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改革范例6篇

语文教育改革

语文教育改革范文1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的改革导向,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1、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即强调了人文素养的培育。中职语文教育改革是建立在现有机制上的反思与完善,突出人文性并不意味着淡化工具性,而是在人文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寻求平衡,并为中职语文教育探寻到良好的切入点,提高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成功几率。

2、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需方特点

中职语文教育的接受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逐渐趋于成型。中职学生们存在提升人文素养的主客观需求,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做一个仅仅有技术的人,应符合多数中职学生的心理。

3、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

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语文教育改革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片面强调语文教育应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就业或专业,会导致语文教育承载过多、过度的其他职能,导致语文教育背负过于沉重的压力,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相反,语文教育应建立在对语言文学的审美基础之上,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快乐、心得、体验,而不应使语文教育过于工具化。

二、中职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导向改革方案的落实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导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围绕人文素养培育,确立基本的改革路径与方案。结合中职语文教育工作实践,笔者对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之推进突出如下建议: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拓展阅读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很多著名作家都有终生阅读的习惯。阅读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应居于核心地位,一方面,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另一方面,阅读不仅仅意味着信息的接受,也包含着信息的过滤、消化、反馈等阶段。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当前中职语文教育依然停留在对语文教科书中相关文学作品和篇章的解析与审美上,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的过程固然需要对一定的数量的美文进行解析与评价,课堂教育中教师所提供的分析范本是有限的,学生必须掌握自主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

3、注重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育改革范文2

展望未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景物描写等内容,有利于教师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视觉、听觉形象,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掌握和发现自然规路的有效途经。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错。长此以往,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要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为此,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就要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创设激起学生思维的情景,情景的系统性促进思维的条理化。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一上课,教师播放一幅幅“四个讲究”的画面,以便于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脑海中留下了园林的轮廓,文章的条理也会一清二楚,再学苏州园林的特点及说明方法就是水到渠成了。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美感”。

有的课文融文学、艺术为一体,增强了美的感受。如《月光曲》一文,学生很难通过文字、符号这些抽象的表述去理解《月光曲》的真实内容。我在教学中,边读课文“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边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录音,使学生感受到了每一句文字与每一段音乐的联系,文学内容的起伏变化正反映了音乐的高低不同。这段文字内容反映了乐曲中蕴涵的思想意境,如果不是亲耳所听,决不会凭空想象出任何美妙的音乐。音乐美与情境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内在的语言美与外在的形式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创新思维。

在解决重点、难点过程中,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愤悱”状态下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努力形成思维的升华。实践中,我们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提示,相机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出来,结合适当的点拨引导,做到图文并茂,启而有发。

语文教育改革范文3

一、面对沉重的现状,改革势在必行

艺术学校学生生源来自普通高中落选后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有专业兴趣,但对文化学习不感兴趣,忽视语文课学习。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它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培养结果与教学目标错位。语文教学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语文教学效果错位。“目标”很美好,但提出了目标却没有指出实现这“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艺术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自主选用教材,给予了语文个性化教育发展的有利空间,但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特色教学不理想。艺术学校语文教学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大都采用“灌输式”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爱不爱听漠不关心,老师只要完成课文篇章教学就行,所以课堂常常总是“一个老北京的叙述”,而很少有学生参与,教学效果自然很差。

原因分析:文艺学校长期对文化课不重视,课程时间安排上不科学,学生在强烈的专业运动课后走进语文课堂,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学好文化课。文化课程的课时量不足,在艺术学校开设文化课成了一个花架子。艺术学校只有专业业务学习培训,语文教师缺少业务学习和交流,没有同类文艺学校语文教学的经验交流。学校教学硬件设备落后,严重影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和发展,不能有效的获取现代知识信息。

2.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不和谐。中外的教育史都证明,一所学校如果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如果它的艺术教育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色彩,那么它所培育出来的学生总是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创造力,更富有进取精神,具有更开阔的胸襟和眼界,具有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具有更健康的人格和更高远的精神境界。文化教育对艺术专业培养有着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低下给专业学习造成负面作用。艺术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普遍较差,要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学必须改革。

