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范例6篇

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

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范文1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c)-0131-02

从根本上来讲,我们所称之为的素质教育,主要指的是以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同时素质教育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我国全面教育领域,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从应试教育转变成为素质教育,特别是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特别显著的发展。

1要尽可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开展素质教育

1.1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有效服务于素质教育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素质教育涉及3个方面的主要内涵: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其次,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实现全面的发展。最后,要体现出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特征。素质教育有着特别显著的基础性、普及性、全面性、个体性、生动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大纲得到有效的突破,使竞技体育的内容和体系得到有效调整和完善,要突破教师教学的固定思维,在教学目标方面也要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从多元化、全面性、发展性的教学目标着手,高度重视高校在体育知识、兴趣、态度、体育能力和体育价值观等相关方面的培养,并加强培养的力度,使高校体育教育的观念体系和文化价值得到更有效的完善。

1.2体育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出高校学生体育学习的合理需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这就要求在教学大纲的设定和安排方面,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更合理的教材内容,从根本上有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刻板教学内容和运动方式,有针对性地结合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更有针对性以及趣味性的专项选修课,例如,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形式,像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太极拳、武术、篮球、足球等相应的体育运动,这样的体育课程更有现代气息,使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满足自身的运动爱好,相应的体育教师为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

2使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更灵活机动,推进素质教育更有效的实施

2.1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体育和德育、智育有效融合

体育是一种健身的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和德育智育充分融合,实现互动和补充,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完善地发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还可以确保学生用健身的原理分析健身的过程,掌握相关方面的运动知识,这样也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并使学生能够具备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其的团队精神。

2.2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确保体育教学更有层次,实施分层教学

在高校的学生中,其体育起点、条件、需求等相关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确保体育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条件学生的客观需求,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并感受到对体育课的学习热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体育教师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体质状况以及场地器材的制约,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有效引导和帮助学生分层次,有计划地制定出相应的锻炼流程,并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使他们掌握相应的锻炼方法和锻炼技巧,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使他们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3实施素质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组织环节要积极有效地推进开放式、探究式教学

体育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有效打破班级和专业的界限,使同学之间进行重新的组织,学生可以在同年级、多种教材内进行同步上课,并且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之间的不同爱好,自由选择相应的上课内容,教師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辅导,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更新和完善,针对学生的身体反应信息进行有效反馈,使体育课内容更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进一步有效创新教学考核方法

3.1实施统一性和多样性互相融合的方法

我们所称之为的统一性,主要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针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相关方面进行统一化的考核。体育统考是目前体育考核过程中的唯一手段,这种考核方法,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但是如果用统一化的标准去面对所有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考核制度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考核制度的创新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降低知识技术和运动技能的比例,进一步增加素质考核和能力考核,通过统一化与多样性相互融合的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

3.2充分体现出考核的多样性

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体现出多样性特征,这样能够使学生体育素质得到更有效的发展,不同目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针对不同条件、不同体质的学生,实施与之相对应的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体育现状,通过对其具体特点着重把握,并了解学生的意愿,使教师辅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和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体育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采取创新的方法,对他们课外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特长项目或有创造性的动作、锻炼方法进行综合能力评定,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更有针对性,注重发展功能,使体育考核中淡化挑选功能。

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范文2

关键字:高中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快乐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16-01

新课改趋势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重点,传统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科目的影响,重视度不够,造成了体育理念在基础教育和成长教育阶段的缺失。

一、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在高中阶段,老师和学生的中心都放在了数理化等课程上,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严重不足,这导致体育课程本身课时安排较少,此外,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受课程时间的限制,其可开设的教学项目受到了制约,因此体育任课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新项目的授课,只能选取学生熟悉的、适应性强的体育项目,而这些项目恰恰是学生产生重复学习厌恶情绪的根源。

(二)教学课程体系不完整。目前的体育教学课程只是针对体育项目规则和基础知识的简单传授,而针对体育健身理念以及健康化的体育生活态度涉及较少。体育运动医疗保健知识及人文体育科学知识等缺少针对性的教学,致使教学课程体系单一化,不能完全结合体育现代化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仅是依靠粉笔和黑板的板书,教学实践课程老师仅是对简单动作的师范,学生的接受速度和理解程度得不到应有的体现,针对某些详细规定没有通过实际的模拟比赛进行领会,长久下去,造成体育课程教学成效甚微。

