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例6篇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1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报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议,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战胜了自然灾害等各种困难,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态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一)经济较快增长,效益大幅提高。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030元,按现行汇价计算,首次超过1000美元,跨上了一个重要台阶。国内需求增长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增长2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2亿元,增长9.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

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全国财政收入2.17万亿元,增长14.7%。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52亿元,增长42.7%,提高2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84亿元,增长45.2%。工业产品销售率98.1%。

(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优质农产品面积增加,优质专用小麦已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38%,提高7个百分点。大宗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畜牧业、渔业继续发展,奶类产量增长25%。农林水利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34%。国债投资对促进结构调整继续发挥重大作用,一批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三峡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投产。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相继开工。公路新增通车里程4.6万公里。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164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发电量达1.9万亿千瓦小时,增长15.5%,新开工和新投产发电装机均超过3000万千瓦。第三产业继续发展,一些新兴服务业大幅增长,电话用户达到5.32亿户,新增1.12亿户。

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增强。企业用于更新改造的自有资金增长30.2%。非国有经济投资活跃,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22.9%,比上年加快6.1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的产品出口增长83.1%,成为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西部大开发迈出新步伐,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实施。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337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377万公顷,治理严重退化草原666万公顷。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青藏铁路累计完成新线铺轨317公里。西气东输东段全部完工,实现向华东地区供气。西电东送新增送电能力超过800万千瓦。新建和改造县际公路4200公里,又有8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30多万农户用上农村沼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启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继续加快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生成。

(四)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得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成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义务教育取得新进展。全国普通高校招生382.2万人,比上年增加61.7万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先后安排国债资金约60亿元,用于防治非典医疗基础设施、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人口自然增长率6.01‰。重点文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得到加强。营造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205万公顷。实行禁牧、休牧,使860万公顷草原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三河三湖”、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污染治理步伐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五)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的改革继续推进。出口退税机制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加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重组,并在境外成功上市。8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启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市场环境逐步好转。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增长37.1%。外商投资领域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5亿美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境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

(六)就业岗位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新增城镇就业8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均超过预期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实际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实际增长4.3%。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了“低保”救助,增加170万人。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和改善生活。以工代赈规模继续扩大,贫困地区的道路、用电、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稳步推进。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典疫情突如其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从容应对、果断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自觉实践“*”重要思想,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全国人大加强监督指导、全国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不但多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依然存在,而且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困难,粮食减产较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滥占耕地现象比较严重,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64亿公斤。二是就业矛盾突出。目前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仍有1400万人左右,预计今年新增城镇劳动力1000万人左右,还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三是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四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加剧,消耗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状况比较严重,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仍不协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六是市场经济秩序仍较混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急需加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对以上问题,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年是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非常关键的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经济增长率7%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

实现今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促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动物应急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乡镇企业调整改造,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信息引导,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切实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健全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机制。在政府支持的农村建设项目中,专门列支农民报酬,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应急救灾工作,安排好困难农户的生产生活。

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今年粮食产量力争达到4550亿公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办法和补偿机制,严格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计划管理。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以粮食主产区为主,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增加对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以及灌区改造、旱作节水、坡改梯、淤地坝等项目的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主销区也要保护基本农田,保持必要的粮食生产能力,充实地方粮食储备。

(二)积极调整国债投资方向,发挥好国债投资对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实施的重点和力度。昨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拟发行1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我们将按照本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切实把国债资金用好管好。国债投资的重点,将由前几年主要用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为集中用于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主要投向:一是更加注重农业和农村发展,继续加强“六小”工程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基层政权和公检法司基础设施等建设的投入,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四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入与自然协调发展;五是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加快国债重点工程建设。青藏铁路基本完成线下工程,累计正线铺轨647公里。南水北调加快前期工作,已开工的项目要按合理工期要求,保证质量和进度。西气东输实现全线商业通气。西电东送新增装机820万千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数字图书馆工程年内开工。加强国债项目稽察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质量。

(三)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继续实施直播卫星、下一代互联网、生物与新医药等高技术工程。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加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改造,发展新型产业群。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提高关键成套设备制造水平。实施好轨道交通、环保装备、重型燃气轮机、大型水电设备、煤矿综采设备等重大装备本地化专项。

当前,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迫切需要。要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促进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动这些行业实行联合重组,支持规模效益好的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政策规划指导、行业信息引导、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用地和信贷管理等各项调控措施。

努力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和运煤通道建设,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煤炭供应。按照电力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则,继续抓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年开工发电工程4000万千瓦,投产3700万千瓦,并按规定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强化电网调度和需求侧管理,保障安全供电。组织好原油、成品油的生产和进口,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加强运行调节,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加强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建设。缓解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根本出路是在努力增加供给的同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和企业盲目发展,动员各行各业大力节能降耗。

(四)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扩大居民消费和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落实已经确定的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等各项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扩大就业的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就业空间,努力开发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医疗保健和社区、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积极拓展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信息服务等就业领域。支持多种形式就业,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下岗和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安置好复员转业军人。

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加强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继续落实“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切实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搞活住房二级市场,扩大住房消费。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稳步增加个人汽车、通信消费。鼓励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消费信贷。要把扩大消费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结合起来。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城镇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调节过高收入。

(五)促进财政增收节支,保持金融稳健运行。强化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税骗税行为,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支出管理,重点增加对“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和执法办案所必需的经费。一般性支出继续实行零增长。*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23570亿元,支出26768亿元,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3198亿元之内。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规模。着力调整信贷结构,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促进结构调整、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贷款支持。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7%左右。

(六)统筹协调地区经济,促进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和落实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关系西部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和与群众当前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加大改造县际和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继续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开工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加快西部地区支线机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好退耕农牧民吃饭、烧柴、增收等问题。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强西部人才队伍和法规建设。

积极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着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钢铁、汽车、石化和重大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战略性重组。落实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财税、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等政策。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资源、人才、教育等综合优势,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鼓励东部地区抓住机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七)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扩大出口,提高出口效益。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组织好重要商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积极推行外贸制,实行外贸经营主体依法登记制,落实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自。加快技术标准建设,健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继续实行扩大开放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完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逐步完善并全面落实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八)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管护能力。加强“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沿线等重点流域、重大工程废水和“两控区”酸雨、二氧化硫的治理。继续做好重点行业、重点城市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提高全社会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完善节能、节水等规划、标准和政策法规。加快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约和替代技术。重点推进冶金、有色、电力、石化、建材、造纸等行业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国土资源,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九)继续加强科技教育,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启动上海光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和重大装备工程。抓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设。在生物、信息、新材料、医药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改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重点企业的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坚持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完善经常性、制度化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搞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年,普通高校计划招生400万人,研究生33万人。

