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毕业总结范例

汽修毕业总结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汽车检测维修;故障诊断;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研究分析可见,根据汽车检测及维修的相关设置的目标可见,专业应该能够培养出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学生整体,在具备基础素养、拥有过硬的职业素养、硬性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需要将理论学习及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作用,对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优化,降低职业的实践能力低引发的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改善学习的效率,提升教育的公平性。

1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现状

任何产品只有推陈出新才能立足市场,我国的汽车行业通过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消化吸收、仿制开发到自主独立知识产权开发生产,汽车产品从简单代步,到电子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等高科技结晶,我国已成为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对汽车后市场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来说必然会有新的标准和要求,必然随着产品的升级而升级;传统汽车维修的核心是机械修理,其工艺的培养形式多是师傅带徒弟,现代汽车维修是运用各类新技术的过程。基于此,为更好地促进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长远可持续良性发展,汽修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整体工作环节质量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为此,各大高校也更加注重汽车检测维修的专业培养。

1.1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特点

总体来说,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特点包括:汽车作为复杂的综合体,包括多重结构,不同部分需要独特的应用技术,学生在具备较高程度的知识面。同时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需要从事相关的维修检测工作,因而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同时并举。同时,汽修行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同样人才也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能够不断掌握行业新知识,适应时展的需要[1]。

1.2汽车检测及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汽车检测及教学的维修较为特殊,首先,在理论实践方面,教学的书面化情况严重,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的方式不够灵活,教师只是讲解汽车理论,学生也只是接触到书本的理论知识,对于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结构等并不能得到深入的认知,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的程度及实践的效果都受到了影响。在实践方面部分学校对于实践的重视程度较低,未能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念,学校中汽修专业基地较少,不能提供良好的设备以及场地,部分学校基于对于设备的安全性的考虑,不能充分将设备全面提供给学生,或者不能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种种状况的出现,均会对实践的效果造成影响。此外,部分学校的师资不足,实践指导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同时教师的数量少更是严重而突出的问题,许多教师实习无法满足“双师素质”的要求,无法在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高效地向学生进行实践指导[2]。

2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整体来说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优势体现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2.1提升教学效益

对于汽车检测及维修专业而言,理论学习是重要的模块之一,专业文化课知识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关于故障诊断及维修操作的相关原理,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深入探究,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讲述起来较为晦涩,单纯的课堂讲授,给教学带来较大的挑战,如果能够利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则可以提供较大的便利,通过将课堂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弥补教学质量的不足,从而改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节约实践课时的同时,弥补实际操作的不足之处[3]。

2.2推进教育公平

当前我国的各个教育机构教育资源的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对于汽修行业而言,不同的地方、公司,不同的教育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因而人才资质的具体标准存在差异,汽车维修以及检测人才培养需要较大的支出,部分机构无法负担高昂的费用,而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能够降低这种教学资源不公导致的差别状况,从而使得学生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4]。

2.3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而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将学科教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融合,能够实现高效资源的检索、多样教学方式的呈现,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提升教师的素养及教学的水平[5]。

3基于信息技术的培养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汽车检测、维修中的应用以及模拟仿真系统模型的实际使用,本文分别对两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3.1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通过对数字化信息处理,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方式,根据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投影、音视频、动画等类型,其相对于传统教学资源突出的特点为:(1)处理技术数字化。数字化技术能够将文本、声音、视频等内容整合,转换器进行信号抽样量化,能够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数字信号有更高的强度,也便于进行纠错。(2)处理方式多媒体化,通过将多媒体计算及技术存储、传输,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相较于传统的文字以及图片的信息处理方式,这种形式的处理方式使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多彩。(3)信息传输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传输,学习者在异地的计算机上获取数据资源,从而能够进行信息整合[6]。(4)学习资源系列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根据资源管理人员的智能系统分类,能够向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信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实现方式的智能化,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7]。根据当前的高职教育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整体分析的结构可见,教育汽修根据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呈现方式不同,能够适应不同院校的实际设备、师资、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性更高。多媒体可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与纸质教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能够被压制成别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为教师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网络课程是另一种重要的多媒体的呈现方式,相较于光盘可见,其课程结构整体更加完善,包含更多的教学内容及学习信息,同时与其他课程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容量更大的同时还能够随时进行更新,也能够进行小组的协作以及远程学习,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应用,教师也方便管理,时间地点的限制更小。

3.2虚拟仿真系统模型

虚拟仿真系统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现实进行模拟仿真,在科学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通过利用计算机实现三维虚拟环境的模拟,通过传感系统设置相互作用的高端技术模拟系统,这种高端的技术形式,能够将人工智能、传感、计算机仿真、网络并行处理等多种技术融合,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的应用时现实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这是汽车检测及维修专业学习发展的趋势,也是车辆工程及专业自身更新的基础,通过将基础学科延续以及与教学本身内容相结合,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作为设备载体,对于汽车专业的维修保养及工作有辅助作用,设计出适合高职学生训练的教学系统,改变长期以来理论偏重而实践不足的劣势[8]。在进行虚拟仿真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育的目标包括指导学生学会基础维修知识的同时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更新换代的速度,维持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同时汽修的教学应该分层次,从低到高逐步升级。教学的实际环境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配合改变。在进行虚拟汽修软件的设计时,需要做好必要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需要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关键以及目的,根据提出的问题提供方法,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案,软件在建立的过程中,也需要对自身的需求进行分析。同时汽修的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整体版块中,汽修实操问题版块必不可少。汽修软件设计需要能够为汽修教学所用,通过考试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因而设计考核模块能够对学生过得理论知识巩固[9]。在对基础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汽修软件设计的模块确定为基础介绍模块、视频教学模块、案例分析模块以及学生考核模块等。汽修软件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首先技术路线能够将基础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具备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达到考核顺利过关的目的,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及储备[10]。基础介绍模块主要涉及汽车的基础模块介绍、原理知识讲解、组装知识讲解等。视频教学模块包括汽车的结构内容、原理知识、组装内容等,能够将教学的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让学生对于汽车的结构、理论有更加客观生动的认识,从而将基础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11]。案例分析模块能够针对汽车维修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对于汽车维修中出现的常见维修问题、难点问题,采用视频、解决方案同时执行,呈现案例分析的效果,从而对汽修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概况总结,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好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具有概念体系,为实践学习奠定好必要的基础。学生考核模块可以对其他模块的学习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视频教学考核、案例考核等多种途径,将之前的知识巩固学习,也可以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12]。

4结束语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2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实用主义的核心内容。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文章以1+X证书制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教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内容的论述与分析,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控办法及现代教育理念,以助力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关键词:中职;1+X证书制度;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人才培养;教育理念

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1+X证书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空缺、职业教育实践能力不足、职业教育理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和优化。

一、运用1+X证书制度的意义

运用1+X证书制度,能实现职业教育发展领域的重要突破,使传统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深度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模式,构建现代化复合型人才教育体系。这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运用1+X证书制度,能改变现代职业教育的单一性和片面性,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可塑性。1+X证书制度的实施,符合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能够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二、1+X证书制度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1+X证书制度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是汽修人才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X证书制度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把创新性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将人才培养与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涵盖较多的专业内容,包括汽车美容和改装、汽车动力和驱动等,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构建新的职业教育体系。1+X证书制度的运用,能够对职业教育进行规范,以市场化应用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优化,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学校可通过增设新能源汽车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促进传统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和与时俱进。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空缺

汽车运用与维修是汽车领域中的重要职能专业,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然而,受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市场化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空缺,急需建立创新型的管理体系。一方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多元化的教育管控和升级,以应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时,日新月异的汽车制造技术给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汽修教学已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未能对当前汽车职业教育进行前瞻性预测,如汽车行业教育前景、市场机遇等。由此可见,现代汽车应用和维修专业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路线和前景进行规划。目前,部分职业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空缺,未能对职业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容落后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其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和应用属性,需要对汽车领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认知和理解。受汽车职业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手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部分职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缺少专业化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一是未能对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未能与市场的发展趋势有效融合,导致教学与时代需求脱轨。第二,未能了解当前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素,对1+X证书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发展空间。落后的职业教育内容,不仅会使人才创新发展不足,还会降低人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需要过硬的实践应用能力。该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大多与汽车运行和维修相关,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然而,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学力量不足,缺少相应的实践操作设备。部分职业学校虽有较为完善的实践操作设备,但缺少周密的教学计划,不能有效发挥实践操作设备的作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操作和练习,部分职业学校缺少必要的监管,学生缺乏操作和练习的积极性,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还有部分职业学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参与操作和练习的热情不高,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开展市场化运作,部分职业学校已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企业进行捆绑,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提高应用技能,以适应岗位需要。然而,部分企业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缺少体系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导致学生虽然参与了实践,但大多属于重复性工作,缺少核心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4.职业学校缺少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以及职业规划,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延伸,能够实现现代专业人才的核心发展目标。随着现代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需要更加全面和多样的人才储备,需要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为专业人才的未来发展制定长远规划。然而,部分职业学校忽视人才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未能将1+X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时代的发展。1+X证书制度的运用和实施,是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职业能力相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将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相契合。职业学校缺少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会导致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影响学生成长成才。

