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知识范例

汽修专业知识

汽修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选择性;课改;汽修专业;班组式导生制;中职

一、当前中职汽修专业面临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核心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改革中,注重模块化课程,倡导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而在中职汽修专业中,实施项目化、小班化教学,带来项目、工位增多,每位教师要面对16~18位学生,在专业教学时,教师的关注面、关注度有限,难以顾及全体学生。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自信心不足,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个体差异大,同伴间相互影响较大。因此,运用同伴效应,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是汽修专业教学中的新问题。在生本理念的倡导下,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教学特点,试论班组式导生制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及实践,以供同行参考。

二、导生制的概念

1.传统导生制的概念

导生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级长制”。它的组织形式为,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2.班组式导生制

班组式导生制包括班级、小组、导生三个核心要素。班级是按汽修专业方向组建的教学班,每班16~18人,配备一位教师;小组是教学班中划分的学习小组,每组4~5人;导生是小组中的教师助手。

三、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过程

1.导生的选拔

导生的选拔采用自荐和推荐两条途径。一是自荐。在高一第一学期,在专业教学中,做好汽修专业导生的前期动员工作。2个月后,在熟悉本专业和对导生制认识的基础上,学生自荐参加导生的选拔,经过面试、专业基础考核,合格者成为“准导生”。二是推荐。在高一和高二阶段的专业课教学中,班主任或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度,推荐专业学习兴趣浓厚、悟性高、动手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成为“准导生”。

2.导生的培养

以“学技能、提素养、赛竞争、抬整体”为原则,围绕能力递进式培养主线,以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手段,将专业职业素养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中,采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指导能力”三个阶梯递进式的导生培养模式,并实行“流动+淘汰”的培养机制。(1)专业基础知识培养。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理论,汽修实训工场工具的认知、整理,以及有关场室布置等。(2)专业技能培养。对“准导生”进行特训,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特训内容以专业技能为主,融入相应的理论知识,加深现有的专业知识。在暑假,“准导生”跟随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践集训,扩大现有专业知识面,培养生产一线实用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3)教学指导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导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组员中的“小老师”,教学指导能力的提升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课前演讲、课后总结、师生角色互换、模拟课堂等形式,提高“准导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导生培养过程中,实行淘汰制,边培养边考核,合格者成为正式导生。为保证导生的数量和质量,导生队伍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补充调整。

3.导生的运用

本专业运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内项目学习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培养形式。因此导生的运用主要在校内和校外,校内以项目化教学为主,校外则以企业实习为主。(1)校内项目教学。一是接受任务,即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在导生接受任务后,导生围绕教师制定的目标进行理解和掌握,提前分析项目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哪些知识需要进行补充,并提前进行自我调整。在教学前,导生还将对自己组内的组员进行教学时的任务分工。二是操作示范,即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教学内容是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示范,然后由导生负责本组同学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导生对组员进行操作技能点的剖析,有针对性地示范、指导同学,并管理好组内同学。三是巡查纠错,即汽修专业在操作技能上,要求做到标准、规范,因此,在教学中,导生在组内进行巡查指导,根据本项目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组内同学同一问题出现频繁,导生应及时统一讲解,当组间遇到共性问题或导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进行统一指导讲解。四是评价反馈,即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要求,导生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对组员的操作情况实时监督和评价反馈,好的地方得到强化,缺点和错误得到纠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校外企业实习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是汽修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二场所,根据各专业工学交替时间段的不同,按教学班组分批进入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在导生所在班组外出实习时,该导生作为本组组员的“小老师”,协助教师做好任务引导和管理。进入企业后,在相应工作岗位上,导生作为企业师傅的助手,协助师傅指导、管理组内学生。

4.导生的评价与考核

为了使导生团队能够更好地发展,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对导生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始终坚持“以组定评、以师定考”的原则,以组员、教师、企业师傅的多方考评、动态管理等形式保持导生队伍工作的战斗力。(1)教师考核。教师对导生的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导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从技能操作、理论知识、指导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导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形式采取实际操作和口头问答;二是导生的指导效果,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的项目考核成绩对导生进行指导效果的评价。(2)企业师傅考核。进入企业的导生,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管理能力由企业师傅进行考核;学校可利用校企平台,邀请企业师傅、行业专家对导生的操作技能、操作规范进行现场考核。(3)组员考核。导生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小老师”角色,除了在操作技能的引导外,还应对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任务分解、指导学生合作等方面进行指导管理。因此,对于导生在组员内部指导能力的考评,可通过总结交流会、组员座谈评议、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进行。

四、“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成效

1.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围绕现有教学项目,通过层层选拔、培养、考核,两年内先后培养了20名优秀导生。导生在学校日常教学中承担着“小老师”的角色,解决了原有每位教师面对16~18位学生而带来的教学关注面不够的问题,通过对组内学生的交流,发挥同伴效应,实现了差异互补、提高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切实有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2.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导生制的应用,一方面,曾在校担任的导生在实习环节中,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在上海大众、万国福特等多家汽车4S店,笔者学校15级的导生成为了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在专业技能和管理层面相比其他学生都有了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导生队伍中选拔的选手参加技能比赛,成绩显著提升,近两年,学校选手获国赛1金3银2铜,省赛6金4银11铜。从反馈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6%,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

3.促进了教师自身发展与专业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反思、交流成为课题组教师及全体专业教师的习惯。研究过程中,专业教师也不断进步成长,硕果累累。两位专业老师分别获得了浙江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两位老师获得了全国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一等奖,组内成员多次承担市级公开课,课堂中采用了“导生制”的教学模式,均获得广泛好评,也使笔者学校的课题影响进一步扩大。4.融入了学校选择性课程改革在省选择性课改背景下,学校提出了“公共必修+44X2N”的课程体系,要求在高一阶段,学生参与专业体验,帮助专业选择,班组式导生制的实施与课改精神不谋而合。通过探索、收集、归纳和整理开发了《我想修汽车》专业体验教材共计16个体验项目,该教材被省评为A等。其培养的导生协助教师顺利完成了两届新生的专业体验教学过程。

五、班组式导生制的评估与改进

班组式导生制使全体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个性化的指导,每位同学在自学能力、组织能力、教学内容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也比较适合现有的课程要求、培养目标。但是,班组式导生制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有些制度还不够科学,在引入竞争机制、跟踪管理机制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久云.导生制在义务馆员管理中的实践探索及成效[J].毕节学院学报,2013(11).

汽修专业知识范文2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实用主义的核心内容。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文章以1+X证书制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教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内容的论述与分析,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控办法及现代教育理念,以助力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关键词:中职;1+X证书制度;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人才培养;教育理念

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1+X证书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空缺、职业教育实践能力不足、职业教育理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和优化。

一、运用1+X证书制度的意义

运用1+X证书制度,能实现职业教育发展领域的重要突破,使传统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深度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模式,构建现代化复合型人才教育体系。这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运用1+X证书制度,能改变现代职业教育的单一性和片面性,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可塑性。1+X证书制度的实施,符合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能够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二、1+X证书制度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1+X证书制度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是汽修人才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X证书制度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把创新性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将人才培养与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涵盖较多的专业内容,包括汽车美容和改装、汽车动力和驱动等,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构建新的职业教育体系。1+X证书制度的运用,能够对职业教育进行规范,以市场化应用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优化,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学校可通过增设新能源汽车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促进传统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和与时俱进。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空缺

汽车运用与维修是汽车领域中的重要职能专业,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然而,受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市场化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空缺,急需建立创新型的管理体系。一方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多元化的教育管控和升级,以应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时,日新月异的汽车制造技术给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汽修教学已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未能对当前汽车职业教育进行前瞻性预测,如汽车行业教育前景、市场机遇等。由此可见,现代汽车应用和维修专业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路线和前景进行规划。目前,部分职业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空缺,未能对职业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容落后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其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和应用属性,需要对汽车领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认知和理解。受汽车职业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手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部分职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缺少专业化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一是未能对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未能与市场的发展趋势有效融合,导致教学与时代需求脱轨。第二,未能了解当前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素,对1+X证书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发展空间。落后的职业教育内容,不仅会使人才创新发展不足,还会降低人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需要过硬的实践应用能力。该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大多与汽车运行和维修相关,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然而,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学力量不足,缺少相应的实践操作设备。部分职业学校虽有较为完善的实践操作设备,但缺少周密的教学计划,不能有效发挥实践操作设备的作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操作和练习,部分职业学校缺少必要的监管,学生缺乏操作和练习的积极性,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还有部分职业学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参与操作和练习的热情不高,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开展市场化运作,部分职业学校已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企业进行捆绑,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提高应用技能,以适应岗位需要。然而,部分企业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缺少体系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导致学生虽然参与了实践,但大多属于重复性工作,缺少核心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4.职业学校缺少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以及职业规划,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延伸,能够实现现代专业人才的核心发展目标。随着现代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需要更加全面和多样的人才储备,需要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为专业人才的未来发展制定长远规划。然而,部分职业学校忽视人才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未能将1+X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时代的发展。1+X证书制度的运用和实施,是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职业能力相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将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相契合。职业学校缺少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会导致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影响学生成长成才。

