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课堂管理优化思索

新课改课堂管理优化思索

本文作者:布合力其·吐尔逊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泽普县第一中学

一、新课程与课堂管理的概念

1.新课程

新课程最大的创新点和转变就是转变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观念贯穿了中学的课程改革方案,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把以往狭窄的精英主义教育课堂定位变得更加宽泛。以前的课程为了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不贴合学生的实际,与时代脱钩,而新课程则完全以学生的实际为准绳,精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人生发展必备的内容,基础性强,时代色彩浓厚。新课程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可以发掘自己潜能的课程,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2.课堂管理

课堂的概念与实体的教室是不同的,而管理与控制又不相同。课堂管理的概念也就不同于教室管理或者课堂控制。课堂管理是指教师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运作方式及相伴而生的所有行为。出色的课堂管理意味着教师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中小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1.课堂背景要求静态化,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中小学课堂上,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可能是“安静一点”,因此“安静”就成了老师希望的课堂秩序。在这种课堂秩序下,学生就像一个待加工的材料,大脑就像一个储存知识的硬盘,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往这张硬盘中输入数据。正因为如此,很多中小学老师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绝对安静、秩序井然”的课堂秩序应成为理想的课堂背景。如,杭州某学校教师竟然与学生约定:“上课多讲话,嘴上贴胶布”。班主任在上课时向学生提出:每个学生准备一块胶布,如果想说话,就自觉用胶布把自己的嘴粘住。“只听老师说,学生不能说“”即使老师错,也不能公开说”的课堂环境,使得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严重被剥夺,也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严重削弱,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学生依附着老师,安于现状,学习被动消极,让他们失去了独立性。

2.课堂中学生活动要求整齐统一化,忽视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压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在课堂管理中,“整齐划一”成为老师要求学生的重要规则。师生在课堂上一问一答的互动,学生们也往往是异口同声地回答:“会”。似乎老师的课堂管理有效性是用整齐划一来体现的。然后,这种“求同伐异”的课堂管理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个性的独特性,压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的好奇心丧失、想象力匮乏、创造性泯灭。在课堂活动中,每个学生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个性最显著的特性就是独特性,我们说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人们打破常规,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由于整齐划一的课堂管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独特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将失去它生存立足的土壤,降低了受教育者在未来社会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3.课堂纪律管理中大量运用训斥和惩罚

目前,课堂纪律成为了教师权威的载体。维护课堂纪律成为老师控制学生的法宝。教室里绝对不能存在违背老师意愿的行为,当发生这种行为时,教师大多采取命令、训斥、惩罚等消极方式来予以纠正,其结果可能是,学生虽然很快就顺从了,但是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个性而且无法及时自我克服。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完善课堂管理的对策

1.课堂管理的目标要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精神,发挥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促进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可以让其他同学复述一下回答问题同学的答案,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能不予评价,而要肯定其合理的地方,加以鼓励,指出不足之处,以使学生以后改正。

2.制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管理中的教师行为规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具有主体性,而教师具有主导作用,课堂管理中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对学生主体性发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课堂用语,不要多讲跟课堂内容无关的话,这样不仅影响学生静心思考,也干扰了学生的思维,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制定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要求

要使得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所要做好的工作,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要求要成为学生的参照标准。不要让课堂管理的目标仅仅是维持课堂秩序、整顿课堂纪律,而要用科学、规范、创新的课堂管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用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老师要改变凭经验组织教学的思路,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老师要既要重视组织功能,又要重视协调功能,激励学生的同时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要适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