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例6篇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要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作一分析,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2.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要精炼,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语言要生动,且要通俗。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4.语言要幽默,要具有趣味性。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

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是舍本逐末。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2

一、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用眼睛听,用手说话是聋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达到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空间与图形”时,可利用分、合、转、并、移、截、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另外,还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种效果的漫画画面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通过适当的按钮进行超级链接,适时播放后再点击,又回到原来的画面继续教学。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创设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采用以下方法,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方面。学法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的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残疾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作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四、要相信练习的益处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人文通识课;到课率;课堂因素;关系

当前,通识类课程已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文通识课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尤其在理工类高校中,人文学科课程与学生的理工专业课程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从不同思维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在各自领域更全面、平衡地发展。在评价课程有效性的依据中,课堂到课率占据重要地位。到课率越高说明课程越有价值,表明了学生对教育资源的肯定。反之,到课率偏低,说明课程存在一定不足,未获得学生高度认可,教育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课程亟待完善。

然而,据相关研究,当前各大高校通识课的到课率总体而言并不令人满意,课堂缺勤现象屡见不鲜,这可说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绝不能忽视。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采取一些办法来改善人文通识课到课率低的情况,例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施奖惩措施等,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终究尚未有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影响人文通识课课堂到课率的原因多多,且其中有些原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织,是动态、复杂的关联关系,难于同时改善或解决。影响到课率的原因也有课内原因和课外原因之分,课内原因包括这些因素:教师(如外形、职称、年龄、话语风格)、教学方法(如填鸭式教学、互动教学)、教学内容(如有趣有用、有趣无用、有用无趣、难易等)、教学场所(如教室光亮或阴暗、教室楼层高或低、教室空气干燥或潮湿、教室温度高或低等)、教学时间(如白天或晚上、周末或假期等);课外原因包括这些因素:天气(如天气宜人或雷雨暴雨天气)、学生(如身体健全或残疾、身体生病或无恙、情绪低落或高涨或正常、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师和教学方法的喜好等)、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是否与上课时间冲突、其它课程上课时间是否与本课程时间冲突等)、以及其它不可预料的课外原因。不论课内还是课外因素,它们都会共同和微妙地影响课程到课率,其共同影响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是难以一一厘清的。

然而,不论问题有多复杂,解决问题的努力决不可停歇。为了解影响人文通识课到课率的各课内因素(或称课堂因素)各自起的作用特点,笔者与其他人员一起对华南理工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开设的118门人文通识课进行了全程跟踪调研。调研方式包括随堂听课记录、问卷调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等,随堂听课记录包括记录学生到课率、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课堂活动特点、点名频率、考核方式、班级人数规模、教师外形特点、职称和性别等,以便深入了解每一门课程到课率与各课内因素的关联关系。经过一个学期的调研,我们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得出以下发现。本文所称的人文通识课包括人文科学通识课和社会科学通识课,为了行文便利,简称为人文通识课。

一、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的主观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调研的118门课程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整理,由于有些课程的调研数据不够完整,只整理出完整、有效的113门课程的数据。笔者将每门课程的数据分别按课程名、教师姓名、教师外形和性格、教师职称、教师性别、教学方法、课堂活跃度、点名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方式、班级人数规模、应到人数和每次课实到人数等进行分类,形成了113门课程的分类数据表,即113组数据,以下分析就是基于这113组有效数据进行的。

总体来看,在113门通识课程中,有近一半课程的到课率在60%-80%之间,也存在个别课程到课率极高或极低的现象。由于在调研过程中清点到课学生人数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比如在清点到课人数时可能出现学生有特殊情况已暂时离开教室的现象,因此实际到课率应更高一些,但不会相差很大。但无论如何,全校的人文通识课60%-80%的到课率并不是很理想。可见,探究影响通识课到课率的因素,包括课内和课外因素,以利于采取应对和改善措施,提高到课率,这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数据也表明,学生到课率也存在着一定的依时间而变化的趋势。约有61%的课程,其到课人数的最大值出现在第一和第二次课中,换言之,在人文通识课开课最初的两次课,到课率通常是比较高的。而在学期期中阶段,到课人数逐渐回落至平稳。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课程没有达到学生预期期望值,抑或是学生在摸清课程教学要求特点之后选择“偷懒”旷课,使得到课率有所下降。此外,临近期末时,到课人数又有所回升,这可能是学生需要了解期末考试相关事项所致。