积极发展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加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播影视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抓好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抓住当前经济增长较快、财政状况较好、环境比较宽松的有利时机,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努力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对于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对于实现今年的预期目标,对于今后的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完善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改革的配套措施。组织好邮政体制改革。抓紧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加快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使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各项政策。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加县乡财政的可支配财力。逐步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年在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先行试点。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改革的各项措施。搞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进企业债券管理,增加企业债券新品种,扩大发行规模。进一步健全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

组织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抓紧制定和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政府投资的项目,要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积极推进代建制,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在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的同时,加强和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遏制某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建立和完善投资监管体系。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峰谷、丰枯等分时电价制度,适时疏导突出的电价矛盾。改革民航运价形成机制。加强和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继续降低药品价格。大力推进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继续推行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妥善把握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力度,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的思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逐步健全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的制度。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完善棉花流通体制。加强和改进对粮食、棉花流通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总结辽宁试点经验,将成熟的做法推广到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继续试点。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和走私贩私等不法行为。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教育收费、电力价格等专项检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2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创建*中等规模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旅游名县、开放兴县战略,清醒坚定,创造特色,强化整合,扩大开放,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自营出口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00个,与上年持平。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四个必须":

必须紧中求进争发展。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进慢进都是退"的思想,务实求进,奋发有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把工业发展放在首位;在农业发展中突出绿色特色产业的培育,并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在第三产业发展中把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在项目工作中要着重抓好铁路南移、沐尘水库等战略性项目。要积极应对,努力缓解要素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争前抢先,能快则快,实行赶超型发展,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必须整合资源促开放。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整合发展的理念,围绕全县工作重点,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并把各线的资源、政策和力量整合到铁路南移、沐尘水库等战略性项目和重点工程上。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配置作用,实现资源、资金、项目的优化整合。善于用经营的思路谋划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营运成本,减轻财政支出的压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运作步伐,充分利用赛事等载体,拓宽领域,开创我县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必须深化改革创特色。在坚持行之有效的原有目标、战略不动摇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新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发展特色经济是欠发达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凸现竞争优势。要打好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笋竹加工基地和最佳人居环境"三张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业。围绕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强化产业招商,加强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营造产业环境,从而凸现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

必须实干创业抓落实。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意识,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抓敢管,重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掌握抓落实的规律,既要培育亮点、树立典型,又要善于总结推广、以点带面;既要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又要紧盯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扬长避短,全面推进。进一步创造抓落实的条件,集中精力抓大事,千方百计抓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一步完善抓落实的机制,既要落实责任制,也要细化工作指标,特别是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要做到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人员、奖罚措施"四明确"。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效果,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对各项工作及时跟踪检查督促,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

为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立县战略,全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化是我县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潜力和希望所在,更是实现赶超型发展最重要的突破口。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立县战略,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

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围绕打造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和笋竹加工基地品牌,着眼长远,深入编制并实施造纸、笋竹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产业整合资源,围绕产业抓好配套,围绕产业抓好招商,着力做大做强造纸、笋竹等优势特色产业。注重培育产业所需人才,为产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通过产权融合、资本技术合作等途径,促进强强联合,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块状经济。同时,扎实推进机械、电子、建材、纺织等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工业技改投入确保16.8亿元,力争18亿元。其中24个市重点技改项目,年计划完成投资7.8亿元;30个千万元以上县重点技改项目,年计划完成投资9.2亿元。确保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力争达到160家。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促使项目早建设早投产。做好项目包装,加强与上级的对接联系,提高项目运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争取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省级认证。

努力缓解要素瓶颈制约。坚持建设与节约并举,认真实施节约能源的措施。继续加强电力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确保一批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同时抓好有序用电工作。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研究制订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严格规划执行和用地计划管理,优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的用地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盘活企业用地存量,挖掘用地潜力,大力推广应用多层厂房和标准厂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积极做好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区域间合作,增加信贷总量;继续推进企业信用建设,规范民间借贷等融资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集中财力保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财政资金。

大力推进特色平台建设。在完成基础设施配套的前提下,扎实推进开发区繁荣工程,着重抓好入区企业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竣工率。坚持项目决策咨询制度,提高项目的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和社会贡献率。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的规划建设,为一批成长型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切实优化服务环境。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体系、评优体系和扶持体系,促进要素资源向主导产业倾斜。帮助企业做好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究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为企业上市做好准备。强化服务,实施县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制度。要围绕发展的主题,畅通绿色服务通道,提高服务质量,倡导宽容和谐的民风,着力营造主攻工业、合力扶工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笋竹、畜牧和水产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化发展,培育现代营销体系。笋竹产业重在攻二产、带一产、兴三产;畜牧产业重在突破加工,治理污染;水产业重在调整品种结构,拓展市场。整合提升小辣椒、发糕、柑桔、茶叶、莲子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编制产业规划,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加快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启动龙丽公路沿线"百里竹子绿色长廊"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2家年产值超亿元、2家超5000万元和10家超1000万元的笋竹龙头企业,引进6家以上规模企业,笋竹加工年产值突破11亿元;力争引进畜牧规模加工企业1到2家,畜牧业年产值突破4.5亿元。加快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生产程度。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提高农产品安全卫生水平,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申报和著名商标认证。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和力量,集中向中心镇、中心村和重点工程倾斜。积极争取和利用好上级对"三农"的各项扶持政策,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内生性投入机制。大力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着重抓好4个示范村、36个整治村的建设。开展土地整理,扎实推进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乡村康庄"、"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完善镇域体系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严格实施规划控制和土地管理各项政策,坚决贯彻农户建房"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的法律规定,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空心村"整治。进一步落实乡镇和部门的规划管理责任,开展村镇建筑整治,积极探索城郊村建房管理的新路子。加强生态县建设,加大湖镇强镇建设力度,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在加强农村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软环境建设,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夯实农村基层组织,营造谋求发展、支持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五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大病救助制度,完善社会救济措施,加强各类基金的监管。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强保险费的征收工作。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把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促进就业结合起来,重点做好被征地农民、库区及下山移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进一步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效,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以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为重要抓手,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切实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确保招商实到资金10亿元,力争12亿元,其中工业招商实到资金7亿元,力争8亿元。坚持以工业招商为主的多领域招商,坚持专业招商组和乡镇、部门全面参与的全员招商。实行跳跃式招商,主动承接发达地区辐射,广泛捕捉招商信息,力争招到好项目、大项目。突出产业链招商,着力抓好造纸、笋竹、机械等主导产业的招商。依托赛事等平台,扩大招商成果。把好项目质量关,注重引进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大的招商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后续服务工作,既要注重招商引资企业的发展,也要注重本地企业的发展,通过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促进以商引商。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抓好电子、机械、五金、建材、食品、纺织等外贸出口优势产业的培育,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突出以贸引资和以商引资,借助"厦投会"、"浙洽会"等招商平台,做好"以会招商"工作,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比重。同时要加强区域间合作,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沐尘水库主体工程及移民安置小区、铁路南移及配套工程、龙丽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段、小溪滩电站等一批战略性项目,积极推进城市第二水厂、城市电网改造、东华变等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项目,积极推进交易城改建等一批市场化运作项目,积极推进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积极推进一批招商引资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项目市场化运作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争取资金、用地指标等方面的支持。

