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范例6篇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多注意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大多只为了教授而教授,忽略了文言文本身具有的文化机制和内在逻辑。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不仅是满足考试需求,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还要了解到文言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审美能力和人文内涵。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过多地注重文言文的工具性,没有深层挖掘出其特有的人文性。

2.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大多数都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基础有限,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需要更多地指引和帮助学生来完成对文言文的了解。但很多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都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还容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心理。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并逐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诵读情况,诵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任务,并且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其次,在讲授文言文时,对于文中一些抽象难懂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完成教学。

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情境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难点。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式结构、词语类型、翻译技巧、主题掌握等,这对于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

一、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多强调艺术性,忽视内容本身

从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来看,过多地强调艺术性教学,忽视了内容本身教学,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文言文教学时,不少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于整篇文章结构、重点词句、经典句子的把握上,过多地对文章进行艺术性的分析和评论,而忽视了对于内容本身的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

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一般在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课文的预习和思考,直接逐字逐句地来对学生进行文本的翻译,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地发挥,限制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对于文言文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翻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来不断提升他们的悟性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一)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由于长期以来学生的生活生长环境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来亲近文言文学习,更无法在文言文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提升。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在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文言文教学环境。比如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图片或动画的方式来对文中的景物和场景进行深入地解读,重点来捕捉意象,从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当时文中的意境,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月夜之美,以此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文章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而言,应该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努力地调动学生的主观动机,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个人文言文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周敦颐《爱莲说》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菊、牡丹等意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考,强化他们对于文本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明白通过对比来烘托出作者的莲花般高洁的人格,以此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以此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将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不断整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学活力,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提升教学有效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具体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比如韩愈《马说》一课,老师可以设定题目:千里马和伯乐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来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四)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

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绝对不仅仅是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掌握和翻译,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和认识,从而来养成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式。在学生掌握文章主题之上,还要结合社会现实来进一步地实现教学延伸,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现代社会背景下桃花源是否有可能存在?浮躁的社会现实与桃花源之间的碰撞和矛盾等,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将语文文言文教学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文言文教学质量。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古人智慧的象征。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深刻解读文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从而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文言文解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他们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2]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10).

[3]张丽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9).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增强;实践能力

从2001年开始,我国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开始进行,到2005年秋,新课程改革结束,新课程在试点地区全面开展,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主旨,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旨在培养初中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培养初中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能力

通常我们一提到实践能力就是指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在说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时候,也很容易想到语文实践能力就是指培养初中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但是,这其实是对语文教学中实践能力的不正确的理解。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语文实践能力不仅仅是指进行课外活动,而将课本上练习题、课堂语文实践等丢到一旁,语文实践能力包括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听、说、读、写的练习,早读课上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朗读和背诵。初中语文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思考题,还包括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以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可以从以上多个角度进行。

二、有针对性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都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将自己学到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当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死板地讲解,还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生进行一定的课外知识的讲解,并且鼓励学生在课上多举手回答问题,表达自己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结合教材进行语文教学,在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对语文教学中初中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这里的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其他各项能力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是关键。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情感思维的的一项综合能力,逻辑思维逻辑能力是指初中生通过一种自然的可掌握的规律来思考事情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主要是指对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逻辑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不断地加强对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多多举办课堂活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情景教学,模拟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亲身实践,思考该怎样的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小的活动圈子的话,那么社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圈子,在学校里只有教师、学生,在社会上就不一样了,鼓励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参加实战演习的一种形式。在社会大舞台上,学生可以通过与多种多样的人进行交流,学习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知识系统和实践系统是相互依存共同作用的,传统的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知识系统,所以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传统的观点认为语文教学中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对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文是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的一门学科,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培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实践中发现语文的乐趣,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渗透;启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40

一、引言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加深和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在信息交换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语言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正如美国语言学家在《语言论》中所讲的“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可见,语言与文化是相伴而生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文化的产物。语言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决定了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不能代替文化教学,另一方面语言与文化教学不能完全分割,不可偏废。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的重要性

1. 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

英语学科是一门记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语言学科,又是一门包罗万象、涉猎广泛的知识学科,同时还是一门集人生哲理与人类成长经验于一体的文学学科。英语学习要记忆大量的信息,以备后期的输出,因此,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死记硬背”的内容:记单词、记时态、记固定搭配、记语法规则、记好的表达方法、记句型、记好的段落、记好的文章,以期最后达到灵活运用。但是初中英语教学忽视了文化渗透,导致语言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重视语言而忽视文化,往往会导致文化错误的产生,甚至引起文化冲突。

2. 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今初中英语教学要么彻底忽视了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渗透,要么对于课本中出现的文化,也只是碰到什么讲什么,介绍的比较简单。正如汉语跟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一样,英语和西方文化也密不可分,语言中的某些成分意义来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只有深挖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学生才能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才能完全诠释语言文化。

三、渗透文化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导作用

1. 理论启导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工具,当一种文化通过语言进入另一种文化中,由于语言结构的不同,文化的内涵或多或少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这一点来看,语言又对文化的发展、传播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2. 现实启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初中学生学习上的特点是好奇心、好胜心、表现欲望强;另一方面,初中英语所学内容较少,多是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简单会话。因此,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这些特点,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重心。

外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逐步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将“文化渗透”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本身,而且要将文化有效地融入,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持续发展能力,自主建构英语系统的知识能力。教师应以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情感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加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以情动人,倾注爱心,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

3. 文化启导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掌握一门外语是为了更好地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对英文初学者,外语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以传统文化熏陶学生,树立起“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观点。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共赢,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也使优秀的异域文化进入中国,丰富我们的文化内容。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文化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还有许多道路要走,这需要我们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共同努力,全力推进!

