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市场分析范例6篇

医学影像市场分析

医学影像市场分析范文1

1.医教结合,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师团队的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是最具显著特征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实践性课程,教师要有过硬的技能才能实实在在地上好本门课,该团队教师注重医教结合,切实提高操作技能。

1.1先期、分散实行院外医教结合。学习与进修是提高教师技能的常规手段,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教师首先采取先期、分散、较长期地实行院外医教结合。一位担任超声技术课的老师一直在附属医院连续上班11年,一位担任放射技术课的老师多年来一直在本市中医院上班,数名老师多次利用寒署假到市医院上班。

1.2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2007年下半年以后,医学影像教研室全体教师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和超声科统一排班值班,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通过临床“大练兵”,提高了处理临床病人的能力,丰富了临床案例,为突出技能教学打下了基础,教师们讲课生动,设计实验、实训更切合实际,达到教学与实际的“零距离”,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教研活动,针对临床需求剖析教材实践性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

该团队教师融入临床工作后,对现阶段专业岗位现状及科室用人需求有深刻的把握,在教研业务活动中紧紧结合临床实际,逐一剖析出教材各章各节的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践性知识点。此时,在制定教案、书写讲稿、制作课件及实时授课等教学各环节活动中以此为中心来进行,明确教学重点。这样,彻底改革旧时课前准备模式,保证了课前准备突出技能,有效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文件,做到所讲的每一个理论都要联系所指导的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紧紧相扣,保证了所授知识点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该课程每章末均布置了突出技能训练特征的课后练习题,形式多样且与国家上岗证统一考试接轨,内容切合目前医院发展实际需要。

3.突出临床实训,提高学生技能。

3.1多手段设计训练方案。医学影像技术课特别注重实践技能训练,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多手段训练方案。大体分为基础性实验和操作性实训,分别采取教师示教、学生训练、小组配对(医生与病人)训练等方式,实验实训时间分为课堂训练、课间训练和周末节假日训练,实验实训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附属医院临床实训场所。在执行大纲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增设了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如“普通摄影”一章,设计了一百多个摄影位置,印制了书面的操作考核标准、考核评分标准、补训练计划,学生单人进行、人人合格,做到一章一节地过关,切实保障每位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

3.2拓展实训场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的实验实训由原来的校内实验室扩展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进行,校内实验室主要用于安排基础性实验,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主要用于安排临床操作性的实训。医学影像教研室整体实施医教结合以后,为安排学生到本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和超声科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在协调安排好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医院实训,现场病人真实,身临其境,实时操作,效果好。

4.岗前培训,与毕业实习接轨

数年来,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离院实习前安排了岗前操作培训与考核,针对实习操作科目进行实训指导与检测,人人过关。对检测不过关者须补操作训练,合格后方可安排实习。此举有助于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很快进入岗位角色,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

5.利用外部医院资源,提高学生技能

医学影像技术课长期、系统聘用市内三家医院影像科中级以上的医技师担任部分专业技能课教学和见实习带教工作。外聘教师富含实践成分的授课内容与方式促进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弥补了如MRI、DSA和核医学等我院目前无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科目的实践性教学;外聘教师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意境,体现了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学生专业热情高;同进加强了师生感情,方便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师所在医院见实习。

二、创新点:该成果的创新点:凸显实践技能特征,教学活动过程各具特色。

1.教师提高技能的医教结合手段有特色:整体医教结合,大面积提高教师技能。学习与进修是提高教师技能的常规手段,而该团队教师则重点采取医教结合“大练兵”手段。部分教师先期、分散到市医院及市中医院进行院外医教结合,从2007年下半年起全体教研室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系统排班值班,充分利用教学之余参与临床实践,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紧扣临床剖析教材知识点有特色:保证每个知识点的临床指导作用。该团队教师融入临床工作后,对专业岗位需求及科室用人设置有深刻的把握,因此紧紧结合临床实际,逐一剖析教材各章各节知识点,保证了解析出的知识点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层次知识点的剖析,保证了课前准备的突出技能,为授课、实验实训提供了重点。作为设计教案、制定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结合临床实际有效调整理论与实训的关系。多方法授课,突出技能知识的讲授与操作训练。