5.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汽修和维护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教育期间未能对汽修人才培养以及职业发展等一系列内容建立正确的认知,导致在职业教育期间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不足,忽视1+X证书制度核心价值。目前,我国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策略在推广和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群体接受程度不高等问题。学生受社会阅历不足以及不正确的“三观”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未能认识到职业证书的重要性,在职业教育期间忽视1+X证书制度的核心作用,错失最佳的教育契机。

四、1+X证书制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1.构建创新型汽修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1+X证书制度的运用,明确了职业教育职能、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目标,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遵循。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1+X证书制度的运用,强调了职业证书的重要性,明确了汽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学校要基于1+X证书制度的发展理念,对汽修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传统的汽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构建创新型汽修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职业学校作为汽修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机构,要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能和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分析,探索教育发展方向。汽修人才培养,需要对职业构建、职业理念、职业操守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分析,多角度进行探究,以为汽修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汽修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构建对应的管控体系和管控标准,探索汽修专业的多方向发展模式,规避汽修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问题。1+X证书制度的运用,需要职业教育机构进一步认清汽修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完善既定的发展策略,从职业规划、技能掌握、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研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汽修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1+X证书制度的教育价值,以及1+X证书制度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综合影响,客观、务实、高效地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强化职业教育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为汽修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2.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是基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的改革策略。现代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在朝向智能化、终端化、信息化迈进。因此,传统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需要更新,这样才能紧跟时展趋势,满足市场需求,为汽修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1+X证书制度的运用,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得职业教育更加关注市场走向,为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增加了一系列教学内容,包括无人驾驶技术、智能调控系统、汽车一体化管理模式等。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能够向学生展示现代汽车工艺技术,为对应的汽车维护工作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汽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汽修人才职业技能。目前,不少汽修专业学生由于所学内容落后,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职业学校要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掌握现代化汽车维修技能。

3.融合现代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

1+X证书制度的运用,需要职业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一方面,职业学校需要结合1+X证书制度的主要内容,对当前实践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既要提高职业教育实践应用水平,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多种维度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应用,掌握汽修专业的本质和核心,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大量进入市场后,需要对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的维护操作模式进行掌握,实现对应的实践价值和应用目标。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的运用,是现代汽修专业人才的重要发展方向,职业证书和教育证书的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汽修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1+X证书制度与汽修运用与维修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衔接。当前,1+X证书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一线城市人才引进的重要标准,其市场价值和行业价值进一步凸显。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技术水平,以国家统一的职业证书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取得相应的证书,为就业提供保障。

4.建立汽修人才培养的创新职业发展理念

汽修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创新职业发展理念,需要投入相应的财力和物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构建一体化的管控体系。首先,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际作用进行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进行深层次的普及和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实际作用以及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认真分析,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各个地区的人才引进策略,说明1+X证书制度的重要价值。了解1+X证书制度、认识1+X证书制度、分析1+X证书制度,是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理念的形成。其次,职业学校要开辟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对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给予的投入,实现汽修人才个人价值的有效体现。1+X证书制度的运用,能够为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特别是多种证书以及对应技能的掌握,能够帮助汽修专业人才在职业发展路径中畅通无阻,实现职业发展战略和个人职业路径的有效融合。1+X证书制度的运用,不仅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提升发展目标,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

5.构建1+X证书制度人才战略培养的核心战略目标

职业学校需要了解当前汽修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对于1+X证书制度认识不足的问题,采取相应的举措,并对学生存在的诸多疑问进行解答,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职业学校可开展1+X证书制度与学生的职业路径选择、1+X证书制度与社会职业的基本待遇、1+X证书制度与人才竞争格局的关系等一系列议题的讨论研究,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需求。1+X证书制度的运用,无论是对汽修人才的培养,还是对于汽修行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行业价值,能提高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1+X证书制度的运用,能对人才的科学管理、技能培训、技术教学等进行强化,为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发展方向。职业学校要构建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的核心战略目标,并进行有效的宣传,既要让学生了解1+X证书制度的重要性,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1+X证书制度的运用,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行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人才的水平,以满足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个人技能以及价值的有效融合。目前,学生对1+X证书制度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给予相应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对汽修专业人才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进行介绍,以提升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增强学生多样性学习理念和学习意识,让学生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竞争能力。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是我国“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实用主义的核心内容。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的运用,无论是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发展,还是对学生的个人技能培养,都能够有所改善和提升,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目标,具有极为显著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作者:汪春芳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农业学校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篇2

【摘要】汽车维修专业是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相较而言,其实用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更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汽车维修人才市场需求日渐增大,专业能力强、素养高的汽车维修人才供不应求。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科学的调整,积极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汽修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

经济的发展使得汽车随处可见,这间接导致对汽车配套服务的要求也日渐增高。在这一背景下,中职学校承担着更重要的汽修人才培养责任。这就要求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对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素养的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改进并优化教学模式,使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多设计实践课程,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进而推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目标

(一)内涵

“一体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围绕专业教学重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实践技能和素养,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中职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更突出,更加适合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基于工作流程设置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中一个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基于工作流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但能够为教学内容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对职业特点进行专业的、全方位的分析,还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并掌握工作流程和职业需求,在增强其工作理解能力的同时明确学习方向,使学习活动效率更高。2.基于以生为本开展模块教学。随着时展,中职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和学生成长需要。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秉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方向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选择,开展模块化教学,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以此使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3.基于职业特征提升专业技能。中职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与传统教育相较而言更具实用性。“一体化”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专业技能,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在分析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做好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从这一点来看,在汽修专业教学中,更要注重结合汽修职业特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其在理论和实操中获得专业成长。4.基于就业方向培养综合素养。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专业且工作态度积极向上、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使其以毕业后的就业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品格,从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二、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就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校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往往是不同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实操中使用的设备与理论课中讲述的设备有所不同,导致汽车维修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难以形成系统化、全方位的教学衔接。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只能靠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难以将课本中的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应用,即使后期进入实训阶段,学生的兴趣逐渐增强,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相隔时间太长,学生大多数已经遗忘理论知识,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学习的衔接失去平衡,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板书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导致学生兴趣不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教学实践中,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教师也会将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由于多媒体具有突出的便捷性特点,当前每堂课教授的知识点数量更多,教师一味地灌输导致学生实际能够消化、吸收的屈指可数。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但降低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还容易使其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实践性教学较缺乏

中职学校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实践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单靠理论知识的讲授,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脱离了实践的知识学习难以起到人才培养的作用。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更多的是偏实际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无论教师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付出多少心血,学生也难以真正吸收并掌握。例如,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发动机的装配与调整”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如果教师只是重复地进行理论讲解,教学质量自然不高。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实操让学生摸索和练习,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加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

就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而言,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找出汽车的故障并进行修理。因此,其专业教学要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主,要加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讲解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课程内容、课时等进行有条理的模块化划分;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于其发展需求和方向,对专业课程进行更深层的细化,使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二是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要确保学生理论基础足够扎实,确保技能练习有据可循。三是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学习,如汽车装修和装饰、汽车历史文化等方面,以此让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有个更全面、具体的了解。这样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发展具备更多可能。

(二)构建全面的一体化教学系统

为了提升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效果,中职学校还要积极构建一套全面的、科学的一体化教学系统,优化、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以此推动汽修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而言,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操练习中,使学生在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运用到不同的实践操作中,还要注意使学生能够有效融入工作氛围中,提高其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二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除了一般的讲授法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的使用,以多元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提高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中去。三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汽车维修与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而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常出现的错误等细节问题进行重点训练,培养严谨的态度。四要重视教学评价工作。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但能够使学生找出自己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还能够使教师在反馈和建议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运用仿真科技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一体化”模式的教学优势和教学效果,增强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中职学校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电子仿真技术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以此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正如前文所述,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汽修专业技术不断完善,市场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再加上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教学资源与现实需要不相匹配,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缺乏。因此,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学校还要适当地增加资金投入,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学设施,教师则要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如电子模拟仿真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具直观的、仿真的模拟图画,为学生真实、形象地呈现出汽车各个部位的构造,如发动机零件的构造及其分布等,使学生可以借助仿真程序更加方便、快捷地排查汽车故障,然后通过软件设置的相关操作模拟汽修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打破实践平台缺乏的局限,最大限度地还原汽车维修的过程,在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操能力