5.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汽修和维护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教育期间未能对汽修人才培养以及职业发展等一系列内容建立正确的认知,导致在职业教育期间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不足,忽视1+X证书制度核心价值。目前,我国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策略在推广和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群体接受程度不高等问题。学生受社会阅历不足以及不正确的“三观”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未能认识到职业证书的重要性,在职业教育期间忽视1+X证书制度的核心作用,错失最佳的教育契机。

四、1+X证书制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1.构建创新型汽修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1+X证书制度的运用,明确了职业教育职能、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目标,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遵循。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1+X证书制度的运用,强调了职业证书的重要性,明确了汽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学校要基于1+X证书制度的发展理念,对汽修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传统的汽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构建创新型汽修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职业学校作为汽修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机构,要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能和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分析,探索教育发展方向。汽修人才培养,需要对职业构建、职业理念、职业操守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分析,多角度进行探究,以为汽修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汽修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构建对应的管控体系和管控标准,探索汽修专业的多方向发展模式,规避汽修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问题。1+X证书制度的运用,需要职业教育机构进一步认清汽修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完善既定的发展策略,从职业规划、技能掌握、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研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汽修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1+X证书制度的教育价值,以及1+X证书制度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综合影响,客观、务实、高效地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强化职业教育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为汽修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2.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是基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的改革策略。现代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在朝向智能化、终端化、信息化迈进。因此,传统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需要更新,这样才能紧跟时展趋势,满足市场需求,为汽修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1+X证书制度的运用,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得职业教育更加关注市场走向,为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增加了一系列教学内容,包括无人驾驶技术、智能调控系统、汽车一体化管理模式等。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能够向学生展示现代汽车工艺技术,为对应的汽车维护工作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汽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汽修人才职业技能。目前,不少汽修专业学生由于所学内容落后,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职业学校要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掌握现代化汽车维修技能。

3.融合现代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

1+X证书制度的运用,需要职业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一方面,职业学校需要结合1+X证书制度的主要内容,对当前实践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既要提高职业教育实践应用水平,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多种维度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应用,掌握汽修专业的本质和核心,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大量进入市场后,需要对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的维护操作模式进行掌握,实现对应的实践价值和应用目标。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的运用,是现代汽修专业人才的重要发展方向,职业证书和教育证书的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汽修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1+X证书制度与汽修运用与维修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衔接。当前,1+X证书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一线城市人才引进的重要标准,其市场价值和行业价值进一步凸显。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技术水平,以国家统一的职业证书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取得相应的证书,为就业提供保障。

4.建立汽修人才培养的创新职业发展理念

汽修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创新职业发展理念,需要投入相应的财力和物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构建一体化的管控体系。首先,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际作用进行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进行深层次的普及和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实际作用以及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认真分析,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各个地区的人才引进策略,说明1+X证书制度的重要价值。了解1+X证书制度、认识1+X证书制度、分析1+X证书制度,是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理念的形成。其次,职业学校要开辟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对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给予的投入,实现汽修人才个人价值的有效体现。1+X证书制度的运用,能够为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特别是多种证书以及对应技能的掌握,能够帮助汽修专业人才在职业发展路径中畅通无阻,实现职业发展战略和个人职业路径的有效融合。1+X证书制度的运用,不仅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提升发展目标,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

5.构建1+X证书制度人才战略培养的核心战略目标

职业学校需要了解当前汽修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对于1+X证书制度认识不足的问题,采取相应的举措,并对学生存在的诸多疑问进行解答,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职业学校可开展1+X证书制度与学生的职业路径选择、1+X证书制度与社会职业的基本待遇、1+X证书制度与人才竞争格局的关系等一系列议题的讨论研究,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需求。1+X证书制度的运用,无论是对汽修人才的培养,还是对于汽修行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行业价值,能提高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1+X证书制度的运用,能对人才的科学管理、技能培训、技术教学等进行强化,为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发展方向。职业学校要构建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的核心战略目标,并进行有效的宣传,既要让学生了解1+X证书制度的重要性,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1+X证书制度的运用,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行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人才的水平,以满足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个人技能以及价值的有效融合。目前,学生对1+X证书制度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给予相应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对汽修专业人才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进行介绍,以提升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增强学生多样性学习理念和学习意识,让学生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竞争能力。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是我国“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实用主义的核心内容。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的运用,无论是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发展,还是对学生的个人技能培养,都能够有所改善和提升,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目标,具有极为显著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作者:汪春芳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农业学校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篇2

【摘要】汽车维修专业是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相较而言,其实用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更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汽车维修人才市场需求日渐增大,专业能力强、素养高的汽车维修人才供不应求。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科学的调整,积极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汽修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

经济的发展使得汽车随处可见,这间接导致对汽车配套服务的要求也日渐增高。在这一背景下,中职学校承担着更重要的汽修人才培养责任。这就要求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对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素养的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改进并优化教学模式,使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多设计实践课程,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进而推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目标

(一)内涵

“一体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围绕专业教学重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实践技能和素养,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中职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更突出,更加适合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基于工作流程设置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中一个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基于工作流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但能够为教学内容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对职业特点进行专业的、全方位的分析,还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并掌握工作流程和职业需求,在增强其工作理解能力的同时明确学习方向,使学习活动效率更高。2.基于以生为本开展模块教学。随着时展,中职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和学生成长需要。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秉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方向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选择,开展模块化教学,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以此使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3.基于职业特征提升专业技能。中职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与传统教育相较而言更具实用性。“一体化”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专业技能,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在分析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做好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从这一点来看,在汽修专业教学中,更要注重结合汽修职业特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其在理论和实操中获得专业成长。4.基于就业方向培养综合素养。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专业且工作态度积极向上、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使其以毕业后的就业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品格,从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二、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就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校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往往是不同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实操中使用的设备与理论课中讲述的设备有所不同,导致汽车维修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难以形成系统化、全方位的教学衔接。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只能靠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难以将课本中的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应用,即使后期进入实训阶段,学生的兴趣逐渐增强,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相隔时间太长,学生大多数已经遗忘理论知识,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学习的衔接失去平衡,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板书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导致学生兴趣不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教学实践中,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教师也会将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由于多媒体具有突出的便捷性特点,当前每堂课教授的知识点数量更多,教师一味地灌输导致学生实际能够消化、吸收的屈指可数。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但降低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还容易使其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实践性教学较缺乏

中职学校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实践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单靠理论知识的讲授,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脱离了实践的知识学习难以起到人才培养的作用。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更多的是偏实际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无论教师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付出多少心血,学生也难以真正吸收并掌握。例如,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发动机的装配与调整”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如果教师只是重复地进行理论讲解,教学质量自然不高。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实操让学生摸索和练习,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加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

就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而言,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找出汽车的故障并进行修理。因此,其专业教学要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主,要加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讲解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课程内容、课时等进行有条理的模块化划分;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于其发展需求和方向,对专业课程进行更深层的细化,使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二是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要确保学生理论基础足够扎实,确保技能练习有据可循。三是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学习,如汽车装修和装饰、汽车历史文化等方面,以此让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有个更全面、具体的了解。这样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发展具备更多可能。