3.设计技能考核及岗前训练有特色:促进学生进入临床尽快上岗。数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对重点章节都增设了课间的实践技能考核,单独制表,有技能操作标准,有考核评分标准,有补训练计划,切实保障每位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数年来,在该专业学生离院实习前安排了岗前操作培训与考核,针对实习操作科目进行实训指导与检测,人人过关,有助于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很快进入角色,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

4.拓展实训场所有特色:突破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的实验实训由原来的校内实验室扩展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进行,前者主要用于安排基础性实验,后者主要用于安排临床操作性的实训,到医院实训,现场病人真实,身临其境,效果好。5.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学生技能有特色:常年外聘医院医技师任教,实践生教学效果显著。医学影像技术课长期、系统聘用医院影像科中级以上的医技师担任部分专业技能课教学和见实习带教工作。外聘教师实践性强,教学身临其境,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学生专业热情高;对如MRI、DSA和核医学等我院目前无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科目教学提供了弥补措施;加强了师生感情,方便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师所在医院见实习。

三、应用情况:该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正在不断深化之中

1.已应用情况

该成果已用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个年级八个班级434人的《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中,经突出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实习后进入角色快,处理病人能力强。去年以来省级实习医院留院工作5人,地市州级实习医院留院工作18人,成都市区县医院工作近30人,该专业连年就业率均接近100%。通过医教结合,教师们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丰富了实践性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一名教师主持进行了“整体结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成效研究”的研究,并获我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一名教师通过将临床实践的体会与教学联系,撰写的《大型医疗设备MRI、CT、DSA、DR等检查影像技师诊断意识的培养》一文在全国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学术会上大会发言交流。多年来常年外聘教师,利用外部医院资源参与教学,教学实践性强,学生热情高;弥补了我院目前无校内实训条件科目(如MRI、DSA)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学生到外院实验实训的条件,拓展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数年来利用外院资源教学,取得了经验,一名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论文《常年外聘医院影像科人员任教的管理体会》于2008年8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全国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学术会大会发言,并获一等奖。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团队汇集实践教学成果,建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省级精品课程,并已将该成果运用于本专业各班的教学中。从网站上阅读比较及同行专家评价,与国内同课精品课程相比,我院该精品课程在教案设计、课后练习、多媒体授课等方面均突出技能,从内容到形式显现特色。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团队于2008年10月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医学影像市场分析范文2

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约727万人,较上一年增加28万人,再创下历史新高。广东省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就达47.2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著。针对就业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招生计划是解决就业难的一个有效方式。以医学院校为例,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药学等专业越来越热门,招生量逐年增多。但日益增长的招生规模及专业人数比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医学院校需要重视的问题。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结构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情况,本文对广东省2009年医学院校招生计划和2013-2014年广东省17个市30所三甲医院岗位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医学院校的专业配置和学生培养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资料采集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013年-2014年广东省17个市30所三甲医院的岗位招聘信息和2009年5所医学院校招生计划进行统计分析。三甲医院的岗位招聘信息通过访问广东省人力资源网、应届大学生招聘信息网等网站采集资料。对象选择:副省级市2个(广州、深圳)共15所三甲医院,地级市15个(佛山、东莞、韶关、揭阳、珠海、中山、惠州、江门、茂名、清远、梅州、汕头、肇庆、湛江、阳江)共每市1所共15所三甲医院;第二部分:医学院校招生计划通过网络采集2009年广东省招生人数较多的4所医学院校包括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的招生情况进行统计。

1.2 分析方法

资料采集后,对17所医院的招聘信息和5所医学院校的招生信息进行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用分析,将广州、深圳的15所三甲医院分为一线城市组,其余15个市的三甲医院分为二线城市组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包括:(1)比较不同组别、专业人数的绝对值,得出不同组别、专业人数在绝对值上需求的差异。(2)了解总体、不同城市、不同专业需求学历比例的情况。(3)分析4所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招生比例情况,并与医院对应专业的招聘比例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各专业需求人数情况

30所三甲医院招聘总人数为4353人,其中临床医学1696人,护理学2038人,影像学278人,口腔医学40人,医学检验100人,药学85人,医学信息工程40人,预防医学13人,其他非医学专业63人。可以看出,护理学和临床医学是医院招聘的主要专业。