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成长为专业能力强、技术高超的汽修人才,教师不但要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还要提供给学生多样化、专业化的实践操作平台,使其在实践中获取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引进先进理念、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还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加强汽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观看大赛或大赛视频的过程中根据大赛的标准或要求评价自己的练习过程,进而不断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提升技能水平。同时,中职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周边的汽车企业的合作,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机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或参加培训等。由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实用性较强,学生学到的技能往往不一定能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真实的汽修环境和问题更加复杂,这就需要让学生深入企业,跟着专业人士学习,同时利用机会多进行实践操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切身感受汽修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找准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位和方向。

(五)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师资建设

汽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汽车的基本架构、熟练掌握汽车运行和维护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师要对汽修的配套设施有个充分的认识,熟悉基本汽车构造和各部分零件,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拆装操作,并以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实践教学。同时,这些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课件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获取专业知识,还能够实现教师的自我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之余还要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彼此之间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新设备和新技术操作技巧,通过借鉴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就中职学校本身而言,还要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如派遣教师去汽车修理厂等专业场所学习先进的维修技术,从而为“一体化”教学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以此使教师制定出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综上所述,在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日渐提高的当下,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日常出行、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直接导致人才市场对汽车维修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环境下,中职学校要积极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专业成长需求和身心发展需要,对当前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以此推动新时期“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不断提升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素养,使其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作者:郑晓辉 单位: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篇3

摘要:数学作为最主要的文化课之一,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德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职业院校在进行汽修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融合数学课,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理解能力。文章通过分析数学课的重要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数学课与汽修专业课融合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数学课 汽修专业课 融通研究

1引言

职业院校教育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汽修专业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行业从事汽车检测、试验、维修、养护、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与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强化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学生只有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下,才能更好地在职业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但由于职业院校生源的制约,社会层面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低,加之就业导向的影响,数学课在职业院校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融合程度不够,服务于其他专业课的效果有待加强。因此,加强职业院校数学课与其他专业课的融合程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数学对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重要性

数学有着抽象化、精确性和广泛性等三个明显的特点,作为职业院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的数学知识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理解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2.1数学课是汽修专业课的基础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的发展与科技、文化、经济等紧密相连。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汽修专业学生不仅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与汽修专业相关的知识。数学具有抽象化、精确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机电、汽修专业需要作图和空间想象能力,需要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机械制图等知识点就需要运用到立体几何与三视图的知识。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的学习效率,为更好地学习汽修专业打下基础。

2.2数学课可训练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人作为主体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发展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知识和能力的素质,是现代社会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相对而言,数学是一门要求思维能力比较严密的学科,这种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还能在其中发现贯穿于事物当中的因果规律,进而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和能力。同时,数学学习还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通过数学学习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为汽修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使学生更关注于学习,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2.3数学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还能调整自身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跟着教师学习每一个定理、每一个公式的过程,都是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进步锻炼,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汽修专业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学习中的每一个结论都需要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与论证,不能有半点马虎,这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数学学习中包含的数学思想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在追求复合人才的今天,通过数学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3职业院校汽修专业融合数学学科教学存在问题

在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与其专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数学基础学好、学扎实,才能在后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到其中的关键所在。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学生、教师、教学等学习全过程中。

3.1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唯成绩论”的教学、学习理念下,大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招收时早已被分流至其他高等院校,这就导致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知识掌握相对较弱的现象,加之数学知识抽象化特点明显,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的积极性较弱,直接地弱化了数学知识的教学效果。再者,职业学院学科设置带有很强的就业导向性,这无疑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专业技能就行,对其他课程“听之任之”,间接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不利于数学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展开。

3.2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在数学学习方面,教师对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扩展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数学教师普遍存在汽修课知识缺乏的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数学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与汽修专业知识无任何穿插。这就导致了数学学科与汽修学科互相隔离,也就弱化了数学知识融合汽修专业知识的效果[3]。除此之外,数学课程在多数职业院校中属公共课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及“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考核办法,这就扼杀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间接弱化了与汽修专业知识的结合,不利于两门学科互相融合。

3.3职业院校对数学课的定位方面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数学课与汽修课未进行深入融合,数学教材未进行二次开发,导致了数学课教学与汽修课未保持同步教学,这就出现了“汽修课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数学课中未学到,或者虽已学到了却不知道怎么应用在汽修专业中”的现象[4],数学课不能为汽修课的学习提供直接、及时、有效地服务。同时,因职业院校强烈的就业导向,对数学课的考核不严、要求不高、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数学课考核多草草了事、进一步弱化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利于职业院校数学课的展开。

3.4数学知识与汽修专业知识差异方面

现阶段,在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者未能采取融合教学的方式,只是将数学知识简单地进行罗列,往往忽视了数学知识与汽修专业知识的区别,这就出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脱节和难以衔接的状况。比如:数学知识中的立体几何的知识点根据教学安排往往较后,但是汽修专业知识中机械制图等知识点教学安排早于数学课的安排,这就导致数学课与汽修专业课的二者完全没有相互衔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职业院校数学课与汽修专业课融通教学策略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培养适应社会、生产、管理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生学习数学不但是教学的要求,还是为以后社会实践进行再教育的重要保证,具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实用功能和基础功能。职业学院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并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出发点,探究出一条数学服务于其他专业的教学之路。这一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方式都应该做出调整,形成一条数学课与专业课相辅相成的有效途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4.1加强数学教师教学水平

4.1.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数学教师即是课堂教学者,更是教学的学习者和探讨者。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多进行实践活动,“纸上谈兵”往往会脱离实际。职业学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数学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汽修专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数学教师知识储备应当紧跟汽修知识的变化,多学习、多了解,跟上时代的变化,及时将数学知识与汽修知识进行联合,对教材知识进行“二次开发”,只有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汽修知识紧密结合,才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4.1.2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应当及时改变过去“大水漫灌”“教条式罗列”的教学模式,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数学课为汽修课服务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专业放在首位。职业院校的数学课不单单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而是拓展学生专业课能力的重要工具。数学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多与汽修专业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专业课学习情况,了解数学知识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在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后,按照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达到数学课与汽修课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1.3 加强教师教育培训现阶段,职业院校的教师在组织培训时往往存在“走过场”“重过程轻结果”的现象,或者有的职业院校很少组织教师培训,这就导致了院校组织的培训大都流于形式,数学课教师不能进一步了解、理解汽修专业的知识。作为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还要更广泛地学习和了解相关专业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只有数学课教师多培训、多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不同专业的教师互相交流培训,才能进一步了解不同专业之间内在的联系,才能在数学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得到突破,才能加强职业院校数学与汽修专业的联系和渗透,才能打造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场景。另外,数学教师应当定期不定期前往汽修专业课堂进行观摩学习,进一步贴近实际、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拓展,从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为学生的汽修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2职业院校重视数学课与专业课融合

4.2.1 结合汽修专业合理规划数学教学内容众所周知,汽修专业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比如正弦函数图像和性质知识对应弦交流电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对应曲柄连杆机构,解三角形对应零件制作等。因此,这就要求职业学院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设计自由权,数学教师应多与汽修专业教师交流并了解掌握汽修专业所学习的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打破教材对数学知识的局限,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增加汽修专业的知识,并在课堂上着重进行讲解,并进行现场演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加深对汽修专业的理解,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服务职能。而对于对教学要求无影响、对专业知识作用不大的内容,数学教师可大胆删减,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职业院校应该对此给予教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完善考评机制,真正让教师融入到教学中来。4.2.2 合理规划数学课与汽修专业课的教学进度前文已分析到,因数学课与专业课分属不同的教学体系,因而两门课知识点的教学进度不一致,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将两门课的知识点进行融合汇总,无法发挥数学知识服务汽修专业的职能。职业院校应当积极组织数学课教师与汽修课教师组成教研组,共同探讨数学知识与汽修知识整合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比如,汽修专业教师制定本学期的汽修专业教学计划,罗列出其中设计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根据本学期汽修专业知识点对照数学知识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达到数学知识与汽修知识同步教学的目的。同时,数学教师与汽修专业教师应定期交流、学习,查漏补缺、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教学计划,达到数学课与汽修专业充分融合的效果。4.2.3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现代化水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早已普及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可将原静态书本知识以动态“视频+图片”的方式体现出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职业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现代化投入,使汽修专业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复杂的概念通过演示变得简单明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透彻,使教学课堂更加活跃有趣。比如:在学习《解三角形的应用》这一课中,教师在讲解完解题步骤后,可引入曲柄滑块装置,此时教师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通过视频理解曲柄滑块装置的工作过程,加深对后期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可使平常看不见的知识直观化,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同时,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4.3注重学生课后辅导和拓展