二、高中体育教学多元化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快乐化。快乐化教学是新课改中体育教学的一个快速转变,是针对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改革,体育教学的快乐化就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带给生活的快乐转变,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在体育教学的快乐化过程中,举行具有冒险、趣味、智慧的体育竞技比赛,实现体育教学与智力教学、健康教学等方式的完美结合。

(二) 教学内容生活化。传统的体育课程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而新课改形势下,教学的目的和方向有了深刻改变,不仅仅为了学习而教学,而是更多的把生活的理念和个人的价值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个人素养得到提升。在体育教学中体现为个人生活态度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甚至包括体育教学的个人化和家庭化的结合,使体育教学与全民运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三) 教学成果应用化

体育教学的最终方向是体育教学成果的应用。在新形势下进行体育教学首先要紧密结合生活化需求,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针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化是体育教学成果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适应于体育特色化、生活化、终身教育化背景下体育成为一种生活健康的趋势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学的精神就是将教学的内容、方法、知识和方法理解后,在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应用和拓展。

三、高中体育教学多元化的内容及途径

(一)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新形势下教育模式多元化的重要体现,是针对课程教学知识的多元化和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的有力补充和拓展,是结合新课改精神对体育教学知识全景展示和情景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此外,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压抑的数理化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任课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幻灯片,对某个动作进行讲解时配相应的动作,适当时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必要时可以加载视频,进行专门解说。

(二) 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中,以分章节分单位的教学居多,例如针对篮球教学,足球教学,游泳教学等,有些院校把这些项目分别安排在了不同时期进行教授,教学时间间隔较长,造成了体育教学知识的记忆效果较低。为了提高教学成效,针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多元化设计,例如把篮球的传球和田径运动的短跑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加强体育教学知识记忆,而且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激情。此外,针对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拓展,针对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武术、网球等项目进行适当的安排,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人爱好,使其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增加了课程教学的活力。

(三)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学观念。体育教学的多元化模式基于体育教学观念的正确认识和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教学的协同化调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促进教学内容多元化和教学模式创新化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前提。

(四)构建多元化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密不可分。只有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没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其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的检验和考核。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由于其体制的缺陷造成了体育意识的淡化,本文通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运动的宗旨,对体育教学的多元化进行了探讨,对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学生和老师对体育教学认识的转变和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参考文献

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范文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经济成分和利益群体、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失范现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大众传媒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纷纷涌入我国,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人们的精神归属显得无所适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不但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新价值的方法,如以“启发式”、“渗透式”、“隐蔽式”取代“填鸭式”教育;以有的放矢的理论联系实际,讲真话、实话,取代“空谈”、讲“官话”、“套话”;注意运用“情感陶冶法”、“心理咨询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红色网站,等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要求我们不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创新,内容也要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方法创新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关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目标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是导向性内容,思想教育是根本性内容,道德教育是基础性内容,法纪教育是保障性内容,心理教育是前提性内容。这些内容涉及了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从根本上说,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目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坚决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内容中的中心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既要具有超越性、又要体现现实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塑造出理想的人格是提高整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要关注现在,更要关注未来,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理想性、超越性。但是这种理想,这种超越,必须建立在现实之上。我们的教育内容只有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实际,才具有科学性。再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内容“过高”、“过空”,跟他们生活的现实社会和实际的精神需求反差太大,就会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要深深扎根于现实之中,真正挖掘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东西,创新出既具有超越性又充分体现现实性的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

笔者认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应该对个体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关注,注意研究个体现在到底需要什么;对合理的需要予以满足,对不合理的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如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义利统一观念等,这些既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又能满足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容,就应该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体现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情况错综复杂、千差万别,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层次性。从年龄上看,教育对象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个层次。我们应该根据年龄结构,合理地确定出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从文化知识层次上看,教育对象有知识比较渊博、知识水平较高、知识水平一般、半文盲、文盲之分。从思想道德状况上看,教育对象有思想先进、思想道德素质一般、思想落后、思想道德素质差之分。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刀切”,势必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另外,从地域上看,教育对象有城乡差别,东、中、西部差别,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这同样要求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体现层次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具有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及时解决人们思想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人们的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主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社会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比如,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教育对象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义利统一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等;针对目前网络化引起的负面效应,我们应该注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针对现在青少年的性罪错行为,我们应该注意加强性道德教育;针对现在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针对现在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实际,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教育对象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国家意识等等。