2.2 医院招聘各专业对学历的要求

2.2.1 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于招聘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

结果为临床医学专业(博士17.5%,硕士56.8%,本科25.7%);护理学专业(硕士0.6%,本科71.4%,27.5%大专,中专0.5%);影像学(博士5.4%,硕士44.6%,本科43.5%,大专6.5%);口腔医学(博士5%,硕士67.5%,本科27.5%);医学检验(硕士33.3%,本科65.3%,1.4%大专);药学(博士2.4%,硕士44.7%,本科52.9%);医学信息工程(博士5%,硕士17.5%,本科60%,17.5%大专);预防医学(硕士30.8%,本科69.2%);其他非医学专业(本科100%)。

2.2.2 二线城市三甲医院对于招聘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

结果为临床医学专业(博士4.3%,硕士61.1%,本科34.6%);护理学专业(硕士0.7%,本科73.6.4%,24.8%大专,中专0.9%);影像学(博士0.8%,硕士52.0%,本科40.7%,大专6.5%);口腔医学(博士7.1%,硕士57.1%,本科35.8%);医学检验(硕士31.8%,本科68.2%);药学(硕士40.7%,本科59.3%);医学信息工程(博士2.9%,硕士17.7%,本科58.8%,20.6%大专);预防医学(硕士22.2%,本科77.8%);其他非医学专业(本科100%)。

2.2.3 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比较

主要差异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学专业需求显著大于二线城市三甲医院,而护理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药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及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学历要求在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间基本相似。以招聘硕士毕业生为主(超过一半)的专业主要是临床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而医学检验、药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及其他非医学专业主要以招聘本科毕业生为主。

2.3 医院招聘与医学院校招生间专业比例比较

医院招聘的各专业比例为临床医学38.96%、护理学46.28%、影像学6.39%、口腔医学0.92%、医学检验1.95%、药学1.95%、医学信息工程0.92%、预防医学0.30%、其他非医学专业1.44%。医学院校招生各专业比例为临床医学40.00%、护理学16.51%、影像学3.88%、口腔医学1.66%、医学检验6.12%、药学12.28%、医学信息工程4.61%、预防医学13.39%、其他非医学专业1.56%。可以看出医院招聘比例与学校招生比例相近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和其他非医学专业;而护理学、影像学的医院招聘比例高于学校招生比例;口腔医学、医学检验、药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的医院招聘比例低于学校招生比例。

3 讨论

3.1 广东省三甲医院人才需求现状

3.1.1 医学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期望值不断增长,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近几年逐渐恶化的环境使医疗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本次统计广东省30所三甲医院人才招聘总需求量4353人,平均每所医院需求量高达145人,照此估算全省三甲医院共约一百多所,估算每年共需1.5万-2万人,且此数据不包括非三甲医院和三级乙等医院,由此可见,医院人才需求量之大。

3.1.2 医院需求硕士和本科学历居多,且一线城市医院对学历要求明显高于二线城市。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提高人员素质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三甲医院基础设施完备,为维持三甲医院分级水平,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高,所以在招聘时对学历要求逐年升高[2]。据统计结果发现,大多数专业学历要求是硕士或本科,再由于一线城市发达各方面条件优于二线城市,导致更多人涌入一线城市,造成人才云集优中选优,所以一线城市对学历要求高于二线城市。其中以临床医学专业最为明显,这与临床医学是医院的主干和支撑专业有关,对临床医生,学历、技术、经验等要求明显高于其他专业[3];但是护理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低于本科的比例就有27.92%,这主要是医学院校培养的护理学人才比例较低,供少于求所致。

3.2 广东省医学院校招生情况

3.2.1 招生量增多,但招生越来越难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自1998年以来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4]。对医学生的招生量也增加,但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高中生的理想不再是从事医疗行业,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表示“现在一流的高中生都不愿报考医学院校,医学生的第一志愿率非常低,只有50%。”这样的矛盾将会导致培养的相当一部分医学生质量下降。

3.2.2 部分专业招生与医院需求比例失调

部分学校根据高考专业报考人数决定专业的冷热程度及招生数量,却忽略了社会需要及其变化趋势,盲目扩招而且没有合理设置专业招收比例,导致部分专业如护理、影像专业招生比例明显低于医院需求比例;而口腔、检验等专业招生却高于医院需求,导致学生供大于求,从而引发就业难。药学、医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等专业招生虽高于医院需求,但是这些专业的就业途径不仅是医院,尚不能说明是否招生与就业比例失调。