(二)构建全面的一体化教学系统

为了提升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效果,中职学校还要积极构建一套全面的、科学的一体化教学系统,优化、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以此推动汽修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而言,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操练习中,使学生在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运用到不同的实践操作中,还要注意使学生能够有效融入工作氛围中,提高其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二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除了一般的讲授法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的使用,以多元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提高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中去。三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汽车维修与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而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常出现的错误等细节问题进行重点训练,培养严谨的态度。四要重视教学评价工作。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但能够使学生找出自己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还能够使教师在反馈和建议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运用仿真科技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一体化”模式的教学优势和教学效果,增强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中职学校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电子仿真技术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以此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正如前文所述,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汽修专业技术不断完善,市场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再加上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教学资源与现实需要不相匹配,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缺乏。因此,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学校还要适当地增加资金投入,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学设施,教师则要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如电子模拟仿真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具直观的、仿真的模拟图画,为学生真实、形象地呈现出汽车各个部位的构造,如发动机零件的构造及其分布等,使学生可以借助仿真程序更加方便、快捷地排查汽车故障,然后通过软件设置的相关操作模拟汽修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打破实践平台缺乏的局限,最大限度地还原汽车维修的过程,在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操能力

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成长为专业能力强、技术高超的汽修人才,教师不但要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还要提供给学生多样化、专业化的实践操作平台,使其在实践中获取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引进先进理念、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还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加强汽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观看大赛或大赛视频的过程中根据大赛的标准或要求评价自己的练习过程,进而不断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提升技能水平。同时,中职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周边的汽车企业的合作,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机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或参加培训等。由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实用性较强,学生学到的技能往往不一定能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真实的汽修环境和问题更加复杂,这就需要让学生深入企业,跟着专业人士学习,同时利用机会多进行实践操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切身感受汽修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找准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位和方向。

(五)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师资建设

汽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汽车的基本架构、熟练掌握汽车运行和维护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师要对汽修的配套设施有个充分的认识,熟悉基本汽车构造和各部分零件,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拆装操作,并以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实践教学。同时,这些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课件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获取专业知识,还能够实现教师的自我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之余还要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彼此之间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新设备和新技术操作技巧,通过借鉴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就中职学校本身而言,还要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如派遣教师去汽车修理厂等专业场所学习先进的维修技术,从而为“一体化”教学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以此使教师制定出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综上所述,在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日渐提高的当下,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日常出行、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直接导致人才市场对汽车维修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环境下,中职学校要积极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专业成长需求和身心发展需要,对当前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以此推动新时期“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不断提升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素养,使其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作者:郑晓辉 单位: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篇3

摘要:数学作为最主要的文化课之一,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德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职业院校在进行汽修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融合数学课,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理解能力。文章通过分析数学课的重要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数学课与汽修专业课融合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数学课 汽修专业课 融通研究

1引言

职业院校教育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汽修专业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行业从事汽车检测、试验、维修、养护、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与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强化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学生只有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下,才能更好地在职业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但由于职业院校生源的制约,社会层面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低,加之就业导向的影响,数学课在职业院校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融合程度不够,服务于其他专业课的效果有待加强。因此,加强职业院校数学课与其他专业课的融合程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数学对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重要性

数学有着抽象化、精确性和广泛性等三个明显的特点,作为职业院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的数学知识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理解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2.1数学课是汽修专业课的基础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的发展与科技、文化、经济等紧密相连。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汽修专业学生不仅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与汽修专业相关的知识。数学具有抽象化、精确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机电、汽修专业需要作图和空间想象能力,需要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机械制图等知识点就需要运用到立体几何与三视图的知识。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的学习效率,为更好地学习汽修专业打下基础。

2.2数学课可训练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人作为主体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发展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知识和能力的素质,是现代社会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相对而言,数学是一门要求思维能力比较严密的学科,这种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还能在其中发现贯穿于事物当中的因果规律,进而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和能力。同时,数学学习还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通过数学学习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为汽修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使学生更关注于学习,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2.3数学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还能调整自身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跟着教师学习每一个定理、每一个公式的过程,都是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进步锻炼,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汽修专业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学习中的每一个结论都需要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与论证,不能有半点马虎,这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数学学习中包含的数学思想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在追求复合人才的今天,通过数学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3职业院校汽修专业融合数学学科教学存在问题

在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与其专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数学基础学好、学扎实,才能在后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到其中的关键所在。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学生、教师、教学等学习全过程中。

3.1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唯成绩论”的教学、学习理念下,大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招收时早已被分流至其他高等院校,这就导致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知识掌握相对较弱的现象,加之数学知识抽象化特点明显,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的积极性较弱,直接地弱化了数学知识的教学效果。再者,职业学院学科设置带有很强的就业导向性,这无疑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专业技能就行,对其他课程“听之任之”,间接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不利于数学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展开。

3.2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在数学学习方面,教师对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扩展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数学教师普遍存在汽修课知识缺乏的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数学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与汽修专业知识无任何穿插。这就导致了数学学科与汽修学科互相隔离,也就弱化了数学知识融合汽修专业知识的效果[3]。除此之外,数学课程在多数职业院校中属公共课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及“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考核办法,这就扼杀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间接弱化了与汽修专业知识的结合,不利于两门学科互相融合。

3.3职业院校对数学课的定位方面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数学课与汽修课未进行深入融合,数学教材未进行二次开发,导致了数学课教学与汽修课未保持同步教学,这就出现了“汽修课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数学课中未学到,或者虽已学到了却不知道怎么应用在汽修专业中”的现象[4],数学课不能为汽修课的学习提供直接、及时、有效地服务。同时,因职业院校强烈的就业导向,对数学课的考核不严、要求不高、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数学课考核多草草了事、进一步弱化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利于职业院校数学课的展开。

3.4数学知识与汽修专业知识差异方面

现阶段,在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者未能采取融合教学的方式,只是将数学知识简单地进行罗列,往往忽视了数学知识与汽修专业知识的区别,这就出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脱节和难以衔接的状况。比如:数学知识中的立体几何的知识点根据教学安排往往较后,但是汽修专业知识中机械制图等知识点教学安排早于数学课的安排,这就导致数学课与汽修专业课的二者完全没有相互衔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职业院校数学课与汽修专业课融通教学策略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培养适应社会、生产、管理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生学习数学不但是教学的要求,还是为以后社会实践进行再教育的重要保证,具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实用功能和基础功能。职业学院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并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出发点,探究出一条数学服务于其他专业的教学之路。这一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方式都应该做出调整,形成一条数学课与专业课相辅相成的有效途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4.1加强数学教师教学水平

4.1.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数学教师即是课堂教学者,更是教学的学习者和探讨者。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多进行实践活动,“纸上谈兵”往往会脱离实际。职业学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数学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汽修专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数学教师知识储备应当紧跟汽修知识的变化,多学习、多了解,跟上时代的变化,及时将数学知识与汽修知识进行联合,对教材知识进行“二次开发”,只有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汽修知识紧密结合,才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4.1.2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应当及时改变过去“大水漫灌”“教条式罗列”的教学模式,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数学课为汽修课服务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专业放在首位。职业院校的数学课不单单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而是拓展学生专业课能力的重要工具。数学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多与汽修专业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专业课学习情况,了解数学知识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在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后,按照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达到数学课与汽修课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1.3 加强教师教育培训现阶段,职业院校的教师在组织培训时往往存在“走过场”“重过程轻结果”的现象,或者有的职业院校很少组织教师培训,这就导致了院校组织的培训大都流于形式,数学课教师不能进一步了解、理解汽修专业的知识。作为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还要更广泛地学习和了解相关专业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只有数学课教师多培训、多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不同专业的教师互相交流培训,才能进一步了解不同专业之间内在的联系,才能在数学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得到突破,才能加强职业院校数学与汽修专业的联系和渗透,才能打造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场景。另外,数学教师应当定期不定期前往汽修专业课堂进行观摩学习,进一步贴近实际、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拓展,从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为学生的汽修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2职业院校重视数学课与专业课融合