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范文4

关键词:民事诉讼调解;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95-02

民事诉讼调解是我国司法领域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所争议的民事权益进行自愿、平等的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由定义可以看出,民事诉讼调解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契合点,这也正是在民事诉讼调解中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目的上的联系

从目的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民事诉讼调解目的具有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具体目的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根据受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的,它是根本目的的具体化。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具体分析受教育者当前的思想问题,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民事诉讼调解的具体目的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及时化解矛盾,提高当事人对此案的法律认知以及对类似案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在民事诉讼调解中,法官通过对具体案件的梳理、分析,对当事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系统上提升当事人相应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事诉讼调解的具体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进行解决,从个案中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

2.根本目的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目的,它从宏观上规定了受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这一目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总体上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使受教育者具备社会所期望的良好素质;第二,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全面发展,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社会功能方面的重要性,促进社会稳定,使之和谐、有序地发展。民事诉讼调解的根本目的是法官通过对当事人的教育,总体上提高当事人的法制道德素质,化解社会各类矛盾,增进社会和谐。

二、理论上的联系

从理论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民事诉讼调解的理论具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基本理论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主要是研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所用到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用这些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在民事诉讼调解中,也需要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症结,理论联系实际,用与时俱进的调解方法才能对症下药,及时解决纠纷。因此,在基本理论层次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事诉讼调解所用到的基本理论具有一致性。

2.运用理论具有相似性

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运用到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以及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教育者有借鉴地运用相关知识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解决思想问题。法官在进行民事诉讼调解时,需精确地运用民法、民事诉讼法的理论知识;针对纠纷的多样性、当事人的复杂性,需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时、有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事诉讼调解时,教育者和法官运用的理论知识具有相似性。

三、构成要素的联系

从构成要素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事诉讼调解的构成要素具有相似性。

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四个要素构成,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环境”[2]。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育中起到积极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客体,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为教育的媒介,是教育者必须认同和掌握的,是教育效果客观考量的依据主干;教育环境作为教育工作的一定社会环境,决定了教育的艺术,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民事诉讼调解也是由四个要素构成,即法官、双方当事人、调解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调解的环境。在民事诉讼调解中,法官承担教育者的角色,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负责给当事人灌输法律知识、道德知识;双方当事人承担受教育者的角色,接受并吸收法官灌输的教育内容;调解的内容和方法决定了调解的成败,在调解中是至关重要的,调解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调解的方法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案而已,灵活使用各种调解的技巧。调解的环境根据调解的时间、场所而定,因环境的不同,调解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事诉讼调解的构成要素具有相似性,都是由四要素构成,并且可以看出二者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

四、工作过程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事诉讼调解体现的过程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以及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相统一的过程”[3]。这一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受教育者才能把教育者所传达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化思想和外化行为。第一阶段是“内化”思想,要求受教育者有选择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教育影响,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第二阶段是“外化”行为,即受教育者自觉、自愿地把第一阶段接受的思想和观点转化为良好的行动和行为习惯;第三阶段是反馈和重新教育阶段,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进行评价,以反馈受教育的“两个转化”行为和进行更高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民事诉讼调解也需要经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似的阶段,表现为:首先,审判人员根据案情对当事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当事人对所教育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受,使之变成内在知识;其次,当事人对审判人员灌输的知识进行梳理后,进行选择性的吸收,知道哪些行为是社会所期待的行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法律定规和社会期待;最后,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是否同意调解或者接受调解意见的决定,这是当事人对前两阶段的反馈。

五、工作原则的联系

从原则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民事诉讼调解的原则具有相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教育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育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要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民事诉讼调解的原则为自愿、合法以及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此原则体现的是宏观原则,是调解的宗旨性原则。而民事诉讼调解的工作原则不仅需要遵循上述的宗旨性原则,也体现了审判人员在调解中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1.层次性与针对性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受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地域等因素的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倾向也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教育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认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达到教育有效性的必要条件。”[4]针对性要求从实际出发,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及其思想状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在民事诉讼调解中,审判人员应根据当事人的不同,比如当事人的文化层级、地域、性别等,选择合适的调解方法和内容,提高调解的效率。

