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范例6篇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范文1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教材本身的内容难度不同。

高中物理新教材尽管降低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但从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来看,高中物理仍然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初中教材文字叙述比较通俗易懂,内容比较生动直观,学生容易看懂,容易理解。高中教材文字表述比较严谨,含义比较深刻抽象,学生要读懂、理解比较困难。从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要求来说,初中物理要求学生识记的较多,理解的较少。高中物理不但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不但要求学生记住结论,而且要会推导、论证结论,等等。这是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困难第一个原因。

2.心理状态方面。

首先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学生要有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据统计,83.8%的学生可以适应环境变化,16.2%的学生尚不适应环境变化。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其次是心理因素的变化。经过紧张的中考考取了高中,部分学生有“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学生有畏惧、挫折及自卑心理,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导致成绩两极分化。学习上放松的学生占64.3%,只有35.7%的学生没有放松。虽然过半数的学生对学习有所放松,但是担心自己成绩落后于别人的学生占80.4%,只有19.6%的学生一点都不担心学习成绩落后,可见80%的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压力很大。

3.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不同。.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在属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内容少,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的。于是形成了初中物理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机械式的“接受”过程。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课后反思的能力。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容量大,各部分知识关联性强,则要求高中生要逐步形成抽象思维。对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然而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一用起来却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学生就容易陷入苦闷和迷茫,对物理失去信心。从而使这些学生一见物理就怕,越怕就越难,越难越怕。

4.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许多学生在高一初始就表现出了应用数学这个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薄弱环节,如繁分数、数字运算能力差,依赖计算器,三角函数运算与物理学习脱节,作图不规范,空间想象能力差等。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1.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知识衔接。

初高中物理有很多知识衔接点,如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电磁现象与电磁定律等。进入高中后有的知识点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结论在初中成立而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在教学时应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复习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分,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教师不能只看学生入学成绩,而应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肯定其长处,并帮助他们分析过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勉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尽早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后,一些学生因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

(1)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渗透式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在初中学习阶段,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而在高中学习阶段,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典型性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还应学会预习,学会听课(抓住重点、记好笔记),学会复习,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问别人。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

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步骤,反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总结解题方法规律,并在单元(章)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单元(章)知识总结。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好习惯,扩大知识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习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做到及时理解错在什么地方,并记载错题,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业和测试中发生错误,说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存在缺陷,如果听之任之,这种错误今后就会反复出现。应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错误,寻找发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并及时加以理解和纠正,这样将有助于知识漏洞的填补。

4.做好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的应用明显得以加强与提高,常要运用函数、图像等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所以应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不要依赖计算器,补充与高中物理脱节的相关三角函数,要求学生规范作图,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范文2

一、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剂,而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则能够帮助学生确定新思路与新方向.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审题,才能快速、准确、高效地找出题干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从而找到解题出口.1.弄清题意,理清关系.每一道物理题都由已知、未知、题干、解题目标构成,如果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学生不能将其区分开来,甚至产生混淆,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则很容易遇到困难.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找出已知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从而确定解题目标,便于准确、快捷地解题问题.2.理解题意,借助图形.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能力尚未完全成熟,而物理又是一门以抽象著称的学科,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借助图形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逻辑关系,找出隐含的条件从而快速解题.

二、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提升举一反三能力

古语有言“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教学过程也应如此,老师讲解成千上道题,都不如学生动手解决一道题的效果.学生如果不能真正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与规律,那么教师所有的教学都是无用功,这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物理题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题型千千万万,而学生是不可能做好所有题的,但我们的物理知识、原理以及规律却是不变的.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学习规律与学习方法的过程,成绩好坏不在于你解题的多少,而在于你解题的方法.比如,初中有一大块知识是关于各种力的学习,如浮力、摩擦力、重力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树立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将这几个力的性质、概念、公式以及区别对比起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这几个力的本质.一旦学生完全掌握了这些力的联系与区别以后,学生就能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快速、高效的解决相关问题,达到学生解决思路培养的目的,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加强思维火花的碰撞