参考文献:

[1] 郭冬梅.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2] 贾岗.课堂教学中培养英语文化意识的实用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7).

[3] 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

[4] 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范文5

关键词:文言文;素质教育;学习兴趣;增强实效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初中语文知识结构中,文言文比重也越来越大。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约占四分之一,凸显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地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呢?笔者提出以下浅见。

一、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清楚文言文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文言文单元时,应准确把握这一教学理念,预习备课时将与本课有关的文化常识、事理放在重点。教师教学本课时心中应有一条主线,即“我要如何组织本节课―教给学生些什么―让学生从本课中明白些什么,学到些什么。”把握这条主线的同时还应清楚一个目标:传承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提高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文化素养。

二、文言文教学应注重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语文老师认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况且,文言文本身的枯燥性更要求老师注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课文背景,抓住与本文背景相衔接的知识点,激发其学习兴趣。以《核舟记》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小小的一枚桃核,古时候的能工巧匠是怎样独具匠心,加以雕刻,惟妙惟肖地呈现出一幅当时游客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的?通过教师的领读、学生的泛读之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清晰画面,舟首、舟尾的布局跃然眼前……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展示相关的图片画面,呈现细节,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定格苏、黄共阅一书卷、舟尾横卧一楫的精雕细刻,采用这种导入来开始文言文教学,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文言文教学应立足吟诵,通过各种形式朗诵让学生通晓课文大意,理解本文情感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言文教学,应立足吟诵,做好这点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1.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

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

2.让学生读准、读顺文言文

读准,是指读音要正确。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如《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强”应读jiāng而不读qiáng,教师应该加以适当指导。读顺,就是朗读时读清它的节奏,注意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读。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就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停顿准确了,就不至于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

四、文言文教学应注重拓展迁移,延伸课外增强实效

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外延伸,适当地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也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举措。例如学习《石壕吏》,可以补充学习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概述杜甫所写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以及《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著名的组诗。《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 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在设计教学形式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教师悲情阅读的示范等方式,再现当时官吏的蛮横和老妇人的无助,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情感方面引起共鸣,深刻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教师实施这种方法时,课前要明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区分阅读语气等,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一一加以点拨、讲解,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从课文的整体角度出发,结合教材的插图,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拳拳同情之心,使学生从心底产生强烈的共鸣。借此能完整掌握课文所表达的知识点、思想情感等。这种做法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其结果是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所学知识,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扩展延伸,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很好的挖掘。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正确引导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方法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文言文教学就会取得突出成效,文言文也将不再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

参考文献: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范文6

【关键词】初高中 语文 衔接

初中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又是中学教学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小学与初中使用同一个 “课标”,衔接起来比较方便。而初中与高中使用的完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课标”,它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衔接,从而造成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相当长的时间不适应高中语文教学,使得高中老师时常埋怨初中老师。那作为初中老师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研究两个“课标”,了解衔接工作的任务

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找出其中的差异,明确各自要求,熟悉各自特点。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初高中语文教学有以下不同:

(一)从基本内容看,初中“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标”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而高中则偏重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

(三)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高中语文则“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可见,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面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四)从表达能力上看,初中语文“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质上看,高中语文“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高。

二、熟悉两种教材,明确衔接工作的重点

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着衔接不自然的情况,不少学生甚至出现了无法跟班学习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高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基础内容,初中阶段竟没有学或学的不扎实。比如,文言文教学,初中阶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高中阶段则“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里所说的“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在初中阶段就基本没有系统学习,更不要说“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了。所以,只有对初高中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确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材在培养目标上分布点和差异性,从而初中教学才能做到“顾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做到学习自然衔接。

三、讲究教学策略,提高衔接工作的实效

(一)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学生进入初中,教师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圈点勾划批注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踊跃发言、礼貌说话的习惯,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勤于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习惯,等等。如果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注意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那他们进入高中后就能较好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二)加强知识技能上的衔接。

1.把好识字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认识累计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左右会写。落实了这一要求,对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2.抓好书写关。写字对增强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也是提高中考、高考成绩的重要手段。字写不好,在中考和高考中就会失分,这是非智力因素失分,如果我们初中语文老师不关注这个问题,就会给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留下遗患,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3.扩大阅读量。我们知道,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10部,背诵篇数不少于5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课外自读文学名著2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为了衔接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师或开设阅读课,或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也可自己给学生开设阅读书目,营造有书可读、有书能读、有书好读的环境和气氛。语文课上要压缩过多、过深的讲解,简化教学过程,克服形式主义,保证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鼓励学生熟读、背诵那些百读不厌,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典范诗文,可以收到非常有效的效果。

4.激发求知欲望。我们可以通过初中课文来激发他们对高中课文的学习热情,从而较好地把两者衔接起来。

总之,让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终身学习,对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4]《新课程怎样教》,辽宁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