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例6篇

金融行业前景分析

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1

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业务立足于现代经济发展,关注小微客户,在网络虚拟平台中开展灵活多变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在现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其运行后台具备海量数据、计算迅速、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省去了金融中介环节,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交易效率。大量的数据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减少了信息处理成本,减低内耗,维护了交易双方的根本利益,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壮大起来。

(二)金融产品的实惠性

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金融产品的实惠性。通过互联网的智能筛选、数据库综合性处理,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性的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贴近客户的现实需求。金融产品的门槛普遍较低,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比较高,使得长期收益较低的银行客户转向互联网金融。

(三)网络金融便捷、高效

互联网金融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办理形式,提高了客户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大量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第三方支付;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根据客户的浏览和网络痕迹进行信息处理,及时提供针对性内容;计算机监测系统,交易跟踪体系,快速处理各种交易漏洞,确保网络金融的安全。客户处于时间和便捷程度的考虑,适应了网络金融的处理方式,接受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更新速度快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动力。不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尝试。近些年,淘宝、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多种经济活动转移到网络平台上,以其较低的价格和快速的传播速度,迅速打出较大市场。互联网金融业务也随着网络经济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找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影子。互联网金融更新速度是银行无法相比的,这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结合点和发展趋势

(一)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点

银行在金融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具备一定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还存在着不足。虽然互联网减少了金融中介对交易的影响,降低了总体的交易成本,但是,虚拟平台无法进行开户业务,资金储备无法完全独立。只有将银行实体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才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金融市场,让现代人体会到科技力量带来的便捷服务。

银行的资金雄厚、经营业务广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银行的实体特性,使得银行具有优于互联网的业务处理能力。银行开展的网上银行和电商平台在网络金融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带动了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都是在虚拟平台进行的资金转化和流通,虽然达到了交易双方的目的,但是,资金的落脚点在银行。虚拟平台无法彻底摆脱银行,独立运行与金融市场。电子网络平台和银行虽是竞争对手,但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同进退。因此,银行和互联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将双方的优势和特点结合起来,才可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

1、P2P业务

P2P业务指的是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上借贷双方额的直接交易。网上银行成为交易中介,为交易双方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内容,避免资金难收,影响金融产业的稳定。P2P模式的审核机制和门槛还需要做详细规划,将信用不良、无偿还能力的部分客户分离出来,保障银行利益。

2、网络第三方支付业务

人们的日常消费逐渐走上网络支付的路线。电子支付手段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各种移动扫描设备满足现实电子支付需求;支付宝、掌上银行等多种网络支付软件满足网络电子支付需求。银行需要认清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立稳定的第三支付平台,为电子支付提供便捷服务,处理消费和支付的关系,让银行有效的占据电子支付市场。

3、网银

其开展时间高,但是,操作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利用“盾”设备进行网络转账和交易,大大影响了交易的效率。因此,银行需要改变其运行方式,简化操作流程,融入互联网技术,发展出新型网银,让银行客户充分体会到网上银行的便捷性,进一步冲击支付宝在电子支付中的作用。

4、融入电商平台

电商时代给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电商平台是金融行业及其衍生行业的重要支撑点。比如:网络购物、网络红包、网络转账等。银行需要认识到电商在整个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性,进而融入电商,为电商提供更多便捷服务,拉近与电商之间的关系,稳定整个互联网的金融秩序,突出银行的地位。

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不良贷款; 影响因素; 系统性金融风险;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不良贷款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在近几年来发放的巨额信贷也导致不良贷款生成率有了微幅放大。虽然,之后国家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注资等方式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带来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但是不良贷款实际数额远远超过我们所见。中国正面临着信贷恶化的风险,这需要我们认真关注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风险。

近几年,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不良贷款问题再度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关注。如,Martin F. Hellwig(2009)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用抵押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分配不动产风险,这种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造成风险的扩散和加剧。而证券公允价值在担保机制中的顺周期作用在危机时期会进一步在系统中造成向下的连锁恶性反应,即“多米诺骨牌效应”。 Rishi Goyal和Ronald McKinnon(2002)则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不良贷款解释成因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当时日本对美有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持有大量美国债券,“广场协议”之后,美元相对日元贬值引发日本资产价格泡沫,从而间接造成日本大量不良贷款。反观现在,中国同样也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我们应该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谨防美元价值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国内关于不良贷款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定性分析,主要集中在对不良贷款成因、不良贷款解决方法、不良贷款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如,周晗菲(2011)将不良贷款生成理论分为:经济基础成因论、银行自身成因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预算软约束理论,认为银行不良贷款源自于经济运行本身的风险、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国有企业的软约束或者是银行自身内部的风险控制等问题。孙亚军(2010)等学者则从其他方面入手,指出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干预,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银行业产权不明等问题也是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原因。黄友志,戚威等(2009)提出应结合国外的经验,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整改解决其发展的瓶颈。邓少春(2009)认为应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组建股份制形式的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化解、盘活不良贷款,把银行债权变企业股权甚至是不良贷款打包出售、不良贷款证券化。贾通志(2011)认为应该积极探索处置不良贷款的新出路,清收并盘活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原本只是信用风险,但美国的金融危机表明其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何自云(2010)深入研究了不良贷款对中小企业的不良影响,他认为,银行不良贷款容忍度的下降必然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加重。孙浩然(2011)提醒我们正确看待不良贷款的“双降”,对其内在的隐患提高警惕。谨防因不审慎行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扩大、将不良贷款挪用于股票和房地产的投资、以及风险集中等导致不良贷款余额的上升,影响银行的有效经营,从而可能产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国内对不良贷款的定量分析主要集中在不良贷款警戒率、不良贷款定价模型以及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蔡中华,白学清等(2008)计算得出我国实际不良贷款额,并进而计算出我国实际不良贷款率,再与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比较,分析我国不良贷款的真实风险。谢冰(2009)分析了7个宏观经济因素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会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的结论。

