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要求范例6篇

初中美术要求

初中美术要求范文1

【关键词】初中美术 初中学生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3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美术作为一门能够提升学生思想情操,能够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的学科,在新时期的教学中理应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就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美术是一门个性十分突出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更好地体会美与发现美;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绘画技能,通过绘画表达个人的思想。基于美术的学科特点,很多初中学生对美术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然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没有提出严格要求

美术是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美术却不是一门考试科目,因此,虽然美术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没有引起师生的重视。目前影响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没有提出严格要求。美术是一门艺术,表面看学生可以任性的进行绘画,实际上确有其严格的知识性与技巧性,由于没有被列入考试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思想上出现了懈怠心理,没有按照美术教学的标准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理论知识与实际绘画结合不够紧密

美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影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美术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初中学生还没有丰富的美术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势必会影响学生有效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在没有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绘画,也会影响整体的绘画效果。

(三)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机会较少

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将美术教学与美术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想要使学生画出有思想的优秀作品,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进而更好的去发现美。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陶冶初中学生情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享受,引导学生深思,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而就目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四)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初中美术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尤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想要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点,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然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方面存在不足,有些课堂教学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使课堂教学显得比较枯燥,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多种知识点的讲解,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了通过美术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影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提出严格要求

针对目前初中美术教师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严格要求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教师不管在对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还是对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知识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只有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品质。

(二)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绘画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初中美g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绘画有效结合起来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实现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绘画有效结合起来。教师一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一边指导学生的绘画活动,即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惑,也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释疑,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理论知识点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在理论知识点的指导下开展绘画,也更有助于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

(三)为学生提供更多欣赏优秀绘画作品的机会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美术课上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尤其是名人之作的机会不多的情况,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欣赏优秀绘画作品的机会。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多欣赏名人之作的机会,经常会通过多媒体将绘画作品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对提升学生的多种绘画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四)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初中美术要求范文2

【关键词】美术课堂;创新能力;求知欲望;培养

在新课程进程中,初中美术教学出现新的发展机遇,初中美术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美术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不单单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以及鉴赏力,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开展有效创新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一、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求知欲望,才是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的根本所在,这种原理是建立在人类本能上的科学理论,毕竟“世人皆具有好奇心理”,当人类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心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想要探知这一事物,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迅速、有效的策略之一。具体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学生进行分组:借助于方桌式、月牙式以及圆形式结构,让学生们进行相互的交流合作,彼此之间友好竞争,激发出相互的求知欲望。二,采取玩做结合法,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爱玩天性,在美术课堂教学时美术老师要考虑到这点,适当地让学生学中有玩,活跃起美术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殿堂的魅力。三,进行分组学习,初中美术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方便学生进行相互的讨论以及交流学习,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作品创新可以表现在内容上,例如初中美术课堂中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时,美术老师可以让同学们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使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论,能够感受到作品的内在美。美术老师还可以通过“就画论画”的方法来让学生们对作品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及纵向的比较,同时鼓励学生们产生的疑问,鼓励学生们发觉出作品的独特性以及创新点。在讲解《开国大典》这幅美术作品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解这幅作品在色彩上的创新:一般的油画作品通过设色和用光去创作,而这幅作品借助于我国的传统画风格进行的创作,表现出热烈气氛。通过色彩上的创新,表现出画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优秀的美术作品在某方面都能够体现着创新,初中美术老师需要让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步伐,向学生们讲解优秀作品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艺术的价值就是进行创新。

三、采取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化的美术教学手段能促进学生们右半脑的发展,让学生们观察周边事物的敏锐度以及准确度大大提升。为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美术教学现状,采用多样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美术老师可以借助于灵活的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们开展的情感活动,把美术教学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初中美术老师讲解一些色彩知识时,可以摒弃单调的讲解原色、间色、复色等等知识,通过设置各种课堂情境进行这些知识的讲解说明,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相同款式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深色的箱子会更加沉重一些?”“在中国的喜庆场合,人们需要佩戴哪种颜色的衣服比较喜庆?”通过老师的这些贴近学生们日常生活的提问,带动起学生们的兴趣,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知识的意义。良好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当前,初中美术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播放一些背景音乐,放松学生们的心情,给学生们带来一个理想的创新环境。例如,初中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一些优秀美术作品时或者是学生在绘画时,可以选择一些节奏较为舒缓,情感积极向上的纯音乐来播放,通过这些音乐来平伏学生燥乱的心情,使学生能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此外,通过对一些特殊的歌曲的运用,还能够更好引起学生和作品之间的共鸣。例如,初中美术教师在讲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知识时,可以把《高山流水》等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感情。