(四)坚持城市功能完善,着力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力

按照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要求,城市建设管理重点是完善功能,优化设计,强化管理,提升品位。

完善功能,提高城市承载力。以铁路南移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客运站、货运场及其配套工程。抓好城市已建和在建项目工程配套,重点实施方门街新区的莲湖公园、太平路西延工程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成为城市新的亮点。加快阳光新城配套工程建设。加大公用事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城市第二水厂续建、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垃圾填埋场、城市管道燃气等重大公用设施项目。加快城区交通、卫生、旅游等标识设置,完善城市标识系统。深化城市经营,培育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加强拆迁政策的研究,创新拆迁方式。

优化设计,培育城市特色。做好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优化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的规划体系,注重城市风貌的研究,明确城市各区块的建筑风格,加强山体、水系、绿地等规划的研究。通过优化城市山体、水系、绿地规划,培育城市生态特色;通过优化市场布局,培育城市经济特色;通过优化单体建筑设计,培育城市建筑风格特色。城市整体设计导向上,要体现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的特色。

强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城市公用设施交付使用后的市场化、法制化管理,通过公开招投标等形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质量。积极探索城市长效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街道办、社区等的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权责分明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市容市貌、城区交通、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塑造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启动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争取在两年内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五)坚持旅游经济培育,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要继续强化旅游业的优势,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发挥优势,增强品牌效应。精心策划,强化*石窟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内涵,力争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继续深化*石窟休闲度假中心项目招商对接工作,进一步完善*石窟景区的功能配套。加强区域合作,在巩固已有精品旅游线路的基础上,主动对接省旅游局推出的"香港、台湾--*石窟"的旅游线路,拓展国际旅游市场。推出私家车二日自助游特色线路,扩大客源市场。以民居苑为新的启动点,统一规划,精心包装,品牌联动,编排合理的旅游线路,形成以*石窟、百竹步行街、灵山江景观带、荣昌广场、民居苑为核心的旅游线。规划建设*大竹海森林公园,做好沐尘畲乡文化村、庙下晓溪、沐尘坑口生态沟等项目的招商工作,切实增强旅游经济的带动力。

整合资源,发展相关产业。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推出一批适合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业。把握当前国家对服务业开放力度加大的机遇,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关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建设商业特色街、旅游购物市场等。继续办好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国际龙舟赛等品牌赛事,通过文体搭台、经济唱戏,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发挥城市旅游功能,把城市建设、景观景区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

着眼长远,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铁路南移的良好契机,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积极开展物流中心的招商工作,加快推进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迁建工程和石油贮运中心的建设,完成交易城一期改造项目。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加速发展社区服务、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六)坚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围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关注民生,体察民意,全面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利用市科工会和网上技术市场平台,开展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多形式的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深入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家和熟练技术工人三支队伍建设。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做好新建综合高中的市场化运作工作,努力构建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整合教育资源,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形成区域教育品牌,促进普教、职教、成教协调发展。创办*造纸中等专业学校,为特种纸生产基地建设提供技术人才。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师资结构。进一步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整合卫生优质资源,重视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兴医工作,努力提高我县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人民医院要发挥龙头作用,争创二类甲级医院。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医疗服务行业,加大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广电机构改革,继续实施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整顿文化市场。积极探索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新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严防计划外生育,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强化文物保护。做好县志续编工作。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尤其要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加强工作,全面落实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平安*"。加快统计、审计、物价、气象、档案、人防、妇女、儿童等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立足长远,创新方法,编制好"*"规划。

(七)坚持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更加注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努力建设开拓、务实、廉洁、高效的"阳光政府"。

改进作风,勤政为民。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深入群众掌握实情,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解决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困难和问题,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同时,建立健全抓落实的督促检查和奖惩机制,把群众是否满意、工作是否见效作为评判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加强工作谋划,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抓好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谋早、谋准、谋深,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依法行政,接受监督。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对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推进行政行为法治化,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意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转变职能,优化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规范备案、核准的范围和程序;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中心的功能,简化手续,减少环节,继续推行服务承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实施电子政务试点工作。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现干部心齐气顺、奋发有为,群众宽容理解、积极支持,社会诚信文明、法制健全的目标。

清正廉洁,从严治政。深入贯彻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加强干部监督,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持从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事权、财权和人事权,推进会计核算中心、招投标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加强国有资产营运管理,出台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加大项目管理力度,重点加强项目资金概算、预算、决算和项目立项、工程量增加、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管,以降低投资成本。进一步落实国资公司的法人经济责任,实行法人述职和年度财务审计制度。强化廉政和效能监察,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勤俭办事,努力降低行政成本,集聚财力办大事。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3

(一)加强发展规划研究和综合经济的监测预警分析,确保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局性问题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住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探讨对策措施,特别是要前瞻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继续做好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的分析、预测、预警工作,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动态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设性、操作性的建议意见,及时提供领导决策参考。适时组织召开综合经济分析例会,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市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完成《*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开展《*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商贸流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以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着力抓好我市支柱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二)加强投资综合管理,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一个强化,二个推进,三个落实”的要求全面开展投资工作。强化规划指导作用,做好项目储备:加大各项规划的编修力度,以规划带项目,以规划指导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调整充实重大项目储备库,落实重大前期项目工作计划,加快前期工作进程,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民间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根据《*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政府投资项目稽查和后评价等配套制度建设,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按省发改委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善投资登记备案管理具体操作办法,推进民间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调整投资结构:一是确保市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压缩产能过剩行业;二是确保高技术、高水平行业的投资项目上马建设,压缩低水平、低档次产品盲目扩张;三是确保体现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循环经济项目,压缩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行业发展。