综上可见,在定性研究方面,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已经有比较详细的研究,但定量方面的研究则颇显不足,尤其是在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上,大多停留在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如GDP的增长、货币供应量等,没有考虑到借款人自身的因素。借款人贷款数额、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资金成本等都因素都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生成。同时,国内学者对不良贷款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也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从企业景气指数和信贷供给两个方面研究它们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并分析不良贷款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研究设计与模型分析

1.测度方法与变量选择

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借款人因素进行研究:企业景气指数、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或贷款数额(还款能力)以及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等,即主要考虑的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违约可能性对不良贷款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会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则会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额;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者是贷款利率较高都可能导致违约,从而提高不良贷款的发生额。在剔除了存在自相关以及不显著的指标后,本文选取企业景气指数和信贷供给两个指标,与不良贷款余额进行计量检验。各变量界定如下:

不良贷款余额(亿元):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其本质是银行经营中的一种潜在损失或者成本。按照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划分,可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将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三种贷款称为不良贷款。

金融机构各项信贷供给(亿元):主要指金融机构发放的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中长期贷款以及农村信用社贷款。

企业景气指数:又称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用纯正数形式表示,以100作为景气指数临界值,其数值范围在0―200之间。

2.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不良贷款数据自2004年开始对外公开,因此,本文的研究时间跨度为2004年第1季度到2011年第3季度,样本对象为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数据为不良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发放的信贷供给以及企业景气指数的季度数据。数据至主要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中国银监会网站以及中国金融年鉴(2004年至2011年)。

表1 不良贷款余额、信贷供给和企业景气指数(2004年1季度~2011年3季度)

资料来源中经网数据库()

3.实证分析

(1)协整检验

为了让变量之间更好的拟合,本文采取了对数的形式。LNNPL、LNEBI、LNCL分别是不良贷款余额、企业景气指数和信贷供给的对数。首先做回归分析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LNNPL、LNEBI、LNCL分别是不良贷款余额、企业景气指数和信贷供给的对数形式

通过单位根检验,可看出LNNPL、LNEBI以及LNCL三者的原序列是不平稳的,但是一次差分系列是平稳的,都是一阶单整,可以对他们做协整检验,检验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的关系。

表3 协整检验结果

从协整检验的结果看,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2)自回归检验

不良贷款可能受到不良贷款前期余额和前期信贷供给的影响,因此,将其滞后2期值作为自变量;景气指数是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因此,也将其滞后2期值作为自变量,运用Eviews软件进行自回归得出以下结果。

LNNPL=0.054LNNPL(-1)+0.239LNNPL(-2)+2.067LNEBI(-1)

(0.21) (0.89)(2.47)

-0.21LNEBI(-2)+1.12LNCL(-1)-2.106LNCL(-2)+9.581

(-0.21) (0.61)(-1.08) (1.87)

注:括号中的是t值,5%水平的临界值为1.96

从自回归模型的t检验结果可知,前期不良贷款额、前期信贷供给对不良贷款没有显著影响,前期企业景气指数对不良贷款有显著正向影响。

(3)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了解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根据AIC、SC和HQ准则选择滞后阶数为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如下:

表4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5%的水平上,企业景气指数是不良贷款的格兰杰原因;10%的水平上,信贷供给是不良贷款的格兰杰原因;1%的水平上,企业景气指数是信贷供给的格兰杰原因。这可能是因为企业预期经营状况良好,从而增加了贷款需求,最终造成不良贷款的增长,因此,究其原因,不良贷款的产生可能源自于企业家过分乐观的预期,也可能是因为贷款发放后的管理不善。

(4)回归分析

对不良贷款余额与企业景气指数、信贷供给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LNNPL = 18.98 +1.40*LNEBI - 1.34*LNCL + 0.20*D0708

(11.39) (4.84)(-24.10) (4.09)

R2=0.96 F=230.77P=0.00

注:括号里的为t值,在5%水平上临界值为1.96

其中,LNNPL为不良贷款额的对数;LNEBI为企业景气指数的对数;LNCL为信贷供给的对数;考虑到2007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设置虚拟变量D0708,2007年1季度到2008年4季度为1,其余为0。

回归结果表明,括号里面的数值表示的对应截距和解释变量的t值,均大于1.96,回归结果显著。同时R2达到96%,拟合结果较好。不良贷款与企业景气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景气指数每增加(或减少)1%,不良贷款额变动增加(或减少)1.40%。同时,不良贷款与信贷供给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信贷供给每增加(或减少)1%,不良贷款就减少(或增加)1.34%。虚拟变量与不良贷款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2007年~2008年之间,由于某些原因,一个时期内每增加(或减少)1%,不良贷款增加0.20%,表明美国金融危机确实对我国不良贷款的形成产生了显著影响。

