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惯性范例6篇

初中物理惯性

初中物理惯性范文1

一、建立“惯性”概念

(一)激疑,引出“惯性”课题

1.奔跑之人,脚遇障碍物时,人向前倾。何故?

2.坐在汽车内的旅客,当车突然开动时,人向后仰。为什么?

身边现象,人所共知。学生却不能解释,激起阵阵疑团,教师趁机引出“惯性”课题。

(二)激趣,建立“惯性”概念

1.学生做“抽尺”实验:把盛着墨水的敞口墨水瓶置于课桌边缘,下压直尺或三角尺。用手沿水平方向突然快速抽走直尺,墨水瓶巍然不动。学生疑虑:墨水瓶为啥安全无恙?

教师演示“打板落蛋”实验(略)。学生嘀咕:鸡蛋为啥没落地摔碎?

师生共同得出:实验表明,一切静止的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教师演示“摸拟摔伤”实验:把布娃娃(头内暗置盛红墨水的敞口塑料水瓶)直立在小车上,手推小车沿桌面匀速平动。当车遇障碍物受阻停止运动时,布娃娃前倾,摔得头破血流。

师:小车匀速运动,布娃娃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跟车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车停时布娃娃脚受车向后的摩擦阻力作用,脚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由运动状态变成静止状态。

师:车停时,布娃娃上身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继续向前运动,摔倒跌伤。

师:运动的物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生: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教师给出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板书: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二、做好“惯性现象”实验

做好“惯性现象”实验,是建立惯性概念的关键。惯性实验,做法多种多样,丰富多采。精选惯性实验应力求简单,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要生动有趣,宜增加惊险情节,产生强烈的刺激性和说服力,使学生久久难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利用学生身边现成器材,精选“抽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动手做。精做“模拟摔伤”演示实验,制造紧张惊险气氛。一个安全无恙,一个胆颤心惊,二者反差鲜明,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说服力,以此动摇学生头脑中顽固的错误观念,顺利建立起惯性概念。

三、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

课本解释惯性现象,文字确切精炼。学过之后,学生尚难掌握要领,不能圆满准确地解答惯性现象。表现在语无伦次,思路层次不清,或者以简单的惯性二字概括作答。因此,教师在解释“惯性现象”实验时,应做分解动作,引导学生探出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

1.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2.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3.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一辆客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因遇障碍物向左急转弯,坐在车上的乘客为何向车身的右方倾斜?

初中物理惯性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性别因素;学习

男生和女生是存在着性别差异的,女生侧重于感性,男生侧重于理性。而对于像物理这种理性的学科,势必男生会更加感兴趣,并在学习中会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然而,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其结果却与上述观念大相径庭。

一、初中物理学科学习成绩的性别调查

本文对某初中三年级一班、四年级一班进行了两次月考成绩和一次期末考成绩的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学科成绩在男女学生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甚至女生的物理学科成绩普遍要比男生要高一些。

二、影响初中物理学科成绩的其他因素与性别因素的比较

为了能够调查出性别因素对于初中物理学科学习成绩影响情况,本文又分别从影响学习成绩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1.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调查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的自测法调查,其自测法中值涵盖10道简单的有关学习方法内容的调查。其可供选择的答案只有三项:是、不一定、不是。其答案的分数为5分、10分、0分,满分是100分。其调查的对象仍然是某中学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总共发放问卷共200份,回收且有效的问卷共有132分,其中62份卷是女生的,70份卷是男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习方法掌握很好的学生占12.08%,学习方法掌握可以的学生占23.06%,而学习方法掌握一般的学生占47.55%,学习方法掌握较差的学生占17.31%。

如下表所示,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方法掌握上并无明显差异。

2.初中物理学习习惯的调查

在进行物理学习习惯调查中,问卷题目设计也是10道题,答案只有3个选项:是、不是、不一定。分数设计是1分、2分和0分,满分是20分。200份问卷,回收且有效的问卷是178份,其中男生问卷数是90份,女生问卷数是88份。如下表中所示,男生和女生的物理学习习惯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3.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

在进行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中,问卷题目设计是30题,答案是2个选项:是、否。分数是1分、0分,满分是30分。200份问卷,回收且有效的问卷是132分,62份女生的问卷,70份男生的问卷。如下表中所示,男生和女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没有显著的

差异。

4.初中物理学习动机的调查

在进行物理学习动机的调查中,问卷题目设计32道题,答案是2个选项:是、否。分数是1分、0分,满分是32分。150份问卷,回收且有效的问卷是112份,男生问卷是57份,女生问卷是55