(三)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认真履行好重点项目确定方面的提议职能,加强对全市重点工程建设整体规划和思路的调查研究,坚持重点工程建设在精不在多的原则,把好重点项目的入门关,在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的基础上,合理提议项目数量和建设规模。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全力抓好重大项目的管理服务与实施建设,加强重点工程资金落实、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的检查,确保重点建设的开工率、竣工率。针对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建议市政府督促相关部门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加大宣传力度,以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努力营造“干部关心,群众拥护”的重点工程建设良好环境。

(四)强化改革指导协调,努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贯彻落实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围绕推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改革、推进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改革、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改革、推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具体改革意见与改革措施。抓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年度改革任务的完成,督促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发掘、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做好改制、辅导、上市等各项工作,力争企业上市有新突破。

(五)加大价格监管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一要继续推进供水、药品、住房等行业的价格改革。开展城市供水定期成本监审,适时调整我市农村各片区自来水价格,落实水资源费征收。加强政府定价药品价格管理,落实调价政策,减轻患者负担。加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合理核定经济适用房价格。二要继续加强价格监测工作。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价格监测预警办法》,加强价格监测体系建设,健全价格监测网络,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手段,做好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监测信息为政府、社会服务的作用。三要继续规范收费行为。部署、开展20*年度收费验审工作,全面整理全市收费单位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健全道路班车客运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出租汽车客运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四要继续加强价格收费监督检查执法力度。认真开展教育收费检查、以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为重点的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以及节假日市场价格的检查工作,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五要继续做好价格服务工作。认真做好“12358”价格投诉举报和咨询服务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拓宽价格服务领域,开展价格认证、评估和成本测算工作。

(六)立足粮食安全,促进粮食行业全面发展

继续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督促订单合同的履行,保证社会粮源稳定。积极培育粮食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管理,维护市场正常流通秩序。按计划抓好储备粮油的检测和轮换,确保储备粮油质量。做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的检查落实工作,严格开展“一符四无”粮仓鉴定和千分制考核,确保储备粮食安全。协助、指导粮油企业搞好QS认证粮油检测工作,配合开展全社会粮油产品大检查,做好粮油市场日常监督检查和检测工作,确保居民放心吃粮。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培育粮油经营、加工骨干企业,全面促进粮食行业发展。继续做好军粮供应和拥军慰问工作。

(七)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

按照《浙江省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要求,建设并完善市电子政务网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做好市行政管理中心楼群的网络建设和机关大院网络的迁移,保证新旧网络安稳交替。继续对乡镇网络进行改造,争取年内完成整体改造计划。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应用力度和宣传力度,逐步实现由公文处理“双轨制”向电子公文“单轨制”过渡。完成“*市人民政府网站”改版计划,对栏目进行统一规范化修改,实现网上信息自动抓取。积极做好“两会”提议案及办理结果的网上工作。争取《*市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市政府批准实施,努力实现对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申请、实施和验收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引导软件业、信息产业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4

(一)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据初步统计,全省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或超过年度计划。

(二)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综合经济实力有新的提高。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提早一年实现了本届政府提出的目标。

经济运行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全省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1.7%、11.6%、12.1%和12.5%,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这是我省经济自2003年进入两位数增长以来,季度同比增速保持较快较平稳的一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5亿元,增长21.9%。

我省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2.产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省工业增加值217.55亿元,增长2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

旅游业步入转型升级轨道。

房地产迈上平稳发展阶段。

3.新农村建设起步较好。国债、财政、银行等资金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新建(硬化)农村公路2769公里。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电话。文明生态村增加到6523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8.1%。

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37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投资进度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

5.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加大。“三集中”扶贫机制成效显著,全省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和6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97个整村推进扶贫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6.重点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组建海南路桥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完成海南高速股权分置,改制关闭省属企业192家、安置职工1.23万人、改制面4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试点,西培农场并场队退场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开始启动。深化水价、电价和油价改革,建立运输价格和油价联动机制,率先在全国实现经营服务业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

7.生态省建设有新的进步。加强了电力、水泥“大代小”技改工程建设,对制糖、橡胶加工等传统工业采取了工艺更新和集中治污等措施,工业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8.社会事业得到加强。集中部分财力用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9.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全省参加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人数达到347.1万人次。城镇低保对象达到16.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比全国规划时间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目前参合农民已达421.6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86.03%。全省农村居民8.59万户、15.3万人享受低保。

二、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按照充分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海南的要求,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积极进取的原则,建议2007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11%。

第一产业预期增长6%。进一步实施农产品加工行动计划、罗非鱼行动计划、农村沼气生态富民工程、畜产品出口基地计划、浆纸林一体化工程和花卉产业工程等,将带动农业较快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9%,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2007年将开工建设的东环铁路、大广坝二期、华能西部电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乐东气田、金海造纸、大甲醇、福耀玻璃(一期)工程等一批大工业项目,神州半岛、清水湾、石梅湾(一期)、海棠湾、博鳌二期、新世界美丽沙等一批旅游房地产项目,为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健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3%。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5%。天然气、机电产品、肉鱼制品、聚脂切片、钢铁、化肥、木制品等重点地产品出口比例逐渐加大,为外贸出口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打下了好的基础。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上涨2.5%以内。

三、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扩大以有效投资为重点的三大需求,增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

一是引导投资稳定增长。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增长10%左右。

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继续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初步安排,2007年省重点建设项目60个,总投资规模13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8.5亿元,其中竣工项目8个,续建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25个,预备项目11个。

三是改善投资管理。执行好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

四是积极扩大消费和出口需求。

(二)坚持“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推进功能经济区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启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具体规划好全省五大功能经济区,海口和三亚两大城市,16个县城及所有建制镇,主要工业、旅游和农业经济开发区,直至到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庄,明确其范围、功能定位、环境容量、发展方向和政策。

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是推进“五网”工程建设。

交通网铁路:确保东环铁路开工建设。运营西环铁路。港口:加快琼北中心枢纽港和金牌港规划与建设。公路:加快推进海口绕城公路、三亚绕城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空港:续建凤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做好博鳌机场前期工作。