4.2.1 结合汽修专业合理规划数学教学内容众所周知,汽修专业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比如正弦函数图像和性质知识对应弦交流电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对应曲柄连杆机构,解三角形对应零件制作等。因此,这就要求职业学院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设计自由权,数学教师应多与汽修专业教师交流并了解掌握汽修专业所学习的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打破教材对数学知识的局限,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增加汽修专业的知识,并在课堂上着重进行讲解,并进行现场演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加深对汽修专业的理解,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服务职能。而对于对教学要求无影响、对专业知识作用不大的内容,数学教师可大胆删减,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职业院校应该对此给予教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完善考评机制,真正让教师融入到教学中来。4.2.2 合理规划数学课与汽修专业课的教学进度前文已分析到,因数学课与专业课分属不同的教学体系,因而两门课知识点的教学进度不一致,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将两门课的知识点进行融合汇总,无法发挥数学知识服务汽修专业的职能。职业院校应当积极组织数学课教师与汽修课教师组成教研组,共同探讨数学知识与汽修知识整合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比如,汽修专业教师制定本学期的汽修专业教学计划,罗列出其中设计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根据本学期汽修专业知识点对照数学知识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达到数学知识与汽修知识同步教学的目的。同时,数学教师与汽修专业教师应定期交流、学习,查漏补缺、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教学计划,达到数学课与汽修专业充分融合的效果。4.2.3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现代化水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早已普及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可将原静态书本知识以动态“视频+图片”的方式体现出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职业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现代化投入,使汽修专业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复杂的概念通过演示变得简单明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透彻,使教学课堂更加活跃有趣。比如:在学习《解三角形的应用》这一课中,教师在讲解完解题步骤后,可引入曲柄滑块装置,此时教师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通过视频理解曲柄滑块装置的工作过程,加深对后期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可使平常看不见的知识直观化,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同时,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4.3注重学生课后辅导和拓展

职业院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并开展有意义的课后拓展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后,使学生加深对数学与汽修专业的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适时开展知识竞赛,通过设置如“四冲中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将转过多少度?”“大众桑塔纳轿车发动机的进气门早开15°,迟闭250°,那么在一个T作循环中进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内气门转过的角度是多少”等此类数学与汽修知识相结合的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对二者联系的理解,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专业课中的作用[6]。

5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汽修专业与数学教学紧密相连,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数学与汽修专业课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艰巨任务。职业院校在课程开设中应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的意义,给予数学老师相应的自主权,对数学课程安排及其知识结构调整进行合理编排,使学生明确所学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用途及实践意义,在学习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创造能力与逻辑分析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学课对其他专业课的服务引导作用。

作者:曾平 汪云 邹家会 单位:天门职业学院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篇4

摘要:“双碳”战略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方向标和新动力,指导汽车行业朝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在这转型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汽车行业对中职汽修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双碳”战略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并从社会、学校、个体三方面分析出行业对汽修人才的新需求、汽修人才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学校培养的新规模,并探索“双碳”战略下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的路径一是市场导向教学改革,二是德育引领构建职业框架,三是深度校企合作。希望这一探索可以帮助汽修专业在“双碳”战略下的教学有所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 汽车专业 ;人才培养; 改进对策

随着全国两会开幕,映入眼帘的是“双碳”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热词。“双碳”战略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方向标和新动力,指导着汽车行业朝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在这一大背景下,催生出大量的新型汽修职业岗位。同时,汽车行业对新汽修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均提出新的需求。中职作为向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新兴产业输出人才的主渠道之一,是培养汽修行业人才的最有生的力量。“双碳”战略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颠覆了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做出紧跟“双碳”战略的脚步,研究基于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培养的人才内涵,缓解汽车行业高素质维修人才用工荒,汽车后市场需求与学校前端培养脱节的问题。

1 “双减”战略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

1.1 汽车产业结构转型,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

在2019年全国碳排放量公布结果中,交通运输产生的碳排放所占比约为10%,迫使汽车行业迈向节能减排的“双碳”战略道路。近年,得益于汽车业内共识和国家政策支持,汽车产业结构迅速发生改变,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刺激着汽车产业向“双碳”战略目标升级。在2021年,未来汽车生态大会上,孔逢春院士提出:汽车行业加速转型的主要表现是在低碳与能源两方面,故而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显示,于本世纪2025年,我国新车销售总量中应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是新能源汽车。据公安部截至2021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销售量连续占据全球第一;《中国制造2025》显示,电气化、节能减排是汽车行业必然趋势。这些热点新闻无时不体现着汽车行业在往“双碳”战略所指向的方向前进。

1.2 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不可逆的国际趋势

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带来的能源来源多样化,汽车性能高效化、汽车排放归零化的优势促使着各国都纷纷制定禁售传统燃油车时间表,其原因在于追求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新能源汽车,追逐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先地位,追逐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在各国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中,日本考虑从2035起禁售内燃机驱动的传统汽车;德国计划2030年开始禁售;英国则将从原定2040年禁售的计划提前5年;中国在公共交通等领域开始“禁燃”工作,我国海南省更是率先区域性“禁燃”,宣布到2030年海南省将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并逐步全面引进新能源汽车。

2 双碳战略下汽修人才培养的新变化

2.1 双碳战略下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

在“双碳”战略下,燃油汽车既没有被取代,而新能源汽车又异军突起,占据时代的新热点,并有成为主流的趋势和潮流,先有广汽、蔚来、小鹏等车企纷纷斥巨资投入新能源汽车开发,后有小米、华为投身量产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对于汽修人才的新需求便体现在面对新能源汽车时,既能在学习新能源汽车理论知识中加强实践实训,又能在实践实训中继续补充新能源汽车新理论的学习;既要在熟悉传统汽车维修技术中验证新能源汽车的最新知识,又要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新旧技术交替中保证维修技术人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传统汽修行业固然可以延续以往对维修人才的需求,对燃油车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发动机及其他机械部件进行检测维修;而“双碳”战略下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的情况,汽车维修行业需求有了新变化,要求维修人才既懂得如何检修燃油车又能学习并能运用最新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例如检修混动汽车时,要求维修人员要突破以往传统汽车维修的局限性,在原有的传统汽车知识上分辨和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再例如,检修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时,要分辨与传统汽车的蓄电池检修步骤有何不同,还要区分类别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之间蓄电池检修步骤的不同。

2.2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

在人社部的2021年度“最缺工”职业排名中,汽车生产线操作工、零部件再制造工以及汽车维修工名列前50。明明市场极度需求汽修人才,为何会出现用工荒?其原因在于一是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差强人意,汽车维修企业在“双碳”战略下不得不严格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谋求跟上时展,但往往因为学生仅有中专学历,给出的待遇低,且中专学生多为眼高手低,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分析得知,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身为最低等职业教育,学生动手能力还处于一个很低水平的阶段,在面对新的维修问题上处理能力和经验极为有限。二是中专生到维修企业后,由于工作经验少,接触大多是一些不需要操作技术工作的工作岗位,不仅待遇低,更重要的是得不到成长,再加上没有“老带新”、“团队研究”等形式的职业成长途径,光靠学生自行摸索,以中专学生的知识储备,几乎是得不到任何长进,久而久之既不能吸引学生留在企业,又不能填充企业缺工的大坑,长此以往,汽修专业的学生便对行业失去了信心,转行到技术含量低、职业天花板底但工资待遇较高的销售行业,造成汽修从业人员的流失。三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合作,即便是签订了战略合作的协议,也往往对自己的维修技术加以保密,单方面接收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使得学校方既不能掌握企业需求,又无法及时了解最新汽修技术,因此培养出来的大多为职业观不正,职业素养不高,操作技术落后的学生。

2.3 培养汽修人才的中等职校新规模

“双碳”战略促进汽车行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倒逼着职业院校要随汽车行业的转型而改变学校规模。中职汽修人才培养规模应转变为给汽车市场培养出操作技能高、理论知识新、职业针对强、学习能力足的市场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着眼解决培养的人才与汽车市场需求脱轨的矛盾。一是要求学校创新实践教学新规模,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传统教学方式陈旧的影响、办学条件不知足的限制、教学技能落后生产的原因,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上多与市场需求不符。二是市场导向思想新规模,要求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就业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贴合素质教育的本质,鄙弃在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典型的工匠精神,加强德育教育。三是校企合作新规模,要求摆脱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各行其是,缺乏合作的渠道的窘境,摆脱职业学校不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企业没有途径参与学校的教育方式,以致于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