为了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文艺人才,为国家艺术学院输送优秀的大学生。中等文艺专业学校必须面对现实,尽快研究出适合文艺学校教育发展规律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

二、语文要从“美育”切入,以人的生存创造为宗旨

艺术学生聪明、活泼、爱表现。根据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能让死水般的课堂顿起波澜。总的来说,语文教学就是以美育为抓手,引导学生从美的现象去感知,从而学习体会美,分析美,评价美,让学生个人努力去创造美。

1.用美的形象吸引学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艺学生爱美,但爱得肤浅。根据这个特点,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感知美的现象,从而学习体会美,分析美,评价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把握这种形象性,要让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比如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通过多媒体将一幅幅美丽的荷塘画面再现给学生,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仅带给学生视觉上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又如学乐微《我的空中楼阁》,虽然只是一种想象的居所,然而教师也可就其也是一种精神的居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已心中的“楼阁”,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文中的“景”。让学生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这样在学生的心中不仅有了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更能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

2.用美的情感感染学生。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就要进一步感受、体验和理解形象内在意蕴,要体验其内部蕴含的生命活力,从而唤起对自身生命力的体验和确证,这个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情感。作为教师更是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带给学生丰富情感的美的享受。

那么,如何用美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呢?美读文本,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声调来朗读文中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也受到感染。因为生动形象的语言不能作过多的分析,过多的分析会破坏原有的意境,而通过一遍遍生动的朗读,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自然而然地就表达了出来。美读,使学生陶醉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之中,以美的享受开始来欣赏这篇课文。

3.用美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教师都要以审美的眼光对待,更要将这种审美意识输导给学生。对学生的感知体验要做到引而不发,对学生随机的审美活动要加以适当的调节。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领悟力、创造力。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审美素,如诗歌散文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要有高度的艺术性,这样本来就具有韵味的诗歌散文,在教师充满艺术性的指导下,在学生丰富的再创造下,更散发出其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4.美在课堂外的融合延伸。美在课堂外的融合延伸,就是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大自然的美。美好的大自然给人带来欢乐,激发人思考,丰富人们的精神,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

例如在春季节,我组织学生找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绿色的山林。让这些凝聚着人的劳动景物,作用于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在山青绿水间咏读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一段话:“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唤起学生的审美愉悦,并把“找春天”融与游戏,摄影,写作,用学校专题栏报道学生的活动。根据季节组织秋韵主题户外登山,让艺术学生体会舞台上表演的生活和实践,在领略攀登胜利的喜悦时,感受秋日金黄的硕果。用自然美激发学生远大的志向和雄伟的气魄,鼓舞学生为将来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三、语文教学与艺术专业特点相结合创造美

构建语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桥梁,用艺术的琴弦拨动学生智慧的心弦,用先进的文化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关键是在二者之间找到最好的衔接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一定有的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通过阅读艺术理论书籍、欣赏文艺演出、向专业人士请教等途径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学博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1.语文教学与表演专业结合。活泼好动是艺术学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和专业特点为语文学习的课堂服务。例如,组织学生在欣赏戏剧《雷雨》时,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剧中人物,表演要求:依据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可灵活发挥。为调动更多同学的学习热情,把一个角色由若干“演员”来扮演,把同一个剧情分几个剧组。最后在欣赏表演、讨论分析中完成教学要求。把课堂当“舞台”,让学生去感受,不仅激发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师生互动性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学习”,“创造性学习”。

语文教育改革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地不断深入,在职业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为了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就要顺应新课改教学理念,针对职业高中教学现状,全面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进而更好地传承我国悠久的经典文学。