二、结果分析

从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不良贷款和企业景气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这与李宏瑾(2008)曾说明的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一致。通常我们会认为经济的繁荣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和更强的还款能力,从而伴随着不良贷款的下降。然而,根据收益与风险相对应的原则,经济越好,不良贷款率就应该越高。经济繁荣时,企业扩大融资来扩大生产,银行放松警惕扩大信贷,不良贷款额就会上升。相反在经济萧条时,银行紧缩银根,对贷款人的信用水平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不良贷款与信贷供给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与通常我们所认为的信贷扩张会引起不良贷款增加的结果相悖。我国自2004年以来,不良贷款额总体上持续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第三季度之后,不良贷款急速下降,而信贷数量一直保持上升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赵洪丹、丁志国和赵宣凯(2009)认为不良贷款额的减少主要是因为在统计局里显示的不良贷款是经注资、剥离、清收之后才登记上去的,因此数量明显比实际的少。同时,增加不良贷款率的分母数值,即信贷供给,从而降低了不良贷款率。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不良贷款率在2008年第4季度之后急速下降,因此出现“双降”现象。但实际上不良贷款是从银行的账面移到了资产管理公司,真正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处理实际上非常的少,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在我国不良贷款与信贷总额是负相关关系。

最后,D0708虚拟变量与不良贷款是正相关关系,表示在2007年初到2008年末之间,不良贷款显著上升。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企业受到重创,经济陷入了低迷状态。

三、不良贷款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分析

不良贷款的隐患在于可能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指的是整个金融体系崩溃或丧失功能的或然性。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或个体风险相比,它具有复杂性、突发性、传染快、波及广、危害大五个基本特征。然而,目前我国对于不良贷款的系统性影响还不够重视,研究不良贷款也仅是停留在成因、解决方法与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所爆发的系统性影响之下,有必要对不良贷款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进行研究。

第一,从导致不良贷款的原因来看,价格泡沫是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典型特征。在金融危机之后,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加大投资并扩大信贷供给,一度导致经济过热,其中最显著的是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升和物价的大幅度上涨。2009 年,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高出贷款平均增速6.7 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余额及新增额占比均提高明显,占比达五分之一 左右。目前,我国购房者的月供占收入比、空置率、房价收入比等均超出国际警戒线。随着国家严厉调控房地产政策的频出,房地产信贷风险不容忽视。同时,通货膨胀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是多元和复杂的。价格上涨会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 再加上“价格黏性” 的原因,使得企业无法及时转嫁生产成本,处境困难。其次通货膨胀背景条件下,存款资金回报率相对降低,引发“存款搬家” 现象。“搬家” 的存款流向资本市场, 易引发资产泡沫。为追求利润,在可贷资金减少的情况下,银行可能采取冒险性的经营活动,加剧风险。从银行方面来看,过度追求利差和内部风险控制的不完善,使道德风险扩大,产生更多不良贷款。

第二,金融的同质化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就金融系统整体而言,金融的同质化风险是众多不同的市场微观主体基于同一制度规则要求、相同或相近的思维模式或认知模型预期而采取相同或类似的行为,这类行为的作用力方向基本一致,不能彼此抵消,形成金融系统内部的正反馈环,强化了放大作用,在正的一面会催化金融泡沫膨胀,在负的一面会加剧金融危机冲击的恶性循环,两方面都使系统缺乏收敛性,不利于保持金融稳定。目前我国存在五种金融同质化风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取消历史成本计量时所存在的差异性,加剧了市场波动;监管部门设定某些规则要求也会导致金融的同质化风险,如评级机构。大多数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相同或类似的计算机模型导致了同质化风险;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机制失效,金融高管的薪酬激励发生扭曲,导致追逐短期利益的冒险行为普遍化;在评级市场高度垄断的情况下,金融系统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时高度依赖外部信用评级,主要评级机构的行为失当会导致和加剧同质化风险。

第三,银行系统自身长期积累起来的金融风险。这种积累性金融风险的一个最明显和最突出的外部表现特征是我国银行系统长期积累起来的大量不良资产,并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历史包袱和棘手难题。从近几年来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了显著的下降,尤其在2008年底以后。但是实际不良资产仍然存在,只是部分转移到资产管理公司或者由政府处理。同时,历史经验也表明,每轮宏观调控后都是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比率上升的高峰期,由于CPI 指数的不断攀高,2008 年央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紧缩政策及信贷规模控制的严格到位,投资、出口乃至整个GDP增长将逐步降温等因素,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出现反弹。

实际上,信用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之间并没有完全的界限,有一个灰色地带,一旦信用风险无法控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同时金融体系的传导性会影响金融的稳定性,是银行倒闭,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本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并对不良贷款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做了简单的阐述,这是对各种金融风险相关性的初步探索。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从借款人的角度出发,选取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论证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以银行贷款违约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在指标的选择上不能综合的考虑各种因素,指标的选择比较简单。同时,数据选取较少,不能充分的说明问题。用时间序列进行实证分析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实证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绝对的说明问题。对于本文想要阐述的不良贷款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分析,还停留在简单的定性分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努力采取更合适的研究方法,如结构方程或者社会网络分析等进行研究,选择不良贷款的数据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量化指标进行验证,这样的分析才更加深入和完善,同时让我们的讨论更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Martin F. Hellwig. Systemic risk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an analysis of the subprime-mortgage financial crisis[J]Business and Economics,2009,157:129-207

