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的前景分析范例6篇

汽修专业的前景分析

汽修专业的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汽车服务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汽车,国内汽车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呈现高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截止2012年12月,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900万辆,同比增幅略高于上年,汽车产销形势总体稳定,增速都超过了4%,蝉联世界第一。与些同时,汽车制造、维修及相关服务企业对汽车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我们高职院校如何开设汽车类专业,培养符合现代汽车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汽车服务业及其产业特征

(一)汽车服务业的定义

汽车服务业是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支持性的、基础性的业务及这些业务的延伸业务。汽车服务业包括汽车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以轿车为例,所谓售前服务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与市场调查等成品出厂前的服务;售中服务是指促成销售的服务,包括销售咨询、广告宣传、贷款与保险资讯等服务;售后服务是指整车出售及其后与轿车使用相关的服务,包括维修保养、车内装饰(或改装)、金融服务、事故保险、索赔咨询、旧车转让、废车回收、事故救援、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等内容。

近年来,从汽车维修、保养,到汽车美容、加油站等,外资纷纷涉足汽车服务业,对成长初期和长期处于小、散、差的汽车服务市场构成了竞争压力。但我国汽车服务业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引入先进经营理念、业态、技术设备、人才的巨大潜力,为投资者进入汽车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前景。

(二)汽车服务业的分类

相关资料表明:在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左右,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而50-60%的利润是从服务中产生的,汽车服务业已成为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构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快速的汽车销售增长,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按照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汽车服务业可以分为以下子行业:

1、汽车分销

2、汽车维修和保养

3、汽车装饰和美容

4、汽车信贷

5、汽车保险

6、汽车二手车交易和回收

7、停车场

8、汽车驾驶培训

(三)汽车服务业的产业特征

1、汽车产业链长

汽车消费不同于其它商品,一旦消费者购买了汽车,就需要定期的加油、保养、保险、维修、缴纳各种费用,直至汽车报废、解体,其消费支出是以连续方式持续支付的,因此对应于汽车消费的这个特点,汽车服务业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产业链也远较其它产业复杂。

2、汽车服务的可持续性

在汽车业的利润结构中,汽车服务业已超越汽车制造业,成为汽车产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这固然与消费者对汽车服务业需求的极大增加紧密相关,但作为汽车商品购买活动,往往在固定的供应点被消费者购买,具有一次性特点;而汽车服务作为消费品在使用过程,在不同时点被消费者重复使用与购买,具有一定可贸易性;正由于这种差异,使服务供应者可以重复多次向汽车服务消费者索价,同时服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征,服务提供者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服务,在与消费者的讨价还价中索取高价,正由于这一个特定的索价机制,保证汽车服务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利润。

二、汽车服务业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2010年达到356.87万人,预计2015年突破500万人大关,到2020年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由于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和接受系统专业知识的比例偏低,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我国汽车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不仅缺乏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还缺乏知识结构横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电子技术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也十分缺乏。另外,在汽车产业链的其它环节上的人才,如汽车产业管理人才、汽车营销人才、汽车物流人才、汽车交易评估人才和汽车专业服务人才等也十分缺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汽车维修业的高级技术工人十分紧缺,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结构比例为4:5:1,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2:4:4。同时,我国高素质的汽车营销人才缺口也很大,从业人员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汽车专业营销人才不仅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还需要熟悉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性能、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能及时收集反馈市场信息,把握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

(二)当前汽车行业急需的四类人才

1、既具有汽车专业背景又懂国际贸易、法律、营销、高级企业管理等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汽车产业的发展涉及面广,当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要应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国际贸易等问题,而传统的汽车专业人才又缺少此类背景。

2、具有动手能力的高级研发人才缺口巨大、后备不足。随着国内企业对自主品牌开发的重视,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工程师越来越走俏。

3、熟知汽车营销、售后服务、汽车体育、汽车文化、各国零配件质检体系的专业人才。汽车人才国际化程度低,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据了解,当前我国的零配件产品在销往国外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国家的质量检测标准要求不同,给零部件的出口造成了许多障碍,而国内这方面人才非常紧缺。