二、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在职业高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进行全面地改革创新,就要针对目前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养这几个主要方面的分析,进而找到教学改革的方法。1.教学模式陈旧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和阻碍。现阶段,在职业高中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因此,很多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都不够积极。并且,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及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也是十分不利地。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全面地否定。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汉语言文学属于我国经典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为了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那么,就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最后,汉语言教师整体的素质不够高,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缺少语言的趣味性,不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不高。那么,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都不是有利地。

三、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综上所述,目前在职业高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不够高。那么,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就要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使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1.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首先,针对于教学模式的陈旧,就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新课改教学的重要理念,进行全面地教学模式创新。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就要针对课程体现进行创新。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而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改革,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还要适当地进行教学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汉语言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文学素养得到不断地提高。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使汉语言文学知识得到更好地传承,并且,通过创新改革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地发展[2]。2.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其次,针对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就要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还要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目前的学生状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点,可以运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进而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而使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3]。3.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针对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就要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的综合素养对教学水平其到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地教育,那么,就要重视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培训、演讲、讲座等多样化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进而使教师得到锻炼,使其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高。

四、总结

由此可见,现阶段在职业高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素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使职业高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得到全面地改革创新,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教学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发香.浅析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J/OL].中国培训,2016,(16):190.

[2]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语文教育改革范文5

一、改革教法,诱导成功

在课堂教学的教法改革上,我们主张一法为主,兼用多法。关键是教师在教法的选择和组合上,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讲与练的时间比例及练习的设计上,要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板书及提问的设计上,要新颖和富于启发性,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记忆新知,有助于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们教师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每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要力求全面理解抓住本质,掌握要领;通过试验,取得成效,然后组织推广。例如低年段语文的支架式直呼音节的新教法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先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新教法的要领,然后回校同科组的10位语文教师反复揣摩直呼音节的教学要领、步骤,并采用循序渐进、分步过渡直呼及教顺口溜、儿歌、趣味拼读、看图摆音节等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再其次,是讲究科学,坚持精讲巧导。没有艺术的教学是低质乏味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而不讲科学的教学更是盲目粗劣的教学,是肯定要失败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体现艺术性,又要体现科学性,力求做到科学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六(3)班的叶老师在教学《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绘画了“五岭”和“乌蒙山”的山势,巧导学生理解“逶迤”、“磅礴”,再通过填比喻句:( )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 );( )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看来像( ),加深学生对上述两诗句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总是竭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迈出一步将会成为他们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这里的帮助指的是启发点拨,使学生于疑惑处豁然开朗。例如四(5)的欧阳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有趣的小实验》一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做实验:先将纸片放进水杯中粘在杯侧,然后将水杯垂直放入盛满水的器皿中,然后取出,再斜着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两次水杯中的纸片和内壁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及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空气的存在。

二、改革活动课程,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从这一理念出发,当前对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其一,要克服活动课“非语文化”现象。

自从我国新的课程计划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以来,由于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尚未了解,把“语文活动课”上成班队活动或竞赛活动,从计划、教学设计到活动实施都缺乏语文训练意识,严重偏离了语文活动课的轨道。为此,要通过学习对语文活动课的本质属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抓住语文中“言语交际性”这一重点,力求活动课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我们要求各年级的语文科组组织设计符合语文活动课这一本质属性的活动课例,进行交流观察,探讨语文活动课型的教学设计规律。如一(2)班的《字词游戏》、四(3)班的《巧用标点符号》、六(2)班的《写成语,说成语》都深受学生欢迎。随后,我们还组织人力以五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及知识基础的实际而设计编写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的第九、十册的活动教材。每册各有活动课设计十六个,每单元两个,综合性活动两个。每个活动课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几个部分,并附有部分活动的具体内容,答案供老师们实施时参考、选用。