3 “双碳”战略下汽修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完善市场导向下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学生就业的职业为方向标,完善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促使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体系与课程实验、学生实训、企业实习融为一体,着眼于在教学情景中运用现实工作场景。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当参考于现实工作场景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认清哪一些是工作要点,哪一些是工作难点。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必局限于1:1的理论实践课程比,教学重心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操作中补充学习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中注重操作能力的提高;更应该分析会同本校的教研部研究汽车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适应性的调整课程的设置,补充一些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地方性课程,邀请当地汽车行业优秀人才、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展开交流会、分享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满足学生的职业感,并分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展望,促进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的认知,以真实的案例开了解到汽车后市场中的必备技能,让学生自主建立学习目标,自主构建职业框架,明白岗位要求,提高自我效能感。二是建立学生职业能力体系。中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体系的一员,占据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构建学生职业能力体系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就业,就业可分为升学和服务一线,无论是哪种就业方式,都要求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这要求学校的改革措施要以就业为主,坚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适配性,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整体设计方案中,区分好学生就业的类型,侧重于将课程实验教学、学生实训任务、企业见习实习三步骤与实际相匹配和就业相贯通。区分就业类型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认知自我职业框架,例如走升学路线的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原理、结构、组成;走企业就业路线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连贯性地进行专业实训,不间断地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确定好职业能力的目标,贴合岗位所要求的人才,构建职业能力体系。三是构建“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培训与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想透过社会的发展来促进教学改革,就需充分开展实践教学“课中有证,证融课中”的教育特色,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课程的线,串联起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校教学目标,并使学生对汽修专业所考取的证书“是什么,怎么用,有什么用”得到充分认识。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按照标准来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个实训步骤,相应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以职业证书和扎实技能水平作为就业时的竞争筹码,提升职场竞争力。四是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拉近与企业之间距离,将企业用人需求编入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文化交织专业文化、工作环境融入学习环境,将企业的真实需求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五是建设骨干师资团队,形成懂专业、懂技术、懂产业的实践的“双师”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师资培训,培育一批年轻骨干师资队伍,并形成良好的师资培训机制。师资团队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响应宋磊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部署》的讲话,积极参与“职教国培”,探索教师1.5年脱产学习、1年在岗学习模式,在学中用、用中学。一方面派遣教师到企业、培训基地学习或培训,另一方面启动兼职教师特聘计划,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3.2 完善德育引领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德育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领帅和灵魂,唯有立德树人方才能培养真正企业所需人才。一是立德育为先,制定详细的德育计划,将思政元素贯彻在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的向心力,保持崇高的职业理想。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职是职业教育初级阶段,在实际中学生存在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能力较低。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其加以引导,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要鄙弃等级观念,把学生摆在同等地位。三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育,汽修专业学生在养成职业道德之前,必将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时候家长需同学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社会层面则需提高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共识,鄙弃职教低人一等的思想。四是营造德育氛围教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构建职业人物事迹精选,开设多种多样的校园和企业汽车行业文化活动。例如,确立校园汽车文化节、建立汽车协会等,在校园中形成“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知情意行的德育教学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开设职业生涯课,解决学生对自己职业定位认识不清楚,学习掌握技术和眼前的利益关系不等效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终身受用,把就业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

3.3 深度开发校企合作产业交融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选择性;课改;汽修专业;班组式导生制;中职

一、当前中职汽修专业面临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核心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改革中,注重模块化课程,倡导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而在中职汽修专业中,实施项目化、小班化教学,带来项目、工位增多,每位教师要面对16~18位学生,在专业教学时,教师的关注面、关注度有限,难以顾及全体学生。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自信心不足,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个体差异大,同伴间相互影响较大。因此,运用同伴效应,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是汽修专业教学中的新问题。在生本理念的倡导下,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教学特点,试论班组式导生制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及实践,以供同行参考。

二、导生制的概念

1.传统导生制的概念

导生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级长制”。它的组织形式为,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2.班组式导生制

班组式导生制包括班级、小组、导生三个核心要素。班级是按汽修专业方向组建的教学班,每班16~18人,配备一位教师;小组是教学班中划分的学习小组,每组4~5人;导生是小组中的教师助手。

三、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过程

1.导生的选拔

导生的选拔采用自荐和推荐两条途径。一是自荐。在高一第一学期,在专业教学中,做好汽修专业导生的前期动员工作。2个月后,在熟悉本专业和对导生制认识的基础上,学生自荐参加导生的选拔,经过面试、专业基础考核,合格者成为“准导生”。二是推荐。在高一和高二阶段的专业课教学中,班主任或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度,推荐专业学习兴趣浓厚、悟性高、动手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成为“准导生”。

2.导生的培养

以“学技能、提素养、赛竞争、抬整体”为原则,围绕能力递进式培养主线,以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手段,将专业职业素养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中,采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指导能力”三个阶梯递进式的导生培养模式,并实行“流动+淘汰”的培养机制。(1)专业基础知识培养。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理论,汽修实训工场工具的认知、整理,以及有关场室布置等。(2)专业技能培养。对“准导生”进行特训,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特训内容以专业技能为主,融入相应的理论知识,加深现有的专业知识。在暑假,“准导生”跟随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践集训,扩大现有专业知识面,培养生产一线实用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3)教学指导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导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组员中的“小老师”,教学指导能力的提升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课前演讲、课后总结、师生角色互换、模拟课堂等形式,提高“准导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导生培养过程中,实行淘汰制,边培养边考核,合格者成为正式导生。为保证导生的数量和质量,导生队伍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补充调整。

3.导生的运用

本专业运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内项目学习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培养形式。因此导生的运用主要在校内和校外,校内以项目化教学为主,校外则以企业实习为主。(1)校内项目教学。一是接受任务,即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在导生接受任务后,导生围绕教师制定的目标进行理解和掌握,提前分析项目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哪些知识需要进行补充,并提前进行自我调整。在教学前,导生还将对自己组内的组员进行教学时的任务分工。二是操作示范,即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教学内容是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示范,然后由导生负责本组同学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导生对组员进行操作技能点的剖析,有针对性地示范、指导同学,并管理好组内同学。三是巡查纠错,即汽修专业在操作技能上,要求做到标准、规范,因此,在教学中,导生在组内进行巡查指导,根据本项目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组内同学同一问题出现频繁,导生应及时统一讲解,当组间遇到共性问题或导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进行统一指导讲解。四是评价反馈,即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要求,导生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对组员的操作情况实时监督和评价反馈,好的地方得到强化,缺点和错误得到纠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校外企业实习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是汽修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二场所,根据各专业工学交替时间段的不同,按教学班组分批进入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在导生所在班组外出实习时,该导生作为本组组员的“小老师”,协助教师做好任务引导和管理。进入企业后,在相应工作岗位上,导生作为企业师傅的助手,协助师傅指导、管理组内学生。

4.导生的评价与考核

为了使导生团队能够更好地发展,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对导生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始终坚持“以组定评、以师定考”的原则,以组员、教师、企业师傅的多方考评、动态管理等形式保持导生队伍工作的战斗力。(1)教师考核。教师对导生的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导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从技能操作、理论知识、指导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导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形式采取实际操作和口头问答;二是导生的指导效果,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的项目考核成绩对导生进行指导效果的评价。(2)企业师傅考核。进入企业的导生,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管理能力由企业师傅进行考核;学校可利用校企平台,邀请企业师傅、行业专家对导生的操作技能、操作规范进行现场考核。(3)组员考核。导生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小老师”角色,除了在操作技能的引导外,还应对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任务分解、指导学生合作等方面进行指导管理。因此,对于导生在组员内部指导能力的考评,可通过总结交流会、组员座谈评议、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进行。

四、“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成效

1.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围绕现有教学项目,通过层层选拔、培养、考核,两年内先后培养了20名优秀导生。导生在学校日常教学中承担着“小老师”的角色,解决了原有每位教师面对16~18位学生而带来的教学关注面不够的问题,通过对组内学生的交流,发挥同伴效应,实现了差异互补、提高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切实有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2.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导生制的应用,一方面,曾在校担任的导生在实习环节中,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在上海大众、万国福特等多家汽车4S店,笔者学校15级的导生成为了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在专业技能和管理层面相比其他学生都有了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导生队伍中选拔的选手参加技能比赛,成绩显著提升,近两年,学校选手获国赛1金3银2铜,省赛6金4银11铜。从反馈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6%,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

3.促进了教师自身发展与专业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反思、交流成为课题组教师及全体专业教师的习惯。研究过程中,专业教师也不断进步成长,硕果累累。两位专业老师分别获得了浙江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两位老师获得了全国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一等奖,组内成员多次承担市级公开课,课堂中采用了“导生制”的教学模式,均获得广泛好评,也使笔者学校的课题影响进一步扩大。4.融入了学校选择性课程改革在省选择性课改背景下,学校提出了“公共必修+44X2N”的课程体系,要求在高一阶段,学生参与专业体验,帮助专业选择,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与课改精神不谋而合。通过探索、收集、归纳和整理开发了《我想修汽车》专业体验教材共计16个体验项目,该教材被省评为A等。其培养的导生协助教师顺利完成了两届新生的专业体验教学过程。