2.灌输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事诉讼调解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渠道向受教育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行为的教育方法。疏导则是一种讲究疏通和引导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的疏通,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信息交流、疏通感情;另一方面,注重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引导,教育者在疏通过程中发现受教育有不符合教育要求的因素,及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将其思想引导到符合教育要求的轨道上来。这一原则体现了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充分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育的效果。民事诉讼调解也体现了灌输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审判人员向双方当事人灌输法律伦理知识,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称为求实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通过对受教育者施教,把受教育者的思想沿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符合教育要求的思想状况。这个过程需要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做到知行的统一。教育者在传授内容时,需要联系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国内外的相关情况,不能生搬硬套。此外,为了加强受教育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知,教育者可以组织受教育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其认知水平,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似,要求审判人员了解个案的性质,使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总之,民事诉讼调解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上述五个方面具有一定相通性,正因为如此,在民事诉讼调解中才有必要、有可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定纷止争、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和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0.

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差异性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37-02

职业教育同其它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具有职业性特点。从培养的学员本身具有的基础素质到其教育培养的目标,都具有其独特的差异性。传统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忽视了学员本身的差异性和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对英语要求的差异性,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缺乏对教学实施的个性特征的重视度,使得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质量和成果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本文针对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特点,研究差异性英语教学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差异性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教学的差异性是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差异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与其它教育形式相比,二者从培养的对象到教育的目标和上来讲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实施教学的差异性是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不仅要注意教学对象的个体间的差异还要考虑职业教育本身的职业性差异。

1.1 差异性英语教学兼顾了职业教育培养对象的差异性特点

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同一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性格品质的影响和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造成了影响,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水平。职业教育同其它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学员多是参加中高考之后的落榜生也有来自社会的下岗职工或者就业前培训的人员。可以说来自各个层次,基础相对其他正规院校显得薄弱。学习兴趣和信心不足以及学习方法缺乏,学习效率低等都是职业教育学员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中高考的落榜生大多基础文化课成绩不佳,学员的参差不齐,使职业教育的学生英语基础表现了多层次多等级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英语教学可以兼顾学员间的基础差异性,能够认清并且正视存在于学生中英语学习的差异性,以实现有效的英语教学。

1.2 差异性英语教学表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

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指向性。以服务社会,实现就业为主要教育目标。其教育的结果直面向社会的管理、服务和生产建设等各个职业。同其它普通中高等教育相较而言,职业教育更具有实践性和专门性,直接为社会培养劳动就业的人才。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作为教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目标更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表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具有不同于其它中高等教育的个性职业特点。因此,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不仅要实现对英语基本知识的教学,还有从社会的职业需要出发,对本职业涉及的领域和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培训和强化。同时,职业教育还要针对社会的需要及时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相应的英语教学也要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及目标上体现职业特色,随着专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针对职业特点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方法。

2 职业教育英语差异性教学的特征表现

2.1 教学目标的差异性特征

我国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它中高等教育受重视的程度有所差异。我职业教育中主要以职业技能为主要培养方向,英语基础课程只作为一个辅助的学科,其价值取向上不受重视。从学校到教师,对英语的教学重视度都有待提高。而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来看,英语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成为有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还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为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提高英语学科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英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针对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进行英语教学目标的调整。

2.2 教学内容的差异性特征

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进行公告英语知识的传授,还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实践性的教学,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能够具有一定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因此,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公共性的基础上还要针对个专业的差异性进行职业领域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实现职业专业技能教育和英语教学的相融合。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要对专业的差异性进行不同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英语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应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实现英语和专业教学的相辅相成。

2.3 教学方法的差异性特征

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差异性学习倾向的特点,针对全体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的都能得到英语知识的扩展。职业教育的应用性特点也要求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基本语法词汇的知识,更注重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的应用教学要采取多元化的差异性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的实施。

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育师范生在舞蹈课程的构成上包含了人体造型、动作及姿态等多个方面,并在组合、动作转变及发展的基础上构建舞蹈语言,从而产生出具备鲜明、具体及生动特征的舞蹈形象以展现现实生活状态,并且体现人们具体化思想及情感。针对以往的舞蹈教育措施而言,一直以来存在的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不过基于教育师范生具备特殊的职业特征,上述教育模式往往只能培养学生的表演素质,不能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养成优质化的舞蹈教学能力。所以,实际舞蹈教育过程中需要实现寓教于乐这一重要目的,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教育师范生实际教育教学水平。