职业院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并开展有意义的课后拓展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后,使学生加深对数学与汽修专业的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适时开展知识竞赛,通过设置如“四冲中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将转过多少度?”“大众桑塔纳轿车发动机的进气门早开15°,迟闭250°,那么在一个T作循环中进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内气门转过的角度是多少”等此类数学与汽修知识相结合的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对二者联系的理解,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专业课中的作用[6]。

5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汽修专业与数学教学紧密相连,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数学与汽修专业课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艰巨任务。职业院校在课程开设中应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的意义,给予数学老师相应的自主权,对数学课程安排及其知识结构调整进行合理编排,使学生明确所学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用途及实践意义,在学习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创造能力与逻辑分析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学课对其他专业课的服务引导作用。

作者:曾平 汪云 邹家会 单位:天门职业学院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篇4

摘要:“双碳”战略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方向标和新动力,指导汽车行业朝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在这转型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汽车行业对中职汽修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双碳”战略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并从社会、学校、个体三方面分析出行业对汽修人才的新需求、汽修人才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学校培养的新规模,并探索“双碳”战略下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的路径一是市场导向教学改革,二是德育引领构建职业框架,三是深度校企合作。希望这一探索可以帮助汽修专业在“双碳”战略下的教学有所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 汽车专业 ;人才培养; 改进对策

随着全国两会开幕,映入眼帘的是“双碳”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热词。“双碳”战略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方向标和新动力,指导着汽车行业朝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在这一大背景下,催生出大量的新型汽修职业岗位。同时,汽车行业对新汽修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均提出新的需求。中职作为向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新兴产业输出人才的主渠道之一,是培养汽修行业人才的最有生的力量。“双碳”战略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颠覆了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做出紧跟“双碳”战略的脚步,研究基于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培养的人才内涵,缓解汽车行业高素质维修人才用工荒,汽车后市场需求与学校前端培养脱节的问题。

1 “双减”战略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

1.1 汽车产业结构转型,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

在2019年全国碳排放量公布结果中,交通运输产生的碳排放所占比约为10%,迫使汽车行业迈向节能减排的“双碳”战略道路。近年,得益于汽车业内共识和国家政策支持,汽车产业结构迅速发生改变,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刺激着汽车产业向“双碳”战略目标升级。在2021年,未来汽车生态大会上,孔逢春院士提出:汽车行业加速转型的主要表现是在低碳与能源两方面,故而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显示,于本世纪2025年,我国新车销售总量中应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是新能源汽车。据公安部截至2021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销售量连续占据全球第一;《中国制造2025》显示,电气化、节能减排是汽车行业必然趋势。这些热点新闻无时不体现着汽车行业在往“双碳”战略所指向的方向前进。

1.2 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不可逆的国际趋势

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带来的能源来源多样化,汽车性能高效化、汽车排放归零化的优势促使着各国都纷纷制定禁售传统燃油车时间表,其原因在于追求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新能源汽车,追逐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先地位,追逐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在各国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中,日本考虑从2035起禁售内燃机驱动的传统汽车;德国计划2030年开始禁售;英国则将从原定2040年禁售的计划提前5年;中国在公共交通等领域开始“禁燃”工作,我国海南省更是率先区域性“禁燃”,宣布到2030年海南省将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并逐步全面引进新能源汽车。

2 双碳战略下汽修人才培养的新变化

2.1 双碳战略下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

在“双碳”战略下,燃油汽车既没有被取代,而新能源汽车又异军突起,占据时代的新热点,并有成为主流的趋势和潮流,先有广汽、蔚来、小鹏等车企纷纷斥巨资投入新能源汽车开发,后有小米、华为投身量产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对于汽修人才的新需求便体现在面对新能源汽车时,既能在学习新能源汽车理论知识中加强实践实训,又能在实践实训中继续补充新能源汽车新理论的学习;既要在熟悉传统汽车维修技术中验证新能源汽车的最新知识,又要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新旧技术交替中保证维修技术人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传统汽修行业固然可以延续以往对维修人才的需求,对燃油车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发动机及其他机械部件进行检测维修;而“双碳”战略下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的情况,汽车维修行业需求有了新变化,要求维修人才既懂得如何检修燃油车又能学习并能运用最新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例如检修混动汽车时,要求维修人员要突破以往传统汽车维修的局限性,在原有的传统汽车知识上分辨和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再例如,检修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时,要分辨与传统汽车的蓄电池检修步骤有何不同,还要区分类别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之间蓄电池检修步骤的不同。

2.2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

在人社部的2021年度“最缺工”职业排名中,汽车生产线操作工、零部件再制造工以及汽车维修工名列前50。明明市场极度需求汽修人才,为何会出现用工荒?其原因在于一是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差强人意,汽车维修企业在“双碳”战略下不得不严格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谋求跟上时展,但往往因为学生仅有中专学历,给出的待遇低,且中专学生多为眼高手低,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分析得知,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身为最低等职业教育,学生动手能力还处于一个很低水平的阶段,在面对新的维修问题上处理能力和经验极为有限。二是中专生到维修企业后,由于工作经验少,接触大多是一些不需要操作技术工作的工作岗位,不仅待遇低,更重要的是得不到成长,再加上没有“老带新”、“团队研究”等形式的职业成长途径,光靠学生自行摸索,以中专学生的知识储备,几乎是得不到任何长进,久而久之既不能吸引学生留在企业,又不能填充企业缺工的大坑,长此以往,汽修专业的学生便对行业失去了信心,转行到技术含量低、职业天花板底但工资待遇较高的销售行业,造成汽修从业人员的流失。三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合作,即便是签订了战略合作的协议,也往往对自己的维修技术加以保密,单方面接收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使得学校方既不能掌握企业需求,又无法及时了解最新汽修技术,因此培养出来的大多为职业观不正,职业素养不高,操作技术落后的学生。

2.3 培养汽修人才的中等职校新规模

“双碳”战略促进汽车行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倒逼着职业院校要随汽车行业的转型而改变学校规模。中职汽修人才培养规模应转变为给汽车市场培养出操作技能高、理论知识新、职业针对强、学习能力足的市场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着眼解决培养的人才与汽车市场需求脱轨的矛盾。一是要求学校创新实践教学新规模,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传统教学方式陈旧的影响、办学条件不知足的限制、教学技能落后生产的原因,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上多与市场需求不符。二是市场导向思想新规模,要求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就业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贴合素质教育的本质,鄙弃在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典型的工匠精神,加强德育教育。三是校企合作新规模,要求摆脱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各行其是,缺乏合作的渠道的窘境,摆脱职业学校不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企业没有途径参与学校的教育方式,以致于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