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与推进,对我们的广大教师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注重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还要善于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满足时代对于人才的渴求.现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与提倡合作精与资源共享,教学活动更不例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促进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主体,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上,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需要,将全体学生公平、公正、科学的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一般在4到6最佳,并挑选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与交流情况.小组长负责与制定本小组的学习计划与帮扶计划,要求每一组每周至少应当有一次集体讨论与提问的机会,并将平时解决不了的难题拿到组内予以解决,如果组内也玩法完成的,则扩充到组外寻求其他组员的帮助,以此加深学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培养解题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方法都应当结合物理实际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时刻关注与了解学生,研究教材与教学方法,勇于尝试与创新,以此找到具体可行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者:沈兴德 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洋河分校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刍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62.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范文3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应把握的原则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程序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1.面向全体、活泼开放原则。即: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有缺。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让每一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促使教师与全体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对问题最本质、最核心的认识,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规律性的思维方法。同时,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要面向全体,掌握方法、注重兴趣、突出重点,因人制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主动性原则。即: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

1.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编排特点,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安排课前进行相关知识复习这个环节。例如,在上初中数学绝对值一课时,我先带领同学们回顾前面章节中学到的关于正数、负数、数轴以及相反数的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同学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做好知识准备。

2.循序渐进讲解。根据人们认知规律和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应更多地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习惯、学习方法。

例如,绝对值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同学们学习并理解其两种意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代数意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零的绝对值是零。

经过前面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期盼着在老师带领下去揭开和认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的真面目。于是接下来,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借助于具体的几个数,如1、5/3、2.8、4等和-1、-5/3、-2.8、-4等在数轴上的图示,讲解教材中绝对值的定义,这样就把抽象的绝对值概念转化成数轴上的一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自然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绝对值符号,记法,并辅以板书“,……,……”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形象思维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原来绝对值和线段的长度有关联,以线段长度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我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判断大家对新知识是否接受,根据同学们口头回答和表情反应,进行适时的反复讲解。讲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后,我引领同学们观察前面的板书,并做以相应的提示,同学们会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结果“,……”,那么可以得到“……”这样教师就引导同学们的思路顺势进入绝对值代数意义的学习了。于是结合板书和教材,讲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零的绝对值是零。”

前面的讲解中主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形象思维层次上使同学们接受、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接下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前面同学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数字,包括正数、负数、零和它们的绝对值,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数的绝对值是什么呢,怎样表示呢?”之后,同学们会有一个短暂的思考过程,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感到疑惑,此时,教师根据课堂场景再次引领同学们观察板书,“同学们把a看作一个故事中的蒙面人,当a在数轴上原点右边时”,结合数轴和前面列举的各个数讲解,“蒙面人的绝对值还是蒙着面,a的绝对值还是a,”,“当a在数轴上原点左边时”,结合数轴和不同的数,“蒙面人变了,,怎么变的呢”,再结合相反数的相关知识,“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1的相反数是1,,……大家有没有发现蒙面人的绝对值和他自己只相差一个负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a是负数时,,结合数轴和教材中绝对值代数意义的(3),“时”

3.师生互动。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语言、情感交流。只有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学生才会热爱老师,从而热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教师也才能更了解学生,从而在教学时更有针对性,也只有通过师生互动,获得学生对自己所教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等有更大改进。总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要遵循新课标中所要求的一般原则,通过课前复习先关知识、课堂上循序渐进的知识编排、举一反三的讲解和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后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和评价等程序设计,科学地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桑志美.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数学教学,2007,12.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范文4

关键词 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精心设计绪论课,搞好高一物理入学教育

搞好高一物理入学教育,一是要向学生讲清高一物理在整个高中物理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要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学习方法,向学生讲清高中物理内容体系特点和教学特点。通过高一第一堂绪论课,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知道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从而在宏观上了解物理世界的轮廓,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一方面,通过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基础;另一方面,学习和比较初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在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找出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