总之,本次调研的人文通识课到课率的总体特点是:到课率多集中于60%-80%之间,也存在少数两极分布,总体到课情况不理想。到课情况存在一定的时间影响趋势,具有先高后下降,最后稍许回升的特点。

以上是总体情况,下面是对一些具有共性或类型化数据的具体分析。

(一)极低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

调研发现,有12门课程(约占11%)的人文通识课平均到课率低于50%,即到课人数不足一半,这说明存在大部分学生旷课的现象,主要是什么原因呢?对比这些课程的调研记录数据表,可发现一些共同特点:授课教师形象的描述中类似“年轻”、“时尚”的字眼出现得较多,这些课程的课堂活跃度普遍一般,点名频率大都较低,课堂作业大部分较少。最为显著的一点是,绝大部分课程是应到人数达到120人的大课堂(如表1所示)。

(二)极高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

调研发现,有6门课程(约占5.3%)的到课率高于90%,也就是说学生几乎全勤。甚至其中有个别课程的到课率高于100%,原因在于一些没有选修该门课程的同学也前来听课,这部分同学数量不少,且几乎每周如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6门课程中有些课程开设了几个班,在不同时段授课,但到课率同样很高,例如《西班牙语初级》和《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这说明这些课程不论在何时段上课,也不论是哪些学生听课,学生们都很愿意到课。对比发现,这些高到课率课程多为全英课程,课程的班级人数规模均不超过60人。授课教师均为女性,且调研记录中多次出现“漂亮”、“长相好”等字眼。多数课程课堂较活跃,点名频率低,作业较多(如表2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高到课率的全英人文通识课的相关课堂因素具有如表2中的特点,即教师为女性,长相好,课堂活跃,很少点名,作业较多,小班授课。

(三)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

调研中发现有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而到课率不同的情况。例如,“创业学”由三名不同教师授课,但到课率略有不同,观察其存在差异的课内因素特征,发现由女教师授课的那门课程班级的到课率要比由男教师授课的另外两个班级高,并且其课堂活跃度明显更高。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大学美育》和《岭南文化》课程中,女教师授课以及课堂气氛更活跃时到课率更高。此外,《物流与社会》课程的对比组可比性较强,该课程开设的3个班分别由3位外形长相接近的中青年女讲师授课,另外其他的课堂条件几乎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3个班的到课率特点是:课堂活跃度和点名频率高、以及作业量多的班级到课率更高(如表3所示)。

由此可以推断,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班级的情况下,高到课率的班级其课堂因素特征如下:女教师班级比男教师班级到课率高,课堂活跃度和点名频率较高以及作业较多的班级到课率也相应较高。

(四)同一教师讲授不同课程的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

调研中也发现有同一教师讲授不同课程的情况,虽然案例不多,但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比如,同一教师在两门课程中采用的授课方式相似,其课程作业、点名、考试的情况也类似,但到课率还是有所差异,例如有一位教师讲授的“创业学”与“营销学原理”的情况就是如此。这说明与教师和教学方法无关的因素也在影响着到课率,例如课程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或者其它课外因素。

(五)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人文通识课到课率的课堂因素有多个,包括教师外形、教师性别、课堂活跃度、点名频率、作业、班级规模等。其中对提升到课率有正面积极促进作用的课堂因素特征显示为:长相好的女教师、课堂活跃度高、作业较多、小班授课。而对提升到课率有消极负面作用的课堂因素特征显示为:外表年轻时尚的教师、课堂活跃度低、作业少、大班授课。此外,据前述分析,课堂点名频率的高低对课程到课率的影响不具确定性。

二、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的客观分析

通过以上对113组调研数据进行的分析,发现了影响课程到课率的诸个课堂因素及其与课程到课率的关系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具体是如何起作用的,笔者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采用建立回归模型的方式进行客观数据分析。首先,将113组调研记录数据中的主观分类剔除,留下教师职称、教师性别、课堂活跃度、点名频率、作业量、考试形式以及课堂总人数这些客观分类,且为了方便建模,对这些非数字化的课堂因素分类进行数值替换,具体替换形式如表4所示。

由于样本数量不是很多,分析结果会存在一定误差,此模型只解释了到课率波动的43.19%。但是,由于调研对象学校所开设的人文通识课数量也有限,此模型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些课堂因素与到课率是正相关的关系,另一些因素则是负相关的关系。在正相关的课堂因素中,可以看到,课堂越活跃、点名频率越高、作业越多、考试越严格、班级人数规模越小、由女教师授课的课程,其到课率可能会越高。在这里,通过模型分析,就可以明确地看到在前一部分的主观分析中无法确定的点名频率对到课率的影响,其对到课率的影响是正相关,即可以促进到课率的提升。