4、专业设计师及高级蓝领工人。当前一些企业急需能设计机械车、挂车、冷藏车、搅拌车、油罐车等特种车的研发设计人员。同时,随着汽车换型周期越来越短,对模具设计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汽车服务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汽车产量的进一步扩张,必然需要大量职业化、专业化的服务人才。由于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高职生、中专生和学徒工不能掌握一些新技术新知识,使得汽车企业出现了“用工荒”。

由于汽车人才的奇缺,导致汽车类专业(特别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大部分的毕业生自身定位过高。在学校方面,应当调整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同时应当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为重点,实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学校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根据专业的特点,组织一系列的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水平。

虽然,现在有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与汽车相关的专业课程,但在许多学校在师资、设备方面都有所欠缺。以我校为例,开设有汽车检测与检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电技术等四个专业,但主要的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都投入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这个主干专业上,其它专业都比较缺乏。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与汽车企业与联合办学的进行汽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企业办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到学校为学员上课,带来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也可以提供汽车检测、维修的先进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办学,背靠各大品牌汽车销售及维修知名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完善的实训基地、待遇优厚的岗位。我校与上海通用联合办学即采用这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汽车服务业对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如驾驶技能和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证明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具备中级汽车维修工证、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证和驾驶证等多个证书的做法是正确的。有的企业还要求学生要在将来的工作中具备优秀的中小企业基本管理的能力,说明企业在人才的发展中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在学校时就要培养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有高的期望,希望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对合作意识,希望员工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职业道德及热爱本企业,敬业爱岗的精神,对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有较高的要求。

从专业能力分析,要适应汽车服务业特别是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主要应有以下要求:

1、掌握必备专业知识

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汽车营销、汽车保险和理赔、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想让学生成为合格的汽车服务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要注重包括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及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按照这个目标,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汽车人才,缩小与行业的差距,为汽车服务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智平,赵天恩,李影. 汽车服务业对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5):40―41.

[2]盛敬,杨军平,刘国满.中国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的研究[J].科技广场,2007(10):128―129.

[3]吕一丹. 汽车运用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9(12):34―36.

[4]易娟,韩桥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调查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9(1):172―174.

[5]秦远建,赵艳.汽车服务营销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8(5):47―48.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设,2012(7).

汽修专业的前景分析范文2

汽车行业对中职学生专业英语的要求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在内容中要结合职业岗位知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要求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英文维修手册,了解手册中主要的内容,能掌握必要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方式,能运用英语与客户进行简单的交谈。这强调了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要具有实用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的实用性发展目标。

二、中职汽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完成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对学生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也就是“实训法”的具体使用,实训操作某个工作场景或是工作过程,增强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向实用性教学模式转变,构建中职英语与汽修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三、中职汽车英语教学实用性的途径及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职英语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英语教学以实用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如汽修专业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但对汽车结构、品牌等会比较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词汇,如进口汽车品牌名称、发动机部件的名称等,我们平时看到的进口车的说明书都是英文版,而零部件上也有英文标识,所以了解汽车各重要部件对应的英文名称及其缩略语对他们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

(一)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以中职的汽修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相比英语基础较差,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强化基础教学,另一方面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是为将来就业服务的,教师在为汽修专业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相关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熟悉和掌握汽修专业的一些常用专业英语词汇,读懂先进的、出口的、国外的汽车零部件的英文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手册,具有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英文专业资料的初步能力,能针对汽修专业进行基本的英语口语交流。

(二)确定教学内容

我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即使在偏僻和贫困的地区也可能接触到进口汽车的修理,因此,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是现代优秀汽车维修人员必备的条件。对英语一窍不通的维修人员读不懂技术资料,看不懂检测分析仪器的检测分析结果,甚至可能不会使用汽车上的功能,又怎么可能修好车呢?