五、班组式导生制的评估与改进

班组式导生制使全体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个性化的指导,每位同学在自学能力、组织能力、教学内容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也比较适合现有的课程要求、培养目标。但是,班组式导生制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有些制度还不够科学,在引入竞争机制、跟踪管理机制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久云.导生制在义务馆员管理中的实践探索及成效[J].毕节学院学报,2013(11).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汽修;实践参考

引言

基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汽车制造领域带来生机,促使其成为市场中重要的行业支撑。在此背景下,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与行业的发展。尤其,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较为突出,而由此对相应的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与人才质量,都有所提升。基于此,中职汽修专业若想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需能对自身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与革新。而中职汽修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会进入到企业生产的一线进行工作。而这样的岗位职能,对于学习该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实践应用能力与操作水准的高低,对企业的生产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汽修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企业的重要程度。

一、明确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实践价值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基于个体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具体落实项目目标。通过合作互助的组织形式,令各个成员都能发挥自身所长,通过项目实践提升自我价值。而在中职汽修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借助具体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而,确保学生提升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能促使他们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基于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助力其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并确保学生能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1.合理设定教学模块,明确项目目标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在具体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应能结合课程特征与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块进行重新划分。并能将具有一定应用性的理论知识,合理的渗透到具体的项目中。设置明确的项目目标,并将其作为重要导向,建立具体的项目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能对中职生的知识层次、能力结构建立全面的认知。中职生基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汽修专业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难学易忘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能将汽修专业课程合理的进行分块,确保其更具有指向性与层次性。即可具体分为四个模块,如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基本原理、汽车拆装与制造流程、设备结构与维修指南、全车维护理论与实践。并在基本教学模块基础上,能结合行业的动态发展变化,灵活进行优化。如可适当的融入汽车美容装饰、汽车喷涂等课程,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实用性。与此同时,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模块,可科学的设定总的教学目标,即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块,令学生能由浅人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汽修专业知识。并能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同阶段获得相应的提升与成长。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划分的教学模块,制定明确的分项目标。如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设定不同的项目,并以此为切入点,能结合具体的项目内容,展开实践教学。例如,教师可通过对不同课程的讲解,令学生能有效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后,能对其进行深化,从而,不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理论融入实践中,令他们在具体的项目中,检验其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基本原理”课程时,就可将其细化成不同的小项目,并分设不同的任务目标。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会具备更明确的学习方向。使他们在有效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过程中,能去对发动机进行拆卸与组装,从而大力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

2.实施分层分组,形成合作项目组

教师在结合汽修专业课程内容,开展项目教学过程中,若想能保证其能形成稳定的协同关系,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这对于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分组的过程中,应能对全员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层次、学习能力、能力结构、性格特征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与考量。能够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项目活动,并能做到取长补短、相关促进、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确保相关教学项目能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诉求下,教师可运用“先分层再分组”的方法。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基础测试、细致观察、有效交谈。在这个阶段,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并能与他们在进行对话当中,深入了解其学习状况。如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方面,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不同的层次。学习综合能强的学生可归为A类,而学习效果不佳且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可将其分为D类。其他各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相关特征,进行科学的划分。基于有效分层,进行具体分组,形成合作小组。教师基于前期的测试、观察,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在充分满足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组。在这个过程中,针对部分学生对分组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应能结合具体情况,向学生分析其原因。令学生能端正自己的态度,能以更积极的状态,去参与到项目小组中。具体而言,假设班级有36名学生,教师可将他们分成6个不同的小组。而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确保成员构成的均衡性。通常情况下,每个小组应确保A层学生1至2名;B层与C层的学生,可控制在4名左右。同时,每个小组应分设小组组长,可由各自成员进行推荐进行民主选举。也可结合不同的项目任务,轮流担任组长一职。但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严格秉承分层的隐性、诊断性、发展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根本意义,在于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效的参与到相应的项目活动中。并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带动与影响下,能最大化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应避免使学生产生差别对待、不公平待遇的现象发生。尤其,对于那些心理敏感、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能以更科学的分层与分组方法,确保他们能以更轻松、积极的心情,融入到项目小组学习中。

3.恰当反馈信息,具体落实项目任务

在项目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应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并能结合具体的项目目标与要求,明确各个小组、各个成员的具体任务与流程等。以“配气机构的拆除与安装”项目为参考,通常可通过以下步骤与程序完成具有的项目任务。向各个小组具体的项目任务,并能明确各个任务的具体流程与要求。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项目内容,对各个教学要素进行全面掌握,从而,鼓励他们能结合各自的任务,进行组内分工,并对项目程序等进行细化。结合项目目标与任务等,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结合“拆除与安装项目指南”,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具体的项目活动。各个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学习、相互合作,完成气门传动组的拆装、气门组的拆装等相关操作。教师答疑解惑,恰当指导,促进项目有效完成。在这个环节,教师可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创建一个更加轻松、和谐的项目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并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时了解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掌握各个小组的操作进度与拆装效果。倘若遇到需要帮助的小组或成员,教师应适当给予一定的反馈与指导。例如,学生在完成拆卸与组装后,发现正时记号无法对准。这时,教师应能通过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明确其是否需要帮助与指导。倘若收到肯定答案,教师应能启发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其能顺利完整拆装项目。组内沟通,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在项目完成的最终阶段,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结合项目成果,小组成员间、各个小组间分别进行交流与总结。并能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令学生能全面掌握整个项目活动的知识要点与核心技能。确保他们能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应能结合市场需求,能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中职学校管理人员及教育工作者,为了能最大化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应科学的应用项目教学法。而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制定有效的实践手段,令其能充分发挥优势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磊.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2019(08):110-111.

[2]王艳红.谈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248.

[3]薛岳山.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9(03):110-111.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企融合;培养模式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仍在直线上升,因此汽修行业的前景很是乐观。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市场需要的全能型人能。但是因为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和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教学过程无法与企业完全对接,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快速胜任工作,与实际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现状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协作,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培养过程中,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是大趋所示,必须深入探索。

2现代学徒制的本质

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这一新的理念。现代学徒制就是让高校和企业合作育人,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从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徒制的融入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优化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的动力,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

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以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为宗旨,教育教学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就是把产学研合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3.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1)实现了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实训室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2)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合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效果更显著。高校按照企业要求培养学生,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快速独当一面,为企业创造价值。(3)改革了学生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提前体验实际岗位,在校内体验真实工作和岗位要求,提前树立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4)团队中的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对创建优秀教学团队起重大的作用。

3.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作用。3.2.1提高了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高职学生往往对个人以后的职业方向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并且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比较差。而进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徒制班的学生,再入校时就明确了个人的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学校制定严格的毕业规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毕业证书、企业技术等级认证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必然可以按照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技术。3.2.2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汽检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在生产一线工作,熟悉产品的生产工艺,掌握专业技能技术,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转变为“双师型”教师,更好的服务教学。3.2.3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汽检专业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工学交替,要求把校内的教学实践环节搬入企业工厂生产一线,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掌握专业技术,做到学、练、做完全融合。现代学徒制要求把汽检专业课程体系与实际岗位标准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学习与上班的交替、学校与工厂的交替、学生与学徒的交替,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和岗位锻炼全线融通,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中有工、工中有学”,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2.4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现,使学生在校内就接受企业培养,熟悉生产一线的真实环境,提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成熟的技术能力,所以工作后能够快速独当一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价值和经济收益。同时企业也会向社会大力宣传学校以及专业,提高了学校和专业的影响力,促进了学校招生。所以,现代学徒制真正的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内容

一是研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目前教学方法的弊端。高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自开办以来,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和优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跟踪毕业生,以及访问企业,发现本专业的培养模式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知识太过陈旧,跟不上企业先进的技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过于薄弱,在企业很难胜任工作;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发展,急需解决。二是研究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师徒制。汽修行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规模不规范,很少有哪家维修店会招收很多维修人员,这就造成从业人员不集中。因此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首先就要考虑这个企业主修的汽车类型以及其发展前景,然后考虑企业的人事制度和招收人才标准是否科学。对于企业而言,同意与学校合作学徒制教学,那就必须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责任,这样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生产必然带来不便的影响。因此,必须找出能够让学校、企业、学生都获益的平衡点,用这一方式来对学徒制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完善,进一步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共同发展、一同育人。三是研究企业学徒制如何与学校教学有机融合。以现代学徒制为主导,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制定校企联合招工招生制度、学徒制管理制度、相关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管标准、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制度、制定导师和师傅的职责待遇、落实学徒制责任保险及体验、三方信息通报制度、考核评价标准等各方面标准制度。