[2]Rishi Goyal and Ronald McKinnon.Japan’s Negative Risk Premium in Interest Rates:The Liquidity Trap and Fall in Bank Lending[J],The World Economy,2002,5

[3]周晗菲.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J].现代商贸工业,2011,7:180-181

[4]孙亚军.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机制[J].时代金融,2010,8:75-76

[5]黄友志,戚威.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理的新途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22-23

[6]邓少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处理对策[J].时代金融,2009,2:23-24

[7]贾通志.积极探索不良贷款处置新模式[J].中国金融,2011,8:80-81

[8]何自云.不良贷款容忍度与中小企业贷款[J].中国金融,2010,14:94

[9]孙浩然.不良贷款发展趋势及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6:161-162

[10]蔡中华,白学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警戒比率[J].生产力研究,2008,15:31-32

[11]谢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9,6:22-25

[12]娜.关于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思考――基于不良贷款警戒率的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2:26-30

[13]李宏瑾.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

[14]赵洪丹,丁志国,赵宣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真的实现“双降”了吗?――基于2003 - 2009 年上半年的数据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71-74

[15]葛志强,姜全,闫兆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实证及宏观审慎对策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4:57-60

[16]董裕平.防范同质化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J].中国金融,2009,14:28-30

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金融数学;现代金融市场;发展;未来

一、引言

数学可以说在生活中无所不在,金融又是计划经济市场的代名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金融数学成为了新兴的学科,而且越来越被更多的经济业内人士所关注。它的就业范围广泛且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数学重要突破是证券合资领域和资本资产定价等方面,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量化,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使得数据得到准确分析计算,这对经济发展的决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就业前景和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二者的关系。

二、金融数学发展情况及前景

1.金融数学的概念:金融数学也被称为数理金融学、数学金融学、分析金融学,它是利用数学工具研究金融,进行数学建模,并通过金融学的内在规律及理论分析来指导实践。金融数学也可以被理解为数学建模等理论知识与现代科技在现代金融市场的灵活应用。所以,金融数学也是一种交叉科学,是一门行走在发展的前沿学科。2.金融数学人才的发展前景(1)就业情况:证券行业:从数据库系统设计;运营CRM,XBRL等方面利用数学建模等专业知识,管理数据库系统,分析现代金融市场发展形势和走向。股票市场:金融分析、资产评估。国际市场在不断资本化,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股票市场也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在股票分析技术方面金融数学知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甚至是成为决定性因素,从而影响着整个现代金融市场。保险部门:金融数学与保险精算采用函数和动态微观模拟广泛应用于人寿保险及养老保险中,简化了运算过程,提高效率,为社会等方面做出贡献。(2)发展前景:从19世纪末开始,金融数学在经济金融界和数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金融数学一方面可以使数学融入民众生活,从而关注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经济学家利用这一工具对数据等进行精确分析,对现代经济发展有指导意义。坚信在未来的10年或者20年中,金融数学将会成为一颗明星,前途无量。

三、现代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我国的现代金融市场正在稳步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已经逐渐形成了、分工合理的市场体系,使得它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着建设透明高效、机制健全功能完备的目标迈进。(二)发展趋势1.规范证券市场主体并以投资为主要项目,使证券市场更加完善。2.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机制,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关注养老保险,人寿保险等。3.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督机制,使得市场经济安全有序的发展。4.金融全球化。走出去,与世界接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金融数学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推动

(1)强化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实现了各项金融业务的电子处理,带领现代金融行业走向了电子金融时代。同时,为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数学应用于经济生活中。(2)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金融数学使得银行方面的金融问题得到解决,用精确地语言描述出随机波动的市场,同时它扮演了一个中介的角色,使得人们可以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实现了对大型数据库等的精确建模,清除了金融现展道路中的阻碍,使得学术研究顺利进行。(3)推动了保险行业,证券行业,股票市场等的发展,加速了金融市场的资本化,使金融数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助于决策者对未来经融市场经济形势的判断。(4)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使得经济学家可以大体掌握全国经济发展形势,为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这使得现代金融市场蓬勃发展,无所畏惧。

五、结语

古话“商场如战场”,而金融市场不是战场,却高于战场,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的稳固发展必定离不开准确的数据和快速的计算,金融数学巧妙的结合了数学理论知识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分析复杂的数据库,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大大简化了金融工作,并且其涉及范围广泛,涉及保险行业,证券领域,股票行业,金融数学深入基层,为现代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基础金融业的顺利进行。并且金融市场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需要计算机帮助计算分析,通过精确的语言来描述市场中随机波动的价值曲线。同时在经济上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对经济学家掌握当代经济发展形势具有指导意义。也许金融数学在现如今发展并没有很突出,但是在不久的将来,金融数学一定前途无限,风光无限。

参考文献

[1]李帅.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J】.经济管理者.2014

[2]薛佳佳.金融数学的现状与发展.【J】.大庆师范学院.2011

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4

[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

一、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必要性

首先,压力测试作为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是VaR风险衡量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所有市场对极端的价格波动(金融资产收益分布的后尾)都是十分脆弱的,而VaR型风险衡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标准的市场条件下量化潜在的损失.一般而言,增加置信水平能够解释出日益巨大的但却不太可能出现的损失,但基于最近历史资料所作的VaR测量,往往不能识别那些可能引起巨大亏损的情形.压力测试则可以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脆弱性作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其次,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要求.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走势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压力测试可以增进银行对自身风险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了解,增强银行积极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为管理层制订或选择适当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且可用于评估经济资本需求,从而部分抵消经济衰退时期资本要求提高的影响.