份。如下表中所示,男生和女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并没有显著的

差异。

综上所述,问卷调查结果与传统观念中学习初中物理会存在男女差异问题相悖,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虽然会存在一些男女性别因素的差异,但其对物理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可以不考虑性别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而应该多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来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惯性范文3

1.调查数据

本学期,我对我校133名初中学生进行的"厌倦物理学习心理及原因调查",结果发现,厌学物理的约占42.8%,尤其以女生更为严重,占78.55%。在对抽样调查的133名学生中,对学习物理有兴趣的占54.1%,对物理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5.9% ,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5人,占18.8% ,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36人,占27.1%。调查中还发现,学习物理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低、厌学物理的成因探析

2.1生源质量严重不均。农村留守学生多、学生沉迷网络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大部分到城镇学校就读,而留下来的学生,一部分是智力虽正常,但品性各种习惯不好,一部分是理解能力极差家长对其不抱希望的"跟班混",第三是各学科极不均衡的偏科型学生,只有一小部分由于家庭经济薄弱而留下来的"良民"。这部分学生中,真正用心于学的少之又少,能听课跟着走的学生也大都属于被动学习。

2.2和城镇相比农村家长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今年经济发展快速,新的学习无用论在部分家庭中有抬头之势,农村初中能留下来的学生家长们,一部分由于小孩在学业上比同龄的孩子差而抱着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态度,送子女读书,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关注的比上城区的家长少了许多,只等初中毕业,学一门技术,长大了或成年了外出打工。更何况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技术工人,或粗壮劳动力。受这些家长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不积极,厌学普遍性存在。

2.3学校的设施配备。由于目前物理新教材多数教学内容是采取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的模式,在农村初中,实验探究所需器材虽比以往有所增加,但从质量和数量上还不够,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因条件限制不能有效进行。这个客观的限制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2.4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相对保守。农村初中的教师,主动探求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传统的说教模式仍在"横行",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

3.应对措施

3.1突出物理的学科特点设置适当的课外活动引起学生兴趣。物理学产生于生产实验实践,也在实验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作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2调动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积极性提起学生兴趣。首先学校要抓好生源的质量,以家长会或家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招生,好生源无形之中能带动一批学困生的学习,使其转化为好学生。其次,家长要密切重视孩子的学习,支持孩子,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给其适度的家庭压力,使其产生学习动力。第三,家庭、学校要密切配合,互相促动,共同担负培养孩子的责任。现阶段,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多用情感管理手段,并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建立新的激励竟争机制,努力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依靠广大教师去努力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理成绩不好,有智力先天不足的,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适时做好学困的思想转变工作。

3.3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进行认知性学习,同时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了解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与学生真诚相待,才会和学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农村的孩子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如果教师经常责备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上完课后走了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和对立情绪,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本人及所教的学科都不感兴趣。

3.3.2物理教学结合农村生活。在教学中科学的将物理知识与农村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物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能力。如学习"杠杆"时,我们可以将铁锹、撬棍、刨地的镐子等工具拿到课堂展示,我曾经给一个废弃的辘轳装上绳索给同学们演示轮轴工作的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3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亲自体会成功后的喜悦。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有些后进生不喜爱物理,并不是他们从来对物理不感兴趣,也不是从没认真去学,而是因为他们过去大多只有失败的痛苦,而没成功的欢乐。因此,教师应满怀深情地对所有学生寄予希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具有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需要教师的具体帮助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恰如其分的赞扬,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如在分组实验成功时、实验器材的制作完成时等,这样使他们不断增强信心逐渐转化成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他们改善厌学情绪。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善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

初中物理惯性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要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就必须要清晰的掌握学困生的成因,然后针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来计划、有目的的实施转化策略,让学困生能够脱离学习物理难的行列。因此,针对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进行研究,对于转化学困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1.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1.1缺少学习物理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克服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恒心与毅力。在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阶段,初中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新鲜感与新奇感已经消耗殆尽,在物理知识增多、物理知识愈加抽象、物理知识理解难度变大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急骤下降,学习毅力较差的学生则渐渐开始感到吃力、排斥、厌烦,出现物理成绩下降的情况,从而成为了物理学困生。学习毅力不佳,不愿意长时间坚持钻研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薄弱,在遇到不会解答的题目往往都是跳过、放弃,在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

1.2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态度不端正

初中物理学困生大多数都没有在课前进行全面预习的良好习惯,对于物理知识的总结仅仅只是照搬,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也难以抓住重点。长此以往形成了课堂上过度依赖教师,课后作业过度依赖同学的习惯,严重缺少创新意识与物理知识应用能力。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听讲、课后不复习、重难点无法掌握、物理知识无法消化理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端正都是导致物理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1.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行为不科学