三、结论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4

“高效课堂”的整体认识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效率较高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本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本节课笔者采用以类比发现法、数形结合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归纳――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通过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来学习知识。

“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成了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整个教学设计的方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函数奇偶性;通过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学习,学生能够用定义去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本节课中,学生对图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一个难点。笔者以学生们熟悉的函数y=x2和上节课的例题y=|x|为切入点,设计循序渐进、螺旋式的问题:思考:函数的图像有何特征;计算f(1)与f(-1),f(2)与f(-2),f(3)与f(-3) ;对于任意的x,f(-x)与f(x)有什么关系;怎样定义偶函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指导学生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直观认识过渡到数学符号表达。

板书设计的网络性 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内容应完整、系统,对于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起到强调作用。本节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板书“函数奇偶性与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的关系”,学生能深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

信息技术的适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教学的方式、手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工作者逐步意识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本节课中,笔者以学生们熟悉的函数y=x2和y=|x|为切入点,设计循序渐进、螺旋式的问题,对照对应的函数值表,并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几何画板,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动态展示,使得这个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让学生获得对偶函数由“形”到“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在其认知结构中初步建立起偶函数的形式化的定义。同时,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注意函数定义域对奇偶性的影响,深化对奇偶性定义的理解,突破难点。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会设置作业,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得的知识,这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作业的量和教学的质并非成正比关系,只有科学、合理、适量的作业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否则只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本节课中,笔者留了两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教材第36页练习第1、第2题;第二层次,奇函数在定义域内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同还是相反?偶函数呢?通过分层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学有余力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用方式

低年级数学课堂,是引导小学生认识数学,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而由于数学课程属于理性、逻辑性较强的内容,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开动大脑,学习、思考数学问题,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情景式教学模式,则充分契合小学生的年龄和习惯特点,能够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其中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由此可见,情景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应用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本文就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一问题从情景式教学模式概述、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用情景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以及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发展等方面展开一番探究。

一、情景式教学模式概述

情景式教学,顾名思义,其核心内容就是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通过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情景式教学,根据其呈现方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情境,主要分为:生活情境展现、实物演示情境、D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而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的今天,通过展现互联网搜集的丰富素材、借助多媒体演示方式的情境展示尤其受欢迎,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体到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展现方式、实物演示情境以及图画再现情境这三种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用情景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1.低年级数学课堂的特点

低年级的学生,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专注度不高是通病,也是这个年纪的学生的基本特点;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授课效果难以维持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教学效果也是难以保障。

2.情景式教学的应用方式

针对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现状及数学教学的特点,可以引入情景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应用方式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安排;比如,在一年级的数字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准备一些形象的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认识这些数字;而在加法运算课堂教学上,则可以通过借助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来指导他们的学习,总之,就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3.情景式教学的作用

情景式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首先,这种教学模式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使严肃的教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充满期待中开始数学课程的学习,同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情景式教学模式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发展

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着不错的效果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丰富其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要想促进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时刻结合低年级数学课堂的特点,这是情景式教学获得成功的首要因素;然后,需要根据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习惯、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情景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关键,只有将情景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丰富情景式教学模式。

通过对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一问题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情景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应用,而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有相应的发展措施,从而让情景式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2]莫宝庆.情景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494-495.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高效课堂 具体措施

一、前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日后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考虑,必须仔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特点,重点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满足小学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对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应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入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并以教学内容为依

据,保证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教学内容为前提。

2、 选取适合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情境的构建效果,应在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进行斟

酌,根据教学要求和高效课堂的需要,合理选取适合的教学素材和案例。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三、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应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中,应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要想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采用适合学生的语言教学,改变数学课堂的枯燥局面

在小学教学阶段,老师应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教学,使课堂教学能够改变枯燥的局面,使小学数学课堂能够达到轻松活泼的效果。

3、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教学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要想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质量满足实际需要,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和例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学数学构建高校课堂,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学生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很有必要,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才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素质。

3、将探究式学习作为高效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

考虑到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将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明确探究式学习的作用,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

五、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多媒体,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基于多媒体的这一优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保证高效课堂的教学质量,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其次,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再次,应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就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教学的整体效率,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来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要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入手,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质量。

参考文献

[1]覃庆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刘丽红;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现代阅读(教育版)

[3]王俊英;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