再次,应对外部监管的需要.作为能够令人满意的运用内部模型的7个条件之一,压力测试是巴塞尔委员会要求进行分析的方法之一,同样也为衍生工具政策集团和国际30人集团所认可.我国自从2007年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工作要求不断严格.2008年下半年,银监会连续要求商业银行进行3次压力测试.2009年上半年,银监会就巴塞尔委员会的《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在全国征求意见.2009年10月出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要求商业银行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2009年11月,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6大产能过剩行业及房地产、融资平台进行压力测试.2010年4月20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大中型银行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压力测试已逐渐成为外部监管部门衡量一家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最后,通过压力测试分析可以较准确地认识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8年,国务院《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基本建设项目实行拨改贷,国家成立6大专业投资公司,各省也相继组建建设投资公司,这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雏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在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背景下,开行大力推进开发性金融实践,推动各地加强融资平台的制度建设、信用建设和现金流建设,并以地方财政未来增收、土地收益和其他经营性收益为还款来源,向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用于项目建设,这对应对危机、增加就业、拉动投资和扩大消费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力支持了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支持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2009年以来,根据央行和银监会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各家银行大举进入地方融资平台领域,为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负债增速迅猛,2009年一年平台负债增加4万~5万亿元,增幅超过100%,其中,银行贷款占平台新增负债的80%以上.然而,随着融资平台的过度发展,目前出现了部分平台管理不规范、资本金不足、过度负债和过度竞争等问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通过对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可以较准确的区分出不同平台贷款的风险水平差异,对于化解过量的融资平台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方法选择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压力测试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最大损失分析和极值分析4种,在实际运用中以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最为常用.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中也明确提出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等具体方法.

敏感性测试旨在测量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由于假设变动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其最简单直接的形式是观察当风险参数瞬间变化一个单位量情况下,机构资产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动.由于敏感性分析中只需确定重要的风险影响因素,而对冲击的来源并无要求,因此运行相对简单快速,而且经常是适时(实时)测试,号隋景测试有较大不同.

情景测试是假设分析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与敏感性分析不同,情景分析中不论是冲击的来源还是压力测试的事件以及被冲击影响的金融风险因子都需给出定义.

因此,在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方法选择上,可参照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银监会的相关要求,首先确定影响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假设其在轻度、中度、严重压力下的取值(即设计压力情景和假设条件),然后分别测试各贷款项目在压力情景下资产质量分类结果的变化情况,再汇总计算整体贷款组合在压力情景下的不良贷款率.

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因素

2009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贯彻中央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快速增长的高额负债也带来潜在的财政和金融风险.根据目前融资平台贷款的通常业务模式,主要有三大风险因素:地方政府债务率水平、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情况和贷款项目性质.

(一)政府债务率水平

由于目前的融资平台主要是政府出资设立,大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承担的是政府公益性项目,项目自身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以还贷,还款来源依赖于政府财政收入或财政补贴收益,因而政府的债务率水平是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融资平台的还款能力.如果债务率过高,政府依靠财政收入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将会加大,一旦财政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要么导致贷款违约,要么需要银行新的信贷资金注入,形成新的潜在风险.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等纷纷对地方政府负债过高问题发出警告.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总理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2010年宏观政策方面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二)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情况

政府融资平台自身是否具有实际经营活动,地方政府是否给平台配置了足够的经济资源,设计的治理结构是否符合市场化要求,有没有实现平台自我造血功能,逐步减轻其对财政还款的依赖等,都决定了政府融资平台对贷款资金的自主支配程度以及还款资金的安排能力.自身机制建设情况较好的融资平台,其贷款受地方财政的影响相对较小,还款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三)贷款项目性质

目前融资平台贷款项目按项目用途可分为公益性项目和有收益项目两大类.按担保方式可分为财政担保、土地抵押或其他担保两大类.按还款来源可分为财政资金还款和项目自身现金流还款两大类.

通常来说,银行以及融资平台对公益性的项目、财政担保的项目、依靠财政资金还款的项目控制力更弱,对政府偿债能力的敏感程度更高,潜在的风险相对要大.

四、压力测试假设情景的选择

结合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因素,在压力测试中可采用基于假设的情景分析测试方法,以对融资平台贷款偿还影响最大的政府财政收入变化作为核心的假设情景.同时考虑到目前财政统计的现实情况,土地出让收入并未全部包含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因此假设情景可分为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减少和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两种情形.同时再考虑到贷款利率变化对融资平台贷款偿还产生的资金支付压力,建议增加央行大幅提高贷款利率作为第三个假设情景.对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情况和贷款项目性质两个风险因素,在压力测试中不纳入假设情景,而是作为贷款风险测试中的调整因素.

在假设情景变化的程度上分别采取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严重压力,评估在以上假设情景出现大幅不利变动的情况下,融资平台贷款的质量变动情况,并进一步测算因此可能产生的损失等情况.具体情景假设如下

五、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步骤

在假设情景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1)以地方政府债务率为主要指标判断地方政府在压力情景下的表现(2)根据平台性质考虑对平台风险水平的调整(3)根据项目相关信息调整项目层面上的风险水平.即通过判断政府整体债务水平变化来测算其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的影响,继而对具体贷款形成最终的压力测试结果.