一、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素养的培养

1.针对性构建优势化教学内容。高校教育师范专业所设立的舞蹈课与舞蹈学院中设立的舞蹈课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性,前者较后者而言具备强烈的针对性,多注重教育的职业性培训,教学中要同时具备舞蹈基础性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所以教育师范舞蹈教学内容在选择过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教育师范生所教授学生心理及生理方面的特征,在学习舞蹈时,尽可能确保种类的多样化,而在难度及技巧方面仅需适中即可。

2.针对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中技巧难度的处理。教育师范专业所设立的舞蹈课在内容上与传统意义上的舞蹈训练存在差别,在要求上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可以针对性的减少类似软开度、控制力等基础舞蹈训练,还可以适当降低弹跳、软度及开度等方面的难度要求,尽可能避免部分弹跳转翻等生理性因素的局限性,另外可以在舞蹈训练时,增加部分现代舞蹈的训练方式及措施,实现单一向复杂、分解到综合的练习,还可以促使学生肢体及动作不断向协调及灵活的方向发展。

3.针对生源基础,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当前教育师范生部分学生年龄较小,在身体条件方面占据重要优势,还具备较好的想象力及理解力。但是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所以,由于生源的舞蹈水平不高,会直接对最终的舞蹈教学水平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提高生源整体水平,以提升当前教育师范生舞蹈整体综合素质。

二、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

1.构建良好身体素质,提升舞蹈能力。舞蹈模仿是学习舞蹈的一项重要课程,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判断会思考教师教授的内容是否正确,而会直接无意识产生模仿、观察的想法。因此实际舞蹈课程教授过程中,基于实际舞蹈规律及接受能力,在基础训练的帮助下,构建较为完善的身体综合素质。

2.拓展视野,促使舞蹈能力得到提升。随着教育师范生不断地学习,自身的舞蹈视野得到提升,对舞蹈及有感知识进行提升,在实现文化素质提升的同时,还能够不断了解并熟悉众多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需要广泛的知识面,不过在知识深入程度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此外,需要避免过度重视课堂训练,忽略课后舞蹈笔记这一行为的重要性。

3.明确舞蹈在高校教育师范生中的重要性。在教育师范生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培训措施,针对性激发师范生对生活、舞蹈教育事业、祖国以及大自然的热爱,在全面提升自身思想素质的前提,舞蹈也能够对人体动作进行组织、提取以及艺术性加工等,从而对当前的社会生活或是思想感情进行针对性的表现。就舞蹈自身而言,本就具备抒情这一重要特征,人们在正常生活过程中,当你无法从文字或是语言中了解一个人所蕴含或是想要表达的情感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动作以及姿态实现想法的展现。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抒情特性,人类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其舞蹈作品就具备的生命力,更加生动、鲜明。

三、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1.提升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程度。了解教育对象,需要针对性了解心理及生理特征,还要针对自己掌握对象实际动作发展说。如针对卫生学了解少儿期是人体生理方面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其骨骼非常软,也易发生变形;随后从上述内容中可以针对性了解到,舞蹈在音乐选择上追求节奏性与欢快性。设计动作需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实际生理发育等多方面因素。

2.强化舞蹈的生活性。生活是艺术具备活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所有舞蹈形象与作品的出现都来源于生活。通过日常生活、学习中细致性的观察,从而获得大量的生活实践,并经由科学的分析及理解行为,从中获取部分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针对生活实践提炼出来的动作及真实的情感,随后编创出能够感动人心的舞蹈作品。

3.全面提升舞蹈专业综合素质。舞蹈可以看作是一个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不单从人体动作这一方面,音乐、服装、道具等对舞蹈表演的最终呈现都具备重要意义。舞蹈创编人员首先需要具备优质化乐感,也就是在音乐方面的理解。此外,需要适当了解服装、灯光等基础性使用,方便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综合的思考,最后需要了解舞蹈表演中服装所产生的辅作用。综上所述,作为高校教育师范生,也就是未来艺术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与时代接轨的同时,要具备针对性的奉献精神。在教导学生学习舞蹈时,需要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状态,从而推进当前舞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作者:沈琬茹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屹.浅谈教、学、创合一的教学模式——以舞蹈教学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