中职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多数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实际上只是一种基础阶段的教学,然而应用提高阶段即专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却普遍受到冷落,导致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对工作岗位所需的外语能力明显不足,工作受挫。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应用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为学习汽修专业英语做好准备。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还必须学习汽修相关专业英语,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时间应安排在基础英语学习结束后,即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这样还能与汽修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

(三)中职汽车英语教学实用性教学手段与方法

实用性教学模式是多种实用性教学手段与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使用后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实用性强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实用性教学模式的重点。

良好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实际的教学效果。根据汽修专业的学生状况及专业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较为有效。

1.师生合作式

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应采用双向合作式,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式,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模式。具体方式很多,如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双向互动、师生双向互动,有针对单词学习的、有针对语法学习的、有针对篇章学习的。例如,让学生把我国一些著名品牌的汽车的中文说明书翻译成英文,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翻译“作品”在课堂上加以展示,让同学们针对其中的用词、表述方式等进行讨论并加以纠错。或把教师做好的带有错误的英文说明书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找出错误并讨论纠正。

2.与实物相结合

教师应该在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真正带到知识使用的实践场合进行训练。这也就是“实训法”的具体使用,实训操作某个工作场景或是工作过程,比如说,汽修专业的一系列的接待工作,销售专业的一系列的洽谈,以及维修操作工作,等等。

采用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用性教学。这一方法更适合专业英语单词、词组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如针对汽车部件、构造,将课堂安排在实习场地和汽车实验室,学生们结合实物,面向具体的设备学习,将这些英语单词与其汽车的部件和功能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充分体现专业英语的实用性。

3.销售服务场景英语模拟练习

汽车行业对中职学生专业英语的要求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力图探讨在就业导向下,英语教学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增强中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突出英语教学职业性。对于会话,主要要求能沟通理解,不一定语法完全正确,用词恰当,意思到了就行。阅读技能的要求可稍高一点,不仅能读懂一般的文学作品,而且能基本理解浅显的专业性文章,如汽车介绍、产品说明书。所以,教师应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能把学生真正带到知识使用的实践场合进行训练。比如,可以安排像前台接待英语、车款推介及价格讨论和支付方式的英语场景练习;还可以安排维修接待英语,像接受顾客投诉、登门维修、用户反馈等英语的练习。

参考文献:

[1]李瑞玲.高职英语教学应突出实用性.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马冬虹.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汽修专业的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汽车维修接待;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售后服务越来越被企业重视,众多车企都把汽车维修接待岗位列为关键岗位,对这一岗位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步提升。针对这个岗位我们做了大量的企业调研,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分析了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上海大众、一汽丰田汽车品牌对维修接待员工的培训要求。基于此我们组织企业专家和资深教师面对我校学生特点设计开发了《汽车维修接待》课程,进行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了实训场景,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1.现行《汽车维修接待》课程存在问题

1.1教学内容不能紧跟企业实际需求

职业教育应紧跟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应随着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及管理要求认识不深,所以授课内容更新较差。例如,近些年来众多车企在售后服务管理上使用的满意度评价指数已经成为厂商对经销商、经销商对服务顾问的主要考核指标,而我们的教学内容缺失了这一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缺少顾客至上服务意识的培养。

1.2教学任务设计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行的《汽车维修接待》课程是以5个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实操考核的模拟情景也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特定的工作过程,教学设计完全体现了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理念,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是学习任务设计太大。《汽车维修接待》是一门综合了商务礼仪、汽车构造、汽车使用技术、汽车保险、汽车检测与诊断等多门学科的课程,虽然在专业中前期这些储备课程都已经学习过,但高职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都不够,尤其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较差,所以导致即使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讲授,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和掌握,所以“大情境”对于初涉维修接待的学生来说势必有些难度,不利于教学。

2.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维修接待》课程的教学改革

2.1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实现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汽车维修接待》不仅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同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校内老师虽然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但欠缺实际工作经验和一线企业环境的认知,因此在改革之初我们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聘请汽车企业的技术专家,与资深专业教师共同来分析维修接待的工作任务,整合过程知识和能力,序化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实现面向市场、面向岗位的《汽车维修接待》课程。图1所示是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2.2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以维修接待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先拆分再组合。即先将完整的工作过程拆分成9个工作环节,再根据工作环节的难易程度及环节之间的紧密程度,组合成5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汽车维修接待岗位认知;学习任务二:客户预约与接待服务;学习任务三:车辆预检及故障判断;学习任务四:车辆派工及维修服务;学习任务五:车辆质检及交车服务;学习任务六:客户跟踪及客户关系管理;除此之外,根据企业对中级服务顾问的岗位要求,增设了一个关于沟通的学习任务七:客户抱怨与投诉的处理;最后,为了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让学生体验整个工作过程,特设了三类典型工作任务,集中体现在学习任务八:不同维修业务的接待。