第一步,以地方政府债务率为主要指标判断地方政府在压力情景下的表现,并进行分类.

在操作中首先可参考监管部门意见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实际情况设定银行的政府债务率控制标准其次以最近一期的财政报表数据计算在压力情景下的政府债务率水平,并按照压力下的政府债务率与债务率控制的比例对该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分类.为便于实施,可分为正常、关注、预警、高度预警四大类,分类标准如下表.

第二步,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分类结果映射到融资平台,并根据融资平台性质不同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水平进行调整.在调整中可设定两项调节系数:一是行政级别调节系数,比如省级平台和部级开发区平台调节系数可设定为1.1,副省级和省级开发区平台调节系数可设定为1,地市级平台调节系数设定为0.9,县级平台调节系数设定为0.7.二是机制建设调节系数,如果平台为纯融资性平台(即只承担项目融资任务,不承担建设、运营任务的),则调节系数可设定为0.8,如果机制建设较完善,则调节系数可设定为1.

第三步,根据项目相关信息调整项目层面的风险水平.一是对同一融资平台下的多个贷款项目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按照政府偿债能力分类和项目重要性两维进行贷款资产质量分类的调整.具体调整幅度可参考下表.

二是按照项目还款来源类型进行调整.如项目自身有收益且现金流能覆盖贷款本息,或者融资平台市场化程度较高,自身经营收益(剔除土地出让收益)能覆盖贷款本息的,即表示该贷款项目对政府财政收入变化不敏感,建议将各压力情景下的资产质量分类结果调整为正常情景下的分类水平.三是政府偿债能力分类达到关注类(及以下)的,压力情景下的资产质量分类结果应至少下调到关注类.

六、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结果的应用

通过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地方财政收入不同程度变化的压力测试,首先可以较为清楚地分辨出目前各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在不同压力情景下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政府偿债能力不同的地方及平台在各种压力情景下的表现情况.如在压力情景力下,有多少正常类的地方融资平台降为关注及以下,有多少贷款项目资产质量分类下降,下降的幅度是多少,资产质量恶化的贷款特征分析等.使得银行能够更加审慎的区别对待融资平台,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风险.

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Logit 模型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out in time the risk against medium-sized and micro-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Zibo caused by the economic downturn,monetary policy alteration and financial tsunami imp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access the influences upon stability and steadin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Zibo because of macroeconomic adverse change and then come to the correspondent conclusions by taking on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Zibo as an example and applying Logit method.

Key Words:credit risk,pressure test,Logit Model

中图分类号:F830.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46-04

一、引言

在金融海啸冲击不断加深和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诸多不确定风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发挥金融支持经济作用,2009年以来,全国信贷投放规模日益扩大,上半年贷款投放是2008年全年的1.5倍。从淄博市情况看,2009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是2008年全年的1.89倍。本文以淄博市某区某农村信用联社为例,分析评估宏观经济要素剧烈变动对淄博市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稳健性的影响,测试其信用风险承受能力。

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及方法应用

(一)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处于经济扩张周期时,信用风险降低,较强的盈利能力可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处于经济紧缩时期,信用风险增加,由于盈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二是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信用风险有四个特征:(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传染性,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3)可控性,其风险可以控制到最低;(4)周期性,信用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管理信用风险方法主要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的多样化。贷款审查标准化就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指标考察借款人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贷款风险分散化是指信用风险的相互抵消,近年来多采用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的方式。

对于淄博市法人金融机构而言,贷款业务是其主要业务,其信用风险主要归集于信贷风险。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大,借款人因经营困难或破产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当前在信用扩张周期下,信用风险增大。本文将以贷款风险为分析对象,进行模型构建,对淄博某法人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做出评判。

(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假设在国内国际经济最不利的情形下,评估金融机构可能遭受损失,并判断金融机构在此情况下,能否承受风险因子变动造成的影响。金融机构用以衡量由一些例外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所导致的潜在损失的方法。压力测试是为一个识别和管理那些可能导致巨大损失的情形的过程,它由一系列的方法组成。包括敏感性测试、情景测试等,可用于估计在极端市场环境下潜在的经济损失。压力测试有助于风险管理者主动降低不可接受或无法承受的风险程度,调整风险暴露的头寸和结构。目前常用的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两种方法。

1.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旨在测量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由于假设变动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其最简单直接的形式是观察当风险参数瞬间变化一个单位量情况下,机构资产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动。敏感性测试仅需指定风险参数变化,而无需确定冲击的来源,因此使用简单快速,而且经常是即时的测试。敏感性分析因其快速简单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交易前台和业务部门层面,一些机构风险管理者也用它来计算市场环境变化对机构冲击的最初近似值。