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步骤

5.1校企共同筛选学生。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合作企业的要求,制定招生计划,挑选满足要求的学生进入现代学徒制班。为保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办班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实训协议,明确学生与企业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实现“招生”与“招工”的统一。

5.2重构建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来开发和设置课程,从而重建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编写适合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教材,学校教学团队应该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与企业能工巧匠多交流,优化教材。教材中既要有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又有加入真实案例分析和最前沿的技术资料。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一直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同时,当新车型上市和新技术推出时,学校和企业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要求及时修订补充教学内容,做到课程体系持续不断优化,紧跟行业步伐,保证学生所学一直是最新鲜、最前沿、最实用。

5.3优化教学过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不熟悉汽修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所以在教学中大多都是纸上谈兵,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现代学徒制的融合,要求合作企业派一线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向学生和校内教师讲授企业文化和生产工艺,从而弥补了校内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5.4师资队伍的共建。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结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学徒制的作用,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定期选派优秀的专职教师入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使其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同时为了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和生产工艺,企业应该定期选派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进学校,走进学生中,担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兼职教师,使本专业教师团队人员组成合理、科学,满足教学。

5.5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过程最终不能缺少评价。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即校评、企业评、学生评等。比如在汽车检测保养实训过程中,将考核内容根据实际的维修场景细化,按照工艺流程,分模块考核,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导师点评,老师总结的评价方式,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掌握能力,强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03):97-103.

[2]陶阳.现代学徒制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3-25.

[3]涂杰.关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6-27.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资源

一、研究背景

(一)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的重要性

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6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方法。这些文件都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加强动手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汽车中级修理工作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课程,理应成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必修课。但就目前高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想要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如何进一步完善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建设成为急需思考与解决的关键。

(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高职院校教学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教”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缺少主动参与。网络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图文并茂地以多种形式展现在网页上,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网络课程的内容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时间来灵活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平时测验,这既节省时间,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另外,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在线测试、报告提交、小组讨论,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总之,“互联网+”与教育的碰撞将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教学体验,也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成长力。汽车中级修理工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在缺少实训设备的情况下,单纯面对教材提供的图片与文字说明来进行。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无法准确掌握发动机等各部分的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而且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围观中进行操作演示,部分学生因为在看不清教师的操作过程,从而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失去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变差。近几年汽修专业教学虽然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法、六步教学法等一些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作用,但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大,思想成熟度、学习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对网络环境学习的热度一直有增无减。建设汽车中级修理工教学网络资源不仅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他们更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汽车中级修理工是培养高质量汽车专业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本门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就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的重要性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高职院校教学的意义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对该门课程提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意义等进行总结,期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合理的栏目设置,既能够传达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够将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有效地体现出来。对于网络课程建设来说,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确定所要设计的栏目。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课程设计的思路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念,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明确工作任务。本课程突出对汽车修理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根据课程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再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方式,我们将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课程栏目做如下的建设。

1.实训指导书编写

按照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的结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的选取力争贴近汽车维修行业需求,同时又要体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理念。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融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针对汽车维修行业的6S服务意识。汽车中级修理工实训指导书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编写,参照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标准和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教学与企业接轨、内容与专业接轨、文化素养与学生终身发展接轨为目标[2],经过专家、教师的推敲,最终将课程内容分为13个项目。每个项目主要由理论知识及工作任务两部分组成。教师在授课时,先从本次课任务涉及的理论讲起,边教授理论边实践。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盲目动手读死书。下表为汽车中级修理工的实训项目及建议教学时数。

2.配套微课制作

近几年,培训机构的网络在线课程虽然受到中小学生家长的青睐,但是这样的授课模式对于更偏向学习技能的职业院校来说已经不适用。传统的网络在线课程都依靠教师在线授课,学生通过电脑端获取知识,由于教师授课时间较长,并且是系统化的讲解授课内容,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低,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微课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微”[3]。微课作为职业教育教学中的“网红”,深受学生喜爱。它传播速度快,观看方便,并且主题突出,比较直观。现在的社会,大多数人尤其是学生都是典型的“低头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群通过手机获取信息、获取知识。微课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随时观看,这非常符合人们信息获取的习惯。微课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关键,微课内容的选取、微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教学的效果。针对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微课内容主要是选取表1中涉及的13个实训项目以及在项目中出现的相关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等。一个好的微课,应该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它的时长应控制在5~8分钟,这样的教学效率是最高的[4],并且内容的设计要有逻辑性、条理性;其次,整个微课的展示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比如通过案例导入或者通过设置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风格应该是严谨中带着欢快;最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或者特写的方式以及重复镜头等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微课制作可以充实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学校因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少而无法全面掌握知识的缺陷。另外,这也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行业动态更新

行业的发展动态是广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可以将这一板块作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部分。主要更新的内容有:第一,行业技能比赛。在网站上不定期更新与行业相关的技能比赛,如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汽车营销赛、新能源技术运用等赛项,展示行业的活力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与行业相关的新闻。比如国家政策、专家言论、新车上市、车企报告、汽车销售排行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推送到网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为将来的就业、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4.学生自测区

目前,获得中级修理工的方式为同时通过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从我院近几年学生的考试结果来看,理论考试仍是较为薄弱之处。因此,学生自测区成为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板块。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组织教师从教材中选取题目设置题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模拟测试。测试完成后系统会自动打分,并且将答错的题目挑选出来进行解析。学生可以选择单独做前一轮考试中答错的题目,这样就能加深印象,提高答题的成功率。自测区实现了模拟中级工理论考试的功能,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答题,这样简单方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有效学习。

5.专家答疑区

学生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疑问,如果疑问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专家答疑区的设置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以更好更快的方式获取知识。专家答疑区主要的队伍就是从事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的优秀毕业生、学院的专业教师及与学院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精英。学生在遇到比较难的知识点时,可以在专家答疑区留言。该留言首先会传递给从事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的优秀毕业生,若是问题还无法解决,就继续往上传递,直至问题解决为止。新生向老生请教,已经毕业的老生与教师进一步沟通,企业精英融入问题的讨论。这样的方式真正实现了“传、帮、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另一方面,这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企业等多方面的互动,提高了专业发展的生命力。除上述的五大栏目之外,我们还将建设技能比赛专区、典型案例、课程标准、师生互动区等多个栏目。同时,为了能够更加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我们将设置学生作品区。学生可以利用实训课进行作品的拍摄然后上传,教师经过筛选择优部分作品上传网络,让学生也参与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当中。

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教学的影响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种趋势,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评估教学水平的重点之一[5]。网络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辅助是教育信息资源,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后,将会影响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及工作任务发生了改变。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转换成“解惑”,更多的时间用于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课的前两天,教师在师生互动区课程任务及课程目标,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预习。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掌握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以此来把握授课内容、进度及难易程度。正式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微课内容,并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一一列在PPT上。接下来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当播放到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时引导学生注意观看,寻求问题的答案。理论部分的学习完成后,与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一样,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人数在4~6人/组较为合适。教师先讲解实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依据微课视频进行实训操作。教师主要的职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作业,并且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生考核及评价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组长打分、组员轮流打分、组长与教师共同打分的形式进行。每一位学生考核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在肯定学生能力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课堂结束后,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总之,建设网络资源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多媒体运用能力。任课教师不仅能根据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随时更新知识库,还要具备微课设计、微课拍摄、视频处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一种授课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用一种他们比较喜爱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疑是有效的。课前,教师发放预习任务,后台监控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上课后,教师侧重于讲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且提供互相讨论的平台。学生不清楚的某些知识点,可以通过重复播放微课等教学视频解决。简单、直观、生动、有趣的视频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实训操作步骤、实训注意事项的掌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弥补了职业院校设备短缺、师资不够、学时有减无增给教学带来的影响。

五、结语

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去丰富、优化、更好地利用其资源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汽修人才的举措,教师应对此展开深入研究,不断改革与创新汽修专业教学,推动专业稳步、健康、积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磊,于瑞.基于微课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创新教育,2015(16):232.