高职课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我们在学习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岗位所需确定学习任务对应下的岗位职业能力,使课程始终围绕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展开。以学习任务二举例:能进行有效的电话预约及预约的再次确认;能有给客户推荐预约的意识;会使用4S店仿真软件进行预约登记;会使用预约登记表和预约看板;能在客户到店前准备好工作所需工具;能在接待前有意识的整理仪容仪表;能有效与客户进行首次沟通。

2.3教学组织设计

现行的课程采用了“理论教学+集中实训”的方式,在这种先学后做或先讲后练的授课方式下,理论课和实践课是分离的。经常会出现讲完理论课后,轮到实训课时,学生已经想不起学过的知识的现象。为真正实现“一体化”设计,力争使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我们的课程全部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室的两个功能区分别是多媒体理论教学区和实训区,实训区又分为预检区、接待区和交车区。

在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的思路下,我们的教学组织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将全班学生分为5~6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过程。使用实际工作情景引入学习任务,由组内学生协作完成任务的预演,再由老师指导,学生再次执行任务,小组之间互评,老师点评和总结,拓展任务,再次实施与评价。实现理论和实践交叉循环进行的学习模式,将做事和学习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3.存在的困惑与不足

我们的课程改革还在继续摸索当中,也需要实践去检验,其中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既是课程的建设者和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参与者,但受限于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学制度,实施中难度较大。不仅每个教师需要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各级管理者更需转变观念、创造条件。(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由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YJ120025)资助

参考文献

[1] 黎盛寓.以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35-37.

[2] 杨益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7期,第31卷:13-16.

[3] 付宁,狄春阳.在校企合作下五年制高职《汽车营销售后服务》课程的开发设计[J].学术论坛,2012年第3期

汽修专业的前景分析范文4

关键词:移动网络技术;汽修专业教学;应用对策

我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汽修专业人才发展带来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汽修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移动网络技术引入教学实践,突破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并利用模拟软件加强对学生时间的培养,可逐步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汽车和汽修行业输送更多专业化人才。

1移动网络技术在汽修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大范围普及,为汽修专业教学带来全新的思路,借助移动网络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不但可突破传统课堂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转变教师课堂主导角色为多重角色。还可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带给学生行业内新技术和新理念,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针对性[1]。具体而言,由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主导,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客体,学习的效果不理想。而移动网络技术的参与,可为教师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自主性,最终达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目标[2]。除此之外,现代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汽修涉及的专业问题种类日益复杂。学校作为人才输送的重要领地,需要将更多汽修技术融入课堂中,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结合教学现状而言,由于学校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很难引入全新的教学用车,为学生知识的理解提供参考。针对这种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可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技术的优势,将网络中储存的新型汽修关键技术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汽车主要结构和保养的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同时,完成对学习成果的转化[3]。

2移动网络技术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1构建移动学习平台,完成课前导学和新课导入

针对汽修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不牢固,自主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前预习环节和新课导入环节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技术优势,对学生展开指导和监督,在课堂中达到有的放矢的教学目的。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到线上学习平台中,组织学生自主登录移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4]。还可由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利用文字、图像、音频为一体的指导内容,增加学生预习的直观性,减少汽修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感,为课上深度学习和探索奠定基础。在课上导入阶段,传统案例导入的方式过于死板,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在新课内容上,对新课讲解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为此,教师可在案例讲解的基础上引入移动网络技术,为学生搭建虚拟学习场景,并将案例讲解放置在虚拟空间中,使新课内容更具代表性,引导学生进入真实场景,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新课导入,学生不但对理论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还能积累实践操作的经验,为日后深度学习提供支撑和辅助。

