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班组式导生制教学探索

中职汽修专业班组式导生制教学探索

摘要:导生制是一种真正能兼顾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针对中职汽修专业实践课程的具体情况,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分析了实施“班组式导生制”的必要性,就其导生的选拔、培养、运用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将试行的成效做了概述。

关键词:选择性;课改;汽修专业;班组式导生制;中职

一、当前中职汽修专业面临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核心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改革中,注重模块化课程,倡导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而在中职汽修专业中,实施项目化、小班化教学,带来项目、工位增多,每位教师要面对16~18位学生,在专业教学时,教师的关注面、关注度有限,难以顾及全体学生。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自信心不足,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个体差异大,同伴间相互影响较大。因此,运用同伴效应,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是汽修专业教学中的新问题。在生本理念的倡导下,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教学特点,试论班组式导生制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及实践,以供同行参考。

二、导生制的概念

1.传统导生制的概念

导生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级长制”。它的组织形式为,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2.班组式导生制

班组式导生制包括班级、小组、导生三个核心要素。班级是按汽修专业方向组建的教学班,每班16~18人,配备一位教师;小组是教学班中划分的学习小组,每组4~5人;导生是小组中的教师助手。

三、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过程

1.导生的选拔

导生的选拔采用自荐和推荐两条途径。一是自荐。在高一第一学期,在专业教学中,做好汽修专业导生的前期动员工作。2个月后,在熟悉本专业和对导生制认识的基础上,学生自荐参加导生的选拔,经过面试、专业基础考核,合格者成为“准导生”。二是推荐。在高一和高二阶段的专业课教学中,班主任或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度,推荐专业学习兴趣浓厚、悟性高、动手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成为“准导生”。

2.导生的培养

以“学技能、提素养、赛竞争、抬整体”为原则,围绕能力递进式培养主线,以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手段,将专业职业素养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中,采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指导能力”三个阶梯递进式的导生培养模式,并实行“流动+淘汰”的培养机制。(1)专业基础知识培养。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理论,汽修实训工场工具的认知、整理,以及有关场室布置等。(2)专业技能培养。对“准导生”进行特训,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特训内容以专业技能为主,融入相应的理论知识,加深现有的专业知识。在暑假,“准导生”跟随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践集训,扩大现有专业知识面,培养生产一线实用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3)教学指导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导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组员中的“小老师”,教学指导能力的提升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课前演讲、课后总结、师生角色互换、模拟课堂等形式,提高“准导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导生培养过程中,实行淘汰制,边培养边考核,合格者成为正式导生。为保证导生的数量和质量,导生队伍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补充调整。

3.导生的运用

本专业运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内项目学习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培养形式。因此导生的运用主要在校内和校外,校内以项目化教学为主,校外则以企业实习为主。(1)校内项目教学。一是接受任务,即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在导生接受任务后,导生围绕教师制定的目标进行理解和掌握,提前分析项目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哪些知识需要进行补充,并提前进行自我调整。在教学前,导生还将对自己组内的组员进行教学时的任务分工。二是操作示范,即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教学内容是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示范,然后由导生负责本组同学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导生对组员进行操作技能点的剖析,有针对性地示范、指导同学,并管理好组内同学。三是巡查纠错,即汽修专业在操作技能上,要求做到标准、规范,因此,在教学中,导生在组内进行巡查指导,根据本项目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组内同学同一问题出现频繁,导生应及时统一讲解,当组间遇到共性问题或导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进行统一指导讲解。四是评价反馈,即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要求,导生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对组员的操作情况实时监督和评价反馈,好的地方得到强化,缺点和错误得到纠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校外企业实习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是汽修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二场所,根据各专业工学交替时间段的不同,按教学班组分批进入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在导生所在班组外出实习时,该导生作为本组组员的“小老师”,协助教师做好任务引导和管理。进入企业后,在相应工作岗位上,导生作为企业师傅的助手,协助师傅指导、管理组内学生。

4.导生的评价与考核

为了使导生团队能够更好地发展,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对导生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始终坚持“以组定评、以师定考”的原则,以组员、教师、企业师傅的多方考评、动态管理等形式保持导生队伍工作的战斗力。(1)教师考核。教师对导生的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导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从技能操作、理论知识、指导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导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形式采取实际操作和口头问答;二是导生的指导效果,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的项目考核成绩对导生进行指导效果的评价。(2)企业师傅考核。进入企业的导生,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管理能力由企业师傅进行考核;学校可利用校企平台,邀请企业师傅、行业专家对导生的操作技能、操作规范进行现场考核。(3)组员考核。导生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小老师”角色,除了在操作技能的引导外,还应对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任务分解、指导学生合作等方面进行指导管理。因此,对于导生在组员内部指导能力的考评,可通过总结交流会、组员座谈评议、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进行。

四、“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成效

1.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围绕现有教学项目,通过层层选拔、培养、考核,两年内先后培养了20名优秀导生。导生在学校日常教学中承担着“小老师”的角色,解决了原有每位教师面对16~18位学生而带来的教学关注面不够的问题,通过对组内学生的交流,发挥同伴效应,实现了差异互补、提高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切实有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2.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导生制的应用,一方面,曾在校担任的导生在实习环节中,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在上海大众、万国福特等多家汽车4S店,笔者学校15级的导生成为了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在专业技能和管理层面相比其他学生都有了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导生队伍中选拔的选手参加技能比赛,成绩显著提升,近两年,学校选手获国赛1金3银2铜,省赛6金4银11铜。从反馈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6%,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

3.促进了教师自身发展与专业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反思、交流成为课题组教师及全体专业教师的习惯。研究过程中,专业教师也不断进步成长,硕果累累。两位专业老师分别获得了浙江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两位老师获得了全国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一等奖,组内成员多次承担市级公开课,课堂中采用了“导生制”的教学模式,均获得广泛好评,也使笔者学校的课题影响进一步扩大。4.融入了学校选择性课程改革在省选择性课改背景下,学校提出了“公共必修+44X2N”的课程体系,要求在高一阶段,学生参与专业体验,帮助专业选择,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与课改精神不谋而合。通过探索、收集、归纳和整理开发了《我想修汽车》专业体验教材共计16个体验项目,该教材被省评为A等。其培养的导生协助教师顺利完成了两届新生的专业体验教学过程。

五、班组式导生制的评估与改进

班组式导生制使全体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个性化的指导,每位同学在自学能力、组织能力、教学内容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也比较适合现有的课程要求、培养目标。但是,班组式导生制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有些制度还不够科学,在引入竞争机制、跟踪管理机制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久云.导生制在义务馆员管理中的实践探索及成效[J].毕节学院学报,2013(11).

[2]孔翠薇.导生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综述[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9).

作者:陆益飞 朱滢元 单位: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