二、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知识衔接

初高中物理有很多知识衔接点,如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电磁现象与电磁定律等。进入高中后有的知识点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结论在初中成立而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在教学时应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复习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分,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教师不能只看学生入学成绩,而应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肯定其长处,并帮助他们分析过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勉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尽早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渗透式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在初中学习阶段,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而在高中学习阶段,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典型性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还应学会预习,学会听课(抓住重点、记好笔记),学会复习,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问别人。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

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步骤,反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总结解题方法规律,并在单元(章)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单元(章)知识总结,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好习惯,扩大知识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习惯,应要求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做到及时理解错在什么地方,并记载错题。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业和测试中发生错误,说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存在缺陷,如果听之任之,这种错误今后会反复出现。应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错误,寻找发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并及时加以理解和纠正,这样将有助于知识漏洞的填补。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正确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分层次、变速度、多铺垫、巧举例、低难度”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难点知识上,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并对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宜于搞探究性教学,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学习材料有较低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尽量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挖掘身边的“低成本”实验。

2.提高课堂效率,找准探究点

教材中有些探究活动是理想化设计,在课堂上很难操作,以此操作将会导致课时不足,有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怎样上好探究课?哪些地方适合探究?哪些地方不适合探究?哪些地方不用探究?这需要教师对各章内容进行总体把握。教师还应把握课堂节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适度探究,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活动还可以实行课内和课外探究相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3.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有必要对一些物理问题创设探究情境,多给学生时间和表现机会,并给予合理指导,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以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4.做好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范文5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物理教学 备课 教学反思

一、备课要体现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程式化”的备课方式将学生局限于认知主义框架中,备课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等,这种以学科、教材为本的备课方式与新课程中“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背道而驰。部分老师错误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设计中过于放纵学生活动,忽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导致教学任务与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反馈、情感态度体验,立足于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引导与适时点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一: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弹力与变形的知识,并掌握外力与变形之间的定量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收集、处理与交流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与自然现象,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立足学生实际,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注重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例如让学生亲自体验给弹簧、气球和竹棍等施力时手上的感觉,以及当弹簧、气球和竹棍变形程度加大时,手上的感觉有何变化,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与讨论,并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这一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实践新课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结合教学三维目标,重视学生活动,并适时引导,提升教学效率。

二、备课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背景下,部分老师还未全面理解新课程理念,万事以新课程为尊,忽略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点。教学中误用、滥用多媒体的现象大量存在,以多媒体代替了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角色,以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传统教学中的板书与实验,教学内容多以多媒体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重难点不突出。多媒体课件几乎是“教材内容的搬家”,探究问题设置不合理,限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探究实效性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初中物理备课中,要注重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加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联系,并综合运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在问题与情境的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

案例二:以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电压与电压表的使用”备课为例,首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在于明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以及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难点在于怎样有效探究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之中的电压规律,并在充分结合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电压表的接线柱、分度值和量程等,并与同学展开积极的讨论,归纳总结相关知识,或让同座位的两人,对电压表的读数进行互问互等,并结合具体的实物,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探讨并联、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具体应用物理知识。

三、充分重视教学后记作用,提高备课水平

在初中物理备课过程中,一次的备课不可能对所有的教学问题考虑周全,也不可能全面预测课堂教学情境,备课中可能存在一些疏漏。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后记的作用,教学后,对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重新审视,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如对教学过程中的做法、想法和效果进行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将学生带入了教学情境之中,给学生交流的探究时间与空间是否合理等。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的整体状况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以便对备课方式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备课要紧密结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明确教学三维目标,合理选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课后反思,有效备课,灵活教学,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丰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何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技术物理教学,2013(02):35-36.

[3]梁彩霞.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如何对小组活动进行管理[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2):159.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改革呼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物理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尝试做些初步探讨。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地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部分中学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笔者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而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笔者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往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对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的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加强对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刊登的一些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有助于掌握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教师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的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来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就物理学科来说,平常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