其二,加大语文活动的课外延伸。

形式有如下四种:一是吸收性语文活动。以听、读为主要形式,如听广播、看电影、电视,读书报和摘抄、剪辑等。二是输出性言语活动。如普通话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书法、日记展览、演讲、语文学法经验交流、小记者采访、编抄报、作文比赛。三是综合性的大型活动──举办读书节。我校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持续十年了。内容有:书签制作、书面设计、小报设计、书法、日记、周记、警句、格言、剪辑以及明信片设计展览;也有读书、诵书、演书、讲演、复述、讲故事、快速作文、钢笔、毛笔字的即席挥毫。四是鼓励课外写作,出版学生习作选。如我校通过“鲁迅写作组”及“小记者站”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采访与写作活动,学校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分别出版了介绍学生学法的《钥匙集》,学生作文的优秀习作选《小花集》,并将出版学生所写的各类日记选《童心集》。

三、改革考评方法,激励创新精神

如何改革语文学科的考评方法,激励

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我校在原有的口试与笔试并举,开卷与闭卷结合的考评方法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等级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一步加以改革、调整,全面实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取代传统单一的“成绩+评语”的评价方式。我校语文科的考评有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平时考评。

方法灵活多样,原则是重评不重考。内容包括堂上练习、课外作业、单元目标测评、阅读延伸、实际操作展示,加上教师的作业评语、学科评语和即时评语等内容组成。如阅读延伸,我们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两周或一月)内读多少课外书报,摘抄多少优美词、句、段;剪辑多少语文或其他的资料;中、高年级还加上能写多少读书日记等以展览、交流形式让学生互评。又如语文实际能力的考评,我们以同桌或4人小组为单位每月自编一份手抄小报作为平时语文考评内容之一,从小报看学生的选材、写作、排版、书写、装饰、绘画等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及创新能力。教师除了参与学生的评议外,侧重在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单元目标测试及课外延伸的习作进行必要的评语加以点拨、鼓励。

二是阶段考评。

原则是考评并重,内容是一学期语文科学习的听、说、读、写知识,加上教师等级评定及阶段性评语。

笔试,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命题一般分三大部分:拼音与课文内容;阅读与应用;作文练笔。并注意逐步加大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可占全卷的40-50%。题型多复合型,以便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闭卷考查,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口试,是口头语言能力的考查。我们以朗诵、复述、自编自演课本剧、讲小故事、高年级设专题讲演等,考查学生口头创造能力,采用开卷形式,在总复习期间考查。

三是评定等第。

结合平时及阶段性考评的成绩,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办法以“优、良、中、差”四个等次评定学生学期成绩。

语文教育改革范文6

关键词:汉语言 文学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02-01

汉语言文学是构建文明社会的人文基础,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日益增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历史背景,还必须要能够将所学的汉语言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然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因此,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已经迫在眉前。

1 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1)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能力、高水平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的课程结构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如课程知识陈旧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更新和社会的需求。一方面,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的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导致“教”与“学”的效率极低。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完全消失,跳课、缺席做兼职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本科教学思想严重,学术型氛围较浓,学校偏重理论性人才的培养,护士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要求所任课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然而,每个教师的任务量很大,总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汉语言教学,课堂上缺乏活力,学生的思维也被严重抑制,学生配合互动教学的积极性也变差,学生也只能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模仿,缺乏创造性。在整个环节中,学生对汉语言学校产生了厌烦的感觉,对诸多的语法、词汇、阅读、课文和写作等课程进行抵触。归咎起来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的。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的教学能力。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改革,各高校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实际的教学阶段,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和手段,汉语言文学教学也不例外。在以前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喜爱,导致教学效果不乐观。另外,操作过程中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质量也不高。

2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完善课程结构

学校应按照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主修课、选修课的比重,在整个过程中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人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提高的必经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汉语言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为根本出点,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深层语言规律。教师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笔者建议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在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探求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汉语言文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充分利用知识,让学生掌握文学的知识结构和语言魅力,总结方法并培养其良好的文学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影视、戏剧等强大助推作用。一方面使汉语言文学发展与时展同步,另一方面促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不断改革和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对当前的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只要高校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合理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发挥其独特的先进魅力,就能够展示现代汉语言文学的风采,从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超.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利弊[J].知识经济,2010(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