2.2重视操作练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大院校在网络信息化教学上的投入逐步增大,汽车发动机仿真软件、汽车故障排查软件、线上教学平台等建设,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机会。在课上和课下,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学习,并在移动网络平台上进行模拟操作,针对遇到的学习困惑可利用线上沟通功能,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和解决,增强学生学习时效性,同时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以“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保养”知识为例,课程所涉及的拆装和检修知识过于复杂和抽象,在缺少大量实践操作机会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把握维修的要点。针对此现象,在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讲解中教师可播放网络链接来直观呈现知识,然后采用模拟仿真软件,引导学生在软件中展开仿真操作,熟悉拆装的流程,带给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可将学生操作进行录制,在实践教学完成后为学生播放,引导学生分析操作的规范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汽车重点零部件检修和保养的技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汽修专业的前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难题;对策

作者简介:陈 红(1968—),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汽车维修技术及教学。

莫嘉林(1963—),男,广东广州人,广州现代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修高级技师,本科。研究方向:节能,提高各系统的工作可靠性,降低汽车运行成本。

刘 伟(1990—),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广州现代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技师,大专。研究方向:汽车维修。

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最终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因此,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体现的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1。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介绍

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医生”。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州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设置于2005年,经过了广泛的调研与专家的论证,主要是面向广州市以及珠三角地区,培养从事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机动车检测和鉴定、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装配、生产管理,以及汽车附属产品的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中,以机动车检测与维修技能为主。2009年被列为学院重点专业。创建该专业以来,紧紧围绕广东地方经济建设对汽车运用技术人才的需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不断探索汽车运用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途径。经七年建设,该专业具备了较好基础和一定特色。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确定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之所以强调“相对稳定”,是因为要培养具有个性与创新意识的人才,不管是培养的目标,还是培养的过程与方式都应该结合院校自身特色与产业发展方向与时俱进,适时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成不变,或者几年不改变,是某些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优秀的教师队伍缺乏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汽车医生”,实操性非常强。因此,该专业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更应掌握精湛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相关技术。而大多数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正是缺乏这样的教师。

(三)设备昂贵,资金投入不足

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践操作性很强,要让学生尽快成为合格汽车产业工人,学校就需要营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缩短学生就业时与工作环境的距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因此教学设备投入就非常大,但是设备经费的投入不可能一步到位,这一点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之间构成了矛盾。

(四)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靠学校、实训室设备,仍然无法培养出与社会接轨、与企业接轨的合格人才,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必不可少。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校企合作都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一头热的现象,双方的合作停留在浅层次。

(五)专业建设的后续发展存在不足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投入大,师资要求非常高,如何利用现有的这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或者可以说,不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是某种程度的浪费。

三、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要基于地方的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更应该紧跟产业技术发展的步伐。“广州现代”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汽车维修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定位,适当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形成“订单培养先导、课程标准创新、企业项目融入、技术应用提升”的鲜明特色和优势。

(二)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初步拥有一支 “双师型”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0%。

并将进一步加大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实施专业教师轮岗实习制度,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培训,开展汽车技术相关研究……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要依靠,以专项技能模块化课程建设小组为纽带,建立一支多层次、有专长的专业师资队伍。

(三)仿真技术+实训室建设

短期内设备和资金无法一步到位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可以适当利用仿真技术,让抽象理论通过虚拟演示实验教学,使之直观化、形象化,方便学生对控制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其次,校内外实训室建设。目前,广州现代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训室建设已初具规模,生产性实训有良好基础。设有汽车发动机、汽车故障、汽车电子技术等16间模块化的专业实训室,并成立“校中厂”广州庆凌汽车美容中心。实践教学场地使用面积合计4300多平方米,实训室均按国家标准配置设备,专业设备资产总值100万多元。除了完成学校日常实训教学,还兼顾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多种社会服务功能。在未来三年内,计划投入超过300万元,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实训室建设。