总之,初中美术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修养以及艺术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初中美术老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不断总结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创作性。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要求范文3

关键词:美术;创新能力;生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初中美术教育改革也步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如何使当前的初中美术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创新能力,成为摆在当前初中美术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培养初中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这是由美术的本质决定的

美术是一门讲究个性与特点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价值不是在于复制知识,在于它的特性、稀缺性,一件美术作品的最大价值无疑就是它的艺术成就,而艺术成就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可模仿的。要想达到这一高度,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能力,只有在充分展示个性的基础上,在创新的基础上美术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

2.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李斯托威尔曾说过“每一种创造性的想象都必须有种情感的动机作为先行条件,这就是一种需要、一种欲求、一种愿望、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冲动,或者一种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而义务教育改革也渗透着这一思想,不再强调知识的复制、传播,而是强调知识的创造,表现在素质教育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感悟能力,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培养让他们意识到创新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意义,通过美术创新能力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初中教学和学生的特点,在考虑美术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就笔者教学实践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将美术走出室外

艺术来源于生活,它的生命力也根植于生活。当前的美术教学大部分是在教室中进行的,让学生画一些石膏道具,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临摹一些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没有创造性可言,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就好像被戴上了思维的枷锁,这样的条件、环境、教学谈何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把教学活动带出教室,带进生活、带进大自然,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气息、感受大自然之美,用他们眼前活生生的事物开启他们创作思维的钥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2.要引领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是多姿多彩的,但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学习的主体是利用视觉、听觉、感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这就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因为独立于联系的条件对于学生知识与创作能力的把握有很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创造者,而应该是引导者,如为了让学生学会对光和线的运用,可以让他们欣赏早期印象派作家马奈、莫奈的作品,如《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等等,这些大师对于光、线、颜色的运用达到了极致,让学生多观察这些作品,会启迪他们对于自然界的探索,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明白只有在细致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3.要注重学生美术个性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当中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个性化学习者、创新者,鼓励、知道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美术学习的内容、思想和结构做出个性化的反映。对此,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应该预留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赋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特立独行、敢于展示个性、敢于主动创新,让学生在独立的感受和体验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去磨炼自己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开拓自己的教学思维,完善教学方法,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焦丽丽.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2).

初中美术要求范文4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地位

美术是有别于音乐、语言艺术的一门学科。具有创造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在新理念下提出的对未来人才的新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我们的学生都将参与世界性的挑战和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形成以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因此素质教育的目的应当是重视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共同发展,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把学生培养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未来生活的主人,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艺术

初中美术教学,要完成课标任务,要完成培养幼苗任务,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他体现整体性(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基础性(符合普通教育的基础任务)又要体现适应性(年龄特征)现实性(现有条件出发和显示状况需要)、超前性(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学中 最忌“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在教学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应用方面的教条主义和死板公式”。因此,初中美术课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以大纲为依据,适应不同的需要,才用不同能力评价标准,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真正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要求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美术课教学模式,摆脱美术教学中单纯的教法、学法局限,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应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让他们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进入理性的分析,进而通过心理心灵的感悟,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

三、初中美术课作业要求

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如何?不仅要看教师教了些什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美术作业是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美术教学任务的最终完成,是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纽带,他将决定学生能否达到某些高层次的目标,同时作业要求是连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纽带,也是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依据之一,所以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美术作业要求应当与教学一致要体现课题的双基和教学重点,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都应当是一次创造过程,要结合课题和学生特点,留给学生审美、探索创新的余地,所以作业要求应当保证美术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四、初中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初中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建立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可将整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

初始阶段:(兴趣评价)初中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三原色》一课中,学生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这么一来,学生主体性体验越来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

深入阶段:(创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

终结阶段:(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节课都能够按照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实施评价就会形成一个相互关联逻辑严密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必要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有可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创造和情感领域得到充分发挥,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发展创造精神,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一节课都在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格完善方面做出贡献,这样的初中美术教学也就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

参考文献

[1]《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出版社,1982年版。

[2]《教育学》人民教育教学出版社,1994年版。

初中美术要求范文5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模式;探讨;改变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育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因此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展开教学模式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审美情趣,使初中美术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导学案”教学方式

“导学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过程是教师制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案,并在师生的合作下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导学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这一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课程。