2. 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是假设分析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情景一般可分为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两种。历史情景分析实际上是利用特定历史事件中所发生的冲击结构测试类似事件发生时,市场风险因素在某一天或某一阶段的历史变化,将导致金融机构目前持有的资产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化。其优点在于:一是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高;二是测试结果直观易懂。然而,金融市场的冲击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且考察期公司的资产组合中可能包括历史事件发生时尚未出现的创新品种,历史情景分析的参考价值难免受到影响。假设情景是假设还没有发生的重大市场事件。假设情景分析则通过对机构资产配置和外部市场的分析,以及对历史经验的借鉴,预测发生概率极小的压力事件,据此构造冲击结构进行测试。假设情景与机构独特的风险特性更加匹配,能够使风险管理者对未来的风险关注胜于对历史事件的考量,但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并涉及相当多的人为判断。因此,一些机构往往邀请资深经理、营销人员和经济学家来共同讨论假定情景设置以保证其有效性。实践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同时使用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进行分析,如采用过去的市场波动数据作为参考,但又不必然与某一特定历史事件相联系的假定情景。因为对历史事件的使用,有助于校准价格变化的幅度和其它难以设定的参数(如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同时,风险管理者需要在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寻求平衡,因为情景表达得越清楚客观,内容可能会越复杂和难于理解。显然,敏感性分析反映了具体风险因素对某个组合或业务部门的影响,情景分析则评估压力测试包含的所有风险因素出现变动造成的影响,因此,更多的金融机构采用情景分析进行压力测试。本文主要采用情景分析对淄博市法人金融机构进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三、模型构建

(一)Logit 方法论介绍

我国银行业常用的风险因子为违约概率(Probability Default,PD)、违约损失概率(Loss Given Default,LGD)、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EAD)。度量宏观经济对PD的冲击模型有很多,本文采用Logit 回归,主要是这个模型能够保证预测的PD 在0-1 之间。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达如下:

(二)样本数据的说明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在此选取违约率(PDI)来衡量银行贷款的违约概率。具体定义如下:违约率= 新增不良贷款数/ 新增贷款数。考虑到获取相关数据的难度,我们选取了淄博市某区2004 年到2009 年每个季度的GDP、企业亏损面、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贷款利率(选取1 年期贷款利率为代表)、CPI等5个指标作为对宏观经济的描述,与淄博某法人金融机构相应时间段的PDI进行Logit 回归。具体指标和数据列表略。

(三)回归结果

通过对PDI进行LOGIT 转换 ,结果显示,在回归过程中筛选出了两个具有显著水平的宏观经济指标:季度GDP、企业季度亏损面,建立模型如式(2)所示。

经检验,其满足置信水平5%程度下的假设检验,拟合优度较好。(2)式中,K代表企业亏损面;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四、 结论

(一)假设情景事件的建立

参考国内外相关经济衰退数据,处于谨慎考虑,采用假设情景事件的方法建立假设情景。我们以淄博市某区2009年一季度的数据为基准,构建温和冲击( 基准数据±10%)、中度冲击(基准数据±30%)、严重冲击(基准数据±50%)三种情景。以温和冲击为例,温和冲击是指:GDP 衰退10%,企业亏损面增长10%。

(二)不同压力情景下银行违约率的测度

运用所建立的贷款违约率的模型,基于2008 年末淄博市经济金融数据,可以预测出各个压力情景下年度违约率PDI。根据预测,淄博市某法人机构所在区2009年二季度的GDP为49亿元,企业亏损面为6%。以此为基准计算,三种冲击情况下的淄博某法人金融机构的季度违约率分别为:5.61%、7.64%、10.30%。

(三)压力测试损失测度

假设某法人金融机构的LGD 为45%。根据某法人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显示,其2009年一季度的贷款余额为27.98亿元,贷款损失准备金为1.28亿元,核心资本为2.62亿元,净资本为2.84亿元。运用该数据计算压力冲击下的贷款损失,所得结果如表1 所示。

(四)相关结论建议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在我们假设的压力情景下, 银行依靠损失准备金可以覆盖温和冲击和中等冲击, 但不能覆盖严重冲击,说明某法人金融机构损失准备金不足以弥补严重事件冲击下的贷款损失,在这种压力下可能会发生流动性风险。但通过动用核心资本与资本金能弥补风险损失,资本持有量在安全边际以内。通过对该法人机构开展的压力测试,再结合该行有关经营指标,具体分析其经营状况及潜在的风险点:

一是资本率充足率有所上升,但加权风险资产增加。2009年上半年该机构资本充足率达10.03%,核心资本充足率8.93%,均达到监管标准,资本充足率同比提高0.95个百分点;每股净资产比率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表明该社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充实资本,抵御风险能力增强。由于2009年贷款规模扩张,贷款同比多增3.1亿元,加权风险资产大幅增加,相应计提拨备增加,拨备覆盖率提高22.73%,总的资本率充足率有所上升,但核心资本充足率却同比下降0.16%,应进一步关注核心资本充足状况。

二是资产质量总体提高,但贷款形态有向下迁移苗头。自2006年该社成功进行票据兑付以来,资产质量大为提高,违约率由2004年末的13.88%下降为2006年末的7.64%,截至2009年二季度该机构违约率为6.62%,仍处于较高水平。从不良贷款的迁徙情况来看,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比率为0.21%,关注类向下迁徙比例为0.28%,表明2009年上半年关注类贷款转为不良贷款的在增多。进一步分析,该机构最大十户贷款比例达70.96%,主要投向机械、纺织、化工等支柱性行业,不良贷款客户也主要集中于纺织、小化工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存在信贷集中风险,应加强对贷款贷前、贷后风险的审查监督。

三是存、贷款规模扩大,但机构盈利状况下降。该机构2009年上半年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同比分别下降0.54%、6.38%,而成本收入比率同比上升6.35%,表明上半年机构盈利能力同比下降。从其收入结构分析,贷款利息收入占总入的85.78%,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影响到贷款利息收入,而随着存款规模的扩大,存款利息支出大幅增加,机构整体经营效益呈现下降。