3.3 对医学院校招生及培养的建议

3.3.1 适当调整招生计划,按需培养学生

高校招生要根据社会需求适当调整招生计划,目前可以适当减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招生比例,扩大护理学,影像学招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因招生失衡造成的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先了解就业市场对应聘者性别的需求,适当调整某些专业性别比例,就如现在男护士是极度供不应求[5],生源方面比较紧缺,可以考虑在招生的时候优先录取男生。

医学影像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医学影像;影响物理;成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R445-4【文献标识码】A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78-02

1引言

人体成像包括对健康人的成像和对病人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人体成像。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用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2对目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2.1X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面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用组织密度进行表征,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同时也把胶片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血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用x线机相继诞生,扩大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范围。平面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大多数用户望而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心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用于血管病变及其血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行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生命力。

2.2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应用包括人脑认知功能成像,用于揭示大脑工具机制的认知心理实验测量。

2.3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种方式。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子断层成像主要是用于基础研究,而平面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水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大分子运动紊乱继而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血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2.4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是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入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目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等。

3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3.1基本情况分析

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工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用需要来自医学物理人员,软件编程人员和医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这种三方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用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用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生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3.2PACS

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工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完成对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入。还可以利用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用于病人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更好的进行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高。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用于成像的物质波产生装置还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为更好的满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二,将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力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大、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足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高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示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几种医学成像技术,对各种成像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日后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那些为医疗服务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随着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行业的科学化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市场分析范文4

如果将金融类专业与保险行业扯上关系,那可称得上千丝万缕了。如果非得在金融类专业中找出保险行业的近亲不可,恐怕非金融保险专业莫属。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掌握金融保险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适应金融保险岗位群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保险业所青睐,金融保险专业就是顺应保险业的发展孕育而生的。

作为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像金融学和保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经济法概论、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原理、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等学科知识都是必学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合自身实践,才能胜任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咨询公司等各类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

金融保险专业的一些过来人认为,金融保险专业的就业渠道是相当广的,既可以到保险公司就业,也可以去银行、企业等,但是要想拿高工资,干好工作,前提是你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业绩,而业绩又关涉到你专业知识是否学得精且深。如果你进保险行业工作前有理财规划师、精算师等保险从业资格证书,这些将助你一臂之力。还有,金融保险专业属于越老越值钱的那种,一般都要求有工作年限。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要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

中华英才网猎头在线最新的《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金融领域人才的总体供求情况很不平衡,企业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人才的供应量,这个比例接近9比1。从金融行业人才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保险类的供求比例差距比较大,企业对保险类人才的需求较多,而市场上该类人才的供应量相对较少。

家族语录:金融分析师、基金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精算师、投资管理人才等六类金融人才目前可谓热得发烫。国际猎头公司德卡咨询的合伙人Tom透露,与两年前相比,他们在金融保险行业的客户数量增长了100%至200%,客户的人才需求量达到之前的3至4倍。当前,金融保险行业的职位需求明显增加,尤其是欧美银行类的职位对人才需求更加激增。熟悉中国市场,并且有外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是目前高端市场的抢手人才。

家族工资卡:在战略管理、日常运营等领域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在外资银行的平均月薪是2万元人民币,但在国有银行可能只有6000至7000元。而国内外资金融机构中,华人高级职员如总监、副总裁等的年薪普遍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高者甚至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家族近亲: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等。

家族领地: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影像二:保险经济学专业(经济学)

如今,保险行业的业务已走向多元,形成了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随着保险行业的业务不断拓展和延伸,经济学专业由此衍生出保险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运用经济原理来分析、研究关于保险领域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分为微观保险经济学和宏观保险经济学。微观保险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保险人、保险中间人、保险监管人怎么样在市场当中做出选择,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效用最优。宏观保险经济学则主要研究保险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影响。