水网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计划一季度开工建设。做好大隆水库收尾工作,确保上半年竣工。电网督促南方电网尽快兑现承诺,加快实施联网工程建设。支持农垦剩余41个农场电网改造。争取开工建设华能西部电厂,加快推进核电站前期工作。信息网支持自然村及偏远农垦连队通电话、互联网进村入户、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建设。气网做好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乐东气田开发,规划环岛气网管线建设。

(四)用更大的力量推进改革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推进体制创新。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建立体制改革协同推进机制,组织协调好各项专项经济体制改革。

二是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五)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促进和谐海南建设

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设施的投入力度。

二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有关职能部门大力协同做好就业、收入、住房、看病、上学、社保、安全、物价等民生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落实好解决民生问题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5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克服“三低一小一滞后”的矛盾,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建设,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全市经济全面发展。全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据预测,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33999万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162161万元,增长11.4%;第二产业86043万元,增长17.5%;第三产业185795万元,增长11.8%。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7.4%、19.8%和42.8%。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三次产业比重结构还不尽合理。与05年相比,第一产业提高了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持平,第三产业下降了0.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仍偏大,第二产业比重偏小,三次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第一产业中,由于粮食实现恢复性增长,种植业主要产品产值明显增加,热带水果收获喜人,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162161万元,同比增长11.5%,第一产业的比重有所提高。其中粮食总产量8.9万吨,同比增长52.1%;干胶产量4075吨,同比下降10.7%;蔬菜总产量15.72万吨,同比增长17.1%;瓜果总产量6.15万吨,同比增长15.8%;水产品总产量和肉类总产量继续获得较快发展,分别完成了61100吨、37171吨,同比分别增长13.9%、5.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不断深化,农业整体效益正在日益提高。第二产业中,由于合理调整了工业规划布局,永青物流、黄河家俱厂等项目在礼纪工业经济园区建成投产,广藿香产业化、万州制药、万杰实业等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促进工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工业完成增加值48368万元,同比增长15.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511万元,同比增长12.3%;由于旅游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37675万元,同比增长20.0%,拉动了第二产业的增长。第三产业中,服务业、旅游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50100万元,同比增长14.3%;全市货物运输量1438万吨,货物周转量128728万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9.9%、13.2%;全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68万人次,同比增长0.3%;旅游收入78360万元,同比增长4.8%,旅游收入增长快于游客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建设项目成果丰硕。由于神州半岛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工程、北坡供水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道路通达工程、石梅湾旅游区、博鳌特别规划区道路、兴隆温泉大道改造、城北新区、美国芦荟水疗度假村、艾美五星级酒店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的稳步推进,中海永青、黄河家俱厂、广藿香产业化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142万元,同比增长31.5%。

进出口总值略有增加,外资利用大幅增长。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04万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出口493万美元,同比下降2.8%。实际利用外资3865万美元,同比增长38.0%。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GDP含税率亟待提高。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598万元,同比增长2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856万元,同比增长16.8%。GDP含税率5.0%,亟待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和农民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人平均工资15213元,同比增长2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0元,同比增长15.1%,高于GDP增速2.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98元,同比增长11.0%。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文体、卫生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6年,全市共投入资金5541万元,新建与改造校舍面积6万多平方米,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投入资金218万元,新建改造乡镇医疗业务用房4032平方米,全市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通信网络进一步加强,06年新增6个村委会27个自然村看上了有线电视;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果显著,公众环保意识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和质量不高,“三低一小一滞后”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特色产业和品牌产品较少。此外,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够理想,社会诚信度不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7年工作计划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在2006年打下的“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基础上,保持这种势头并有所加快发展步伐,根据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0%以上;

利用外资总额增长19%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1%以上;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有组织转移就业1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实现2007年的发展目标必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投资拉动、城市化带动、龙头企业驱动和园式启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依托利用资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巩固和提高第一产业、适度发展第二产业、以全面打造旅游强市为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主攻“三低一小一滞后”的主要矛盾。按照省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五个必须”:必须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养经济发展内动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打造环境特色;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打造产业特色;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打造体制特色;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努力构建和谐万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战略方针;坚持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富民政策。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新突破;新型工业壮大发展取得新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改善投资环境取得新突破;打造体制特色取得新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旅游强市。

加大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旅游模式转型,在创新中打造万宁旅游新特色。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方针,抓紧做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依托资源优势,开发三种特色旅游产品:即依托109公里黄金海岸带,开发突出滨海度假康乐旅游文化;依托温泉、南药、热作、美食、演艺和多国风情等有利条件,开发和提升兴隆康复疗养旅游产品;高标准改造兴隆旅游区和高水平开发东山岭旅游区,突出万宁东南亚文化、温泉文化、佛教文化、人文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继续策划和开展文灯节、美食节、东南亚风情文化等旅游促销活动,提升万宁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二是加快建设神州半岛、博鳌(万宁区)、石梅湾、日月湾等精品景区、度假休闲区项目,开发旅游品牌,提高我市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档次。三是积极开发热作、瓜果、花卉等生态农业观光游,增加旅游景点。四是进一步优化客源结构和旅游产品结构,加强旅游区综合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树立万宁旅游良好形象。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高标准规划商业网点,积极发展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物业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餐饮、文化娱乐、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鼓励社区服务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层次。

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特色加工业。在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尽快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发展基地。一是不断壮大园区经济。一方面要加快礼纪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尽快形成以果蔬加工、热带果汁加工、旅游食品(工艺品)、保健品、南药、木制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发展园区;另一方面要加快钛锆矿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发展海绵钛、高钛铁等产业,提高钛锆矿产品附加值,使我市资源加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群优势,走上园区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手段,敞开大门,形成大开放的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一批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工业龙头企业,借助外力发展新型工业,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

按照省委、省政府与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以“调精种植业、调大畜牧业、调强海洋渔业”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畜牧业和海洋渔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以农产品储藏、运销为主的服务业,大幅度提高非农产业的比重。重点抓好畜牧、水产养殖、海洋捕捞、热作、果蔬、水产品、林业等优势特色农业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想尽办法,争取国家和省大力支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五大”(即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县乡公路改造、良种良苗基地建设)、“六小”(即农村人畜饮水、民房改造、改水改厕、农村沼气、广播电视村村通、文明生态村建设)工程。继续建设万宁水库、军田水库除险加固,小海防潮堤工程和港北供水工程。把农村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与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启动石梅湾、神州半岛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新增农村沼气池2200个,新建文明生态村121个。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重点抓好基础教育,注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以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逐步建设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实施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四是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认真落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劳务输出,争取全年有组织转移10000个农村劳动力。五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清理整顿涉农收费,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六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