通过以上测试及经营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该法人机构应继续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资本营运水平,增强盈利能力,不断加大抵御风险能力。具体做到:

(1)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首先要从观念上树立起科学发展观,使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和经营者树立贷款质量第一的观念,把信贷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客观评价银行信贷风险,改变信贷营销观念,正确处理好防范风险与提高效益的关系,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经营效益水平。

(2)坚持审慎经营,强化内部控制。应加强审慎经营理念,科学设计信贷产品,打好防风险的基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监控防线,在业务活动中加强岗位间的制约与控制关系,强化银行管理控制,通过授权管理有效控制信贷风险,规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授信决策机制,防范贷款审批决策错误。

(3)构建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实际操作中,该机构没有建立数量化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为了把信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应该建立包括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衡量、信贷风险监控与决策以及信贷工作流程管理四个部分组成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决策层(专门负责风险政策的制定、检查)、执行层(负责具体的信贷业务)和监督层(负责监察业务执行部门的风险控制水平)三个相互关联且相互制衡的层次各司其职,利用风险评级工具精确计量风险,有效地运用复杂的风险管理工具更好地防范风险,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把信贷风险的事后分析变为适时报警制度,一旦出现风险预警可以更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

参考文献:

[1]李军民.赣州市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报告[N].科技创新导报,2009,(3).

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金融证券;实验教学;教学系统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金融证券模拟软件,这对于高校构建金融证券实验室而言是个很好的契机。然而由于金融行业具有保密性以及特殊性,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无法直接进入证券机构进行实习的,为了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现实的金融证券市场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各大高校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求,开始着手构建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系统。

二、传统金融证券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金融证券实验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传统的金融证券实验室由于建设时间短、资金不足、技术欠缺等原因,导致高校的金融证券实验教学内容落后,与当代信息化背景下金融证券实验的教学需求相脱节。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金融证券模拟软件系统大多只能够进行基本的行情模拟操作,缺乏基础数据以及必要的分析功能,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金融证券实验教学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的要求都非常高,传统的只具有单一功能的模拟软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了,无形间也增加了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的压力。

三、构建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系统是信息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这个科技决定经济的社会,信息化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世界各国对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工作都给予相当的重视。所谓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则具体意味着将多媒体技术、通信远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在高等教育中,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国自入世之后,与国际上的商业贸易活动往来频繁,国内金融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金融证券业面临着更大的国际竞争,我们唯有加快推进金融证券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网络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金融信息化的影响深远,金融信息化主要突出表现在金融商务这方面,大致上可以概括为金融市场的虚拟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证券化和一体化。相关学者指出,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应当是多媒体化、教育虚拟化、学习自主化、资源全球化的开放性教育。其中教育的虚拟化是指,教学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附于实体事物而存在,可以适当脱离空间、时间等的限制,例如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等。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达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其虚拟教育的功能,实现实体课堂教育与虚拟教育的完美结合。为了顺应当今金融证券与信息化技术两者互为关联、密切相关的市场发展潮流,高校有必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证券实验教学,根据信息化背景下金融证券市场的要求构建与其相适应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充分掌握信息化技术并能够熟练地应用于金融业领域,培养他们的实验综合能力。

四、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的建设方案

高校建设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的必要前提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多媒体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完成金融学科的教学任务,满足科研活动的需求。通过金融证券实验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金融专业的学生对银行的基础业务、财务会计、期货、外汇交易及证券交易等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使其学习金融证券中各种技术指标并尝试着应用于实例分析,还应当帮助他们学会、总结金融证券市场中的各种投资技巧,为今后真正步入金融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专业性与实用性金融证券实验系统最为显著的特点,该软件系统主要是针对高校金融学科的专业教学、实验以及培训而设计的。在建设金融证券实验教学时,我们既要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相接轨,也有具体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建立模拟仿真实验室环境,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金融证券业务的信息化氛围,切忌盲目搬运其他国家的实验教学模式。此外,高校还应以专业金融数据库为中心,将基本分析与高级分析系统、教学软件系统以及证券模拟交易系统等进行有机整合,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即时更新以及传送,形成覆盖整个金融工程实验室的集成系统,最终搭建成大型的教学科研活动平台。

五、金融证券实验室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金融证券实验室已基本实现对金融、会计以及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开放。通过实验室,学生们能够轻松了解到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进行交易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熟悉常用的金融证券软件的使用,学习金融市场中的各种应用指标、技术以及投资技巧等等,为今后在真正的金融市场上进行实战投资积累应对经验,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金融证券实验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金融证券实验室的高度专业化也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合适的平台,专攻金融市场的教师、硕士以及博士在研究相关教学课题或撰写论文时,借助金融证券实验室强大的分析、模拟等功能,大大缩短他们的研究时间,因而金融证券实验室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普遍青睐。由上可见,高校构建金融证券专业实验室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专业的教学效果,不但满足了满足了本科教学实验的需求,还能够配合学校的一些高级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

六、关于金融证券实验教学建设的总结思考

总的来说,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应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标准来培养金融证券人才,除了需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沉着应对,冷静分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我国未来高素质复合型金融证券人才的重任,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充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加强金融证券实验教学是关键。金融证券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能够解决本科教学实验的需求,还能够满足各种教学科研活动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经费、人员不足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

[2]李琼.金融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学习月刊,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