[2]李冬梅,刘玉虹.《汽车底盘检修》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3):49-51.

[3]陆超.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汽修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以“气缸磨损的检测”项目为例[J].科技视界,2015(32):243.

[4]于正伟.职业教育的微课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23):188.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7

关键词:中职物理;有效;策略

物理的定位:中职物理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文化课,我校的机电,汽修,信息工程,幼师等专业都开设了物理课。作为中职毕业的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物理学的基本思维,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物理学技能,是机电、汽修、信息工程、幼师等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1何为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笔者的理解就是在教学行为中最大效率保证教师的思想得到灌输,教师希望的效果得以实现。有效教学一直随着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研究甚至跟随教学价值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它是一个动态过程。

2有效教学的界定

2.1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看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

2.2从学生学习所得的角度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快乐的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愿意学习和在学习后获得前所未有的效益。

2.3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效率最大化的教学,其定义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换来最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即付出和成果成正比。

3如何实现中职物理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是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教学行为分为准备,实施,评价,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策略。

3.1教学准备策略主要包括备教案、备学情、备教法,只有把三者很好地融合于一体才算成功的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或为达到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包括学生和教师各自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几方面结合后才能算是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3.2下面主要谈谈从教学实施策略上该如何进行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兴趣培养策略、教材整合策略、实验教学策略、专业应用策略等。

3.2.1兴趣培养策略

从学生身心发展角度研究,中职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不常见的和研究性较强的物理现象兴趣不浓。比如在讲到光的折射知识点的时候,可让学生自主使用三棱镜来研究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估算水杯的深度看谁估算比较准确,通过现实事例和教材知识的完美融合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也为以后学生自主研究物理提供兴趣点。

3.2.2教材整合策略

翻翻以往的中职物理教材,有些教材延用了好几年了,内容改动量不是很大,而物理的知识性内容材料丰富,以往教材已经跟不上如今生活背景的变化。所以,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补充新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需要加进教师本身的科学精神和智慧甚至教学经验,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科学的重组整合,深加工后设计出符合本学校本课程的,一定要通过教研活动,发挥集体备课的团队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3.2.3实验教学的策略

物理实验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科学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鼓励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我们要当好引路人。教师在教学时要多采用发现法,驱使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知和思维形成概念。例如,我们在学习“液体压强”这一章的时候跟学生提一个猜想:“液体在其他各个方向上有没有压强?液体内体有没有压强?液体压强和哪些因素有关?”提出设想后引导学生做三个实验:第一,在易拉罐侧壁靠近底部相同高度的不同地方打四个孔,装满液体后观察液体如何从这些孔中喷出。第二,将其他孔封住,只留一个,再在罐的侧壁靠近顶部和中部的地方各打一个孔径相等的小孔,观察液体如何从这三个孔中喷出,同时收集在这段时间内从每个孔喷出的液体量。第三,把易拉罐砸成不规则的形状,再观察液体怎样从孔中喷出。实验后,让学生就这样几个问题讨论并总结出结论:一是液体在哪些方向上产生压强?二是液体的深度对压强大小有什么影响?有了结论后,教师对这三个实验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对这两个现象进行总结:首先,水坝的底部为什么造得比顶部厚?其次,潜水艇、潜水员、普通的鱼潜水为什么不能超过一定的深度。此外,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取评价激励策略和多元评价策略等。教师必须在有条件的班级中进行实验。

3.2.4专业应用策略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8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状;改进策略

作为一名汽车工程系的教师,在实际的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面对汽车工程方面的教学时,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认真思考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促进中职院校汽车工程系的教学发展。本文以中职教育为例,通过查找资料,分析现阶段中职教育生源现状及中职教育教学现状存在哪些问题,试图为未来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及发展策略。

一、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中职生源现状及特点

(1)学习底子较差,且对学习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进入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在中学学习时就没有打好基础,在中考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由于基础差,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这批学生中的大多数人由于初中学习失败,导致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对学习存在强烈的排斥心理。(2)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基础,包括理论课和实训课。然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对新的学习氛围存在排斥心态,要重新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困难较大,所形成的日常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入学新生接受中职教育方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有限。短时间无法融入新集体,无法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新的教学机制与内容,从而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

2.中职教育现状

进入中职院校求学的学生,可以说大部分没有考取理想的成绩,他们在进入中职院校后开始广泛关注与职业发展方向有关的课程,但是由于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漏洞与弊端,导致学生一时间变得盲目;过多的理论课程和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变得难上加难,让没有扎实基础知识和良好学习方法的他们变得不知所措,成了无头苍蝇。

二、中职教育改进策略

1.教师应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被动接受。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课堂气氛沉闷,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个现象,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达到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目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家人、朋友的认可,中职院校的学生也希望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鼓励和赞赏。他们经历过中考的失败,曾经的阴霾还没有散去,此时,教师的鼓励与赞赏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此时转变教师角色至关重要,肯定和赞许学生的每一次新奇的发现、每一次创新的发言、每一种奇特的设想,鼓励学生推陈出新、别出心裁、质疑问难,才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愿意接受新鲜知识,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课。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实践证明,教学方法是辅助教学内容的,更好的帮助教学内容得以落实。在今后的中职院校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进步,不能一成不变。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比较相关点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更加明确和细化各个知识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或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探究式教学;或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为了达到目标而主动探索新知识,自主学习才能进步更快。(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走进了课堂。在中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也应改变以前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三尺讲台、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生动直观,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充分调动,促使他们接收更完善的信息。例如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短暂几分钟视频的播放传递给学生声音、文字、图像信息,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不但能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这种方法更加生动,更便于学生记忆知识,是提升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中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流的蓝领工匠。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实物,从实际出发,坚持用理论来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师要根据用人单位关于人才的需要来开展教学,要培养学生关于汽修学习的“应用意识”。在汽修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做到将汽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汽修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讲、动手操作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运用校内外的汽车教学实训基地,完善汽车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真正提升中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汽车维修的实践技能。

4.应高度重视实训教学

在中职汽车维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一名中职教师一定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面临顶岗实习的时候能很快参与到汽车岗位中去,这也是汽车实训课程的最终目标。现阶段就课程设置方面来讲有待提高,在开设正常的理论课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训教育。中职院校对学生课程设置以基本的理论课为主,当今的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更高端的技能,因此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需要进行更多的职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学校应该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训”的教育观念。在实际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建立专门实训室,抓住汽车工程教学的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首要目标,坚持上好每一节实训课程;其次,笔者学校一直在广纳贤才,寻找实训方面的人才来学校教学,专门配备了实训教师,这是其他学校需要学习的地方之一。当然,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保证汽修实训课程的正常进行和实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还应该提供相应的汽修实训经费,让教师和学生大胆操作,不断实践,才能让汽车实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如此不断完善,中职院校才能不断培养出被社会大环境所需要、符合用人单位人才标准要求的合格汽修人才。

5.中职班主任工作实际浅谈

班主任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用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到一起,带好自己的班。笔者曾经带过本班的实训课(汽车发动机拆装),在那一轮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各项工作都非常顺利,笔者每天都非常认真地备课、将自己的相关知识用适当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也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当天的任务。笔者能体会到,当时学生对笔者都是非常佩服的,因为笔者能解决所有他们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也使笔者在学生心中有了良好的形象,让教学效率更高了。笔者认为在管理中要守信,首先笔者自己一定要说到做到,从不食言。在班会、素养课上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以后步入社会才会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所以班里的学生都很实在,答应教师的事情总能做到,当发现不良现象时,学生也总能第一时间告诉笔者,笔者也能及时处理好学生的问题。

三、小结

总之,作为一名汽车工程系的教师,在面对汽车工程方面的教学时,要结合实际,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汽车工程系教学的课堂效率,以便于促进中职院校汽车工程系更好地教学发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刻苦钻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努力扩大知识面,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当今,国家把培养创造型人才列入了战略计划,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创造能力,能够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新一代创造型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乐于学、勤于教、善于思,不断有新的发现,有新的科学的创造,找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勇于探索,具有改革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立足讲台。

参考文献:

[1]张金元.稳定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J].湖北教育,2010(2).

[2]任春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探析——以遵义市为例[J].大学教育,2014(12).

[3]杨良典.也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2(15).

[4]王红.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2(8).

[5]闫林德.中职教育:路在何方——论中职教育的定位与科学发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

[6]吴青云.关于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