(三)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城北新区、兴隆旅游区、神州半岛、博鳌(万宁区)、日月湾等重点区域投资力度,促使污水、垃圾处理厂尽早开工建设,加快改造城乡公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增加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变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的状况。

(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打造体制特色。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务必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大力度改革行政审批体制,规范完善行政审批制、首问制、行政首长负责制,打造服务型政府。二是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三是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调控,确保投资良性循环。四是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我市国有企业实现国企职工“双退”的目标,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五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开发性金融合作体系,改善金融环境,拓宽非公经济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万宁。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务必在构建和谐万宁方面迈出新步伐。一是加快发展科技产业,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两基”攻坚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保证中央和省专项资金实施的工作实效和质量,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筹建万宁优质高级中学,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水平;鼓励扶持民间投资办教育事业。三是加快医疗卫生建设,积极筹建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四是确保广播电视综合大楼、东山岭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和配套设施如期开工建设,加快筹建市文化中心。五是完善“三集中”扶贫机制,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解决上学难、走路难、看病难、饮水难问题。

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落实好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抓好就业培训,确保实现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00个。重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重组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以及退役军人的就业安置工作。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应急物资储备。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抓好对城乡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的救助。加强政府工作。认真解决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妥善处置,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万宁。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坚决取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保证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蓝天白云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6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在市委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全力备战奥运,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着力改善民生,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积极应对国内外新因素、新挑战,战胜了种种困难,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祥和的良好局面,全市经济社会主要调控目标和预期指标进展良好,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质量效益继续改善。

发展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本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72.8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年初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辖区内国、地税总收入达到3642.3亿元,增长36.8%。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46.4%。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势强劲,分别增长103.4%和40.2%,流转税增势平稳。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9.2%,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3亿元,增长23.6%,其中,现代制造业利润增长34.9%,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22.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1873.9亿元,增长1.2倍。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47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357元,增长13.8%,增幅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成长潜力继续增强。

消费、投资拉动更趋协调。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0.7亿元,增长21.6%,增速同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4.9亿元,增长14.9%,增速与20*年同期持平。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投资增长比较稳定。

制造业加快向集约化、高端化迈进。上半年,全市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8个百分点。现代二工厂、首钢冷轧、康宁玻璃基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入试生产,中芯国际一期增资扩产、威讯半导体、康明斯发动机等项目进展顺利。20个适合首都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项目成功签约。不适合首都功能和资源禀赋特点的产业继续加快退出,化二股份公司、有机化工厂实现停产,首钢已完成两座高炉、四台烧结机及第三炼钢厂的停产工作。

生产业带动比较强劲。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64.7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3.7%。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18.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7.2%;科技服务业增长20.8%。金融业发展活力也明显增强。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发展定位和工作目标。金融要素加快聚集,在京新设立5家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投资性公司累计已达到159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速,认定了第二批11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1944亿元,增长25.1%。

发展动力由资源要素投入为主加快向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推动转变。本市获批成为六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为增强区域创新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1—5月份,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80.9亿元,增长28.1%;实现技术收入551亿元,增长36%,比园区企业总收入增速高12.6个百分点。城市创新氛围更加浓厚,技术市场交易活跃。上半年,*地区专利申请量达2.2万件,增长66.9%。全市成交技术合同2.2万项,增长10.2%;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29.5亿元,增长93.4%。

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较好。上半年,全市已完成全年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70%;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的6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水平继续稳步下降。《*市2008年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推广计划》实施。在中央财政补贴基础上继续增加政府财政补贴,首批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以0.7元和1元的低价推广500万只高效节能灯,得到了广大市民及有关单位的欢迎和积极配合,社会反响强烈,预计每年可节电2.2亿度。2008年节能宣传周顺利举行,社会节能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

(三)坚持有保有压,宏观调控效果继续显现。

货币调控政策逐步到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金得到保障。辖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由1月份的18.3%回落至6月份的13.9%。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投放力度加大。上半年,辖内中资金融机构生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4081.9亿元,比年初增加298.8亿元,占同期全市人民币贷款新增额的24.6%,商业银行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1367.1亿元,农户贷款同比增长37.8%。

投资增速比较适度,投资结构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占投资比重达到32.1%,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服务业和公共事业投资增长较快,国家重点调控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化行业投资大幅削减。

价格调控不断加强,物价涨势高位趋缓。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6.1%,高于3.5%的年度调控目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其中,5、6月份当月环比分别下降0.5%和0.6%,出现了高位趋缓迹象。主要是肉类、食用油、禽类等副食品价格有所回落,食品价格指数逐月趋降,5、6月份当月环比分别下降1.5%和1.7%,但食品价格上涨仍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为努力实现全年调控目标、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本市重点围绕三个关键环节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是加强生活必需品保障。加强调度,衔接产销,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本市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供需稳定。二是加大对低收入群众和高等院校学生食堂、学生个人的财政补助。三是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停止出台本市管理权限内新的政府调价项目,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稳定市场秩序。

(四)全力支援地震灾区,高质、高效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成立对口支援地震灾区领导和工作机构,动员全市各级部门和广大市民在第一时间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各项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市委主要领导亲赴灾区,实地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部署援建工作。在紧急救援阶段,全市先后派出353名消防官兵,15批670名医疗卫生人员,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抢险和救治伤员。迅速调拨救灾物资,切实解决灾区实际困难。全力援助安置受灾群众,目前已在四川绵阳、甘肃陇南建成过渡安置住房、中小学校舍、医疗点等4.6万套;首批援建的什邡“*节能屋”已经完工,并作为永久性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切实做好灾区来京伤员医治、学生借读工作,对家庭受灾较重的高校学生、务工人员给予资助。研究对口支援重建工作方案,提前做好人、财、物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对口援建的全长78公里的广青路(广汉至青牛沱)工程已动工兴建。社会各界广泛动员,齐献爱心,累计捐款捐物达21亿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人民。