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其次,还可以组织美术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加入到“导学案”的编写当中。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先把撰写好的初“导学案”分发到同学手中,并了解学生的意见,实现对教案的进一步完善。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做出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师生互换角色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做到充分重视,让学生从被灌输者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因此,师生互换角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重点是,教师要以引导者或者伙伴的关系辅助学生对美术知识展开学习探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著名艺术家专题讲座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并确定研究主题,并通过收集网络、书籍等资料对某个艺术家的特点、生平做出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作过多的干预,而是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适当的指导。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自己的主题,往往会认真了解知识,尽最大努力向同学们传授知识。这样一来,就很好地通过师生互换角色来学习美术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代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手段也为课堂教育带来了活力。但是在很多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恰当,或是只运用PPT,把多媒体变成电子板书;或是舍本逐末,过于追求多媒体这一形式,把课堂变成万花筒,但是实际传达的内容并不多,学生们只记住了眼花缭乱的表现形式,没有记住要表_的实质。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首先,美术这一科目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这一点通过多媒体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投影往往会对画作的色彩产生一些改变,如果教师对画面色彩的要求较高,不妨仍采用教科书的插图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播放合适的音乐。如在欣赏一些古典画作时,播放古琴曲《鸥鹭忘机》《酒狂》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趣味与意境。

(四)通过艺术的点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地位,教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起欣赏艺术和创作艺术的自信,使学生对美术有更大的学习热情。

教师既要运用专业眼光对学生的作品和见解做出合理的点评,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当,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丧失接触艺术的信心。学生的资质不同,表现出来的制作、欣赏水平也就不同。

(五)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是刻板地布置作业,例如给出绘画“标准”让学生们临摹,并且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束缚。学生只能运用所学的有限经验,一旦离开课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除了一些传统的课堂活动外,教师还应该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参观美术展览,到户外进行写生,或者组织学生展开摄影比赛,服装搭配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这一科目的独特魅力。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桂红.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6).

[2]于洋.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初中美术要求范文6

本文从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初中美术学科的存在价值,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 心理特点,初中美术学科的课时设置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诸方面,对初中美术教育 的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不同于现行《教学大纲》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认为对初中美术 教育应作全面实际的了解,对初中美术教育目的应作科学准确的定位,并设想了一些根据教 育目的的调整而改变的方法。

教育目的,或曰教学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教育目的一旦确定,必将制约、影响着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操作。本文论述的 是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论述该目的之前,让我们对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受众进行一番了 解。

美术教育的涉及面相当广泛。如以年龄分段,有学前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 育,大学美术教育,直至老年美术教育等等;如以教育场所的不同来区别,则可分为学校美 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等等。应该承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场所的美术 教育目的的定是各不相同。本文涉及的美术教育的受众是: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 中的全体学生,年龄在十二岁至十五岁之间,学习形式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

初中美术教育要达到怎么样的目的?九二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 用》是如此表述的:"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 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学》又作了如此诠释:美术教育的目的分为一般目 的和具体目的,一般目的中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具体目的则包括:提高学 生 美术"双基"水平,提高学生美术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教育部体育 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美术教学学》,P49~52,高等教育出版社。

看了以上这些文字,一个基本感觉就是:上述教育目的内容繁杂,目标繁多,多头平行,条 理不清。可以想象,有关专家学者在制定初中美术教育目的时,太想面面俱到,恨不能穷尽 有 史以来出现过的所有的关于美术的教育目的。于是乎,这个教育目的的字里行间,处处与历 史 上曾有过的如技能教育、审美教育、情操教育、能力教育、个性教育、创造教育等教育目的 论一一暗合,真不愧为集美术教育目的之大成。遗憾的是,这教育目的只是出自一些人的想 当然耳,它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初中阶段美术学科的特点,与学校的美术教学实际情况尚有不 少差距。

教育目的应该体现学科特点,联系实际,准确明了,切实可行。本文认为,初中美术教育应 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说来,就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 别美等能力为主要目的。

原因如下:

应该看到,初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这从近年来国 家对有关美术教育的师资培训、设施添置的投入不断加大可得到印证,这也令从事美术教育 的教师感到些许的欣慰。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 育作为首选,语、数、外等应试学科可谓是重中之重,是学生竭尽全力学习的内容。可以断 定,此种状况在相当的时间里不会改变。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 少人视作"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在这些人眼内,所谓美术教育的价值、功用,仅 仅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甚至连这样的程度都尚未达到。当然,也有极少数初中学校的极少 数班把美术学科作为"特色",但其办学目的直指升学,其教学目的与正常意义上的初中美 术教育目的不可同日而语,此应另当别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就在学校美术教育遭遇冷落的同时,整个社会对美的追求却是日甚一日 ,这种追求已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冷热相对,形成强烈反差,而初中美术教育就在 这样的无奈和夹缝中自得其乐地生存。

面对尴尬境况,要实施、完成《大纲》中提出的如此众多的教育目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 是学生的学,都很难与实际情况合拍。与其泛泛而谈地广提目的,不如实实在在地明确主要 方向,增强教与学的可操作性。

现行的教育模式,在西方已延续了数百年,在我国亦有百年以上历史,其间,各门学科的设 立,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都能体现三学科独特的存在价值。那么, 美术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它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又在哪里?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 一个重要问题。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认为,美术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并可锻炼、培养种种 非智力因素。这些人通常会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为例,说他既是艺术大师 ,又在物理、医学方面有所建树;并还会把爱因斯坦擅拉小提琴作为佐证。殊不知,此说已 步入误区,其错误就在于忽略了美术学科的特点,用各门学科的共性来取代美术学科的个性 。试问,现代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哪一门学科不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哪一门学科不 需要具备非智力因素?