3 “双碳”战略下汽修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完善市场导向下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学生就业的职业为方向标,完善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促使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体系与课程实验、学生实训、企业实习融为一体,着眼于在教学情景中运用现实工作场景。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当参考于现实工作场景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认清哪一些是工作要点,哪一些是工作难点。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必局限于1:1的理论实践课程比,教学重心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操作中补充学习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中注重操作能力的提高;更应该分析会同本校的教研部研究汽车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适应性的调整课程的设置,补充一些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地方性课程,邀请当地汽车行业优秀人才、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展开交流会、分享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满足学生的职业感,并分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展望,促进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的认知,以真实的案例开了解到汽车后市场中的必备技能,让学生自主建立学习目标,自主构建职业框架,明白岗位要求,提高自我效能感。二是建立学生职业能力体系。中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体系的一员,占据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构建学生职业能力体系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就业,就业可分为升学和服务一线,无论是哪种就业方式,都要求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这要求学校的改革措施要以就业为主,坚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适配性,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整体设计方案中,区分好学生就业的类型,侧重于将课程实验教学、学生实训任务、企业见习实习三步骤与实际相匹配和就业相贯通。区分就业类型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认知自我职业框架,例如走升学路线的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原理、结构、组成;走企业就业路线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连贯性地进行专业实训,不间断地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确定好职业能力的目标,贴合岗位所要求的人才,构建职业能力体系。三是构建“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培训与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想透过社会的发展来促进教学改革,就需充分开展实践教学“课中有证,证融课中”的教育特色,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课程的线,串联起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校教学目标,并使学生对汽修专业所考取的证书“是什么,怎么用,有什么用”得到充分认识。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按照标准来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个实训步骤,相应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以职业证书和扎实技能水平作为就业时的竞争筹码,提升职场竞争力。四是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拉近与企业之间距离,将企业用人需求编入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文化交织专业文化、工作环境融入学习环境,将企业的真实需求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五是建设骨干师资团队,形成懂专业、懂技术、懂产业的实践的“双师”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师资培训,培育一批年轻骨干师资队伍,并形成良好的师资培训机制。师资团队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响应宋磊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部署》的讲话,积极参与“职教国培”,探索教师1.5年脱产学习、1年在岗学习模式,在学中用、用中学。一方面派遣教师到企业、培训基地学习或培训,另一方面启动兼职教师特聘计划,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3.2 完善德育引领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德育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领帅和灵魂,唯有立德树人方才能培养真正企业所需人才。一是立德育为先,制定详细的德育计划,将思政元素贯彻在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的向心力,保持崇高的职业理想。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职是职业教育初级阶段,在实际中学生存在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能力较低。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其加以引导,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要鄙弃等级观念,把学生摆在同等地位。三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育,汽修专业学生在养成职业道德之前,必将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时候家长需同学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社会层面则需提高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共识,鄙弃职教低人一等的思想。四是营造德育氛围教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构建职业人物事迹精选,开设多种多样的校园和企业汽车行业文化活动。例如,确立校园汽车文化节、建立汽车协会等,在校园中形成“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知情意行的德育教学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开设职业生涯课,解决学生对自己职业定位认识不清楚,学习掌握技术和眼前的利益关系不等效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终身受用,把就业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

3.3 深度开发校企合作产业交融

汽修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多元选择;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当前,对汽修人才的要求已不单单局限在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需要具备更强综合能力的新汽修人才。在此背景下,以往的课程体系已不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深化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才能确保教育目标的充分实现,提高中职教育的科学性。

1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1.1课程内容改革

第一,依照人才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计划教学方案。第二,打破原本教材的限制,提升课程灵活度,实现动态化教育。第三,从学生自主层面出发,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依照学生偏好和特长进行差异化培养。第四,增加学生动手实操课程的占比,扩充课程体量,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竞争力。第五,改变、摒弃原本课程体系中合理性不足或与当前人才培养计划不相符的部分,打造精品化中职汽修专业课程。

1.2课程改革的原则

首先,根据汽修市场的真实需求,调整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立专门的职业需求研究小组,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动进行全面的把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实现动态化教育,使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个人素养能够准确贴合企业需要[1]。其次,根据汽修岗位的需求设置课程、调整教学方式。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要具备地域性特点,使学生能够根据当地汽修市场的技术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学习。以提升技术水平为出发,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培养汽修专业综合型人才。

2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1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合理制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开展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度计划、评价方式等都作出一定的规范。为了保证教学大纲充分发挥有效的教学指导作用,首先要从中职汽修学生培养目标出发,合理设置教学大纲。市场要求汽修人才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并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考察。在设计教学大纲时,可将企业需求融入其中,使中职教育真正成为企业人才的孵化器,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汽修人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会随市场大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学大纲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企业提出的最新人要求对大纲进行优化,及时补充最新的汽修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强化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服务思维的培养,以便使其尽快适应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下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做功原理和常见的故障,并将从实践中获取的维修知识进行总结,构成实践笔记用以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

2.2以岗位需求为基础,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汽修专业课程结构的设计决定了学生能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接触到哪些知识,课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汽修市场的发展状态,能够为学生职业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要求课程结构的设置必须以汽修岗位需求为基础,岗位工作中需要哪些技术、知识,就将与这些内容相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始终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原则。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教材的内容更新较慢,在不同的课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交叉部分,开展教学工作时,相关教师应首先对教材的适应性进行分析,适当删减与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或教学成效不高的内容,增加行业新理论、新技术。从而优化课程内容,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到核心知识的学习上。以下为某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模块划分方案,可供其他教学单位借鉴参考:(1)理论知识模块:作为汽修专业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汽修创业知识体系,深入理解汽修原理,通过理论知识储备的丰富,提高对汽车故障的准确判断能力,掌握汽车维修的借新技术[2]。(2)岗位实践模块: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创建多元化的汽修实践环境,要求学生深度掌握各类维修设备、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可达到熟练操作。能够通过基本的观察、检测,找出故障原因,并可流畅回答客户提出的疑问,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3)电脑制图模块:信息化的工作手段是汽修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实业竞争力的关键。掌握专业制图软件的应用方式,能够读懂各类专业图纸,并在复杂的情况下,识别出汽车机械图纸的各个细节。(4)专业计算模块:培养学生机械计算的能力,了解汽车电子专业知识,可理解较高深的电子原理,并能独立计算相关数据。

2.3以多元教育为原则,优化创新教学手段

中职汽车专业课程的多元化改革在教学手段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在科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3.1任务教学法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核心是各类汽车故障的维修技术。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体验整个汽车故障维修流程,可将任务教学法结合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当中。以任务、任务实践和任务总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实践机会。以发动机模块的教学为例。首先由授课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给出维修案例。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教材、浏览教学平台中的微课视频等,积累发动机故障的理论经验,并填写任务计划报表。任务执行过程中,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查找发动机故障点及故障原因,并总结该组故障判断过程和操作方法。最终进行任务讲评,展示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由授课教师进行统一点评。对任务中的重点知识及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补充。通过任务教学,学生对发动机维修知识掌握更多来自自主实践,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更深,甚至不少学生还能提出对于发动机故障维修的一些的看法。

2.3.2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法要求构建完善的汽修专业知识讲授流程,从引入式教学开始,一直到教学评价结束,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知识能够及时得到实践的验证和教学评价活动的检查[3]。例如,在讲解导致变速箱故障的原因时,可先利用具体的维修案例引出该节课的教学重点。然后利用图例、多媒体视频、教学模型等对变速箱的构造、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利用上述任务教学法,对该节课的知识进行实践巩固,将理论理解上升到实践掌握,并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完成教学任务后,可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汽修技能大赛或专业的职业技术考试,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

2.3.3优化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不光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检验,更是对课程改革成效的一种评定。打破原本仅通过考试来开展课程评价的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任务执行表现等进行评分并记录,将定期评价转化为日常评价,以及时发现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上文中提到的职业技能大赛、专业职称考试等,均可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检测。合理的课程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汽修市场岗位需求的变化方向,课程评价的重点既是汽修人才所必备的技能,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喜好有针对性地提高能力,优化职业选择。

3结语

随着整个汽车行业向高技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汽车维修也逐渐被融入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对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想要实现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充分匹配,要求中职汽修专业对原本的课程体系进行多元化改革,使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与社会汽修人才需求相适应,为汽车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全能型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秦金桃.校企合作促进中职课程改革的探索———以汽修专业为例[J].河北农机,2019(4):58-59.

[2]刘浩.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新思路[J].时代农机,2018,45(8):125.