那么,经济学专业何以能受到保险行业的青睐,并且在众多专业中稳坐第二把交椅呢?我们说这与经济学专业自身的特殊性是分不开的,经济学专业培养的是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市场数据收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经济学专业所涉及的这种分析调查市场的能力正迎合了保险业业务开展的需要。保险业中很重要的一项业务就是投资,即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如何将这些资金投到好处,且又低风险高收益,这是保险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经济学专业的人才便成为了保险行业重点引进的人才之一。

保险经济学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虽然该专业所学的课程知识都比较枯燥深奥,但却很实用。另外,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既可到公司企业做经济预测、分析人员,也可以做对外贸易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虽然前景看好,但是知识学得不扎实不精也是白搭。为此专家建议:要熟练掌握SPSS等经济学专业分析软件。一般而言,大学在大三甚至大四才开设此课程,但学生可从大二开始就自学。同时该专业学生一般要尽量多参加一些公司的市场调查活动。要想掌握吃饭的本领,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基础市场调查工作是非常辛苦而且单调的,但如果不亲自去实践,连数据如何得来的都不知道,人家公司凭什么让你去分析数据?此外,想进外企大公司,那外语至少得过六级,此乃“硬件”。

家族语录:《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蓝皮书显示,2008年本科各专业就业率中,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位居就业率前三名。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中,93%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6%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9.4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上。

家族工资卡:《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蓝皮书显示,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后,月收入经济学大类最高,工资基本上都在3000元以上。

家族近亲: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保险、金融工程、网络经济学、投资学等。

家族领地:中国人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影像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类保险方向)

从字面上来看,工商管理类专业和保险行业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味道,但如果仔细去了解保险行业,我们可能会禁不住感叹,原来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保险行业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保险行业的发展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专门针对保险行业的资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设置了工商企业管理(保险方向)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保险方向)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系统的保险公司管理基础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持有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保险经纪人、公估人,营销经理、金融理财师、助理理财规划师等资格证),且能适应国有、合资、外资等各类保险公司对基层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诚信笃行”道德精神和“好学善研”专业品质,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很快融入各类保险企业的高等应用型管理人才。

该专业已毕业且在保险行业工作两年以上的同学普遍认为,做好保险行业的管理工作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一门外语,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还有,此专业刚毕业的同学到保险行业工作一般都是从拉单、学习保险条款、练习算保费等最基层的事情做起。另外,在学校老师会系统地讲授知识,会给时间让你练习提问,可是在公司,没人给你这样的机会,你只能是自己看着听着想着记着学着模仿着,一有时间就抽空练习着。

家族语录: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工商管理(保险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应聘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将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课堂上讲授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必须合工作实际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企业一般会安排管理专业的新员工下基层接受相应的锻炼,以积累进入管理层所需的经验。目前,工商管理(保险方向)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从数量上来看,在未来20年中,我国预计需要各类管理人才1000万到1300万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家族工资卡:保险行业里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薪酬相对较高,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规模较大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新员工一般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月收入则大致在1万至2万上下浮动。

家族近亲: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等。

家族领地: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影像四:医疗保险学专业(医学类)

医疗保险学专业属于新兴专业,但其却因保险行业的发展需求而极具生命力。医疗保险学专业培养的是能在政府部门、社会保险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各类医疗机构、商业保险机构和高等院校胜任医疗保险工作及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对同学们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同学们应具有社会科学背景的素质――对医疗保险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作用有深刻的了解;具有自然科学素养――以一名准医务工作者对疾病和病人做出医学分析,具有科学技术手段――把医学、经济学与保险学融合一体,进行医疗保险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由于医疗保险学专业是新兴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都觉得工作不是很好找,他们感叹最多的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既对临床医学知识不是很精通,又不学保险精算,由此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当该专业的毕业生都在呼吁,有那么一天,中国人对于购买保险的意识就像到移动营业厅去充值一样自觉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转变一个观念,随着国家对医疗保险的重视,以及相关保险行业的兴起,医疗保险学专业将会慢慢地迎来自己的春天。还有,其实每个专业都会出现就业瓶颈的时候,关键是,你能否合专业特点,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并且有发展空间的道路!