(五)奥运筹备就绪,城市环境和运行保障显著改善。

奥运筹办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经过7年的艰苦努力,在京的31个比赛场馆、45个独立训练场馆全部竣工,国家会议中心、数字*大厦、奥运村、媒体村等通过竣工验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经完工。奥林匹克中心区周边道路全部建成并具备通车条件,周边市政工程、无障碍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改造已经完成。经过40多项“好运*”体育赛事测试,场馆设施、技术系统、计划方案、运行规范和保障能力等得到全面检验。大力强化“双进入”体制,健全了奥运安保指挥系统,编制了周密细致的奥运安保计划并落实到整个筹办工作中去,确保奥运安全进行。广泛开展奥运主题活动,加强礼仪文明、秩序文明、赛场文明、商业文明和环境文明建设,“喜迎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轨道交通机场线开通运营,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58公里,总里程达到200公里。机场二通道、机场南线、京平高速、京津二通道、京包高速(六环路至德胜口段)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790公里。首都机场T3航站楼投入使用,*南站和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进入调试运行阶段,地铁4号线全线完成土建工程总量的93%。资源和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段)、六环路天然气一期管线全面完工。官厅风力发电场一期工程正式并网发电,太阳宫、郑常庄燃气电厂投入运行,朝阳和门头沟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本地电厂发电调峰能力和电网受电能力大幅提升。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截至6月底,市区空气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123天,比20*年同期多13天,占监测天数的67.6%。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同比分别下降24.1%、22.7%、21.1%和2%。落实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和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本市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狠抓污染减排和环境改善。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和车用燃油国Ⅳ标准开始执行。全市加油站、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工作全部按期完成。关闭了京丰热电燃煤机组、华电燃油机组,完成了国华、华能、高井电厂脱硝治理。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力度继续加大。20*年建设的15处共1万亩郊野公园全面建成开放,2008年计划建设的21处共1.9万亩郊野公园正加紧实施。朝阳公园湖、龙潭湖和筒子河水质改善工程加快建设,六环路以内的河道基本治理完成,实现了水清、岸绿、流畅。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继续提升,城八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郊区达到84.47%。

(六)新农村和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统筹步伐继续加快。

新农村和重点镇建设扎实推进。以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为重点,营造良好的郊区生态和产业发展环境。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稳步推进30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完成了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四年规划。2008年确定的200个整体推进村“五项工程”有序推进。“三起来”工程继续实施。2万盏太阳能路灯安装、百座太阳能公共浴室建设工程按计划推进,150处雨洪利用工程已全部完工,密云、怀柔、大兴等生物质气化和大中型沼气工程进展顺利。本市39个规划重点镇的垃圾密闭、收集、转运系统建设全面铺开,幼儿园、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养老服务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开始启动,以改善重点镇公共设施条件,增强其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

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完善。出台了《*市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若干政策》,加大粮食直补力度,增加农业生产补贴,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夏粮总产量同比增长60.7%。设施农业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全面启动,补助标准继续提高,上半年全市设施农业实现收入增长17.2%,新增各类设施农业超过9000亩。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农户达10.9万户,总保额36亿元,参保范围基本覆盖本市种养殖业主要品种。郊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日益完善,京郊旅游持续升温,富农效应日益显现。上半年,全市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5%和22.3%,带动了农民收入增长。

(七)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生状况继续改善。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加强劳动监管和就业帮扶。上半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9%,低于全年2.3%的调控目标。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7.6万人,帮助5.3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平稳正常,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续订率达到94.1%,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高于近几年90%的平均水平。努力实现“五无”目标,新产生的494户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建立用工“实名制卡”和“工资保障金专用账户、劳务费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从机制上防止工资拖欠现象发生。

社保“扩面提标”有序推进,养老、医疗实现制度全覆盖,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截至6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增长12.4%、14.6%、14.1%、17%和12.3%。“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8.2万人,比20*年年底增加1.9万人。综合考虑物价及各方面情况,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基本养老金等相关待遇标准。在全国率先消除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盲点,实现制度全覆盖。《*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办法》全面实施。新农保的实施范围、缴费水平和领取年龄得到规范和统一,参保农民月平均养老金水平从原来的100元提高到400元,实现了“城保”、“农保”的城乡互转;70万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每月领取200元福利性养老金。继实施“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之后,2008年又出台了《关于*市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惠及47万居民。同时,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减轻参保职工个人负担。

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财政支出中投向医疗卫生、社保就业、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分别增长49.8%、17.7%、17.2%;社会发展领域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增长25%,重点投向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小学和初中入学工作基本平稳,中考、高考顺利进行。支持一批中小学达标建设,改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活条件。门头沟、房山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已经开工。完成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奥运食品的全程监控。全市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达到96%以上,药品抽验合格率约为98.7%,均好于年初调控目标。公共安全形势趋好。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0%以上;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死亡事故起数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5%和14.5%。

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上半年,全市完成经济适用房住宅投资16.4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全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商品房开复工规模分别达到485万、35.8万和321万平方米。

(八)改革计划稳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

重点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创新型城市,了《关于2008年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的意见》,安排部署了10大项42小项全年重点改革任务。各项专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印发了《*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意见》。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交改革继续深化,将郊区公交纳入全市公交低票价体系,方便了郊区市民出行。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之后,2008年又出台了《*市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和相关准入标准、审核管理办法。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出台《关于推动区县合作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协调发展的意见》,促进区县间互助合作,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农村改革试点也在加快推进。

二、上半年计划执行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总的看,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体现了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长期矛盾依然存在,同时受国内外环境变化,特别是物价上涨较快影响,本市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需要高度关注。

(一)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稳定物价的压力较大。

目前全国和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虽出现高位趋缓势头,但价格压力依然不小,特别是国内外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物价上涨的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特征更加明显,对本市价格水平影响较大。当前要更多关注价格上涨的关联效应,一是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的影响需要关注;二是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目标和扣除价格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目标的难度增加;三是原油、成品油、煤炭、电力、钢铁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本市电厂、石化、房地产企业以及城市交通及用能综合成本的后续影响需要关注;四是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平抑价格短期波动的压力增大。

(二)能源运行“紧平衡”的外部环境趋紧。

国家近期调整了电力和成品油价格,对适度缓解能源运行与价格传导压力、促进资源节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当前煤电油运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由于本市能源资源严重依赖外部,在夏季电力大负荷和冬季供暖期间,能源运行将经受严峻考验。

(三)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影响,部分行业经营压力增大。

受全球经贸增长放缓和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单向升值、银根收紧以及国内资本市场走低等因素影响,本市部分电子信息企业国际订单减少,出口下降;房地产企业资金链趋紧,市场观望气氛较浓;金融产业经营压力增加,盈利空间受到一定挤压,同时股市深幅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预期。