[3]郑新强.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汽修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修课程;三生教育;三贴近

1引言

在新时期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高,中职汽修课程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求,必须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主动响应国家“三生教育”中的“三贴近”原则,以“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为指导依据,在汽修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不仅有利于专业教学内容的拓展,同时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三观思想,提升其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获得更好地发展[1]。

2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进程中,世界先进强国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同时也是一场科技和教育的博弈,促进了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当前,无处不在的网络信息充斥着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得到开阔视野、衍生新思想和观念的机会。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使得中职生的思维方式也同时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的思想更为独立个性、注重精神的需求以及物质的转变,形成了一种错综化的思维模式,也因此产生了更多心理和思想上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

2.1中职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当前的中职生都是 21 世纪出生的 00 后,他们大多家庭经济宽裕,从小在宠溺关爱中长大,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过于依赖他人、缺少独立意识、自控能力,往往表现为面对困境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责任感缺失。同时,中职生正处于心理青春期,其心智还不够成熟,更容易产生叛逆思想。

2.2对社会经济变化意识不足

中职生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缺乏了解,很多学生根本不去关心国家变化、社会时事,对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未来发展也不清晰,对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他们缺少相应的危机意识,对人才的需求匹配情况掌握不足。

2.3内心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中职学校大部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整体素养偏低,他们当中很多都是中考失利者,未能考入高中而年龄又尚小无法直接进入社会,因此不得已选择就读中职。所以,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多都存在混日子的心态,厌学心理严重,内心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再加之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更让他们倍感学习无望、前途未卜,缺乏生活追求和学习目标、自我生存能力明显不足。总而言之,当前中职生还未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思想,对生命、生存、生活缺乏理解认知,导致他们表现得性格懦弱、不敢竞争,在社会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所以,中职AUTOM学校在培养应用技能人才的基础目标之上应强化学生的“三生教育”,促进“三贴近”原则发挥出积极的育人作用。

3中职汽修课程中“三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3.1什么是“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我国德育教育的范畴,在此指通过汽修课程教学过程让学生构建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以及生活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尊重生命和知识、热爱生活和学习、懂得生存的道理等,以此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提高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生活的意义[2]。

3.2“三生教育”在汽修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的科学发展应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以体现人的综合素养为前提。通过在汽修专业教学中融入“三生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生存、生活的真谛,促进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以及生活观,构建正确的三观思想,让专业教育渗透德育教学,帮助受教育者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创造发展能力,促进其获取全面综合的发展。只有学生拥有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感悟并认知生活,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为自身的成长发展不断为之奋斗。此外,“三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内容,在汽修专业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对提高未来汽修行业的整体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增强“三生教育”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思想觉悟,使其受到身心健康的成长,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

4中职汽修课程开展“三生教育”中的“三贴近”需求分析

4.1是社会对汽修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人们代步的工具已在我国普及化,也因此促动着汽修领域形成了跨越性的发展,然而若我国汽车汽修行业不能及时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抢占先机,则会在强大的市场竞争中错失发展良机。任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供给,而只有专业知识牢固、专业技能强、综合素养高的人才方可在行业中获取到职业前途发展,致力于提升我国整体汽修行业标准和水平。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都是技术一线的汽修专干,他们是汽修领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在中职汽修专业中渗透“三生教育”教学,让汽修课程更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才能培养形成高素养的应用型汽修人才。

4.2是汽修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

在新时期坚持贯彻国家及党的教育指导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学根本,在汽修课程教学中努力培养并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构建德技并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突破传统汽修课程单板生硬的教学模式,以问题及目标为导向,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政治意识、思想水平等,帮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3]。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为汽车销售、生产、维修等各个行业端口,对于他们不但要有“技”懂专业,还要有“德”兴行业。

5中职汽修课程中“三生教育”中的“三贴近”应用策略

5.1秉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的原则,创设良好氛围课堂

在中职汽修课程教学中要体现以人文本、教学贴近学生的原则,首先要做的就是渗透德育教会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注重学生的认知感受、行为意识;其次是不能将学生当做被教育的工具,要正确看待当前中职生的个性特点,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但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压制学生的个性化、特殊需求性发展,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乐趣、对知识的不同层次需求和考虑,则最终必定会制约人才的培育养成。最后,专业课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理应成为课堂的中心,在日常教学中要转变从前强灌输、缺引导,多讲授、少思考的弊端,要多以鼓励鞭策、循序引导为主,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其不断提升学习能动力和自信心。

5.2秉持源于实际、贴近社会的原则,构建时代特色课堂

中职汽修课程教学要秉持源于实际、贴近社会的原则,要将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汽修行业急需用人标准,认清行业发展形势和动向,对汽修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的认知判断,并朝着自身所设立的职业目标而努力学习奋进。在实际的汽修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缩进社会、行业与课堂的距离,同时基于当前的中职生个性突出、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教师要善于发挥其特点,从汽修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和要点,以此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对知识融合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更为全面的学习发展。

5.3秉持来源需求、贴近生活的原则,打造生活化课堂

曾有教育专家说过“教育即生活”,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教育本身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脱离生活的教育并非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所以,让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生活化,打造生活化的汽修课堂,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需求有机融合,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知识的作用和力量,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道理,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欲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汽修专业知识范文5

汽修教学需要突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这样教学方法在汽修教学中的意义,从教学步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

项目;汽修;教学;应用

0引言

目前,国内的汽车保有量进一步提升,车辆维修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社会对这一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额需要也是不断增加,因此汽修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虽然是热门,但是我们也需要冷静对待这一问题,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不断构建学生专业知识的牢固程度,帮助学生形成更好就业的优势。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项目教学法使用一种应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围绕一个项目课题,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学习的理论实践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构建他们的专业知识网络。汽修教学就是属于这种应用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突出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汽修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效构建他们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应用。

2项目教学法在汽修教学的具体应用措施

2.1构建详实的培养目标

汽修专业学生需要开展系统化的理论实践教学[1]。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他们也需要参与相对大比例的实习。据笔者了解,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的积极性不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学生较多,教师难以有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实习中有时存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因此,学校需要制定更加详实的实习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案,有效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相当具体的实习教学计划,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的培养,导师只需要把握学生实习的整体计划即可,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实习来说,教师需要提出相关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成立研究小组,针课题的实施,教师需要进一步细化不同阶段的课题研究节点,例如:课题实施前期,学生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调阅,实验整体的设计等;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实施好相关的课题实践步骤,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产生自己的研究观点和想法;最后,结题的时候,学生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报告进行总结,凝炼。

2.2实施差异化实习分组

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实习过程上实施合作教学,就需要首先考虑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差异性,将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实现相互补充。同时,学生在掌握发动机构造、传动系统结构等专业理论知识中存在差异,在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能力上也存在差异。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分配实习小组的时候,需要进一步考虑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因为每一个实习小组都需要组织者,发言人等不同的角色,所以教师需要将具备这一性格特征的学生分配到对应的角色上去,学生对不同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是需要有效调配开。例如:一些学生在组织协调上具有很强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将他们配合成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实习组织协调。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他们分配到小组发言人的角色上。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性格优势,奠定实习的基础。

2.3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通过自己对实习方案的认识,可以自主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培养他们今后运用这些项目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项目课题研究之前,教师可以有效启发学生进行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思维和方法,学生自己先对相关思维和知识点进行自学,他们才能具备相互讨论的基础,实现合作实习的前提。通过自己思考、归纳出来的课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讨论。

2.4组织项目课题讨论

学生在进行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对汽修专业理论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2]。因此,首先,他们可以组织项目小组的组内讨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发表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认识讲出来,每一个项目小组都需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记录,这样可以帮助最终的总结和归纳。组织讨论的前提是教师需要设定一个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们才能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其次,小组之间的讨论。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带教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一步实施课题小组之间的讨论。学生可以在更大规模上实现相关思维和方法的交流和沟通。教师需要在小组间讨论的过程中,组织好相关的讨论秩序,讨论的原则就是每一个小组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但是有发言时间、人数等方面的限制,这样可以有效维护好课堂秩序。

2.5教师做好点评总结

学生在项目课题的交流过程中,虽然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最大程度地相互学习思想的补充,但还是难免出现一些思考空白、误区等,这样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对学生的一些思想进行总结,同时还需要补充学生没有思考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延伸思维长度,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产生思想误区的地方,也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纠正,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和内容。因此,带教教师的归纳总结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3]。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汽修专业技术。

3结语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职业技能,提升他们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就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在汽修专业领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景克.模块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职业,2015,18(07):157-158.

[2]叶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07):141-142.

