标预算子系统流程:工程、材料数量复核(管段技术员)工程、材料数量复核汇总(项目合约人员)成本核算(项目合约人员)复核成本(项目经理部)复核成本(承建公司合约人员)审核成本(承建公司主管领导)成本审核、待摊费用计算(预算合约部)审核待摊费用(集团分管领导、集团主管领导)研究下达施工任务令(总经理办公会议)。

目标预算过程中也涉及到预算调整,是根据《项目成本核算及管理控制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工程完工后、项目内部审计前对符合规定的项目在系统内进行目标预算调整。

3.2 成本控制子系统

成本控制子系统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用该系统通过电子合同、电子收方、电子领料单、电子结算等手段控制工程实际成本,链接财务NC系统作实间接成本和其他直接成本,形成实际成本。通过与工程管理EM系统链接项目整体收入及当期计量情况,以准确反映项目的盈亏状况,从而达到工程成本的过程监控。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成本控制子系统流程:目标预算上传各类经济合同(合约人员)填报收方单(管段技术员)和领料单(材料人员)对劳务、机械设备和材料进行结算(合约、设材人员)从NC系统提取间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生成成本统计表。

4 成本管理系统辅助功能

在目标成本编制过程中,必须借助一些附表对某些分项工程进行单独计算总价后分摊到对应的工程细目中,如预制场的建设费用,拌合楼的运输、安拆费用等。同时还涉及到指导价体系、电子合同的管理和使用等。

4.1 配合比的录入及使用

混合料一般按配合比计算各种材料的消耗量,在系统中首先植入各种混合料的配合比,在计算该分项工程材料用量时,直接选取该种配合比,系统自动罗列出该分项工程材料名称及用量。配合比分为集团理论配合比和项目配合比。在目标预算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如果不存在项目配合比时,可参考集团理论配合比。项目人员在施工期间将各种设计施工配合比随时录入系统中。

4.2 指导价体系的录入、调整及使用

指导价体系是公司在多年施工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施工经验单价。包含劳务指导价、设备指导价。指导价录入由集团合约部负责,系统提供批量导入功能。原则上指导价体系每年调整一次,由集团合约部负责。在调整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指导价调整历史,最后一次调整结果作为有效数据。在合同签订时,类似项目合同价与指导价进行对比,对超出指导价的,按程序审批通过后才可签订合同,系统会自动记录指导价审批情况。

4.3 电子合同的签订和使用

根据集团合同范本模板,在合同范本有改动的部位,作出标识,合同审批人员只审批修订的文字部分条款,以提高工作效率。工程结算时直接从合同中提取合同单价进行结算。

5 结语

我公司正在运行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初期遇到了重重阻力和困难,随着运行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不断解决,不断完善。目前该系统的先进性、高效性、优越性、前瞻性在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运用该系统,施工管理人员对项目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和目标纠偏。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链接,发挥集成化模块的管理职能,为成本的精细化核算打好了基础,实现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勇,郑弘怿,杜军.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杨雪梅,梁权.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4):8-9.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范文6

论文摘要:从邢钢IFS(Industrial & Financial Systems)系统构成情况、应用实效、应用中仍需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简要介绍基于信息化的IFS系统在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一、前言

企业的设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和目标,从设备的调查研究入手,对有关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大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相应地进行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的深入,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在逐步提高。建立新型的适合企业现状的设备信息化管理方式就成了企业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对新的企业设备管理理念,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需求在这些大型企业里也显得更为迫切。在此前提下,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就成了企业信息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必然选择[1]。

针对这一要求,邢台钢铁集团引进了一套基于信息化的设备管理IFS

系统,本文简单介绍了这一系统的应用。

二、IFS系统

IFS系统就是要以最少的代价,延长设备良性运行周期,降低资产的更新费用和续增资本,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设备管理、工单管理、PM(预防性维修)管理、文档管理、库存(基本档案)、设备和工单成本分析、NC-IFS库存接口、NC-IFS维修材料出入库成本分析、相关查询统计报表等[2]。