此外,拆迁难、补偿高等因素对部分重大项目实施进度和后续投资落地的影响值得关注。

三、努力完成全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本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较强,从经济周期和需求结构、产业潜力分析,全年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计划目标基本能够完成。但下半年工作十分繁重: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在即,并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宏观调控进入关键时期。因此,下半年关键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决策,落实市委、市人代会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抗震救灾与奥运筹办两手抓,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运行、促服务,全力办好奥运盛会。

进一步营造奥运氛围,落实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细化完善卫生、食品、住宿、交通、安保等方面的接待服务工作,确保符合奥运规范和兑现申办承诺。进一步做好城乡绿化美化,特别是小街小巷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营造靓丽温馨的城市环境。落实“平安奥运”各项要求,扎实做好安全隐患消除、重点矛盾排查调处、治安隐患排查清除工作,完善社区基层管理,营造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办好各项宣传和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新*”的良好形象和独特风采,努力营造祥和文明的人文环境。

进一步完善城市运行保障体系。充分考虑奥运期间特殊需求,全面落实各项运行保障方案。全力保障奥运期间空气质量达标,落实安全迎汛各项措施,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妥善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落实车辆限行、错峰上下班、外地过境货车绕行等疏导政策。加强新投入运行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和各项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和市民应急知识培训。

加大资源落实力度,确保能源运行平稳正常。针对奥运需求与夏季用能、用水高峰叠加的特点,在厉行节约、加强需求侧管理的同时,落实能源运行、水资源、仓储物流等领域分级保障措施,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各项工作的同时,及早谋划冬季能源供应,落实冬季天然气平衡方案,在供暖期前完成30万吨煤炭、3000吨供暖燃油、1万吨液化石油气的应急储备。

(二)保安置、谋重建,全力做好对口支援灾区重建工作。

积极帮助灾区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困难。按照中央部署,加强帐篷、棉被、衣物等救灾物资和灾区群众生活必需品的采购调运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完成灾区临时安置房建设任务。继续做好灾区伤病员来京医治、学生来京借读相关工作。

扎实做好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工作。坚决贯彻国家关于对口支援恢复重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严格遵循灾后重建规划布局、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加紧编制对口支援四川什邡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和援建方案,统筹调度使用好财政资金与社会捐款,精心选定和实施好2008年首批援建项目,尽快帮助恢复因灾受损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民永久性住房,积极帮助灾区重建美好家园。研究制定本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首都在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尽最大努力,帮助什邡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保供应、保秩序、保生活,切实做好物价调控。

努力保障市场供应。继续搞好必要的商品物资储备,鼓励引导商业企业适度增加小包装成品粮、食用油储备,防止出现抢购和生活必需品断档脱销。充分调动本市大型流通、农副产品加工、储运企业积极性,搞活流通,特别要发挥好大型农贸市场物资集散的调控功能并切实保障二、三级市场配送链条的顺畅。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稳定。重点加强奥运期间价格监管工作。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价格实时监测体系。充分考虑奥运期间短期价格扰动因素,按照属地管理、统一协调、落实责任、快速反应、文明执法的原则,加强奥运场馆周边等重点地区巡查,防止商品和服务价格不合理上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做好信息披露和信息公开,合理引导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稳定社会预期。

做好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工作。做好首钢压产等企业分流职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及时处理劳动纠纷,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出台本市成品油和电力价格调整配套措施,落实对种粮农民、农村客运、出租车、城市公交的补贴。落实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和最低工资等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标准的调整政策,及时做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

(四)稳投资、促消费、强产业,保持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把握好空间和时序,保持投资总体稳定。进一步把握好投资的节奏和力度,抓好奥运前后的投资衔接和投资重点的转移。奥运期间,积极推进不影响奥运环境的建设项目,加大对新城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涵养区的投资力度,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列入2008年重点工程的新开工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招标等前期工作。奥运会后,集中启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新城、南城项目。

用好奥运商机,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精心组织好“2008购物季”,挖掘奥运带来的消费需求。加大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力度,提升国内旅游的规模和档次,完善消费便利设施,努力吸引外来消费。积极打造时尚消费中心,发展特色街区和品牌商圈,提升传统商业街功能,不断完善社区商业、休闲等设施,提升中心城消费水平。进一步鼓励商业企业到新城发展,高起点建设集购物、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设施,扩大新城消费。加大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增加农村消费。

促进服务业由大变强。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意见和文化创意产业、体育等专项促进政策。大力发展生产业,重点落实《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增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吸引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企业总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落户本市。充分把握创业板机遇,积极培育本市高技术类、生产业和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加快保障性住房入市步伐,调整市场供给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增强高端制造业发展后劲。做好签约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项目的落地服务工作。引导适合本市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的高端、高辐射、轻型化产业项目在发展新区和新城落地。

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大力发展设施、籽种等高端农业。借助假日制度改革机遇,加强生态涵养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配套环境,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完成70万农民安全饮水、规划重点镇的垃圾转运设施、集中供水等130项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着力提升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挖潜力、促内涵,推动节能减排落实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加快节能降耗方式转变。当前能源运行总体趋紧,更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要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健全利益引导机制,推动“内涵促降”,确保全年目标实现。一是落实年度技术推广计划,示范推广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二是健全法规政策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开展节能法实施办法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循环经济试点管理办法、本市节能奖励办法等。研究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垃圾和污水收费机制,推进热计量价格试点工作,强化能评和环评。三是加大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力度。完成800万平方米大型公建低成本改造。开展32家政府机构和12家医院节能改造。在部分商场超市和宾馆饭店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试点。继续加快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四是办好2008国际节能环保展,营造有利于节约的舆论氛围,倡导良好风尚。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中关村成立20周年为契机,发挥中关村龙头带动作用,积极研究制定中关村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框架方案。继续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组建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实施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定购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谋划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推动信息、生物、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分基地建设。继续争取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在京建设。加快海外学人中心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

(六)坚定信心、紧抓机遇,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财政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和区县财政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机制。全面推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完善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探索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扩大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和后评价试点,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增强市场活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国有一级企业战略重组,鼓励非公资本参与二、三级企业股份制改造,继续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研究设立市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研究建立促进企业上市的联动机制。

落实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各项任务。研究制订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完善绿化隔离地区推进机制。完善设施农业促进机制,研究农村设施农业的帮扶措施。加快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整合金融支农资源,创新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产品和体制机制。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继续落实城乡养老保障各项政策,积极探索“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新途径。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模式和补偿政策。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体方案,强化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功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改造。继续推进文化和体育领域改革,扩大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供给。完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继续健全社会组织网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七)总结经验、弘扬精神,谋划好奥运会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