汽修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专注培养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引导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将工匠精神作为主要培养内容,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展开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汽修专业为例提出了创新培养对策,对于提高人才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汽修岗位工匠精神的体现

近年来,我国汽车总量不断增加,社会上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各大高职院校虽然不断向社会输送汽修人才,但是并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然需要得到提升,从学校到岗位需要更加连贯。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困扰企业的重大问题。工匠精神是指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将精力放在事业、手艺和职业上,让人生和职业融为一体,是做人和从业的双馨。在汽修岗位上,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爱岗敬业精神,汽修员工需要具备认真踏实的职业态度,抱有敬畏之心脚踏实地的投入工作。其次工匠精神体现在精益求精的态度上,要在工作中坚守操作规范性,重视细节工作,坚持继续学习。最后工匠精神体现在汽修人员将汽修工作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可以坚守初心,不断创新。

二、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在汽车维修领域中,产生了很多汽车维修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高职院校作为汽修人才的培养平台,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招生受到影响,导致学校生源产生滑坡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接收的学生是学困生,学校招生的标准从择优录取朝向无门槛录取转变,使得学生质量低,教学质量很难提高的情况。另外汽修市场的蓬勃发展,汽修行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专业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和机电技术,更需要了解汽车结构,会使用现代化检测仪器进行检修。因此汽修人才要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可以以最快速度发现汽车问题,使用对应的修理措施进行解决。但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中过于重视招生数量,使得投入教学质量的精力十分有限,学校只将教学目标放置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少有学校将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教育付诸实践,使得学生的工匠精神十分匮乏。

三、以“汽修”专业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如果缺少工匠精神,个人职业发展必然受到限制,无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汽修专业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团队意识、道德品质以及敬业精神等,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起来。高职院校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理念的核心,将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意识、坚持不懈决心和坚持创新的动力穿插于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加专注于教学工作,用自己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应用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导学生。同时社会和企业需要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和鼓励,社会和企业需要给予初入岗位的学生一定包容,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心,这样学生才可以主动追求精益求精,可以不断突破自己。在企业内部需要重视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中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在企业走廊中张贴优秀员工事迹,建立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二)建设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体系是对学校教学理念的落实,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养成工匠精神的关键。高职院校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建设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德育教学以及顶岗实习中结合工匠精神展开教育。以汽修专业德育教育为例,在汽修专业新生入学时,教师围绕工匠精神展开第一堂课教育。德育教育以《工匠精神读本》作为教材,通过德育课堂,学生了解国家工匠事迹,建立职业信念。在德育教育中紧密结合工匠精神,激发出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在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括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以及专业拓展三个模块。其中专业课程针对人才专业技能展开培养,通识课程针对人才基本素质进行培养,职业拓展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展开培养。在课程体系中需要让课程设计项目化处理,让课程和岗位实现连接,建立培养工匠精神一体化培养胚胎。例如:将企业7S融合日常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汽修维修标准。教师针对学生完成过程做出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工作标准,可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展开工作,得到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搭建工匠精神培养实践平台

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体现,要经过实践才能深入学生心中。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要严格按照职业场景进行建设,只有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岗位责任,才能产生工匠精神的情感体验。高职院校经过和企业建立合作,让产教实现融合发展,让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可以获得良好的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需要让学生到企业岗位上进行锻炼,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熏陶,了解企业对于生产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如高职院校同上海通用、北京现代、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建立合作,构建订单式培养机制,汽修专业学生经过学习后,进入到企业中接受实践训练。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建设的实践平台上,学生可以按照企业岗位要求规范自身,在岗位上向具有匠人精神的师傅学习实践经验,在企业匠人身边受到熏陶,从而可以逐渐形成职业素养。

(四)组建落实工匠精神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展开工匠精神的教育,还需要教师队伍来落实。目前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普遍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工匠精神的体验,在工匠精神教育中自然无法做到亲身示范。高职院校需要组建一支可以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用教学活动践行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着手建立名师引领,学校骨干教师作为队伍主体,企业工匠联合教育的教学梯队,从而满足培养工匠人才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年轻骨干教师将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企业选拔汽修部门优秀员工作为工匠教师,这样教师队伍兼具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能力,成为工匠精神培养的基础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专业知识、敬业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五)建设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决定着校园氛围,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建设工匠精神文化是将校园文化转变为工匠精神培养的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需要学校积极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凝练传统文化,构建职业素养的教育氛围。例如:高职院校先对校园公共设施进行完善,在校园内设置厚德精艺、匠心等校训石,重新命名教学楼,如将汽修实训基地重新命名为“精艺楼”等。在汽修实训基地走廊内设置道德模范事迹、汽修专业优秀毕业生等。高职院校也需要重视校史馆的建设,校园主干道设置多媒体设备,播放宣传工匠精神的广告。通过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以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感染学生,使学生时刻接受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经过对汽修岗位上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的分析,了解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养成教育策略。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必须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建设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搭建工匠精神培养实践平台。重视组建落实工匠精神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从而对汽修专业学生展开系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在得到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得到工匠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刚,朱理鸿.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共育工匠精神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视角[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1):29-34.

[2]任春晖,黄珊珊.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汽车机电维修订单班人才培养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1):52-54.

[3]刘志刚,陈季云.工匠精神视野下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通科院汽修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9):311-312,321.

汽修专业知识范文7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面临的困惑

一、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一)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影响

随着汽修技术的发展,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汽修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当今社会,汽修企业处于主要地位,汽修合作模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并且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如何保障双方利益、调动双方的积极性等问题。还需要汽修企业工作人员不断努力。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当然,在汽修领域中,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也是以获得盈利为目的的,使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获得利益。在校企合作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产生。汽修企业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汽修企业配合模式

所谓的汽修企业配合模式,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发展。汽修企业配合模式也是众多模式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种合作模式。汽修企业配合模式具有科学性,独立性和较高的人文性。这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需要。从而取得良好的成果。在汽修校企合作中,汽修企业配合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整个汽修校企合作的主题。好的发展离不开汽修校企合作模式。汽修企业配合模式的不断完善,需要科技人员为之不断努力创新,不断跟随时代的潮流。当今社会是一个处处离不开科技的社会,科技的发展会带动汽修企业的发展,汽修企业与学校合作就会有更好地发展,取得更高的成果。

(三)其他校企合作模式

所谓的二位一体模式就是学校与汽修企业的完美结合,二位是指两个主体及学校和企业,一体是指由学校和企业组成的一个共合体。二位一体模式有着较高的要求,使得学校和企业双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多方合作模式是指参与者不再是传统的两方,而是由多个主体组合而成的。多方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企业,学生,政府等多个主体相互合作,达成目标,实现共赢模式。但是多方合作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模式,它出现的时间不长,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积累和案例共享。这就需要优秀人才为之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除这两种模式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以汽修企业为主,学校发展、参与为辅的合作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也有弊,这种合作模式在于分清主次,分清各自的职能,提高了合作的效率。弊端在于学校的参与较少,不能很好的利用学校的设施条件。总之,任何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都需要科研人才不断探索,可以适当应用到实际的汽修企业校企合作中。

二、汽修校企合作面临的困惑

(一)学校方面的困惑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我国许多高校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在实质上讲,并没有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在实质上,校企合作模式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确切做到校企合作。做到课程的开发与汽修企业需要的岗位相吻合。并且汽修企业需要完善实习条件,实训基地设备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校企合作发展的瓶颈。从学生层面讲。学生应该自觉以主人翁的姿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学生处理,很难进入工作状态。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学校生活进行管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学生个人也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配合学校的工作。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实习平台,学生对此要心怀感激,并且积极向上,不断努力,不断的创新,奉献自己,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学校从本质上讲,学校是一所教育机构,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等。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更好的学习汽修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汽修专业。学校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学校方面的困惑要及时解决,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学习汽修专业知识的平台。

(二)社会层面的困惑

从社会层面来讲,汽修企业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汽修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外部的工作人员进入汽修企业的内部。学生的不成熟使得汽修企业对学生不信任。汽修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自身利益,必然不会接受不成熟的学生。从政府层面讲,政府虽然在各种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还颁发了各种校企合作的政策。但是一些具有纲领性文件并没有落实。就需要政府切身为学校和汽修企业考虑,为汽修企业的利润提供保障。政府要切实为学校和汽修企业的发展谋方向,谋发展。政府应相关条例,为相关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政府也要相对约束学校和汽修企业,遵循适度原则,谋求共同发展。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困惑需要学校,学生,企业,政府四方面相互协商,相互合作。解决各个方面的困惑,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发展。汽修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人士的支持,一个汽修企业模式的日益成熟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社会爱心人士可以为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提供部分资金支持,避免资金周转不开的难题,为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一个更好地发展环境。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

(一)创新汽修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使双方实现共赢。创新汽修校企合作机制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比学校和企业都需要斟酌考虑,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做贡献。为促进校企合作,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学校要多元化服务,多元化发展。解决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各方面都要实现专业化,人才化。在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方面,大力投资,更好地创新汽修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汽修校企合作机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合作机制的创新意味着汽修企业向一个更高的、更好地方向发展。这对汽修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完善汽修校企合作内部的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更需要校企合作内部的组织机构完善。只有组织机构完善,校企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组织机构的完善需要各个部门的人员兢兢业业,相互配合,还需要上层机关人员的配合。一个组织的好与坏,决定了整体的好与坏。部分决定整体,只有把各个部分做好,才能确保整体,整体才会有更好地发展前景。坚持有效实现目标原则、专业分工与合作的原则、指挥统一原则、有效管理原则。只有坚持着四项最基本的原则,一个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公司组织结构的重要性仅次于公司最高领导人的挑选。对于各层管理人员来说,在一个结构设计良好的公司中工作,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并且能充分显示其才能;而在一个结构紊乱,职责不明的公司工作,其工作绩效就很难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了。结果往往变成:由于职责不清,管理人员无所适从,对公司产生失望乃至不满情绪,最终使公司效率低下,人员纷纷离开。这足以看出组织机构管理的重要性。

(三)为汽修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为了校企合作模式有更好地发展,还要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这需要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为汽修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法律是最坚实的保障,有法律的保障,就可以更好地促进汽修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法律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纠纷,各种矛盾,做到公平公正。假如学校和企业之间发生纠纷和矛盾,法律可以更好地解决纠纷,矛盾。法律会向各界人士告知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应尽义务。总体来讲,法律的目标是确立社会的稳定秩序,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法律是维护自己权利最坚实的武器,对企业来说,也是维权的一种重要方式。汽修企业人员也要加强法律意识。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模式已是当今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趋势。校企合作模式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企业的成长。无论是从形式上讲,还是从本质上讲,都对企业和学校双方有根本的改变。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和汽修企业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学校和汽修企业的双赢。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更好地平台。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人员不断创新,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帅.郑州市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与发展[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

[2]时晓莹.论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J].才智,2012(9):271.