(四)借鉴“东亚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依靠对口的企业,实现资源共享。目前,该专业已与广州市汽车行业的50多家大型企业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9个校外挂牌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巩固和掌握工作技能。

我们还可以适度借鉴其他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思路,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德东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上的“东亚模式”:由学校教师和公司技术骨干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模块及集中实训的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到东亚进行顶岗实习,学费收入按一定比例分别划归学校和东亚(具体比例取决于招生规模及场地提供,总共有两种模式)。该模式不仅具有“理实融合、工学结合”,“教、学、做、考、项目驱动”和“生产现场、真实情景”三个突出特点,还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并且企业的参与过程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度参与,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提高办学整体效益。

(五)以现有专业优势拓展专业门类、带动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从整体上提升学院在行业和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或工业中心),降低实训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形成专业教师团队,增强专业办学实力;有利于形成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2,是院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

“广州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龙头,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三个专业为支撑,建立汽车工程专业群,各专业协调发展、整体提高。主要措施有三:(1)以龙头专业课程建设模式带动专业群课程建设;(2)专业群教学团队混编,促进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3)建设融合专业群的

汽车技术实训室。

总之,广州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充分利自身的优势,创新了校企合作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校企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师资建设、学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了紧密合作,初步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灿谊,朱玉平.如何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J].职业教育研究,2011(06).

[2]郭显林,李忠岘.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3]钱晋,程娟,钱钶.动力多样性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探索[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06).

[4]杨国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模式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5]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汽修专业的前景分析范文6

【摘 要】本文对汽修专业实行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六点措施,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可行办法。

【关键词】汽修;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汽修专业毕业生在汽修行业从事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维修;另一类是汽车服务。这两类工作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在培养汽修专业人才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不少汽修专业教师对教学模式做了很多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专业教学中。笔者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整理,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并结合新的职教理论,总结出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1. 建立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 汽修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基于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教学场所也应由传统的课室向具有鲜明工作特色的实训车间或一体化教学场所转移。目前我国大部分职校汽修专业实训场室是以汽车各系统或零部件为实体的学科实训场室,这些设备主要满足了学生对汽车各系统或具体零部件的结构认识、原理理解、拆装检修技能训练,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建立起符合汽车维修实际情景的教学场所,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特色的实训场室,以培养学生的各项动手能力。

2. 实施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模式 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是发现故障,判断故障性质,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方案,检验维修效果,以及对维修过程进行反思的系列活动。它要求维修人员能在行动过程中构建出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知识体系。目前大部分职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是以汽车系统结构认识、汽车系统原理理解、汽车部件拆装检修、汽车故障排除思维训练为主的平行学科知识储备教学,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实际工作任务设置汽车故障排除的教学项目,通过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协助学生排除汽车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关键的操作技能、维修技巧及关键知识予以指导,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行动知识体系,从而获得关键能力。

3. 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已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由于部分教师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致使在一体化课室里仍出现“先理论传授再进行实践”或者“先实践再开展知识教学”的现象。这样做表面上看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则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并结合使用项目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都是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教会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学习效果和构建理论与技能的方法。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较好选择,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 编写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材料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授课是教授书本上的显性知识,以学生储备知识的多少为评价标准。而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注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否按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编排教学材料,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材料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特征,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的行动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避免编写出的教学材料只是工作过程的顺序而已。

5. 帮助学生适应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方法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课程教学,课堂的中心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景也是模糊地存在。这一教学模式,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化基础薄弱的职校生,势必行不通。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但这种基于实践工作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直接受掌握的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学生在初期接受时会产生不适应,甚至不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仍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令,不会对学习过程作出积极主动地响应,这将导致学生在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后产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知识的获取量还不如传统教学的多”的看法。基于此类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6. 建立评价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我国基础教育考试大多采用的是结果评价体系,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知识的储备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确能一定程度地激励学生,但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应有以下的突破:首先,将由教师主导的单一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其中应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作为评价的重点;其次,改变学习结果评价模式而转向专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行动是否规范、计划是否周详等。值得注意的是,职校生对于这种新的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仍然很陌生,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以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评价方式。

简而言之,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优势教学模式,它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起到了显著作用,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