家族语录:医疗保险、医院管理等专业就业前景日益看好,成为新兴“热门”专业。也许在现在的中国,学医疗保险专业可能在就业上暂时有些茫然,其实这是必然的。现在医疗保险专业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正处于懵懂和急速发展的时期。而医疗保险事业以后究竟如何发展,究竟以何种速度发展,就取决于我们大家在这个时期所作的努力。

家族工资卡: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的日益富裕,将使医疗卫生成为21世纪初最赚钱的职业之一。医疗保险学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工资基本上在2000元左右,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资也会持续上涨,有的可以达到3000至5000元。

医学影像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生物医学 心电监护 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必然趋势,能够及时完成医学图像的生成与处理、生物信号的测量及传输等工作。在心电监护中的应用则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生物信号,从而及时有效的对检测结果处理并分析,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快速诊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特别是在远程心电监护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计算机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分析

1.1 控制与测量

计算机技术属于现阶段生物医学中的重要技术,通过计算机可以对人体的生命特征作出生物量、化学量及物理量等多方面的检测与分析。计算机的控制技术在生物电子学中的发展值得关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阶段已经向着微型化与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包括对微弱生物信号的检测、抗干扰的研究、植入式测量与控制系统的研究、生物遥测与遥控技术的研究等。

1.2 成像与处理

伴随着新型计算机的出现,X-CT的问世象征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传统医疗技术的相互融合,由此推动了现阶段医学领域影像诊断技术发生的革命性变革。生物医学图像成像技术包含着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电生理成像技术、光学CT、三维图像分析等。

1.3 监护与监测

监护系统主要是由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及诊断与治疗系统组成,其中也有相应的记录报警装置。计算机检测系统可以把对患者的部分信息参数提供给医生,使他们获取到相应的医疗方案,并以此作为重要的依据。监护技术中涉及到医学微弱信号的检测与提取技术、信号的处理与特征提取技术、医学信号的综合分析技术。

1.4 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最初的定义为分子电子器件。主要是将生物的活性分子和有机功能分子组建出的微小单元实现对生物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分析的生物计算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展迅速,生物芯片可以汇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从而进行生化反应,对蛋白分子、活体细胞等进行分析并处理。

1.5 微型医疗器械

微型医疗器械主要是以毫米为测量单位,此类设备用于清除动脉阻塞,可以及时杀死癌细胞,对体内病变进行监视等,比如水槌式微型机械、微型镊子及二极管激光等。

2 计算机技术在心电监护中的应用分析

心电信号是人类最早研究并应用至临床医学上的生物电信号,因此属于当前生物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当前,心电监护系统的要求不仅仅停留于显示病人的心电波形,更加关注的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分析功能,有效的整合各种生理参数的检测结果,让医务人员及时的作出相应判断,对心电监护的实时性与有效性理智分析,从而提升准确的分析能力,让计算机技术为处理核心的多种心电监护仪器成为研究重点。

2.1 分类

远程心电监护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电子技术等实现心电图的监测,从发展历程上分析,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包含着Holter系统、TTM系统、心电遥测监护系统。其中,心电遥测监护系统能够提升检测的实时性,但是会抑制病人的某些活动,并且难以进行长时间的监护。即便心信号可以实时的反映到遥测分析系统中,但是受到通讯、医疗电子仪器广泛应用的影响,使其抗干扰能力较差。

2.2 模式

当前,无线遥测心电监护主要是建立在红外、GSM及GPRS等无线模式上,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实现了人们大范围的通讯便利,建立在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远程无线心电监护也备受关注,成为了当前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重点,特别是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建立在GSM移动通信网GPRS功能的远程移动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及时对心电信号进行监测,同时还能实现网络共享,体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3 问题

现阶段,无线遥测心电监护虽然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对于某些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的心脏病患者,系统的时效性发挥不明显,导致救护不及时。这就需要系统具备最基本的实时自动分析功能,严格杜绝漏检、误判等弊病。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医学技术也在进一步提升,无线遥测产品的市场前景良好,因此无线遥测技术成为了监护产品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应该采取先进的无线射频技术,通过开放统一的网络传送病人的相关信息,在保障性能的同时,提升系统的通用性、兼容性、抗干扰性,由此推动远程监护、远程医疗的应用。新型的嵌入式系统实现了先进计算机技术与心电监护的融合,在软硬件的高效设计下,提升了系统的便捷性、高性能,适合用于对成本、功耗、体积等方面严格要求的便携式无线遥测监护设备,在现代社会,逐渐成为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应用领域中的研究重点。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在当代生物医学和心电监护中的应用前景良好,大大提升诊疗效率的同时,满足了当前对于实时性的需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生物医学和心电监护更好的迎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通过嵌入式、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支撑作用,促使未来监护系统的市场主流向着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红敏,姜楠楠,李想.基于文档集的生物信息挖掘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6(24):102-106+188.