[3]黄思杰.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分析[J].魅力中国,2010(4):71+68.

[4]甘雪松.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知识经济,2011(21).142+144.

汽修专业知识范文8

关键词:汽车美容;有效教学;教学模式;探讨

近三年来,我校汽修专业均与本市最大的汽车美容专业连锁店合作,每年成立一期“汽车美容专项班”!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培训,学生再到企业实践,最终实现在企业上岗就业的教学模式,将学校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学习到最前沿的汽车美容知识,既为学校的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企业储备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校汽修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也意味着我校汽修专业向着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汽车美容定义及行业发展前景

1.1汽车美容的定义

汽车美容是指针对汽车各部位不同材质所需的保养条件,采用不同汽车美容护理用品及施工工艺,对汽车进行保养护理。随着汽车后市场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演变。现在对专业汽车美容在一般指的,是通过专用的多种先进设备和用品,对汽车的车身内外清洗、车室的内外装饰、还包括对发动机、钢圈轮胎、底盘等部位,经过如洗车、打蜡、贴膜、喷涂等几十道工序,进行整车的美容护理或处理,将旧车变成新车并保持长久,同时对较深划痕还可进行特殊快速修复的专业操作。

1.2行业发展前景

根据市场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0%以上的私人高档汽车车主有给汽车做外部美容养护的习惯;30%以上的低档车车主也开始形成了给汽车做美容养护的观念;30%以上的公用高档汽车也定时进行外部美容养护;50%以上的私车车主愿意在掌握基本技术的情况下自己进行汽车美容和养护。不难看出,汽车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为我国汽车美容养护行业开辟了巨大的市场。汽车美容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行业内的大量用工需求也为社会上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汽车美容课程教学内容及其重要性

2.1汽车美容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强调以技能教学为主,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遵循“必需与够用”的原则,所以汽车美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在,以汽车养护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汽车美容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美容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的教学内容可包括以下几方面:(1)汽车美容基础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汽车美容的行业前景,工作要求,作业特点,安全防护措施,基础清洗、护理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等,此部分可采用理论讲解的形式教学。(2)汽车内、外清洗:让学生掌握汽车内部和外表面的清洗用品及设备的使用,学习车内外饰件的清洗方法、车内消毒的操作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也可通过教师演示与学生实习的方式进行教学。(3)汽车美容护理:让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的日常护理方法、汽车漆膜美容护理,对鸟粪、酸雨等侵蚀漆膜的美容护理方法,以及车身打蜡的操作方法等,此内容可采用理论结合实训的形式开展教学。(4)汽车内、外装饰:让学生了解内外装饰的主要工具、设备及装饰用品的使用,认识对精品、坐垫装饰等的安装、对座椅的改装操作技能、汽车的隔音降噪方法,以及车身彩条的装饰方法,贴汽车防爆膜、太阳膜的操作方法,对底盘装甲的操作认识等,此内容作为较精细的操作技能,需具备较好的设备设施条件下才能完成。

2.2开设汽车美容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2.2.1开设汽车美容课程教学是紧跟行业市场的需要

汽车正在日益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人们对自己的爱车也越加呵护,“三分修七分养”的观念落实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消费行为上,汽车美容养护业已成为一个新兴阳光产业。行业市场就业需求较大,中职学校就要紧跟市场,结合专业特色,尽快开设汽车美容专业课程教学!

2.2.2开设汽车美容课程教学可促进汽修专业教学

在汽修专业课程在开设汽车美容专业课程,是汽修专业向多元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让汽修专业学生掌握汽车美容技能,增加专业知识,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汽修专业教学向多方向、多样化发展。

2.2.3该课程的教学可缓解专业教学压力

汽修专业教学需要较大成本的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教学压力。相比之下,汽车美容课程的教学多数是以手工操作技能为主,需要用到的教学设备硬件设备设施不多,耗材成本不算高,开设汽车美容课程可缓解汽修专业教学压力。

3我校汽车美容课程教学成功经验

在过去几年,为努力培养适合汽修行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从开设汽车美容课程,让学生掌握汽车美容操作基础技能,到与本市最大的汽车美容公司合作办学,最后学生真正到企业上岗实习、就业,几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整个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阶段:在汽修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了汽车美容这门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上课,让学生了解部分理论知识,教师就车讲解如何进行洗车,简单打蜡的步骤,学生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汽车清洗技能、简单的汽车打蜡技能。(2)校企合作阶段: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汽车美容技能,我们积极联系校外企业,与本市最大的汽车美容用品公司博众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先在本校二年级汽修专业学生中挑选了自愿学习汽车美容的优秀学生,组建成立了“汽车美容专项班”,再安排一定的教学课时,让企业派师傅到学校教授一些汽车的清洗、打蜡、贴膜等汽车美容专业知识及技能,然后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及培训,待学生进入三年级顶岗实习阶段时再经过企业的培训后就能上岗了,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寻求到了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下一阶段到企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工学结合阶段:当学生进入三年级的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与企业就将汽车美容专项班的学生安排到博众公司进行实习了,此阶段主要由企业安排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学校再派带班老师跟进。学生进入企业第一线实习,分配到各个4S店分店,由企业的汽车美容师傅负责培训指导,待学生熟手操作后即能独自操作,主要先从承担洗车、打蜡工作开始,再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提供贴防爆膜、美容护理等进行技术培训,实现了全面技术学习。通过工学结合阶段的学习,我们的学生也成为了企业的技能骨干!(4)上岗就业阶段:每年8月底实习开始,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对我们的学生表现非常满意,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在各个4S店中的主力军,博众公司待这批专项班学生实习阶段结束后留在了该公司工作。学生能真正可以上岗就业,也我们为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这是汽车美容专业课程教学最大的收获!我校的汽车美容课程教学从几年前开设课程,只能进行校内的基础教学,到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专业技术教学,再到企业第一线培训教学,最后到学生上岗就业,近几年来在专业课程教学发展方向上不断探索,寻求技术的拓展与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汽车美容教学的成功之路,为我校的汽修专业发展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

4汽车美容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从汽车美容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我校近几年在汽车美容课程教学上的探讨经验来看,要搞好汽车美容专业教学,必须要结合企业的需求,不断创新,采取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4.1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汽车美容专业人才

在校内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采用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方式,引进汽车美容企业的技术和规范化管理,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展教学,为企业输送汽车美容专业人才。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无疑是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最好方式,今后汽车美容教学就应该采用这种模式,充分借助企业的技术力量来发展壮大!

4.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作用来开展一体化教学

汽车美容技术体现的是精细手工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够用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如利用课余时间可以鼓励学生向老师们的爱车提供洗车、打蜡等的服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操作锻炼,提高技能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中充分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作用开展一体化教学。

4.3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汽车美容技能具有操作简单上手的特点,相对汽车维修技能,学生在学习汽车美容知识方面会更容易入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如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开展有效的课程教学。

4.4学校与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与反馈

学生能否真正直接走上就业岗位,需要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客户评价情况反馈给他本人和学校,通过相应的考核→评价→反馈→改进→考核的流程,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汽车美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总而言之,在汽车美容产业加快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汽车美容专业课程教学要紧跟行业市场的步伐,寻求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前沿技术,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开展课程教学,为汽修专业学生今后的出路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