(一)IFS系统设备分层和人员角色分配。根据系统要求进行了设备分层工作,对邢钢几十万台套设备按照设备的物理和逻辑关系建立了连接关系,建立起图形化设备结构;目前邢钢的设备编码按工艺流程进行以下分类:以XG-JH开头的设备为焦化设备、以XG-SJ开头的设备为烧结设备、以XG-LT开头的设备为炼铁设备、以XG-BH开头的设备为白灰设备、以XG-XC开头的设备为线材设备、以XG-LG开头的设备为炼钢设备、以XG-DL开头的设备为动力设备、以XG-ZY开头的设备为制氧设备等。

对系统管理人员、业务领导、维修作业长、设备工程师、设备信息员和维修岗位工等各种角色进行了详细分工并进行角色权限的分配,最终确定各种用户的角色和职责。

(二)IFS系统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利用好IFS系统,实现以流程和制度规范设备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系统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自系统上线以来,已对IFS系统管理办法进行了四次大的修订,尤其是第四版管理制度,修订幅度很大,管理要求更高,对于未按制度要求执行的进行考核。每月通报各单位IFS系统运行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并请各单位认真对照通报内容、IFS系统管理制度,查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

三、IFS系统应用实效

IFS系统自投用以来,为邢钢的设备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

(一)设备管理的透明性和可监控能力大大增强。由于IFS是基于公司统一的服务器建立起来的一种网络服务,根据不同的系统授权,可以实现公司、分厂、作业区等逐级监控网络,对于某些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部门可以了如指掌。管理的透明化,使设备管理过程得到全方位的监控,一切问题大白于网络,使得管理的要求和精细化程度得到了提高。

(二)设备维护检修档案得到严格细致的记载。根据IFS流程规定的输入内容,一张工单具有许多诸如故障描述、处理方式、责任人、备件消耗、检修成本等重要基础信息,这些信息的记载不仅为设备运行勾勒出清晰的轮廓,而且为今后基于某个设备的故障和检修,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对于加强设备状态分析、避免同类故障,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三)资产成本意识更加突出。由于系统对于材料费用都要进行记载,并进行模拟过账,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统计资料,对比各系统的检修成本,不仅折射出各系统的管理水平,更主要是使所有材料消耗与检修一一对应,使基于设备、作业班组、员工的成本核算成为现实。

(四)预防性维护的意识显著增强。上线后显著的收获是通过建立PM维护计划和基于日历和事件触发的工单(WO),使长期以来一直推广而成效不够直观的点巡检工作,变得更加规范。

(五)检修的计划性大为增强。过去无论是周还是月度计划检修都很难实现。IFS上线后,利用工单的父子结构将一周的计划检修工单建立成一个工单,一旦计划项目无法兑现,则整个工单无法关闭。不按时完成工单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这样,迫使设备管理系统从计划的拟定到实施都更加慎重,计划的制定更具科学性,计划检修项目的完成也成为必然。

四、IFS系统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熟练掌握IFS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转变观念、运用新的工作方式,即在IFS系统上提出问题、跟踪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我们不少设备管理人员仍沿用原有工作方式,不会利用IFS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二)设备关键指标有待继续稳定、提高。有些设备指标不稳定,波动很大。如故障停机率,本来一段时间内很稳定,但说不清什么时候会突发一次大的故障,导致整体指标严重下滑。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设备控制能力还不够强。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设备操作、维护保养、点巡检、检修等众多环节中某个因素控制不好,均能导致故障的发生。二是对设备本身运行客观规律掌握不清。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求精、求细、求实”的设备过程控制管理理念;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设备本身运行客观规律。

(三)系统有待进一步开发。系统自投用以来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有待进一步开发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挖掘数据潜力,以发现设备运行的客观规律,从而做到提前预防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发挥最大效能,更好的服务于生产。随着系统的深入运行,用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开发完善,增加新功能,赋予新内涵,系统才有活力。另外要与软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及时吸收、引进本领域先进的技术,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四)人才的使用和培养需进一步加强。再好的系统,没有优秀人才的支撑,终归会走向失败。仍需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团队建设,要培养一大批既掌握ERP系统又熟悉企业管理业务,这样就能把ERP系统的先进理念、管理方法和企业的管理业务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