[2]孙晓,孙重远,任福继.基于深层条件随机场的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6(11):997-1008.

[3]齐燕,许海云,方曙.基于WOS数据的医学信息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11):30-41.

医学影像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SCP理论;医疗器械;供给侧改革;行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4

1导言

医疗器械行业是连接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经济部门,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是我国的医药卫生系统中保障临床治疗活动有效、安全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政策导向之下,由于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措施陆续出台,加之医疗器械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多、小、散、乱”格局,政府干预不当和企业经营费用率高等问题,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对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改革建议。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2.1产业规模分析

根据Evaluate MedTech的统计,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规模从1200亿元增长到3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而同期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仅为1.90%,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国,并已经成长为拉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图1所示。

2010年至今,在医疗器械销售领域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国医疗器械批发企业数量始终维持在1.3-1.6万家之间,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数量明显偏多,市场呈现出离散化竞争特点,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IMS Institute)。

2.2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分析

行业集中度指标CRn表示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其公式为:

CRn=∑ni=1Xi/∑Ni=1Xi

经济学家贝恩(Joe S. Bain)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分类研究,依据行业集中度指标CR4和CR8,将产业结构类型分为寡占I型,寡占II型,寡占III型,寡占IV型,寡占V型和原子型(竞争型)6个等级。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集中度指标CR3、CR4和CR8分别由21.64%、24.64%和3185%上升至28.59%、31.57%和37.78%,但全国市场整体上的原子型结构没有改变(如表1)。对照部分发达国家,我国的前3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CR3)明显偏低。

数据来源:商务部《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0-2015)。

然而,由于我国医药卫生监管体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加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且地域广阔,医疗器械市场并非是全国统一。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业及税收,为本地药品流通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视外地医疗器械企业为掠夺市场资源的“搅局者”。典型表现是在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要求中标企业必须选择当地经销商进行配送,一些地区甚至规定只有成立县级医药公司才能获得该地医疗器械的配送权。从全国范围来看医疗器械领域为完全竞争的原子型市场结构,但随着市场按照行政区域分割,本地企业的市场控制力也随之增强,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了医疗器械行业资源整合最大的体制机制障碍。

2.3产品结构分析

根据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统计,从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骨科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如图3所示。而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在绝大多数领域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外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2.4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美国产业经济学家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为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产生原因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度和法律规制等。医药行业存在明显规模经济的特性,即企业在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前,对于单位产品(服务)将付出较高的平均成本。此外,依照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办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两项行政许可,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台的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均被称为“史上最严”,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软件、硬件方面要求大大提升,成为进入医疗器械行业最严格的政策法规壁垒。

2.5产业政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发展高品质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放射治疗设备、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康复类医疗器械等医学装备被确定《规划》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同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南》,在政策上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为医疗器械特别是高性能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产化进程,这无疑将χ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带来利好。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下,医疗器械将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国外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42%的份额来对比,国内医疗器械份额仅仅只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对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自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规模增速下降、市场集中度低、行业进入壁垒提高等情况。应针对上述问题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医疗器械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特征,行业未来必然走向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因此,推进医疗器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应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入手,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集中度,淘汰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长期亏损的企业。然而,由于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仅依靠企业自有资本积累开展行业的兼并重组必定困难重重,必须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资源的整合。在“新医改”政策完善落实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利用医疗器械领域刚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整合后的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投资者关注。符合条件的企业应积极谋求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将企业做大做强,使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成为医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可借力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资本,逐步形成企业融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成本节约-效益提升-吸引投资的良性发展循环。

应破除一切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应减少亏损补贴,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性贷款,并通过实行市场化重组和企业破产等方式加速淘汰行业的落后产能供给。

参考文献

[1]李先国.药品供应链的整合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77.

[2]孙乃强.医疗器械行业等待政策助力[J].中国卫生产业,2005,(10):3033.

[3]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