相信每一位从事初中美术教育实践的教师都有如此经验;绝大多数主课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 ,其美术学习成绩也不错;反之,一些美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却不一定是全面发展的学 生。我们大家还都知道,各级各类美术院校及美术专业每年在招收学生时,其文化考试分数 线之低,总能令人瞠目结舌。这种局面的形成已非一年半载,以至于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某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报考理想学校无望,便在临考之前求助于美术教师,看能否帮忙突 击辅导一下,且到美术门类的学校试试,觉得那里是可以投机一把地方。

以上种种现象从不同的侧面说明:美术学科对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并没有 什么超乎寻常的作用,事实上,这也是美术学科的主要价值所在。

据说,在美术专业入学文化考试的分数线问题上曾有过争论,结果大概不了了之。不管怎么 说,为了开发大脑的左半球,却导致大脑右半球的萎缩,总是令人遗憾的事。

自有美术教育以来,中外学者在研究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儿 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从涂鸦期到写实期的转变。研究表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 少年儿童,由于心理发育的原因,绝大多数人会进入一个被称之为"高原期"的阶段,在这 个阶段,儿童对自己的绘画自惭形秽,不断产生抑制情绪,进而丧失了动手作画的兴趣。这 时候,学生对美术作业取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很少有积极的参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甚至 不能完成作业,更有极个别学生出现抵触、厌恶的情绪。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 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这等情况,不少教师经过努力,想改变或者改善这样的局面,但总是收效 甚 微,究其原因,就是违背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规律之所以叫规律,就是不以人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一定要初中学生完成相当数量的美术作业,特别是绘画作业,非但 不能达到目的,相反,只会增加教师和学生彼此的痛苦,得不偿失。顺应规律,才是明智的选择。

根据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整个初中阶段从六年级至九年级,四年共有一百四十 四节课时可用于美术科目的学习。对应《大纲》规定的各种目的,极其有限的课时愈显微不 足道。面对众多教育目的,其他姑且不论,仅"双基"教学而言,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何为基础知识?何为基本技能?"双基"要达到何种程度?《大纲》没有明确界定。从我们所 能看到的教材中,都包括有绘画、工艺设计与雕塑三大板块,具体区分,各板块又都包含了 大量内容。就以基本技能而言,视觉艺术的不同种类何止数十种。倘若有位精通各种技法的 教师,光是将这些技能讲解,演示一遍,一百多课时不知够用否?更惶论让学生"较熟练地 "掌握某一种技能了。美术课上,比比皆是的状况往往是学生将教材工具铺陈开来,还没动 手涂抹几下,下课铃声已响,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操作的连贯性或多或少地打了折扣。 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这是素质教育的初衷,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曾几何 时,家长热衷于送孩子参加各类美术学习班,潜意识中或许还希望孩子能出息成美术专门人 才。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不可能、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专职画家。在物质 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要求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能培养出具有审美意识和能 力的社会成员。哪怕他们画不好一根线条,涂不好一块颜色。

在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审美的要素,可 以这样讲,感受美,鉴赏美,审视美的能力,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应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为主要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目标指向审美能力,并不排斥诸如"双基"、"观察"、想象、创 造"等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理顺其中的主从关系。在众多关系中,审美能力是纲!其他能力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审美能力是皮,其他能力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论是 绘画、工艺或雕塑的教学,只不过是提高审美能力的载体,诸等能力的培养应当视为达到审 美目的的手段和媒介。其实,仔细想想,即使在专业性极强的美术院校,学生在具备了一定 的美术能力后,他们制作出来的各类美术作品,还不是为了表达其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 美价值么?

教育目的的调整当会增强美术教学的可操作性。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应向欣赏部分 倾斜,要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美的规律的基础知识、在八、九年级,可以完 整地学习史外美术史,结合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必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当前的美术评价,过多地看重学生的技能,其实应该淡化技能方面的要求。教育以审美为目 的,令美术成绩的评定也有了一个抓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绘画作业不再是评价的唯一 依据,考核可以更多地以试卷形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