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中职以为社会输送应用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随着社会对汽车维修人员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质量的汽修人才成为中职院校的新教育任务。该文分析多元选择深化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借助课程改革创新,制定更加适应现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科学构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制。

关键词:多元选择;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当前,对汽修人才的要求已不单单局限在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需要具备更强综合能力的新汽修人才。在此背景下,以往的课程体系已不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深化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才能确保教育目标的充分实现,提高中职教育的科学性。

1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1.1课程内容改革

第一,依照人才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计划教学方案。第二,打破原本教材的限制,提升课程灵活度,实现动态化教育。第三,从学生自主层面出发,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依照学生偏好和特长进行差异化培养。第四,增加学生动手实操课程的占比,扩充课程体量,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竞争力。第五,改变、摒弃原本课程体系中合理性不足或与当前人才培养计划不相符的部分,打造精品化中职汽修专业课程。

1.2课程改革的原则

首先,根据汽修市场的真实需求,调整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立专门的职业需求研究小组,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动进行全面的把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实现动态化教育,使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个人素养能够准确贴合企业需要[1]。其次,根据汽修岗位的需求设置课程、调整教学方式。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要具备地域性特点,使学生能够根据当地汽修市场的技术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学习。以提升技术水平为出发,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培养汽修专业综合型人才。

2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1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合理制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开展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度计划、评价方式等都作出一定的规范。为了保证教学大纲充分发挥有效的教学指导作用,首先要从中职汽修学生培养目标出发,合理设置教学大纲。市场要求汽修人才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并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考察。在设计教学大纲时,可将企业需求融入其中,使中职教育真正成为企业人才的孵化器,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汽修人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会随市场大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学大纲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企业提出的最新人要求对大纲进行优化,及时补充最新的汽修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强化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服务思维的培养,以便使其尽快适应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下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做功原理和常见的故障,并将从实践中获取的维修知识进行总结,构成实践笔记用以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

2.2以岗位需求为基础,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汽修专业课程结构的设计决定了学生能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接触到哪些知识,课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汽修市场的发展状态,能够为学生职业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要求课程结构的设置必须以汽修岗位需求为基础,岗位工作中需要哪些技术、知识,就将与这些内容相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始终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原则。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教材的内容更新较慢,在不同的课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交叉部分,开展教学工作时,相关教师应首先对教材的适应性进行分析,适当删减与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或教学成效不高的内容,增加行业新理论、新技术。从而优化课程内容,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到核心知识的学习上。以下为某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模块划分方案,可供其他教学单位借鉴参考:(1)理论知识模块:作为汽修专业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汽修创业知识体系,深入理解汽修原理,通过理论知识储备的丰富,提高对汽车故障的准确判断能力,掌握汽车维修的借新技术[2]。(2)岗位实践模块: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创建多元化的汽修实践环境,要求学生深度掌握各类维修设备、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可达到熟练操作。能够通过基本的观察、检测,找出故障原因,并可流畅回答客户提出的疑问,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3)电脑制图模块:信息化的工作手段是汽修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实业竞争力的关键。掌握专业制图软件的应用方式,能够读懂各类专业图纸,并在复杂的情况下,识别出汽车机械图纸的各个细节。(4)专业计算模块:培养学生机械计算的能力,了解汽车电子专业知识,可理解较高深的电子原理,并能独立计算相关数据。

2.3以多元教育为原则,优化创新教学手段

中职汽车专业课程的多元化改革在教学手段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在科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3.1任务教学法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核心是各类汽车故障的维修技术。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体验整个汽车故障维修流程,可将任务教学法结合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当中。以任务、任务实践和任务总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实践机会。以发动机模块的教学为例。首先由授课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给出维修案例。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教材、浏览教学平台中的微课视频等,积累发动机故障的理论经验,并填写任务计划报表。任务执行过程中,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查找发动机故障点及故障原因,并总结该组故障判断过程和操作方法。最终进行任务讲评,展示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由授课教师进行统一点评。对任务中的重点知识及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补充。通过任务教学,学生对发动机维修知识掌握更多来自自主实践,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更深,甚至不少学生还能提出对于发动机故障维修的一些的看法。

2.3.2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法要求构建完善的汽修专业知识讲授流程,从引入式教学开始,一直到教学评价结束,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知识能够及时得到实践的验证和教学评价活动的检查[3]。例如,在讲解导致变速箱故障的原因时,可先利用具体的维修案例引出该节课的教学重点。然后利用图例、多媒体视频、教学模型等对变速箱的构造、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利用上述任务教学法,对该节课的知识进行实践巩固,将理论理解上升到实践掌握,并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完成教学任务后,可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汽修技能大赛或专业的职业技术考试,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

2.3.3优化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不光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检验,更是对课程改革成效的一种评定。打破原本仅通过考试来开展课程评价的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任务执行表现等进行评分并记录,将定期评价转化为日常评价,以及时发现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上文中提到的职业技能大赛、专业职称考试等,均可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检测。合理的课程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汽修市场岗位需求的变化方向,课程评价的重点既是汽修人才所必备的技能,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喜好有针对性地提高能力,优化职业选择。

3结语

随着整个汽车行业向高技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汽车维修也逐渐被融入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对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想要实现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充分匹配,要求中职汽修专业对原本的课程体系进行多元化改革,使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与社会汽修人才需求相适应,为汽车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全能型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秦金桃.校企合作促进中职课程改革的探索———以汽修专业为例[J].河北农机,2019(4):58-59.

[2]刘浩.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新思路[J].时代农机,2018,45(8):125.

[3]郑新强.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4]林玉平.中职汽修专业之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林区教学,2012(11):21-23.

作者:黄亦文 单位: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