有些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混淆了自己与学生的位置,长时间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围绕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来进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灵活的教学方式,也没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过于枯燥的课堂中学习,容易对物理失去兴趣。有些初中物理教师没有从本质上了解学生,也不知道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更加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有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物理学困生难以跟上学习的脚步,则态度十分急躁,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自尊心。

2.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激发学困生参与意识,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中学困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其难以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态度主动学习物理知识,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物理的兴趣。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激发学困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让学困生在物理课堂中可以形成表现的欲望。例如,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邀请学困生来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的现象。在完成基础知识点学习后鼓励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譬如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变化等,以便让学困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课堂中,激发学困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困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2.2制定合理学习计划,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习惯可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物理学困生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从帮助学困生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来转化学困生。首先,可以执行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困生可以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物理学习时间,同时邀请家长一同监督;其次,培养学困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困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先解决一些接单的问题,对于新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培养学困生坚持完成作业的习惯。由于学困生的解题能力有限,初期只有部分题目不会解答,长期以往发展到大多数题目都不会解答,最后演变成为不做物理作业的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专门为学困生设计一些物理基础知识题目,让学困生可以在课后单独完成,以形成独立完成物理作业的好习惯。

2.3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法

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法,兼顾班级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帮助更多的学困生完成转化。首先,可以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分层视角。针对学困生接受知识点较慢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给予一些主动发挥的空间,让学困生从奠定基础知识开始。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学困生先自行阅读课本,然后再说说阅读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在提出一些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问题要求学困生回答。譬如苹果的直线运动等。在学困生整体初步掌握后可以进行基础题目的联系与计算,帮助他们奠定好扎实的物理基础。

3.结束语

总的来说,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必须要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入手,掌握学困生缺少学习物理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行为不科学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激发学困生参与意识,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制定合理学习计划,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以帮助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在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储成节.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初探[J].物理之友,2015(10):7-8+13

初中物理惯性范文5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 提高质量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原因何在?难在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难度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1.认清初、高中物理的变化

1.1 教学要求不同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通过简单的推理总结,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如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等。

1.2 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的要求不同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的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1.3 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如抛体运动要注重运动的情景,单靠记公式是很难解题的。

2.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1 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平滑过渡,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2 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深广度。如:受力分析就是高一学生的一个难点,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评讲,先研究单个物体的受力问题,再研究连接体的受力问题,先易后难,再复结,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弄清何时用整体法分析、何时用隔离法分析。

2.3 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探索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注意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含义。

2.4 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2.4.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老师可以通过课堂限时小测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

2.4.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学习感到越困难就越需要阅读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很少对教材进行津津有味的阅读,当然可能跟教材的内容和编写陈旧有关,内容不丰富,画面不直观。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当然,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电脑动画再现物理情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4.3 培养常复习、勤归纳的好习惯

先复习再做作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大多数同学都是怕作业太多做不完而不复习的,其实这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做法。试问用一把还没有磨利的刀来砍柴,效率高吗?当然不高。要想砍柴的效率高先应磨利刀。同样作业前就应先复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再做,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查书,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勤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容易巩固知识。应要求学生每周有一次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2.4.4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回答时要"讲理"而不是仅凭直觉得到答案。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2.4.5 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学习困难、复习效率低。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才能记忆牢固,灵活运用。

总之,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应该熟练驾驭教材,熟悉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初中物理惯性范文6

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困扰广大学生和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就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而言,如果不入门,基础打不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更影响着现代中学生乃至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科特点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人们的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且要完成几个循环才能使知识得以内化、活化和升华,并最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样才实现了知识的价值,也是知识的真正归宿。物理学是科学,科学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更是如此。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就更决定了他们学习物理必须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变化中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求实合作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爱科学、学科学、造福人类,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为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的育人功能,发挥其综合效益,新物理课程标准把物理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组织部分,上升到与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这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落实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更要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2.重视兴趣激发

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他们最初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著名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要充分发挥物理科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物理”,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从而体现新课标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理念。

培养兴趣的具体途径是:①创设物理情境,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兴趣;②加强和改进实验,培养兴趣。③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巩固兴趣;④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制作和实验活动,发展兴趣。

3.狠抓习惯培养

有句名谚,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意指良好的习惯比短暂的行为对人的成长有更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时一地的物理学习行为可比。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一是要做到“两不代替”,即: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每节课中只少要有一半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或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或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独立处理练习。二是要抓习惯养成。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观察动手的习惯;讨论质疑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并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时复习、认真处理作业的习惯等。习惯培养重点放在初二阶段,特别是初二上学期至关重要。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持之以恒,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学习物理的良好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发展智力和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4.加强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